对运十飞机下马的理性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34:48
不久前和一位民航总局的朋友吃饭时聊到运十,听了他介绍的运十的情况,对运十飞机有了全面的了解:
1。立项原因不明晰:当时中美关系解冻,民航已经订购了一些707,而且当时干线航班不想现在这么多,对大型干线客机的需求量很小,伊尔系列,图-系列,707,三叉戟完全能满足当时的需要。运十上马的直接原因是周恩来总理要去开联合国大会,马上有人说应该做自己的大飞机去联合国,而且立军令状要在几年内研制出来(可见当时大跃进的风气仍旧盛行)。民航自始至终都说不要这种飞机,研制工作却没有停下来。
2。研制进程一拖再拖,运十研制始于70年,拖到80年才首飞,要批量生产按当时上飞厂的说法至少要等到1984年,大量交付民航则要等到80年代末期,而80年代初正处于中美蜜月期,民航向波音和麦道订购了大量747,737系列飞机和DC-8,DC-9,DC-10系列飞机,当时这些飞机都是技术上非常成熟,性能和可靠性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的先进飞机,故民航选择这些飞机实际上是规避风险的合理市场行为。
3。运十的性能在80年代已经非常落后
运十为四发大型客机,按国际通行标准布置客舱却只有124座,而波音的737-200是118座,运十的个头比737-200大得多,需要的维修车间及各类配套设施的成本也大得多,最要命的是:运十的4个低效率发动机使得运十的单位商载油耗是737-200的3。3倍!民航也是企业,要考虑自己的运营成本,所以不要运十应该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4。当时的各种条件体制对于研制国产大型飞机并不成熟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的航空工业非常发达,但是它生产的客机却非常糟糕,几个自以为经典的机型如图-154,图-86,伊尔-62都是世界上事故率最高的飞机之一,而且俄式飞机简陋的内饰,极高的噪音,自动化程度极低的航电系统更是人尽皆知,现在连俄罗斯国内的航空公司都不买图系列飞机和伊尔系列飞机,我国当时航空工业的体制和俄罗斯航空工业的
体制一脉相承,技术却和俄国相差甚远,可见当时上马大型飞机并不理性。
5。运十飞机如果强制让民航使用了,会压得各航空公司喘不过气来
飞机好不好,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我老家的机场原来飞温州的支线用的是美国的Donil,虽然飞机小,但因为是喷气式公务机的缘故,坐得非常舒服,后来航空公司心血来潮换用新舟60,飞了几个班次后坐飞机的人锐减,不得不把航班减到隔天一次,过了半年恢复了Donil,人数又上去了。原来飞南昌用的运七改为ATR72后也是旅客人数大增,厦航加班都来不及。
就拿我国近年来的研制的新舟60为例,几年内出了两次甲等事故,一次起落架降落时折断了,一次起飞时飞机滑出跑道,事后查明都是机械故障,买了很多新舟60的深圳一家飞机租赁公司当了冤大头,租了飞机的东航,川航都要退机,剩下的飞机也租不出去,估计只能改作农用飞机或邮政飞机。

从以上多方面原因看来,民航不要运十,财政部拒绝继续拨款实际上是非常理性的行为。不久前和一位民航总局的朋友吃饭时聊到运十,听了他介绍的运十的情况,对运十飞机有了全面的了解:
1。立项原因不明晰:当时中美关系解冻,民航已经订购了一些707,而且当时干线航班不想现在这么多,对大型干线客机的需求量很小,伊尔系列,图-系列,707,三叉戟完全能满足当时的需要。运十上马的直接原因是周恩来总理要去开联合国大会,马上有人说应该做自己的大飞机去联合国,而且立军令状要在几年内研制出来(可见当时大跃进的风气仍旧盛行)。民航自始至终都说不要这种飞机,研制工作却没有停下来。
2。研制进程一拖再拖,运十研制始于70年,拖到80年才首飞,要批量生产按当时上飞厂的说法至少要等到1984年,大量交付民航则要等到80年代末期,而80年代初正处于中美蜜月期,民航向波音和麦道订购了大量747,737系列飞机和DC-8,DC-9,DC-10系列飞机,当时这些飞机都是技术上非常成熟,性能和可靠性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的先进飞机,故民航选择这些飞机实际上是规避风险的合理市场行为。
3。运十的性能在80年代已经非常落后
运十为四发大型客机,按国际通行标准布置客舱却只有124座,而波音的737-200是118座,运十的个头比737-200大得多,需要的维修车间及各类配套设施的成本也大得多,最要命的是:运十的4个低效率发动机使得运十的单位商载油耗是737-200的3。3倍!民航也是企业,要考虑自己的运营成本,所以不要运十应该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4。当时的各种条件体制对于研制国产大型飞机并不成熟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的航空工业非常发达,但是它生产的客机却非常糟糕,几个自以为经典的机型如图-154,图-86,伊尔-62都是世界上事故率最高的飞机之一,而且俄式飞机简陋的内饰,极高的噪音,自动化程度极低的航电系统更是人尽皆知,现在连俄罗斯国内的航空公司都不买图系列飞机和伊尔系列飞机,我国当时航空工业的体制和俄罗斯航空工业的
体制一脉相承,技术却和俄国相差甚远,可见当时上马大型飞机并不理性。
5。运十飞机如果强制让民航使用了,会压得各航空公司喘不过气来
飞机好不好,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我老家的机场原来飞温州的支线用的是美国的Donil,虽然飞机小,但因为是喷气式公务机的缘故,坐得非常舒服,后来航空公司心血来潮换用新舟60,飞了几个班次后坐飞机的人锐减,不得不把航班减到隔天一次,过了半年恢复了Donil,人数又上去了。原来飞南昌用的运七改为ATR72后也是旅客人数大增,厦航加班都来不及。
就拿我国近年来的研制的新舟60为例,几年内出了两次甲等事故,一次起落架降落时折断了,一次起飞时飞机滑出跑道,事后查明都是机械故障,买了很多新舟60的深圳一家飞机租赁公司当了冤大头,租了飞机的东航,川航都要退机,剩下的飞机也租不出去,估计只能改作农用飞机或邮政飞机。

从以上多方面原因看来,民航不要运十,财政部拒绝继续拨款实际上是非常理性的行为。
目前我国研制的CPU也只是386的水平, 宇宙飞船的水平还不如美国40年前的好。军舰更不用说了。

照这样理性下去, 财政部是否也要拒绝继续拨款???

如果真是这样, 那中国离崩溃就不远了。
民航当然不要运-10了。每买进一架空客或波音,民航就有200多名到欧洲或美国“考察”的名额。民航的脑子不差欧
我们永远不要自己研制大型客机,就让美国人在我们核心地座机上装窃听器好了!
真不知道做别人家的狗会不会有天让主人给宰了吃
民营经济要和军工、科技区分开来 有些项目单干代价太大 不值得
民营经济和社会经济效益紧密相连的 怎样发挥到最大才是最重要的!
假如乘坐小汽车和骑自行车的工作效率一样的话 哪么全世界的老板立马会转骑自行车的工作 费用还能省一笔呢
汗。。。。
3楼的朋友,民航买飞机都是一批一批买的,还不至于到买一架飞机200人去考察的地步,一般一批飞机的购买协议签署后,确有一些人要去考察,但是大都是些工作人员,譬如各航空公司的代表,以后飞这些飞机的驾驶员,空乘要去培训,这批飞机的机务人员也要去培训,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这么多人却是容易被人误认为集体去出国考察,其实不然。
楼上的。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民航自己的老专家说的。见好几年前的南方周末。这200人可不是什么培训名额,而是“额外的”名额,懂了吧
不合理的项目就是要下马,把钱拿去研究更为合理的方案!~
研究了33年都没有出来的东西,还养那帮人干嘛
人家 J10 用了33年了么???
我看那帮人不是在研制运10,我看他们是打着研究的幌子在大吃大喝睡大觉!
不再拨款给那些蛀虫是正确的,要是还拨款的话,我估计再过33年运10也不能用!!!
看看现在有多少百亿工程!多少富官工程!

就不怕蛀虫???
研制进程一拖再拖,运十研制始于70年,拖到80年才首飞,要批量生产按当时上飞厂的说法至少要等到1984年,大量交付民航则要等到80年代末期,而80年代初正处于中美蜜月期,民航向波音和麦道订购了大量747,737系列飞机和DC-8,DC-9,DC-10系列飞机,当时这些飞机都是技术上非常成熟,性能和可靠性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的先进飞机,故民航选择这些飞机实际上是规避风险的合理市场行为。
--------------
研究了33年都没有出来的东西?????????????
事到如今责难税也无济于事,能否换个角度来看看它的剩余价值。比方把它改造为加油机或预警机的平台,让它改良就有市场出路和生存空间。横看世界各国的科技和工业之零的特破,那不是由国家尤其是国防的支持?咱空军和海航的H6空中加油机不是太小吗?况且空中预警机目前还没有适合的平台。上海的兄弟们,你们为啥不主动提出方案给军队参考?
“研制进程一拖再拖,运十研制始于70年,拖到80年才首飞,”
“3。运十的性能在80年代已经非常落后,运十为四发大型客机,按国际通行标准布置客舱却只有124座,而波音的737-200是118座,运十的个头比737-200大得多,需要的维修车间及各类配套设施的成本也大得多,最要命的是:运十的4个低效率发动机使得运十的单位商载油耗是737-200的3。3倍!”
“我国当时航空工业的体制和俄罗斯航空工业的
体制一脉相承,技术却和俄国相差甚远,”

这叫研制出来了吗?现在是2003了,马上就2004了,如果国家拿大把银子研制出来的东西在23年就落后了,你认为就没有责任吗?
我不是说要盲目的超英赶美,技术和工艺是有困难,但是那不应该成为33年都没有重大突破的借口!
如果你不行,你就下来,让行的人来,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我坚决支持!~
目前我国研制的CPU也只是386的水平, 宇宙飞船的水平还不如美国40年前的好。军舰更不用说了。

照这样理性下去, 财政部是否也要拒绝继续拨款???

如果真是这样, 那中国离崩溃就不远了。
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工程下马,因为豆腐扎吗
说白了,这是国家的严重失误.这里的人谁敢说中国不应该研制大型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