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十下马是非常理性的行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26:16
不久前和一位民航总局的朋友吃饭时聊到运十,听了他介绍的运十的情况,对运十飞机有了全面的了解:
1。立项原因不明晰:当时中美关系解冻,民航已经订购了一些707,而且当时干线航班不想现在这么多,对大型干线客机的需求量很小,伊尔系列,图-系列,707,三叉戟完全能满足当时的需要。运十上马的直接原因是周恩来总理要去开联合国大会,马上有人说应该做自己的大飞机去联合国,而且立军令状要在几年内研制出来(可见当时大跃进的风气仍旧盛行)。民航自始至终都说不要这种飞机,研制工作却没有停下来。
2。研制进程一拖再拖,运十研制始于70年,拖到80年才首飞,要批量生产按当时上飞厂的说法至少要等到1984年,大量交付民航则要等到80年代末期,而80年代初正处于中美蜜月期,民航向波音和麦道订购了大量747,737系列飞机和DC-8,DC-9,DC-10系列飞机,当时这些飞机都是技术上非常成熟,性能和可靠性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的先进飞机,故民航选择这些飞机实际上是规避风险的合理市场行为。
3。运十的性能在80年代已经非常落后
运十为四发大型客机,按国际通行标准布置客舱却只有124座,而波音的737-200是118座,运十的个头比737-200大得多,需要的维修车间及各类配套设施的成本也大得多,最要命的是:运十的4个低效率发动机使得运十的单位商载油耗是737-200的3。3倍!民航也是企业,要考虑自己的运营成本,所以不要运十应该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4。当时的各种条件体制对于研制国产大型飞机并不成熟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的航空工业非常发达,但是它生产的客机却非常糟糕,几个自以为经典的机型如图-154,图-86,伊尔-62都是世界上事故率最高的飞机之一,而且俄式飞机简陋的内饰,极高的噪音,自动化程度极低的航电系统更是人尽皆知,现在连俄罗斯国内的航空公司都不买图系列飞机和伊尔系列飞机,我国当时航空工业的体制和俄罗斯航空工业的
体制一脉相承,技术却和俄国相差甚远,可见当时上马大型飞机并不理性。
5。运十飞机如果强制让民航使用了,会压得各航空公司喘不过气来
飞机好不好,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我老家的机场原来飞温州的支线用的是美国的Donil,虽然飞机小,但因为是喷气式公务机的缘故,坐得非常舒服,后来航空公司心血来潮换用新舟60,飞了几个班次后坐飞机的人锐减,不得不把航班减到隔天一次,过了半年恢复了Donil,人数又上去了。原来飞南昌用的运七改为ATR72后也是旅客人数大增,厦航加班都来不及。
就拿我国近年来的研制的新舟60为例,几年内出了两次甲等事故,一次起落架降落时折断了,一次起飞时飞机滑出跑道,事后查明都是机械故障,买了很多新舟60的深圳一家飞机租赁公司当了冤大头,租了飞机的东航,川航都要退机,剩下的飞机也租不出去,估计只能改作农用飞机或邮政飞机。

从以上多方面原因看来,民航不要运十,财政部拒绝继续拨款实际上是非常理性的行为。不久前和一位民航总局的朋友吃饭时聊到运十,听了他介绍的运十的情况,对运十飞机有了全面的了解:
1。立项原因不明晰:当时中美关系解冻,民航已经订购了一些707,而且当时干线航班不想现在这么多,对大型干线客机的需求量很小,伊尔系列,图-系列,707,三叉戟完全能满足当时的需要。运十上马的直接原因是周恩来总理要去开联合国大会,马上有人说应该做自己的大飞机去联合国,而且立军令状要在几年内研制出来(可见当时大跃进的风气仍旧盛行)。民航自始至终都说不要这种飞机,研制工作却没有停下来。
2。研制进程一拖再拖,运十研制始于70年,拖到80年才首飞,要批量生产按当时上飞厂的说法至少要等到1984年,大量交付民航则要等到80年代末期,而80年代初正处于中美蜜月期,民航向波音和麦道订购了大量747,737系列飞机和DC-8,DC-9,DC-10系列飞机,当时这些飞机都是技术上非常成熟,性能和可靠性已经得到充分证明的先进飞机,故民航选择这些飞机实际上是规避风险的合理市场行为。
3。运十的性能在80年代已经非常落后
运十为四发大型客机,按国际通行标准布置客舱却只有124座,而波音的737-200是118座,运十的个头比737-200大得多,需要的维修车间及各类配套设施的成本也大得多,最要命的是:运十的4个低效率发动机使得运十的单位商载油耗是737-200的3。3倍!民航也是企业,要考虑自己的运营成本,所以不要运十应该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择。
4。当时的各种条件体制对于研制国产大型飞机并不成熟
大家都知道俄罗斯的航空工业非常发达,但是它生产的客机却非常糟糕,几个自以为经典的机型如图-154,图-86,伊尔-62都是世界上事故率最高的飞机之一,而且俄式飞机简陋的内饰,极高的噪音,自动化程度极低的航电系统更是人尽皆知,现在连俄罗斯国内的航空公司都不买图系列飞机和伊尔系列飞机,我国当时航空工业的体制和俄罗斯航空工业的
体制一脉相承,技术却和俄国相差甚远,可见当时上马大型飞机并不理性。
5。运十飞机如果强制让民航使用了,会压得各航空公司喘不过气来
飞机好不好,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我老家的机场原来飞温州的支线用的是美国的Donil,虽然飞机小,但因为是喷气式公务机的缘故,坐得非常舒服,后来航空公司心血来潮换用新舟60,飞了几个班次后坐飞机的人锐减,不得不把航班减到隔天一次,过了半年恢复了Donil,人数又上去了。原来飞南昌用的运七改为ATR72后也是旅客人数大增,厦航加班都来不及。
就拿我国近年来的研制的新舟60为例,几年内出了两次甲等事故,一次起落架降落时折断了,一次起飞时飞机滑出跑道,事后查明都是机械故障,买了很多新舟60的深圳一家飞机租赁公司当了冤大头,租了飞机的东航,川航都要退机,剩下的飞机也租不出去,估计只能改作农用飞机或邮政飞机。

从以上多方面原因看来,民航不要运十,财政部拒绝继续拨款实际上是非常理性的行为。
这种说法和官方的很接近,当年内部一些人也是口口声声说是不要干线客机,又是嫌运十技术落后,最后,发展了几十年的航空工业,还不是要从外面买。波音是好,可人家让你把他的机机改成加油机,改成预警机吗?好多事不能光从经济的方面考虑,应该更长远些。这是不争气的航空工业自己解围的说法,大家不要被迷惑了。看看人家法国作的,一步一个脚印,咱们是该好好学学。
////2樓說得對極了,這些以後反正會自己研製的,早一點還是好的.
民航什么时候是真正的市场型企业了? 成本高一些,可以从垄断经营中完全补偿回来。我们的毛利润一般都定在20-40%。就这样都还亏本。不是成本的原因运十下马,完全是缺乏长期的战略考虑和部门利息的结果。
民航的利润率绝对达不到20%-40%,中国民航直到2001年才实现全行业扭亏,仅有海航的效益还说得过去,南航,东航,国航都是超大企业,一个航空公司有好几十个科室,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能弥补内部开支和各类投资就不错了。国家又不可能把非职能部门全部裁掉,只能靠飞行部门死撑着他们,为什么前段时间把图系列淘汰的那么快?就是因为油耗高得吓人,还不如提早退役换波音和空客。你想想要是50架单位商载油耗比图154还高的运十服役会给民航带来多大的亏损?
其实本来空军可以对运十项目进行投资,但是这样的话不太利于和民航等兄弟部门的团结,而且最后国务院明确表示不搞了,空军再去插一杠子的话对自身不太好,极可能引起其他部门的闲话。
民航本来就一团糟。增加客流量会亏本。真搞不懂是在搞什么。提高票价减少客流反而赢利了。这是什么逻辑啊。
6楼的朋友:
民航绝对没说过“增加客流会亏本,减少客流会赢利“这句话
只是在前几年各航空公司恶性竞争对机票乱打折时,民航总局为防止行业损害制定了最低折扣价而已。
支持四楼
国营企业都一样,人员多,费用高,还怪各种客观因素,很少找自己的原因。[em10]
现在运十已经不可能上马了,大家还看开一点,掉过头来向前看吧。自从专机窃听事件发生后,相信核心已深有感触了。
运十下马可以理解。当时运十的好多导航和电子设备都是从707上直接拆下来的,电子设备不行,以我们当时的技术搞不了。还有就是飞了几个起落后,机体已经严重变形,飞机报废!总之有很多问题,不得不下马。
以下是引用2q在2003-6-16 13:31:00的发言:
民航什么时候是真正的市场型企业了? 成本高一些,可以从垄断经营中完全补偿回来。我们的毛利润一般都定在20-40%。就这样都还亏本。不是成本的原因运十下马,完全是缺乏长期的战略考虑和部门利息的结果。


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铁路拼命提速,如果机票价格再上涨几倍,谁还坐飞机啊。
在怎么说民航应该有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出去旅游乘的起民航的人还是不多。这没办法。加上现在铁路提速,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民航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了。
"其实本来空军可以对运十项目进行投资,但是这样的话不太利于和民航等兄弟部门的团结,而且最后国务院明确表示不搞了,空军再去插一杠子的话对自身不太好,极可能引起其他部门的闲话。"
哈哈哈,笑死我了,发这帖的朋友,你不觉得太幼稚了吗
以下是引用光头在2003-6-16 13:13:00的发言:
这种说法和官方的很接近,当年内部一些人也是口口声声说是不要干线客机,又是嫌运十技术落后,最后,发展了几十年的航空工业,还不是要从外面买。波音是好,可人家让你把他的机机改成加油机,改成预警机吗?好多事不能光从经济的方面考虑,应该更长远些。这是不争气的航空工业自己解围的说法,大家不要被迷惑了。看看人家法国作的,一步一个脚印,咱们是该好好学学。


[em09][em09][em09]运十下马是令人痛心的!难道我们遇到困难就停止前进么?
至少从技术方面讲,运十应该搞下去!毕竟我们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哪有往回缩的理由?就算民行不要验证机总要搞一搞吧!打一打基础有必要吧!如果当时能坚持住,现在也不需要用伊尔,轰六座预警,加油平台了![em10][em10]
有技术基础和钱什么都好说阿,世界上可以做大型客机只有几家了,大家想清楚阿,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能力阿,做事要量力而行。运十继续开发是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何况那时我们技术还差很远,浪费钱而不讨好的东西谁会做阿,即使做出运十出来也没有人要阿,那么下一步又怎么做。其实我们不应该上马运十的。应该继续学习和其他国家合作,我们的路还是很长的,很多方面还很薄弱阿,等整体技术上来了,自然可以一气呵成。运十对中国来说是个鸡肋而已。
现在咱们的预警机用什么飞机做载体来着??

我是说我们自己的!!

A-50好象是租借的吧!!
唉。。。。又来了。。。。。

网管啊。。。这个问题,吵了很久了吧。。。。
专机被窃听,看你还敢买不?!
支持2楼!!!有些事情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照楼主所说,干脆咱们国家也别搞核潜艇,导弹,乃至今后的航母了!反正造出来也是落后,那么这些东西你也能像波音飞机一样买到吗?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事情!不要用这些愚蠢的理由为国内无能的飞机制造厂辩解!
[此贴子已经被自动步枪于2003-6-19 11:39:48编辑过]
有理!

技术不行啊
国家搞核潜艇这个是另一回事阿,尽全国的力量去做,不成熟也要上去,因为不成熟技术出现核泄漏的艇都也要做出来的,但做民航客机难道可以做这样吗,大家会坐不安全的的飞机吗,现在有多少个国家有原子弹阿,绝对比做客机的多阿。连俄罗斯都准备换空航或波音,就是事实阿。现在我们是积累技术时期,不一定要造运十出来阿,航空事业发展上去了,有遭一日,我们也会造出自己的高技术客机的。
客机嘛,自是安全第一,其次是经济性,至于是否国产,并没人在意。话说回来,如果你出去坐飞机,有空客,有波音,有运7,你会选哪个呢?
但是大家知道波音,空可每年能从我们手里摞去多少钱么!?这些钱堆起来够研制多少象运10这样的项目?
以下是引用一定要点射在2003-6-19 12:14:00的发言:
但是大家知道波音,空可每年能从我们手里摞去多少钱么!?这些钱堆起来够研制多少象运10这样的项目?

笑话,又不是头天给钱,第二天就能造出来。研制出来以前怎么办,难道中国就不要民航了。
运10下马是有点可惜,但把错误推给民航就可笑了
以下是引用kori在2003-6-16 15:55:00的发言:
民航本来就一团糟。增加客流量会亏本。真搞不懂是在搞什么。提高票价减少客流反而赢利了。这是什么逻辑啊。

这里有个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不是卖得越多越赚钱的。有很多因素要考虑的
的确,民航不要只是直接的原因,关键是我们领导层没有远见!
问题是我们怎么就把这个项目完全停了,连一点科研的种子都没有留下。其实,如能从给波音,空客的钱中抽个零头都可以长期的作些技术上的储备。再说,不作客机可以做运输机呀,民航不要可以给空军等部门继续试验呀。这是眼光问题,就像当初停掉红旗轿车一样,都是短视,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为一己私利而损害整个国家工业利益,当初乘此东风到欧美公费旅游的人不少吧!
上马就不理智,Y10的性能是不可能用来做加油机和预警机的
无论Y10性能怎么不如人意,就差几千万的款项都不让他完成,而且还要往死里整一点种子都没留下,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当年我们研究核武器、运载火箭的时候,怎么不说赚不了钱不搞了呢?大型运输机是一个战略项目,不可以用钱和经济效益衡量的。即使研制完后没人要,这几千万也不应该省的。

不过有时候,很多决定都下得无厘头。包括上马和下马,头头脑袋一拍说干就干,说不干就不干。该干的说没钱干,不该干的即使国际贷款也死活要干........:O有什么办法?
运十落马理性的事情,但不是精明的事情。运十可以不造,但是研究工程却也掉了,我看过关于运十发展的记录故事,感受到设计师的后悔,当时不改全盘放弃运十的发展计划,造成中国民航飞机技术和外国的差距拉大,如果当时运十的预研没有停止,现在的民航飞机的技术就不会存在太多的空白。唉历史是没有假设的,过去的失误只有现在补过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19 20:17:41编辑过]
大型民机行业是有很高的门坎的,象刚刚开始的时候空客不也是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才有得发展,在这个行业初期的政府支持必不可少,等企业的翅膀长硬了,才能让它到市场经济中去FAIR PLAY。所以当时放弃Y10无疑是不明智的,至少应该保持研究队伍,就想小步快跑一样,少生产多研制。而谁说的Y10不可以做预警机用?美国现在自己都还有该进的707在做加油机,和预警机用。
运10下马确实可惜。当时我们太天真了,以为和美国合作能得到制造干线机的技术。可是到后来却得小美耍了。20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干线机完全要靠进口,受制于人呀。
其实发动机和电子设备完全可以慢慢完善。运10下马,整个设计班子散了,生产线废了,士气没了。什么事情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生产干线机的军事和政治意义是非同寻常的。看看现在世界上能有几个国家能生产干线机吧。
运10下马,是航空工业的一大败笔,其消极影响已经持续了20年,还将继续持续下去!
可惜了呀,曾经的大鸟!
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是当初决定不下马,硬着头皮搞下去,现在还不是有人骂没远见!没能力搞下去就不搞,这才是远见
Donil不是德国货吗
运10的有一段机体好象在西北工大作教具用,主翼部分和垃圾为伍,几年前在《航空史研究》上看的
以下是引用zzj在2003-6-16 18:10:00的发言:
国营企业都一样,人员多,费用高,还怪各种客观因素,很少找自己的原因。[em10]

  就是,不是自己养了一大批闲人[em10]老是找外部原因。
运十可以暂不投入商业运营,但绝不应该停止试飞更不能下马,要知道波音也不是开始就多么的先进,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功夫到了自然就会飞得好,关键是看你想不想真的让它飞得好。这是个决策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总之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