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莫言大哥管谟贤回忆莫言,三年饥荒饿死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04:11


这不科学呀


我的三弟莫言(谟业)对“童年的印象特别深刻,终生难忘”。他曾说“苦难的童年是作家最好的学校”。他是在饥饿、恐惧、孤独寂寞中悄悄长大的。

土改被划为上中农 家人政治压力极大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阴历乙未年正月二十五),他出生的时候,我们家里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以及我,莫言的姐姐、二哥和堂姐(叔叔的女儿)共10口人。过了几年,我婶婶又一连生了3个儿子,加上莫言,共14口人。因为我父亲和叔叔兄弟情深,加上叔叔一直在外(供销社)工作,不常回来,所以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才分家。其时,奶奶已经去世了。

  我们家土改时被划为上中农,1947年土改刚开始搞扩大化,家里的粮食也被分掉了一些,虽然后来落实了政策,纠了偏,但也落下了一个“被斗户”的罪名,给家里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压力。加上我们的大爷爷(爷爷的亲哥哥)被划成地主,而他惟一的儿子又被国民党裹胁去了台湾,这就更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而我这个大爷爷解放前在街面上管过事,难免得罪了些人,而这些人解放后都很得势,所以全家人时刻小心翼翼,低声下气,唯恐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头上。

  随着极“左”路线的发展,长期残酷的阶级斗争的影响,我们村仅有的两家地主早就跑去了青岛或县城,3家富农也跑得只剩了一家,于是上中农尽管在理论上还是团结对象,实际上,在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政治上扬眉吐气的贫下中农那里,上中农与地主富农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全家人深知这一点,尤其是我父亲,虽然共产党一来他就跟着干社会工作,一直担任村里的、社里的、大队的会计,还当过什么治河模范、扫盲教师,但在干部面前一直是毕恭毕敬,惟命是从。解放初,政府让他脱产出去工作,他为了支撑这个家,把机会让给了叔叔;上世纪60年代初,担任胶河农场耕作区会计,人家让他转为农场正式干部,他丢不下爷爷奶奶和叔叔一家人,也没去。父亲担任会计工作几十年,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别的大队的会计很少有下地干活的,父亲是白天在生产队和社员一起出工,晚上和下雨阴天时记账,基本上不耽误生产。有时上级干部下来检查工作,大队里摆酒席招待,父亲总是借故推辞,拒不参加。

  父亲的脾气其实是很暴躁的,在外边不敢发作,回到家里就逮着老婆孩子撒气。当然,他希望孩子们有出息,不要“学而不成,庄户不能”,更不要去惹事闯祸,所以对子女十分严厉。他要求我们念书的把书念好,干活的把活干好,不准落在人家后边。这样一来,我们就免不了挨打挨骂。所以我们兄妹都怕他,包括我们几个堂弟在内。父亲说的话,我们没人敢当面反驳他。

生在穷人家的莫言儿时很难体会到爱

  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十分善良慈爱的农村妇女,小脚。从我记事起,她的身体就不好,最厉害的是胃痛,三天两头犯,犯了就疼得满炕上打滚,说是“心口疼”,用了很多偏方都治不好,有时就找大爷爷来扎针,从来也没捞着上医院诊治过,一来没钱,二来没时间。母亲身体那么差,繁重的家务累得她腰酸背痛,有时还得下地干活挣工分。

  一个兄弟合居的大家庭,两房各有一群孩子,为了生活,大人们终日奔波操劳,却难以摆脱穷困;为了团结,为了让这个大家庭维持下去,母亲凡事从大局出发,一再忍让,甚至出力不讨好。她对婶婶的孩子们关爱有加,甚至偏向包庇;对我们却和父亲一样严格得很,所以在不懂事的孩子眼里,在幼年和童年的莫言心中,是很难体会到父爱母爱的。

  一个人在童年,因为不懂事,因为幼稚无知,自然特别需要爱抚和呵护,需要春风细雨般的教诲,但这一切父母都做不到,即使做了,也因为形式的隐晦而需要子女去细心地体会。

  本来,穷人家的孩子本就不值钱,尤其是孩子多了,那简直就像小猫小狗一样地养着,没有人,也没有时间专门对孩子加以关心呵护。记得大概是1958年暑假的一天,我正在院子里的杏树下看一本小说,忽然听到厕所里(农村叫“圈”)“噗通”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掉到水里,跑进去一看,掉到圈里的竟然是小莫言。夏天的圈里都是水,水面上飘着粪便蛆虫和草木灰。那时莫言才3岁,正在挣扎着,形势非常危险。我赶紧把他捞上来,扛在肩上,从院子里洗衣盆边抓了一块肥皂就往河里跑,那时胶河里有水,水深流急,被太阳晒的热乎乎的,我把小莫言按到水里,先冲洗了身上的脏东西,然后打了两遍肥皂,把他从头到脚洗干净,背着他回了家。把他放在炕上,人已经蔫了,无精打采,如同生了一场病。奶奶和母亲知道了,又把他说了一顿:“没把你淹死还不是‘闯着’(侥幸)!”



把让母亲背黑锅的“五个饽饽”写进小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莫言越来越活泼,也越来越调皮,又喜欢乱说话,所以家里人都不大喜欢他,他在家里似乎多余,只有母亲时刻地管束他。

  母亲四岁就死了亲娘,十几岁就嫁到我们家里来了。因为人长得矮小,刚开始,洗锅洗碗够不着,就踩着小板凳干。几十年里,做媳妇的时间比当婆婆的时间还长。干了一辈子活,受了一辈子罪,好歹熬到人民公社解体,吃上了饱饭,但终因多年疾病和劳累,于1994年1月18日去世。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宽仁大度,恤老济贫。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不能委屈亏待了别人。三年困难时期,饿得体重只有60斤!就那样,为了挣几斤麸皮,还给生产队里推磨(拉磨的牲口都饿死了),和邻居王大娘一起,抱着磨棍推,推着推着就昏倒在磨道里。记得1960年春节,母亲他们把全家积攒了半年的一点白面,做成了几个大饽饽,放在院子和堂屋的供桌上供奉。过完了年,母亲去取放在院子里供桌上的5个大饽饽,5个大饽饽竟不翼而飞!母亲泪流满面,叫上我,分头去村子里查看那些趁大年夜出来“送财神”(讨饭)的人,追上一个,就去看人家的篮子,结果从村东追查到村西头,什么也没查到。回到家里,全家人都生气,母亲哭了半宿,她不但心疼那5个大饽饽,还得背着偷拿偷吃的黑锅!这些事,当然也给莫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他专门写过两个短篇小说《五个饽饽》和《石磨》,但那毕竟是小说,苦味淡了,很有些浪漫气息了。

因为饥饿上小学时吃过煤

  说到饥饿,其实从1958年秋后就开始了。因为大跃进,吃食堂,有一段时间还搞“共产主义”,吃饭不要钱,把公私家底全糟蹋光了。加上劳动力都去大炼钢铁,丰产的庄稼没收上来,全烂在地里,所以还没入冬,粮食就不够吃了。有一个星期天,我从高密二中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人都不在,住满了外村的民工,一打听,原来搞什么军事化,男女分住。奶奶带着三岁的小莫言和姐姐住到西村陈家去了。我跑到西村,在三间小黑屋里找到他们,三个人正在吃从食堂里打来的饭。所谓的饭,就是一小罐玉米糊糊和三个掺了菜的窝窝头,莫言吃不下,正在哭。我安慰了他们几句,扭头就走,回了学校。第二年春天,没有东西吃,食堂也停办了,人们就跑到地里挖头年秋天烂在地里的地瓜吃。地瓜早已烂了,又苦又臭,挖回来放在水里泡几天,捞出来煮熟了吃。

  到了1960年,日子就更难过了,村子里天天死人,人人水肿,至今想起来,仍然令人头皮发麻。那时候,地比现在多,人比现在少,可就是打的粮食不够吃,连烧的草也没有。我们吃过茅草根、树皮、棉籽皮、芙子苗、荠荠毛。为了挖野菜,父亲让莫言的姐姐退了学,专门负责挖野菜,野菜挖回来,剁碎了,泡去苦味,加上一点玉米面或地瓜面,熬成很稀的稀饭,全家喝。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从学校回家,正碰上吃晚饭,我一口气喝了8大碗这种菜稀饭,肚子胀得厉害,但还觉得饿。那时候,如果能捉到一只蚂蚱,放在火上烧一烧,也是美味。如果能逮到一只老鼠,用泥巴包了,放在锅灶里烧熟了,奶奶或母亲就会把莫言和他堂姐叫到一起,一人分一口,连内脏和骨头都吃了,简直是开了一次大荤。至于捉到一只麻雀,抓到一条鱼,那更是奢望。黑市上,一斤萝卜五毛钱,老百姓不敢问津,有民谣说:“提着个萝卜上青岛,吃了饭,洗了澡,回来还剩5大毛!”一条野兔子后腿3元钱,一个茅草饼3毛钱,谁买得起?那年月,人们见了面,第一件事是问你每月吃多少斤的定量(粮)。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期盼着,希望有一天能吃上一顿饱饭。莫言上小学时,还吃过煤块。在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蛙》中,他花了较大的笔墨来写吃煤这件事。

  他失学后,有一次在村西的滞洪闸干活,因为饿,偷偷地去生产队的菜地里拔了一个萝卜,被发现了,萝卜没吃成,还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那时社员下地干活都带一幅毛主席像)请罪,被父亲知道了,下工回家挨了父亲一顿毒打,不是爷爷出面阻止,真有被打死的可能。在挨饿的年月里,人总是吃不饱,总是馋。为了吃,莫言不知挨过多少骂。吃饭时,因为野菜难以下咽,母亲和婶婶就给他和姐姐单独做一点不掺或少掺野菜的干粮,莫言总觉得姐姐分的比自己多,比自己大,就要换,及至换到手,觉得还是原来的多,原来的大,又想换回来,结果姐姐哭了,婶婶恼了,母亲火了,少不了挨骂。过年吃饺子,为了吃到饺子里的铜钱,拼命吃,吃撑了,肚子疼,拉肚子,又要挨骂。难得碰到一次吃得好一些,两眼圆睁,吃相难看,又要挨骂。所以,在童年莫言的印象里,永远没有吃饱过,梦想有一天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过上好生活。

因骂老师是奴隶主被开除

  虽然由于饥饿,人饿得瘦骨嶙峋,大肚子挺着,好像能看清肠子的蠕动,加上老是穿哥哥姐姐穿过的破旧衣服,童年的莫言是有点丑小鸭的样子。但是,上学念书了,人却不笨,到了三年级,作文写得特别好,往往一篇文章写好,老师拿来当范文在班上读,有时甚至传到附近的中学里当范文读。文化大革命那年寒假,我从上海回家探亲,带回一些上海造反派夺权的传单,红卫兵编的报刊,我又讲了上海学生造反的情况,启发了莫言。小莫言到学校里宣传这些造反理论,说什么学校领导教师是奴隶主,学生是奴隶,还要编什么黑板报,成立什么战斗队。带上几个小伙伴外出串联,到了胶县,在接待站住了一晚,给人家褥子上画了一个大地图(尿炕),吓得跑了回来。这一切,自然破坏了学校的纪律,得罪了老师。学校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让他回家,实际上就是开除。从此,莫言失学在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离开了一起上学的小伙伴,独自回到生产队,干不了大人的活,只能放牛、放羊、割草,干一些妇女和半劳力的活。每天赶着牛羊从学校门口走过,看到校园里欢蹦乱跳的学生,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既羡慕又嫉妒,来到原野里,面对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荒草,莫言感到孤独无望,感到寂寞和无助。

  那时候,人们已经能够糠菜半年粮地填饱肚皮,但工分越来越不值钱,有的人家一年到头干下来还要“透支”,倒欠队里的钱。有一年,母亲犯了病,为了买药,母亲让莫言把她结婚时的首饰以及我和他二哥小时候戴的银锁等物拿到高密城银行换了20元钱,母亲难过得落泪。

  年复一年,莫言在饥饿和孤独中,在人们的鄙视和厌恶中长大了。          

管谟贤

http冒号//wfwb.wfnews.com.cn/content/20120205/Articel18002EL.htm

这不科学呀


我的三弟莫言(谟业)对“童年的印象特别深刻,终生难忘”。他曾说“苦难的童年是作家最好的学校”。他是在饥饿、恐惧、孤独寂寞中悄悄长大的。

土改被划为上中农 家人政治压力极大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阴历乙未年正月二十五),他出生的时候,我们家里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以及我,莫言的姐姐、二哥和堂姐(叔叔的女儿)共10口人。过了几年,我婶婶又一连生了3个儿子,加上莫言,共14口人。因为我父亲和叔叔兄弟情深,加上叔叔一直在外(供销社)工作,不常回来,所以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才分家。其时,奶奶已经去世了。

  我们家土改时被划为上中农,1947年土改刚开始搞扩大化,家里的粮食也被分掉了一些,虽然后来落实了政策,纠了偏,但也落下了一个“被斗户”的罪名,给家里带来了极大的政治压力。加上我们的大爷爷(爷爷的亲哥哥)被划成地主,而他惟一的儿子又被国民党裹胁去了台湾,这就更给整个家族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而我这个大爷爷解放前在街面上管过事,难免得罪了些人,而这些人解放后都很得势,所以全家人时刻小心翼翼,低声下气,唯恐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头上。

  随着极“左”路线的发展,长期残酷的阶级斗争的影响,我们村仅有的两家地主早就跑去了青岛或县城,3家富农也跑得只剩了一家,于是上中农尽管在理论上还是团结对象,实际上,在有着高度的阶级觉悟政治上扬眉吐气的贫下中农那里,上中农与地主富农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全家人深知这一点,尤其是我父亲,虽然共产党一来他就跟着干社会工作,一直担任村里的、社里的、大队的会计,还当过什么治河模范、扫盲教师,但在干部面前一直是毕恭毕敬,惟命是从。解放初,政府让他脱产出去工作,他为了支撑这个家,把机会让给了叔叔;上世纪60年代初,担任胶河农场耕作区会计,人家让他转为农场正式干部,他丢不下爷爷奶奶和叔叔一家人,也没去。父亲担任会计工作几十年,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别的大队的会计很少有下地干活的,父亲是白天在生产队和社员一起出工,晚上和下雨阴天时记账,基本上不耽误生产。有时上级干部下来检查工作,大队里摆酒席招待,父亲总是借故推辞,拒不参加。

  父亲的脾气其实是很暴躁的,在外边不敢发作,回到家里就逮着老婆孩子撒气。当然,他希望孩子们有出息,不要“学而不成,庄户不能”,更不要去惹事闯祸,所以对子女十分严厉。他要求我们念书的把书念好,干活的把活干好,不准落在人家后边。这样一来,我们就免不了挨打挨骂。所以我们兄妹都怕他,包括我们几个堂弟在内。父亲说的话,我们没人敢当面反驳他。

生在穷人家的莫言儿时很难体会到爱

  我们的母亲是一个十分善良慈爱的农村妇女,小脚。从我记事起,她的身体就不好,最厉害的是胃痛,三天两头犯,犯了就疼得满炕上打滚,说是“心口疼”,用了很多偏方都治不好,有时就找大爷爷来扎针,从来也没捞着上医院诊治过,一来没钱,二来没时间。母亲身体那么差,繁重的家务累得她腰酸背痛,有时还得下地干活挣工分。

  一个兄弟合居的大家庭,两房各有一群孩子,为了生活,大人们终日奔波操劳,却难以摆脱穷困;为了团结,为了让这个大家庭维持下去,母亲凡事从大局出发,一再忍让,甚至出力不讨好。她对婶婶的孩子们关爱有加,甚至偏向包庇;对我们却和父亲一样严格得很,所以在不懂事的孩子眼里,在幼年和童年的莫言心中,是很难体会到父爱母爱的。

  一个人在童年,因为不懂事,因为幼稚无知,自然特别需要爱抚和呵护,需要春风细雨般的教诲,但这一切父母都做不到,即使做了,也因为形式的隐晦而需要子女去细心地体会。

  本来,穷人家的孩子本就不值钱,尤其是孩子多了,那简直就像小猫小狗一样地养着,没有人,也没有时间专门对孩子加以关心呵护。记得大概是1958年暑假的一天,我正在院子里的杏树下看一本小说,忽然听到厕所里(农村叫“圈”)“噗通”一声,好像有什么东西掉到水里,跑进去一看,掉到圈里的竟然是小莫言。夏天的圈里都是水,水面上飘着粪便蛆虫和草木灰。那时莫言才3岁,正在挣扎着,形势非常危险。我赶紧把他捞上来,扛在肩上,从院子里洗衣盆边抓了一块肥皂就往河里跑,那时胶河里有水,水深流急,被太阳晒的热乎乎的,我把小莫言按到水里,先冲洗了身上的脏东西,然后打了两遍肥皂,把他从头到脚洗干净,背着他回了家。把他放在炕上,人已经蔫了,无精打采,如同生了一场病。奶奶和母亲知道了,又把他说了一顿:“没把你淹死还不是‘闯着’(侥幸)!”



把让母亲背黑锅的“五个饽饽”写进小说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莫言越来越活泼,也越来越调皮,又喜欢乱说话,所以家里人都不大喜欢他,他在家里似乎多余,只有母亲时刻地管束他。

  母亲四岁就死了亲娘,十几岁就嫁到我们家里来了。因为人长得矮小,刚开始,洗锅洗碗够不着,就踩着小板凳干。几十年里,做媳妇的时间比当婆婆的时间还长。干了一辈子活,受了一辈子罪,好歹熬到人民公社解体,吃上了饱饭,但终因多年疾病和劳累,于1994年1月18日去世。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宽仁大度,恤老济贫。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不能委屈亏待了别人。三年困难时期,饿得体重只有60斤!就那样,为了挣几斤麸皮,还给生产队里推磨(拉磨的牲口都饿死了),和邻居王大娘一起,抱着磨棍推,推着推着就昏倒在磨道里。记得1960年春节,母亲他们把全家积攒了半年的一点白面,做成了几个大饽饽,放在院子和堂屋的供桌上供奉。过完了年,母亲去取放在院子里供桌上的5个大饽饽,5个大饽饽竟不翼而飞!母亲泪流满面,叫上我,分头去村子里查看那些趁大年夜出来“送财神”(讨饭)的人,追上一个,就去看人家的篮子,结果从村东追查到村西头,什么也没查到。回到家里,全家人都生气,母亲哭了半宿,她不但心疼那5个大饽饽,还得背着偷拿偷吃的黑锅!这些事,当然也给莫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他专门写过两个短篇小说《五个饽饽》和《石磨》,但那毕竟是小说,苦味淡了,很有些浪漫气息了。

因为饥饿上小学时吃过煤

  说到饥饿,其实从1958年秋后就开始了。因为大跃进,吃食堂,有一段时间还搞“共产主义”,吃饭不要钱,把公私家底全糟蹋光了。加上劳动力都去大炼钢铁,丰产的庄稼没收上来,全烂在地里,所以还没入冬,粮食就不够吃了。有一个星期天,我从高密二中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人都不在,住满了外村的民工,一打听,原来搞什么军事化,男女分住。奶奶带着三岁的小莫言和姐姐住到西村陈家去了。我跑到西村,在三间小黑屋里找到他们,三个人正在吃从食堂里打来的饭。所谓的饭,就是一小罐玉米糊糊和三个掺了菜的窝窝头,莫言吃不下,正在哭。我安慰了他们几句,扭头就走,回了学校。第二年春天,没有东西吃,食堂也停办了,人们就跑到地里挖头年秋天烂在地里的地瓜吃。地瓜早已烂了,又苦又臭,挖回来放在水里泡几天,捞出来煮熟了吃。

  到了1960年,日子就更难过了,村子里天天死人,人人水肿,至今想起来,仍然令人头皮发麻。那时候,地比现在多,人比现在少,可就是打的粮食不够吃,连烧的草也没有。我们吃过茅草根、树皮、棉籽皮、芙子苗、荠荠毛。为了挖野菜,父亲让莫言的姐姐退了学,专门负责挖野菜,野菜挖回来,剁碎了,泡去苦味,加上一点玉米面或地瓜面,熬成很稀的稀饭,全家喝。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从学校回家,正碰上吃晚饭,我一口气喝了8大碗这种菜稀饭,肚子胀得厉害,但还觉得饿。那时候,如果能捉到一只蚂蚱,放在火上烧一烧,也是美味。如果能逮到一只老鼠,用泥巴包了,放在锅灶里烧熟了,奶奶或母亲就会把莫言和他堂姐叫到一起,一人分一口,连内脏和骨头都吃了,简直是开了一次大荤。至于捉到一只麻雀,抓到一条鱼,那更是奢望。黑市上,一斤萝卜五毛钱,老百姓不敢问津,有民谣说:“提着个萝卜上青岛,吃了饭,洗了澡,回来还剩5大毛!”一条野兔子后腿3元钱,一个茅草饼3毛钱,谁买得起?那年月,人们见了面,第一件事是问你每月吃多少斤的定量(粮)。人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期盼着,希望有一天能吃上一顿饱饭。莫言上小学时,还吃过煤块。在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蛙》中,他花了较大的笔墨来写吃煤这件事。

  他失学后,有一次在村西的滞洪闸干活,因为饿,偷偷地去生产队的菜地里拔了一个萝卜,被发现了,萝卜没吃成,还被罚跪在毛主席像前(那时社员下地干活都带一幅毛主席像)请罪,被父亲知道了,下工回家挨了父亲一顿毒打,不是爷爷出面阻止,真有被打死的可能。在挨饿的年月里,人总是吃不饱,总是馋。为了吃,莫言不知挨过多少骂。吃饭时,因为野菜难以下咽,母亲和婶婶就给他和姐姐单独做一点不掺或少掺野菜的干粮,莫言总觉得姐姐分的比自己多,比自己大,就要换,及至换到手,觉得还是原来的多,原来的大,又想换回来,结果姐姐哭了,婶婶恼了,母亲火了,少不了挨骂。过年吃饺子,为了吃到饺子里的铜钱,拼命吃,吃撑了,肚子疼,拉肚子,又要挨骂。难得碰到一次吃得好一些,两眼圆睁,吃相难看,又要挨骂。所以,在童年莫言的印象里,永远没有吃饱过,梦想有一天能一天三顿吃饺子,过上好生活。

因骂老师是奴隶主被开除

  虽然由于饥饿,人饿得瘦骨嶙峋,大肚子挺着,好像能看清肠子的蠕动,加上老是穿哥哥姐姐穿过的破旧衣服,童年的莫言是有点丑小鸭的样子。但是,上学念书了,人却不笨,到了三年级,作文写得特别好,往往一篇文章写好,老师拿来当范文在班上读,有时甚至传到附近的中学里当范文读。文化大革命那年寒假,我从上海回家探亲,带回一些上海造反派夺权的传单,红卫兵编的报刊,我又讲了上海学生造反的情况,启发了莫言。小莫言到学校里宣传这些造反理论,说什么学校领导教师是奴隶主,学生是奴隶,还要编什么黑板报,成立什么战斗队。带上几个小伙伴外出串联,到了胶县,在接待站住了一晚,给人家褥子上画了一个大地图(尿炕),吓得跑了回来。这一切,自然破坏了学校的纪律,得罪了老师。学校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让他回家,实际上就是开除。从此,莫言失学在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离开了一起上学的小伙伴,独自回到生产队,干不了大人的活,只能放牛、放羊、割草,干一些妇女和半劳力的活。每天赶着牛羊从学校门口走过,看到校园里欢蹦乱跳的学生,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既羡慕又嫉妒,来到原野里,面对着一望无际的田野和荒草,莫言感到孤独无望,感到寂寞和无助。

  那时候,人们已经能够糠菜半年粮地填饱肚皮,但工分越来越不值钱,有的人家一年到头干下来还要“透支”,倒欠队里的钱。有一年,母亲犯了病,为了买药,母亲让莫言把她结婚时的首饰以及我和他二哥小时候戴的银锁等物拿到高密城银行换了20元钱,母亲难过得落泪。

  年复一年,莫言在饥饿和孤独中,在人们的鄙视和厌恶中长大了。          

管谟贤

http冒号//wfwb.wfnews.com.cn/content/20120205/Articel18002EL.htm
这不算什么,只不过现在的官僚主义集团扭曲的宣传自己造成的矛盾罢了

单以山东为例,主政的舒同是最早一批因为饥荒饿死人而被罢免的省委领导

同样广西陈漫远也是同样因为被罢黜,

基层干部因为此项原因,是被大规模整顿----或者如79年平反时期所说的“迫害”,单以信阳为例,被审查13万人,一直延续到文革,

当然,改革开放以后,这帮人大多被平反。

现在官僚主义集团的党史系统,其中一个尖锐的矛盾问题就在于大跃进和文革的关系,实际上两者之间恰好是一个相反关系。。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凤姐说他要追求莫言;韩国人说莫言有思密达血统;方舟子称找到莫言代笔的证据;民国余孽说莫言很有民国范儿;民主人士说中国还有一个诺贝尔获奖者;出书商说莫言的书已经涨价了;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凤姐说他要追求莫言;韩国人说莫言有思密达血统;方舟子称找到莫言代笔的证据;民国余孽说莫言很有民国范儿;民主人士说中国还有一个诺贝尔获奖者;出书商说莫言的书已经涨价了;
楼上的说得好啊,现在啥都往莫言身上靠啊
就连三年饿死三千万(还是九千万?)都拿莫言作为证据了
话说莫言的小说我就看过丰乳肥臀,还是高中时候看的
说不出啥感觉,只是在他那个小说中看到民国时期那才是死人无算呢
我外婆是当年饿死的,得了肺炎、无药医治,还要干活,吃的还那么少,几个月就死了。

我老家附近几个自然村,个个有几个人饿死。
三年饥荒饿死人是事实,由谁说都是事实。
三年饥荒本就饿死过人,不知道LZ发此贴,所谓何意?
LZ家里面没有老人?打听一下不就知道了
这不算什么,只不过现在的官僚主义集团扭曲的宣传自己造成的矛盾罢了

单以山东为例,主政的舒同是最早一 ...
那么太祖要为二者都负责是矛盾的?
我们村应该说没怎么饿死人,但浮肿病是肯定有的,听老人说之所以还有点吃的,是因为田地没有全搞卫星田…老妈常说以前的最大愿望是吃饱饭…
死人确实是事实,因为六七十年代农村根本不用安全套也不搞计划生育,但很多人只有几兄妹而并没有儿女成群,我妈只有两姐妹,我问我妈为什么没有舅舅,我妈说我舅舅多了去了,基本每年都有生但都沒活下来。
我们这还有一种专治浮肿病的“药”,其实它就是花生壳粉碎后加一点糖做成的,能消大肚子…
如果一个村子里头每天死掉十几个人,那几个月后这个村子人都要死光了!
我妈那时候被送回老家,因为还能挖野菜
mimifay 发表于 2012-10-13 17:23
那么太祖要为二者都负责是矛盾的?
那个是毛派的呓语。大跃进毛绝对要承担责任而且是最高责任。
老人说两种人最容易死:高大威猛饭量大的人和新生儿,实际上死的大多是婴儿所以效果和计生是一样的,总人口还是很稳定的。
饿死人新鲜么 楼主外星来的?
我老家宁夏的,本地(就附近乡镇说)靠黄河,作物比较丰富,虽吃不饱但也没大批饿死人的.
据外公说,有甘肃靖边一带过来逃荒的,好多拖家带口,那时人也真朴实,总多少都周济下.还有把小孩留下的,我几个姨妈(同宗)就是.
党史第二卷的数字是一千多万。
老人说两种人最容易死:高大威猛饭量大的人和新生儿,实际上死的大多是婴儿所以效果和计生是一样的,总人口 ...
这话就没良心了,计生是以政府承诺社会保障为交换实行的政策

谁敢说没饿死人?无非是多少的问题
铅笔刀o 发表于 2012-10-13 04:54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凤姐说他要追求莫言;韩国人说莫言有思密达血统;方舟子称找到莫言代笔的证据;民国余 ...
真有才
问过父母,他们说饥荒的那几年真的把人们饿得够呛。母亲经常说的就是连棉铃的外壳都磨成面吃了,吃的油是棉花子油。至于饿死人倒没有,不过那几年确实很少生孩子。

后来俺偶然知道棉籽油是破坏男性生殖能力的。

napey 发表于 2012-10-13 17:53
那个是毛派的呓语。大跃进毛绝对要承担责任而且是最高责任。
就是刑事犯还得有个“主观故意”的定罪标准呢。
大跃进跟文革得分开看。
大跃进时,老毛主观上要饿死人?还是主观上要鼓励放卫星?
饿死人的事老毛绝对没想到。他把中国农民劣根性(体现在基层的无知昏聩和舞弊作假)低估了,(结果给他个好看),又把农民的自觉性低估了(农民真是饿死不抢公粮,河南的粮仓满满的呀!)我相信年轻时的他要是知道农民饿死了,会跑去带领农民吃大户(开仓放粮)去,甚至假设农民如果有哪个地方的真的抢了吃了,没准他心里还会叫好呢。要是那时早点、多点抢粮之类的,也许反倒是件好事,于党于国于毛自己,唉,一声叹息!
放卫星的事,太宗那张著名的照片就够把集体领导一竿子全打翻了。

倒是文革,那是太祖绝对的“主观故意”。
比如文艺界整死人吧,老毛或许没想到死那么多人,但是“会死人”这一点绝对他能够想到,他放出自己老婆,那是憋了十几年的变态呀,像孙维世、上官云珠、王莹、郑君里那些还有好?还有什么“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说一棒子打翻能不死人?“阎王殿”说,能不死人?
他纵容“内人党”案,那《草原上的人们》的编导演被辗转株连还有好,
他要搞刘少奇,出了要他的命外基本做绝了,辗转株连瓜蔓抄党务系统里能不死人?
他厌烦身边的人窃听、有事不通知他,要整一大批人,手段花样无所不用其极,死人是没跑的,那些人虽然未必不是咎由自取,但是太祖是主动出击的,文革的创意是他的没跑。
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吧就是刑事犯还得有个“主观故意”的定罪标准呢。
大跃进跟文革得分开看。
大跃进时,老毛主观上要饿死人?还是主观上要鼓励放卫星?
饿死人的事老毛绝对没想到。他把中国农民劣根性(体现在基层的无知昏聩和舞弊作假)低估了,(结果给他个好看),又把农民的自觉性低估了(农民真是饿死不抢公粮,河南的粮仓满满的呀!)我相信年轻时的他要是知道农民饿死了,会跑去带领农民吃大户(开仓放粮)去,甚至假设农民如果有哪个地方的真的抢了吃了,没准他心里还会叫好呢。要是那时早点、多点抢粮之类的,也许反倒是件好事,于党于国于毛自己,唉,一声叹息!
放卫星的事,太宗那张著名的照片就够把集体领导一竿子全打翻了。

倒是文革,那是太祖绝对的“主观故意”。
比如文艺界整死人吧,老毛或许没想到死那么多人,但是“会死人”这一点绝对他能够想到,他放出自己老婆,那是憋了十几年的变态呀,像孙维世、上官云珠、王莹、郑君里那些还有好?还有什么“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说一棒子打翻能不死人?“阎王殿”说,能不死人?
他纵容“内人党”案,那《草原上的人们》的编导演被辗转株连还有好,
他要搞刘少奇,出了要他的命外基本做绝了,辗转株连瓜蔓抄党务系统里能不死人?
他厌烦身边的人窃听、有事不通知他,要整一大批人,手段花样无所不用其极,死人是没跑的,那些人虽然未必不是咎由自取,但是太祖是主动出击的,文革的创意是他的没跑。
那几年困难时期,饿死不少人。但更多的是因为饥饿引起的疾病而死亡。身体差点有劳伤的都会挂掉,新生儿存活率也低很多。
最困难时,我们乡下是吃菜花团子的,用粗面粉混红花做菜团子吃。更本吃不饱。家里养的猪,一年多才40斤挂零,猪就吃野草,怕人偷,也不敢往外放牧。等饥荒过去后,后面养的猪,即使吃野菜,只要放养的,一年也有小200斤。
困难时期,我们老家的野生动物倒大霉。
乌龟、梅花鹿、獐子、麂子、豪猪差不多被吃绝。野猫也到70年代农药推广时,被药绝。野猫是听我爸说的,差不多20多斤,肉很好吃。应该是猫科类的,比家猫大好多,专门吃家养牲畜、小狗小猫什么的。
我就记得小时候, 4  5月份的时候煮饭要加红薯块进去掺着一起煮,吃饭剩下要被骂。被大人骂什么什么“ 粮食关”的时候 什么什么的..回老家和我7爷爷聊天,说起有人说“粮食关没饿死人”说起主席毛,他眼睛就猛的一亮,说 他就是秦始皇!

一个老头子 发表于 2012-10-13 22:00
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吧就是刑事犯还得有个“主观故意”的定罪标准呢。
大跃进跟文革得分开看。
大跃进时,老 ...


兄弟有些事情看的算是已经非常透彻!不过也有是错误的,根本不是中国农民的劣根性,更不只是基层的无知昏聩和舞弊作假!浮夸风根本就是上下的合作的结果! 其实某些人就是利用巨大的数据往自己的脸上抹粉而已!

某些人就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超强! 结果中国最大的杯具发生了!也把太上皇彻底惹恼了!
一个老头子 发表于 2012-10-13 22:00
具体事情具体分析吧就是刑事犯还得有个“主观故意”的定罪标准呢。
大跃进跟文革得分开看。
大跃进时,老 ...


兄弟有些事情看的算是已经非常透彻!不过也有是错误的,根本不是中国农民的劣根性,更不只是基层的无知昏聩和舞弊作假!浮夸风根本就是上下的合作的结果! 其实某些人就是利用巨大的数据往自己的脸上抹粉而已!

某些人就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超强! 结果中国最大的杯具发生了!也把太上皇彻底惹恼了!
古有“一人得道”,今有“一人得奖”。
讽刺,极度的讽刺
人类历史上和平年代大面积饿死人的,仅此一例,也算中国的荣耀了。
水寒2014 发表于 2012-10-13 00:32
这不算什么,只不过现在的官僚主义集团扭曲的宣传自己造成的矛盾罢了

单以山东为例,主政的舒同是最早一 ...
三年大跃进,最后一年才调整,开始进口粮食,怎么可能不死人。
eniars2 发表于 2012-10-14 00:12
人类历史上和平年代大面积饿死人的,仅此一例,也算中国的荣耀了。
中国历史上和平年代也一直在饿死人的,(其实世界历史也差不多,因为古代生产力确实不行)。。。真正基本上没有饿死人,搞不好还是到了现代~
一个老头子 发表于 2012-10-13 21:59
就是刑事犯还得有个“主观故意”的定罪标准呢。
大跃进跟文革得分开看。
大跃进时,老毛主观上要饿死人 ...
说农民其实我觉得冤枉,主要还是党的干部们,都很服从命令,而决策者们又太脱离群众。看一些介绍,大跃进前两年我们是出口粮食的,等到了最后一年,高层才意识到问题,决定转变经济重心,缓付了很多债务,停止进口机器之类,而把进口主要放到粮食上。如果粮食生产本身足够,不至于还要进口粮食。但是粮食生产本身也被政治所影响,所以这一个绝对是历史污点没错。
水寒2014 发表于 2012-10-13 00:32
这不算什么,只不过现在的官僚主义集团扭曲的宣传自己造成的矛盾罢了

单以山东为例,主政的舒同是最早一 ...
这个我基本认为第四国际中一些专家的看法更复合逻辑。即那三年是毛被官僚集团坑了,之后毛因此被架空。后来毛觉醒,进行了报复,一种被扭曲的反官僚。只是这种反官僚最终还是失败了。官僚集团在78年后被平反。这就导致了你所说的怪现象。
{:soso_e122:}我大学的导师就是当年搞过三年自然灾难时期营养调查的,肯定有饿死人啦,但主要是因为营养太差导致病死为主.那几年国家确实是很艰难,经济建设走上极端的路线,下欺上严重导致上层接收错误的信息,路线更加入极端地走,归根还是我们国家实在是太穷太穷了,多年战乱掏空了整个中国.
loveour 发表于 2012-10-14 00:53
说农民其实我觉得冤枉,主要还是党的干部们,都很服从命令,而决策者们又太脱离群众。看一些介绍,大跃进 ...
出口是我们的仓库里面的粮食“多”,我们仓库的粮食“多”是因为我们的“亩产万斤”多,所以上缴的公粮多! 为什么说最后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去给中央写信呢?  虽然我们那几年是遭受自然灾害了!但如果没有亩产万斤压根就不会这么悲惨!个人认为太上皇的反应很正常! 如果这种事情都不恼怒!那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可恼怒的了!
即使是现在2012年一样存在着饥荒。长期营养不良,始终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这星期的The State of Food Insecurity in the World 2012报告,全球还有8.7亿饥饿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8。
父母都有兄弟姐妹饿死的
他描述的生活场景就是那个年代的常态,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皇帝已经下了 罪己诏,底下的P民却急的好像被揭了自己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