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细说中国对美国有效水下战略核威慑[多图杀猫慎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2:21:23
10月28日,我国官方媒体罕见刊出大量图文,首次解密组建42年的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文解密中国海军北海舰队09II型战略核潜艇部队。这是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成立42年以来,首次进行大规模解密。

作为中国第一代水下核力量的09I和09II型核潜艇内部照片,指挥室、轮机舱、反应堆舱室和导弹发射舱室都尽数公布。据悉,核潜艇素有海军“杀手锏”之称,它是大国战略核威慑的重要手段和利器。当日既非建军节或海军节,亦非逢五逢十的组建周年纪念日,我方选择此时解密到底剑指何方?(环球网军事特约评论员:裴申)中国海军的战略核潜艇部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支作战力量,因为自从我国宣布已经建成海基二次核打击力量以来,这支部队露面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作为共和国盾牌的“国之利器”,它们虽然已经组建并服役数十年,但是却很难公开亮相。综合境外媒体的观点认为,中国此次非同寻常的报道,或说明中国海军已经实现对美国的核潜艇战备值班,这是中国对美核平衡战备的重要里程碑,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就是说,它意味着以094和巨浪-2导弹为核心的中国水下核力量正式具备实际核威慑力。  在此之前,美国媒体和军方普遍认为中国的巨浪-2型弹道导弹虽已服役4年,但因发射试验接连失败而导致这种导弹一直没有正式具备战斗力,美国媒体甚至认为“由于可靠性较差,中国的核潜艇没有进行过战备巡逻”。由于第一代09II型核潜艇和巨浪-1型导弹的性能较差,中国对美核威慑能力很差,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09II型核潜艇只具备象征性的战斗力,但巨浪2具备11000千米的最大射程,已经可以在中国附近海岸摧毁任何一个美国西海岸城市。携带巨浪2型导弹的094实现战备值班后,就意味着中国首次对美国具备有效的水下战略核威慑和二次反击能力,巨浪2也成为我国除去东风-31A、东风-5A和东风-5B之后,第四种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中国核导弹。  从理论上讲,3艘094型潜艇投入使用就可以使中国首次最低限度地拥有可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的核威慑力量。在任何特定时间,都会有一艘潜艇用来进行训练,一艘进行维护,还有一艘执行海上巡逻任务——这艘可装备12枚导弹的潜艇能向美国发射核弹头造成巨大杀伤。据计算,12枚巨浪2导弹在携带单弹头的情况下,也已经具备杀伤美国西海岸12个主要城市的能力。拥有利用核潜艇进行长期海上巡逻的能力是几十年来中国军界的梦想。拥有这种能力意味着所谓的“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宣告建成,中国终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核大国。

中国的海基核力量能力现在仍然是一个谜,通常来说,中国的战略核潜艇部署在北海舰队的渤海海域,以及南海舰队的三亚基地。由于中国海岸线的复杂环境限制,中国的水下核资产往往不能具备对美国的核威胁,在092级核潜艇和巨浪1核导弹的时代,中国水下核力量仅仅只是一个标志,或者象征,不具备多少战斗力。  按照外国媒体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四艘094型核潜艇,可携带48枚巨浪2型潜射洲际核导弹,可携带48至192个核弹头,相当于中国核武库库存的15%至35%。这些潜艇两艘部署在渤海湾和青岛,两艘部署在三亚,中国核潜艇的导弹发射预设阵地主要包括渤海湾、西太平洋中部、菲律宾海西部和南海中部。正在研制中的巨浪-3和新一代096型核潜艇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水下核力量资产。(制图:裴申)

一般来说,核导弹击中一座城市以后,20枚弹头所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将被吹散开,造成一个长达数千千米的沾染带,在1.2至1.4万千米范围内的室外人员生存概率几乎为零。按照我国100万吨TNT当量小型核弹头技术的实际水平,一艘094型核潜艇所携带的12枚巨浪2型核导弹对美可造成500至1200万人的杀伤,威慑效果明显。(制图:裴申)  由于美国的中西部各州人口稀少,为了提高杀伤效果,对美国软目标的核杀伤主要以西海岸主要城市为主,如西雅图、洛杉矶、旧金山和圣迭戈等。

中国的东风31导弹最初射程不超过8800千米,被中国定位为远程导弹,之后经过改进,成为具备大射程的东风31A导弹。如果东风31A从北极方向发射,可以轻松摧毁美国东海岸和新英格兰地区的一系列大型城市,如安娜堡、费城、纽约、波士顿、波特兰、巴尔的摩和诺福克等,这些城市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制图:裴申)

 图片为洲际导弹对洛杉矶市的总体杀伤效果评估,黑色圆圈为五个核弹头的直接杀伤区域。众所周至,核武器是大国国家安全的基石。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而“后发制人”的核力量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可靠的生存性能和足够有效的打击能力。近年来,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的核力量。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移防至西太平洋,其动机就包括增强对我陆基核力量的打击能力。美国有人声称,俄亥俄级搭载的核弹头可在第一波核打击中消灭我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陆基核力量。这里姑且不论美国是否掌握了我洲际导弹地井的精确位置以及能否在战时有效侦测到机动洲际导弹发射车的位置,美国的这种战略野心就迫使得我们必须尽快提高核力量的生存性能,尤其是改变陆基单一部署的局面,实现核力量的海陆“两位一体”。正如《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所说,海军要“增强核反击能力”。(制图:裴申)

早在60年代,海军在开始研制第一代核潜艇时就提出了研制二代核潜艇的设想。7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80年代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军队进入“忍耐期”,核潜艇研制工作也随之放缓,先重点解决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图片为094型核潜艇)  1986年4月5日。国防科工委上报中央军委《关于战略核武器研制安排意见的请示》,提出第二代固体战略核导弹应走发展基本型的路子,实行海陆兼顾和技术通用原则。这也就是所谓“东风下海”的来历。同年底,第二代固体战略核导弹基本型DF-31立项开始研制。

1986年4月21日,海军党委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提出“尽快部署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其中新型反应堆的研制和巨浪二号潜地核导弹应提前起步,争取第二代核潜艇2000年以前开始装备部队。”由于战略、经济和技术原因,和其他很多项目一样,这一设想并未实现。  1987年9月11日,中央军委常委会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从长远考虑,为了提高战略核力量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有必要研制和发展海基战略核武器系统。”  海基战略核力量的研制有三大块任务:艇(重点是二代核反应堆)、弹(重点是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头(小型化热核武器弹头)。(图为巨浪-2导弹发射试验、右侧上图为巨浪-2导弹的一级火箭残骸,右侧下为中国核导弹的核弹头结构)

 1988年3月,七院召开094型号预研工作会议。5月3日,国防科工委确定094艇为八五期间综合论证项目。  1994年,新一代核潜艇研制工作正式启动。1996年,094工程立项,719所前所长张金麟任总设计师,艇用核反应堆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1999年底,094首艇开工,2004年7月下水,随后开始航行试验。094艇长约133米,水下排水量约9000吨。  战略核潜艇造价很高,因此尽量一艇多弹。但要装的导弹多就要核反应堆功率大、艇体大,由此造成潜艇被发现概率大,当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各国每艘SSBN上装载的SLBM数量不同,但都是4的倍数,这是为了发射时艇体重心稳定的考虑。美国的Ohio水平高,装了24枚三叉戟II D-5,而俄罗斯最新的955型SSBN首艇 只装载了12枚 ,英国下一代SSBN据说也只装载12枚D-5。094装12枚JL-2,这应该是综合考虑了战术指标、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结果。094遭人诟病的“龟背”可能是由于核反应功率限制了艇的排水量(直径),以及JL-2的长度所致。若能减小JL-2的长度,并加大艇的排水量,就可以消除“龟背”。

 1988年3月10日,海军召开巨浪-2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指标、使用要求及技术攻关论证会,3月30日向国防科工委上报,国防科工委于6月8日批准。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巨浪-2迟迟没有立项。不过海军试验基地还是进行了模型弹水下弹射试验。  第二代固体战略核导弹基本型DF-31于1999年8月2日首飞成功,同年底DF-31A和JL-2立项。JL-2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包为民任总设计师,李明华任总指挥。固体火箭发动机由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设计制造,侯晓任总设计师。与基本型相比,为了大幅度提高射程,JL-2采用了高能固体推进剂NEPE,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碳/碳复合材料可抛式延伸喷管。我国是继美、法之后第三个掌握NEPE推进剂技术的国家,走在了俄罗斯的前面。  国外媒体认为中国的核武器主要保证对美国的核威胁,其次是对俄罗斯和印度的核平衡,总体上来说,中国的核力量主要针对美国。中国以“不首先使用”为出发点的核政策立足于制止、而不是打赢核战争,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最大的战略空间,在今天仍有很大可操作性。首先,中国的核政策将核武器的使用与国家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足以让对中国挥舞核大棒的任何国家三思而后行,为中国赢得了足够的安全空间。其次,以“不首先使用”为出发点的核政策提供的是高效费比的核安全保障,小规模的核武库发挥的是等效威慑的作用。第三,以“不首先使用”为出发点的核政策使中国长期立于道义制高点。

 巨浪-2于2003年6月初成功实现首飞,2004年1月Y2(遥2)飞行试验成功。这两次飞行试验考核了发动机的性能。2005年6月16日,巨浪-2首次在试验潜艇上发射成功,考核了弹筒匹配性能。2006年,巨浪-2首次水下发射试验失败。2008年5月29日,巨浪-2水下发射试验成功。  巨浪-2为三级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导弹,直径2米,长约14米,重约40吨,巨浪2的原型弹射程在7500至8000千米之间,改进后首批新型弹测试射程为9500至10500千米,巨浪2A为巨浪2的改进型,在携带三个分导核弹头的情况下,其射程可达到11000千米左右,除核弹头数量少之外,其他性能与美军现役的三叉戟D5基本相当。  航天九院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为二代战略核武器配套的核弹头,80至90年代先后突破了初级小型化和次级小型化,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性和可靠性试验。其中初级设计采用了非球对称构形,有利于将核装置塞进RV狭窄的鼻锥部。(图为美国“和平保卫者”MX导弹分导弹头重返大气层在大气中划出的光带,中国核导弹的情况类似)

按照国务院新闻办的说法,我国的核武器是“独立自主研制”的。解决了核装置的小型化,还要解决再入飞行器的小型化问题,这包括了空气动力学、材料和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航天一院14所、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攻克了小型化再入飞行器的滚转共振问题,航天一院703所等研制了新型烧蚀防热材料(碳/酚醛复合材料等),使我国小型化核弹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制图:裴申)  潜射核导弹一般都采用多弹头,根据导弹的投掷重量和核弹头小型化水平不同,子弹头的数量也不同。作为参照,看一下美国人最先进的两种海基核弹头:三叉戟 II D-5: 8个Mk5/W88核弹头 或者三叉戟 I C-4: 12个Mk4/W76核弹头。  假设巨浪-2有0.6至1吨的投掷重量,除去MIRV的母舱和突防装置,弹头重量大约是一半(300-500kg)。九院前院长朱祖良曾说我们的核武器小型化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美俄的水平。此外,曾有报道我国的二代核弹头有大、小两种当量的。按保守估计,假设大的是几十万吨级(用于DF-31的单弹头)类似于W78(用于民兵III);小的是十万吨级,类似于W76。那么JL-2起码能装载一枚几十万吨当量的大弹头或三枚十万吨当量的小弹头。如果我们的核武器小型化达到了W88的水平,JL-2装三枚W88那样的弹头也是可能的(不过最大射程可能会有所影响)。

 中国最初比较有效的战略核力量是东风-5导弹,这种导弹的射程达到空前的13000千米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70年代,中国还曾研制过环球轨道打击的30000千米射程的东风-6导弹,后下马。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即便是东风-5A导弹,要对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市进行核报复已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其飞行轨迹要穿越美国在日本的海基反导系统以及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的地基反导拦截弹的拦截。东风-5A的突防能力相对来说,非常糟糕,如何突破美国的链接系统是个问题,毫无疑问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成为中国第二代核武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制图:裴申)

 虽然2006年我国已经在DF-5B上掌握了MIRV技术,JL-2很可能还未进行过MIRV试验。从外电报道看,去年的JL-2试验可能重点考核的是导弹的水下发射技术。JL-2至少还需要进行三到五次飞行试验,才能完全考核导弹(包括弹头)的战术技术性能。  众所周至,我国已在海南三亚修建了大规模的海军基地,部署了094艇。而最近几年美国海军情报侦察船频频在南海出现,其针对中国海军核潜艇的意图十分明显。但是,即使JL-2具有12000 km的射程,要在南海打击美国还是力不从心的。看来,南海并不是094未来的预设战场。  美国海军退役中将兰宁利曾称:“此前中国核潜艇基地在青岛附近,面对美日强大的反潜战力,中国潜艇不易出海。如今中国在海南岛兴建新基地,核潜艇经巴士海峡就能轻易进入太平洋。”巴士海峡大风大浪的气象因素,使潜艇在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对抗搜索中占有优势,因为声呐浮标会迅速被水流带走,很难对潜艇定位;而且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终年较高,但表层以下则出现温度激烈变化,即温度跃变,声呐很难侦测到在温度跃变层下的潜艇。显然,中、美两国军方都早就注意到这条潜艇的“黄金水道”。我判断,094未来的巡逻阵地应该是第一岛链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甚至可能在第二岛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海域。
 近日,美国战略武器专家汉斯·H·克里斯在FAS网站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力量》署名文章,文章中对中国的战略核力量进行了详细分析,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美国情报机构和智库对中国核武器实力的真实评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战略核力量是相当脆弱的,相比美军有巨大差距。一些分析人士称,“美国近年来胆敢在战略上挤压和蔑视中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战略核反击力量水平低下,难以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美国人有恃无恐”。现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呈现给大家,仅供参考。   中国洲际弹道导弹部队的势力正日趋强大,并有水平的提升取代数量的增加。在周四的参议院关于现在和将来的全球性威胁的研讨会上,国防情报局(DIA)的主管迈克尔·T·弗林中将是这样向与会的议员们说明的:“中国的核武库中现有50到75枚洲际弹道导弹,其中包括基于发射井中的CSS-4(DF-5)型,可由导弹发射车携带并发射的CSS-10一型和二型(DF-31和DF-31A),还有少量的CSS-3(DF-4)型洲际弹道导弹。

文章称美国的情报机构认为,中国的洲际导弹总数在2011至2013年没有实质性增长,大致数量不超过75枚,仅为美军的十几分之一。(图为中国洲际导弹的数量增长趋势图)

中国的50至75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水平已经和美国于2011至2012年度发布的国防发展报告中有关洲际弹道导弹的部分相当。据粗略统计,中国的50至75枚洲际弹道导弹保有量相比2010年公布的55至65枚有小幅增长,同时于2006年至2008年开始研发的DF-31型和DF-31A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则有着大幅增长。而由于数量的持续增长,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保有量根据过去3年的大概估计,现应至少有63枚洲际弹道导弹。

三年前有关这50至75枚洲际弹道导弹的美国国防情报局(DIA)是这样说明的:“其中只有不足50枚可以打击到美国本土,而其中20枚是基于发射井的DF-5A型,这意味着中国只发展了少于30枚的DF-31A型洲际弹道导弹。”

从美国开始着手防御这些新型导弹已经6年过去了,美国国防部(DOD)现在已取消2011年关于中国导弹部队的错误评估。实际上能威胁到美国本土的DF-31A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可能只有20枚(2到3个旅),而包括了DF-4型和DF-31型的中国导弹部队的其他尖端洲际弹道导弹的错误评估(该两个型号的洲际弹道导弹都不能打击到美国本土),所以之前的评估为错误的。

 美国国防情报局(DIA)今年发布的评估报告和以前的预测又有着一定区别,在这次的预测评估中显示,中国将于2025年拥有数量比现在多出一倍的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该数量约为100枚。对于中国将拥有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的预测的数量正持续下滑。而在200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发布的关于中国2015中国针对美国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预测数就为70-100枚。

 为了弥补质量和数量上的差距,中国正在发展第三代战略核武器,这些导弹在质量上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但距离服役仍然有一段距离。

 第二代井下发射的战略核导弹是中国第三代核武器发展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型号为东风-41,具备大射程,多分导弹头和高精度突防能力强等优点,在性能上可以媲美美军的MX和平保卫者导弹,但该导弹现在还处于试制阶段。(图为我国神秘导弹发射车)

 改进第二代战略核武器是中国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风-31系列导弹的改进,可以在短时间内维持一个有效的数量优势。(图为我国神秘导弹发射车)


外国媒体评价中国的核力量首先会想到中国的第二炮兵部队:“中国是世界上陆基导弹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尽管在冷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来没有把自己与美国或者是苏联相提并论做为目标,但其快速现代化中的第二炮兵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间的一支日趋成熟的威慑力量。装备了即便是没有上千枚也有数百枚可携带常规及核弹头导弹、足以将其周边国家扫荡一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是一支值得信任的部队,并且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所有军事组织当中最具有毁灭性的武装力量之一。”图为根据美国专家标注的中国战略核导弹部队部署情况。(制图:裴申)

中国的基本核战略:《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奉行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核政策。中国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1日发表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认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对核裁军负有特殊和优先责任,应继续以可核查、不可逆以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大幅削减其核武库,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必要条件。条件成熟时,其他核武器国家也应加入多边核裁军谈判进程。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国际社会还应适时制订一项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的长远规划,包括缔结“全面禁止核武器公约”。中国主张:在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之前,所有核武器国家应放弃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就此谈判有关国际法律文书。同时,核武器国家之间应谈判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

 图为世界主要核武器研究、生产和存储分布图,图中中国的绵阳核基地被标注出来。中国从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至今,40多年来有关核政策的表述始终如一。中国核政策的要素包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发展有限的报复打击能力;反对在国家领土外部署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其中“不首先使用”是核政策的核心。从中国核思维的奠基人毛泽东有关核武器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核武器是慑止核战争的手段,而不是打赢核战争的工具。

美国的距离报告中对中国导弹的射程评估。实际上,每年发表的所谓《中国军力报告》只不过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件例行行政工作,与秘密的内部报告不同,公开的数据往往都是过时的和错误的,实际上,中国导弹的射程在几次泄密事件之后,就被西方很难获得,他们只能依靠一些蛛丝马迹进行分析,但即便这样,中国核导弹的射程也超过了所谓《中国军力报告》的过时数据。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的核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引起了中国核战略空间的变化:核国家之间爆发核大战的危险降低,超级核大国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保持大规模的核武库,美俄都在削减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世界上核国家、核门槛国家、虚拟核国家越来越多;核扩散形势严峻,核技术、核材料、核人才、核武器的扩散不断发生,增加了恐怖主义掌握核武器的可能性;国际军控与裁军体制遭到严重挑战,冷战时期美苏之间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ABM)已遭废弃,新核国家的涌现冲击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体制,最发达的核国家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数十年来在国际社会中形成的“核禁忌”无法约束恐怖集团等非国家行为者,核恐怖袭击的危险与日俱增,极有可能成为实战使用核武器的导火索。

核武器问世之后,投射手段日益受到重视。洲际弹道导弹拥有全球覆盖的打击能力,在某些方面较空中投射方式有明显优势,战后很快即成为军事大国所谋求的目标。1957年8月21日,前苏联第一型洲际弹道导弹R-7(北约代号SS-6,绰号Sapwood警棍)远程发射试验成功,并于1959年入役。紧随其后,美国第一型洲际弹道导弹SM-65(Atlas宇宙神)在1958年11月28日完成全程试验,同样在1959年入役。60年代我国掌握核武器技术之后,洲际弹道导弹也被提上了日程。1965年3月,负责规划两弹一星的中央专委决定研制洲际导弹,编号命名为“东风5”(DF-5,后来北约代号CSS-4),并下达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71年首飞,1973年定型。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背景,东风5的定位是一种发射井基,二级、液体推进的洲际弹道导弹。该弹由中国国防部五院(现航天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Technology, CALT)设计开发。

1965年8月,一院副院长屠守锷主持进行了洲际导弹方案论证。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选用了偏二甲肼(UDMH, Dimethylhydrazine)作为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 NitrogenTetroxide)作为氧化剂。发动机的基础是北京万源的YF-20B。导弹第一级发动机称之为YF-21B,又名DaFY6-2发动机,由4台独立工作的YF-20B发动机通过机架并联组成,航向控制采用泵前摇摆方案(单机沿弹体切向摇摆,摆角 10度);第二级采用一台主发动机YF-22B和4台游动发动机YF-23B组成,YF-22B和YF-23B又称DaFY20-1和DaFY21-1发动机。从技术源头而言,YF-22B/DaFY20-1就是YF20B发动机的高空版。为了提高精度,导弹还采用了单组元无水肼弹头姿控发动机。制导系统选用平台-计算机方案,采用三轴稳定平台,静压气浮陀螺,先进弹载计算机(中国首台集成电路空间计算机)。液体推进剂的贮箱采用高强度铝铜合金(LD-10),减重30%,可以有效提高射程。其他的研发重点还包括碳/石英端头防热材料,高硅氧布斜缠热压成型工艺制造等。 1966年5月,东风5开始总体方案的设计。到1969年6月14日,第一级发动机YF-21B试制成功。导弹的技术设计完成于1970年6月。此后导弹投入小批量生产并开始测试,总共生产01批次5五6枚。 1971年3月,第一枚东风5遥测弹各种试验和总装工作完成。根据《世界航天发展史》一书:同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在酒泉发射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基本成功。上午11时,DF-5首发遥测弹发射,进行低弹道方案考核试验。导弹第一级情况正常,顺利分离。但由于计算机软件设计问题,未能适应低弹道,207秒时Ⅱ级发动机提前30秒关机,姿态控制系统出现短时间的振荡,导弹落点偏远565千米。未能模拟全程弹头再入过程,防热结构和引爆系统也没有得到考验。
http://mil.huanqiu.com/mlitaryvision/2013-10/2714866_8.html
10月28日,我国官方媒体罕见刊出大量图文,首次解密组建42年的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文解密中国海军北海舰队09II型战略核潜艇部队。这是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成立42年以来,首次进行大规模解密。

1.jpg (107.9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19 上传


作为中国第一代水下核力量的09I和09II型核潜艇内部照片,指挥室、轮机舱、反应堆舱室和导弹发射舱室都尽数公布。据悉,核潜艇素有海军“杀手锏”之称,它是大国战略核威慑的重要手段和利器。当日既非建军节或海军节,亦非逢五逢十的组建周年纪念日,我方选择此时解密到底剑指何方?(环球网军事特约评论员:裴申)中国海军的战略核潜艇部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支作战力量,因为自从我国宣布已经建成海基二次核打击力量以来,这支部队露面的机会可谓少之又少。作为共和国盾牌的“国之利器”,它们虽然已经组建并服役数十年,但是却很难公开亮相。综合境外媒体的观点认为,中国此次非同寻常的报道,或说明中国海军已经实现对美国的核潜艇战备值班,这是中国对美核平衡战备的重要里程碑,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就是说,它意味着以094和巨浪-2导弹为核心的中国水下核力量正式具备实际核威慑力。  在此之前,美国媒体和军方普遍认为中国的巨浪-2型弹道导弹虽已服役4年,但因发射试验接连失败而导致这种导弹一直没有正式具备战斗力,美国媒体甚至认为“由于可靠性较差,中国的核潜艇没有进行过战备巡逻”。由于第一代09II型核潜艇和巨浪-1型导弹的性能较差,中国对美核威慑能力很差,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09II型核潜艇只具备象征性的战斗力,但巨浪2具备11000千米的最大射程,已经可以在中国附近海岸摧毁任何一个美国西海岸城市。携带巨浪2型导弹的094实现战备值班后,就意味着中国首次对美国具备有效的水下战略核威慑和二次反击能力,巨浪2也成为我国除去东风-31A、东风-5A和东风-5B之后,第四种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中国核导弹。  从理论上讲,3艘094型潜艇投入使用就可以使中国首次最低限度地拥有可执行海上巡逻任务的核威慑力量。在任何特定时间,都会有一艘潜艇用来进行训练,一艘进行维护,还有一艘执行海上巡逻任务——这艘可装备12枚导弹的潜艇能向美国发射核弹头造成巨大杀伤。据计算,12枚巨浪2导弹在携带单弹头的情况下,也已经具备杀伤美国西海岸12个主要城市的能力。拥有利用核潜艇进行长期海上巡逻的能力是几十年来中国军界的梦想。拥有这种能力意味着所谓的“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宣告建成,中国终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核大国。

2.jpg (69.6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19 上传


中国的海基核力量能力现在仍然是一个谜,通常来说,中国的战略核潜艇部署在北海舰队的渤海海域,以及南海舰队的三亚基地。由于中国海岸线的复杂环境限制,中国的水下核资产往往不能具备对美国的核威胁,在092级核潜艇和巨浪1核导弹的时代,中国水下核力量仅仅只是一个标志,或者象征,不具备多少战斗力。  按照外国媒体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四艘094型核潜艇,可携带48枚巨浪2型潜射洲际核导弹,可携带48至192个核弹头,相当于中国核武库库存的15%至35%。这些潜艇两艘部署在渤海湾和青岛,两艘部署在三亚,中国核潜艇的导弹发射预设阵地主要包括渤海湾、西太平洋中部、菲律宾海西部和南海中部。正在研制中的巨浪-3和新一代096型核潜艇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的水下核力量资产。(制图:裴申)

3.jpg (102.2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19 上传


一般来说,核导弹击中一座城市以后,20枚弹头所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将被吹散开,造成一个长达数千千米的沾染带,在1.2至1.4万千米范围内的室外人员生存概率几乎为零。按照我国100万吨TNT当量小型核弹头技术的实际水平,一艘094型核潜艇所携带的12枚巨浪2型核导弹对美可造成500至1200万人的杀伤,威慑效果明显。(制图:裴申)  由于美国的中西部各州人口稀少,为了提高杀伤效果,对美国软目标的核杀伤主要以西海岸主要城市为主,如西雅图、洛杉矶、旧金山和圣迭戈等。

4.jpg (181.7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19 上传


中国的东风31导弹最初射程不超过8800千米,被中国定位为远程导弹,之后经过改进,成为具备大射程的东风31A导弹。如果东风31A从北极方向发射,可以轻松摧毁美国东海岸和新英格兰地区的一系列大型城市,如安娜堡、费城、纽约、波士顿、波特兰、巴尔的摩和诺福克等,这些城市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八分之一。(制图:裴申)

5.jpg (177.8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19 上传


 图片为洲际导弹对洛杉矶市的总体杀伤效果评估,黑色圆圈为五个核弹头的直接杀伤区域。众所周至,核武器是大国国家安全的基石。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而“后发制人”的核力量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可靠的生存性能和足够有效的打击能力。近年来,美国越来越“重视”中国的核力量。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移防至西太平洋,其动机就包括增强对我陆基核力量的打击能力。美国有人声称,俄亥俄级搭载的核弹头可在第一波核打击中消灭我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陆基核力量。这里姑且不论美国是否掌握了我洲际导弹地井的精确位置以及能否在战时有效侦测到机动洲际导弹发射车的位置,美国的这种战略野心就迫使得我们必须尽快提高核力量的生存性能,尤其是改变陆基单一部署的局面,实现核力量的海陆“两位一体”。正如《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所说,海军要“增强核反击能力”。(制图:裴申)

6.jpg (91.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19 上传


早在60年代,海军在开始研制第一代核潜艇时就提出了研制二代核潜艇的设想。7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80年代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军队进入“忍耐期”,核潜艇研制工作也随之放缓,先重点解决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图片为094型核潜艇)  1986年4月5日。国防科工委上报中央军委《关于战略核武器研制安排意见的请示》,提出第二代固体战略核导弹应走发展基本型的路子,实行海陆兼顾和技术通用原则。这也就是所谓“东风下海”的来历。同年底,第二代固体战略核导弹基本型DF-31立项开始研制。

7.jpg (95.7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1986年4月21日,海军党委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提出“尽快部署第二代核潜艇的研制,其中新型反应堆的研制和巨浪二号潜地核导弹应提前起步,争取第二代核潜艇2000年以前开始装备部队。”由于战略、经济和技术原因,和其他很多项目一样,这一设想并未实现。  1987年9月11日,中央军委常委会指出:“我国是一个大国,有漫长的海岸线,从长远考虑,为了提高战略核力量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有必要研制和发展海基战略核武器系统。”  海基战略核力量的研制有三大块任务:艇(重点是二代核反应堆)、弹(重点是先进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头(小型化热核武器弹头)。(图为巨浪-2导弹发射试验、右侧上图为巨浪-2导弹的一级火箭残骸,右侧下为中国核导弹的核弹头结构)

8.jpg (115.4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1988年3月,七院召开094型号预研工作会议。5月3日,国防科工委确定094艇为八五期间综合论证项目。  1994年,新一代核潜艇研制工作正式启动。1996年,094工程立项,719所前所长张金麟任总设计师,艇用核反应堆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1999年底,094首艇开工,2004年7月下水,随后开始航行试验。094艇长约133米,水下排水量约9000吨。  战略核潜艇造价很高,因此尽量一艇多弹。但要装的导弹多就要核反应堆功率大、艇体大,由此造成潜艇被发现概率大,当然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各国每艘SSBN上装载的SLBM数量不同,但都是4的倍数,这是为了发射时艇体重心稳定的考虑。美国的Ohio水平高,装了24枚三叉戟II D-5,而俄罗斯最新的955型SSBN首艇 只装载了12枚 ,英国下一代SSBN据说也只装载12枚D-5。094装12枚JL-2,这应该是综合考虑了战术指标、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结果。094遭人诟病的“龟背”可能是由于核反应功率限制了艇的排水量(直径),以及JL-2的长度所致。若能减小JL-2的长度,并加大艇的排水量,就可以消除“龟背”。

9.jpg (236.2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1988年3月10日,海军召开巨浪-2武器系统战术技术指标、使用要求及技术攻关论证会,3月30日向国防科工委上报,国防科工委于6月8日批准。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巨浪-2迟迟没有立项。不过海军试验基地还是进行了模型弹水下弹射试验。  第二代固体战略核导弹基本型DF-31于1999年8月2日首飞成功,同年底DF-31A和JL-2立项。JL-2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设计,包为民任总设计师,李明华任总指挥。固体火箭发动机由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设计制造,侯晓任总设计师。与基本型相比,为了大幅度提高射程,JL-2采用了高能固体推进剂NEPE,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壳体、碳/碳复合材料可抛式延伸喷管。我国是继美、法之后第三个掌握NEPE推进剂技术的国家,走在了俄罗斯的前面。  国外媒体认为中国的核武器主要保证对美国的核威胁,其次是对俄罗斯和印度的核平衡,总体上来说,中国的核力量主要针对美国。中国以“不首先使用”为出发点的核政策立足于制止、而不是打赢核战争,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最大的战略空间,在今天仍有很大可操作性。首先,中国的核政策将核武器的使用与国家的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足以让对中国挥舞核大棒的任何国家三思而后行,为中国赢得了足够的安全空间。其次,以“不首先使用”为出发点的核政策提供的是高效费比的核安全保障,小规模的核武库发挥的是等效威慑的作用。第三,以“不首先使用”为出发点的核政策使中国长期立于道义制高点。

10.jpg (182.5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巨浪-2于2003年6月初成功实现首飞,2004年1月Y2(遥2)飞行试验成功。这两次飞行试验考核了发动机的性能。2005年6月16日,巨浪-2首次在试验潜艇上发射成功,考核了弹筒匹配性能。2006年,巨浪-2首次水下发射试验失败。2008年5月29日,巨浪-2水下发射试验成功。  巨浪-2为三级固体燃料潜射洲际导弹,直径2米,长约14米,重约40吨,巨浪2的原型弹射程在7500至8000千米之间,改进后首批新型弹测试射程为9500至10500千米,巨浪2A为巨浪2的改进型,在携带三个分导核弹头的情况下,其射程可达到11000千米左右,除核弹头数量少之外,其他性能与美军现役的三叉戟D5基本相当。  航天九院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为二代战略核武器配套的核弹头,80至90年代先后突破了初级小型化和次级小型化,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安全性和可靠性试验。其中初级设计采用了非球对称构形,有利于将核装置塞进RV狭窄的鼻锥部。(图为美国“和平保卫者”MX导弹分导弹头重返大气层在大气中划出的光带,中国核导弹的情况类似)

11.jpg (163.1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按照国务院新闻办的说法,我国的核武器是“独立自主研制”的。解决了核装置的小型化,还要解决再入飞行器的小型化问题,这包括了空气动力学、材料和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航天一院14所、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发展中心攻克了小型化再入飞行器的滚转共振问题,航天一院703所等研制了新型烧蚀防热材料(碳/酚醛复合材料等),使我国小型化核弹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制图:裴申)  潜射核导弹一般都采用多弹头,根据导弹的投掷重量和核弹头小型化水平不同,子弹头的数量也不同。作为参照,看一下美国人最先进的两种海基核弹头:三叉戟 II D-5: 8个Mk5/W88核弹头 或者三叉戟 I C-4: 12个Mk4/W76核弹头。  假设巨浪-2有0.6至1吨的投掷重量,除去MIRV的母舱和突防装置,弹头重量大约是一半(300-500kg)。九院前院长朱祖良曾说我们的核武器小型化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就是美俄的水平。此外,曾有报道我国的二代核弹头有大、小两种当量的。按保守估计,假设大的是几十万吨级(用于DF-31的单弹头)类似于W78(用于民兵III);小的是十万吨级,类似于W76。那么JL-2起码能装载一枚几十万吨当量的大弹头或三枚十万吨当量的小弹头。如果我们的核武器小型化达到了W88的水平,JL-2装三枚W88那样的弹头也是可能的(不过最大射程可能会有所影响)。

12.jpg (182.3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中国最初比较有效的战略核力量是东风-5导弹,这种导弹的射程达到空前的13000千米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在70年代,中国还曾研制过环球轨道打击的30000千米射程的东风-6导弹,后下马。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即便是东风-5A导弹,要对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市进行核报复已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其飞行轨迹要穿越美国在日本的海基反导系统以及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的地基反导拦截弹的拦截。东风-5A的突防能力相对来说,非常糟糕,如何突破美国的链接系统是个问题,毫无疑问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成为中国第二代核武器的主要发展方向。(制图:裴申)

13.jpg (74.7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虽然2006年我国已经在DF-5B上掌握了MIRV技术,JL-2很可能还未进行过MIRV试验。从外电报道看,去年的JL-2试验可能重点考核的是导弹的水下发射技术。JL-2至少还需要进行三到五次飞行试验,才能完全考核导弹(包括弹头)的战术技术性能。  众所周至,我国已在海南三亚修建了大规模的海军基地,部署了094艇。而最近几年美国海军情报侦察船频频在南海出现,其针对中国海军核潜艇的意图十分明显。但是,即使JL-2具有12000 km的射程,要在南海打击美国还是力不从心的。看来,南海并不是094未来的预设战场。  美国海军退役中将兰宁利曾称:“此前中国核潜艇基地在青岛附近,面对美日强大的反潜战力,中国潜艇不易出海。如今中国在海南岛兴建新基地,核潜艇经巴士海峡就能轻易进入太平洋。”巴士海峡大风大浪的气象因素,使潜艇在与水面舰艇和飞机的对抗搜索中占有优势,因为声呐浮标会迅速被水流带走,很难对潜艇定位;而且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终年较高,但表层以下则出现温度激烈变化,即温度跃变,声呐很难侦测到在温度跃变层下的潜艇。显然,中、美两国军方都早就注意到这条潜艇的“黄金水道”。我判断,094未来的巡逻阵地应该是第一岛链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甚至可能在第二岛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海域。

14.jpg (131.8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近日,美国战略武器专家汉斯·H·克里斯在FAS网站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力量》署名文章,文章中对中国的战略核力量进行了详细分析,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美国情报机构和智库对中国核武器实力的真实评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的战略核力量是相当脆弱的,相比美军有巨大差距。一些分析人士称,“美国近年来胆敢在战略上挤压和蔑视中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战略核反击力量水平低下,难以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美国人有恃无恐”。现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呈现给大家,仅供参考。   中国洲际弹道导弹部队的势力正日趋强大,并有水平的提升取代数量的增加。在周四的参议院关于现在和将来的全球性威胁的研讨会上,国防情报局(DIA)的主管迈克尔·T·弗林中将是这样向与会的议员们说明的:“中国的核武库中现有50到75枚洲际弹道导弹,其中包括基于发射井中的CSS-4(DF-5)型,可由导弹发射车携带并发射的CSS-10一型和二型(DF-31和DF-31A),还有少量的CSS-3(DF-4)型洲际弹道导弹。

15.jpg (129.7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文章称美国的情报机构认为,中国的洲际导弹总数在2011至2013年没有实质性增长,大致数量不超过75枚,仅为美军的十几分之一。(图为中国洲际导弹的数量增长趋势图)

16.jpg (79.4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中国的50至75枚洲际弹道导弹的水平已经和美国于2011至2012年度发布的国防发展报告中有关洲际弹道导弹的部分相当。据粗略统计,中国的50至75枚洲际弹道导弹保有量相比2010年公布的55至65枚有小幅增长,同时于2006年至2008年开始研发的DF-31型和DF-31A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则有着大幅增长。而由于数量的持续增长,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保有量根据过去3年的大概估计,现应至少有63枚洲际弹道导弹。

17.jpg (132.6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三年前有关这50至75枚洲际弹道导弹的美国国防情报局(DIA)是这样说明的:“其中只有不足50枚可以打击到美国本土,而其中20枚是基于发射井的DF-5A型,这意味着中国只发展了少于30枚的DF-31A型洲际弹道导弹。”

18.jpg (119.8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从美国开始着手防御这些新型导弹已经6年过去了,美国国防部(DOD)现在已取消2011年关于中国导弹部队的错误评估。实际上能威胁到美国本土的DF-31A型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可能只有20枚(2到3个旅),而包括了DF-4型和DF-31型的中国导弹部队的其他尖端洲际弹道导弹的错误评估(该两个型号的洲际弹道导弹都不能打击到美国本土),所以之前的评估为错误的。

19.jpg (251.8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美国国防情报局(DIA)今年发布的评估报告和以前的预测又有着一定区别,在这次的预测评估中显示,中国将于2025年拥有数量比现在多出一倍的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该数量约为100枚。对于中国将拥有可打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的预测的数量正持续下滑。而在200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发布的关于中国2015中国针对美国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预测数就为70-100枚。

20.jpg (81.3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为了弥补质量和数量上的差距,中国正在发展第三代战略核武器,这些导弹在质量上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但距离服役仍然有一段距离。

21.jpg (92.6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第二代井下发射的战略核导弹是中国第三代核武器发展的重点项目,该项目型号为东风-41,具备大射程,多分导弹头和高精度突防能力强等优点,在性能上可以媲美美军的MX和平保卫者导弹,但该导弹现在还处于试制阶段。(图为我国神秘导弹发射车)

22.jpg (92.6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改进第二代战略核武器是中国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东风-31系列导弹的改进,可以在短时间内维持一个有效的数量优势。(图为我国神秘导弹发射车)

24.jpg (78.4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0 上传


外国媒体评价中国的核力量首先会想到中国的第二炮兵部队:“中国是世界上陆基导弹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尽管在冷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来没有把自己与美国或者是苏联相提并论做为目标,但其快速现代化中的第二炮兵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国际间的一支日趋成熟的威慑力量。装备了即便是没有上千枚也有数百枚可携带常规及核弹头导弹、足以将其周边国家扫荡一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是一支值得信任的部队,并且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所有军事组织当中最具有毁灭性的武装力量之一。”图为根据美国专家标注的中国战略核导弹部队部署情况。(制图:裴申)

25.jpg (81.5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1 上传


中国的基本核战略:《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奉行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核政策。中国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1日发表的《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说,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认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对核裁军负有特殊和优先责任,应继续以可核查、不可逆以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大幅削减其核武库,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必要条件。条件成熟时,其他核武器国家也应加入多边核裁军谈判进程。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国际社会还应适时制订一项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的长远规划,包括缔结“全面禁止核武器公约”。中国主张:在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之前,所有核武器国家应放弃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明确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就此谈判有关国际法律文书。同时,核武器国家之间应谈判缔结“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条约”。

26.jpg (152.6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1 上传


 图为世界主要核武器研究、生产和存储分布图,图中中国的绵阳核基地被标注出来。中国从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至今,40多年来有关核政策的表述始终如一。中国核政策的要素包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发展有限的报复打击能力;反对在国家领土外部署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其中“不首先使用”是核政策的核心。从中国核思维的奠基人毛泽东有关核武器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核武器是慑止核战争的手段,而不是打赢核战争的工具。

27.jpg (171.6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1 上传


美国的距离报告中对中国导弹的射程评估。实际上,每年发表的所谓《中国军力报告》只不过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件例行行政工作,与秘密的内部报告不同,公开的数据往往都是过时的和错误的,实际上,中国导弹的射程在几次泄密事件之后,就被西方很难获得,他们只能依靠一些蛛丝马迹进行分析,但即便这样,中国核导弹的射程也超过了所谓《中国军力报告》的过时数据。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的核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引起了中国核战略空间的变化:核国家之间爆发核大战的危险降低,超级核大国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保持大规模的核武库,美俄都在削减战略核武器的数量;世界上核国家、核门槛国家、虚拟核国家越来越多;核扩散形势严峻,核技术、核材料、核人才、核武器的扩散不断发生,增加了恐怖主义掌握核武器的可能性;国际军控与裁军体制遭到严重挑战,冷战时期美苏之间达成的“反弹道导弹条约”(ABM)已遭废弃,新核国家的涌现冲击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体制,最发达的核国家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数十年来在国际社会中形成的“核禁忌”无法约束恐怖集团等非国家行为者,核恐怖袭击的危险与日俱增,极有可能成为实战使用核武器的导火索。

28.jpg (83.0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1 上传


核武器问世之后,投射手段日益受到重视。洲际弹道导弹拥有全球覆盖的打击能力,在某些方面较空中投射方式有明显优势,战后很快即成为军事大国所谋求的目标。1957年8月21日,前苏联第一型洲际弹道导弹R-7(北约代号SS-6,绰号Sapwood警棍)远程发射试验成功,并于1959年入役。紧随其后,美国第一型洲际弹道导弹SM-65(Atlas宇宙神)在1958年11月28日完成全程试验,同样在1959年入役。60年代我国掌握核武器技术之后,洲际弹道导弹也被提上了日程。1965年3月,负责规划两弹一星的中央专委决定研制洲际导弹,编号命名为“东风5”(DF-5,后来北约代号CSS-4),并下达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71年首飞,1973年定型。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背景,东风5的定位是一种发射井基,二级、液体推进的洲际弹道导弹。该弹由中国国防部五院(现航天一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Technology, CALT)设计开发。

29.jpg (119.6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29 13:21 上传


1965年8月,一院副院长屠守锷主持进行了洲际导弹方案论证。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选用了偏二甲肼(UDMH, Dimethylhydrazine)作为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 NitrogenTetroxide)作为氧化剂。发动机的基础是北京万源的YF-20B。导弹第一级发动机称之为YF-21B,又名DaFY6-2发动机,由4台独立工作的YF-20B发动机通过机架并联组成,航向控制采用泵前摇摆方案(单机沿弹体切向摇摆,摆角 10度);第二级采用一台主发动机YF-22B和4台游动发动机YF-23B组成,YF-22B和YF-23B又称DaFY20-1和DaFY21-1发动机。从技术源头而言,YF-22B/DaFY20-1就是YF20B发动机的高空版。为了提高精度,导弹还采用了单组元无水肼弹头姿控发动机。制导系统选用平台-计算机方案,采用三轴稳定平台,静压气浮陀螺,先进弹载计算机(中国首台集成电路空间计算机)。液体推进剂的贮箱采用高强度铝铜合金(LD-10),减重30%,可以有效提高射程。其他的研发重点还包括碳/石英端头防热材料,高硅氧布斜缠热压成型工艺制造等。 1966年5月,东风5开始总体方案的设计。到1969年6月14日,第一级发动机YF-21B试制成功。导弹的技术设计完成于1970年6月。此后导弹投入小批量生产并开始测试,总共生产01批次5五6枚。 1971年3月,第一枚东风5遥测弹各种试验和总装工作完成。根据《世界航天发展史》一书:同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在酒泉发射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基本成功。上午11时,DF-5首发遥测弹发射,进行低弹道方案考核试验。导弹第一级情况正常,顺利分离。但由于计算机软件设计问题,未能适应低弹道,207秒时Ⅱ级发动机提前30秒关机,姿态控制系统出现短时间的振荡,导弹落点偏远565千米。未能模拟全程弹头再入过程,防热结构和引爆系统也没有得到考验。
http://mil.huanqiu.com/mlitaryvision/2013-10/2714866_8.html
这个详细啊,家底都露出来的了,什么情况?
这个猛料,这些天风起云涌啊啊
闭关完下山了麽?
好东西啊,自己有个底,也可以迷惑对手。
真正打的图都是盗人MD的,屎报也就这出息了。
这么详细
想干嘛呢
2013-10-29 16:43 上传

ks4500 发表于 2013-10-29 15:23
真正打的图都是盗人MD的,屎报也就这出息了。
那你这张A和C中间的嘴说点干货如何
好生猛的资料数据!
详尽的资料啊~
文章称美国的情报机构认为,中国的洲际导弹总数在2011至2013年没有实质性增长,大致数量不超过75枚,仅为美军的十几分之一。
能不能规划一下,2020年达到750枚,2030年达到1500枚,不搞军备竞赛,但也不能太弱,当然还要大力发展运载工具
具有威慑力量就行,又不是要把地球炸毁,要那么多的核做什么
靠!我竟然盯着楼主的签名看了老半天!
对华武器评估上,特别是核武器,花旗一直是白裤衩。
大气层拦截,核弹大气层爆炸对地面有多大影响呢
大气层拦截,核弹大气层爆炸对地面有多大影响呢
大气层拦截,核弹大气层爆炸对地面有多大影响呢
大气层拦截,核弹大气层爆炸对地面有多大影响呢
虽然家里有点货,也不能这么烧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