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的订单:中国造船业面临订单最糟的一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08:38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造船厂“沉没”的订单

行业数据显示,自内地海运繁荣以来,中国造船业正走向近10年来订单情况最糟的一年。船运经纪人说,包括产能过剩、筹资困难、运价低等多种因素,打消了船主购置新船的念头。

“过去几年的新增吨位冲击了三大市场———普通货船、油轮和集装箱船,产能超过货运量,压低了运费。”一名香港船运经纪人说。欧洲和北美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抑制了需求。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随后采取的货币紧缩措施使得船主筹措资金购置新船更加困难。

英国船运经纪机构克拉克森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头6个月中国造船厂仅拿到182艘船的订单,而去年为561艘,顶峰时为2007年的2036艘。从吨位上看,中国造船厂今年1至6月确保的订单为300万修正总吨,2007年的峰值为3254万修正总吨。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去年180家造船厂中有46家没有出产1艘船。

受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是江苏,那里有很多大型造船厂,包括中国最大的中国熔盛重工。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该省造船厂共收到72艘船的订单,同比下降61.7%。熔盛重工确认,今年前6个月没能拿到1张订单。上一张订单是去年12月初香港的全球船运联盟订购的10艘同样载重的油轮。该公司期望下半年会好些。“好消息是,我们现在有些未定的订单,还没准备公布。”熔盛重工的发言人说。

华光海运的总裁蒂姆·赫胥黎说,“有分析师称2012年90%的内地造船厂没有接到新订单,有28%从2009年起就没有拿到过新订单。如今造船价格不能维持收支平衡,很多私营造船厂停工、转向船舶修理或拆卸。”“那些国有大型造船厂,虽然有的订单还正常,但同样受到影响。它们可能缩减生产规模,转向一些还有需求的新业务,这样就能幸存下来。”(作者基思·沃利斯,东方雨译)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7/25/16283334_0.shtml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造船厂“沉没”的订单

行业数据显示,自内地海运繁荣以来,中国造船业正走向近10年来订单情况最糟的一年。船运经纪人说,包括产能过剩、筹资困难、运价低等多种因素,打消了船主购置新船的念头。

“过去几年的新增吨位冲击了三大市场———普通货船、油轮和集装箱船,产能超过货运量,压低了运费。”一名香港船运经纪人说。欧洲和北美的经济状况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抑制了需求。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随后采取的货币紧缩措施使得船主筹措资金购置新船更加困难。

英国船运经纪机构克拉克森本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头6个月中国造船厂仅拿到182艘船的订单,而去年为561艘,顶峰时为2007年的2036艘。从吨位上看,中国造船厂今年1至6月确保的订单为300万修正总吨,2007年的峰值为3254万修正总吨。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去年180家造船厂中有46家没有出产1艘船。

受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是江苏,那里有很多大型造船厂,包括中国最大的中国熔盛重工。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该省造船厂共收到72艘船的订单,同比下降61.7%。熔盛重工确认,今年前6个月没能拿到1张订单。上一张订单是去年12月初香港的全球船运联盟订购的10艘同样载重的油轮。该公司期望下半年会好些。“好消息是,我们现在有些未定的订单,还没准备公布。”熔盛重工的发言人说。

华光海运的总裁蒂姆·赫胥黎说,“有分析师称2012年90%的内地造船厂没有接到新订单,有28%从2009年起就没有拿到过新订单。如今造船价格不能维持收支平衡,很多私营造船厂停工、转向船舶修理或拆卸。”“那些国有大型造船厂,虽然有的订单还正常,但同样受到影响。它们可能缩减生产规模,转向一些还有需求的新业务,这样就能幸存下来。”(作者基思·沃利斯,东方雨译)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2_07/25/16283334_0.shtml


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造船业需“强筋健骨”
造船业能否尽快复苏,关键看航运业。而在欧债危机尚没有明显舒缓、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放缓的情况下,航运业在短时间内是不大可能有明显好转。这也意味着,造船业的形势依然严峻。
  日韩造船业竞争激烈
  亚洲是世界造船业中心。其中,中、日、韩三国造船占世界造船总量的90%以上。2008—2010年,中国是世界造船业的老大,但是,2011年,韩国超过了中国,不仅成为世界造船业的龙头,而且拿下了世界船舶50%以上的订单。
  在船舶业十分低迷、市场十分清冷的情况下,中国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又落到了韩国后面,形势十分严峻。专家认为,如果世界航运形势不出现明显改善,未来几年,中国将有50%以上的船企面临破产。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造船业面临的现状。中国虽然在世界造船业占有的份额与韩国不相上下,更多时候还超过韩国。但是,中国造船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是与韩 国有一定差距的。因为,一般情况下,中国只要在某一行业成为了世界老大,其他国家就很难再超越中国。但是,韩国却在船舶订单连续3年落后中国后,2011 年又超过了中国。其中,中小船厂拿不到订单,或拿到订单也承受不了成本与售价的倒挂,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规模大小是生存前提
  中国造船业如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如何才能在遇到“寒流”时不被“冻”死呢?笔者认为,要突出规模、技术和特色三个方面的重点。
  没有一定的规模,在市场环境较好、造船业比较景气的情况下,还能勉强维持。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造船业不景气了,规模不大的企业将无法生存了。
  实际情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世界造船业的形势都不景气,新订单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但是,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减少不代表没有,就看谁能从缩小的 市场份额中分得更多了。分得多的,照样能够风光无限。相反,就只能苟延残喘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 据显示,2011年,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
  这也意味着,没有接到新订单的企业,一旦手中的船舶交付结束,就将面临停产甚至破产的危险。而这些企业,多半都是规模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 业。而从2011年中国被韩国反超的实际情况看,规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根据克拉克松今年2月份公布的全球10大造船企业排名结果来看,截至 去年12月,在全球10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其中,前6位全是韩国企业。这样的结果,对中国造船业来说,是十分严峻的。多而不大是中国造船业面临 的现实,解决这一问题,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技术含量高是关键所在
  显然,有了规模,不代表就有了市场竞争力。中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央企,从规模上讲,早就是世界一流了。但是,从竞争力来看,却未必如此。因为,规模 只是竞争力的一个要素,技术是更重要的环节。中国的多数造船企业都缺乏技术优势,特别是中小造船企业,更多的还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很薄的利润。据有关方 面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造船企业的劳动力价格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韩国的六分之一。问题在于,廉价劳动力提供的竞争“优势”大多被粗糙的技术和粗放的管理 完全消解掉了,无法转化成价格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价格无疑将成为造船企业能否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但是,价格优势哪里来?除了提高管理水平之外,就是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技术优势。日、韩两国的造船企业,效益普遍比中国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含量高。
  所以,中国造船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处于被动局面,要想应对世界造船形势的变化,就必须走技术之路、品牌之路、标准化之路。一旦技术上的差距缩小了,劳动力优势也就能够转化成价格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了。
  特色造船是活力之源
  自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从中国造船企业的生存状况来看,除了规模企业和技术型企业能够较好地应对市场变化、适应市场需要之外,另一类企业就是特色企 业,即能够另辟蹊径、走特色之路的企业,也能够活得比较轻松、比较有生命力。如生产私人游艇的太阳鸟,在造船业跌至谷底的现今,业绩保持增长。有数据显 示,公司201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976.97万元,比2011年一季度的760.97万元增加了216万元,同比增长28.38%。又如江苏镇江船 厂,采取特色、错位、差异竞争方式,专业生产特种船舶,在多数企业都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订单却十分饱满,效益也十分明显。
  在原本就缺乏技术、管理优势的情况下,如何走特色之路,进行错位竞争,也是中国造船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机遇,这要看中国造船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而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和彰显特色,则是中国造船企业抓住机遇的关键。(富宝)
http://www.cinic.org.cn/site951/schj/2012-07-17/575953.shtml

形势依然严峻,中国造船业需“强筋健骨”
造船业能否尽快复苏,关键看航运业。而在欧债危机尚没有明显舒缓、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放缓的情况下,航运业在短时间内是不大可能有明显好转。这也意味着,造船业的形势依然严峻。
  日韩造船业竞争激烈
  亚洲是世界造船业中心。其中,中、日、韩三国造船占世界造船总量的90%以上。2008—2010年,中国是世界造船业的老大,但是,2011年,韩国超过了中国,不仅成为世界造船业的龙头,而且拿下了世界船舶50%以上的订单。
  在船舶业十分低迷、市场十分清冷的情况下,中国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又落到了韩国后面,形势十分严峻。专家认为,如果世界航运形势不出现明显改善,未来几年,中国将有50%以上的船企面临破产。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造船业面临的现状。中国虽然在世界造船业占有的份额与韩国不相上下,更多时候还超过韩国。但是,中国造船业的市场竞争力还是与韩 国有一定差距的。因为,一般情况下,中国只要在某一行业成为了世界老大,其他国家就很难再超越中国。但是,韩国却在船舶订单连续3年落后中国后,2011 年又超过了中国。其中,中小船厂拿不到订单,或拿到订单也承受不了成本与售价的倒挂,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规模大小是生存前提
  中国造船业如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如何才能在遇到“寒流”时不被“冻”死呢?笔者认为,要突出规模、技术和特色三个方面的重点。
  没有一定的规模,在市场环境较好、造船业比较景气的情况下,还能勉强维持。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造船业不景气了,规模不大的企业将无法生存了。
  实际情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世界造船业的形势都不景气,新订单数量出现了明显下降,但是,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减少不代表没有,就看谁能从缩小的 市场份额中分得更多了。分得多的,照样能够风光无限。相反,就只能苟延残喘了。大企业和小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 据显示,2011年,中国新承接船舶订单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
  这也意味着,没有接到新订单的企业,一旦手中的船舶交付结束,就将面临停产甚至破产的危险。而这些企业,多半都是规模不大、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中小企 业。而从2011年中国被韩国反超的实际情况看,规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为,根据克拉克松今年2月份公布的全球10大造船企业排名结果来看,截至 去年12月,在全球10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其中,前6位全是韩国企业。这样的结果,对中国造船业来说,是十分严峻的。多而不大是中国造船业面临 的现实,解决这一问题,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技术含量高是关键所在
  显然,有了规模,不代表就有了市场竞争力。中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央企,从规模上讲,早就是世界一流了。但是,从竞争力来看,却未必如此。因为,规模 只是竞争力的一个要素,技术是更重要的环节。中国的多数造船企业都缺乏技术优势,特别是中小造船企业,更多的还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很薄的利润。据有关方 面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造船企业的劳动力价格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韩国的六分之一。问题在于,廉价劳动力提供的竞争“优势”大多被粗糙的技术和粗放的管理 完全消解掉了,无法转化成价格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价格无疑将成为造船企业能否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但是,价格优势哪里来?除了提高管理水平之外,就是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技术优势。日、韩两国的造船企业,效益普遍比中国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含量高。
  所以,中国造船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处于被动局面,要想应对世界造船形势的变化,就必须走技术之路、品牌之路、标准化之路。一旦技术上的差距缩小了,劳动力优势也就能够转化成价格优势、市场竞争优势了。
  特色造船是活力之源
  自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从中国造船企业的生存状况来看,除了规模企业和技术型企业能够较好地应对市场变化、适应市场需要之外,另一类企业就是特色企 业,即能够另辟蹊径、走特色之路的企业,也能够活得比较轻松、比较有生命力。如生产私人游艇的太阳鸟,在造船业跌至谷底的现今,业绩保持增长。有数据显 示,公司201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976.97万元,比2011年一季度的760.97万元增加了216万元,同比增长28.38%。又如江苏镇江船 厂,采取特色、错位、差异竞争方式,专业生产特种船舶,在多数企业都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订单却十分饱满,效益也十分明显。
  在原本就缺乏技术、管理优势的情况下,如何走特色之路,进行错位竞争,也是中国造船企业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机遇,这要看中国造船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而扩大规模、提升技术和彰显特色,则是中国造船企业抓住机遇的关键。(富宝)
http://www.cinic.org.cn/site951/schj/2012-07-17/575953.shtml
昨天新闻里有一个新闻发布会,说装备类制造业还有大概7以上的同比增幅,我下礼拜去体会儿体会儿
看样子在造船业也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乐观,产业升级之路艰难哪。
原想着这两年就会把棒子干掉,棒子却还这么坚挺。
造汽 发表于 2012-7-26 17:51
昨天新闻里有一个新闻发布会,说装备类制造业还有大概7以上的同比增幅,我下礼拜去体会儿体会儿
今年的形势同比增长7成基本是假的
造汽 发表于 2012-7-26 17:51
昨天新闻里有一个新闻发布会,说装备类制造业还有大概7以上的同比增幅,我下礼拜去体会儿体会儿
大船厂有军品...
其实比起98,99,00年,现在的造船形势还算不错的了
其他产业也会逐渐感受到寒冬的。看好2012年12月。
物竞天择,适合生存。希望能够经过洗牌活下来一些优质企业。
最新消息是劳氏也开始裁人了,所以这真不是中国造船业一家的问题,安心过冬,剩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