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言难尽:铁路配件价格那点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24:33


近日,铁路又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新世纪》周刊记者搞到了一份动车的零配件供应价目表,就象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莫名惊诧,如此重量级的丑闻怎可放过?于是乎洋洋洒洒一大篇,又是揭内幕,又是大谈车票问题,也不管逻辑上通不通。

  

   不少网友通过种种方式联系我,问我那篇重量级报道是否属实?其实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贴子里已经说过多次了。现在出了这档事,我又花了点时间走访调研了有关方面,也拿到了动车运用所目前的零配件采购价目表,索性单独写一篇吧。不过,在企业待过的人都清楚,企业内部有些数据是绝密的,咱的身份是公开透明的,也不能公然违纪。所以恕我不能将真实数据说出来,只能泛泛而谈。

   《新世纪》拿出的价格表是当年第一批整车进口时的配件价格,的确是高得离谱。熟悉情况的人都清楚,这种情况绝非铁路一家所独有,所有的进口商都遇到过。

萨苏当年写过《机场秩事》,里面就谈到过,咱们的大飞机都是进口的。人家设置了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机上的任何结构你都不能改变,连钻一个眼也不可以。机上所有的配件,哪怕是厕所的纸巾盒,也必须是从人家那里进。你要是换成别的,那么人家就拒绝维修,拒绝为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所以咱们国家引进洋飞机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在漫长的服役期内,你还得经常用美元去买哪怕是诸如纸巾盒之类最大路货的配件,当然,价格是不菲的。

   当年引进整车和部分技术后,铁道部就整合国内力量进行了国产化,揉合各家所长,加上自己的积累,形成了自家的技术。小鬼子眼看上了中国人的当,原先设想的滚滚白银都化成了水,气急败坏之余给铁道部发了正式公函,大意是如果你们这样做,我们不保证安全。有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全国工业界和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当年铁道部牛气冲天地回复小鬼子:请便!

各种零配件国产化后,价格都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一致。搞过工业的人都清楚,决定价格的因素很多,只有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文科生才会幼稚的认为:中国的人工便宜,做出来的任何产品都一定会比别人便宜很多的。不同的产品,人工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千差万别,更何况中国的人工现在也并不便宜。

我个人觉得降幅最显著的就是驾驶室正面那块曲面玻璃。原装进口得十几万一块,国产化后只要两万块了。进口的十几万,国产的两万多,而且性能基本一致,不知道那位大记者又会如何说呢?还说什么2型动车座椅后的网兜要140余元,那是什么年代的行情呀?现在不过是20余元。说什么动车洗手间装洗手液的盒子要3、4千元。其实那东西分为两种,带感应器的是2400余元,不带感应器的才200余元。

反正在一些人眼里,铁道部是所谓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是有原罪的。近十年来又作出了逆天的事,让民猪痔油的体制党们情何以堪?所以无论铁路做什么,怎么做,都是有原罪的。自己做事做不来,但站在一边指手划脚专挑做事人的刺,还是容易得紧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动车配件的价格虽然下降了,但仍比市场上同类产品要贵上许多。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动车一家才有,整个铁路系统,车机工电辆,各个系统日常消耗的零配件价格都比市场价高得离谱。就拿闸瓦来说吧,毫无技术含量的易耗品,就是一块冲压的钢背,上面浇上铸铁,十多斤重的死铁一块,卖给铁路就要77元。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铁路从里黑到外,从上黑到下,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吗?

改革开放后,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的确有高官开公司,提供配件从中捞钱的事。但具体是哪些人,占了多少股份,用的是什么白手套,咱不是纪委,手上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乱说。但是,是不是每一种零配件后面都有这种事呢?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未免扩大化了。其实,自打建国以来,铁路配件就是这样贵。你总不能说从建国时候起,铁道部的一代代高官们都开零配件供应公司从中捞钱吧?

   除去一些腐败因素,铁路配件价格高还有哪些因素呢?

铁路一向是计划体制,以前机车、车辆、设备的采购单价都是国家说了算,价格几十年一贯制,根本不管实际成本。机车车辆生产厂家如果光靠卖整机,根本就养不活那么多人。可那么多张嘴要吃饭,还有那么多退休工人要养老送终,你整机价格国家没有通融余地,厂家就只能靠配件过日子了。

   后来南车、北车集团全部剥离了出去,铁路大宗设备采购采用了资格准入,公开竞标的方式。

《新世纪》周刊说“强制认证的初衷或许是为了确保质量和安全,但这一认证程序,很容易被异化为市场壁垒,那些有着“通天本领”的不知名公司、贸易中介,可以轻易获得认证,一些老牌的、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反而被排除在认证名单之外,只能依附于这些公司、中介之下,获取可怜的利润。”

这就是屁话了,什么叫很容易被异化?这套制度本身并没有错,大家都在同一游戏规则下各显神通,愿赌服输。输了就说不合理,就说如何如何,这是无能与无奈的耍赖之举。别说是铁路招标采购,这世上哪个领域,在如今的商品经济情况下,大家为了中标谁不是无所不用之极?要说肮脏,资本来到这个世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要有洁癖,你就等着被竞争无情的淘汰吧。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市场也不相信哪家企业真是道德楷模,管你老牌新牌,不适应市场就都会被无情地淘汰。你《新世纪》周刊总不至于天真地认为洋大人们,世界五百强们都是什么干净货色吧?

说什么不知名的公司有“通天本领”?我记得八、九十年代,咱们国内企业还不懂得如何与世界市场打交道,当时的贸易环境也被别人卡得死死的。咱们的国内产品只能从香港转口,无数香港的皮包公司转手就拿走了利润的大头。但是你没辙,这就是市场,谁让你没“通天本事”呢?相比航空业年年拿大把美元孝敬给洋大人,铁路再怎么说还是大头立足于国内,肉再烂,也是烂在锅里。自家锅里你都抢不到肉,不怨自己还能怨谁?

更何况,铁道部在市场准入方面,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让某家厂商,某个品牌独霸。就连剥离出去的机车车辆制造厂商,也要硬生生地划为南车,北车两个相互竞争的集团。难不成《新世纪》周刊会觉得这么做也不对吧?

《新世纪》周刊说什么绕过程序的“点装”, “其中水之深、之浑,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既然自己都承认是“想象”,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可是作为新闻媒体,光凭没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文科生式的“丰富想象”就进行有罪推定,无论如何也不合适。

以我从业18年的经历来看,同样是获得了市场准入,各家的产品质量千差万别。好的特别好,就算比别家的贵,大伙儿也都爱用。而有些产品则是坑爹货。基层的职工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往上面反映的意见多了,下回采购时,经办部门指名不要某家的产品那也是时有发生的。合着《新世纪》周刊认为,但凡是哪家产品被拒用,就肯定是铁路混帐吗?事从两起,莫单怪一方,《新世纪》周刊为什么完全不找设备提供商方面的原因呢?如果我也按《新世纪》周刊的逻辑,想当然地认为“该周刊肯定是收了竞争失败企业的钱,所以才来抹黑找茬的,在义正辞严的背后,是金钱与话语权的交易,其中的水深不难想象”,不知道该周刊会如何感想?

市场准入与竞争机制,对于铁路压低采购成本无疑是有好处的。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是南车、北车集团的负责人,手下几万,甚至十几万职工家属都看着你,你会如何做呢?再加上南车、北车集团也不可能每个零部件都自己生产,它也是要对外招标采购的,采购来的东西,过一道手,能不加价吗?

   就各个路局来说,一般都坚持大部分配件由路局下属的材料厂集中采购,各站段需要零配件,就要材料厂去进货。当然,材料厂不生产任何产品,就这么一转手,自然又加了价。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路局层面将各站段可能的财务漏洞给堵上了,肥水要流也要流到路局口袋里。全局职工要吃喝拉撒,都靠路局开支,路局层面当然要收紧这个口袋了。至于过手加价,没办法,目前铁路这种核算体制,到处卡得死死的,光靠帐面上的拨款是远远应付不了日常开销的,逼得路局想办法到处筹钱。

   公正地说,铁路零配件不仅价格高,而且质量与价格往往不成正比。其实想想也清楚,如果质量那么好,你一个配件用上好几年,那厂家吃什么?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吃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铁路职工是不急的,反正不关他的切身利益,不用当这个家,自然不在乎柴米贵不贵。可是领导们,尤其是路局以上层面的领导们都很着急。因为人家是当家的,自然感受到柴米贵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

   要改变现状,又谈何容易?南车、北车集团现在不归铁路管,人家又是所在省市的大企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曾不止一次说过,以前的大领导有个思路:你不是天价配件吗?你不是质次价高吗?行,那我以后就不买你的整车了,麻烦你自己搞个动车租赁公司。我只租车,跑一趟给你多少钱,剩下的事我不管,我只管你要保证我的安全和服务质量,有问题就扣钱,你再用高价配件就是坑你自己。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企业行为,但在时下的中国,要动这样的大手术,可由不得你铁道部一家说了算。结果这件早就下了决心的事,即使是在以执行力超群的某些人手里也遇到了空前阻力,这些年来一直止步不前。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现在各路局又不约而同地向铁道部提出了新的建议:你不是质次价高导致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吗?那我可不可以借鉴4S机制,引入一个“全寿命管理”机制呢?我买你的东西,合同里就得写明白,寿命期限内出现问题,你要负全责,包修包换不能收我的钱,而且还要陪偿我的损失。你要是办不到,没关系,让别人干,你就退出铁路这一巨大的市场吧。

   应该说这个方案也非常好,可是有人却考虑到如此一来,铁路就不需要担负大修任务了,那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该怎么办?应该说,人在不同的层面,视野和考虑问题的思路会有很大差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彻底解决高价配件的问题,还得经过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要感谢爆猛料《新世纪》周刊,你以为自己又踩着了铁路的尾巴?其实你是在帮我们铁路人,铁路领导们看到了这篇文章非但没有如你所愿的焦头烂额,反而开心得很,大家都觉得这也许真是个解决问题的契机,铁路人大可以借钟馗打鬼。如果真能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新世纪》周刊功德无量,到时候我一定提议铁道部授予该周刊一吨重的大勋章。

                         2012年2月21日



近日,铁路又一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新世纪》周刊记者搞到了一份动车的零配件供应价目表,就象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莫名惊诧,如此重量级的丑闻怎可放过?于是乎洋洋洒洒一大篇,又是揭内幕,又是大谈车票问题,也不管逻辑上通不通。

  

   不少网友通过种种方式联系我,问我那篇重量级报道是否属实?其实这个问题我在以前的贴子里已经说过多次了。现在出了这档事,我又花了点时间走访调研了有关方面,也拿到了动车运用所目前的零配件采购价目表,索性单独写一篇吧。不过,在企业待过的人都清楚,企业内部有些数据是绝密的,咱的身份是公开透明的,也不能公然违纪。所以恕我不能将真实数据说出来,只能泛泛而谈。

   《新世纪》拿出的价格表是当年第一批整车进口时的配件价格,的确是高得离谱。熟悉情况的人都清楚,这种情况绝非铁路一家所独有,所有的进口商都遇到过。

萨苏当年写过《机场秩事》,里面就谈到过,咱们的大飞机都是进口的。人家设置了非常苛刻的条件,那就是机上的任何结构你都不能改变,连钻一个眼也不可以。机上所有的配件,哪怕是厕所的纸巾盒,也必须是从人家那里进。你要是换成别的,那么人家就拒绝维修,拒绝为可能出现的问题负责。所以咱们国家引进洋飞机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在漫长的服役期内,你还得经常用美元去买哪怕是诸如纸巾盒之类最大路货的配件,当然,价格是不菲的。

   当年引进整车和部分技术后,铁道部就整合国内力量进行了国产化,揉合各家所长,加上自己的积累,形成了自家的技术。小鬼子眼看上了中国人的当,原先设想的滚滚白银都化成了水,气急败坏之余给铁道部发了正式公函,大意是如果你们这样做,我们不保证安全。有几十年技术积累和全国工业界和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当年铁道部牛气冲天地回复小鬼子:请便!

各种零配件国产化后,价格都有所下降,但降幅并不一致。搞过工业的人都清楚,决定价格的因素很多,只有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文科生才会幼稚的认为:中国的人工便宜,做出来的任何产品都一定会比别人便宜很多的。不同的产品,人工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千差万别,更何况中国的人工现在也并不便宜。

我个人觉得降幅最显著的就是驾驶室正面那块曲面玻璃。原装进口得十几万一块,国产化后只要两万块了。进口的十几万,国产的两万多,而且性能基本一致,不知道那位大记者又会如何说呢?还说什么2型动车座椅后的网兜要140余元,那是什么年代的行情呀?现在不过是20余元。说什么动车洗手间装洗手液的盒子要3、4千元。其实那东西分为两种,带感应器的是2400余元,不带感应器的才200余元。

反正在一些人眼里,铁道部是所谓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是有原罪的。近十年来又作出了逆天的事,让民猪痔油的体制党们情何以堪?所以无论铁路做什么,怎么做,都是有原罪的。自己做事做不来,但站在一边指手划脚专挑做事人的刺,还是容易得紧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动车配件的价格虽然下降了,但仍比市场上同类产品要贵上许多。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动车一家才有,整个铁路系统,车机工电辆,各个系统日常消耗的零配件价格都比市场价高得离谱。就拿闸瓦来说吧,毫无技术含量的易耗品,就是一块冲压的钢背,上面浇上铸铁,十多斤重的死铁一块,卖给铁路就要77元。为什么会这样?难道铁路从里黑到外,从上黑到下,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吗?

改革开放后,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的确有高官开公司,提供配件从中捞钱的事。但具体是哪些人,占了多少股份,用的是什么白手套,咱不是纪委,手上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乱说。但是,是不是每一种零配件后面都有这种事呢?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未免扩大化了。其实,自打建国以来,铁路配件就是这样贵。你总不能说从建国时候起,铁道部的一代代高官们都开零配件供应公司从中捞钱吧?

   除去一些腐败因素,铁路配件价格高还有哪些因素呢?

铁路一向是计划体制,以前机车、车辆、设备的采购单价都是国家说了算,价格几十年一贯制,根本不管实际成本。机车车辆生产厂家如果光靠卖整机,根本就养不活那么多人。可那么多张嘴要吃饭,还有那么多退休工人要养老送终,你整机价格国家没有通融余地,厂家就只能靠配件过日子了。

   后来南车、北车集团全部剥离了出去,铁路大宗设备采购采用了资格准入,公开竞标的方式。

《新世纪》周刊说“强制认证的初衷或许是为了确保质量和安全,但这一认证程序,很容易被异化为市场壁垒,那些有着“通天本领”的不知名公司、贸易中介,可以轻易获得认证,一些老牌的、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反而被排除在认证名单之外,只能依附于这些公司、中介之下,获取可怜的利润。”

这就是屁话了,什么叫很容易被异化?这套制度本身并没有错,大家都在同一游戏规则下各显神通,愿赌服输。输了就说不合理,就说如何如何,这是无能与无奈的耍赖之举。别说是铁路招标采购,这世上哪个领域,在如今的商品经济情况下,大家为了中标谁不是无所不用之极?要说肮脏,资本来到这个世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要有洁癖,你就等着被竞争无情的淘汰吧。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市场也不相信哪家企业真是道德楷模,管你老牌新牌,不适应市场就都会被无情地淘汰。你《新世纪》周刊总不至于天真地认为洋大人们,世界五百强们都是什么干净货色吧?

说什么不知名的公司有“通天本领”?我记得八、九十年代,咱们国内企业还不懂得如何与世界市场打交道,当时的贸易环境也被别人卡得死死的。咱们的国内产品只能从香港转口,无数香港的皮包公司转手就拿走了利润的大头。但是你没辙,这就是市场,谁让你没“通天本事”呢?相比航空业年年拿大把美元孝敬给洋大人,铁路再怎么说还是大头立足于国内,肉再烂,也是烂在锅里。自家锅里你都抢不到肉,不怨自己还能怨谁?

更何况,铁道部在市场准入方面,没有任何一个领域让某家厂商,某个品牌独霸。就连剥离出去的机车车辆制造厂商,也要硬生生地划为南车,北车两个相互竞争的集团。难不成《新世纪》周刊会觉得这么做也不对吧?

《新世纪》周刊说什么绕过程序的“点装”, “其中水之深、之浑,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既然自己都承认是“想象”,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可是作为新闻媒体,光凭没有实际企业工作经验的,文科生式的“丰富想象”就进行有罪推定,无论如何也不合适。

以我从业18年的经历来看,同样是获得了市场准入,各家的产品质量千差万别。好的特别好,就算比别家的贵,大伙儿也都爱用。而有些产品则是坑爹货。基层的职工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往上面反映的意见多了,下回采购时,经办部门指名不要某家的产品那也是时有发生的。合着《新世纪》周刊认为,但凡是哪家产品被拒用,就肯定是铁路混帐吗?事从两起,莫单怪一方,《新世纪》周刊为什么完全不找设备提供商方面的原因呢?如果我也按《新世纪》周刊的逻辑,想当然地认为“该周刊肯定是收了竞争失败企业的钱,所以才来抹黑找茬的,在义正辞严的背后,是金钱与话语权的交易,其中的水深不难想象”,不知道该周刊会如何感想?

市场准入与竞争机制,对于铁路压低采购成本无疑是有好处的。这种情况下,你如果是南车、北车集团的负责人,手下几万,甚至十几万职工家属都看着你,你会如何做呢?再加上南车、北车集团也不可能每个零部件都自己生产,它也是要对外招标采购的,采购来的东西,过一道手,能不加价吗?

   就各个路局来说,一般都坚持大部分配件由路局下属的材料厂集中采购,各站段需要零配件,就要材料厂去进货。当然,材料厂不生产任何产品,就这么一转手,自然又加了价。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路局层面将各站段可能的财务漏洞给堵上了,肥水要流也要流到路局口袋里。全局职工要吃喝拉撒,都靠路局开支,路局层面当然要收紧这个口袋了。至于过手加价,没办法,目前铁路这种核算体制,到处卡得死死的,光靠帐面上的拨款是远远应付不了日常开销的,逼得路局想办法到处筹钱。

   公正地说,铁路零配件不仅价格高,而且质量与价格往往不成正比。其实想想也清楚,如果质量那么好,你一个配件用上好几年,那厂家吃什么?整个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吃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铁路职工是不急的,反正不关他的切身利益,不用当这个家,自然不在乎柴米贵不贵。可是领导们,尤其是路局以上层面的领导们都很着急。因为人家是当家的,自然感受到柴米贵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

   要改变现状,又谈何容易?南车、北车集团现在不归铁路管,人家又是所在省市的大企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曾不止一次说过,以前的大领导有个思路:你不是天价配件吗?你不是质次价高吗?行,那我以后就不买你的整车了,麻烦你自己搞个动车租赁公司。我只租车,跑一趟给你多少钱,剩下的事我不管,我只管你要保证我的安全和服务质量,有问题就扣钱,你再用高价配件就是坑你自己。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企业行为,但在时下的中国,要动这样的大手术,可由不得你铁道部一家说了算。结果这件早就下了决心的事,即使是在以执行力超群的某些人手里也遇到了空前阻力,这些年来一直止步不前。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现在各路局又不约而同地向铁道部提出了新的建议:你不是质次价高导致我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吗?那我可不可以借鉴4S机制,引入一个“全寿命管理”机制呢?我买你的东西,合同里就得写明白,寿命期限内出现问题,你要负全责,包修包换不能收我的钱,而且还要陪偿我的损失。你要是办不到,没关系,让别人干,你就退出铁路这一巨大的市场吧。

   应该说这个方案也非常好,可是有人却考虑到如此一来,铁路就不需要担负大修任务了,那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该怎么办?应该说,人在不同的层面,视野和考虑问题的思路会有很大差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彻底解决高价配件的问题,还得经过不懈的努力。

   最后,我要感谢爆猛料《新世纪》周刊,你以为自己又踩着了铁路的尾巴?其实你是在帮我们铁路人,铁路领导们看到了这篇文章非但没有如你所愿的焦头烂额,反而开心得很,大家都觉得这也许真是个解决问题的契机,铁路人大可以借钟馗打鬼。如果真能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新世纪》周刊功德无量,到时候我一定提议铁道部授予该周刊一吨重的大勋章。

                         2012年2月21日

好文章啊 老大就是痛快
说什么动车洗手间装洗手液的盒子要3、4千元。其实那东西分为两种,带感应器的是2400余元,不带感应器的才200余元。

想起一个笑话:
法官:你怎偷张家的牛。
小偷:我没偷。
法官:这牛怎么到你家的。
小偷:那天我赶集回家在路上捡到一条绳子,我把它拉回家,我回家一看才发现这绳子上还有一头牛。

这些媒体啊,一点正事干不了,煽风点火很拿手。

相比航空业年年拿大把美元孝敬给洋大人,铁路再怎么说还是大头立足于国内,肉再烂,也是烂在锅里。
曾经给客车段、车辆厂供应过配件的“奸商”,真心的顶一下楼主。{:soso_e163:}

铁路系统的腐败,跟其他企业相比,并不特别。有些是计划体制传承下来的做法,有些是利益、核算平衡的产物。{:soso_e139:}

我也觉得这骗报道是好事,是进一步改革的动力。让我们这些体制外的小“奸商”,能从大官商手里多抢一些单子。{:soso_e124:}

那个租赁的想法,很不错,希望能实现。

真心的顶忘情兄。给了大家一个明辨的机会,
《新世纪》周刊说“强制认证的初衷或许是为了确保质量和安全,但这一认证程序,很容易被异化为市场壁垒,那些有着“通天本领”的不知名公司、贸易中介,可以轻易获得认证,一些老牌的、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反而被排除在认证名单之外,只能依附于这些公司、中介之下,获取可怜的利润。”


这就是屁话了,什么叫很容易被异化?这套制度本身并没有错,大家都在同一游戏规则下各显神通,愿赌服输。输了就说不合理,就说如何如何,这是无能与无奈的耍赖之举。别说是铁路招标采购,这世上哪个领域,在如今的商品经济情况下,大家为了中标谁不是无所不用之极?要说肮脏,资本来到这个世上,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里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要有洁癖,你就等着被竞争无情的淘汰吧。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市场也不相信哪家企业真是道德楷模,管你老牌新牌,不适应市场就都会被无情地淘汰。你《新世纪》周刊总不至于天真地认为洋大人们,世界五百强们都是什么干净货色吧?

----------------
呵呵,同是路由器,思科的可以进来,华为,华三,D-LINK等干瞪眼。


这套制度本身并没有错,大家都在同一游戏规则下各显神通,愿赌服输。
--------------
这个逻辑太强大了,按此推论,FB不是FB,潜规则不潜,都是广大人民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是喜闻乐见的,那些上位者都是德艺双馨的!
dhfaaa 发表于 2012-2-21 16:12
曾经给客车段、车辆厂供应过配件的“奸商”,真心的顶一下楼主。

铁路系统的腐败,跟其他企 ...
铁路系统的腐败,跟其他企业相比,并不特别。有些是计划体制传承下来的做法,有些是利益、核算平衡的产物
--------------
FB就是FB,有神马特别的?
表现的不都是利益、核算平衡的产物,然后进了少部分人的腰包里么?



奇怪的是忘情兄作为一个多少知道其中原由的,
为这些上层肉食者开脱,是在是屁股坐歪了。



当然普通老百姓啥事都管不了,
但不等于那帮肉食者做的说的就该是规则,
这种辩护太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不说站在道德的立场上,
就仅仅是 “得了便宜的还卖乖”,
就太让人不齿了。

就这篇文章,我联想起委员最深恶痛绝的的社会情形,就是律师为黑老大们辩护,
如果站在黑家伙们的立场上,
他们也都是遵循潜规则的,
游走于黑白之间,
也都颇有一些不大不小的本事。
律师呢,
是职责所在。


我并不想评论委员的看法是否有对错之分,但也能说明很多问题。
如果招标真的引入竞争机制
公平公正
公开透明
采购的产品物美价廉
老百姓是不会有意见的
支持一下忘情老大
对于和工程招标打过N多交道的偶
严重支持忘情所言
很多局内的事情
外人不清楚瞎起哄
媒体就是最大的帮凶
mmmmmmm 发表于 2012-2-21 16:54
铁路系统的腐败,跟其他企业相比,并不特别。有些是计划体制传承下来的做法,有些是利益、核算平衡的产物 ...
孩子啊,不用秀你那可怜、高贵的道德感了。

等你有了实权,你会发现廉洁没有价值,甚至你无法证明你很廉洁。
等你当了商人,你会发现死抱着书呆子的道德不放,只能把自己饿死。
嘿嘿,体制内的人说的话就是不一样,相对于单独的异类个体....系统的力量是强大的...

医疗行业的本菜看了忘情的此文,深有....同感...
从建国时候起,铁道部的一代代高官们都开零配件供应公司从中捞钱。
------------------------------------------------------------------
所噶
dhfaaa 发表于 2012-2-21 18:26
孩子啊,不用秀你那可怜、高贵的道德感了。

等你有了实权,你会发现廉洁没有价值,甚至你无法证明你很 ...
呵呵,本人自知不是神马道德高尚者,但起码生活在现今这个社会,还是自认为还是有些做人的原则强一些。
况且自己凭着专业吃饭,远达不到饿死的地步,活的有滋有味呢。:D
myrainy 发表于 2012-2-21 20:16
嘿嘿,体制内的人说的话就是不一样,相对于单独的异类个体....系统的力量是强大的...

医疗行业的本菜看了 ...
体制内的人说的话就是不一样,相对于单独的异类个体....系统的力量是强大的...
------------
叫神马来的?
明言哪
“体制问题”。

不过忘情兄可是铁道体制的积极维护者呢。;P
colt2008 发表于 2012-2-21 17:39
对于和工程招标打过N多交道的偶
严重支持忘情所言
很多局内的事情
对于和工程招标打过N多交道的偶
严重支持忘情所言
很多局内的事情
外人不清楚瞎起哄
媒体就是最大的帮凶
-------------
我就很纳闷,
怎么这么多人就这么自信,
别人就没有参与过工程招标过程,就不知道是神马潜规则的呢?
均衡利益,
各有一份,
各方神仙共同富裕。

你不玩,不等于别人不玩,还可能妨害别人玩。
谁不懂呢?
结果不就是媒体报道出来的么?
还让媒体说什么呢?

说说不总是别有用心吧!;P


最后,我要感谢爆猛料《新世纪》周刊,你以为自己又踩着了铁路的尾巴?
--------------
人家没说别的,很多人自己联想的太过于丰富了。:D

顶忘情,骂的痛快
我说某些媒体某些记者,造谣多了,还有人信你们的报道不?
说来说去就是为了证明200块的东西卖2000块的合理性罢了。


自说自话,别人说采购有问题,他吹国产化
别人说一些小公司有“通天”,他吹北车如何如何

整个文章就是转进再转进
实际上一个问题都不敢对面驳,羞答答的
忽悠个别没有理解力的小青年吧

自说自话,别人说采购有问题,他吹国产化
别人说一些小公司有“通天”,他吹北车如何如何

整个文章就是转进再转进
实际上一个问题都不敢对面驳,羞答答的
忽悠个别没有理解力的小青年吧
dhfaaa 发表于 2012-2-21 18:26
孩子啊,不用秀你那可怜、高贵的道德感了。

等你有了实权,你会发现廉洁没有价值,甚至你无法证明你很 ...
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腐败好!腐败兴国”是吧?
当年第一批整车进口时的配件价格,的确是高得离谱。熟悉情况的人都清楚,这种情况绝非铁路一家所独有,所有的进口商都遇到过。
-------------
某些ID的语文理解水平严重有问题。
NM这也来洗地,我天天跟大铁那些打交道,什么情况我还不清楚吗?捞就捞了,当婊子还要牌坊,你还要脸吗?
bobo 发表于 2012-2-21 22:52
说来说去就是为了证明200块的东西卖2000块的合理性罢了。
十倍算什么

原来我们一个出保的IBM的服务器 风扇坏了 人家要2500  等2个月

最后自己拆了 到电子城找了个参数差不多的 花了50弄好了
{:soso_e116:}

我老婆IPhone摔坏了屏,原厂维修要价1600,在华强被找了家小店维修300。

原来苹果真的黑啊!
乌良海 发表于 2012-2-22 09:28
我老婆IPhone摔坏了屏,原厂维修要价1600,在华强被找了家小店维修300。

原来苹果真的 ...
呵呵 你这是付现金 要是像铁路那样押后付款 估计人家苹果直接跟你报3000了
zhepro 发表于 2012-2-22 09:18
十倍算什么

原来我们一个出保的IBM的服务器 风扇坏了 人家要2500  等2个月
那你们怎么不花2500等2个月呢?
mmmmmmm 发表于 2012-2-21 16:54
铁路系统的腐败,跟其他企业相比,并不特别。有些是计划体制传承下来的做法,有些是利益、核算平衡的产物 ...
你采购整车的价格强行压低了,那么采购零部件就肯定得优惠。你又想整车便宜,又想零部件便宜,恐怕没那么好事让你享受吧。
其实理由就那么几点:
1,你采购整车的价格强行压低了,那么采购零部件就肯定得优惠。你又想整车便宜,又想零部件便宜,恐怕没那么好事让你享受吧。

2,别看市场有便宜的,但是好货还真不便宜。拿那些便宜的物品说事是没看到它的质量虽然合格,但未必合适。
凤百羽 发表于 2012-2-22 09:33
那你们怎么不花2500等2个月呢?
因为我们用它跑测试环境 也不是24小时用 偶尔当机一两次无所谓

如果是生产系统 那就另说了

生产系统要是这么干 不出事只是省2000块的功劳 领导或许都不知道  出了事就是砸饭碗
zhepro 发表于 2012-2-22 09:50
因为我们用它跑测试环境 也不是24小时用 偶尔当机一两次无所谓

如果是生产系统 那就另说了
纸巾盒也会危及铁路安全?
自说自话,别人说采购有问题,他吹国产化 别人说一些小公司有“通天”,他吹北车如何如何
你看清楚了,那个报价是进口整车的配件价格,恰恰说明老外太黑
当年第一批整车进口时的配件价格,的确是高得离谱。熟悉情况的人都清楚,这种情况绝非铁路一家所独有,所有的进口商都遇到过。
纸巾盒也会危及铁路安全?
ibm维修要等2月,生产线难道也要停2月?人家说的是ibm服务质次价高!
cutter 发表于 2012-2-22 10:09
ibm维修要等2月,生产线难道也要停2月?人家说的是ibm服务质次价高!
你比zhepro差远了……
啥都不说,掩面而笑
你比zhepro差远了……
你能反驳ibm要2000块的东西,大市场只要50块,这个事实嘛
凤百羽 发表于 2012-2-22 10:02
纸巾盒也会危及铁路安全?
这个就属于可以天天不办事 但就是不能出事

如果你选那个牌子大的 贵的 即便有问题  那领导也不会怪你
如果你选便宜的 和过去不一样的 风险就是自己承担了

纸巾盒子是小啊 不过你想想 这个东西肯定是整体的一个包里面的 不会单购
所以好不好使 关注点在于和它一起打包卖的其他东西上面
在几十万一个卫生间里面 这个纸巾盒多少钱 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过是总价如何分解到各个部件的问题
关注还应该是总价的合理性 而不是挑出一些小东西 搞管中窥豹
纸巾盒要是松了整天叮呤咣啷的,那又有喷的好素材了。

QQ车有个什么小异响无所谓,奔驰你看敢不敢,一样的道理。
如果招标真的引入竞争机制
公平公正
公开透明
采购的产品物美价廉
老百姓是不会有意见的

大家都希望能一步实现这样的理想社会,可惜,现实中行不通,只能慢慢改善。
大家反感的是双重标准,这个问题只有铁路存在吗?为啥火力对准铁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吧?

老百姓不希望铁路低效高耗,但是即使这样,铁路还是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如果某些人借题发挥,图谋瓜分铁路资产变成资本家敛财工具得以实现,老百姓的利益更没有保障。房改教改医改,老百姓看多了。忽悠人的把戏,反复使用是会产生免疫力的。

铁路的改善是大家都期盼的,但想人为制造舆论暴力,混水摸鱼,老百姓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利用。
只要铁路改善的步伐不慢于社会平均水平,就可以接受。媒体要是真有良心,先去解决两桶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