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追踪还是总体规划——也谈挥戈《未来装甲作战平台刍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21:26
<P>《军事力量》分两部分刊登了挥戈的《未来装甲作战平台刍议》,原本早就想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由于忙于处理私人事务无奈只得暂时搁置。近来,发现另有一本军事文集(具体就不点名了)居然无甚差别地几乎整篇采用了挥戈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即轮式装甲平台。想来,还是抽空和大家探讨一下这篇文章。</P>
<P>事实上,大约十年前,本人也大胆曾设想过一个庞大的陆军车辆发展规划,还仿照美国1986年型师规划了中国陆军各级野战单位的编制。不仅包括挥戈的轮履主战平台,还包括大量后勤辅助车辆族系。几乎企图一劳永逸地对部队进行全面换装,一步实现装备现代化。当然,那时还没有解除经济学,对成本-收益分析毫无所知,实在属于一步登天的异想天开。</P>
<P>挥戈先生早在ZTZ-98一书中就表现出对部队编制改组的兴趣,相信翻过此书的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我以为,与其做这种总体规划,倒还不如追踪相关领域国际尖端技术的发展前沿。实际上由于缺乏深层次的技术分析,挥戈近文的参考价值下降了不少。就我本人而言,其实更期待挥戈以未来装甲作战平台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整合新技术。</P>
<P>挥戈所探讨的实际上两种通用车族,这种理念在今天已经并不新鲜,二三十年前已经发轫。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向人们解释通用化在成本控制、生产制造和后勤维护等方面带来的便利。单纯强调通用底盘和编制内装备的简化,虽然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显然深度不足。焦点将集中到如何提高新族系的战技性能,而这必然要落实到如何系统地采用各种新技术。</P>
<P>挥戈近文在这个问题上着力极少,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败笔,造成文章不耐读,欠缺一些独特的解析力。比如说在平台搭载的武器方面也还是一般配置,而除了电热化学炮、电磁炮,美军还在开发大量非瞄准武器,如网火概念。在这一领域,新概念不断涌现。在车辆行动部分,诸如混合驱动等技术也如火如荼地发展当中。而在电子系统方面,也有着不少前沿发展。如果脱离这些非常有益的技术追踪,那么我们设想中的平台在多大程度上和过去平台存在不同呢?如果我们单单强调旧平台的不适用,突出新平台的优势,却不进一步揭示综合运用那些新技术使整体作战能力获得飞跃,这样的分析必然是要流于空洞的。</P>
<P>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整体工业基础的薄弱和装备制造技术的落后使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更要求我们不断地追踪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引进吸收工作,争取在部分领域取得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和突破。这样看来,还是让我们多一些具体技术追踪,少一些抽象的总体规划。宜细不宜粗,宜简不宜繁。或者在总体规划的同时,不要轻易抛弃技术追踪这条主线。</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4 20:17:06编辑过]
<P>《军事力量》分两部分刊登了挥戈的《未来装甲作战平台刍议》,原本早就想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由于忙于处理私人事务无奈只得暂时搁置。近来,发现另有一本军事文集(具体就不点名了)居然无甚差别地几乎整篇采用了挥戈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即轮式装甲平台。想来,还是抽空和大家探讨一下这篇文章。</P>
<P>事实上,大约十年前,本人也大胆曾设想过一个庞大的陆军车辆发展规划,还仿照美国1986年型师规划了中国陆军各级野战单位的编制。不仅包括挥戈的轮履主战平台,还包括大量后勤辅助车辆族系。几乎企图一劳永逸地对部队进行全面换装,一步实现装备现代化。当然,那时还没有解除经济学,对成本-收益分析毫无所知,实在属于一步登天的异想天开。</P>
<P>挥戈先生早在ZTZ-98一书中就表现出对部队编制改组的兴趣,相信翻过此书的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我以为,与其做这种总体规划,倒还不如追踪相关领域国际尖端技术的发展前沿。实际上由于缺乏深层次的技术分析,挥戈近文的参考价值下降了不少。就我本人而言,其实更期待挥戈以未来装甲作战平台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整合新技术。</P>
<P>挥戈所探讨的实际上两种通用车族,这种理念在今天已经并不新鲜,二三十年前已经发轫。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向人们解释通用化在成本控制、生产制造和后勤维护等方面带来的便利。单纯强调通用底盘和编制内装备的简化,虽然仍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显然深度不足。焦点将集中到如何提高新族系的战技性能,而这必然要落实到如何系统地采用各种新技术。</P>
<P>挥戈近文在这个问题上着力极少,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败笔,造成文章不耐读,欠缺一些独特的解析力。比如说在平台搭载的武器方面也还是一般配置,而除了电热化学炮、电磁炮,美军还在开发大量非瞄准武器,如网火概念。在这一领域,新概念不断涌现。在车辆行动部分,诸如混合驱动等技术也如火如荼地发展当中。而在电子系统方面,也有着不少前沿发展。如果脱离这些非常有益的技术追踪,那么我们设想中的平台在多大程度上和过去平台存在不同呢?如果我们单单强调旧平台的不适用,突出新平台的优势,却不进一步揭示综合运用那些新技术使整体作战能力获得飞跃,这样的分析必然是要流于空洞的。</P>
<P>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整体工业基础的薄弱和装备制造技术的落后使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更要求我们不断地追踪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引进吸收工作,争取在部分领域取得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和突破。这样看来,还是让我们多一些具体技术追踪,少一些抽象的总体规划。宜细不宜粗,宜简不宜繁。或者在总体规划的同时,不要轻易抛弃技术追踪这条主线。</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4 20:17:06编辑过]
不错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恩,可能是受到篇幅的限制,很多东西都是点到为止,没更深入的去写,其实挥戈应该专写本书来阐述此文一些见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8 21:04:55编辑过]
<P>应该说,挥戈对文章的基本背景设定是很实际的,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P><P>中国履带式装甲输送车非常具有特色,也曾经创下过非常不错的外销业绩。虽然仍值得提高,也有一定的底盘通用程度,具有多种变型车。但是它们的基本设计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急需更新换代,而且潜在替换量将非常巨大。但是从挥戈的总体规划可以看出,除了一些子系统可以沿用现有国内外成熟产品,最终要的载体——底盘基本上属于全新设计。这就要求大幅度更新传统风格,要取得重大突破也就同时意味着要摒弃很多东西的桎梏。挥戈在这些问题上说得极不明确。</P><P>中国轮式装甲车辆起步相对比较晚,而且也没能形成像皮哈兰这样庞大复杂的车族系列,因此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这的确是一个发展的方向。问题是,像挥戈这样的总体规划,构思出来的轮式车族相比当前已经实用化或接近实用化的国际先进车型,比如拳击手、皮哈兰、斯特瑞克、潘哈德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线上,因为没有设定技术水平线搞得非常模糊不清。我们还没有接触到问题更尖锐的方面,这就是达到上述水平线需要多少时间和金钱,付出怎样的代价。</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7 22:20:56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dark_knight</I>在2004-11-17 22:13:00的发言:</B>
?初入门的军事爱好者如何提高水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理科毫无兴趣的学生,最好还是去对历史、政治、哲学(科学哲学除外)这些感兴趣。连经济学最好也别去碰,那也需要深厚的数学功底。以我个人的经验,不断冲击自身认知极限,尽可能拉升自身能力水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仅仅停留在欣赏兵器美观造型或独特风格的层次上,那大可以去网上下载军事图片、壁纸,或者购买军事图集,根本不必花那么多钱买各类军事杂志。


主要是不一定所有的军事爱好者都想着要提高多少,大多数都是当作自己的业余爱好来经营,买书也不一定怀着太强的功利性去考虑的,所以出书就要兼顾市场了,像阁下这样的专业人事毕竟是很少数吗[em04],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7 22:39:11编辑过]
<P>需要强调一点,弹道导弹打航母并非不可能,而是很难指望得上。如果不考虑对方的反弹道导弹能力,无非就是末段减速,以便制导。</P><P>回到正体,新技术不是没有想到过,不过我们要注意一点,挥戈写的文章不是针对远期展望而展开思路,而是要利用现有技术,完成近期的装甲平台更新换代,完善装甲兵的作战能力。</P><P>美军的一些思路并不适合我们,他们的空军能力太强,导致陆军不需要面对较重的作战负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还要让陆军承担更大的责任,所以我们不认为美国的思路不能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影响。</P>
<P>该讲清楚的技术还是要讲,现在装备技术对战术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不讲清楚技术,空谈战术是没有意义的。</P><P>专业人员写的科普文章非常有必要,对于提高读者的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要想了解军事问题,不懂历史不行,不懂技术更不行,当前把军事学科归为文科类的做法是极大的错误。科普文章应该尽量写得通俗易懂,但也不能排斥数学的表达和推导,这对于某些问题的说明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说不清楚问题的实质。对此,有一种做法可以借鉴:定量研究,定性使用。</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18 21:06:57编辑过]
<P>没有一个包治百病的药方,文章也不能一步登天。我觉得楼主的话很有道理,但结合现实情况来看我推想王辉兄又要管出版又要找发行,要写文章又要校对,我觉得他也很苦了。</P><P>话说回来,王辉兄的文章已经不错了,以军力的篇幅写成综述就差不多了,大家如想了解得更深应该自己去找书(我这里很多!例如想看坦克火控系统的,我有大把书)。当然王辉兄的文章能越深越好,我也可以多学点,有一个对照。</P>
<P>该讲的一定要讲,不过在《刍议》一文中,自然不能写的太多。</P><P>比如电热化学炮、电磁炮这些尚不成熟的东西,不放在近期目标里。而且要写,也只能写国外的发展状况。</P><P>网火是个好东西,对中国来说,似乎用处还更广阔。</P>
底盘上搭载什么武器还在其次,整个动力包没有讲透就难以令人满意。在文章中,挥戈仅仅谈到应当搭载一台多大功率的发动机,却对非常重要的变速箱、传动机构等部件没有进行任何探讨,这就很说不过去。
讨论多了,就成了底盘论文了。而且这不是构想一个体系,成了具体设计。
<P>对于这种面向广大军迷的文章来说,有时候在技术性与可读性之间确实比较难以取舍。</P><P>可能谈军事战略或战争史的文章更好处理些吧。</P>
dark_knight的意见有道理:撇开具体技术支撑的规划容易流于空洞,使得规划本身的讨论价值和指导意义(暂指对于军迷而言)受到局限。不过,加入了具体技术设定后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写的通俗易懂而非枯燥冗长,这个难度就非常高了。对于挥戈这样的领军人物提出这样的要求,dark_knight应该是爱之深吧(开玩笑,没别的意思)?
<P>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dark_knight 老兄 的文章就该与 辉哥 的文章并行首发于刊物之上了 </P><P>等着看更多更好的文章~!</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 12:13:36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dark_knight</I>在2004-11-14 20:11:00的发言:</B>

<P>事实上,大约十年前,本人也大胆曾设想过一个庞大的陆军车辆发展规划,还仿照美国1986年型师规划了中国陆军各级野战单位的编制。不仅包括挥戈的轮履主战平台,还包括大量后勤辅助车辆族系。几乎企图一劳永逸地对部队进行全面换装,一步实现装备现代化。</P>

<P>方便的话发出来吧,我对这种YY计划(当然不是贬义)一直挺有兴趣的</P>
<P>。。。。。。。大家如想了解得更深应该自己去找书(我这里很多!例如想看坦克火控系统的,我有大把书)。。。。。。。。。</P>
兄弟你是哪里人。我在南京。能借你的书看看么???加我QQ286712469
<P>方便的话发出来吧,我对这种YY计划(当然不是贬义)一直挺有兴趣的</P><P>
</P><P>十多年前的东西哪有什么电子版?</P><P>就履带式车辆而言,受美国《装甲》杂志FMBT设计大赛的获奖方案影响很大。不过设想采用更精简的武器系统和更紧凑的车辆布局,恢复到传统炮塔式主战坦克的模式(也许这是个倒退)和后置发动机,而放弃车身乘员集中安排的布局。但是步兵战车采用相同底盘的前置发动机布局,换句话说就是整个动力包必须要既能适应后置也能适应前置。战斗全重超过现有所有主力步兵战车,那时我对全重装部队还有一种莫名的狂热。现在看来实在太小儿科了,思考的空间太过狭窄,一系列周边问题不要说深入思考,头脑一热就连想都不会去想。</P>
<P>我以前也有过类似的YY计划,还画了一大本子图片……</P><P>汗</P>
<B>以下是引用<I>dark_knight</I>在2005-4-1 22:27:00的发言:</B>
&gt;


<P>十多年前的东西哪有什么电子版?</P>
<P>就履带式车辆而言,受美国《装甲》杂志FMBT设计大赛的获奖方案影响很大。不过设想采用更精简的武器系统和更紧凑的车辆布局,恢复到传统炮塔式主战坦克的模式(也许这是个倒退)和后置发动机,而放弃车身乘员集中安排的布局。但是步兵战车采用相同底盘的前置发动机布局,换句话说就是整个动力包必须要既能适应后置也能适应前置。战斗全重超过现有所有主力步兵战车,那时我对全重装部队还有一种莫名的狂热。现在看来实在太小儿科了,思考的空间太过狭窄,一系列周边问题不要说深入思考,头脑一热就连想都不会去想。</P>

<P>全重装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形地貌复杂的大国来说,是不合适的。倒是轻型装甲部队更能灵活的投入作战,在这一点上,美国又一次走到了大家的前面。</P>
霉菌基本上不考虑在本国作战,得适应全球范围内的作战需求,不过转型后欧洲威胁变小。主要是针对亚洲地形……
<P>挥戈《未来装甲作战平台刍议》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过呢,而且&lt;军力&gt;那一期我买不到了.谁能帮忙,把文章扫一下,传上来或者发到我的邮箱里,多谢了.我的邮箱jonesxlll@163.com</P><P>请有的朋友帮忙,再致谢意</P>
还是陆军的文章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