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善民:中国人口下降有利经济增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07:20
陆善民:中国人口下降有利经济增长




我国的人口增长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无政府状态、提倡多生、三个多两个好、夫妇俩只生一胎。提倡多生、人多力量大,这是具有帝皇思想的政治家为了称霸世界而提出来的战略决策。马寅初不识时务,主张控制人口,结果被贬回家。好在他以史为鉴,宁静致远,享百年安祥。后来人们发现生出来的儿女张口要吃、闭口要工作,“超英赶美”也不象生孩子那么容易,不得已,只好叫停,令下一代人少生点。真正搞计划生育、控制人口那是上世纪后期的事。
人们喜欢用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人均GDP有好几万。咱们不拿最高的比,假定我们的目标是人均32000美元,这是1000美元的32倍。32=2×2×2×2×2,这叫作翻五番。现在我国人口13亿,按现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最高可以达到16亿。如果人口保持16亿,那GDP还要多翻点。如果GDP每年按7%的增长率增长,化51年就可以实现翻五番,达到人均32000美元。如果采取计划生育,一对夫妇生一胎,则51年后总人口将减少近三到四成。也就是说,如果GDP增长与计划生育双管齐下,则人均GDP=32000美元就会较早实现。
例如,现在人均1000美元,13亿人口,则初始GDP(0)=1000×13=13000亿美元;将来达到人均32000美元时总人口若只有11亿,则总的GDP(n)=32000×11=352000美元。由13000亿美元增长到352000亿美元,27倍。如果GDP的年增长率是7%,则大约49 年可以实现目标。49年和上面的51年差别没几年。这是因为现在的13亿人口还在增加,增加到16亿后才往下降,再降到11亿,从两头看,相当于从13亿降到11亿,降的相对比例不大。在我国,提倡多生,人口增长很快,如马尔萨斯所预言:25年人口可以翻一番。人口要降下来,那就难了。现在的问题是总人口还在增长,还没有下降的迹象,就已经有人在嚷嚷:“保持人口适度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这种论调如果是针对俄罗斯的,我举双手赞成。可惜我们的户口都在中国大陆。有些人去西伯利亚打工,也迁不走户口,说不定哪一天又被赶了回来。
我在文章“奥肯定律的理论公式”【1】中指出:GDP的相对增长率等于就业人员的人均GDP的相对增长率加劳动力人口的相对增长率再加相对失业率的减少。就业人员的人均GDP的增长,反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通过就业人员人均GDP的增长,使一国的GDP得以增长,那是有效增长,资源节约型增长。而靠增加国民人口从而增加劳动力人口使GDP获得增长,还需按比例投入其他资源(资本,粮食、水电气、原材料等实物资源)及环境。以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是不是有点画饼充饥的味道?
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人们往往采取高投入的办法。但高投入不一定会带来高产出,结果是高能耗、高物耗,效率低下,能源、原材料全面紧张。人口多,人均资源就少:人均土地面积少,人均矿产少,人均森林面积少,……当然,将来科学技术发达了,沙漠变良田、黑炭变钻石也是可能的。我国有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如果都是良田沃野,30亿人口也不算多。历史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大量欧洲人向美洲移民,人口只觉得少不觉得多。敲锣打鼓欢送移民往往行不通。上世纪大批上海人插队“三疆”,东边人内迁西边,到头来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来如果火星条件好了,需要大批移民,马上鼓励生育也来得及。
温家宝总理2003年3月答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问时说:“中国的劳动力有7亿4千万,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亿3千万。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亿2千万。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据我估算,中国一对夫妇只生一胎的基本国策再坚持100年,人口可能还有八、九、十来亿,还是个人口大国,影响GDP增长的制约因素,不是什么劳动力资源缺乏,而是劳动力资源过剩与其他资源的相对缺乏长期并存,引发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报复,以及社会上所谓基尼系数造成的阶级报复。
人们一听到:“一对夫妇只生一胎的基本国策”,马上就联想到:8变4,4变2,2变1,我国人口很快就会减半再减半。其实这是毫无根据的。一对夫妇生一胎的基本国策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实行较好,农村则差了。那年湖北发洪水,有个叫江珊的小姑娘爬在树上喊救命,她就不是独生闺女,而且她爸还想生呢。我国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也不是一对夫妇生一胎的政策。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总人口还在稳步攀升。据说,上海的计划生育搞得好,还有许多妇女不准备生小孩,于是有人着了慌。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户口松一点不全解决了,为什么非得靠现在的上海人自己生呢,难道乡下人生不出龙种来?
还有人担心“一对夫妇只生一胎的基本国策”会引发人口老龄化,造成所谓“4:2:1”的格局,即四个老人、二个年轻人、一个小孩。年轻人既养老又养小,负担不起。这种观点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不正确的。年轻人抚养小孩是人类的接力抚养,即上一代人抚养下一代人,下一代人又抚养再下一代人。任何一代人受人抚养一次,又抚养别人一次,从经济负担角度看是扯平的。再说老年人。从经济学角度讲,正常的老年人一生是自己养活了自己的。各国的养老原则也应该贯彻这条原则。所谓“正常人”,是指有正常的劳动能力,而且也参加了劳动的人们。这些劳动者年轻时从事劳动,他所得到的工资里就有一部分扣下来用作养老、医疗保险的。有人说只有发达国家才是这样,穷国那有这种好事,不是这样的。
确实,有的国家把你的养老金收去了,拿去干别的用处,不记在你的账户上。这就要劳动者自己去争取。有的国家的穷人有穷人的养老标准。象农村,老年人做不动了,需要年轻人照顾,但死后留下了一些遗产,这就补偿了年轻人付出的服务。现在有些人只想继承,不提付出,这不合道理。最近的报纸上登了一些消息,说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扫墓的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但敬老院里冷冷清清。据说韩国有些老年人,思想前卫,主张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想办法把房产之类抵押出去,不给年轻人留什么遗产,他们的目的是让年轻人自强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有立足之地,可为用心良苦。国外还有人从所谓U形社会抚养曲线出发,主张出生人口应该有适度增长。人家说人家的,我们不能照抄照搬。
我国人口已经形成长期压力,还叫我们增加人口,是不是应该多长一个心眼儿想想?那怕人家是什么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所谓总人口负担系数或被称为社会抚养系数,即:全国0~14岁人口数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之和与15~64岁人口数的比值。这样得到的社会抚养系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显然很不全面。不能光看人口的数量比,应该用负担费用与收入来比,看负担是重了还是轻了。现在一个小孩的抚养费用相当高,有人把抚养费计算到孩子大学毕业,大约要20万元RMB。所以,少生小孩节省的费用实际上超过了老年人的额外赡养费,总的来讲还是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现在城市里的年轻夫妇讲,不生孩子是“中农”,生个小孩变“贫农”。负担那么重他们就不愿意多生。而有的农民兄弟,认为多生一个小孩只需在锅里多加一瓢水,那就只好让他生。所以我国的总人口不是那么容易降下来的,少生才会减轻社会负担。
针对我国的人口特点,重点应该放在少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而不是数量。翻翻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1】,2000年,总人口是12.66亿,文盲倒占了6.7%,也就是说,我国有8482万人口是戴了顶文盲帽子大步跨进21世纪的。另外,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到35.7%,也就是有4.52亿人口是小学文化程度。这么了不得的人口素质结构,不去用心、用力解决,人口数量增长还没有降下来,就又提出“保持人口适度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真不知道此公是从哪儿找来的理论根据。是不是想把欧美主流《宏观经济学》中介绍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具体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来?【3】(经济学家/陆善民)
参考资料
【1】laolu:奥肯定律的理论公式,博士咖啡经济论坛,2003年12月8日,
http://www.doctor-cafe.com/uploadImages/2003128744143477.doc
【2】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摘要――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3】老陆:索罗的经济增长模型有谬误,地球经济论坛→经济沙龙,2004年1月2日,
http://www.dqjj.com/jjbbs/UpLoadFile/200412712597178.doc陆善民:中国人口下降有利经济增长




我国的人口增长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无政府状态、提倡多生、三个多两个好、夫妇俩只生一胎。提倡多生、人多力量大,这是具有帝皇思想的政治家为了称霸世界而提出来的战略决策。马寅初不识时务,主张控制人口,结果被贬回家。好在他以史为鉴,宁静致远,享百年安祥。后来人们发现生出来的儿女张口要吃、闭口要工作,“超英赶美”也不象生孩子那么容易,不得已,只好叫停,令下一代人少生点。真正搞计划生育、控制人口那是上世纪后期的事。
人们喜欢用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人均GDP有好几万。咱们不拿最高的比,假定我们的目标是人均32000美元,这是1000美元的32倍。32=2×2×2×2×2,这叫作翻五番。现在我国人口13亿,按现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最高可以达到16亿。如果人口保持16亿,那GDP还要多翻点。如果GDP每年按7%的增长率增长,化51年就可以实现翻五番,达到人均32000美元。如果采取计划生育,一对夫妇生一胎,则51年后总人口将减少近三到四成。也就是说,如果GDP增长与计划生育双管齐下,则人均GDP=32000美元就会较早实现。
例如,现在人均1000美元,13亿人口,则初始GDP(0)=1000×13=13000亿美元;将来达到人均32000美元时总人口若只有11亿,则总的GDP(n)=32000×11=352000美元。由13000亿美元增长到352000亿美元,27倍。如果GDP的年增长率是7%,则大约49 年可以实现目标。49年和上面的51年差别没几年。这是因为现在的13亿人口还在增加,增加到16亿后才往下降,再降到11亿,从两头看,相当于从13亿降到11亿,降的相对比例不大。在我国,提倡多生,人口增长很快,如马尔萨斯所预言:25年人口可以翻一番。人口要降下来,那就难了。现在的问题是总人口还在增长,还没有下降的迹象,就已经有人在嚷嚷:“保持人口适度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这种论调如果是针对俄罗斯的,我举双手赞成。可惜我们的户口都在中国大陆。有些人去西伯利亚打工,也迁不走户口,说不定哪一天又被赶了回来。
我在文章“奥肯定律的理论公式”【1】中指出:GDP的相对增长率等于就业人员的人均GDP的相对增长率加劳动力人口的相对增长率再加相对失业率的减少。就业人员的人均GDP的增长,反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通过就业人员人均GDP的增长,使一国的GDP得以增长,那是有效增长,资源节约型增长。而靠增加国民人口从而增加劳动力人口使GDP获得增长,还需按比例投入其他资源(资本,粮食、水电气、原材料等实物资源)及环境。以为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是不是有点画饼充饥的味道?
为了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人们往往采取高投入的办法。但高投入不一定会带来高产出,结果是高能耗、高物耗,效率低下,能源、原材料全面紧张。人口多,人均资源就少:人均土地面积少,人均矿产少,人均森林面积少,……当然,将来科学技术发达了,沙漠变良田、黑炭变钻石也是可能的。我国有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如果都是良田沃野,30亿人口也不算多。历史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大量欧洲人向美洲移民,人口只觉得少不觉得多。敲锣打鼓欢送移民往往行不通。上世纪大批上海人插队“三疆”,东边人内迁西边,到头来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来如果火星条件好了,需要大批移民,马上鼓励生育也来得及。
温家宝总理2003年3月答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问时说:“中国的劳动力有7亿4千万,而欧美所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只有4亿3千万。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口大约1400万;进城的农民工一般保持在1亿2千万。中国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据我估算,中国一对夫妇只生一胎的基本国策再坚持100年,人口可能还有八、九、十来亿,还是个人口大国,影响GDP增长的制约因素,不是什么劳动力资源缺乏,而是劳动力资源过剩与其他资源的相对缺乏长期并存,引发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报复,以及社会上所谓基尼系数造成的阶级报复。
人们一听到:“一对夫妇只生一胎的基本国策”,马上就联想到:8变4,4变2,2变1,我国人口很快就会减半再减半。其实这是毫无根据的。一对夫妇生一胎的基本国策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实行较好,农村则差了。那年湖北发洪水,有个叫江珊的小姑娘爬在树上喊救命,她就不是独生闺女,而且她爸还想生呢。我国西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也不是一对夫妇生一胎的政策。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总人口还在稳步攀升。据说,上海的计划生育搞得好,还有许多妇女不准备生小孩,于是有人着了慌。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户口松一点不全解决了,为什么非得靠现在的上海人自己生呢,难道乡下人生不出龙种来?
还有人担心“一对夫妇只生一胎的基本国策”会引发人口老龄化,造成所谓“4:2:1”的格局,即四个老人、二个年轻人、一个小孩。年轻人既养老又养小,负担不起。这种观点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不正确的。年轻人抚养小孩是人类的接力抚养,即上一代人抚养下一代人,下一代人又抚养再下一代人。任何一代人受人抚养一次,又抚养别人一次,从经济负担角度看是扯平的。再说老年人。从经济学角度讲,正常的老年人一生是自己养活了自己的。各国的养老原则也应该贯彻这条原则。所谓“正常人”,是指有正常的劳动能力,而且也参加了劳动的人们。这些劳动者年轻时从事劳动,他所得到的工资里就有一部分扣下来用作养老、医疗保险的。有人说只有发达国家才是这样,穷国那有这种好事,不是这样的。
确实,有的国家把你的养老金收去了,拿去干别的用处,不记在你的账户上。这就要劳动者自己去争取。有的国家的穷人有穷人的养老标准。象农村,老年人做不动了,需要年轻人照顾,但死后留下了一些遗产,这就补偿了年轻人付出的服务。现在有些人只想继承,不提付出,这不合道理。最近的报纸上登了一些消息,说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扫墓的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但敬老院里冷冷清清。据说韩国有些老年人,思想前卫,主张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想办法把房产之类抵押出去,不给年轻人留什么遗产,他们的目的是让年轻人自强自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有立足之地,可为用心良苦。国外还有人从所谓U形社会抚养曲线出发,主张出生人口应该有适度增长。人家说人家的,我们不能照抄照搬。
我国人口已经形成长期压力,还叫我们增加人口,是不是应该多长一个心眼儿想想?那怕人家是什么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所谓总人口负担系数或被称为社会抚养系数,即:全国0~14岁人口数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之和与15~64岁人口数的比值。这样得到的社会抚养系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显然很不全面。不能光看人口的数量比,应该用负担费用与收入来比,看负担是重了还是轻了。现在一个小孩的抚养费用相当高,有人把抚养费计算到孩子大学毕业,大约要20万元RMB。所以,少生小孩节省的费用实际上超过了老年人的额外赡养费,总的来讲还是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现在城市里的年轻夫妇讲,不生孩子是“中农”,生个小孩变“贫农”。负担那么重他们就不愿意多生。而有的农民兄弟,认为多生一个小孩只需在锅里多加一瓢水,那就只好让他生。所以我国的总人口不是那么容易降下来的,少生才会减轻社会负担。
针对我国的人口特点,重点应该放在少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而不是数量。翻翻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1】,2000年,总人口是12.66亿,文盲倒占了6.7%,也就是说,我国有8482万人口是戴了顶文盲帽子大步跨进21世纪的。另外,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到35.7%,也就是有4.52亿人口是小学文化程度。这么了不得的人口素质结构,不去用心、用力解决,人口数量增长还没有降下来,就又提出“保持人口适度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真不知道此公是从哪儿找来的理论根据。是不是想把欧美主流《宏观经济学》中介绍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具体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来?【3】(经济学家/陆善民)
参考资料
【1】laolu:奥肯定律的理论公式,博士咖啡经济论坛,2003年12月8日,
http://www.doctor-cafe.com/uploadImages/2003128744143477.doc
【2】国家统计局 编:《中国统计摘要――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3】老陆:索罗的经济增长模型有谬误,地球经济论坛→经济沙龙,2004年1月2日,
http://www.dqjj.com/jjbbs/UpLoadFile/200412712597178.doc
的确,人口的减少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艰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