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战争一个超级神话的破灭》可参考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22:42
最近在看一本书《俄国的战争》(Russia’’s War, R. Overy, TV Books Inc, 1997)。此书是为拍摄同名电视文献片系列(共十集)所作的研究产物。作者根据苏联垮台后披露的最新档案材料、与前苏联各阶层人士所作的广泛采访、以及首次对外开放的苏联电影档案等写成此书,主要是介绍苏联卫国战争的。

此书写作态度非常客观谨慎。最能表现其求实精神的,是作者根据最新官方证据修改了过去高估的统计数字。例如苏军在30年代大清洗中被杀害的军官数字过去一直被高估,而作者根据新披露出来的资料,指出并不是所有受到清洗的军官都被处决了,除了高级将领诸如苏军最有才能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外,有一定比例的中下级军官只是被送去劳改。战争爆发前夕,这批人中又有相当比例获得平反并返回军队任职。因此,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的摧毁效应并没有西方学者原来设想的那么严重。导致苏军战争初期灾难的原因是多重的,大清洗的切腹自杀只是一方面。

此书重点讲苏德战争,但也不可避免地对战前和战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作了背景介绍。我觉得该书披露的某些数据很有意思,故将有关段落摘译如下,以飨读者。此书我才看了开头的两章,如果在日后阅读中发现有意思的数据,我当再次摘译出来。以下译文用引号标明,未加引号的是本人的评论。

一、毛子的洋跃进

   斯大林使用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巨大权力,以无比野蛮残忍无情的手段强行动员全国人力和物力,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命代价和资源损失之后,在短短的十年内就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重工业强国。客观说来,这应该算是个奇迹——当然是非人道的野蛮奇迹,它证明了在获得空前的权力之后,大独裁者的意志确实能改天换地。这种英雄业绩和古法老使用奴隶劳动建造出金字塔来一样,永远以其规模效应在肤浅者心目中引起如同对神灵一般的敬畏,这也就是苏联模式对第三世界的吸引力所在。
  
   “在10年中,钢产量从1928年的4百30万吨增加到1千8百 10万吨。煤从3千5百万吨增加到1亿3千3百万吨。卡车从微不足道的700辆增加到1038年的18万2千辆。在1928年初,红军只有92辆坦克,到了1935年1月便有了10,180架。1928年空军只有1394架不同种类的飞机,到1935年便有了6672架。从1930年到1934年,战斗机产量增加了5倍,轰炸机产量增长了4倍。”
  
   可惜,咱们的伟大领袖享有同样的权力,也和斯大林一样残酷无情,不计代价,但因为他是惊天动地的治国白痴,便在花费了比人家更惨痛的代价后,非但未能使国家工业化,反倒制造出了大饥荒,怪不得培根要说“知识即权力”。伟大领袖因为是绝对科盲以及高选择性的“治国智障”,他的权力中便缺了这最重要的一项,成了“权力跛脚鸭”,如同大力士生为瞎子那样不幸,专门以超乎寻常的动能以头猛撞石壁。
  
   二、工业化的代价:血腥农业集体化
  
   “数百万农民被强迫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中,被迫在那儿开始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数百万人拒绝或是抵抗了这暴行,随即被当成强制劳力,在最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去建筑新经济体系的底层结构(build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new economic system ,一般主要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在稍多于10年的光阴内,苏联的城市居民增加了两千多万人。1926年,五分之四的社会成员在农村居住和工作,到了193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只有一半。”
  
   这倒新鲜,我从未在过去读过的苏联史和斯大林传中看到过。却原来,苏联的集体化不但包括抢走农民的土地和粮食、血腥镇压农民的反抗、以饥饿迫使他们加入集体农庄等等,而且还包括强制“农转非”,使得社会成员主体变为工人。这在中国倒是受欢迎的事。遮莫集体化前苏联农村的日子比城市好过?
  
  
   “当集体化在1932年和1933年达到高潮时,极度混乱的局面导致了20世纪最恶劣的饥荒。在乌克兰的粮食高产地区、北部高加索以及哈萨克斯坦,农民的抵抗激怒了党。农民们的粮食包括下一年的种子粮被抢走。斯大林命令秘密警察封锁乌克兰,将其全境与苏联的其他地域隔离开,严禁任何人离开以及粮食进入乌克兰。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斯大林最恶劣的谋杀行为(It was
  almost certainly Stalin’’s single most murderous act. )。最新俄国估计数字指出,仅仅在1933年一年,乌克兰就死了4百20万人。整个整个的村庄的居民悉数死于饥饿或是为饥饿的肌体无法抵抗的流行病。在哈萨克斯坦,主要从事游牧业的农民们被带到原始的帐篷中,留在其中死去。估计约有1百70万人(几乎占该共和国人口的一半)死在那最恶劣的环境中。数以千计的人从死亡营中逃出,越境逃到国外去。估计总共有7百万人倒在这场在农村发动的阶级战争中。斯大林在1933年告诉一个批评者说,那是农民的过错,因为他们向苏维埃国家发动了一场‘静默的战争’。”
  
   三、大清洗
  
   “1934年出席第17次党代会的1966名代表,有1108名被当成人民的敌人而枪决。根据俄国的最新数据,在两年的‘叶绍夫(芦注:当时的苏联秘密警察头子)疯狂’中,共有68万人被处决。”
  
   四、苏德蜜月期间斯大林的殷勤求爱
  
   “1940年,德国还是苏联的盟友。斯大林在1939年8月会见里宾特洛甫(芦注:纳粹外交部长)时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以本人的荣誉担保’( ’’on his word of honor’’ ),苏联‘不会背叛它的夥伴’。斯大林认真地履行了这一保证。密约(按:苏德在1939年8月签订的密约)中有一条规定,双方必须致力于振兴双边贸易。苏方交货从来准时而且足量。在密约有效的18个月中,苏联向德国提供了865,000吨原油、 648,000吨木材、14,000吨锰矿石、14,000吨铜、将近1.5百万吨谷物,以及很多其他物资。 此外,苏联还向国际市场投放大量物资,使之通过转口贸易进入德国,包括15,400 吨橡胶就是这样通过日本进入德国的。苏联还向德国提供了军事援助。德国海军在摩尔曼斯克附近获得一个加油基地。苏联破冰船为德国的商船袭击者在北冰洋中开出了一条航道,使他们能袭击盟国的海上交通线。在不列颠空战中,苏联气象船将气象报告发给德国空军。……从盖世太保的魔爪中逃到苏联庇护之下的800名德国共产党员,被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死敌手中。”
  
   客观地说,斯大林和德国签订瓜分欧洲的密约,从意识形态来看倒无可指责。按马列主义,纳粹德国和英法那种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并无实质差别,后者据说还“更有欺骗性”。
   伟大领袖就自己承认,他喜欢资本主义国家的右派,讨厌左派。这毫不足奇,连吾家小芦那嘛事不懂的毛孩子,都能看出政治上的极左派与极右派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纳粹和共产主义这两个针锋相对的死敌,其共通之处多到远远超出了一般人能看到的。此所以当年国内的积极分子们跑出国来必然要变成死硬右派,也是新纳粹主义在前共党国家最猖獗的原因。
  
  
   因此,从意识形态来说,世界无产阶级的祖国苏联既然可以和英美结盟,当然也就可以和纳粹结盟。以马列主义来衡量,这不能算什么错。 从苏联的国家利益来看,苏德结盟也不错。斯大林本来是想和英法结成同盟包围遏制德国扩张的。在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斯大林曾向英法提出结盟,建议三国共同保证,只要德国侵犯了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直到波兰、罗马尼亚等任何一个国家,三国就同时向德国宣战。
  
   但英法无法接受这提议,主要是因为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怀有深仇大恨,怀疑斯大林要求这些国家给苏军过境权其实是不怀好心。波兰人甚至说,宁愿亡于德也不可亡于苏。这些看法一点都不错。事实证明,苏联和德国日本一样,属于烂污帝国主义国家,其共同特点是签订条约只是为了后来撕毁之。苏联曾和波兰、芬兰、波罗的海三国都分别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每个条约都被苏联撕毁了。而且,正如中国亡于共不如亡于日一样,历史证明,亡于苏联的东波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人民遭受的苦难,远远超过纳粹统治带来的。因此,是苏联那种烂污帝国主义国家的下流本质,决定了英法难以与之结盟。
  
   苏联既然无法与英法结盟,为了避免孤立无援,当然只好跟纳粹结婚。当时的文明世界上,斯大林也只可能找到希特勒那种同样毫无原则的烂污情人。所谓“鱼找鱼,虾找虾”就是这意思。对这问题,我觉得西方的道德批判没有多少意思。从功利上看,这是斯大林当时能作出的唯一选择。《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说,斯大林此举乃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理由是这条约使得德国强大起来,一旦掉头去打苏联便难以抵挡。此说我并不同意。
  
   此书作者也说了,斯大林当时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模式来预测二次大战的。他预测德国将和在一次大战中一样,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被极大地削弱,而逃过了战祸的苏联就能在双方打得精疲力竭之后,出来轻而易举地收拾残局,“解放”整个欧洲。这战略不能说有什么错。毕竟,谁也没料到闪电战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战争面貌,使得英法和德国的战争只历时了6周,便以法国投降迅速结束。斯大林的失算乃是可以原谅的,这并不能否定他作为战略家的地位。
  
   斯大林犯的错,是不该如此慷慨地援助德国。毕竟,在波兰被德军迅速征服之后,他应该看到战争并不是一战那种持久消耗战。在这种情况下还用战略物资大量喂养德国。直到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前夜,满载宝贵的战略物资的货车还越过苏德边境,隆隆驶往德国兵工厂,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五、苏联在东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犯下的兽行
  
   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传统存在,哪怕是苏联那种按照狂想家的蓝图人工设计出来的怪物,也不可能全面摆脱原有的传统。如同伟大领袖全面继承了帝王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传统一样,斯大林也全面继承了沙皇疯狂扩张的传统。不管旗号怎么变幻,俄国的传统决定了她永远是个贪婪的帝国主义国家,正如中国的传统决定了她永远是东亚病夫一般,无论是共产主义那种苦行僧的强心针,还是资本主义的富裕,都不可能使她健康起来。
  
   1939年8月,苏德签订密约,瓜分了东欧。根据密约,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东波兰被划给了苏联,而此线以西则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此后,德意日缔约成了轴心国,希特勒邀请苏联加盟,想以此引诱苏联去打印度,寻英国人的晦气。莫洛托夫受命前往柏林,和希特勒与里宾特洛甫谈判,他拒绝了希特勒的鼓动,说苏联感兴趣的不是印度,而是保加利亚、土耳其、瑞典、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此后他更具体地开出了苏联加入轴心国的条件:德国从芬兰撤出;苏联获得在伊朗和波斯湾的行动自由;苏联在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获得军事基地。没有哪个历史文件比这更能说明那个“无产阶级天堂”的帝国主义实质了。
  
   五、斯大林的钢铁意志(=“一不怕别人死,二不怕别人苦”)
  
   “(1941年)8月,臭名昭著的第270号命令颁发了,该命令将所有投降和被俘者谴责为‘祖国的叛徒’,被俘军官的妻子将被逮捕囚禁。斯大林自己的儿子雅科夫就在第一批受害者中。他被俘后不久,妻子就被抓了起来,在劳改营里关了两年。德国人提出以雅科夫交换被俘的德军高级官员的建议被斯大林拒绝了。1943年,雅科夫因故意走入战俘营周围的禁区被卫兵射杀。”
  
   “在北方,德军日益逼近列宁格勒。当斯大林听到德军用人质(吁请列宁格勒指挥官投降的俄国代表们)作肉盾时,他命令该城的保卫者们不得心慈手软,应将同胞公民统统射杀。‘战争是无情的’,他写道,‘谁显示出软弱和动摇,谁就会立即给自己招来失败。’”
  
   六、希特勒的教条主义败给了斯大林的机会主义
  
  
   斯大林的血腥统治让全国人民恨进了骨子里去,苏联其实是一个随时会爆发的活火山。当德军攻入东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等地时,当地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欢迎“解放大军”,姑娘们争相把献花献给入城的德军,老人按斯拉夫风俗郑重地给贵宾献上面包和盐。在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国家独立组织纷纷涌现。许多人主动和德国占领军合作,指望能把自己的国家从苏联人的暴政下解放出来。
  
   “估计一共有一百万苏联士兵加入德军一方,和自己的国家作战。”
  
   “(和苏军作战)的有两个乌克兰师,一个来自土耳其斯坦(turkestan)的师,一个在Calicia成立的党卫军师,以及15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人,更重要的是还有哥萨克人。这些军事部落的传奇战士有着为沙皇服务的悠久的血腥历史,许多人在内战中抗击过布尔什特,从来也没有与那个否认他们的民族存在并野蛮压制他们的传统哥萨克生活方式的社会制度和解。他们从未隐瞒自己要建立一个民族家园‘Kazakia’的愿望,但德国指挥员们却将他们作为战友来欢迎。 红军里的哥萨克成团成团地越过战线投奔德军,自愿效劳。他们形成快速行动的骑兵分队去寻找歼灭苏联游击队。
  
   1942年,德军解放南部哥萨克居住区域时,整村整村的村民唱着地方圣歌(local anthem),捧着献花和食物欢迎他们。男人们把多年前埋在地下的马刀、匕首和步枪挖了出来,穿上全套民族服装,子弹带交叉在胸前,自告奋勇为德军服役。早就认为已死的一个古老的领袖、指挥官库拉科夫(Kulakov)从藏身之处现身出来,率领着一个壮观的部落队伍,一直行游到哥萨克的首都Poltava。正在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的德军招募了他们,派他们去寻找并歼灭红军的散兵游勇,他们以凶猛无情的效率完成这项战斗任务。1943年,就连希特勒都克制了对亚洲人的偏见,同意成立第一个哥萨克师。哥萨克师的数目迅速倍增。到1944年,已有超过25万哥萨克在德军一方服役。”
  
   该书还介绍了著名的红军叛将符拉索夫(Vlasov)将军。该同志和朱可夫经历很相似,乃是斯大林的爱将之一,曾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立下殊勋。1942年,他率领第二突击军解救列宁格勒,全军被德军包围歼灭,他本人被俘。此后即上书希特勒,建议成立“反斯大林俄国解放军”。以后便担任了“俄国人民解放委员会”的负责人。
  
   对此公反水,作者的解释是:
   “有多种理由解释符拉索夫的突然转变:他的哥哥(或弟弟)在内战中被以卷入反布尔什特阴谋为由枪决;他送给年老的父母一头奶牛,双亲却因此被当成富农而受到惩罚;据一份报导,他曾因乌克兰人民用献花、面包和盐欢迎德军而倍感震撼,因而觉醒,意识到斯大林政权是何等不得人心。最可能的解释还是他自己作出的:他再也无法认同那个靠谎言和欺骗运作的政权,它屠杀自己的同胞,把成千成千的未经训练的士兵投入战斗。”
  
   符拉索夫对俄国人民的呼吁也值得译出:
   “朋友们,弟兄们!布尔什特是俄国人民的敌人!它把无数灾难带给了我们的国家。血已经流得够多了!我们已经经受了够多的饥饿、强制劳动以及布尔什特刑讯室内的煎熬!起来参加争取自由的斗争!愿与德国的光荣和平最终获得胜利!”
  
   可惜这不过是单相思。希特勒被自己的种族教义毒化,真的相信了那些“主子种族”的鬼话。他并不想解放苏联人民。相反,他非常害怕苏联境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因为这和他的伟大东方帝国蓝图格格不入。在他的设计中,斯拉夫人这种“亚人类”的唯一功能就是为德国移民主子作奴隶,过剩的“亚洲人”(按:希特勒认为斯拉夫人是亚洲人,其实许多西方人都持这种观点。以文化和种族背景来看,俄国人确实是介于欧亚两洲的过渡民族。其文明不是从欧洲原生的,而是从欧洲进口来的薄薄的“奶油”之下覆盖的亚洲原始文化)将被驱赶到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猪圈”里去。
  
   就这样,希特勒错过了历史给他的轻易取胜的机会。他本来只需向那摇摇欲坠的腐朽建筑猛踢上一脚,剩下来的事自然有俄国人民去代劳。他只需用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欢迎他们的苏联人民,允诺废除布尔什特暴政,恢复私有制,废除集体农庄,则布尔什特政权立刻垮台。
  
   可他为史无前例的成功冲昏头脑,迷醉在那个种族帝国的春梦中,反过来无情镇压苏联西部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虽然德军将领出于实用目的,把自愿效力的前苏军将士当成炮灰利用,但希特勒实行的却是无情掠夺资源和出产的铁腕统治。他非但没有应人民请求,解散人民痛恨的集体农庄,却派纳粹官员去接管之。于是,他便取代了斯大林的角色,把集体农庄变成了无情榨取人民血汗的利器,将掠夺来的谷物悉数运回德国,导致乌克兰发生饥荒。斯大林这么做,毕竟还是苏联人民自己的领袖,轮得到他一个外国人来扮演斯大林的角色么?
  
   这种种倒行逆施激怒了苏联人民,使得他们反过来认同另一暴君斯大林。再加上苏军收复了部分国土后,看到了德国占领就意味着屠杀和焦土。其实那些破坏有一部分是NKVD当初在撤退时执行斯大林的“焦土政策”命令造成的。但红军怎么分得清楚?从此,“为了斯大林,冲啊!”便成了苏军的自发战斗口号。
  
   反过来,斯大林那机会主义者就要比希特勒那僵死的教条主义者高明得多。在生死攸关之际,他表现出了惊人的意识形态弹性。他在战争爆发后作的第一个演说里就一改故辙,绝口不提布尔什特那套意识形态,而是诉诸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此后他所有的演说都是唱爱国主义高调,从来不弹布尔什特党那套陈词滥调。不仅如此,他还灵活到批准俄国教堂重新活动,以上帝的名义为“伟大的爱国战争(通译“卫国战争”,误)”祝福,甚至压下了他本人骨子里的反犹情绪,把有声望的苏联犹太人头面人物从监牢里放出来,成立了个由布党在幕后操控的组织,以此去勾引美国犹太人援助。
  
   从这个角度来看,斯大林的政治才能远远超过希特勒,两人虽然同是军事外行,但斯大林不愧是个第一流的政治战略家。
  
   七、令人难以置信的极权政府的生存能力
  
   1941年10月4日,苏德战争爆发后三个多月,希特勒向德国人民庄严宣告,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役中”,苏军已被打败,“而且永远无法站起来了”,他接着给出了详细的证据:两百万苏军被俘,18,000辆坦克被击毁,14,500架飞机被击落。
   希特勒并没有夸大其词。作者在书中披露:“在(1941年)6月至12月间,红军有2,663,000人阵亡,3,350,000人被俘。苏军每打死一个德国兵,就得贴上20个士兵的性命。”
   这就是说,在战争头半年,苏军就有6百多万将士被打死或被俘,按理说整个军队都不存在了,还打什么仗?德军将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确实是有根据的,那3百多万战俘排成的长龙,凡是见到的人都不会忘怀。没有哪个国家经受得了这种可怕的损失。因此,全世界当时都认定苏联从此一蹶不振了。
   然而斯大林那魔术师就是有本事从帽子里掏出兔子来,让世界目瞪口呆。德军统帅部一点都不知道,德军逼近莫斯科城下时,苏军统帅部还保留了12个军作战略预备队,准备用于莫斯科保卫战。当苏联派驻日本的王牌间谍佐尔格汇报了日军无意侵苏,而是要南下去寻英美晦气之后,斯大林又从远东撤回了西伯利亚的生力军,使得苏军战略预备队达到了58个师之多!
  
   权政体使用恐怖手段无情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简直就是无限的。而且,大独裁者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计伤亡,能毫不犹豫地把从未受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这就是它的可怕的生命力。
  
   极权政体使用恐怖手段无情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简直就是无限的。而且,大独裁者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计伤亡,能毫不犹豫地把从未受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这就是它的可怕的生命力。
  
   八、真实的卓娅
  
  
   卓娅是牺牲在莫斯科附近的。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第一次能发动有限反攻并收复了少量失地的战役。当苏军收复了莫斯科附近的村庄时,他们发现了卓娅的英勇事迹。书上是这么介绍的:
  
   “不管红军来到哪里,他们都发现了屠杀(atrocity)的可怕证据,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18岁的卓娅•柯斯莫捷米扬斯卡。她是当地游击队队员,受命破坏一切对德国人有用的东西,因放火烧毁德军马厩而被擒。根据后来的谣传,是当地村民向德军出卖了她。她被在脖子上挂上牌子,游街穿过村庄(芦按:原来毛的红卫兵是从这儿学来的),被毒打刑讯,割除肢体(mutilated,中文中没有对应词,只好如此翻译,其实不是肢体,读者看下去便知),然后被吊死了。当红军到达时,她那左乳被割去的冻僵了的尸体还在吊着。她的苦难经历首先被记录在一首诗中,以后又在剧本《卓娅》中得到描绘。在那个剧本中,卓娅临刑前夜,眼前出现了斯大林的形像(vision,此处乃是宗教术语,一般用于看到神灵或神迹),他向她保证,莫斯科一定会得救。
  
   但在卓娅传奇背后的真实却没有这么鼓舞人心。她的父亲和祖父都在大清洗中被枪决了。仿佛是为了为他们赎罪,十多岁的卓娅变成了一个偏执(obsessive)的青年共产主义者。她母亲也同样具有洗清她父亲名字的愿望,为此鼓励她参加共产党的青年游击队,游击队员们被送到莫斯科前方地区去完成自杀性使命,直接进入前进的德军的虎口中。”
  
   原来卓娅死得这么惨。我记得当年看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上有她临刑的照片,剪了个男孩的发型,衣襟上没有血,面容也很平静,根本就不像左乳被割去、痛得死去活来的人,难道那照片是伪造的?真实的故事太惨了,虽然能暴露德寇的凶残,但披露这些细节似乎不利于英雄的正面形像,或许就是为此,苏联宣传部门才隐瞒了那可怕的细节。
  
   不过,书中似乎还是有点蛛丝马迹的。记得那书上说,施刑的某德军士兵受不了那场面,掩着脸踉踉跄跄地从屋子里跑出来,或许那就是割去她的乳房之时吧。现在仔细回想那书,卓娅果然没有爹,似乎她爹是病死了还是什么的,反正书上含混过去了。如今得知真相,当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家人最后活下来的就只有卓娅的母亲,老太太的公公和丈夫死在斯大林手里,两个孩子死在希特勒手下。俄国人民究竟是作了什么孽,该当被这“阴阳磨”从左右两面夹在中间,细细研磨?卓娅的母亲鼓励女儿献身自杀使命,用这种方式去洗清丈夫的名字,是否也太可怕了些?如果卓娅的祖父和父亲不是被NKVD镇压的人民公敌,卓娅还会那么狂热么?如果苏联“伟大的爱国战争”就此少了个英雄,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最近在看一本书《俄国的战争》(Russia’’s War, R. Overy, TV Books Inc, 1997)。此书是为拍摄同名电视文献片系列(共十集)所作的研究产物。作者根据苏联垮台后披露的最新档案材料、与前苏联各阶层人士所作的广泛采访、以及首次对外开放的苏联电影档案等写成此书,主要是介绍苏联卫国战争的。

此书写作态度非常客观谨慎。最能表现其求实精神的,是作者根据最新官方证据修改了过去高估的统计数字。例如苏军在30年代大清洗中被杀害的军官数字过去一直被高估,而作者根据新披露出来的资料,指出并不是所有受到清洗的军官都被处决了,除了高级将领诸如苏军最有才能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外,有一定比例的中下级军官只是被送去劳改。战争爆发前夕,这批人中又有相当比例获得平反并返回军队任职。因此,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的摧毁效应并没有西方学者原来设想的那么严重。导致苏军战争初期灾难的原因是多重的,大清洗的切腹自杀只是一方面。

此书重点讲苏德战争,但也不可避免地对战前和战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作了背景介绍。我觉得该书披露的某些数据很有意思,故将有关段落摘译如下,以飨读者。此书我才看了开头的两章,如果在日后阅读中发现有意思的数据,我当再次摘译出来。以下译文用引号标明,未加引号的是本人的评论。

一、毛子的洋跃进

   斯大林使用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巨大权力,以无比野蛮残忍无情的手段强行动员全国人力和物力,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命代价和资源损失之后,在短短的十年内就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重工业强国。客观说来,这应该算是个奇迹——当然是非人道的野蛮奇迹,它证明了在获得空前的权力之后,大独裁者的意志确实能改天换地。这种英雄业绩和古法老使用奴隶劳动建造出金字塔来一样,永远以其规模效应在肤浅者心目中引起如同对神灵一般的敬畏,这也就是苏联模式对第三世界的吸引力所在。
  
   “在10年中,钢产量从1928年的4百30万吨增加到1千8百 10万吨。煤从3千5百万吨增加到1亿3千3百万吨。卡车从微不足道的700辆增加到1038年的18万2千辆。在1928年初,红军只有92辆坦克,到了1935年1月便有了10,180架。1928年空军只有1394架不同种类的飞机,到1935年便有了6672架。从1930年到1934年,战斗机产量增加了5倍,轰炸机产量增长了4倍。”
  
   可惜,咱们的伟大领袖享有同样的权力,也和斯大林一样残酷无情,不计代价,但因为他是惊天动地的治国白痴,便在花费了比人家更惨痛的代价后,非但未能使国家工业化,反倒制造出了大饥荒,怪不得培根要说“知识即权力”。伟大领袖因为是绝对科盲以及高选择性的“治国智障”,他的权力中便缺了这最重要的一项,成了“权力跛脚鸭”,如同大力士生为瞎子那样不幸,专门以超乎寻常的动能以头猛撞石壁。
  
   二、工业化的代价:血腥农业集体化
  
   “数百万农民被强迫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中,被迫在那儿开始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数百万人拒绝或是抵抗了这暴行,随即被当成强制劳力,在最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去建筑新经济体系的底层结构(build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new economic system ,一般主要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在稍多于10年的光阴内,苏联的城市居民增加了两千多万人。1926年,五分之四的社会成员在农村居住和工作,到了193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只有一半。”
  
   这倒新鲜,我从未在过去读过的苏联史和斯大林传中看到过。却原来,苏联的集体化不但包括抢走农民的土地和粮食、血腥镇压农民的反抗、以饥饿迫使他们加入集体农庄等等,而且还包括强制“农转非”,使得社会成员主体变为工人。这在中国倒是受欢迎的事。遮莫集体化前苏联农村的日子比城市好过?
  
  
   “当集体化在1932年和1933年达到高潮时,极度混乱的局面导致了20世纪最恶劣的饥荒。在乌克兰的粮食高产地区、北部高加索以及哈萨克斯坦,农民的抵抗激怒了党。农民们的粮食包括下一年的种子粮被抢走。斯大林命令秘密警察封锁乌克兰,将其全境与苏联的其他地域隔离开,严禁任何人离开以及粮食进入乌克兰。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斯大林最恶劣的谋杀行为(It was
  almost certainly Stalin’’s single most murderous act. )。最新俄国估计数字指出,仅仅在1933年一年,乌克兰就死了4百20万人。整个整个的村庄的居民悉数死于饥饿或是为饥饿的肌体无法抵抗的流行病。在哈萨克斯坦,主要从事游牧业的农民们被带到原始的帐篷中,留在其中死去。估计约有1百70万人(几乎占该共和国人口的一半)死在那最恶劣的环境中。数以千计的人从死亡营中逃出,越境逃到国外去。估计总共有7百万人倒在这场在农村发动的阶级战争中。斯大林在1933年告诉一个批评者说,那是农民的过错,因为他们向苏维埃国家发动了一场‘静默的战争’。”
  
   三、大清洗
  
   “1934年出席第17次党代会的1966名代表,有1108名被当成人民的敌人而枪决。根据俄国的最新数据,在两年的‘叶绍夫(芦注:当时的苏联秘密警察头子)疯狂’中,共有68万人被处决。”
  
   四、苏德蜜月期间斯大林的殷勤求爱
  
   “1940年,德国还是苏联的盟友。斯大林在1939年8月会见里宾特洛甫(芦注:纳粹外交部长)时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以本人的荣誉担保’( ’’on his word of honor’’ ),苏联‘不会背叛它的夥伴’。斯大林认真地履行了这一保证。密约(按:苏德在1939年8月签订的密约)中有一条规定,双方必须致力于振兴双边贸易。苏方交货从来准时而且足量。在密约有效的18个月中,苏联向德国提供了865,000吨原油、 648,000吨木材、14,000吨锰矿石、14,000吨铜、将近1.5百万吨谷物,以及很多其他物资。 此外,苏联还向国际市场投放大量物资,使之通过转口贸易进入德国,包括15,400 吨橡胶就是这样通过日本进入德国的。苏联还向德国提供了军事援助。德国海军在摩尔曼斯克附近获得一个加油基地。苏联破冰船为德国的商船袭击者在北冰洋中开出了一条航道,使他们能袭击盟国的海上交通线。在不列颠空战中,苏联气象船将气象报告发给德国空军。……从盖世太保的魔爪中逃到苏联庇护之下的800名德国共产党员,被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死敌手中。”
  
   客观地说,斯大林和德国签订瓜分欧洲的密约,从意识形态来看倒无可指责。按马列主义,纳粹德国和英法那种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并无实质差别,后者据说还“更有欺骗性”。
   伟大领袖就自己承认,他喜欢资本主义国家的右派,讨厌左派。这毫不足奇,连吾家小芦那嘛事不懂的毛孩子,都能看出政治上的极左派与极右派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纳粹和共产主义这两个针锋相对的死敌,其共通之处多到远远超出了一般人能看到的。此所以当年国内的积极分子们跑出国来必然要变成死硬右派,也是新纳粹主义在前共党国家最猖獗的原因。
  
  
   因此,从意识形态来说,世界无产阶级的祖国苏联既然可以和英美结盟,当然也就可以和纳粹结盟。以马列主义来衡量,这不能算什么错。 从苏联的国家利益来看,苏德结盟也不错。斯大林本来是想和英法结成同盟包围遏制德国扩张的。在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斯大林曾向英法提出结盟,建议三国共同保证,只要德国侵犯了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直到波兰、罗马尼亚等任何一个国家,三国就同时向德国宣战。
  
   但英法无法接受这提议,主要是因为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怀有深仇大恨,怀疑斯大林要求这些国家给苏军过境权其实是不怀好心。波兰人甚至说,宁愿亡于德也不可亡于苏。这些看法一点都不错。事实证明,苏联和德国日本一样,属于烂污帝国主义国家,其共同特点是签订条约只是为了后来撕毁之。苏联曾和波兰、芬兰、波罗的海三国都分别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每个条约都被苏联撕毁了。而且,正如中国亡于共不如亡于日一样,历史证明,亡于苏联的东波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人民遭受的苦难,远远超过纳粹统治带来的。因此,是苏联那种烂污帝国主义国家的下流本质,决定了英法难以与之结盟。
  
   苏联既然无法与英法结盟,为了避免孤立无援,当然只好跟纳粹结婚。当时的文明世界上,斯大林也只可能找到希特勒那种同样毫无原则的烂污情人。所谓“鱼找鱼,虾找虾”就是这意思。对这问题,我觉得西方的道德批判没有多少意思。从功利上看,这是斯大林当时能作出的唯一选择。《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说,斯大林此举乃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理由是这条约使得德国强大起来,一旦掉头去打苏联便难以抵挡。此说我并不同意。
  
   此书作者也说了,斯大林当时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模式来预测二次大战的。他预测德国将和在一次大战中一样,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被极大地削弱,而逃过了战祸的苏联就能在双方打得精疲力竭之后,出来轻而易举地收拾残局,“解放”整个欧洲。这战略不能说有什么错。毕竟,谁也没料到闪电战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战争面貌,使得英法和德国的战争只历时了6周,便以法国投降迅速结束。斯大林的失算乃是可以原谅的,这并不能否定他作为战略家的地位。
  
   斯大林犯的错,是不该如此慷慨地援助德国。毕竟,在波兰被德军迅速征服之后,他应该看到战争并不是一战那种持久消耗战。在这种情况下还用战略物资大量喂养德国。直到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前夜,满载宝贵的战略物资的货车还越过苏德边境,隆隆驶往德国兵工厂,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五、苏联在东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犯下的兽行
  
   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传统存在,哪怕是苏联那种按照狂想家的蓝图人工设计出来的怪物,也不可能全面摆脱原有的传统。如同伟大领袖全面继承了帝王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传统一样,斯大林也全面继承了沙皇疯狂扩张的传统。不管旗号怎么变幻,俄国的传统决定了她永远是个贪婪的帝国主义国家,正如中国的传统决定了她永远是东亚病夫一般,无论是共产主义那种苦行僧的强心针,还是资本主义的富裕,都不可能使她健康起来。
  
   1939年8月,苏德签订密约,瓜分了东欧。根据密约,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东波兰被划给了苏联,而此线以西则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此后,德意日缔约成了轴心国,希特勒邀请苏联加盟,想以此引诱苏联去打印度,寻英国人的晦气。莫洛托夫受命前往柏林,和希特勒与里宾特洛甫谈判,他拒绝了希特勒的鼓动,说苏联感兴趣的不是印度,而是保加利亚、土耳其、瑞典、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此后他更具体地开出了苏联加入轴心国的条件:德国从芬兰撤出;苏联获得在伊朗和波斯湾的行动自由;苏联在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获得军事基地。没有哪个历史文件比这更能说明那个“无产阶级天堂”的帝国主义实质了。
  
   五、斯大林的钢铁意志(=“一不怕别人死,二不怕别人苦”)
  
   “(1941年)8月,臭名昭著的第270号命令颁发了,该命令将所有投降和被俘者谴责为‘祖国的叛徒’,被俘军官的妻子将被逮捕囚禁。斯大林自己的儿子雅科夫就在第一批受害者中。他被俘后不久,妻子就被抓了起来,在劳改营里关了两年。德国人提出以雅科夫交换被俘的德军高级官员的建议被斯大林拒绝了。1943年,雅科夫因故意走入战俘营周围的禁区被卫兵射杀。”
  
   “在北方,德军日益逼近列宁格勒。当斯大林听到德军用人质(吁请列宁格勒指挥官投降的俄国代表们)作肉盾时,他命令该城的保卫者们不得心慈手软,应将同胞公民统统射杀。‘战争是无情的’,他写道,‘谁显示出软弱和动摇,谁就会立即给自己招来失败。’”
  
   六、希特勒的教条主义败给了斯大林的机会主义
  
  
   斯大林的血腥统治让全国人民恨进了骨子里去,苏联其实是一个随时会爆发的活火山。当德军攻入东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等地时,当地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欢迎“解放大军”,姑娘们争相把献花献给入城的德军,老人按斯拉夫风俗郑重地给贵宾献上面包和盐。在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国家独立组织纷纷涌现。许多人主动和德国占领军合作,指望能把自己的国家从苏联人的暴政下解放出来。
  
   “估计一共有一百万苏联士兵加入德军一方,和自己的国家作战。”
  
   “(和苏军作战)的有两个乌克兰师,一个来自土耳其斯坦(turkestan)的师,一个在Calicia成立的党卫军师,以及15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人,更重要的是还有哥萨克人。这些军事部落的传奇战士有着为沙皇服务的悠久的血腥历史,许多人在内战中抗击过布尔什特,从来也没有与那个否认他们的民族存在并野蛮压制他们的传统哥萨克生活方式的社会制度和解。他们从未隐瞒自己要建立一个民族家园‘Kazakia’的愿望,但德国指挥员们却将他们作为战友来欢迎。 红军里的哥萨克成团成团地越过战线投奔德军,自愿效劳。他们形成快速行动的骑兵分队去寻找歼灭苏联游击队。
  
   1942年,德军解放南部哥萨克居住区域时,整村整村的村民唱着地方圣歌(local anthem),捧着献花和食物欢迎他们。男人们把多年前埋在地下的马刀、匕首和步枪挖了出来,穿上全套民族服装,子弹带交叉在胸前,自告奋勇为德军服役。早就认为已死的一个古老的领袖、指挥官库拉科夫(Kulakov)从藏身之处现身出来,率领着一个壮观的部落队伍,一直行游到哥萨克的首都Poltava。正在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的德军招募了他们,派他们去寻找并歼灭红军的散兵游勇,他们以凶猛无情的效率完成这项战斗任务。1943年,就连希特勒都克制了对亚洲人的偏见,同意成立第一个哥萨克师。哥萨克师的数目迅速倍增。到1944年,已有超过25万哥萨克在德军一方服役。”
  
   该书还介绍了著名的红军叛将符拉索夫(Vlasov)将军。该同志和朱可夫经历很相似,乃是斯大林的爱将之一,曾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立下殊勋。1942年,他率领第二突击军解救列宁格勒,全军被德军包围歼灭,他本人被俘。此后即上书希特勒,建议成立“反斯大林俄国解放军”。以后便担任了“俄国人民解放委员会”的负责人。
  
   对此公反水,作者的解释是:
   “有多种理由解释符拉索夫的突然转变:他的哥哥(或弟弟)在内战中被以卷入反布尔什特阴谋为由枪决;他送给年老的父母一头奶牛,双亲却因此被当成富农而受到惩罚;据一份报导,他曾因乌克兰人民用献花、面包和盐欢迎德军而倍感震撼,因而觉醒,意识到斯大林政权是何等不得人心。最可能的解释还是他自己作出的:他再也无法认同那个靠谎言和欺骗运作的政权,它屠杀自己的同胞,把成千成千的未经训练的士兵投入战斗。”
  
   符拉索夫对俄国人民的呼吁也值得译出:
   “朋友们,弟兄们!布尔什特是俄国人民的敌人!它把无数灾难带给了我们的国家。血已经流得够多了!我们已经经受了够多的饥饿、强制劳动以及布尔什特刑讯室内的煎熬!起来参加争取自由的斗争!愿与德国的光荣和平最终获得胜利!”
  
   可惜这不过是单相思。希特勒被自己的种族教义毒化,真的相信了那些“主子种族”的鬼话。他并不想解放苏联人民。相反,他非常害怕苏联境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因为这和他的伟大东方帝国蓝图格格不入。在他的设计中,斯拉夫人这种“亚人类”的唯一功能就是为德国移民主子作奴隶,过剩的“亚洲人”(按:希特勒认为斯拉夫人是亚洲人,其实许多西方人都持这种观点。以文化和种族背景来看,俄国人确实是介于欧亚两洲的过渡民族。其文明不是从欧洲原生的,而是从欧洲进口来的薄薄的“奶油”之下覆盖的亚洲原始文化)将被驱赶到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猪圈”里去。
  
   就这样,希特勒错过了历史给他的轻易取胜的机会。他本来只需向那摇摇欲坠的腐朽建筑猛踢上一脚,剩下来的事自然有俄国人民去代劳。他只需用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欢迎他们的苏联人民,允诺废除布尔什特暴政,恢复私有制,废除集体农庄,则布尔什特政权立刻垮台。
  
   可他为史无前例的成功冲昏头脑,迷醉在那个种族帝国的春梦中,反过来无情镇压苏联西部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虽然德军将领出于实用目的,把自愿效力的前苏军将士当成炮灰利用,但希特勒实行的却是无情掠夺资源和出产的铁腕统治。他非但没有应人民请求,解散人民痛恨的集体农庄,却派纳粹官员去接管之。于是,他便取代了斯大林的角色,把集体农庄变成了无情榨取人民血汗的利器,将掠夺来的谷物悉数运回德国,导致乌克兰发生饥荒。斯大林这么做,毕竟还是苏联人民自己的领袖,轮得到他一个外国人来扮演斯大林的角色么?
  
   这种种倒行逆施激怒了苏联人民,使得他们反过来认同另一暴君斯大林。再加上苏军收复了部分国土后,看到了德国占领就意味着屠杀和焦土。其实那些破坏有一部分是NKVD当初在撤退时执行斯大林的“焦土政策”命令造成的。但红军怎么分得清楚?从此,“为了斯大林,冲啊!”便成了苏军的自发战斗口号。
  
   反过来,斯大林那机会主义者就要比希特勒那僵死的教条主义者高明得多。在生死攸关之际,他表现出了惊人的意识形态弹性。他在战争爆发后作的第一个演说里就一改故辙,绝口不提布尔什特那套意识形态,而是诉诸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此后他所有的演说都是唱爱国主义高调,从来不弹布尔什特党那套陈词滥调。不仅如此,他还灵活到批准俄国教堂重新活动,以上帝的名义为“伟大的爱国战争(通译“卫国战争”,误)”祝福,甚至压下了他本人骨子里的反犹情绪,把有声望的苏联犹太人头面人物从监牢里放出来,成立了个由布党在幕后操控的组织,以此去勾引美国犹太人援助。
  
   从这个角度来看,斯大林的政治才能远远超过希特勒,两人虽然同是军事外行,但斯大林不愧是个第一流的政治战略家。
  
   七、令人难以置信的极权政府的生存能力
  
   1941年10月4日,苏德战争爆发后三个多月,希特勒向德国人民庄严宣告,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役中”,苏军已被打败,“而且永远无法站起来了”,他接着给出了详细的证据:两百万苏军被俘,18,000辆坦克被击毁,14,500架飞机被击落。
   希特勒并没有夸大其词。作者在书中披露:“在(1941年)6月至12月间,红军有2,663,000人阵亡,3,350,000人被俘。苏军每打死一个德国兵,就得贴上20个士兵的性命。”
   这就是说,在战争头半年,苏军就有6百多万将士被打死或被俘,按理说整个军队都不存在了,还打什么仗?德军将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确实是有根据的,那3百多万战俘排成的长龙,凡是见到的人都不会忘怀。没有哪个国家经受得了这种可怕的损失。因此,全世界当时都认定苏联从此一蹶不振了。
   然而斯大林那魔术师就是有本事从帽子里掏出兔子来,让世界目瞪口呆。德军统帅部一点都不知道,德军逼近莫斯科城下时,苏军统帅部还保留了12个军作战略预备队,准备用于莫斯科保卫战。当苏联派驻日本的王牌间谍佐尔格汇报了日军无意侵苏,而是要南下去寻英美晦气之后,斯大林又从远东撤回了西伯利亚的生力军,使得苏军战略预备队达到了58个师之多!
  
   权政体使用恐怖手段无情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简直就是无限的。而且,大独裁者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计伤亡,能毫不犹豫地把从未受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这就是它的可怕的生命力。
  
   极权政体使用恐怖手段无情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简直就是无限的。而且,大独裁者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计伤亡,能毫不犹豫地把从未受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这就是它的可怕的生命力。
  
   八、真实的卓娅
  
  
   卓娅是牺牲在莫斯科附近的。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第一次能发动有限反攻并收复了少量失地的战役。当苏军收复了莫斯科附近的村庄时,他们发现了卓娅的英勇事迹。书上是这么介绍的:
  
   “不管红军来到哪里,他们都发现了屠杀(atrocity)的可怕证据,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18岁的卓娅•柯斯莫捷米扬斯卡。她是当地游击队队员,受命破坏一切对德国人有用的东西,因放火烧毁德军马厩而被擒。根据后来的谣传,是当地村民向德军出卖了她。她被在脖子上挂上牌子,游街穿过村庄(芦按:原来毛的红卫兵是从这儿学来的),被毒打刑讯,割除肢体(mutilated,中文中没有对应词,只好如此翻译,其实不是肢体,读者看下去便知),然后被吊死了。当红军到达时,她那左乳被割去的冻僵了的尸体还在吊着。她的苦难经历首先被记录在一首诗中,以后又在剧本《卓娅》中得到描绘。在那个剧本中,卓娅临刑前夜,眼前出现了斯大林的形像(vision,此处乃是宗教术语,一般用于看到神灵或神迹),他向她保证,莫斯科一定会得救。
  
   但在卓娅传奇背后的真实却没有这么鼓舞人心。她的父亲和祖父都在大清洗中被枪决了。仿佛是为了为他们赎罪,十多岁的卓娅变成了一个偏执(obsessive)的青年共产主义者。她母亲也同样具有洗清她父亲名字的愿望,为此鼓励她参加共产党的青年游击队,游击队员们被送到莫斯科前方地区去完成自杀性使命,直接进入前进的德军的虎口中。”
  
   原来卓娅死得这么惨。我记得当年看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上有她临刑的照片,剪了个男孩的发型,衣襟上没有血,面容也很平静,根本就不像左乳被割去、痛得死去活来的人,难道那照片是伪造的?真实的故事太惨了,虽然能暴露德寇的凶残,但披露这些细节似乎不利于英雄的正面形像,或许就是为此,苏联宣传部门才隐瞒了那可怕的细节。
  
   不过,书中似乎还是有点蛛丝马迹的。记得那书上说,施刑的某德军士兵受不了那场面,掩着脸踉踉跄跄地从屋子里跑出来,或许那就是割去她的乳房之时吧。现在仔细回想那书,卓娅果然没有爹,似乎她爹是病死了还是什么的,反正书上含混过去了。如今得知真相,当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家人最后活下来的就只有卓娅的母亲,老太太的公公和丈夫死在斯大林手里,两个孩子死在希特勒手下。俄国人民究竟是作了什么孽,该当被这“阴阳磨”从左右两面夹在中间,细细研磨?卓娅的母亲鼓励女儿献身自杀使命,用这种方式去洗清丈夫的名字,是否也太可怕了些?如果卓娅的祖父和父亲不是被NKVD镇压的人民公敌,卓娅还会那么狂热么?如果苏联“伟大的爱国战争”就此少了个英雄,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最近在看一本书《俄国的战争》(Russia’’s War, R. Overy, TV Books Inc, 1997)。此书是为拍摄同名电视文献片系列(共十集)所作的研究产物。作者根据苏联垮台后披露的最新档案材料、与前苏联各阶层人士所作的广泛采访、以及首次对外开放的苏联电影档案等写成此书,主要是介绍苏联卫国战争的。

此书写作态度非常客观谨慎。最能表现其求实精神的,是作者根据最新官方证据修改了过去高估的统计数字。例如苏军在30年代大清洗中被杀害的军官数字过去一直被高估,而作者根据新披露出来的资料,指出并不是所有受到清洗的军官都被处决了,除了高级将领诸如苏军最有才能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外,有一定比例的中下级军官只是被送去劳改。战争爆发前夕,这批人中又有相当比例获得平反并返回军队任职。因此,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的摧毁效应并没有西方学者原来设想的那么严重。导致苏军战争初期灾难的原因是多重的,大清洗的切腹自杀只是一方面。

此书重点讲苏德战争,但也不可避免地对战前和战后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作了背景介绍。我觉得该书披露的某些数据很有意思,故将有关段落摘译如下,以飨读者。此书我才看了开头的两章,如果在日后阅读中发现有意思的数据,我当再次摘译出来。以下译文用引号标明,未加引号的是本人的评论。

一、毛子的洋跃进

   斯大林使用人类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巨大权力,以无比野蛮残忍无情的手段强行动员全国人力和物力,在付出了巨大的人命代价和资源损失之后,在短短的十年内就把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重工业强国。客观说来,这应该算是个奇迹——当然是非人道的野蛮奇迹,它证明了在获得空前的权力之后,大独裁者的意志确实能改天换地。这种英雄业绩和古法老使用奴隶劳动建造出金字塔来一样,永远以其规模效应在肤浅者心目中引起如同对神灵一般的敬畏,这也就是苏联模式对第三世界的吸引力所在。
  
   “在10年中,钢产量从1928年的4百30万吨增加到1千8百 10万吨。煤从3千5百万吨增加到1亿3千3百万吨。卡车从微不足道的700辆增加到1038年的18万2千辆。在1928年初,红军只有92辆坦克,到了1935年1月便有了10,180架。1928年空军只有1394架不同种类的飞机,到1935年便有了6672架。从1930年到1934年,战斗机产量增加了5倍,轰炸机产量增长了4倍。”
  
   可惜,咱们的伟大领袖享有同样的权力,也和斯大林一样残酷无情,不计代价,但因为他是惊天动地的治国白痴,便在花费了比人家更惨痛的代价后,非但未能使国家工业化,反倒制造出了大饥荒,怪不得培根要说“知识即权力”。伟大领袖因为是绝对科盲以及高选择性的“治国智障”,他的权力中便缺了这最重要的一项,成了“权力跛脚鸭”,如同大力士生为瞎子那样不幸,专门以超乎寻常的动能以头猛撞石壁。
  二、工业化的代价:血腥农业集体化
  
   “数百万农民被强迫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中,被迫在那儿开始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数百万人拒绝或是抵抗了这暴行,随即被当成强制劳力,在最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去建筑新经济体系的底层结构(build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new economic system ,一般主要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在稍多于10年的光阴内,苏联的城市居民增加了两千多万人。1926年,五分之四的社会成员在农村居住和工作,到了193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只有一半。”
  
   这倒新鲜,我从未在过去读过的苏联史和斯大林传中看到过。却原来,苏联的集体化不但包括抢走农民的土地和粮食、血腥镇压农民的反抗、以饥饿迫使他们加入集体农庄等等,而且还包括强制“农转非”,使得社会成员主体变为工人。这在中国倒是受欢迎的事。遮莫集体化前苏联农村的日子比城市好过?
  
   “当集体化在1932年和1933年达到高潮时,极度混乱的局面导致了20世纪最恶劣的饥荒。在乌克兰的粮食高产地区、北部高加索以及哈萨克斯坦,农民的抵抗激怒了党。农民们的粮食包括下一年的种子粮被抢走。斯大林命令秘密警察封锁乌克兰,将其全境与苏联的其他地域隔离开,严禁任何人离开以及粮食进入乌克兰。
  
   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斯大林最恶劣的谋杀行为(It was almost certainly Stalin’’s single most murderous act. )。最新俄国估计数字指出,仅仅在1933年一年,乌克兰就死了4百20万人。整个整个的村庄的居民悉数死于饥饿或是为饥饿的肌体无法抵抗的流行病。在哈萨克斯坦,主要从事游牧业的农民们被带到原始的帐篷中,留在其中死去。估计约有1百70万人(几乎占该共和国人口的一半)死在那最恶劣的环境中。数以千计的人从死亡营中逃出,越境逃到国外去。估计总共有7百万人倒在这场在农村发动的阶级战争中。斯大林在1933年告诉一个批评者说,那是农民的过错,因为他们向苏维埃国家发动了一场‘静默的战争’。”
  
   三、大清洗
  
   “1934年出席第17次党代会的1966名代表,有1108名被当成人民的敌人而枪决。根据俄国的最新数据,在两年的‘叶绍夫(注:当时的苏联秘密警察头子)疯狂’中,共有68万人被处决。”
  
   四、苏德蜜月期间斯大林的殷勤求爱
  
   “1940年,德国还是苏联的盟友。斯大林在1939年8月会见里宾特洛甫(芦注:纳粹外交部长)时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以本人的荣誉担保’( ’’on his word of honor’’ ),苏联‘不会背叛它的夥伴’。斯大林认真地履行了这一保证。密约(按:苏德在1939年8月签订的密约)中有一条规定,双方必须致力于振兴双边贸易。苏方交货从来准时而且足量。在密约有效的18个月中,苏联向德国提供了865,000吨原油、 648,000吨木材、14,000吨锰矿石、14,000吨铜、将近1.5百万吨谷物,以及很多其他物资。 此外,苏联还向国际市场投放大量物资,使之通过转口贸易进入德国,包括15,400 吨橡胶就是这样通过日本进入德国的。苏联还向德国提供了军事援助。德国海军在摩尔曼斯克附近获得一个加油基地。苏联破冰船为德国的商船袭击者在北冰洋中开出了一条航道,使他们能袭击盟国的海上交通线。在不列颠空战中,苏联气象船将气象报告发给德国空军。……从盖世太保的魔爪中逃到苏联庇护之下的800名德国共产党员,被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死敌手中。”
  
   客观地说,斯大林和德国签订瓜分欧洲的密约,从意识形态来看倒无可指责。按马列主义,纳粹德国和英法那种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并无实质差别,后者据说还“更有欺骗性”。

   伟大领袖就自己承认,他喜欢资本主义国家的右派,讨厌左派。这毫不足奇,连吾家小芦那嘛事不懂的毛孩子,都能看出政治上的极左派与极右派之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纳粹和共产主义这两个针锋相对的死敌,其共通之处多到远远超出了一般人能看到的。此所以当年国内的积极分子们跑出国来必然要变成死硬右派,也是新纳粹主义在前共党国家最猖獗的原因。
  
   因此,从意识形态来说,世界无产阶级的祖国苏联既然可以和英美结盟,当然也就可以和纳粹结盟。以马列主义来衡量,这不能算什么错。 从苏联的国家利益来看,苏德结盟也不错。斯大林本来是想和英法结成同盟包围遏制德国扩张的。在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斯大林曾向英法提出结盟,建议三国共同保证,只要德国侵犯了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直到波兰、罗马尼亚等任何一个国家,三国就同时向德国宣战。
  
   但英法无法接受这提议,主要是因为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怀有深仇大恨,怀疑斯大林要求这些国家给苏军过境权其实是不怀好心。波兰人甚至说,宁愿亡于德也不可亡于苏。这些看法一点都不错。事实证明,苏联和德国日本一样,属于烂污帝国主义国家,其共同特点是签订条约只是为了后来撕毁之。苏联曾和波兰、芬兰、波罗的海三国都分别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每个条约都被苏联撕毁了。而且,正如中国亡于共不如亡于日一样,历史证明,亡于苏联的东波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人民遭受的苦难,远远超过纳粹统治带来的。因此,是苏联那种烂污帝国主义国家的下流本质,决定了英法难以与之结盟。
  
   苏联既然无法与英法结盟,为了避免孤立无援,当然只好跟纳粹结婚。当时的文明世界上,斯大林也只可能找到希特勒那种同样毫无原则的烂污情人。所谓“鱼找鱼,虾找虾”就是这意思。对这问题,我觉得西方的道德批判没有多少意思。从功利上看,这是斯大林当时能作出的唯一选择。《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说,斯大林此举乃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理由是这条约使得德国强大起来,一旦掉头去打苏联便难以抵挡。此说我并不同意。
  
   此书作者也说了,斯大林当时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模式来预测二次大战的。他预测德国将和在一次大战中一样,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中被极大地削弱,而逃过了战祸的苏联就能在双方打得精疲力竭之后,出来轻而易举地收拾残局,“解放”整个欧洲。这战略不能说有什么错。毕竟,谁也没料到闪电战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战争面貌,使得英法和德国的战争只历时了6周,便以法国投降迅速结束。斯大林的失算乃是可以原谅的,这并不能否定他作为战略家的地位。
  
   斯大林犯的错,是不该如此慷慨地援助德国。毕竟,在波兰被德军迅速征服之后,他应该看到战争并不是一战那种持久消耗战。在这种情况下还用战略物资大量喂养德国。直到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前夜,满载宝贵的战略物资的货车还越过苏德边境,隆隆驶往德国兵工厂,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
楼主前仆后继,精神可嘉啊。。。


   五、苏联在东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犯下的兽行
  
   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传统存在,哪怕是苏联那种按照狂想家的蓝图人工设计出来的怪物,也不可能全面摆脱原有的传统。如同伟大领袖全面继承了帝王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传统一样,斯大林也全面继承了沙皇疯狂扩张的传统。不管旗号怎么变幻,俄国的传统决定了她永远是个贪婪的帝国主义国家,正如中国的传统决定了她永远是东亚病夫一般,无论是共产主义那种苦行僧的强心针,还是资本主义的富裕,都不可能使她健康起来。
  
   1939年8月,苏德签订密约,瓜分了东欧。根据密约,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东波兰被划给了苏联,而此线以西则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此后,德意日缔约成了轴心国,希特勒邀请苏联加盟,想以此引诱苏联去打印度,寻英国人的晦气。莫洛托夫受命前往柏林,和希特勒与里宾特洛甫谈判,他拒绝了希特勒的鼓动,说苏联感兴趣的不是印度,而是保加利亚、土耳其、瑞典、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此后他更具体地开出了苏联加入轴心国的条件:德国从芬兰撤出;苏联获得在伊朗和波斯湾的行动自由;苏联在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获得军事基地。没有哪个历史文件比这更能说明那个“无产阶级天堂”的帝国主义实质了。
  
   五、斯大林的钢铁意志(=“一不怕别人死,二不怕别人苦”)
  
   “(1941年)8月,臭名昭著的第270号命令颁发了,该命令将所有投降和被俘者谴责为‘祖国的叛徒’,被俘军官的妻子将被逮捕囚禁。斯大林自己的儿子雅科夫就在第一批受害者中。他被俘后不久,妻子就被抓了起来,在劳改营里关了两年。德国人提出以雅科夫交换被俘的德军高级官员的建议被斯大林拒绝了。1943年,雅科夫因故意走入战俘营周围的禁区被卫兵射杀。”
  
   “在北方,德军日益逼近列宁格勒。当斯大林听到德军用人质(吁请列宁格勒指挥官投降的俄国代表们)作肉盾时,他命令该城的保卫者们不得心慈手软,应将同胞公民统统射杀。‘战争是无情的’,他写道,‘谁显示出软弱和动摇,谁就会立即给自己招来失败。’”
  
   六、希特勒的教条主义败给了斯大林的机会主义
  
   斯大林的血腥统治让全国人民恨进了骨子里去,苏联其实是一个随时会爆发的活火山。当德军攻入东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等地时,当地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欢迎“解放大军”,姑娘们争相把献花献给入城的德军,老人按斯拉夫风俗郑重地给贵宾献上面包和盐。在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国家独立组织纷纷涌现。许多人主动和德国占领军合作,指望能把自己的国家从苏联人的暴政下解放出来。
  
   “估计一共有一百万苏联士兵加入德军一方,和自己的国家作战。”
  
   “(和苏军作战)的有两个乌克兰师,一个来自土耳其斯坦(turkestan)的师,一个在Calicia成立的党卫军师,以及15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人,更重要的是还有哥萨克人。这些军事部落的传奇战士有着为沙皇服务的悠久的血腥历史,许多人在内战中抗击过布尔什特,从来也没有与那个否认他们的民族存在并野蛮压制他们的传统哥萨克生活方式的社会制度和解。他们从未隐瞒自己要建立一个民族家园‘Kazakia’的愿望,但德国指挥员们却将他们作为战友来欢迎。 红军里的哥萨克成团成团地越过战线投奔德军,自愿效劳。他们形成快速行动的骑兵分队去寻找歼灭苏联游击队。
  
   1942年,德军解放南部哥萨克居住区域时,整村整村的村民唱着地方圣歌(local anthem),捧着献花和食物欢迎他们。男人们把多年前埋在地下的马刀、匕首和步枪挖了出来,穿上全套民族服装,子弹带交叉在胸前,自告奋勇为德军服役。早就认为已死的一个古老的领袖、指挥官库拉科夫(Kulakov)从藏身之处现身出来,率领着一个壮观的部落队伍,一直行游到哥萨克的首都Poltava。正在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的德军招募了他们,派他们去寻找并歼灭红军的散兵游勇,他们以凶猛无情的效率完成这项战斗任务。1943年,就连希特勒都克制了对亚洲人的偏见,同意成立第一个哥萨克师。哥萨克师的数目迅速倍增。到1944年,已有超过25万哥萨克在德军一方服役。”
  
   该书还介绍了著名的红军叛将符拉索夫(Vlasov)将军。该同志和朱可夫经历很相似,乃是斯大林的爱将之一,曾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立下殊勋。1942年,他率领第二突击军解救列宁格勒,全军被德军包围歼灭,他本人被俘。此后即上书希特勒,建议成立“反斯大林俄国解放军”。以后便担任了“俄国人民解放委员会”的负责人。
  
   对此公反水,作者的解释是:
   “有多种理由解释符拉索夫的突然转变:他的哥哥(或弟弟)在内战中被以卷入反布尔什特阴谋为由枪决;他送给年老的父母一头奶牛,双亲却因此被当成富农而受到惩罚;据一份报导,他曾因乌克兰人民用献花、面包和盐欢迎德军而倍感震撼,因而觉醒,意识到斯大林政权是何等不得人心。最可能的解释还是他自己作出的:他再也无法认同那个靠谎言和欺骗运作的政权,它屠杀自己的同胞,把成千成千的未经训练的士兵投入战斗。”
  
   符拉索夫对俄国人民的呼吁也值得译出:
   “朋友们,弟兄们!布尔什特是俄国人民的敌人!它把无数灾难带给了我们的国家。血已经流得够多了!我们已经经受了够多的饥饿、强制劳动以及布尔什特刑讯室内的煎熬!起来参加争取自由的斗争!愿与德国的光荣和平最终获得胜利!”
  
   可惜这不过是单相思。希特勒被自己的种族教义毒化,真的相信了那些“主子种族”的鬼话。他并不想解放苏联人民。相反,他非常害怕苏联境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因为这和他的伟大东方帝国蓝图格格不入。在他的设计中,斯拉夫人这种“亚人类”的唯一功能就是为德国移民主子作奴隶,过剩的“亚洲人”(按:希特勒认为斯拉夫人是亚洲人,其实许多西方人都持这种观点。以文化和种族背景来看,俄国人确实是介于欧亚两洲的过渡民族。其文明不是从欧洲原生的,而是从欧洲进口来的薄薄的“奶油”之下覆盖的亚洲原始文化)将被驱赶到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猪圈”里去。
  
   就这样,希特勒错过了历史给他的轻易取胜的机会。他本来只需向那摇摇欲坠的腐朽建筑猛踢上一脚,剩下来的事自然有俄国人民去代劳。他只需用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欢迎他们的苏联人民,允诺废除布尔什特暴政,恢复私有制,废除集体农庄,则布尔什特政权立刻垮台。
  
   可他为史无前例的成功冲昏头脑,迷醉在那个种族帝国的春梦中,反过来无情镇压苏联西部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虽然德军将领出于实用目的,把自愿效力的前苏军将士当成炮灰利用,但希特勒实行的却是无情掠夺资源和出产的铁腕统治。他非但没有应人民请求,解散人民痛恨的集体农庄,却派纳粹官员去接管之。于是,他便取代了斯大林的角色,把集体农庄变成了无情榨取人民血汗的利器,将掠夺来的谷物悉数运回德国,导致乌克兰发生饥荒。斯大林这么做,毕竟还是苏联人民自己的领袖,轮得到他一个外国人来扮演斯大林的角色么?
  
   这种种倒行逆施激怒了苏联人民,使得他们反过来认同另一暴君斯大林。再加上苏军收复了部分国土后,看到了德国占领就意味着屠杀和焦土。其实那些破坏有一部分是NKVD当初在撤退时执行斯大林的“焦土政策”命令造成的。但红军怎么分得清楚?从此,“为了斯大林,冲啊!”便成了苏军的自发战斗口号。
  
   反过来,斯大林那机会主义者就要比希特勒那僵死的教条主义者高明得多。在生死攸关之际,他表现出了惊人的意识形态弹性。他在战争爆发后作的第一个演说里就一改故辙,绝口不提布尔什特那套意识形态,而是诉诸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此后他所有的演说都是唱爱国主义高调,从来不弹布尔什特党那套陈词滥调。不仅如此,他还灵活到批准俄国教堂重新活动,以上帝的名义为“伟大的爱国战争(通译“卫国战争”,误)”祝福,甚至压下了他本人骨子里的反犹情绪,把有声望的苏联犹太人头面人物从监牢里放出来,成立了个由布党在幕后操控的组织,以此去勾引美国犹太人援助。
  
   从这个角度来看,斯大林的政治才能远远超过希特勒,两人虽然同是军事外行,但斯大林不愧是个第一流的政治战略家。
  
   七、令人难以置信的极权政府的生存能力
  
   1941年10月4日,苏德战争爆发后三个多月,希特勒向德国人民庄严宣告,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役中”,苏军已被打败,“而且永远无法站起来了”,他接着给出了详细的证据:两百万苏军被俘,18,000辆坦克被击毁,14,500架飞机被击落。
   希特勒并没有夸大其词。作者在书中披露:“在(1941年)6月至12月间,红军有2,663,000人阵亡,3,350,000人被俘。苏军每打死一个德国兵,就得贴上20-30个士兵的性命。”

   这就是说,在战争头半年,苏军就有6百多万将士被打死或被俘,按理说整个军队都不存在了,还打什么仗?德军将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确实是有根据的,那3百多万战俘排成的长龙,凡是见到的人都不会忘怀。没有哪个国家经受得了这种可怕的损失。因此,全世界当时都认定苏联从此一蹶不振了。
   然而斯大林那魔术师就是有本事从帽子里掏出兔子来,让世界目瞪口呆。德军统帅部一点都不知道,德军逼近莫斯科城下时,苏军统帅部还保留了12个军作战略预备队,准备用于莫斯科保卫战。当苏联派驻日本的王牌间谍佐尔格汇报了日军无意侵苏,而是要南下去寻英美晦气之后,斯大林又从远东撤回了西伯利亚的生力军,使得苏军战略预备队达到了58个师之多!
  
   权政体使用恐怖手段无情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简直就是无限的。而且,大独裁者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计伤亡,能毫不犹豫地把从未受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这就是它的可怕的生命力。
  
   极权政体使用恐怖手段无情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简直就是无限的。而且,大独裁者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计伤亡,能毫不犹豫地把从未受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这就是它的可怕的生命力。

   五、苏联在东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犯下的兽行
  
   一个国家不可能脱离传统存在,哪怕是苏联那种按照狂想家的蓝图人工设计出来的怪物,也不可能全面摆脱原有的传统。如同伟大领袖全面继承了帝王们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传统一样,斯大林也全面继承了沙皇疯狂扩张的传统。不管旗号怎么变幻,俄国的传统决定了她永远是个贪婪的帝国主义国家,正如中国的传统决定了她永远是东亚病夫一般,无论是共产主义那种苦行僧的强心针,还是资本主义的富裕,都不可能使她健康起来。
  
   1939年8月,苏德签订密约,瓜分了东欧。根据密约,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东波兰被划给了苏联,而此线以西则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此后,德意日缔约成了轴心国,希特勒邀请苏联加盟,想以此引诱苏联去打印度,寻英国人的晦气。莫洛托夫受命前往柏林,和希特勒与里宾特洛甫谈判,他拒绝了希特勒的鼓动,说苏联感兴趣的不是印度,而是保加利亚、土耳其、瑞典、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此后他更具体地开出了苏联加入轴心国的条件:德国从芬兰撤出;苏联获得在伊朗和波斯湾的行动自由;苏联在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获得军事基地。没有哪个历史文件比这更能说明那个“无产阶级天堂”的帝国主义实质了。
  
   五、斯大林的钢铁意志(=“一不怕别人死,二不怕别人苦”)
  
   “(1941年)8月,臭名昭著的第270号命令颁发了,该命令将所有投降和被俘者谴责为‘祖国的叛徒’,被俘军官的妻子将被逮捕囚禁。斯大林自己的儿子雅科夫就在第一批受害者中。他被俘后不久,妻子就被抓了起来,在劳改营里关了两年。德国人提出以雅科夫交换被俘的德军高级官员的建议被斯大林拒绝了。1943年,雅科夫因故意走入战俘营周围的禁区被卫兵射杀。”
  
   “在北方,德军日益逼近列宁格勒。当斯大林听到德军用人质(吁请列宁格勒指挥官投降的俄国代表们)作肉盾时,他命令该城的保卫者们不得心慈手软,应将同胞公民统统射杀。‘战争是无情的’,他写道,‘谁显示出软弱和动摇,谁就会立即给自己招来失败。’”
  
   六、希特勒的教条主义败给了斯大林的机会主义
  
   斯大林的血腥统治让全国人民恨进了骨子里去,苏联其实是一个随时会爆发的活火山。当德军攻入东波兰、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等地时,当地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欢迎“解放大军”,姑娘们争相把献花献给入城的德军,老人按斯拉夫风俗郑重地给贵宾献上面包和盐。在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和高加索地区,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国家独立组织纷纷涌现。许多人主动和德国占领军合作,指望能把自己的国家从苏联人的暴政下解放出来。
  
   “估计一共有一百万苏联士兵加入德军一方,和自己的国家作战。”
  
   “(和苏军作战)的有两个乌克兰师,一个来自土耳其斯坦(turkestan)的师,一个在Calicia成立的党卫军师,以及15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人,更重要的是还有哥萨克人。这些军事部落的传奇战士有着为沙皇服务的悠久的血腥历史,许多人在内战中抗击过布尔什特,从来也没有与那个否认他们的民族存在并野蛮压制他们的传统哥萨克生活方式的社会制度和解。他们从未隐瞒自己要建立一个民族家园‘Kazakia’的愿望,但德国指挥员们却将他们作为战友来欢迎。 红军里的哥萨克成团成团地越过战线投奔德军,自愿效劳。他们形成快速行动的骑兵分队去寻找歼灭苏联游击队。
  
   1942年,德军解放南部哥萨克居住区域时,整村整村的村民唱着地方圣歌(local anthem),捧着献花和食物欢迎他们。男人们把多年前埋在地下的马刀、匕首和步枪挖了出来,穿上全套民族服装,子弹带交叉在胸前,自告奋勇为德军服役。早就认为已死的一个古老的领袖、指挥官库拉科夫(Kulakov)从藏身之处现身出来,率领着一个壮观的部落队伍,一直行游到哥萨克的首都Poltava。正在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的德军招募了他们,派他们去寻找并歼灭红军的散兵游勇,他们以凶猛无情的效率完成这项战斗任务。1943年,就连希特勒都克制了对亚洲人的偏见,同意成立第一个哥萨克师。哥萨克师的数目迅速倍增。到1944年,已有超过25万哥萨克在德军一方服役。”
  
   该书还介绍了著名的红军叛将符拉索夫(Vlasov)将军。该同志和朱可夫经历很相似,乃是斯大林的爱将之一,曾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立下殊勋。1942年,他率领第二突击军解救列宁格勒,全军被德军包围歼灭,他本人被俘。此后即上书希特勒,建议成立“反斯大林俄国解放军”。以后便担任了“俄国人民解放委员会”的负责人。
  
   对此公反水,作者的解释是:
   “有多种理由解释符拉索夫的突然转变:他的哥哥(或弟弟)在内战中被以卷入反布尔什特阴谋为由枪决;他送给年老的父母一头奶牛,双亲却因此被当成富农而受到惩罚;据一份报导,他曾因乌克兰人民用献花、面包和盐欢迎德军而倍感震撼,因而觉醒,意识到斯大林政权是何等不得人心。最可能的解释还是他自己作出的:他再也无法认同那个靠谎言和欺骗运作的政权,它屠杀自己的同胞,把成千成千的未经训练的士兵投入战斗。”
  
   符拉索夫对俄国人民的呼吁也值得译出:
   “朋友们,弟兄们!布尔什特是俄国人民的敌人!它把无数灾难带给了我们的国家。血已经流得够多了!我们已经经受了够多的饥饿、强制劳动以及布尔什特刑讯室内的煎熬!起来参加争取自由的斗争!愿与德国的光荣和平最终获得胜利!”
  
   可惜这不过是单相思。希特勒被自己的种族教义毒化,真的相信了那些“主子种族”的鬼话。他并不想解放苏联人民。相反,他非常害怕苏联境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因为这和他的伟大东方帝国蓝图格格不入。在他的设计中,斯拉夫人这种“亚人类”的唯一功能就是为德国移民主子作奴隶,过剩的“亚洲人”(按:希特勒认为斯拉夫人是亚洲人,其实许多西方人都持这种观点。以文化和种族背景来看,俄国人确实是介于欧亚两洲的过渡民族。其文明不是从欧洲原生的,而是从欧洲进口来的薄薄的“奶油”之下覆盖的亚洲原始文化)将被驱赶到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猪圈”里去。
  
   就这样,希特勒错过了历史给他的轻易取胜的机会。他本来只需向那摇摇欲坠的腐朽建筑猛踢上一脚,剩下来的事自然有俄国人民去代劳。他只需用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欢迎他们的苏联人民,允诺废除布尔什特暴政,恢复私有制,废除集体农庄,则布尔什特政权立刻垮台。
  
   可他为史无前例的成功冲昏头脑,迷醉在那个种族帝国的春梦中,反过来无情镇压苏联西部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虽然德军将领出于实用目的,把自愿效力的前苏军将士当成炮灰利用,但希特勒实行的却是无情掠夺资源和出产的铁腕统治。他非但没有应人民请求,解散人民痛恨的集体农庄,却派纳粹官员去接管之。于是,他便取代了斯大林的角色,把集体农庄变成了无情榨取人民血汗的利器,将掠夺来的谷物悉数运回德国,导致乌克兰发生饥荒。斯大林这么做,毕竟还是苏联人民自己的领袖,轮得到他一个外国人来扮演斯大林的角色么?
  
   这种种倒行逆施激怒了苏联人民,使得他们反过来认同另一暴君斯大林。再加上苏军收复了部分国土后,看到了德国占领就意味着屠杀和焦土。其实那些破坏有一部分是NKVD当初在撤退时执行斯大林的“焦土政策”命令造成的。但红军怎么分得清楚?从此,“为了斯大林,冲啊!”便成了苏军的自发战斗口号。
  
   反过来,斯大林那机会主义者就要比希特勒那僵死的教条主义者高明得多。在生死攸关之际,他表现出了惊人的意识形态弹性。他在战争爆发后作的第一个演说里就一改故辙,绝口不提布尔什特那套意识形态,而是诉诸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此后他所有的演说都是唱爱国主义高调,从来不弹布尔什特党那套陈词滥调。不仅如此,他还灵活到批准俄国教堂重新活动,以上帝的名义为“伟大的爱国战争(通译“卫国战争”,误)”祝福,甚至压下了他本人骨子里的反犹情绪,把有声望的苏联犹太人头面人物从监牢里放出来,成立了个由布党在幕后操控的组织,以此去勾引美国犹太人援助。
  
   从这个角度来看,斯大林的政治才能远远超过希特勒,两人虽然同是军事外行,但斯大林不愧是个第一流的政治战略家。
  
   七、令人难以置信的极权政府的生存能力
  
   1941年10月4日,苏德战争爆发后三个多月,希特勒向德国人民庄严宣告,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役中”,苏军已被打败,“而且永远无法站起来了”,他接着给出了详细的证据:两百万苏军被俘,18,000辆坦克被击毁,14,500架飞机被击落。
   希特勒并没有夸大其词。作者在书中披露:“在(1941年)6月至12月间,红军有2,663,000人阵亡,3,350,000人被俘。苏军每打死一个德国兵,就得贴上20-30个士兵的性命。”

   这就是说,在战争头半年,苏军就有6百多万将士被打死或被俘,按理说整个军队都不存在了,还打什么仗?德军将领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确实是有根据的,那3百多万战俘排成的长龙,凡是见到的人都不会忘怀。没有哪个国家经受得了这种可怕的损失。因此,全世界当时都认定苏联从此一蹶不振了。
   然而斯大林那魔术师就是有本事从帽子里掏出兔子来,让世界目瞪口呆。德军统帅部一点都不知道,德军逼近莫斯科城下时,苏军统帅部还保留了12个军作战略预备队,准备用于莫斯科保卫战。当苏联派驻日本的王牌间谍佐尔格汇报了日军无意侵苏,而是要南下去寻英美晦气之后,斯大林又从远东撤回了西伯利亚的生力军,使得苏军战略预备队达到了58个师之多!
  
   权政体使用恐怖手段无情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简直就是无限的。而且,大独裁者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计伤亡,能毫不犹豫地把从未受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这就是它的可怕的生命力。
  
   极权政体使用恐怖手段无情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的潜力,简直就是无限的。而且,大独裁者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计伤亡,能毫不犹豫地把从未受过训练的新兵投入战场,这就是它的可怕的生命力。


    八、真实的卓娅
    
   卓娅是牺牲在莫斯科附近的。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第一次能发动有限反攻并收复了少量失地的战役。当苏军收复了莫斯科附近的村庄时,他们发现了卓娅的英勇事迹。书上是这么介绍的:
  
   “不管红军来到哪里,他们都发现了屠杀(atrocity)的可怕证据,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18岁的卓娅•柯斯莫捷米扬斯卡。她是当地游击队队员,受命破坏一切对德国人有用的东西,因放火烧毁德军马厩而被擒。根据后来的谣传,是当地村民向德军出卖了她。她被在脖子上挂上牌子,游街穿过村庄(芦按:原来毛的红卫兵是从这儿学来的),被毒打刑讯,割除肢体(mutilated,中文中没有对应词,只好如此翻译,其实不是肢体,读者看下去便知),然后被吊死了。当红军到达时,她那左乳被割去的冻僵了的尸体还在吊着。她的苦难经历首先被记录在一首诗中,以后又在剧本《卓娅》中得到描绘。在那个剧本中,卓娅临刑前夜,眼前出现了斯大林的形像(vision,此处乃是宗教术语,一般用于看到神灵或神迹),他向她保证,莫斯科一定会得救。
  
   但在卓娅传奇背后的真实却没有这么鼓舞人心。她的父亲和祖父都在大清洗中被枪决了。仿佛是为了为他们赎罪,十多岁的卓娅变成了一个偏执(obsessive)的青年共产主义者。她母亲也同样具有洗清她父亲名字的愿望,为此鼓励她参加共产党的青年游击队,游击队员们被送到莫斯科前方地区去完成自杀性使命,直接进入前进的德军的虎口中。”
  
   原来卓娅死得这么惨。我记得当年看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上有她临刑的照片,剪了个男孩的发型,衣襟上没有血,面容也很平静,根本就不像左乳被割去、痛得死去活来的人,难道那照片是伪造的?真实的故事太惨了,虽然能暴露德寇的凶残,但披露这些细节似乎不利于英雄的正面形像,或许就是为此,苏联宣传部门才隐瞒了那可怕的细节。
  
   不过,书中似乎还是有点蛛丝马迹的。记得那书上说,施刑的某德军士兵受不了那场面,掩着脸踉踉跄跄地从屋子里跑出来,或许那就是割去她的乳房之时吧。现在仔细回想那书,卓娅果然没有爹,似乎她爹是病死了还是什么的,反正书上含混过去了。如今得知真相,当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家人最后活下来的就只有卓娅的母亲,老太太的公公和丈夫死在斯大林手里,两个孩子死在希特勒手下。俄国人民究竟是作了什么孽,该当被这“阴阳磨”从左右两面夹在中间,细细研磨?卓娅的母亲鼓励女儿献身自杀使命,用这种方式去洗清丈夫的名字,是否也太可怕了些?如果卓娅的祖父和父亲不是被NKVD镇压的人民公敌,卓娅还会那么狂热么?如果苏联“伟大的爱国战争”就此少了个英雄,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九、苏联游击战争真相
  
   【译者按】此乃《俄国的战争》第五章的一部分。我自己觉得有意思,便摘译出来。一切都说得很清楚,似乎没有必要逐段评论,只在最后发两句个人感慨。文章题目是我加的。这儿想提醒某网友,很不幸,在你作出关于“游击队乃是违反战争法的恐怖分子”的英明结论前几十年,纳粹就作出了类似结论,并据此制定了非常符合你的心愿的铁腕措施。我深信,这结论是你自己独立思考产物,因为和你的其他主张不同,我至今还没见到你的日本右派师父这么说过,类似教导也无法从你的中学政治教材中找出。据我所知,这两个地方乃是你的唯一灵感来源。所以,似乎可以有相当把握判定,这是你出自强烈的爱国激情、罕见地超越了一次你本国的右派导师和前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进行了绝无仅有的独立思考的结果。
  
   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从学术道德的角度来看,你以后再提出这种说法时,最好讲明自己的独 立思考恰与当年的纳粹先驱思想家暗合,以免剽窃之嫌。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建议,仅供参考而已。
  
   德国在苏联的统治并不是没有受到反抗。有成千成千的人与德国人合作,也有成千成千的人起来抵抗。游击武装进行的游击战争成了藐视法西斯主义的象征,在苏联宣传中,游击队员成了祖国的突击队员,抗击希特勒主义邪恶威胁的革命斗争英雄。
  
   历史真实却相当不同。游击队员们常常是勉强为其事业斗争的战士,其造成的军事影响是有限的,他们的受害人中不但有德国占领军,而且也有普通的苏联人。这些人怕自己一方几乎和怕敌人一样。
  
   俄国有着悠久的游击战争的光荣历史。在拿破仑1812年入侵俄国的灾难性战役中,多股农民武装袭击过他的大军。在内战中,游击队站在布党一边共同和反革命作战。游击战是俄国军事传统的一部分。但在30年代,著名的内战游击队指挥员被清洗了。斯大林将游击战看成是一种威胁,因为高度集权并充满狐疑的国家机器无法控制之。30年代设立的为游击队干部提供粮食和武装的供应点被统统关闭了(芦按:疑此处有误。30年代怎么还会搞这种名堂?大概是说内战时期开设的供应点吧)。当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时,苏方并无开展游击战的计划。这运动是自发地不连贯地开展起来的,其实是环境而非革命精神的产物。
  
   斯大林不久就抛开了他对游击战的不信任。
  
   1941年7月1日,他在对苏联人民作的首次战时呼吁中,号召游击队员起来与入侵者斗争:“必须使环境变得让敌人及其合作者无法忍受。不管他们去哪儿,都要追击并消灭他们……”当局给最初的非正规军单位分发了列宁1906年写的《游击战争》,在该文中,列宁提出,恐怖主义乃是阶级斗争的合法手段。在加入游击队前,每个队员都得宣誓,保证对苏维埃事业的极度忠诚,并宣誓“向敌人进行可怕的、无情的、绝不宽容的复仇……以血还血!以命抵命!”游击队员们必须保证自己和全家宁死不降,新入伍的队员被要求事先批准他的死刑判决,如果他“因为害怕、软弱或个人腐败”违反了誓言,则他的同志们就要亲手执行该死刑判决。比其他苏联公民更甚,游击队员们发现自己给夹在了龙潭与虎穴之间。
   第一批游击队员很难被看成是志愿军。当德军以令人屏息的速度横扫过西部苏联的城乡时,大量士兵和共党官员发现自己陷入敌后。被混乱的溃军扔下的散兵游勇逃进了森林和沼泽。
  
   害怕德国人清算的党员或犹太人跟随其后,躲进了那些难以接近的地域。他们并没有构成像样的战斗力量,装备很差,缺乏补充,通常得靠从德军那儿抢军火。最令他们绝望的问题还是缺乏粮食。早期许多“游击活动”主要是从农民那儿抢粮食,而农民并无养活他们的欲望。这种抢劫无助于培养当地的军民鱼水情。1941年后期,约有3万名党员和共青团员从东部穿过战线,渗入敌后或空投到当局认为有游击队活动的地区。因为乌克兰人民并不热爱共产党前主子,这些人中有很多被当地居民出卖给德国当局。以纪律整顿红军的散兵游勇和平民的乌合之众的努力造成了新的紧张。许多游击单位不过是为了寻求生存而不是作战。
  
   不管早期的游击队活动是何等有限,德国当局仍然对人民革命战争的威胁作出了凶残的反应。德国军队将抵抗的平民完全视为战争法规不适用的恐怖分子。游击队员及其同夥(这是一个弹性大到很方便的范畴)只配立即处死。最高当局批准了残暴的惩罚活动。7月23日,希特勒下令,他的部队“播下的那种恐怖”应该“使得居民从此失去一切不服从的念头”。在整个夏季,陆军和党卫军指挥官们争相批准最野蛮的消除游击战威胁的方案。9月16日,希特勒的参谋长最终宣布了那臭名昭著的人质法令:
  
   对每个被杀死的德国人,将处死50到100个人。没有宽大余地,是大棒而不是胡萝卜才是俄国人明白的东西。他接着说,人命在苏联一钱不值(译按:这家伙倒真是个苏联通),因此,为震慑恐怖主义,必须“以异乎寻常的严厉”进行惩罚。至此,战争舞台便已设好,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毫不留情,以无法形容的恐怖去还击恐怖,所有的常规道德都废弃了。游击队员知道将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他们因此也就没有任何责任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敌人。
  
   1941年,德军在Bach-Zalewski(他同时指挥清洗分队的活动)指挥下开展了反游击战攻势,它具有两种显著的相反效应。在军事意义上,军事行动相当成功。三分之二以上的占领区再也没有明显的游击队活动。在地形对游击队有利的西北部、密集的森林和无人居住的沼泽地带,成千成千的游击队员被抓住后或被枪毙,或在脖子上挂上牌子后当众绞死,作为对其他人的警告。更多的数以千计的人被谋杀,以报复游击队的袭击。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德军到来时,村里的青壮早就在红军撤退时逃走或是疏散到后方去了,村里只留下老弱妇孺。(德军)士兵们在当地民兵(local militia)或是乐于效劳的哥萨克经常提供的帮助下,冷血地谋杀整村整村的村民,其借口无比荒诞:某个村庄的雪地上发现了滑雪痕迹;在另一个村庄遭到某个狙击手的枪击,等等。

    八、真实的卓娅
    
   卓娅是牺牲在莫斯科附近的。莫斯科保卫战,是苏联第一次能发动有限反攻并收复了少量失地的战役。当苏军收复了莫斯科附近的村庄时,他们发现了卓娅的英勇事迹。书上是这么介绍的:
  
   “不管红军来到哪里,他们都发现了屠杀(atrocity)的可怕证据,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18岁的卓娅•柯斯莫捷米扬斯卡。她是当地游击队队员,受命破坏一切对德国人有用的东西,因放火烧毁德军马厩而被擒。根据后来的谣传,是当地村民向德军出卖了她。她被在脖子上挂上牌子,游街穿过村庄(芦按:原来毛的红卫兵是从这儿学来的),被毒打刑讯,割除肢体(mutilated,中文中没有对应词,只好如此翻译,其实不是肢体,读者看下去便知),然后被吊死了。当红军到达时,她那左乳被割去的冻僵了的尸体还在吊着。她的苦难经历首先被记录在一首诗中,以后又在剧本《卓娅》中得到描绘。在那个剧本中,卓娅临刑前夜,眼前出现了斯大林的形像(vision,此处乃是宗教术语,一般用于看到神灵或神迹),他向她保证,莫斯科一定会得救。
  
   但在卓娅传奇背后的真实却没有这么鼓舞人心。她的父亲和祖父都在大清洗中被枪决了。仿佛是为了为他们赎罪,十多岁的卓娅变成了一个偏执(obsessive)的青年共产主义者。她母亲也同样具有洗清她父亲名字的愿望,为此鼓励她参加共产党的青年游击队,游击队员们被送到莫斯科前方地区去完成自杀性使命,直接进入前进的德军的虎口中。”
  
   原来卓娅死得这么惨。我记得当年看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上有她临刑的照片,剪了个男孩的发型,衣襟上没有血,面容也很平静,根本就不像左乳被割去、痛得死去活来的人,难道那照片是伪造的?真实的故事太惨了,虽然能暴露德寇的凶残,但披露这些细节似乎不利于英雄的正面形像,或许就是为此,苏联宣传部门才隐瞒了那可怕的细节。
  
   不过,书中似乎还是有点蛛丝马迹的。记得那书上说,施刑的某德军士兵受不了那场面,掩着脸踉踉跄跄地从屋子里跑出来,或许那就是割去她的乳房之时吧。现在仔细回想那书,卓娅果然没有爹,似乎她爹是病死了还是什么的,反正书上含混过去了。如今得知真相,当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家人最后活下来的就只有卓娅的母亲,老太太的公公和丈夫死在斯大林手里,两个孩子死在希特勒手下。俄国人民究竟是作了什么孽,该当被这“阴阳磨”从左右两面夹在中间,细细研磨?卓娅的母亲鼓励女儿献身自杀使命,用这种方式去洗清丈夫的名字,是否也太可怕了些?如果卓娅的祖父和父亲不是被NKVD镇压的人民公敌,卓娅还会那么狂热么?如果苏联“伟大的爱国战争”就此少了个英雄,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九、苏联游击战争真相
  
   【译者按】此乃《俄国的战争》第五章的一部分。我自己觉得有意思,便摘译出来。一切都说得很清楚,似乎没有必要逐段评论,只在最后发两句个人感慨。文章题目是我加的。这儿想提醒某网友,很不幸,在你作出关于“游击队乃是违反战争法的恐怖分子”的英明结论前几十年,纳粹就作出了类似结论,并据此制定了非常符合你的心愿的铁腕措施。我深信,这结论是你自己独立思考产物,因为和你的其他主张不同,我至今还没见到你的日本右派师父这么说过,类似教导也无法从你的中学政治教材中找出。据我所知,这两个地方乃是你的唯一灵感来源。所以,似乎可以有相当把握判定,这是你出自强烈的爱国激情、罕见地超越了一次你本国的右派导师和前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进行了绝无仅有的独立思考的结果。
  
   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从学术道德的角度来看,你以后再提出这种说法时,最好讲明自己的独 立思考恰与当年的纳粹先驱思想家暗合,以免剽窃之嫌。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建议,仅供参考而已。
  
   德国在苏联的统治并不是没有受到反抗。有成千成千的人与德国人合作,也有成千成千的人起来抵抗。游击武装进行的游击战争成了藐视法西斯主义的象征,在苏联宣传中,游击队员成了祖国的突击队员,抗击希特勒主义邪恶威胁的革命斗争英雄。
  
   历史真实却相当不同。游击队员们常常是勉强为其事业斗争的战士,其造成的军事影响是有限的,他们的受害人中不但有德国占领军,而且也有普通的苏联人。这些人怕自己一方几乎和怕敌人一样。
  
   俄国有着悠久的游击战争的光荣历史。在拿破仑1812年入侵俄国的灾难性战役中,多股农民武装袭击过他的大军。在内战中,游击队站在布党一边共同和反革命作战。游击战是俄国军事传统的一部分。但在30年代,著名的内战游击队指挥员被清洗了。斯大林将游击战看成是一种威胁,因为高度集权并充满狐疑的国家机器无法控制之。30年代设立的为游击队干部提供粮食和武装的供应点被统统关闭了(芦按:疑此处有误。30年代怎么还会搞这种名堂?大概是说内战时期开设的供应点吧)。当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时,苏方并无开展游击战的计划。这运动是自发地不连贯地开展起来的,其实是环境而非革命精神的产物。
  
   斯大林不久就抛开了他对游击战的不信任。
  
   1941年7月1日,他在对苏联人民作的首次战时呼吁中,号召游击队员起来与入侵者斗争:“必须使环境变得让敌人及其合作者无法忍受。不管他们去哪儿,都要追击并消灭他们……”当局给最初的非正规军单位分发了列宁1906年写的《游击战争》,在该文中,列宁提出,恐怖主义乃是阶级斗争的合法手段。在加入游击队前,每个队员都得宣誓,保证对苏维埃事业的极度忠诚,并宣誓“向敌人进行可怕的、无情的、绝不宽容的复仇……以血还血!以命抵命!”游击队员们必须保证自己和全家宁死不降,新入伍的队员被要求事先批准他的死刑判决,如果他“因为害怕、软弱或个人腐败”违反了誓言,则他的同志们就要亲手执行该死刑判决。比其他苏联公民更甚,游击队员们发现自己给夹在了龙潭与虎穴之间。
   第一批游击队员很难被看成是志愿军。当德军以令人屏息的速度横扫过西部苏联的城乡时,大量士兵和共党官员发现自己陷入敌后。被混乱的溃军扔下的散兵游勇逃进了森林和沼泽。
  
   害怕德国人清算的党员或犹太人跟随其后,躲进了那些难以接近的地域。他们并没有构成像样的战斗力量,装备很差,缺乏补充,通常得靠从德军那儿抢军火。最令他们绝望的问题还是缺乏粮食。早期许多“游击活动”主要是从农民那儿抢粮食,而农民并无养活他们的欲望。这种抢劫无助于培养当地的军民鱼水情。1941年后期,约有3万名党员和共青团员从东部穿过战线,渗入敌后或空投到当局认为有游击队活动的地区。因为乌克兰人民并不热爱共产党前主子,这些人中有很多被当地居民出卖给德国当局。以纪律整顿红军的散兵游勇和平民的乌合之众的努力造成了新的紧张。许多游击单位不过是为了寻求生存而不是作战。
  
   不管早期的游击队活动是何等有限,德国当局仍然对人民革命战争的威胁作出了凶残的反应。德国军队将抵抗的平民完全视为战争法规不适用的恐怖分子。游击队员及其同夥(这是一个弹性大到很方便的范畴)只配立即处死。最高当局批准了残暴的惩罚活动。7月23日,希特勒下令,他的部队“播下的那种恐怖”应该“使得居民从此失去一切不服从的念头”。在整个夏季,陆军和党卫军指挥官们争相批准最野蛮的消除游击战威胁的方案。9月16日,希特勒的参谋长最终宣布了那臭名昭著的人质法令:
  
   对每个被杀死的德国人,将处死50到100个人。没有宽大余地,是大棒而不是胡萝卜才是俄国人明白的东西。他接着说,人命在苏联一钱不值(译按:这家伙倒真是个苏联通),因此,为震慑恐怖主义,必须“以异乎寻常的严厉”进行惩罚。至此,战争舞台便已设好,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毫不留情,以无法形容的恐怖去还击恐怖,所有的常规道德都废弃了。游击队员知道将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他们因此也就没有任何责任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敌人。
  
   1941年,德军在Bach-Zalewski(他同时指挥清洗分队的活动)指挥下开展了反游击战攻势,它具有两种显著的相反效应。在军事意义上,军事行动相当成功。三分之二以上的占领区再也没有明显的游击队活动。在地形对游击队有利的西北部、密集的森林和无人居住的沼泽地带,成千成千的游击队员被抓住后或被枪毙,或在脖子上挂上牌子后当众绞死,作为对其他人的警告。更多的数以千计的人被谋杀,以报复游击队的袭击。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德军到来时,村里的青壮早就在红军撤退时逃走或是疏散到后方去了,村里只留下老弱妇孺。(德军)士兵们在当地民兵(local militia)或是乐于效劳的哥萨克经常提供的帮助下,冷血地谋杀整村整村的村民,其借口无比荒诞:某个村庄的雪地上发现了滑雪痕迹;在另一个村庄遭到某个狙击手的枪击,等等。
  驻白俄罗斯的第707步兵师在一个月内就枪决了10,431名“游击队员”,以报复他们损失了的两个士兵。如此规模的暴行,使得当地居民迅速转而反对德国人。尽管是游击队的活动引来了这些暴行,但当地人民害怕和痛恨当局的绥靖行动超过了对游击队的。到了1942年,德国人的所作所为对游击战的促进作用,远远超过了莫斯科能散发的任何数量的鼓动传单。
  
   1942年春季,斯大林最终提出游击队的正式组织方式。5月30日,中央游击战参谋部在莫斯科成立,由白俄罗斯党书记波诺玛仁科领导,他本人成了全苏游击队的总参谋长。游击队员们本来过着一种生死难卜、难以管理的日子,如今却成了僵死的集中管理的牺牲品。各游击队由地区和前线的参谋人员组织,由当地红军军官或党官员指挥。每个游击单位都有个NKVD小组,以确保他们不偏离党的路线。在游击队中强行贯彻了类似军纪的纪律,但许多游击组织仍然表现出拒绝整顿的无政府作风。任何人只要被党或NKVD认为对士气构成了危险,或只不过是太懒惰,或不敢向敌人积极进攻,就会被立即处决。
  
   当局鼓励游击队员争作恐怖主义的积极分子(按,原文是terrorist Stahkanovites.斯达汉诺夫乃是30年代顿巴斯煤矿的劳模,当局以他为榜样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们便称为Stahkanovites,通译“斯达汉诺夫工作者”。但此处无法照搬)。“雅尔塔营”的游击队员们的具体指标是:“每个游击队员必须杀死至少5个德寇或叛徒,每月必须至少参加3次行动。”莫斯科印刷了5万份游击指南,对共产主义自由战士们的行动详加指导,从炸毁铁路直到如何在零下严寒中靠树皮和苔藓维持生存。
  
   对一只零星的飘忽的武装力量实施纪律管束的尝试,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招募数量确实增加了。因为德国当局的表现,许多新兵们出于真诚的爱国主义或是被亲眼目击的暴行激起的深仇大恨而投身游击队。但许多新兵不过是因为无路可走而给推进了游击战中。从屠夫那儿逃出来的犹太人提供了一个来源。在波兰和白俄罗斯,他们从犹太人居留地(ghettoes)和小镇中逃入白俄罗斯密林。在Nowogrodek 附近的树林中,毕也尔斯基(Bielski)兄弟将逃亡者们集中在一起,把这些男女老少武装起来。他们并不是苏联意义上的游击队,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乃是逃过德国人对当地犹太人的屠杀。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把自己的组织命名为“朱可夫”,后者当时已经成了传奇人物。这个组织靠向当地农民乞讨或抢劫他们为生,处于持续不断的流动中,以躲过德军的反游击扫荡,在同样活跃在森林中的俄国游击队和波兰抵抗游击队的夹缝中挣扎求生,后两者都对犹太人缺乏同情。这些不同的武装帮派互相偷窃,或是谋杀对方的队员。有时当地居民向德国当局出卖他们,出卖一次便能领取50马克的奖赏。处决奸细和叛徒成了常规。“朱可夫队”的年轻领袖图夫亚•毕也尔斯基成功实现了拯救生命的目标。他的队伍共有1200人,估计只有50人在战争中丧生。1945年后,毕也尔斯基本人先在巴勒斯坦当出租车司机,后来移居美国,于1981年逝世,享龄八十有一。
  
   游击队主要从逃避强制劳动或从囚禁中逃出来的青年男女中招收兵员。成百成百的苏联战俘从德军战线后方的战俘营中逃出,那儿的条件是如此恶劣,以致战争头6个月便死了2百万战俘。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士兵们都知道等待着战俘们的是什么命运。被包围的苏军战士因此拒绝投降而是躲起来,指望以后能找到游击队。是年年底,估计已有30万游击战士,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作战技能很不一样。他们缺乏装备,只有1/10的游击队与战线一方的苏军保持着经常的无线电联系。游击队员们依靠森林、山岭或沼泽地的掩护,这依靠是生死攸关的。在乌克兰中部和南部的辽阔草原上根本就没有藏身之地,被派到那儿去发动群众的几个游击营很快就被德军找到并歼灭了。
  
   1942年8月,斯大林把游击队指挥官们召集到莫斯科去,向他们开课,传授该职业的责任:活跃的进攻,不断采取行动,以及反法西斯的警惕性(芦按,斯大林倒确实有这资格开课,他是恐怖主义元老,十月革命前乃是臭名昭著的武装抢劫犯)。很容易将游击队生涯浪漫化,苏联宣传正是这么做的。就连好莱坞也加入进去。1943年拍摄的《北方的星》(The North Star)纯属捏造,充满了与《真理报》如出一辙的英雄主义陈词滥调。真的游击队员面临的是无情的生存环境。他们生活在生怕敌人发现的持续恐惧中——德国当局用很少的金钱即能收买奸细和告密者。他们用简陋的武器和强大的敌人作战,后者在“慕尼黑行动”和“Cottbus行动”中动用坦克师和轰炸机群对游击队进行大扫荡。
  
   在白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或Briansk附近的某些地区,游击队最终控制了大片地区,重建了某种原始形式的共党统治,但他们并不想攻击敌人,以免危及自己的统治,而是把枪杆子转过来对准了当地的叛徒们,诸如被迫与德国人合作的领导人,轻易便将谷物交给敌人、或为敌人工作的农民,等等。
  
   在某些地区,农民们欢迎游击队的统治,养活并掩蔽游击队员们。但直到斯大林格勒战役显示苏联获胜的希望增加之前,游击队和寄生宿主之间的关系一直很紧张。一位在斯摩棱斯克附近活动的青年游击队员在1942年初写的日记泄露了这紧张的根源:
  
   “驱车前往Nekasterek去取粮食,没有成功。我们枪决了一名叛徒。晚上,我前去处决他的老婆。她在身后留下了三个孩子,我们对此感到抱歉,但战争就是战争!!!”
  
   5天前,他在一次遭遇战中打死了三名德国人:
   “俘获了一个打火机,一个金戒指,一支自来水笔,两个烟斗,烟草,一把梳子。”
   一周后:“肥肥地抢了一票(a rich loot captured)”
  
   游击队员的行为有时处于战斗英雄与土匪之间。游击队的活动必然招来德军报复。如果一些人是因为目击德军暴行而参加了游击队,那么其他人则因为游击队的存在为他们招来危险而深怀怨恨。游击队开始使用暴力强迫当地男女入伍,这种实践日盛一日。如果当地人拒绝参军,就要被自己一方枪决,如果他们参加游击队,则可能在德国人手下遭受同样命运。他们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主要由抓来的壮丁组成(到1943年,抓来的壮丁占绝大多数游击营兵员的40-60%)的游击队的伤亡率高到异乎寻常的地步,显著地表明这些游击队比由有经验的游击干部组成的游击队更无战斗力。在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照片上,这些为苏维埃制度而战的羸弱阴郁的男人们呆望着镜头,衣着褴褛,几乎没有什么装备。十年前,正是那个制度以无情的意志强迫他们加入集体农庄,如今它又以同样无情的意志,逼迫他们去从事不情愿的恐怖活动。
  
   没有哪个地方比遍及乌克兰的苏维埃游击队和当地人民的紧张关系更明显和更危险。该区的游击队绝大部分是民族主义者,为了争取乌克兰独立,同时与德国人和苏联人作战。战线呈纯粹的无政府状态。在指挥官(hetman,或许该译为“酋长”)Bulba-Boravets指挥下的民族主义者们曾在1941年和德国人并肩作战,1942年反水,成立了“乌克兰起义军”,对德国人作战,此后又在1943年加入斯杰潘•班德拉(Stepan Bandera)领导的“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该组织估计共有30万之众,同时对德国人和苏联人作战。臭名昭著的“班德拉的孩子们”惩罚敢于帮助其中任何一方的乌克兰人。
  
   到1943年,这只民族主义的民兵组织(militia)已经强大到足以击退苏联游击队向乌克兰渗透的尝试,并破坏了德国交通线。苏联游击队根本无法获得对大饥荒和恐怖记忆犹新的乌克兰村民的支持。1943年,德国当局计算出,乌克兰西北部的60%地区已被民族主义游击队控制。德国人已经无法击败如此强大的乌克兰民族主义武装,但他们在放弃森林和山区后,仍然设法守住了主要的交通线。1943年11月,信心满满的班德拉召开了“东欧和亚洲被奴役各民族大会”,鞑靼人、格鲁吉亚人、阿塞拜疆人、波兰人、斯洛伐克人、捷克人以及哥萨克人出席了大会,济济一堂,起草了反对德国和苏联的斗争共同纲领。 直到战后很久,这场反对继德国人撤走而卷土重来的共产党人的斗争还在进行着。
  
   (以下三段讲述红军哥哥转入战略反攻后,游击队如何咸鱼翻身,从略。有兴趣的读者请去听板胡独奏《红军哥哥回来了》)
  
   从北方的波罗的海三国直到南方的黑海之滨,在辽阔的无人区(按,通常指两军战线之间的无人区,此处指敌后真空地带),发生了一场至今难以想像的人类悲剧。波罗的海诸国公民、白俄罗斯人民、乌克兰人民和犹太人身不由己地陷在别人制造出来的戏剧中。为什么一些人选择合作而另一些人选择抵抗?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答案。许多被夹在中间的人并没有多少选择,而是被恐惧、投机心理或偶然事件逼得站在这方或另一方。几百万人根本就没有任何选择自由,他们不过是一种歧视与毁灭的意识形态的受害人。某些合作者因为仇恨共产主义而主动站在德国一方。
  
   德国征服的区域有一部分只被苏联统治了十几个月,那儿并没有俄国爱国主义或共产主义献身精神的基础。毫无疑问,德国人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反苏情绪,但即使在德国人暴露了帝国主义本来面目之后,几百万民族主义者仍然向苏方作战。
  
   抵抗运动异常危险,要理解它并不容易。游击队乃是构成苏联战争努力的神风特攻队。一些人因为害怕苏联人重返后受到清算而加入,另一些人则出自真诚的信念而参加抵抗。扎哈罗夫市长(注,某游击队老战士)用简单的话语解释了他的选择:“为了报效祖国而工作。”当人们为那个将如此沉重的负担强加在自己的人民头上的制度战斗时,他们的政治意识形态当然容易受到怀疑,但不能轻率否定之。许多游击队员的言行中明显表露了朴素的爱国主义,对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
   译者的感慨:
   真正的民族英雄,还是那救了一千多人的犹太人毕也尔司机(这家伙后来果然作了司机),简直比辛格勒还伟大。最英明的是他不去招惹德国人,因此不会为当地居民招来残酷报复。从这个角度上,他抢点农民的粮食也是可以原谅的——人总要活下去,不可能像我党革命教育培养出来的亿万白痴那样,以为可以靠餐风饮露打游击。
  
   班德拉同志也很不错。如今他的国家总算独立了,该先烈可以含笑九泉了吧?下次见到乌克兰来的人,定要问问该国首都是否为他立起了铜像。连彼德留拉“匪帮”都平反了,何况是他?可笑的是我党还抱残守缺,几年前弄了个什么鸟剧本(《红罂粟》还是什么的)歌颂苏联十月革命,引起乌克兰严重抗议,说是侮辱了人家的民族英雄。 
  
   十、静静的顿河,流淌着无尽的血泪
  
   译按:
   昨晚看完了《俄国的战争》,对那些在战后遭受布党残酷报复的哥萨克勇士们深感同情,因为盟国特别是无耻的英国人向斯大林出卖了他们而怒火万丈。由此想起,读者们大概还惦记着那些自由战士的下落,应该把有关段落摘译出来才是。段落标题是我自己加的。此外,为便于网上读者阅读,我自作主张地把长段落拆开了,为此特地向原作者Overy教授道歉,并请他不要追究我肆无忌惮的海盗行为。
  
   文章题目似乎花里胡哨了些,but I cant’’ help it。读到那些段落,青年时代读的萧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里的场景不止一次在我脑海中浮现。该书英译本的题目似乎是Thus Flows the Quiet Don,似乎远比中文译名更富于诗意。译事之难,由此可见一斑。所以,或许我拙劣的译文也不算是最糟的吧,起码比如今国内出的那些烂书翻译得更顺畅些。再次强烈建议国家教委迅速在大学外语系里开设中文课。
   -------------
  
   叛将符拉索夫的遭遇
  
   (符拉索夫给德国当局上书之后)不久,他公开宣布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尽管希特勒不同意,高级外交官员们和将领们为了组织俄国解放运动,还是合谋使得符拉索夫获释。1942年12月,符拉索夫领导的俄国解放运动组织在斯摩棱斯克成立。该组织发布的《斯摩棱斯克宣言》,不仅对斯大林,而且对整个苏维埃制度都是一个政治上的挑战。符拉索夫保证废除集体农庄和国营经济,确立所有人的人权,但俄国必须处在德国人设计的“新欧洲”之内。他没有提到民主。
     
   希特勒毫不动摇地反对符拉索夫的运动,他生怕俄国解放运动破坏德国自己的东方计划,而且,他根本就不相信任何俄国人的动机。1943年9月,当战线从东方志愿军防守的那点被突破时,希特勒大发雷霆,坚持把合作者们(collaborators,相当于咱们的“汉奸”、“伪军”等等,不过没有侮辱性涵义)从战线上撤下来,派往西欧和南欧。
  
   这一决定有效地动摇了合作运动的整个基础。符拉索夫和其他许多前苏联官兵一样,并不想为德国向美国人和英国人作战,他们只想把俄国从斯大林的手中解放出来。尽管如此,数以千计的前苏联官兵还是给派到去防守“西壁”(注:德国在法国修的西部防线)。D日那天,他们喊着“露司机!鹭鸶鸡!”向盟军投降,使后者乐不可支(注:“鹭鸶鸡”乃毛子自称,意为“俄国人”,毛子管俄国叫“鹭鸶”,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咱们为何把人家变成“饿鹭鸶”)。
  
   直到1944年9月,当每个能战斗的人都给派去保卫德国抵抗苏联反攻之时,希特勒才承认了(俄国)解放委员会。符拉索夫得到了两个战斗力很弱的师,毫无解放任何东方人的指望。故事还有最后一个转折。1945年3月和4月间,当符拉索夫的俄国师最终投入战斗时,他们却再度与德军作战,以保卫布拉格人民不受镇压捷克暴乱的党卫军的蹂躏。
  
   此后符拉索夫及其部下设法前往美军战线,指望美国会发动第二次对苏战争,他们就能和美军并肩作战,但被红军俘虏了。其中一部分人(包括那些躺在布拉格医院中的伤兵)被就地枪决,其余被带回苏联,去面对那可怕的命运。符拉索夫和他的高级同僚拒绝认罪,为此遭受了异常残暴的毒刑。1946年7月,他在有现场摄影的情况下以叛国罪受审,被判处死刑。次日即被吊死。根据谣传,行刑者在他后颅钉入铁钩,再用钢琴弦将他吊了起来。符拉索夫告诉一个审讯者:“人民会在未来怀着温情想起我们来的。”
  
   符拉索夫在1945年后引起了不同的反响。苏联官方谴责他是一个懦夫和叛徒,理当受到严峻的苏维埃正义的惩罚。符拉索夫的支持者们却将他看成一个试图在两大独裁者之间趟出一条不可能的路径来的俄国爱国者。随着苏联共产主义的覆灭,符拉索夫的名声再度复苏。
  
   然而,符拉索夫及其解放军与其他异议人士的区别,在于他们心甘情愿地将解放运动置于德国战争努力的重轭之下。那些前苏联士兵站在德国一边,枪杀俄国平民,烧毁俄国村庄,抢劫俄国家庭。这已不再是单纯的反布尔什特主义斗争,很难得到原谅。就算符拉索夫和他的德国盟友成功击败了红军并摧毁了斯大林主义,也没有什么证据提示,希特勒会放弃他驱动其征服欲的那个严厉的帝国蓝图,允许一个独 立的自由俄国问世。
  
   (二)被自由世界出卖了的哥萨克和其他不幸的苏联公民
  
   (德国战败后)伴随德国和其他轴心国家的战俘前往苏联的,是苏联公民的洪流。有超过5百万的苏联人流落在德国占领的欧洲。其中一部分是战俘,其他则是自愿逃亡者——为德军工作并跟着后撤的苏联工人以及在德国一方奋战全欧的俄国解放军战士们。所有这些人被遣返回国后遭受的虐待,远远超过了被苏军俘虏的德国官兵,甚至超过了那些被迫修筑铁路的德国战俘(译注:前文介绍了苏联是如何强制使用德军战俘去重建战后经济的,其中最恶劣的是被迫去修筑类似日本人驱使盟军战俘在缅甸修筑的“死亡铁路”)。
  
   对那些与红军作战的人的判决是叛国罪。成千成千的人被俘时即被就地枪决,其他人则在回国后被枪决。幸存者则被判处10-25年徒刑并给打上叛徒的终身烙印,用以满足国家对劳力的无限需求。他们被送到最北面的劳改营中去挖掘煤矿或其他矿物,那儿的生存条件没有几个人能承受。
  
   对这些人的强制遣返乃是盟国在雅尔达会议上同意的。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都恪守这协议,尽管他们知道遣返那些人肯定意味着处决或囚禁。西方国家急于避免在谈判战后欧洲的解决方案的敏感时刻开罪斯大林,他们也不能肯定,如果他们不同意苏联的遣返要求,苏联是否会悉数遣返在苏军挺进欧洲时落到他们手中的西方战俘和奴隶劳动者。
  
   这两条都是政治上的考虑,此外还有实际问题。在德军一方作战的前苏联官兵乃是敌人,应该当成敌人处理。哥萨克人的队伍曾无比凶猛地和苏联人民作战,而仅仅在几周前英美才和苏联在雅尔达会议上达成了盟约。这些人桀傲不逊,难以管理,生活费用昂贵。在战争结束之际,无论此举会引起什么良心不安,西方强国想摆脱监督这些人的负担的念头简直就难以抵挡。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西方国家竟会同意苏联提出的遣返白俄的要求。那些人是在革命时代和内战时代逃出来的,根本也就不是苏联公民。同样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西方会同意强行遣返那些苏联工人和战俘,那些人是违反自己的意愿,被迫到德国工作的,如今明智地害怕回去后受到惩罚。白俄则是20年代就定居在多个国家的公民。其中一部分曾自愿与红军作战,包括那些曾在十月革命后的内战中指挥过白军的哥萨克将领们。没有谁愿意返回苏联。从技术上而言,雅尔塔协议也没有遣返他们的规定。但当苏联政府要求遣返他们时,数以百计的白俄却在逃出布党魔爪25年后,被英国人交了回去。
  
   许多强行遣返案例中最臭名昭著的一例,乃是1945年5月和6月间遣返的5万哥萨克人,包括11,000名妇女、儿童和老人。那群哥萨克人由78岁的前白军将军、酋长(hetman)Peter Krasnow以及前白军将军Andrei Shkuro率领,撤退到了奥地利西部,向英军投降。这些人是军事游牧民族,家属自然也就尾随其后(译注:作者在此处讲述得不清楚,从上下文判断,应该是在苏联境内和苏军作战的哥萨克部队逃到国外,去投奔25年前逃了出来的历史反革命们,在后者率领下再逃往西方向英军投降。因此,这帮人中既有现行反革命,也有根本没有参加苏德战争的白俄历史反革命,乃是历史和现行反革命的杂烩)。驻扎在东德的苏联当局要求英国指挥官把这群人悉数交出来,包括并非苏联公民的白俄将军们。
  
   迄今尚不能确定到底是谁最后决定同意苏联要求,但很可能是丘吉尔。在现场的英军指挥官意见不统一,一些军官知道那帮人中有许多男女和儿童并不需要遣返,其他人则希望尽快解决俄国俘虏问题。英国当局没有筛选甄别他们,便同意了苏联的要求。1945年5月27日,哥萨克军官们包括年迈的Krasnow在内,被通知去会见陆军元帅亚历山大,开会讨论他们的命运。那邀请乃是个骗局,由苏军情报部(Smersh)想出来并告知乐于从命的英军指挥官们。苏军情报部的特务们获准进入英军地区,观察移交哥萨克军官的过程,并和英军一道抓住几个想逃走的人。5月29日,1,475名哥萨克军官被带上卡车,不是去和亚历山大而是和苏军情报部与NKVD会见。半路上若干人自杀了,其余的则给关在Spittal的一个铁丝笼子里。
  
   次日,他们被交给苏联驻在尤登堡(Judenburg)的秘密警察部队。他们被带走审讯,注定从此消失或是进入劳改营。Krasnow和其他三个白军将领及其家属享受了特殊待遇,被带到卢比扬卡(注:NKVD以及后来的KGB在莫斯科的总部大楼名称,附设著名监狱)。Krasnow的儿子和孙子被贝利亚的副手尼古拉•梅尔古洛夫审讯。他用这些话来迎接他们:“为这与你们的幸福会见,我们已经等了25年!胜利属于我们,属于红军,1920年时如此,现在也如此……”两人都被送往劳改营,Krasnow的儿子死在那里。年迈的Krasnow和其他哥萨克领袖则在承受了一轮又一轮的酷刑、羞辱之后受审,最后被吊死。
  
   军官们的突然失踪,在仍然留在英军手中的数千(按:原文是“thousands”。依前文,应该是数万,亦即“数十千”。英文的“thousands”可以覆盖百万以下的数,例如90万也是thousands。鬼子每三位进一级的计数方式与咱们每四位进一级不同,由此造成了翻译“thousands”的不可能。“thousands”只能译为“数千”,但它其实可以是从数千到数百千的很广泛的范围)哥萨克中引起的恐慌与日俱增。一些人逃到山上去,随即被英军和苏军的搜索队找到,不是被击毙,就是被抓住。一些人宁愿杀死自己的妻儿后自杀,也不愿面对回去的将要遭受的恐怖。
  
   6月1日,当数千人挤在在Peggetz的营房广场中作宗教礼拜时,英国士兵包围了他们,不顾他们的尖叫和反抗,使用步枪和短棍将他们赶上了火车。共有27人在和英军搏斗中丧生。当他们到达位于Graz的河上的移交点时,哥萨克们被逼着走过桥去,走向等在另一端的苏军情报部卫兵。一个女人从行列中冲出来,抱着婴儿跃上桥栏,把孩子扔进河中,接着跳了下去。
  
   一些哥萨克在火车上就用刀子或剃刀割断了自己的喉咙,流血流到断气。哥萨克们到达桥梁苏方一侧后,被关进了一个铁丝网包围着的营地。这些人的下落至今不明,但几乎可以肯定一部分人被处死,其他人则去从事奴隶劳动,儿童们则被送往国立孤儿院。
  
   苏维埃制度对数百万苏联公民也施加了类似的惩罚。这些人乃是德国战争机器的不情愿的囚徒。他们并没有加入德国一方或曾与同胞公民作战,而是在战斗中被俘,或是在德国人在占领区中发动的多次扫荡中被抓来作劳工的。他们之中有几千(或几十千或几百千)被俘的爱国战士,或是因为受伤而一筹莫展,或是因为战斗到孤立无援的地步才变成了俘虏。很多人是坚定的苏公民,多次拒绝了德国人或叛徒让他们背叛祖国、加入反共圣战的敦促。和哥萨克或符拉索夫的士兵们不一样,许多人盼望着遣返回国。
  
   然而在实践中,他们受到的处置和那些蓄意投降德国人的人却没有多少区别。在苏联政府眼中,他们全都背叛了祖国。1941年公布的270号命令说得很清楚,所有被敌人俘虏的战俘都将被视为叛徒。根据苏联军法,对“预谋投降”的惩罚是枪决。
  
   这些人是危言耸听、疑神疑鬼的社会主义恐外症的牺牲品,斯大林指示苏军情报部,应该尽一切努力把滞留在欧洲的苏联人弄回来,因为他们是“讨厌的反共目击者”,仅仅因为身在国外便受到了污染。苏联当局尽一切努力限制公民和任何外国人接触,不管那种接触是何等无害也如此。斯大林后来在和电影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就其导演的《伊凡雷帝》交谈时告诉后者:“作为领袖,伊凡的力量在于他代表了国家的观点……他保卫了国家不受外国影响的渗透。”
  
   在斯大林眼中,那在1945年重返祖国的数百万苏联公民是不洁的、可耻的的潜在叛徒。他们因而没有受到欢迎而得到了相应的处置。他们被关在俘虏营中,有时就住在原来德国人关押犯人的建筑中,周围是武装卫兵,与外界隔绝。一位陆军中尉在40年代后期逃往西方后写下来的苦难经历,生动地重述了这些人后来的遭遇。他于1941年10月在奥列尔被俘,当时他一只手的三个手指被炸断了,队伍走投无路,他知道自己本来应该干什么:
  
   “我,一个军官,预备党员,没有按规定打死自己,却让敌人俘虏了,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无法解释。也许是手上的剧痛让我失去了行动意志,也许是持续激战11天后的极度疲倦使我麻木了……”
  
   他被德国人送去矿山劳动,后来又在汉诺威附近的军火工厂里工作,1945年在那儿被美军解放。他极度欣喜地盼望着回家。有的难友不想回去,他觉得那些人“荒唐,有病”。他和几百个人一道,前往苏军占领区,立即大失所望。武装卫兵将他们团团围住,令他们排成队,自己把肩章撕下来,倾听一个军官滔滔不绝的责骂,他骂男的统统是叛徒,女的全是荡妇。
  
   次日,军官们被关进了一个极度肮脏的小屋,48小时内没能进食。他们被逐个提审,其中一半人当场就给枪毙了,另一半被迫穿上破烂的德军制服,被迫行军连续四日,几乎没有食物供应。此后他们被赶上货车,每60多人坐一个车厢。只是在押送者枪决那些试图逃跑被抓回的人时,车门才会打开,让他们去旁观行刑。
  
   火车到达了距离奥姆斯克约20英哩的某个地方,下车后,他们行军到了一个由一排排木房组成的劳改营,这儿关押的既有劳改犯,又有轴心国战俘。能说外语的人便充当翻译。这位炸断了手掌的陆军中尉曾热切地盼望解放,如今却发现自己和敌人毫无区别,与德国人一道并肩工作。他们建起了新工厂,把作为战争赔偿从德国抢来的机器装上。这个工程项目的名称唤作“新德国”。
     
   这位中尉运气很好,他遇到一位堂(表)兄(弟),后者给他搞来假证件和前往德国苏占区的通行证,从那儿他逃到了西方。此举其实风险很大,因为直到1951年,美国政府才同意给苏联叛逃者以政治难民待遇。
  
   1945年到1947年之间,当遣返计划结束之时,约有2,272,000名苏联公民被西方盟国遣返回国。到1953年,共有5,457,856人被遣返回国。那些被认为犯了与敌人合作的罪的,无论是真是假,都给送到了Frankfurt an der Oder(奥德河上的法兰克福,似乎在东德境内,并非西德的法兰克福),在那儿的革命法庭上受审,或被枪决,或判处不同刑期的强制劳动。苏联历史学家估计,所有遣返回国的人中,约有五分之一被处决或是被判处25年的劳改。其他人则被送到强制劳动单位,重建经济苏联的基本设施,或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遣返回来的人中只有约1/5获准回家,这些人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必须定期向当地的NKVD办公室报告。那些被认为适宜于工作的必须服两年的重建劳役。所有被释放的人的档案记录里都有“具有社会危险性”的字样。他们被剥夺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也不得担任负有行政责任的工作。1945年后,他们身负着“与敌人合作”或“怯懦”的黑烙印生活了好几年。
  (三)班德拉的结局
  
   在德国人手下经历过如此磨难之后,苏联犹太人指望政府会对他们好一点——毕竟,德国人是大家共同的敌人。乌克兰和波罗的海的其他少数民族则没有这种幻觉。为了建立独 立的国家,他们继续进行着战争中便开始了的斗争,像当初抵抗德国占领军一样,猛烈抗击着苏军的再征服。1944年到1950年早期,反对苏维埃国家的游击战一直在进行着。这场新内战的历史大部分还未写出。它规模广泛,其凶猛与激情与十月革命后的内战一样。
  
   在立陶宛,苏方承认在与估计为3万人的民族主义军队作战中损失了2万人。在波兰,“本土军”(The Home Army)在华沙起义后复兴,直到1948年才被彻底荡平。5万波兰民族主义者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数以千计(或十千或百千)的苏军和波兰军队被用于清除乌克兰人民军的非正规武装,该军据说在1945年有2万人之多。
  
   游击战是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基地发动的,得到了敌视集体化的乌克兰和波兰农民的支持。政府凭藉30年代的策略来平息动乱:集体放逐,铲除传统乡村生活方式,处死或囚禁成千成千的农民。1946年到1950年之间,光是西乌克兰一地,估计就有30万人被放逐。只有在如此宏大的规模上进行的镇压才最终使得边境地区处于苏联政府控制之下。到50年代早期,绥靖行动基本结束。1959年,乌克兰民族主义领袖班德拉在西德被苏联特务谋杀了。
  
   这第二次征服东欧的战争,使得苏联在结束了和德国日本的战事之后很久还在作战。这场代价沉重的血腥的绥靖战役有助于解释官方对内部敌人的受迫害妄想(paranoia),也有助于解释斯大林对苏维埃新帝国未来安全的担忧。苏联领导人并未生活在想像出来的危险世界中,他们正在苏联的新领土上和武装抵抗作战。这些地区的民众普遍存在着对苏联的敌意。在红军解放的所有加盟共和国中,亲苏势力只是少数人。苏联政府对这些领土的脆弱控制,激化了和西方的冲突,挑起了苏联官方几乎是持续的对战争威胁和内部颠覆的的戒备状态。从1946年起,苏联对西方的态度明显转为强硬,这既是苏联的脆弱也是它的强大的表现。
强迫症无药可医了。
强迫妄想症也可以被称之为强迫妄想型精神官能症。因为它是强迫症与妄想症的综合体,所以此类患者既要承受强迫症带来的痛苦又要接受妄想症导致的恶果。
  强迫妄想症患者的脑子里经常被插入奇想,当然,奇想并不是只有这一类患者才有。正常人脑中也会有类似的奇想,只是正常人的奇想倾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到了青春期,人们就已经能够确信单凭思考、想象产生的念头是不足以控制实际的行为活动的。然而,强迫妄想症患者则不然,他们不在专业的治疗手段影响下是无法逃脱奇想阶段的。
    这一类患者的强迫观念就几乎同于妄想。患者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会导致相关事件的发生。
    像强迫症一样,强迫妄想症一般也是源于幼儿期,也是痛苦经历、人格缺陷导致的。当然,它还是比较轻的神经症的一种,并不是特别严重的精神病,通过恰当的医疗手段还是可以治愈的。


......

......
楼主还有完没完?!
沉了它吧
好文,真实,顶
装甲师 发表于 2011-3-17 14:40


    哈哈,你小子把自己诊断得很好啊!!;P

好文,真实,顶
东山再起 发表于 2011-3-19 13:26

咦?好文?这个id是在说楼主么?都被屏蔽了你丫咋读到的?后面的又怎么看出比别人的资料更真实了?
而且,以芬达的知识与见识,这个东西大概是他从什么地方转来的。
好文,真实,顶
东山再起 发表于 2011-3-19 13:26

咦?好文?这个id是在说楼主么?都被屏蔽了你丫咋读到的?后面的又怎么看出比别人的资料更真实了?
而且,以芬达的知识与见识,这个东西大概是他从什么地方转来的。
万历红画 发表于 2011-4-19 15:11
送黄脸俄罗斯人一个黑色幽默:;P

    地狱有个规矩,谁在人间害了人,被害人的血将淹没此人。
  
 一次上帝去地狱视察,发现血只浸到贝利亚的腿。上帝就很奇怪,问到:“你杀了这么多人,怎么血只及腿呢?”
  
 贝利亚答道:“因为我站在伟大领袖斯大林的肩上!”
卫国战争一个超级神话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