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娱乐准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57:59
  
   对于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战争仿佛从来不是身边的事情:两山轮战时还太小,长大后在电视上看到两次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内战,还有海地,还有索马里等等,但都和我们离得太远。我可以安坐在家里看《黑鹰坠落》,《深入敌后》这类电影,玩《三角洲》,《全球行动》,《舰队指挥官》,《潜艇指挥官》这类电脑游戏,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从来没想太多。但是或许,或许不久的某一天,里面的假想敌变成了自己?你怎样面对这种矛盾?
   其实早在南联盟我国大使馆被炸事件和南海撞机事件时,我们就曾面对这种矛盾。今天的中国比过去更加市场化,文化娱乐领域更加开放;但同时我们的身边却并没有变得更安宁,517已逼近战争边缘,美军动用七个航母战斗群的夏季脉动演习再次刺痛我们曾经在96年留下的伤疤。
   当我们有可能和美日产生冲突时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娱乐?甚至,在台海爆发战争而美日协防台军?这种既合作,又伴随着对抗的国家关系如何影响着我们普通青年的文化娱乐生活?
   你可以选择不去想它,但是我就会去思考我会怎样面对这种矛盾。看着《兄弟连》,里面曾让我们感动,敬佩的美国大兵们(例如Winters),未来某天或许是你死我活的敌人;看着宫崎峻动画中梦幻般的场景,充满温情的人物们,竟是来自于一个被我们身边如此多人深深仇恨的国家;听着那些我喜欢的台湾歌曲,蔡琴,萧亚轩,赵传,张雨生等等,想到几百枚我们的M族导弹将落在那个地方。当然我首先是个中国公民,我必须忠诚于我的祖国。但我也承认,我的确喜欢他们的电影,电视,音乐等等的东西,仅管我们有可能和他们发生冲突甚至战争。我需要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观念和态度来对待这种矛盾,我喜欢清醒地,明确地,内心一致地生活。
   这里主要探讨我们在现在的和平生活中,以及在低烈度冲突(例如银河号事件,我南联盟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保钓行动等)中,甚至在小规模战争中如何面对那些来自美日台这些我们有可能与之发生冲突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娱乐。若台海战争升级为中美间的大规模常规战争(例如攻击本土民用目标),甚至动用战术核武器时,民众的娱乐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当然这样的可能性非常小。
  
  一,军事方面
   “悬崖勒马”的517声明后,台海充满着呛人的火药味。美军的夏季脉动演习,台军的汉光演习,我们的东山岛演习接连进行。对于不断试探我们底线的渐进式台独,只有一次真正的军事打击才起作用。或许解放军在这两年对于夺取整岛空中优势尚未有太大把握,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首战未必就需要进行本岛登陆,海峡中线的擦枪走火,对外岛的打击等都是可被考虑的低烈度方式。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倘若我们能以包括有限军事打击在内的各种手段影响岛内政治势力对比甚至美国大选,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但兵家大事是不能心存侥幸的。若我们的低烈度打击仍不能吓阻台独的冒险,我们就得有准备进行一场硬仗;若我们不能阻止美国批准向台继续出售包括潜艇和宙斯盾舰在内的武器,我们就得有准备在公海上拦截这些武器的输送,如同他们自己曾经在加勒比海上做过的一样;若最后我们无法威慑美日不介入台海战争,那么我们就得有准备攻击在900到1500千米外的太平洋上的美军航母编队,否则他们会远远地对我们航渡途中的战士们和装备物资进行打击,从而阻止解放军上陆或截断上陆解放军的后续部队,重装备及后勤补给物资,而根本不必陷入陆上战斗。
   今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只不过我们常常避免去想它。517已经摊开了我们的底线,如果对岸再有些极端点的动作,数周内就会爆发军事行动。而如果美军协防台湾,那么解放军将直接对美军作战,以及日本人(如果他们为参战美军提供海空基地和后勤支持的话)。近年来中美间已发生过多次军事对峙:1994年10月27日,在日本九州以西,山东半岛对面的公海,解放军一艘091级攻击核潜艇遭遇美小鹰号航母编队,紧急下潜后被美方连续搜索至黄海海域,最后在赶来支援的空军飞机掩护下才得以解围,被称为“黄海事件”;而在96年导弹演习期间,美军先派独立号航母战斗群赶到台岛东350千米处显示武力,后从波斯湾抽调尼米兹号全速赶到西太平洋。
   尽管从未有战争在两个有核国家间爆发过,尽管中美,中日间爆发战争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能,但是谁又能保证台海战争中美日一定不会协防台湾?至少我清楚记得,在2001年4月25日,小布什在ABC的《早安美国》节目中,当主持人问他若大陆武力进攻台湾,美国会否出兵协助台湾时,他马上答了句“Of course”,“美国会尽一切力量协防台湾”,并首度公开表示,“要运用任何协助台湾自卫所需要的武力”。当然11月大选他未必能连任,但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是要靠自己把握的。
  
  二,抵制运动
   常在网上看到号召抵制日货的文章,我想若某天我们和美国人干上了,是否也要抵制美货?总不好只针对日本人而不抵制杀伤我们战士的美帝吧?我乐意去砸有钱人的别克,可我的确很喜欢看NBA啊。还有《勇敢的心》,《后天》,《史瑞克》,《肖申克的救赎》,《黑客帝国》,《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传》等等,我可能不知道其导演,演员的立场如何,但首先在人们眼里它是一个美国货,如同亚洲杯上的球迷不管别人是来踢球还是怎么的,针对他们就因为他们是日本人。
   抵制某国产品主要是出于三个目的:打击对方的经济,示威,驱赶对方国家形象在我们身边的存在。对于能否真正打击对方经济我心存疑虑;示威的效果又取决于抵制的规模和实际影响;而对于驱赶对方国家形象,宣泻敌对情绪则是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和理解的:毕竟刚看完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后再看到索尼东芝的商标的确非常刺眼;而未来某天若看到新闻里美军导弹击沉我军舰船致使成百上千人伤亡,再看到通用,福特,麦当劳和麦当娜也会非常的刺眼。
   抵制日货针对的其实是生活消费品,特别是高档消费品。而公共服务和工业领域即使抛开历史上日本对华援助因素,在今天这样分工细密,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为效率计也不可能不使用日本的材料,零件,专利甚至整个系统。企业要为股东利益负责;至于政府的对外采购,若有市场之外的因素影响,也是国家间利益的交换。因而抵制日货主要靠普通消费者,其要求也只能是尽可能不买,例如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使用日本的技术和零件。而怀揣着自己血汗钱的时候,每个消费者也都很理性。这样看来抵制运动对对方经济的影响有限,其主要意义在于向商标宣泻情绪,报复驱逐身边日本国形象的存在,就像球迷不满有人在中国球场挥舞日本国旗一样。
  
   然而文化娱乐是一个尴尬的领域。在网上各种版本的抵制日货清单里,我从来没发现过有小说,动漫,影视,音乐,游戏等日本文化娱乐产品。抵制日货的人,他们可以尽可能的不买日本消费品,然而却无法脱离日本的文化娱乐产品,例如《圣斗士》,《阿童木》,《一休》,《高达》,《银英》,《足球小将》,《七龙珠》,一大批日本原创作曲的香港流行歌曲,宫崎峻的动画片,黑泽明的电影,光荣的游戏(大航海时代,三国志,太阁立志传等),拳皇等格斗游戏,最终幻想等RPG,生化危机,合金装备,实况足球等等。这些虽然不是工业产品,但也一样贡献日本的GDP。那些动辄骂别人哈日,汗奸的人,难道他们就敢说自己不喜欢这些?
   看着这些动漫,玩着这些游戏时,他们就可以暂时忘记抵制日货了。虚伪。
   不屑于美日流行娱乐的人,可能欣赏美日的高雅文化;不看电影不听音乐的人,可能喜欢日本的游戏机,美国的NBA;就连最鹰派的军事迷们,也都喜欢美国的军事电影和军事游戏。特别是美国,或许在许多人眼里,麦当娜,《美国派》等是它的文化娱乐的符号,然而整体看来,在文化娱乐的各个细分区域,它都是占优势的:小女孩喜欢它的小甜甜布兰妮;老女人喜欢它的奥黛丽赫本;前卫的人喜欢它的《性与城市》;严肃的人喜欢它的《白宫西翼》;喜爱自然的人喜欢它的《国家地理》;喜欢军事的人喜欢它的《黑鹰坠落》,《兄弟连》,等等等等。今天的世界不仅是经济贸易的全球化,更是文化娱乐的全球化,但无疑在这儿我们处于劣势。他们的文化娱乐占领了我们的大部,但我们只向他们输出了功夫片。
  
   除非战争爆发,抵制美日台的消费品和文化娱乐是非常困难的。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经济社会,我们在物质上不可能不用日货,精神上也同样不可能;同样,我们也不可能完全远离台湾地区和美国的娱乐和文化。因为我们就是在以迪士尼动画和变形金刚为开始的美国娱乐中成长起来的,就是看着日本动漫和玩着日本游戏成长起来的,就是唱着邓丽君,罗大佑,李宗盛们的歌成长起来的。即使发生战争,甚至美军和台军攻击大陆本土目标,我们大部分人私底下仍然不会改变对它们的喜爱(因为我们以前一直很少将它们和政治联系在一起),但是心里会有矛盾。
   这种情形以往不会出现,在冷战和计划经济的时代,我们不能随意接触国外特别是西方的文化产品,娱乐内容也十分的贫乏。我们的民众和他们没有接触,也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因而若与西方发生冲突甚至战争时没有任何的心理矛盾,仿佛面对另一个物种。但今天我们享有较高程度的开放和自由,我们能大量地接触美日台的文化娱乐。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后人就会追求精神享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是通俗流行娱乐。而这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美日台流行娱乐是内地同类计划经济产物所无法比较的,因而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占领了我们一直到现在。
   正常情况下喜爱美日这些强势流行文化是没问题的,全世界的年青人都喜欢。但是和同样喜爱美式娱乐的欧洲国家不同,和同样喜爱日式娱乐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同,我们国家和美日面临着潜在的冲突甚至战争,当前是在台海。
  
  三,青年态度:
   今天喜欢美日台流行娱乐和偶像艺人对于年青人是十分正常的,由于商业力量的造势,年长人群对此也十分宽松。但是有一部分人还是担心青少年过于依赖外国及港台流行文化,我对此也有警觉,因为我自己就是如此。我警觉的原因倒不在于担心所谓传统中华文化的没落,而是如前所述对于潜在冲突的担心。另一个担心是流行文化与商业需要相结合,所宣扬的片面放纵自己追寻快乐的态度。我们的信仰理想已在衰落,道德操守已在退步,再减弱青少年的自制自律和理性自省是不妥的事情。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空前兴盛部分地得要归咎于这种对于自身本能的放纵和对于理性反省的缺乏。
   参加过抗议美国空袭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很多同学都喊过反美口号,甚至更激的行动,但是当他们走累了喊累了之后一些人照样买可乐雪碧解渴。当然这些行为没什么,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我只是想说,我们年青人对自身本能冲动的放纵就是这样:它可以驱使我们循人的狭隘本能热血沸腾地号召民族复仇,抵制日货;同样也可以为了快乐舒适和物质感官渴求而迅速地妥协。对自身的放纵是一面双刃剑,它既可以使青年凭本能参与偏激的民族主义行动,也同样可以使青年为了追求满足本能而妥协投降,甚至在某些时候损害自己的祖国。
   使馆被炸,南海撞机,每次都有过一阵子的反美热潮,甚至也有人提出抵制可乐和麦当劳,但都很快归于平静了。抛开官方因素,我们青年自己也根本离不开美国文化娱乐和消费品。
  
   因而我们需要一种清晰理性,明确如一的态度,来面对这些美日台文化娱乐。
   1,我忠诚于我的祖国,服从国家的政策。
   2,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承认我对于很多美日台文化娱乐的喜爱,这在和平时期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任何需要遮掩和自责的。
   3,冲突和战争中对方的政府军队和对方的人民要区别对待;对方公民中小部分的敌对人群和大部分的非敌对人群要区别对待;人民可能一时被误导和蒙蔽,但终究是维护和平的力量。
   4,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人性是长久未改的,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有些美德是全人类都赞扬的,也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我们喜爱有些来自对方的文化产品,主要是因为我们喜爱其中对于人性的探索和表现,喜爱其中所体现和寻求的那些全人类都认同的美德。
   5,我们当凭扬弃的精神,在使用对方娱乐产品时,主动地分离对方文化娱乐中所体现和寻求的全人类普适美德,而过滤掉那些狭隘,偏颇,反华的部分。
   6,若国产文化娱乐产品能达到一定的水准,我会热情支持它们,而不盲目追随舶来品。
   7,我们当不断学习,不断地思考,努力减少政治上的幼稚,更好地了解这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更好地作为一个公民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8,再在心里默念一遍: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9,当冲突和战争来临时,即使我心里仍然喜欢,我也会不再使用对方的娱乐产品。毕竟军民的士气,社会的凝聚力,战争的胜负是更重要得多的东西。
   10, 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以及其它对我们有所助益的内容,当尽可能为我所用。
  
   军事迷们喜欢美国的军事题材电影和电脑游戏,而他们也是最坚决支持对台动武和对抗美军介入的。他们喜欢这些电影和游戏自然不是认同美国政府的政策,而是因为这些作品能很好地表达一些“纯军事”的东西,例如《拯救大兵》里混乱惨烈的抢滩,《兄弟连》里士兵的手足之情。虽说军事题材不像肥皂剧,是和政治紧密联系的,然而这种战争情景和士兵感情,出于人的本性,是许多持不同立场的人们也能体会到和被触动的。同时我们的军迷又绝大多数有着坚定的立场,因而这些“纯军事”的东西是可以被我们与其他一些内容分离的。一次看电视,中央台采访我军陆航一位模范团长时,他家里就正在放《现代启示录》中美军直升机群一边用喇叭放瓦格纳《欢乐的女武神》,一边空袭越南村庄的那一段。这种态度是不矛盾的,我们喜欢的是这种被分离出来的东西,经过我们头脑过滤扬弃的东西,非政治性的或是立场相近的东西(例如二战电影中对纳粹的仇恨),因而不抵触我们既有的立场。这里提到的电影都是立场较中性的,当然那些反华内容占主要的电影,游戏等就另当别论了。
   其他的文化娱乐内容离政治就更远了,只不过有些内容中包含的一些观念可能不大适合我们,例如《美国丽人》,这里不展开了。
   我们能理性地将政治元素分离,但是我们有时却无法让自己不被感动,若真的发生国家间的冲突,我们观众和那些电影中的经典形象间建立起来的感情将被割裂。当洛奇苦苦坚持到拳赛结束,肿着眼喊着妻子名字的时候,我完全被这个美国式英雄感动了;但是当冲突甚至战争来临时,我是不能容忍身边有所谓美国英雄的形象存在的。面对这种情感的矛盾,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去想。
   战争会产生强烈的冲击,迅速扭转人们的心理。此时和敌对国家和地区已断绝往来,消除来自敌国和地区的任何形象代表和禁止原先的文化精神产品公开出现都是合情合理的,否则会产生思想上的混乱,打击我们的士气和斗志。有些人认为此时韩国,法国的能成为替代品,但是它们也充满了美国流行文化的元素和味道,因而是不利于消除敌国形象存在的。无论我们曾经是多么喜欢对方的一些文化产品,甚至现在心底也仍然喜欢,但是我们首先得紧记自己是中国的公民,抵制来自敌方的文化产品是自己在战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我们若有自己大量高水准的,特别是高水准的大众流行的文化娱乐就更好了。和平时期政府就当尽力扶持文化娱乐产业,并尽快将这个领域市场化。对《英雄》和《十面埋伏》的扶持就是成功的例子。再怎么被人批评都好,《十面埋伏》起码使我们开始逐步摆脱对好莱坞大片的依赖。我们意识到计算机领域不能完全依赖美国,否则战时会危害国家安全,于是搞出了自己的龙芯和红旗Linux;我们意识到卫星导航不能完全依赖美国,否则战时会被干扰甚至被关掉GPS信号,于是搞出了自己的北斗系统;我们的文化娱乐也同样要培植自己本土化市场化的力量,这是同样影响深远的事情。
  
  四,和平希望
   我们的军人正在艰苦地练兵;我们的科研人员正在废寝忘食地工作;我们的军工厂工人正在加紧量产J-10,J-11,FBC-1A;而我们这些玩电脑游戏的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在口头上好战的确很酷,然而我们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战争的问题?思考过那些实际的,与我们自己有联系的关于战争的问题?我们得要对战争这个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东西有点心理准备,毕竟那不是玩CS和SC(反恐精英和星际争霸)。食品会涨价或配给;截断私人联入互联网;可能断电;交通管制;燃料配给;汇率变化;外资撤离;外贸减少;投资和消费信心下降;裁员;等等。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今天可不比79年战争那时候,这是一个对外贸依赖很大的市场经济社会。假如我们真的不惜损害经济发展也要决心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那我们就得要有真正打仗的心理准备和其他准备。
   绝大多数人包括我都希望和平,而且是有尊严的那种。台湾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法后退。然而面对美日可能的军事介入,我们固然要做好战争准备,这是不能心存侥幸的事情,可是若能预先阻止对方介入,就能大量减少战争对我们经济的破坏。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63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已达4万多家,实际投资近430亿美元。这样大的贸易规模,一旦发生战争,对双方,以及对其他与我国有密切经贸关系国家的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对日本的情况也是一样。在这里,对方在华的经济利益构成了战争的最大代价之一,也是防止战争的最有力因素之一。往往,和平的维持就是因为战争的代价太大,而防止战争的一种方法就是去增大这种代价,提升这种门槛。冷战中美苏双方的核军备竞赛中,各自拥有的核弹头数量从几百枚,几千枚一路增加到最后两方共几万枚,就是为了一打起来能够确保相互摧毁,从而使得双方都不敢轻启战端。今天我们和美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在这里起着跟核弹头相近的作用,如此重大的代价使得美国若要军事介入台海必先得三思。
   除了军事实力和双边经贸关系,另一种我们可以努力去增大的战争代价就是文化娱乐带来的情感联系。今天我们因为喜欢美日的文化娱乐同时又要面对与其的冲突而感到矛盾,就是冲突和战争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情感代价。试想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增强,若有大量友好的中国游客和商旅到访美日,若有大量我们的文化娱乐产品进入美日市场并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那么我们,我们的产品,甚至产品中的形象就会和对方普通民众建立起感情,长久后就会形成牢固的民间情感联系,面对冲突和战争危险时就会成为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防止冲突和战争割裂这种联系从而伤害双方民众的感情。这里的一个反面例子就是中国弥漫的民间反日情绪,这种民间情绪正在阻碍着中日间的许多正常合作。
   前段时间有句话很搞笑:“到亚洲杯了,该欧洲人熬夜了。”我们喜欢美日台的文化娱乐,什么时候他们也能这么喜欢我们的文化娱乐呢?什么时候我们的这种矛盾也能成为他们的矛盾呢?我们的国力在一天天强大,然而这种默默的成长是否真的被人视为一种威胁?我们的传统文化欣赏少说话多做事的态度,然而在今天的世界相互了解沟通也很重要。我们需要更主动地走出去,向别人讲述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态度和立场,主动去争取对方各种群体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需要更多的娱乐作品,大众的流行的国际化的娱乐作品,就像《十面埋伏》这样制作精良的作品,不单娱乐我们自己,也娱乐美日欧的普通观众,让他们在娱乐中而不是官方宣传中更多地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了解我们其实是非常友好明理的,就像他们一样也热爱生活,希望和平。
   对于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战争仿佛从来不是身边的事情:两山轮战时还太小,长大后在电视上看到两次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内战,还有海地,还有索马里等等,但都和我们离得太远。我可以安坐在家里看《黑鹰坠落》,《深入敌后》这类电影,玩《三角洲》,《全球行动》,《舰队指挥官》,《潜艇指挥官》这类电脑游戏,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从来没想太多。但是或许,或许不久的某一天,里面的假想敌变成了自己?你怎样面对这种矛盾?
   其实早在南联盟我国大使馆被炸事件和南海撞机事件时,我们就曾面对这种矛盾。今天的中国比过去更加市场化,文化娱乐领域更加开放;但同时我们的身边却并没有变得更安宁,517已逼近战争边缘,美军动用七个航母战斗群的夏季脉动演习再次刺痛我们曾经在96年留下的伤疤。
   当我们有可能和美日产生冲突时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娱乐?甚至,在台海爆发战争而美日协防台军?这种既合作,又伴随着对抗的国家关系如何影响着我们普通青年的文化娱乐生活?
   你可以选择不去想它,但是我就会去思考我会怎样面对这种矛盾。看着《兄弟连》,里面曾让我们感动,敬佩的美国大兵们(例如Winters),未来某天或许是你死我活的敌人;看着宫崎峻动画中梦幻般的场景,充满温情的人物们,竟是来自于一个被我们身边如此多人深深仇恨的国家;听着那些我喜欢的台湾歌曲,蔡琴,萧亚轩,赵传,张雨生等等,想到几百枚我们的M族导弹将落在那个地方。当然我首先是个中国公民,我必须忠诚于我的祖国。但我也承认,我的确喜欢他们的电影,电视,音乐等等的东西,仅管我们有可能和他们发生冲突甚至战争。我需要有一个明确统一的观念和态度来对待这种矛盾,我喜欢清醒地,明确地,内心一致地生活。
   这里主要探讨我们在现在的和平生活中,以及在低烈度冲突(例如银河号事件,我南联盟使馆被炸,南海撞机,保钓行动等)中,甚至在小规模战争中如何面对那些来自美日台这些我们有可能与之发生冲突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娱乐。若台海战争升级为中美间的大规模常规战争(例如攻击本土民用目标),甚至动用战术核武器时,民众的娱乐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当然这样的可能性非常小。
  
  一,军事方面
   “悬崖勒马”的517声明后,台海充满着呛人的火药味。美军的夏季脉动演习,台军的汉光演习,我们的东山岛演习接连进行。对于不断试探我们底线的渐进式台独,只有一次真正的军事打击才起作用。或许解放军在这两年对于夺取整岛空中优势尚未有太大把握,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首战未必就需要进行本岛登陆,海峡中线的擦枪走火,对外岛的打击等都是可被考虑的低烈度方式。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倘若我们能以包括有限军事打击在内的各种手段影响岛内政治势力对比甚至美国大选,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但兵家大事是不能心存侥幸的。若我们的低烈度打击仍不能吓阻台独的冒险,我们就得有准备进行一场硬仗;若我们不能阻止美国批准向台继续出售包括潜艇和宙斯盾舰在内的武器,我们就得有准备在公海上拦截这些武器的输送,如同他们自己曾经在加勒比海上做过的一样;若最后我们无法威慑美日不介入台海战争,那么我们就得有准备攻击在900到1500千米外的太平洋上的美军航母编队,否则他们会远远地对我们航渡途中的战士们和装备物资进行打击,从而阻止解放军上陆或截断上陆解放军的后续部队,重装备及后勤补给物资,而根本不必陷入陆上战斗。
   今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只不过我们常常避免去想它。517已经摊开了我们的底线,如果对岸再有些极端点的动作,数周内就会爆发军事行动。而如果美军协防台湾,那么解放军将直接对美军作战,以及日本人(如果他们为参战美军提供海空基地和后勤支持的话)。近年来中美间已发生过多次军事对峙:1994年10月27日,在日本九州以西,山东半岛对面的公海,解放军一艘091级攻击核潜艇遭遇美小鹰号航母编队,紧急下潜后被美方连续搜索至黄海海域,最后在赶来支援的空军飞机掩护下才得以解围,被称为“黄海事件”;而在96年导弹演习期间,美军先派独立号航母战斗群赶到台岛东350千米处显示武力,后从波斯湾抽调尼米兹号全速赶到西太平洋。
   尽管从未有战争在两个有核国家间爆发过,尽管中美,中日间爆发战争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能,但是谁又能保证台海战争中美日一定不会协防台湾?至少我清楚记得,在2001年4月25日,小布什在ABC的《早安美国》节目中,当主持人问他若大陆武力进攻台湾,美国会否出兵协助台湾时,他马上答了句“Of course”,“美国会尽一切力量协防台湾”,并首度公开表示,“要运用任何协助台湾自卫所需要的武力”。当然11月大选他未必能连任,但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是要靠自己把握的。
  
  二,抵制运动
   常在网上看到号召抵制日货的文章,我想若某天我们和美国人干上了,是否也要抵制美货?总不好只针对日本人而不抵制杀伤我们战士的美帝吧?我乐意去砸有钱人的别克,可我的确很喜欢看NBA啊。还有《勇敢的心》,《后天》,《史瑞克》,《肖申克的救赎》,《黑客帝国》,《拯救大兵瑞恩》,《阿甘正传》等等,我可能不知道其导演,演员的立场如何,但首先在人们眼里它是一个美国货,如同亚洲杯上的球迷不管别人是来踢球还是怎么的,针对他们就因为他们是日本人。
   抵制某国产品主要是出于三个目的:打击对方的经济,示威,驱赶对方国家形象在我们身边的存在。对于能否真正打击对方经济我心存疑虑;示威的效果又取决于抵制的规模和实际影响;而对于驱赶对方国家形象,宣泻敌对情绪则是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和理解的:毕竟刚看完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后再看到索尼东芝的商标的确非常刺眼;而未来某天若看到新闻里美军导弹击沉我军舰船致使成百上千人伤亡,再看到通用,福特,麦当劳和麦当娜也会非常的刺眼。
   抵制日货针对的其实是生活消费品,特别是高档消费品。而公共服务和工业领域即使抛开历史上日本对华援助因素,在今天这样分工细密,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为效率计也不可能不使用日本的材料,零件,专利甚至整个系统。企业要为股东利益负责;至于政府的对外采购,若有市场之外的因素影响,也是国家间利益的交换。因而抵制日货主要靠普通消费者,其要求也只能是尽可能不买,例如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都使用日本的技术和零件。而怀揣着自己血汗钱的时候,每个消费者也都很理性。这样看来抵制运动对对方经济的影响有限,其主要意义在于向商标宣泻情绪,报复驱逐身边日本国形象的存在,就像球迷不满有人在中国球场挥舞日本国旗一样。
  
   然而文化娱乐是一个尴尬的领域。在网上各种版本的抵制日货清单里,我从来没发现过有小说,动漫,影视,音乐,游戏等日本文化娱乐产品。抵制日货的人,他们可以尽可能的不买日本消费品,然而却无法脱离日本的文化娱乐产品,例如《圣斗士》,《阿童木》,《一休》,《高达》,《银英》,《足球小将》,《七龙珠》,一大批日本原创作曲的香港流行歌曲,宫崎峻的动画片,黑泽明的电影,光荣的游戏(大航海时代,三国志,太阁立志传等),拳皇等格斗游戏,最终幻想等RPG,生化危机,合金装备,实况足球等等。这些虽然不是工业产品,但也一样贡献日本的GDP。那些动辄骂别人哈日,汗奸的人,难道他们就敢说自己不喜欢这些?
   看着这些动漫,玩着这些游戏时,他们就可以暂时忘记抵制日货了。虚伪。
   不屑于美日流行娱乐的人,可能欣赏美日的高雅文化;不看电影不听音乐的人,可能喜欢日本的游戏机,美国的NBA;就连最鹰派的军事迷们,也都喜欢美国的军事电影和军事游戏。特别是美国,或许在许多人眼里,麦当娜,《美国派》等是它的文化娱乐的符号,然而整体看来,在文化娱乐的各个细分区域,它都是占优势的:小女孩喜欢它的小甜甜布兰妮;老女人喜欢它的奥黛丽赫本;前卫的人喜欢它的《性与城市》;严肃的人喜欢它的《白宫西翼》;喜爱自然的人喜欢它的《国家地理》;喜欢军事的人喜欢它的《黑鹰坠落》,《兄弟连》,等等等等。今天的世界不仅是经济贸易的全球化,更是文化娱乐的全球化,但无疑在这儿我们处于劣势。他们的文化娱乐占领了我们的大部,但我们只向他们输出了功夫片。
  
   除非战争爆发,抵制美日台的消费品和文化娱乐是非常困难的。在今天这样的市场经济社会,我们在物质上不可能不用日货,精神上也同样不可能;同样,我们也不可能完全远离台湾地区和美国的娱乐和文化。因为我们就是在以迪士尼动画和变形金刚为开始的美国娱乐中成长起来的,就是看着日本动漫和玩着日本游戏成长起来的,就是唱着邓丽君,罗大佑,李宗盛们的歌成长起来的。即使发生战争,甚至美军和台军攻击大陆本土目标,我们大部分人私底下仍然不会改变对它们的喜爱(因为我们以前一直很少将它们和政治联系在一起),但是心里会有矛盾。
   这种情形以往不会出现,在冷战和计划经济的时代,我们不能随意接触国外特别是西方的文化产品,娱乐内容也十分的贫乏。我们的民众和他们没有接触,也并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因而若与西方发生冲突甚至战争时没有任何的心理矛盾,仿佛面对另一个物种。但今天我们享有较高程度的开放和自由,我们能大量地接触美日台的文化娱乐。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后人就会追求精神享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是通俗流行娱乐。而这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的美日台流行娱乐是内地同类计划经济产物所无法比较的,因而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占领了我们一直到现在。
   正常情况下喜爱美日这些强势流行文化是没问题的,全世界的年青人都喜欢。但是和同样喜爱美式娱乐的欧洲国家不同,和同样喜爱日式娱乐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同,我们国家和美日面临着潜在的冲突甚至战争,当前是在台海。
  
  三,青年态度:
   今天喜欢美日台流行娱乐和偶像艺人对于年青人是十分正常的,由于商业力量的造势,年长人群对此也十分宽松。但是有一部分人还是担心青少年过于依赖外国及港台流行文化,我对此也有警觉,因为我自己就是如此。我警觉的原因倒不在于担心所谓传统中华文化的没落,而是如前所述对于潜在冲突的担心。另一个担心是流行文化与商业需要相结合,所宣扬的片面放纵自己追寻快乐的态度。我们的信仰理想已在衰落,道德操守已在退步,再减弱青少年的自制自律和理性自省是不妥的事情。狭隘的民族主义的空前兴盛部分地得要归咎于这种对于自身本能的放纵和对于理性反省的缺乏。
   参加过抗议美国空袭我驻南联盟大使馆的很多同学都喊过反美口号,甚至更激的行动,但是当他们走累了喊累了之后一些人照样买可乐雪碧解渴。当然这些行为没什么,是个人的自由选择。我只是想说,我们年青人对自身本能冲动的放纵就是这样:它可以驱使我们循人的狭隘本能热血沸腾地号召民族复仇,抵制日货;同样也可以为了快乐舒适和物质感官渴求而迅速地妥协。对自身的放纵是一面双刃剑,它既可以使青年凭本能参与偏激的民族主义行动,也同样可以使青年为了追求满足本能而妥协投降,甚至在某些时候损害自己的祖国。
   使馆被炸,南海撞机,每次都有过一阵子的反美热潮,甚至也有人提出抵制可乐和麦当劳,但都很快归于平静了。抛开官方因素,我们青年自己也根本离不开美国文化娱乐和消费品。
  
   因而我们需要一种清晰理性,明确如一的态度,来面对这些美日台文化娱乐。
   1,我忠诚于我的祖国,服从国家的政策。
   2,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承认我对于很多美日台文化娱乐的喜爱,这在和平时期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任何需要遮掩和自责的。
   3,冲突和战争中对方的政府军队和对方的人民要区别对待;对方公民中小部分的敌对人群和大部分的非敌对人群要区别对待;人民可能一时被误导和蒙蔽,但终究是维护和平的力量。
   4,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人性是长久未改的,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有些美德是全人类都赞扬的,也是我们可以相信的。我们喜爱有些来自对方的文化产品,主要是因为我们喜爱其中对于人性的探索和表现,喜爱其中所体现和寻求的那些全人类都认同的美德。
   5,我们当凭扬弃的精神,在使用对方娱乐产品时,主动地分离对方文化娱乐中所体现和寻求的全人类普适美德,而过滤掉那些狭隘,偏颇,反华的部分。
   6,若国产文化娱乐产品能达到一定的水准,我会热情支持它们,而不盲目追随舶来品。
   7,我们当不断学习,不断地思考,努力减少政治上的幼稚,更好地了解这个真实而复杂的世界,更好地作为一个公民来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8,再在心里默念一遍:国家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9,当冲突和战争来临时,即使我心里仍然喜欢,我也会不再使用对方的娱乐产品。毕竟军民的士气,社会的凝聚力,战争的胜负是更重要得多的东西。
   10, 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以及其它对我们有所助益的内容,当尽可能为我所用。
  
   军事迷们喜欢美国的军事题材电影和电脑游戏,而他们也是最坚决支持对台动武和对抗美军介入的。他们喜欢这些电影和游戏自然不是认同美国政府的政策,而是因为这些作品能很好地表达一些“纯军事”的东西,例如《拯救大兵》里混乱惨烈的抢滩,《兄弟连》里士兵的手足之情。虽说军事题材不像肥皂剧,是和政治紧密联系的,然而这种战争情景和士兵感情,出于人的本性,是许多持不同立场的人们也能体会到和被触动的。同时我们的军迷又绝大多数有着坚定的立场,因而这些“纯军事”的东西是可以被我们与其他一些内容分离的。一次看电视,中央台采访我军陆航一位模范团长时,他家里就正在放《现代启示录》中美军直升机群一边用喇叭放瓦格纳《欢乐的女武神》,一边空袭越南村庄的那一段。这种态度是不矛盾的,我们喜欢的是这种被分离出来的东西,经过我们头脑过滤扬弃的东西,非政治性的或是立场相近的东西(例如二战电影中对纳粹的仇恨),因而不抵触我们既有的立场。这里提到的电影都是立场较中性的,当然那些反华内容占主要的电影,游戏等就另当别论了。
   其他的文化娱乐内容离政治就更远了,只不过有些内容中包含的一些观念可能不大适合我们,例如《美国丽人》,这里不展开了。
   我们能理性地将政治元素分离,但是我们有时却无法让自己不被感动,若真的发生国家间的冲突,我们观众和那些电影中的经典形象间建立起来的感情将被割裂。当洛奇苦苦坚持到拳赛结束,肿着眼喊着妻子名字的时候,我完全被这个美国式英雄感动了;但是当冲突甚至战争来临时,我是不能容忍身边有所谓美国英雄的形象存在的。面对这种情感的矛盾,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去想。
   战争会产生强烈的冲击,迅速扭转人们的心理。此时和敌对国家和地区已断绝往来,消除来自敌国和地区的任何形象代表和禁止原先的文化精神产品公开出现都是合情合理的,否则会产生思想上的混乱,打击我们的士气和斗志。有些人认为此时韩国,法国的能成为替代品,但是它们也充满了美国流行文化的元素和味道,因而是不利于消除敌国形象存在的。无论我们曾经是多么喜欢对方的一些文化产品,甚至现在心底也仍然喜欢,但是我们首先得紧记自己是中国的公民,抵制来自敌方的文化产品是自己在战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然我们若有自己大量高水准的,特别是高水准的大众流行的文化娱乐就更好了。和平时期政府就当尽力扶持文化娱乐产业,并尽快将这个领域市场化。对《英雄》和《十面埋伏》的扶持就是成功的例子。再怎么被人批评都好,《十面埋伏》起码使我们开始逐步摆脱对好莱坞大片的依赖。我们意识到计算机领域不能完全依赖美国,否则战时会危害国家安全,于是搞出了自己的龙芯和红旗Linux;我们意识到卫星导航不能完全依赖美国,否则战时会被干扰甚至被关掉GPS信号,于是搞出了自己的北斗系统;我们的文化娱乐也同样要培植自己本土化市场化的力量,这是同样影响深远的事情。
  
  四,和平希望
   我们的军人正在艰苦地练兵;我们的科研人员正在废寝忘食地工作;我们的军工厂工人正在加紧量产J-10,J-11,FBC-1A;而我们这些玩电脑游戏的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在口头上好战的确很酷,然而我们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战争的问题?思考过那些实际的,与我们自己有联系的关于战争的问题?我们得要对战争这个我们从未经历过的东西有点心理准备,毕竟那不是玩CS和SC(反恐精英和星际争霸)。食品会涨价或配给;截断私人联入互联网;可能断电;交通管制;燃料配给;汇率变化;外资撤离;外贸减少;投资和消费信心下降;裁员;等等。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今天可不比79年战争那时候,这是一个对外贸依赖很大的市场经济社会。假如我们真的不惜损害经济发展也要决心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那我们就得要有真正打仗的心理准备和其他准备。
   绝大多数人包括我都希望和平,而且是有尊严的那种。台湾是我们的核心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无法后退。然而面对美日可能的军事介入,我们固然要做好战争准备,这是不能心存侥幸的事情,可是若能预先阻止对方介入,就能大量减少战争对我们经济的破坏。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63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已达4万多家,实际投资近430亿美元。这样大的贸易规模,一旦发生战争,对双方,以及对其他与我国有密切经贸关系国家的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对日本的情况也是一样。在这里,对方在华的经济利益构成了战争的最大代价之一,也是防止战争的最有力因素之一。往往,和平的维持就是因为战争的代价太大,而防止战争的一种方法就是去增大这种代价,提升这种门槛。冷战中美苏双方的核军备竞赛中,各自拥有的核弹头数量从几百枚,几千枚一路增加到最后两方共几万枚,就是为了一打起来能够确保相互摧毁,从而使得双方都不敢轻启战端。今天我们和美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在这里起着跟核弹头相近的作用,如此重大的代价使得美国若要军事介入台海必先得三思。
   除了军事实力和双边经贸关系,另一种我们可以努力去增大的战争代价就是文化娱乐带来的情感联系。今天我们因为喜欢美日的文化娱乐同时又要面对与其的冲突而感到矛盾,就是冲突和战争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情感代价。试想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增强,若有大量友好的中国游客和商旅到访美日,若有大量我们的文化娱乐产品进入美日市场并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那么我们,我们的产品,甚至产品中的形象就会和对方普通民众建立起感情,长久后就会形成牢固的民间情感联系,面对冲突和战争危险时就会成为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防止冲突和战争割裂这种联系从而伤害双方民众的感情。这里的一个反面例子就是中国弥漫的民间反日情绪,这种民间情绪正在阻碍着中日间的许多正常合作。
   前段时间有句话很搞笑:“到亚洲杯了,该欧洲人熬夜了。”我们喜欢美日台的文化娱乐,什么时候他们也能这么喜欢我们的文化娱乐呢?什么时候我们的这种矛盾也能成为他们的矛盾呢?我们的国力在一天天强大,然而这种默默的成长是否真的被人视为一种威胁?我们的传统文化欣赏少说话多做事的态度,然而在今天的世界相互了解沟通也很重要。我们需要更主动地走出去,向别人讲述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让别人了解我们的态度和立场,主动去争取对方各种群体的理解和支持;我们需要更多的娱乐作品,大众的流行的国际化的娱乐作品,就像《十面埋伏》这样制作精良的作品,不单娱乐我们自己,也娱乐美日欧的普通观众,让他们在娱乐中而不是官方宣传中更多地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了解我们其实是非常友好明理的,就像他们一样也热爱生活,希望和平。
<P>有深度!!!</P>
顶!
摆正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实力,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