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SC 老蒋的战争准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37:37
      近代陆军作战大都以火炮为主,斯大林就曾经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因之,在二战中各个主要参战国都生产出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各式火炮(不包括迫击炮),而作为主要参战国之一的中国在抗战中仅仅生产了区区98门大炮(不包括迫击炮),这个数字令人汗颜,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抗战的不易。和被大肆吹嘘的所谓黄金十年的成色是多么的不足,现在来谈谈抗战中生产火炮的那些事吧。


  整个民国期间中国大概生产了身管火炮约4600余门,其中1200多门都是1924年到1931年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其生产的山炮、野炮、平射炮、榴弹炮(批量生产150毫米榴弹炮,甚至在九一八的时候正在试制240毫米榴弹炮),口径和质量基本上是民国期间最好的,但东北沦亡后,这个兵工厂成为鬼子的军工厂了。其次能生产大炮的是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他主要生产山炮和野炮,一般是75毫米口径的,最大105毫米口径,约生产2300门(抗战前生产约2100门)。第三是上海兵工厂在清末到1931年生产75毫米山炮约600门,但由于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上海兵工厂被迫关闭。第四个兵工厂就是汉阳兵工厂,从1921年到1937年共生产75毫米山炮约250门。除此之外,当时广东的军阀陈济棠在1932年开始投资约1100万,建造了一个当时全国最新的制炮厂,即琶江制炮厂(广东第二兵工厂),该厂规模很大,设备一流,但截至36年陈济棠下台,只开始试生产,仅试制了105毫米榴弹炮1门,75毫米山炮2门。国民党中央政府接收后,该厂竟不明不白的停止生产,直到七七事变也没有恢复大炮的试制。


  在35年到36年前后,阎锡山觉得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山西一定会沦为战区,认为兵工厂在山西太不安全,就提议将太原兵工厂交给中央,不过不白交,阎老西先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央补助山西花费8000万,中央当然不答应,阎锡山就一路落价,降到2000万,中央派人来厂调查,可调查的人都是在外国吃过洋面包的,见过外国的大厂,怎么能看得上这个土兵工厂呢?(虽然这个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调查后一致认为该厂技术落后,机器陈旧,没有利用价值。人家中央不要,人家中央要新建好的。不过话说回来了,在那种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将这个能年产近200门大炮(当然产出的大炮质量不高),近万支步枪的中国最大兵工厂弃之不顾 ,确实令人叹息,尤其是这个兵工厂还附设了新建的钢铁厂,其年产能力相当于抗战期间后方钢铁厂的总和。这个兵工厂在抗战刚开始,就遭到轰炸,在太原失守前被紧急拆迁,抢出了一部分机器设备和材料,其余的都资敌了,阎锡山利用这些设备,将其撤到陕西后方,建了两个小型兵工厂,制造枪支弹药,但由于炼钢设备倡促之中运不走,也失去了造炮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为了解决钢材问题,趁日寇进攻中原,国军一溃千里,中央政府命令拆除河南境内一大段铁路之机,再别的部队都不愿干这费力气活的时候,派出一个师,到河南抢拆了一部分铁路,并将一些备用钢轨也拉回去,弄了几千吨轨道钢,这连同其战前积累才挨过了整整八年的抗战。但这些钢材最多也只能造迫击炮而已。


  其实国民政府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缺乏大炮,其在抗战前也买了几百门大炮,这些大炮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火炮,但好炮也是好价钱,如博福斯75毫米炮,每门价格16000美元,但还不带炮弹和光学器材,炮弹每发20美元,都快顶上一支步枪了。算下来一门炮带炮弹和附件得3万多美元,合法币10多万,国民政府大规模买不起啊,因为按其计划,在38年就要编好60个新式的师,这60个师按计划,仅75毫米炮就需要2200多门,国民政府怎么也买不起。于是就计划建厂制造,但国民政府一贯是崇洋媚外,好高骛远,一切都要外国最好的,考察一番,决定在湖南建厂,并建钢铁厂等等,技术一流,比陈济棠那个好多了等等规划的很好,并计划38年开始批量生产。但国民政府最擅长的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到七七事变的时候,这个拟议的兵工厂,连厂房还没建好,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没到位,以后也运到的不多,在抗战中也没有起太大的作用。而汉阳兵工厂的造炮能力也在抗战搬迁中丧失殆尽,在搬到后方后只从事生产炮弹和迫击炮的任务。


  这样一来,抗战开始的时候,真正有造炮能力的还就剩下原陈济棠的琶江制炮厂,但鬼子也早对其进行侦察,抗战开始不久,就对其轰炸,好在损失不大,以后马上内迁,经辗转迁移最后落脚到重庆,并被改名第50兵工厂。但这个厂当时建造的时候,因为财力不足,没有建附设的钢铁厂,本来陈济棠是要第二期工程的时候建钢铁厂的,但由于其下台,也就永远的没建造。而因为日本对中国的封锁,进口钢材很困难。这样一来,到后方就还是没办法生产大炮。就在这时候,兵工署在库存中发现了一批报废的150毫米的重迫击炮的炮管,这些炮管的来历是九一八以前,东北迫击炮厂仿制150毫米重迫击炮,并在东北军中大规模装备,当时东北军的国防旅,每旅都装备这样的迫击炮6门,而且还有大量的备用炮管储备。但九一八后,进关的东北军失去了该炮的生产能力,后来又在内战中将这些重迫击炮慢慢消耗,报废后缴入仓库。本来这些东西是废物了,但在抗战之中,这些报废的炮管也成为稀罕之物。


  1939年1月兵工署命令第50兵工厂利用这些炮管制造试制150毫米迫击炮,由于这些炮管是报废的,口径不一,无奈之下,改造的时候就重新设计,其改进有以下几点:1、将口径统一改为152毫米,以便与弹药配套。2在炮上增加缓冲器,以减轻发射时的冲击力。3、将炮改为可拆卸三大部分,以利于山地作战人力搬运。4配备瞄准装置,增加命中率。5、改良炮架,使之更耐用。6、重新设计炮弹,改良引信,弹体装高能炸药,增强杀伤力。改造结束后,该炮炮身长1900毫米,射程3143米。并于1940年定型,被兵工署定名为“二九年式150毫米迫击炮”,该炮批量生产,总共改造该炮281门,制造炮弹7.46万发。直到炮管用完。


  但这种迫击炮在军队中并不算大炮范畴,而且是临时改造,第50兵工厂的设备还是发挥不了作用,于是兵工署的目光转向其他,由于抗战期间,日军的装甲车和轻型坦克在战场上横冲直撞,这些战车装甲厚度虽然不大,但普通轻兵器无法对付,而向德国和苏联买的几百门战车防御炮又不足分配,1938年5月,兵工署命令第50兵工厂仿制37毫米战车防御炮,该厂以购买的德国苏罗通50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为母型,派人到德国与德国克兰公司签订设备、仪器和制造100门炮的原料供货合同,其图纸等技术资料也由克兰公司提供


  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航运受阻,所订大部分设备没有运出,但原材料都已经运过红海,几经转运在1940年5月陆续运到工厂。7月正式开始试制,由于有原厂图纸,该厂设备也很不错,经半年多的反复试验,克服了种种困难,于1941年3月,第一门样炮试制成功,经检验合格,随即转入批量生产。


  该炮放列全重343千克,行列全重369千克,初速825m/s,最大射程6000米,口径37毫米,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0倍,在400米射程以内可以击穿40毫米厚度的装甲钢板。兵工署将其命名为“三零年式50倍37毫米战场防御炮”,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唯一的一种批量生产的身管火炮。该火炮因进口炮管只有100门,除去加工报废外,1941年到1945年共生产94门,最后因材料来源断绝而停产


  在仿制该炮的同时,1939年7月,第50兵工厂拟仿造丹麦麦特森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以提高防空能力,并向德国订购100门材料。但因战争影响,材料未能进口,计划落空。1944年3月,第21兵工厂(原金陵兵工厂)奉命试制20毫米高射炮,该厂仍以麦特森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为母型进行仿造,同年11月仿造成功,该炮初速890m/s,最大仰角82度,最大射程3500米,射速每分钟125发,性能优良,但由于缺乏材料,仅生产4门样炮即停产。

  这就是整个八年抗战中国生产的所有后膛炮,仅仅有98门。在前线军人浴血奋战的时候,军工仅仅拿出这样的成绩,实在令人汗颜,所谓的“黄金十年”真是令人无法评论。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 ... amp;TopicID=3970397      近代陆军作战大都以火炮为主,斯大林就曾经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因之,在二战中各个主要参战国都生产出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各式火炮(不包括迫击炮),而作为主要参战国之一的中国在抗战中仅仅生产了区区98门大炮(不包括迫击炮),这个数字令人汗颜,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抗战的不易。和被大肆吹嘘的所谓黄金十年的成色是多么的不足,现在来谈谈抗战中生产火炮的那些事吧。


  整个民国期间中国大概生产了身管火炮约4600余门,其中1200多门都是1924年到1931年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其生产的山炮、野炮、平射炮、榴弹炮(批量生产150毫米榴弹炮,甚至在九一八的时候正在试制240毫米榴弹炮),口径和质量基本上是民国期间最好的,但东北沦亡后,这个兵工厂成为鬼子的军工厂了。其次能生产大炮的是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他主要生产山炮和野炮,一般是75毫米口径的,最大105毫米口径,约生产2300门(抗战前生产约2100门)。第三是上海兵工厂在清末到1931年生产75毫米山炮约600门,但由于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上海兵工厂被迫关闭。第四个兵工厂就是汉阳兵工厂,从1921年到1937年共生产75毫米山炮约250门。除此之外,当时广东的军阀陈济棠在1932年开始投资约1100万,建造了一个当时全国最新的制炮厂,即琶江制炮厂(广东第二兵工厂),该厂规模很大,设备一流,但截至36年陈济棠下台,只开始试生产,仅试制了105毫米榴弹炮1门,75毫米山炮2门。国民党中央政府接收后,该厂竟不明不白的停止生产,直到七七事变也没有恢复大炮的试制。


  在35年到36年前后,阎锡山觉得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山西一定会沦为战区,认为兵工厂在山西太不安全,就提议将太原兵工厂交给中央,不过不白交,阎老西先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央补助山西花费8000万,中央当然不答应,阎锡山就一路落价,降到2000万,中央派人来厂调查,可调查的人都是在外国吃过洋面包的,见过外国的大厂,怎么能看得上这个土兵工厂呢?(虽然这个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调查后一致认为该厂技术落后,机器陈旧,没有利用价值。人家中央不要,人家中央要新建好的。不过话说回来了,在那种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将这个能年产近200门大炮(当然产出的大炮质量不高),近万支步枪的中国最大兵工厂弃之不顾 ,确实令人叹息,尤其是这个兵工厂还附设了新建的钢铁厂,其年产能力相当于抗战期间后方钢铁厂的总和。这个兵工厂在抗战刚开始,就遭到轰炸,在太原失守前被紧急拆迁,抢出了一部分机器设备和材料,其余的都资敌了,阎锡山利用这些设备,将其撤到陕西后方,建了两个小型兵工厂,制造枪支弹药,但由于炼钢设备倡促之中运不走,也失去了造炮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为了解决钢材问题,趁日寇进攻中原,国军一溃千里,中央政府命令拆除河南境内一大段铁路之机,再别的部队都不愿干这费力气活的时候,派出一个师,到河南抢拆了一部分铁路,并将一些备用钢轨也拉回去,弄了几千吨轨道钢,这连同其战前积累才挨过了整整八年的抗战。但这些钢材最多也只能造迫击炮而已。


  其实国民政府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缺乏大炮,其在抗战前也买了几百门大炮,这些大炮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火炮,但好炮也是好价钱,如博福斯75毫米炮,每门价格16000美元,但还不带炮弹和光学器材,炮弹每发20美元,都快顶上一支步枪了。算下来一门炮带炮弹和附件得3万多美元,合法币10多万,国民政府大规模买不起啊,因为按其计划,在38年就要编好60个新式的师,这60个师按计划,仅75毫米炮就需要2200多门,国民政府怎么也买不起。于是就计划建厂制造,但国民政府一贯是崇洋媚外,好高骛远,一切都要外国最好的,考察一番,决定在湖南建厂,并建钢铁厂等等,技术一流,比陈济棠那个好多了等等规划的很好,并计划38年开始批量生产。但国民政府最擅长的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到七七事变的时候,这个拟议的兵工厂,连厂房还没建好,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没到位,以后也运到的不多,在抗战中也没有起太大的作用。而汉阳兵工厂的造炮能力也在抗战搬迁中丧失殆尽,在搬到后方后只从事生产炮弹和迫击炮的任务。


  这样一来,抗战开始的时候,真正有造炮能力的还就剩下原陈济棠的琶江制炮厂,但鬼子也早对其进行侦察,抗战开始不久,就对其轰炸,好在损失不大,以后马上内迁,经辗转迁移最后落脚到重庆,并被改名第50兵工厂。但这个厂当时建造的时候,因为财力不足,没有建附设的钢铁厂,本来陈济棠是要第二期工程的时候建钢铁厂的,但由于其下台,也就永远的没建造。而因为日本对中国的封锁,进口钢材很困难。这样一来,到后方就还是没办法生产大炮。就在这时候,兵工署在库存中发现了一批报废的150毫米的重迫击炮的炮管,这些炮管的来历是九一八以前,东北迫击炮厂仿制150毫米重迫击炮,并在东北军中大规模装备,当时东北军的国防旅,每旅都装备这样的迫击炮6门,而且还有大量的备用炮管储备。但九一八后,进关的东北军失去了该炮的生产能力,后来又在内战中将这些重迫击炮慢慢消耗,报废后缴入仓库。本来这些东西是废物了,但在抗战之中,这些报废的炮管也成为稀罕之物。


  1939年1月兵工署命令第50兵工厂利用这些炮管制造试制150毫米迫击炮,由于这些炮管是报废的,口径不一,无奈之下,改造的时候就重新设计,其改进有以下几点:1、将口径统一改为152毫米,以便与弹药配套。2在炮上增加缓冲器,以减轻发射时的冲击力。3、将炮改为可拆卸三大部分,以利于山地作战人力搬运。4配备瞄准装置,增加命中率。5、改良炮架,使之更耐用。6、重新设计炮弹,改良引信,弹体装高能炸药,增强杀伤力。改造结束后,该炮炮身长1900毫米,射程3143米。并于1940年定型,被兵工署定名为“二九年式150毫米迫击炮”,该炮批量生产,总共改造该炮281门,制造炮弹7.46万发。直到炮管用完。


  但这种迫击炮在军队中并不算大炮范畴,而且是临时改造,第50兵工厂的设备还是发挥不了作用,于是兵工署的目光转向其他,由于抗战期间,日军的装甲车和轻型坦克在战场上横冲直撞,这些战车装甲厚度虽然不大,但普通轻兵器无法对付,而向德国和苏联买的几百门战车防御炮又不足分配,1938年5月,兵工署命令第50兵工厂仿制37毫米战车防御炮,该厂以购买的德国苏罗通50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为母型,派人到德国与德国克兰公司签订设备、仪器和制造100门炮的原料供货合同,其图纸等技术资料也由克兰公司提供


  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航运受阻,所订大部分设备没有运出,但原材料都已经运过红海,几经转运在1940年5月陆续运到工厂。7月正式开始试制,由于有原厂图纸,该厂设备也很不错,经半年多的反复试验,克服了种种困难,于1941年3月,第一门样炮试制成功,经检验合格,随即转入批量生产。


  该炮放列全重343千克,行列全重369千克,初速825m/s,最大射程6000米,口径37毫米,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0倍,在400米射程以内可以击穿40毫米厚度的装甲钢板。兵工署将其命名为“三零年式50倍37毫米战场防御炮”,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唯一的一种批量生产的身管火炮。该火炮因进口炮管只有100门,除去加工报废外,1941年到1945年共生产94门,最后因材料来源断绝而停产


  在仿制该炮的同时,1939年7月,第50兵工厂拟仿造丹麦麦特森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以提高防空能力,并向德国订购100门材料。但因战争影响,材料未能进口,计划落空。1944年3月,第21兵工厂(原金陵兵工厂)奉命试制20毫米高射炮,该厂仍以麦特森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为母型进行仿造,同年11月仿造成功,该炮初速890m/s,最大仰角82度,最大射程3500米,射速每分钟125发,性能优良,但由于缺乏材料,仅生产4门样炮即停产。

  这就是整个八年抗战中国生产的所有后膛炮,仅仅有98门。在前线军人浴血奋战的时候,军工仅仅拿出这样的成绩,实在令人汗颜,所谓的“黄金十年”真是令人无法评论。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 ... amp;TopicID=3970397
落后啊!!
这该说什么好?转进台湾历史的必然
眼高手低,就不知道兵工厂最宝贵的是人,而不是什么设备,所以最后转进了
我晕,这篇文章不是铁血网的知不足写的么。。。明天去查下
空头支票 发表于 2013-2-12 22:45
眼高手低,就不知道兵工厂最宝贵的是人,而不是什么设备,所以最后转进了
炮党的传统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据说那批75mm的高炮到达中国后摆了一年多都没用,最后还被日本人缴获去了。
这抗战的准备工作也忒实在了。
空头支票 发表于 2013-2-12 22:45
眼高手低,就不知道兵工厂最宝贵的是人,而不是什么设备,所以最后转进了
工业特别是兵器工业最基础的是钢铁和电力,可惜这两样KMT都没得,跑到四川以后钢铁厂就全丢光了,钢铁生产居然要靠刘湘战前建成的一个小厂,这些火炮身管生产全靠进口的一点钢材,交通一断自然全部完蛋。
再多的装备也没用,运输队而已
工业特别是兵器工业最基础的是钢铁和电力,可惜这两样KMT都没得,跑到四川以后钢铁厂就全丢光了,钢铁生产 ...
说这也伤心加搞笑。。人家无论战胜国或者战败国钢厂都火力全开。。。到了中国。42年中国钢铁厂居然因为产能太多倒闭了好几家
说这也伤心加搞笑。。人家无论战胜国或者战败国钢厂都火力全开。。。到了中国。42年中国钢铁厂居然因为产 ...
哎!看看现在那些果粉
空一格比起军阀差远了,连个张作霖这样的大老粗都知道大建兵工厂
空一格比起军阀差远了,连个张作霖这样的大老粗都知道大建兵工厂
奉天兵工厂是当时最大的兵工厂,轻重型武器基本满足。。。而石田先生因为能够外购,所以对兵工厂的需求反而不如其他军阀急迫。。。其治下的金陵汉阳巩县等兵工厂反倒不如地方军阀有突破
尼赫鲁早期是不是在KMT受了熏陶?熏得现在“三哥”都成形容词了。
自己造哪来考察回扣机会?
zwf110 发表于 2013-2-13 08:17
奉天兵工厂是当时最大的兵工厂,轻重型武器基本满足。。。而石田先生因为能够外购,所以对兵工厂的需求反 ...
奉天兵工厂的规模不是一般的大,很多人以为是不是日本鬼子参与了后续建设,其实该厂最后的大发展是张学良上台建了东三省航空处,鬼子来了后主要就是更新设备,再没扩展厂区。抗美援朝期间该厂内迁齐齐哈尔,原址上建了三座大型工厂,其中一个就是生产太行发动机的歌星厂。
这还没完,张氏在今沈阳北站附近又建了个迫击炮厂。
主要是没钱,
别说了,太蛋疼了。光头的无能在中国历史上都罕见
无道可道 发表于 2013-2-13 08:43
主要是没钱,

占领江浙地区的大军阀说没钱,全国的大小军阀们都笑了
主要是没钱,
扯其他的千万扯别扯没有钱。。。没有钱的四川山西等都建设了兵工厂。。。更何况。。石田先生手里就捏着三个大型兵工厂。。。。可惜,石田先生一方面限制地方军阀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把自己的买办事业做的红红火火
主要是没钱,
钱都贪污了,当然国家没钱
钱都贪污了,当然国家没钱
贪污就不清楚了。。当年胡汉民嘲笑国民党的监察部门。。30年代某年,居然一个贪污犯都没有检举出来。。
zwf110 发表于 2013-2-13 09:13
扯其他的千万扯别扯没有钱。。。没有钱的四川山西等都建设了兵工厂。。。更何况。。石田先生手里就捏着三 ...
事后诸葛亮太多,万一东北王没被炸死,千古完人能不能干的过他还不好说……
无道可道 发表于 2013-2-13 08:43
主要是没钱,
老蒋没钱
就这98门炮有94门是37毫米的巨炮?还要是图纸零件都是进口的,这比3锅还没水平。
事后诸葛亮太多,万一东北王没被炸死,千古完人能不能干的过他还不好说……
雨帅一生功绩被他儿子给糟蹋了
不说历史,就说这十几年吧。那个岛上的人就知道拼命和大陆划清界限,企料本来四小龙中排名在他们后面的南棒却抓住时机利用中国市场完成产业升级超过了他们。嘿嘿,如果历史是相反的,如果WW现在有南棒这样的经济和技术能力,我们要统一就要多费不少劲了。幸好这帮鼠目寸光的家伙当年全滚到那个岛上去了!
有钱也不能全用来造炮
popcorn234 发表于 2013-2-13 08:39
奉天兵工厂的规模不是一般的大,很多人以为是不是日本鬼子参与了后续建设,其实该厂最后的大发展是张学良 ...
这表明张作霖还是认真做了实事的,不像光头就是嘴炮无敌
老将打着革命的口号上台,结果十年的时间还没做好抗战准备,他不转进谁转进
到现在不还是这样的
再来看看现在那帮皿煮派,要他们上台,一个臭德性,把国家全败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无道可道 发表于 2013-2-13 08:43
主要是没钱,
别说没钱,四大家族的钱建几十个兵工厂都绰绰有余。
无道可道 发表于 2013-2-13 10:47
有钱也不能全用来造炮
是啊,不能全用来造炮,老佛爷宋美龄还要办寿宴呢,下人的月钱也少不得。
T-54坦克 发表于 2013-2-13 09:34
钱都贪污了,当然国家没钱
的确是,“黄金”十年里,张静江要发展实业,办淮南煤矿,南京电厂,名义上是国企,但出钱的时候谁都不理,结果张静江自己掏钱给国家办矿。企业办起来以后,淮南煤矿到现在也是离江浙最近的最近的煤矿,南京当时就这么一家电厂,赚的银子还不哗哗的,就被宋子文盯上了,通过政治手段——名义上是国企嘛——把企业从张静江手里夺过来,然后就私有化,就是后来著名的宋家私有企业扬子电气。
张静江是啥人,那是国民党四大元老,年轻时有钱,清末孙中山在国外落魄时,偶遇张静江,老张立马给老孙开了个几万块钱的支票,老孙都不敢相信,去银行把钱拿到手才觉得是真的,老孙后来每次起义都管老张要钱,有一次钱不够老张干脆把一个赚大钱的生意给卖了。对老蒋更是没说的,是老蒋的人生导师,入党介绍人,带着老蒋在上海炒股票,孙中山死后力排众议让老蒋上位,还给老蒋介绍个老婆陈洁如,等到老蒋想攀上更有钱的宋家,老张又力劝陈杰如离婚,传说中老蒋在佛祖前发誓几年内一定要和陈复婚就是这时候,老张是见证人,搞得老张后来都没脸见陈。可是蒋宋联姻以后老蒋有了宋家的小钱钱,立刻把张静江扔一边去了,结果老张最后连自己辛辛苦苦办的实业都保不住,气得老张骂老蒋毫无信义,从此出国念经了。
的确是,“黄金”十年里,张静江要发展实业,办淮南煤矿,南京电厂,名义上是国企,但出钱的时候谁都不理 ...
没给花生米气死就算好的了
其实老蒋蛮厉害的,到现在还有果粉!
fjian707 发表于 2013-2-14 02:00
其实老蒋蛮厉害的,到现在还有果粉!
物以类聚么,没脸没皮没节操的货自然喜欢老蒋。
fjian707 发表于 2013-2-14 02:00
其实老蒋蛮厉害的,到现在还有果粉!
其实是TG厉害,要不哪来的果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