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TG潜艇全电推进搞定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2:31:14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49356.shtml

比AIP还好官泻:走在世界前列我舰艇全电推进技术
    发贴人:221.218.17.* 发贴时间:2006-7-2
    
    一周前,在第十一届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上的投票间隙 ,马伟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行色匆匆不苟言笑的年轻院士,开头就先发问:15分钟足够了吧? 马伟明语速特快,听起来感觉就像速度溜冰,你还没听完第一句,他已经滑行了很远。15分钟内,他讲完了别人可能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内容。 效率高,这是马伟明的特点。在探索科学的未知世界的征程中,他比同龄人走得更远。2001年,41岁的马伟明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当选为院士后的这短短4年,马伟明又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对他来说,在攀登科学的征程上,当选为院士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逗号。 当选为院士前,马伟明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主持研制出中国新型舰船的第一代电力集成发电机。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引进国外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不久发现发电机系统有重大缺陷。当时在这类发电机整流系统中都存在一种"振荡现象",造成整个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陷入瘫痪。这个难题在国内外均未得到彻底解决。
    
    "落后不是中国人的专利"。经过近2000个日日夜夜的拼搏攻关,不到40岁的马伟明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发电机整流系统稳定性的"判据公式",并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性能指标优于西方国家的多相整流发供电系统。该成果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选为院士后第一年,马伟明等长期研究的第二代电力集成发电机获得成功应用。这种同时发出交流和直流电的双绕组发电机为国际首创,被评为中国2002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随着电力推进舰船的发展和高能武器舰载化对大容量电力的需求,今年,45岁的马伟明领衔研制了"高速感应蒸发冷却发电系统",即舰船的第三代电力集成发电机:在长约100多米的舰船上,供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所需的电量。马伟明坦言:"其难度远远大于前面两代发电机的总和,甚至超过了自己过去所有研究的总和"。目前其"关键技术已经突破,正在进行型式试验"。 中国新型舰船的三代电力集成发电机从原理、设计到研制都由马伟明主持,马伟明因此被称为中国潜艇"心脏"的总设计师。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瞄准21世纪舰船动力平台发展的趋势,马伟明率先提出了"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技术思想。该系统将是未来舰船新型动力平台。这一设想正在付诸实施。据悉,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是舰船动力的第三次革命。19世纪前的舰艇动力主要依靠风帆。从风力到蒸汽机,是舰船动力的第一次重大革命。从蒸汽到核动力,舰船动力实现了第二次革命,而从核动力到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则是舰船动力的第三次革命。 自然界的山有顶峰,马伟明心中的山是科学,这座山永远不会有顶峰。
    
    看看以前的一篇新华报道:四院士报告会报告中的四个院士有两个有军方背景,西核所的邱院士和海军工程大学的马院士。还有一个顾院士(搞京沪高铁的)讲的也很精彩,但是顾老不让大家把他的话上网。
    
    邱院士的报告是关于功率电器的。不过,她做的可是核爆模拟专用的。在她的报告中提到,我国在79年制造的一台核爆模拟器达到了80年代先进水平。换句话说,我国的核爆模拟一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那么,按照中国的发展制度和发展规律,可以想象现在的中国核技术到了什么地位。
    
    不过漏的最多的还是马院士。马院士60年出生的,今年才44岁。太年轻了。从他的简历中也没有说他得到过什么国家科技进步奖或者类似的大奖。而按照中国的规律,没有拿到这种奖项的,又像他这么年轻的能当院士,说明他肯定在某个项目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至于是什么,没明说。
    
    马院士在他的报告中反复提到了这么几点:某型常规潜艇的全电推进(据马院士讲,这点已经实现了),某新型核潜艇的全电推进(也已经实现),某型号的舰载飞机的电磁弹射器的研制(J10B),某型舰载高能武器的供电设备(激光)。   
    
    马老师讲的一个重点是关于某型常规潜艇的全电推进。用马老师的话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点让我想起了361和出现在日本海的"明"。就是凭借这个项目的成功,马老师才成为院士的。
    
    新华网武汉电(陈万军 刘海洋)中央军委主席日前签署命令,给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室教授马伟明记一等功。今天上午,海军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举行中央军委给马伟明记一等功庆功大会,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海军政治委员杨怀庆为马伟明颁发军功章。
    
    马伟明多年来致力于舰船电力系统研究,创建并发展了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理论体系,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同时发出交直流电的双流发电机。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他的数十项发明成果,使我国舰船、飞机、移动通讯等领域的供电方式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军事、经济效益。
    
    近5年来,马伟明在教学科研中,培养出40多名电气工程学科专家型人才。1996年他被评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获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中国工程院为马伟明发来了贺电 。。。
===============================
擦,这么久了,2006年?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49356.shtml

比AIP还好官泻:走在世界前列我舰艇全电推进技术
    发贴人:221.218.17.* 发贴时间:2006-7-2
    
    一周前,在第十一届武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审会上的投票间隙 ,马伟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这位行色匆匆不苟言笑的年轻院士,开头就先发问:15分钟足够了吧? 马伟明语速特快,听起来感觉就像速度溜冰,你还没听完第一句,他已经滑行了很远。15分钟内,他讲完了别人可能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内容。 效率高,这是马伟明的特点。在探索科学的未知世界的征程中,他比同龄人走得更远。2001年,41岁的马伟明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当选为院士后的这短短4年,马伟明又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对他来说,在攀登科学的征程上,当选为院士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逗号。 当选为院士前,马伟明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主持研制出中国新型舰船的第一代电力集成发电机。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研制的新一代潜艇引进国外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不久发现发电机系统有重大缺陷。当时在这类发电机整流系统中都存在一种"振荡现象",造成整个动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而陷入瘫痪。这个难题在国内外均未得到彻底解决。
    
    "落后不是中国人的专利"。经过近2000个日日夜夜的拼搏攻关,不到40岁的马伟明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发电机整流系统稳定性的"判据公式",并成功研制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性能指标优于西方国家的多相整流发供电系统。该成果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选为院士后第一年,马伟明等长期研究的第二代电力集成发电机获得成功应用。这种同时发出交流和直流电的双绕组发电机为国际首创,被评为中国2002年度公众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随着电力推进舰船的发展和高能武器舰载化对大容量电力的需求,今年,45岁的马伟明领衔研制了"高速感应蒸发冷却发电系统",即舰船的第三代电力集成发电机:在长约100多米的舰船上,供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所需的电量。马伟明坦言:"其难度远远大于前面两代发电机的总和,甚至超过了自己过去所有研究的总和"。目前其"关键技术已经突破,正在进行型式试验"。 中国新型舰船的三代电力集成发电机从原理、设计到研制都由马伟明主持,马伟明因此被称为中国潜艇"心脏"的总设计师。
    
    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瞄准21世纪舰船动力平台发展的趋势,马伟明率先提出了"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技术思想。该系统将是未来舰船新型动力平台。这一设想正在付诸实施。据悉,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将是舰船动力的第三次革命。19世纪前的舰艇动力主要依靠风帆。从风力到蒸汽机,是舰船动力的第一次重大革命。从蒸汽到核动力,舰船动力实现了第二次革命,而从核动力到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则是舰船动力的第三次革命。 自然界的山有顶峰,马伟明心中的山是科学,这座山永远不会有顶峰。
    
    看看以前的一篇新华报道:四院士报告会报告中的四个院士有两个有军方背景,西核所的邱院士和海军工程大学的马院士。还有一个顾院士(搞京沪高铁的)讲的也很精彩,但是顾老不让大家把他的话上网。
    
    邱院士的报告是关于功率电器的。不过,她做的可是核爆模拟专用的。在她的报告中提到,我国在79年制造的一台核爆模拟器达到了80年代先进水平。换句话说,我国的核爆模拟一度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那么,按照中国的发展制度和发展规律,可以想象现在的中国核技术到了什么地位。
    
    不过漏的最多的还是马院士。马院士60年出生的,今年才44岁。太年轻了。从他的简历中也没有说他得到过什么国家科技进步奖或者类似的大奖。而按照中国的规律,没有拿到这种奖项的,又像他这么年轻的能当院士,说明他肯定在某个项目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至于是什么,没明说。
    
    马院士在他的报告中反复提到了这么几点:某型常规潜艇的全电推进(据马院士讲,这点已经实现了),某新型核潜艇的全电推进(也已经实现),某型号的舰载飞机的电磁弹射器的研制(J10B),某型舰载高能武器的供电设备(激光)。   
    
    马老师讲的一个重点是关于某型常规潜艇的全电推进。用马老师的话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点让我想起了361和出现在日本海的"明"。就是凭借这个项目的成功,马老师才成为院士的。
    
    新华网武汉电(陈万军 刘海洋)中央军委主席日前签署命令,给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系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室教授马伟明记一等功。今天上午,海军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举行中央军委给马伟明记一等功庆功大会,会上宣读了中央军委的命令,海军政治委员杨怀庆为马伟明颁发军功章。
    
    马伟明多年来致力于舰船电力系统研究,创建并发展了十二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理论体系,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十二相整流发电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同时发出交直流电的双流发电机。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他的数十项发明成果,使我国舰船、飞机、移动通讯等领域的供电方式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产生了巨大的军事、经济效益。
    
    近5年来,马伟明在教学科研中,培养出40多名电气工程学科专家型人才。1996年他被评为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9年获国家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中国工程院为马伟明发来了贺电 。。。
===============================
擦,这么久了,2006年?
算官泄吗?
“某型号的舰载飞机的电磁弹射器的研制(J10B),”这个是什么意思,电弹弓么?电弹弓难道还要针对某具体型号的飞机研制么
还有常规潜艇的全电推进是什么意思,求科普
电磁弹射,不可能吧
不敢信砖家的话了。。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攻克了制约综合电力系统上舰的瓶颈技术,为推进我国舰船动力平台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是组建了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体。建立的传导干扰精确定量预测理论和自适应辐射干扰对消技术,已用于解决舰船中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为保障舰船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大作用。电磁兼容创新群体成为国内电气工程领域唯一连续两期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团队。四是牵头成立了“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利用在舰船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经验,研制成功大容量风能、太阳能发电变流装置、高功率密度集成式惯性储能装置等新能源接入设备,极大促进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这些个都是老黄历了吧

水面舰艇的全电没说起啊,倒是有一个实验性质的小船,已经下水
大跃进?历来对这种东西不是很感冒。当初可是被马扁的多了。
领先水平
======================================

看来下一代的大曲上全电不是奢望了
楼主自己加了些东西进去吧。
一个人就搞定这么多东西?
宫商角徵羽 发表于 2010-10-8 15:08
第一行不就是链接吗?
gohorse 发表于 2010-10-8 14:43
恩,水面的倒是没有看到,但是帖子里有水下的全电
听说中央军委给他记了一等功
潜艇的全电跟水面舰艇的全电不是一回事

潜艇是用直流电制的[:a12:]
勇克舰艇装备建设“硬骨头”的张盖凡教授
挑战国际前沿勇写第一

  志存高远。张盖凡瞄准学科前沿科研攻关,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个世纪50年代,在协助电气工程科学家高景德教授撰写的《交流电机过渡历程及运行方式的分析》这一电机理论经典著作中,张盖凡的学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也显露出深厚
的专业理论功底。他提出的“分析同步发电机不对称短路的谐波平衡法”,成功解决了困扰国际电机界的交流电机不对称短路计算等难题。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采用一种具有低噪声、高效率等优点的新型动力系统。然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低频功率交互振荡现象,成为困扰世界电机界的又一难题。张盖凡决定从三相同步发电机入手,展开对这一高科技堡垒的攻关。凭着扎实的功底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他终于成功地探明了三相同步发电机多机整流并联系统和单机整流带反电势负载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建立起理论解析模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三相同步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并联运行稳定性的判据公式。

  科研继续向着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十二相发电机推进。经过张盖凡和弟子们13年的不懈攻关,舰船新型供电系统问世,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性能优于西方发达国家同类产品,获得200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装备建设呕心沥血

  “我们要打的是一场国际官司,不但要有科学的推导,还要经过实验验证。”一次,我国引进的某大型设备发生重大故障,研究所的同志受命进行技术检查,张盖凡承担了电磁力的分析计算。经过对各种数据的汇总、分析、推导,他们发现对方工艺制造上存在重大缺陷。

  张教授冒着酷暑高温,带着年轻人到振动与噪声实验室做振动模拟试验。经过张盖凡和同事们的并肩奋战,很快得出了故障原因的科学结论,提出了正确的处置措施。在国际谈判中,用科学和事实将对方专家驳斥得哑口无言,赢得了与发达国家专家较量的胜利。

  张盖凡教授完成的课题中,大多数是我军舰艇装备建设中的“硬骨头”课题。

  某新型潜艇发电机故障诊断系统可靠性差,频频报警却无法确定故障位置。这个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到部队战斗力,甚至危及潜艇的安全。张盖凡和马伟明等弟子认真分析后,主动请缨揽下了这套“瓷器活”。他们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反复进行理论推导,重新调整设计思路,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相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如期研制出了该型发电机整流元件在线监测和故障报警装置。这套装置在1秒钟就能准确无误地测出故障点和故障性质,受到部队官兵的高度赞誉,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育国防英才甘为人梯

  “培养学生不是给自己找学术上的接班人,而是为了国防科技事业的振兴。”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马伟明是张盖凡最得意的弟子,他师从张盖凡教授,在较短的时间里在舰船独立电力系统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就在马伟明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张盖凡却积极推荐,把他送到清华大学名师处攻读博士学位。马伟明北上求学时,张盖凡还亲自到机场为他送行。

  这次攻博,马伟明不但获得了“优秀博士”、“优秀博士论文”和“课题工程实践奖”三项大奖;而且进一步开阔了学术眼界,了解了国内同行先进的研究。他瞄准了国际上一个新兴的领域———电磁兼容。

  在张盖凡教授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马伟明领衔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很快成立了。近年来,他们用自身积累的科研经费,投资建设起现代化实验室,在新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创建了多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基础理论体系,提出了3相/12相交直流电力集成发供电新原理,研制出国际上第一台能同时发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双绕组发电机,获准立项建设我国第一个综合电力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马伟明本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

  在海军举行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庆贺大会上,马伟明接过学员献上的鲜花,转身敬献给张盖凡教授:“没有您的倾心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

  赵文春,本科毕业时报考硕士研究生,临场发挥失常,几分之差落选。小赵慕名找到张盖凡,希望得到教授的推荐破格录取。张盖凡出了几道习题让赵文春当场解答。小赵很快给出正确答案。张盖凡满意地点点头。虽然小赵最后未能被破格录取,但这个名字深深印在张盖凡的脑海里。两年后,系里的李槐树教员到小赵所在部队出差,张教授再三叮嘱他,务必要找到赵文春,亲口转达自己对小赵努力学习成才的鼓励。张教授的关爱令赵文春十分感动,他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当年以该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回母校学习深造。

  近日,海军工程大学党委作出决定,广泛开展向殉职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民海军首批教授张盖凡学习活动
海军工程大学清华师徒三杰的故事
说看到的海工清华师徒三人的故事。从报道看,他们师徒三人都致力于舰艇供电系统或者全电推进系统的研究,就是传说的AIP系统(可能不准确),混过军版的人自然知道是什么,有多重要。
    
    张盖凡,清华电机50届,海军首批教授,攻克三相同步发电机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又同弟子马伟明一同攻克十二相发电机系统的世界难题,为我国潜艇静音推进做出巨大贡献,76岁殉职于工作岗位。常说军人最大的荣誉是战死疆场,那么殉职于科研岗位便是军工科研人员最崇高的结局。不过这位老英雄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却先后下岗,长期待业,让人不胜唏嘘。有时候想想,我们国家虽贵为天朝,有时却真tmd对不起那些为她走向世界强权之路而倒下的国之栋梁们。那些权贵,甚至一个地方七品芝麻官的待遇与基层科研人员相差都天上地下,还有什么价值观值得输出?
    
    张盖凡当年把自己两位学生马伟明和张晓峰送到清华电机系读博士,他们继承了张老的遗志。他们在清华的导师是电机系郑逢时教授。
    
    马伟明,2001年当选的最年轻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这个头衔货真价实。他当年同恩师张盖凡一起历经13年,终于在国际上率先攻克十二相整流发电机的震荡现象,提出发电机整流系统稳定性的"判据公式",大大改善了我国潜艇的静音效率,提高了生存率,这要在战场上,会挽救多少战士的性命。他被誉为中国潜艇"心脏"的总设计师是毫不过分,中央军委为他特别记一等功。他现在的项目是航母舰载机电磁弹射器项目。大家应该知道这个项目对我国国防的意义,航母蒸汽弹射器迄今为止仅有美国掌握了。无论成功与否,我们都祝福马学长。
    
    张晓峰,马伟明的师弟,同样于1996年获得清华电机系的博士学位。从报道上看他应该是在马伟明转换方向后,主持舰艇电力推进系统的研究。他现任海军工程大学船舶与动力学院院长,并因为出色的研究成果荣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7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另外,我国唯一的战略核潜艇生产厂家渤海重工的总工程师是1968年毕业于清华动力系的孟劲勇,他当年就曾因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我国要建成真正的蓝水海军,要成为真正的super power,还是需要一代代清华人的不懈付出的。
海工的马伟明教授很有名阿,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在科技日报上看到他的报道了..
全电化
真要实现
就太牛了
某型号的舰载飞机的电磁弹射器的研制(J10B)————————介个素认真的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太好了。
bearzzzz 发表于 2010-10-8 15:12


    呵呵,土鳖的学术造星运动,很正常。

另外,造星运动更有利于骗钱,骗来钱之后大家集体分赃,如果分赃还算均匀的话,没太多人有太大的意见的哈
理解有问题;
潜艇长久以来都可以用蓄电池运行,只是持续时间不长。

这个人是改进了原来的系统而已。
和英国45型的“全电”完全是两码事。
如果是真的,那KC要飘红了
swiftososos 发表于 2010-10-8 13:59

文章写得很清楚了,潜艇全电已经实现了。

舰艇的在进行中,激光是老文了,电弹资料倒是比较少见应该也是有所进展的。
pinkett 发表于 2010-10-8 14:31


本来就是扯淡,有什么好信的?常规动力潜艇水下本来就是蓄电池电动机推进,水面上又没有全电的必要,扯淡什么常规动力潜艇全电推进?
天涯何时也有这种帖子了?
转天涯的?
zyz201 发表于 2010-10-8 15:04

{:3_98:}貌似我国连第一代大驱都还没出来。。。哪来下一代。。。
肾好肾慰
真的这么牛b吗
某新型核潜艇的全电推进-----海底幽灵{:2_64:}
greyhond 发表于 2010-10-8 18:37
是吧:

传说中的英国下一代全电推进概念艇,常规的

潜艇的全电跟水面舰艇的全电不是一回事

潜艇是用直流电制的
ladon 发表于 2010-10-8 16:32


牛牛的45不也是直流电机么~~ 楼主的八股也提到他弄了个双绕组的同时可以发交直流电的发电机  

不管水面水下,动力用直流电机更具优势吧,直流电机加减速更容易实现嘛~~
潜艇的全电跟水面舰艇的全电不是一回事

潜艇是用直流电制的
ladon 发表于 2010-10-8 16:32


牛牛的45不也是直流电机么~~ 楼主的八股也提到他弄了个双绕组的同时可以发交直流电的发电机  

不管水面水下,动力用直流电机更具优势吧,直流电机加减速更容易实现嘛~~
C卫星 发表于 2010-10-8 18:42


    :L遇上咬文嚼字的了~~
zyz201 发表于 2010-10-8 19:22
推进当然是交流好了,交流电机的体积要比相同功率的直流电机小,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电机调速也比直流电机方便。潜艇上用直流推进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蓄电池可以直接给推进电机供电
evals 发表于 2010-10-8 20:35


  有这回事~~?交流比直流方便~~?
山中无老虎 发表于 2010-10-8 17:44


    我们不能简单地相信宣传,可也不能相信你一句话,你有证据证明他们是造星?骗钱了?你有证据证明他们的科研成果不是真的?否则,你凭什么说是造星?
顺便问下你,你做出了什么成果???
evals 发表于 2010-10-8 20:35
这话说得有点不那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