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需要什么样的轰炸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0:26:40


[WARNING! WARNING!] http://flv1.bn.netease.com/videolib2/2010/2/D/A/E5VGOLADA.flv

兵器知识: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兵器知识》杂志社编辑王瑾,俄罗斯军方在2009年12月23号俄罗斯远程航空兵节庆典活动上宣布:俄罗斯将在未来20年内装备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在稍早些时候,美国军方高层也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问题透露出一些自相矛盾的信息。那么从世界范围内分析,远程轰炸机这个战略性的武器系统是否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还是会就此衰落?为此我们请来了两位嘉宾,中国航空学会科部委员会的王旭东先生和军事科学院杜文龙研究员。

一、战略轰炸机是否会消亡?

兵器知识:两位专家,就“今后是大力发展战略轰炸机还是战略轰炸机就此消亡”这个问题,请两位专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王旭东:我认为战略轰炸机不仅不会消亡,而且在近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段内将会有一个大发展的小高潮。我的理由主要是:

首先,反导系统日臻成熟和完善是对弹道导弹的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更丰富的远程打击手段就成为了必然,远程轰炸机在空中的路线不像弹道导弹,弹道导弹完全依据开普勒三大定律所决定的弹道飞行,而战略轰炸机飞行路线飘忽不定,而且可以随时更改目标,改变航线,所以发射地点、攻击地点飘忽不定,这是第一点。

第二,新概念武器,包括激光武器、动能武器,将在10到20年内用于实战,新概念武器用于实战后是对战场的一种颠覆,能不能发挥新概念武器的作用,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取决于有没有平台,新概念武器对平台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两个基本要求:空间要大、能源要足。如果把新概念武器仅仅放在地面上没有问题,但放在地面上的新概念武器又有多大的作战威力呢?搬到空中去,小飞机不行,必须是大飞机,这种大飞机就是未来的轰炸机,或者叫它远程攻击性飞机。


第三,回顾一下历史就会知道,二战时期,美国没有空军,苏联没有战略空军,日本也没有空军,他们都是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美国是1947年才成立空军的。苏联二战时期的空军只相当一个兵种,地位在海军和陆军之下,1946年之后才升格到了跟陆军、海军平级的军种,有了“空军总司令”。为什么这两个超级大国二战以后才发展空军?就是因为当时的空军力量表现出了战略作用,这种战略作用在当时来说主要的手段就是战略轰炸机,冷战时期这两个超级大国战略空军的基础也都是战略轰炸机部队。

从历史上来说,还有几个共性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要不要轰炸机,在航空界有句话,一流大国必须拥有,二流大国最好拥有。当你的国家利益遍及全球时,就需要这样一个进攻性武器。

二是战略轰炸机跟航空母舰一样,具有军事威慑力,这种东西不光能用,而且平常还能拿它威慑别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另外还有一个业外人士不是很重视的问题,高精尖项目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是小项目完全没法儿比的,美国是科技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知识创新也是最突出的,他们很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都是在国防大项目的拉动之下而推出的,所以我的判断是未来二三十年可能会形成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小高潮。

杜文龙:战略轰炸机的去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我记得2009年4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宣布未来20年武器装备调整计划时,其中有一项就是把空军价值100亿美元的战略轰炸机,也就是新一代轰炸机计划取消了。这一天被《华尔街日报》称为“血淋淋的一天”,美国人现在正在对它的军事战略进行重新审视,但几天前美国和俄罗斯又分别公布了自己的新一代轰炸机计划,但公布的源头是军方还是工业部门,还无法最终确定。

我的总体感觉是,从一前一后所有关于轰炸机的信息所反映出的矛盾状态来看,战略轰炸机在今后的空中攻击战役中,特别是在以后的全球打击火力战中,地位作用会慢慢下降,最后直至失去它原有的作用。

之所以这样讲有几个理由:

第一,严格地说,战略轰炸机是一种冷战时期的传统武器,尽管它现在注入了隐身技术,注入了现在所有的尖端航空技术,但从战略轰炸机诞生那天开始到它发展到今天,主要作用是对敌方纵深战略目标进行高强度的空中火力打击,随着美国的战略调整,我们来看:冷战以后,美军把带有冷战色彩的武器砍了不只一件,像我们经常提到的性能非常优良的科曼奇直升机,冷战色彩太浓,就把它拿掉了;另外还有十字军火炮,这种火炮的性能和相同火炮相比,不是不先进,而是非常先进,但由于它适应传统的地面作战,也就是适应传统冷战的时期的战争形态,对不起,即使你再好,但和以后的战争形态对应不起来,适应性不够,照样要出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感觉战略轰炸机对于传统战争形态的适应作用非常强,如果把它放在传统的作战模式中,它的作用不可替代。但今后,不是像以前那种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以彻底摧毁对方国家所有目标的打击。特别是科索沃、阿富汗战争,都已经证明了今后的战争形态是有限战争,是高强度的有限冲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适应传统作战、适应冷战模式的传统轰炸机的地位作用可能会下降。

第二,战略轰炸机原有的威力、角色、使命,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武器来替代,比如前段时间我国进行了陆基中段的反导拦截,这说明在目前防空概念里要加入航天、反导的因素,也就是说,传统防空武器对现在的歼击机、轰炸机、攻击机包括战略轰炸机,毁伤率并不低,甚至防线非常高,但对战略导弹、巡航导弹的防御反而不够,由于它速度太快、对探测预警的要求太高、对拦截精度、毁伤效率要求过于苛刻,造成反导成了一个天大的问题,也就是在现在的防空战略概念中反导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此外,目前的轰炸机,比如刚才王老师提到的新一代轰炸机是隐身的、超音速的,这种轰炸机成本太高,不要说今后发展新型轰炸机,就是20年前出现的B-2成本都高得不得了,按照当时的黄金价格测算,完成设计后,它每公斤的成本是49841美元,是黄金价格的2.6倍,45吨的B-2飞行,相当于120吨黄金在飞行,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你要倾全力搞这么一个东西,就是在烧钱。
现在通过成本控制,通过一小时快速全球攻击武器的发展,它的战略打击,特别是对敌方纵深的全面毁灭作用,已经有更好的武器来替代了,所以我感觉战略轰炸机今后的发展会放缓、地位作用可能会逐渐降低。

二、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能力

兵器知识:请两位专家谈谈轰炸机在突防方面有什么优势?

王旭东:战略轰炸机最致命的一点、决定它命运的一点,就是它的突防能力,传统的战略轰炸机,如二战时期的战略轰炸机要凌空轰炸,飞到目标上空,到了六、七十年代后有了空射巡航导弹,美国、俄罗斯的导弹射程达到了3000公里左右,采用机+弹的方式实施防区外打击。

传统的突防手段主要有这样几种,超音速突防,还有低空突防,利用雷达盲区和地面背景杂波,探测它也不太容易,地形跟随飞行大大提高了空防能力;第三种突防手段是电磁干扰突防,在电磁干扰的掩护之下突防。第四种是隐身突防,采用隐身技术,即B2、F117、F22等采用的隐身技术和新型隐身技术相结合突防;另外还有还有高超音速突防,飞行速度超过5倍以上的叫高超音速突防,现在最有前景的隐身技术是等离子隐身。等离子隐身有很多的好处,如果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等离子气体,它可以使这个物体的雷达散射点降低到原来的1%,而且它的气动外形基本不需要改变,轰炸机这种大平台载重量大、空间大,有配备等离子发生器的基本条件。

兵器知识:杜主任,您觉得未来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行动会不会被其它新型技术装备取代?

杜文龙:战略轰炸机,从它诞生那天开始,突防就是它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尽管现在飞机发展了好几代,从以前亚音速到高亚音速,到现在的超音速甚至到隐身,从古到今,我讲的“古”是早期轰炸机,它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突防问题,战略轰炸机刚刚出现那会儿,B-17,二战时著名的战略轰炸机,当时在英国的女孩中流传着一句话:不要嫁给开轰炸机的小伙儿。为什么?战死率太高了,你今天认识了他,他明天能不能回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整个战略轰炸机飞行员在二战中的损失非常惊人。

二战以后战略轰炸机开始向高传音速,向其他突防方式(如隐身等)开始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现在我们还不能下结论,今后轰炸机的突防能力比其他武器好,比如现在我们提到的两种最常见的突防方式:隐身突防和高超声速突防,隐身突防现在的原理已经清楚了,F-117已经诞生这么多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采取吸波、反射的隐身方式还是采取电离的隐身方式,在今后十年内,我想隐身和反隐身这两种技术的斗争会出现平衡,也就是说,基于这两种隐身方式的目标,十年左右,它的隐蔽性将彻底丧失。

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是以现在超高声速的突防,以高过敌方几倍的速度对敌方进行快速突防,如果能达到5到6倍,这是战略轰炸机能达到的极致,但各种弹道(特别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弹道复合的导弹),它末端的速度甚至中段的速度都可以大到五到六个马赫,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导和反飞机对于传统的和今后将要发展的防空武器来讲,反导弹、反飞机、反防空目标相对容易一点,所以如果把战略轰炸机做到五到六个音速,不如去发展十几倍音速的快速轰炸系统,比如美国人现在搞的全球打击系统采取高超声速飞行,相当于一枚导弹,能在24点内对全球任何一个目标进行精确突击,已经完全可以和现在意义上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吻合了,从突防这个角度看,轰炸机和其它武器,特别是和导弹武器相比较,它的优势不大。

王旭东:我和杜先生的观点有点不同。确实在二战时期轰炸机飞行员的牺牲率最高,为什么牺牲?因为他要实现凌空轰炸,飞到人家目标上空去,飞到人家火力网的里面去,只有这样扔下炸弹才能炸中目标。

现在的导弹技术给了轰炸机一种选择,也就是可以采取机+弹的方式,机飞到你的防区、射程、火力网之外,然后发射巡航导弹、制导弹药,甚至发射进攻性的无人机,这是在防区外打的,就可以保障自身安全,避免较大伤亡。

第二点,关于突防,我很同意杜先生说的,隐身、反隐身,突防、反突防,确实是一种矛盾,应该说现在对于反隐身技术即将有所突破,隐身技术领先,从F117开始,它平步青云,高处不胜寒也有二三十年了,反隐身技术,如多频率雷达、探测传感器,确实也有突破,传统的突防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杜文龙:今后要是从整个作战飞机在整个打击中的作用来看,现在我们可以把飞机分成攻击机、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其它战斗机,我想今后各种战斗机可能归为同一类,以中等载量作为基本模式共同发展,美国人讲F-35有可能是它最后一代有人驾驶的飞机,什么意思?以后对于战斗机的发展可能不再区分歼击、轰炸、强击的用途,这种用途可能被一种平台的多样化逐步代替,比如以前的轰炸机可以带百十吨弹,因为目标数量多,确实不好打,命中后未必能摧毁,摧毁后未必能彻底把它消除,今后随着弹药技术的进步,一架F-22或者F-35,未来模式化的空中作战平台所携带的弹药可能有多种作用,既可以攻击点目标,也可以攻击面目标,弹药技术的发展和航空器技术的发展相比较,现在提高弹药技术比提高航空器技术成本要更经济。

所以我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轰炸机的作用可能会慢慢降低,被一种具有综合性能的航空器全部替代,当然,不光是战略轰炸机,包括其它的作战飞机都有可能向这种航空器靠近。

王旭东:我接着杜先生的话说,杜先生有一个观点我同意:未来作战飞机的分类不见得分成战斗机、战略轰炸机、战斗轰炸机等等,就像海军武器一样,现在的海军武器讲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等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含义,基本都是吨位上的差距、个头儿上的差距。未来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比如轰炸机、战斗机、轻型战斗机等等,保持原有称谓的情况之下内涵发生变化,我想表达的是,我认为未来轰炸机是一种大型、远程、以进攻为主的平台,也不排除在作战需要的情况下,未来打仗是打网络中心战,要求你的作战单元随着网络的攻防能力改变角色,也不排除它有很强的防御。

另外我想补充,受到杜先生的启发我想谈一个观点,未来航空装备的发展,快速修改构型技术可能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比如发展一个大平台,我可以用它来作为进攻性武器,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如果战场需要,还可以变成一种预警指挥平台,甚至于变成一个加油平台、变成防空武器的发射平台,但是我觉得进攻性的大家伙还不能消亡,因为进攻性才能体现空中力量的本质,“空军是长于进攻的兵种”,反导系统等是有防御的东西,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空中力量的防御也是以攻助防,以攻代防。尽管它的内涵和使命、特征会有所变化,但进攻性的大平台确实是需要的,尤其是我们国家更需要。

三、战略轰炸机的制造和使用成本

兵器知识:轰炸机的制造成本比较高,对这个问题,王老师怎么看?

王旭东:这个问题对杜先生有利,它确实很费钱,B-1花了300多亿,搞了十年,B-2也是200多亿,搞了很多年,发展战略轰炸机太费钱,这也是一般国家不敢发展它的缘由,只有超级大国、一流大国才有经济能力发展它,二流大国,比如法国、英国现在都玩不了轰炸机,因为实在太费钱。

但我还是想提醒一点,尽管轰炸机很贵,花钱很多,但由于它是一种高新技术的集成,在研制一款高性能的战略轰炸机时会带动起许多的基础学科、专业学科的发展,它就像一个龙头,甚至于能带动周边各个产业链条向前发展。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轰炸机的一次性投资很大,但也未必不能赚回来,日本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在航空高技术领域高精尖航空产品,投资一块钱,十年后将赚回八十块钱。

再举个例子,我国前几年搞了一款战斗机,研制这款战斗机带出了二百六十多种新材料,这些新材料都是填补空白领域的,一家战斗机就能带出二百六十多种新材料,那么一架轰炸机能带动多少?这是一个技术耗费和产业发展的命题。我想,发展高技术武器别怕赔钱,最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种成果转换的机制,如果像以前的苏联一样,那就完蛋了,苏联发展了很多高性能武器,但它是一个计划体制,很多军事领域的成果转换不到民生领域里去。美国就不一样,美国很多民用技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产品很多都是从国防领域转换过来的,其中从航空领域转换过来的就有非常多,方便面、手机,都是从军事领域转换过来的,所以别怕花钱。

兵器知识:杜先生有什么看法?

杜文龙: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制造是一个烧钱的游戏,整个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计划是用黄金堆起来的,它的研制是这样,从使用上来说更是这样,如果想让一架战略轰炸机顺利起飞、攻击、回来,这不光是一架飞机的问题,还要涉及到基地、空中情报保障、对目标毁伤的评估,整个导航系统、通讯系统,甚至这个系统会涉及到天气系统,对这架战略轰炸机执行任务所进行的保障,估算出的成本是巨大的。美国人迟迟不敢让B-2进驻国外,因为怕雨多、怕潮湿,很娇贵,必须要有一个特定的适合它的环境,才能保持这架飞机的战术、技术处于勘用状态,或是良好状态。

王旭东:我同意杜先生的观点,这也恰恰是B-2不好用的原因,我想也是美国人搞了B2之后在轰炸机道路上彷徨不前、一会儿说走、一会儿说不走的重要原因,但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在现在的飞机设计领域里,B2遇到了这么多新问题,B-1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设计理念“保障性设计原则”,最早设计飞机时根据气动设计、根据结构设计、根据任务设计,后来搞了“主动控制技术”,把控制系统和控制流程放到飞机的初始设计中。

基于刚才说的一些问题,国外提出了“保障性设计原则”,也就是在一开始设计飞机时就把保障性要求、保障性资源、保障性经费通通考虑到总体设计方案当中,在顶层规划时就这样做。

尽管基于保障性设计的飞行平台还没有成功,但我想,这种理论是在不断完善,如果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空中平台诞生,它的保障性将会有比较大的提高。实际上F-22的保障性就比B-2强得多,F-35就更突出一点,我对此还是很有信心。

杜文龙:尽管现在保障维修技术已经被纳入到了飞机原始设计的重要因素中,但和装载十年不需要检测即可发射的弹比较,它的保障性要大得多。

另外说战略轰炸机的整个研制过程,如果按照千克成本计算,它高于黄金价格的三到五倍,这是B-2这一代的。今后这代轰炸机,随着各种高精尖技术的投入,成本会更高,也就是说这个战略轰炸机可以拉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绝不仅仅是战略轰炸机一种项目能够拉动的,而且从拉动效益中看,我们目前在航空领域的探索已经有很大收获了,现在对于国家核心竞争能力拉动最大的是航天技术,基于能够快速攻击的导弹技术,比如快速攻击不同射程的导弹,导弹在飞出大气层以后的隐身、多弹头制导、真假目标结合……现在对于这些问题的研制,对于整个技术创新来说难度更大,特别是要求不同弹道相结合的,这块陌生领域对于提升整个国家的核心能力来说会随着新一代攻击武器而发展有长足进步,而不是仅仅随着战略轰炸机的发展。

王旭东:我不同意。从现实来看,航空技术比航天技术难,在六七十年代我们把航天领域确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时,钱学森等顶尖专家对此也有过一些争论,最后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发展航天关联度少,难度相对小一些,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搞航天,搞战略导弹作为我们的反击手段。

另外从美国NASA的型号发展历史(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美国、欧洲,还有现在的俄罗斯,不分航空航天,而是统称为“航空航天”,并不分成两个领域,在我们国家,因为受计划体制影响较大,还是人为分成两个领域。

从NASA的型号发展来说,美国人进入航天领域是从X15(开始的),X15是一个研究机,X-15之后又是X-30、X-31。X-15之后所有的研究机大多数都是为了航天器的飞行、弹道超音速服务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航天技术是在航空这个层面上得到验证,成熟之后才扩散到航天领域。当然,如果不把这两个产业分得这么细,也没必要这样说,我觉得大众对于航空工业还不够理解,实际上发展航空挺难的。

杜文龙:对于产业的拉动作用,有人说航天难,有人说航空难,难和不难只是拉动作用的多种指标之一,而且有可能指标作用也会随着目前探索的逐步深入而呈下滑趋势,我感觉对国家整个产业核心竞争力拉动最大的是陌生领域,是以前你没有进入过的领域,航空和航天相比较,航空的成分要重一点,而航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世界技术的借鉴和我们自己的探索,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航空对于产业的拉动作用虽然大过,但不是现在大,而是以前曾经大过。反而在实用性的航天方面,特别是通过航天衍生的军事用途,在这方面,我们的探索还刚刚开始,所以从这点上说,难易只是拉动标志之一,这个领域的陌生度是拉动作用的黄金指标。

兵器知识:感谢两位专家的点评。


1、图160样超音速
2、B2样隐身
3、SU34样地形跟踪+长剑10+IL78加油机(以后用国产大运、大运改B52类大轰 配合)


[WARNING! WARNING!] http://flv1.bn.netease.com/videolib2/2010/2/D/A/E5VGOLADA.flv

兵器知识: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兵器知识》杂志社编辑王瑾,俄罗斯军方在2009年12月23号俄罗斯远程航空兵节庆典活动上宣布:俄罗斯将在未来20年内装备新一代战略轰炸机。在稍早些时候,美国军方高层也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问题透露出一些自相矛盾的信息。那么从世界范围内分析,远程轰炸机这个战略性的武器系统是否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还是会就此衰落?为此我们请来了两位嘉宾,中国航空学会科部委员会的王旭东先生和军事科学院杜文龙研究员。

一、战略轰炸机是否会消亡?

兵器知识:两位专家,就“今后是大力发展战略轰炸机还是战略轰炸机就此消亡”这个问题,请两位专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王旭东:我认为战略轰炸机不仅不会消亡,而且在近二十到三十年的时间段内将会有一个大发展的小高潮。我的理由主要是:

首先,反导系统日臻成熟和完善是对弹道导弹的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寻求更丰富的远程打击手段就成为了必然,远程轰炸机在空中的路线不像弹道导弹,弹道导弹完全依据开普勒三大定律所决定的弹道飞行,而战略轰炸机飞行路线飘忽不定,而且可以随时更改目标,改变航线,所以发射地点、攻击地点飘忽不定,这是第一点。

第二,新概念武器,包括激光武器、动能武器,将在10到20年内用于实战,新概念武器用于实战后是对战场的一种颠覆,能不能发挥新概念武器的作用,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取决于有没有平台,新概念武器对平台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两个基本要求:空间要大、能源要足。如果把新概念武器仅仅放在地面上没有问题,但放在地面上的新概念武器又有多大的作战威力呢?搬到空中去,小飞机不行,必须是大飞机,这种大飞机就是未来的轰炸机,或者叫它远程攻击性飞机。


第三,回顾一下历史就会知道,二战时期,美国没有空军,苏联没有战略空军,日本也没有空军,他们都是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美国是1947年才成立空军的。苏联二战时期的空军只相当一个兵种,地位在海军和陆军之下,1946年之后才升格到了跟陆军、海军平级的军种,有了“空军总司令”。为什么这两个超级大国二战以后才发展空军?就是因为当时的空军力量表现出了战略作用,这种战略作用在当时来说主要的手段就是战略轰炸机,冷战时期这两个超级大国战略空军的基础也都是战略轰炸机部队。

从历史上来说,还有几个共性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要不要轰炸机,在航空界有句话,一流大国必须拥有,二流大国最好拥有。当你的国家利益遍及全球时,就需要这样一个进攻性武器。

二是战略轰炸机跟航空母舰一样,具有军事威慑力,这种东西不光能用,而且平常还能拿它威慑别人,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另外还有一个业外人士不是很重视的问题,高精尖项目对产业的拉动作用、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是小项目完全没法儿比的,美国是科技最具创新能力的国家,知识创新也是最突出的,他们很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都是在国防大项目的拉动之下而推出的,所以我的判断是未来二三十年可能会形成发展战略轰炸机的小高潮。

杜文龙:战略轰炸机的去留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话题,我记得2009年4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宣布未来20年武器装备调整计划时,其中有一项就是把空军价值100亿美元的战略轰炸机,也就是新一代轰炸机计划取消了。这一天被《华尔街日报》称为“血淋淋的一天”,美国人现在正在对它的军事战略进行重新审视,但几天前美国和俄罗斯又分别公布了自己的新一代轰炸机计划,但公布的源头是军方还是工业部门,还无法最终确定。

我的总体感觉是,从一前一后所有关于轰炸机的信息所反映出的矛盾状态来看,战略轰炸机在今后的空中攻击战役中,特别是在以后的全球打击火力战中,地位作用会慢慢下降,最后直至失去它原有的作用。

之所以这样讲有几个理由:

第一,严格地说,战略轰炸机是一种冷战时期的传统武器,尽管它现在注入了隐身技术,注入了现在所有的尖端航空技术,但从战略轰炸机诞生那天开始到它发展到今天,主要作用是对敌方纵深战略目标进行高强度的空中火力打击,随着美国的战略调整,我们来看:冷战以后,美军把带有冷战色彩的武器砍了不只一件,像我们经常提到的性能非常优良的科曼奇直升机,冷战色彩太浓,就把它拿掉了;另外还有十字军火炮,这种火炮的性能和相同火炮相比,不是不先进,而是非常先进,但由于它适应传统的地面作战,也就是适应传统冷战的时期的战争形态,对不起,即使你再好,但和以后的战争形态对应不起来,适应性不够,照样要出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感觉战略轰炸机对于传统战争形态的适应作用非常强,如果把它放在传统的作战模式中,它的作用不可替代。但今后,不是像以前那种国家或者国家集团以彻底摧毁对方国家所有目标的打击。特别是科索沃、阿富汗战争,都已经证明了今后的战争形态是有限战争,是高强度的有限冲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适应传统作战、适应冷战模式的传统轰炸机的地位作用可能会下降。

第二,战略轰炸机原有的威力、角色、使命,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武器来替代,比如前段时间我国进行了陆基中段的反导拦截,这说明在目前防空概念里要加入航天、反导的因素,也就是说,传统防空武器对现在的歼击机、轰炸机、攻击机包括战略轰炸机,毁伤率并不低,甚至防线非常高,但对战略导弹、巡航导弹的防御反而不够,由于它速度太快、对探测预警的要求太高、对拦截精度、毁伤效率要求过于苛刻,造成反导成了一个天大的问题,也就是在现在的防空战略概念中反导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此外,目前的轰炸机,比如刚才王老师提到的新一代轰炸机是隐身的、超音速的,这种轰炸机成本太高,不要说今后发展新型轰炸机,就是20年前出现的B-2成本都高得不得了,按照当时的黄金价格测算,完成设计后,它每公斤的成本是49841美元,是黄金价格的2.6倍,45吨的B-2飞行,相当于120吨黄金在飞行,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你要倾全力搞这么一个东西,就是在烧钱。
现在通过成本控制,通过一小时快速全球攻击武器的发展,它的战略打击,特别是对敌方纵深的全面毁灭作用,已经有更好的武器来替代了,所以我感觉战略轰炸机今后的发展会放缓、地位作用可能会逐渐降低。

二、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能力

兵器知识:请两位专家谈谈轰炸机在突防方面有什么优势?

王旭东:战略轰炸机最致命的一点、决定它命运的一点,就是它的突防能力,传统的战略轰炸机,如二战时期的战略轰炸机要凌空轰炸,飞到目标上空,到了六、七十年代后有了空射巡航导弹,美国、俄罗斯的导弹射程达到了3000公里左右,采用机+弹的方式实施防区外打击。

传统的突防手段主要有这样几种,超音速突防,还有低空突防,利用雷达盲区和地面背景杂波,探测它也不太容易,地形跟随飞行大大提高了空防能力;第三种突防手段是电磁干扰突防,在电磁干扰的掩护之下突防。第四种是隐身突防,采用隐身技术,即B2、F117、F22等采用的隐身技术和新型隐身技术相结合突防;另外还有还有高超音速突防,飞行速度超过5倍以上的叫高超音速突防,现在最有前景的隐身技术是等离子隐身。等离子隐身有很多的好处,如果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等离子气体,它可以使这个物体的雷达散射点降低到原来的1%,而且它的气动外形基本不需要改变,轰炸机这种大平台载重量大、空间大,有配备等离子发生器的基本条件。

兵器知识:杜主任,您觉得未来战略轰炸机的突防行动会不会被其它新型技术装备取代?

杜文龙:战略轰炸机,从它诞生那天开始,突防就是它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尽管现在飞机发展了好几代,从以前亚音速到高亚音速,到现在的超音速甚至到隐身,从古到今,我讲的“古”是早期轰炸机,它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突防问题,战略轰炸机刚刚出现那会儿,B-17,二战时著名的战略轰炸机,当时在英国的女孩中流传着一句话:不要嫁给开轰炸机的小伙儿。为什么?战死率太高了,你今天认识了他,他明天能不能回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整个战略轰炸机飞行员在二战中的损失非常惊人。

二战以后战略轰炸机开始向高传音速,向其他突防方式(如隐身等)开始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现在我们还不能下结论,今后轰炸机的突防能力比其他武器好,比如现在我们提到的两种最常见的突防方式:隐身突防和高超声速突防,隐身突防现在的原理已经清楚了,F-117已经诞生这么多年,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采取吸波、反射的隐身方式还是采取电离的隐身方式,在今后十年内,我想隐身和反隐身这两种技术的斗争会出现平衡,也就是说,基于这两种隐身方式的目标,十年左右,它的隐蔽性将彻底丧失。

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是以现在超高声速的突防,以高过敌方几倍的速度对敌方进行快速突防,如果能达到5到6倍,这是战略轰炸机能达到的极致,但各种弹道(特别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弹道复合的导弹),它末端的速度甚至中段的速度都可以大到五到六个马赫,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导和反飞机对于传统的和今后将要发展的防空武器来讲,反导弹、反飞机、反防空目标相对容易一点,所以如果把战略轰炸机做到五到六个音速,不如去发展十几倍音速的快速轰炸系统,比如美国人现在搞的全球打击系统采取高超声速飞行,相当于一枚导弹,能在24点内对全球任何一个目标进行精确突击,已经完全可以和现在意义上战略轰炸机的作用吻合了,从突防这个角度看,轰炸机和其它武器,特别是和导弹武器相比较,它的优势不大。

王旭东:我和杜先生的观点有点不同。确实在二战时期轰炸机飞行员的牺牲率最高,为什么牺牲?因为他要实现凌空轰炸,飞到人家目标上空去,飞到人家火力网的里面去,只有这样扔下炸弹才能炸中目标。

现在的导弹技术给了轰炸机一种选择,也就是可以采取机+弹的方式,机飞到你的防区、射程、火力网之外,然后发射巡航导弹、制导弹药,甚至发射进攻性的无人机,这是在防区外打的,就可以保障自身安全,避免较大伤亡。

第二点,关于突防,我很同意杜先生说的,隐身、反隐身,突防、反突防,确实是一种矛盾,应该说现在对于反隐身技术即将有所突破,隐身技术领先,从F117开始,它平步青云,高处不胜寒也有二三十年了,反隐身技术,如多频率雷达、探测传感器,确实也有突破,传统的突防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杜文龙:今后要是从整个作战飞机在整个打击中的作用来看,现在我们可以把飞机分成攻击机、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其它战斗机,我想今后各种战斗机可能归为同一类,以中等载量作为基本模式共同发展,美国人讲F-35有可能是它最后一代有人驾驶的飞机,什么意思?以后对于战斗机的发展可能不再区分歼击、轰炸、强击的用途,这种用途可能被一种平台的多样化逐步代替,比如以前的轰炸机可以带百十吨弹,因为目标数量多,确实不好打,命中后未必能摧毁,摧毁后未必能彻底把它消除,今后随着弹药技术的进步,一架F-22或者F-35,未来模式化的空中作战平台所携带的弹药可能有多种作用,既可以攻击点目标,也可以攻击面目标,弹药技术的发展和航空器技术的发展相比较,现在提高弹药技术比提高航空器技术成本要更经济。

所以我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轰炸机的作用可能会慢慢降低,被一种具有综合性能的航空器全部替代,当然,不光是战略轰炸机,包括其它的作战飞机都有可能向这种航空器靠近。

王旭东:我接着杜先生的话说,杜先生有一个观点我同意:未来作战飞机的分类不见得分成战斗机、战略轰炸机、战斗轰炸机等等,就像海军武器一样,现在的海军武器讲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等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含义,基本都是吨位上的差距、个头儿上的差距。未来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比如轰炸机、战斗机、轻型战斗机等等,保持原有称谓的情况之下内涵发生变化,我想表达的是,我认为未来轰炸机是一种大型、远程、以进攻为主的平台,也不排除在作战需要的情况下,未来打仗是打网络中心战,要求你的作战单元随着网络的攻防能力改变角色,也不排除它有很强的防御。

另外我想补充,受到杜先生的启发我想谈一个观点,未来航空装备的发展,快速修改构型技术可能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比如发展一个大平台,我可以用它来作为进攻性武器,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如果战场需要,还可以变成一种预警指挥平台,甚至于变成一个加油平台、变成防空武器的发射平台,但是我觉得进攻性的大家伙还不能消亡,因为进攻性才能体现空中力量的本质,“空军是长于进攻的兵种”,反导系统等是有防御的东西,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空中力量的防御也是以攻助防,以攻代防。尽管它的内涵和使命、特征会有所变化,但进攻性的大平台确实是需要的,尤其是我们国家更需要。

三、战略轰炸机的制造和使用成本

兵器知识:轰炸机的制造成本比较高,对这个问题,王老师怎么看?

王旭东:这个问题对杜先生有利,它确实很费钱,B-1花了300多亿,搞了十年,B-2也是200多亿,搞了很多年,发展战略轰炸机太费钱,这也是一般国家不敢发展它的缘由,只有超级大国、一流大国才有经济能力发展它,二流大国,比如法国、英国现在都玩不了轰炸机,因为实在太费钱。

但我还是想提醒一点,尽管轰炸机很贵,花钱很多,但由于它是一种高新技术的集成,在研制一款高性能的战略轰炸机时会带动起许多的基础学科、专业学科的发展,它就像一个龙头,甚至于能带动周边各个产业链条向前发展。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轰炸机的一次性投资很大,但也未必不能赚回来,日本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在航空高技术领域高精尖航空产品,投资一块钱,十年后将赚回八十块钱。

再举个例子,我国前几年搞了一款战斗机,研制这款战斗机带出了二百六十多种新材料,这些新材料都是填补空白领域的,一家战斗机就能带出二百六十多种新材料,那么一架轰炸机能带动多少?这是一个技术耗费和产业发展的命题。我想,发展高技术武器别怕赔钱,最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种成果转换的机制,如果像以前的苏联一样,那就完蛋了,苏联发展了很多高性能武器,但它是一个计划体制,很多军事领域的成果转换不到民生领域里去。美国就不一样,美国很多民用技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产品很多都是从国防领域转换过来的,其中从航空领域转换过来的就有非常多,方便面、手机,都是从军事领域转换过来的,所以别怕花钱。

兵器知识:杜先生有什么看法?

杜文龙: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制造是一个烧钱的游戏,整个战略轰炸机的研制计划是用黄金堆起来的,它的研制是这样,从使用上来说更是这样,如果想让一架战略轰炸机顺利起飞、攻击、回来,这不光是一架飞机的问题,还要涉及到基地、空中情报保障、对目标毁伤的评估,整个导航系统、通讯系统,甚至这个系统会涉及到天气系统,对这架战略轰炸机执行任务所进行的保障,估算出的成本是巨大的。美国人迟迟不敢让B-2进驻国外,因为怕雨多、怕潮湿,很娇贵,必须要有一个特定的适合它的环境,才能保持这架飞机的战术、技术处于勘用状态,或是良好状态。

王旭东:我同意杜先生的观点,这也恰恰是B-2不好用的原因,我想也是美国人搞了B2之后在轰炸机道路上彷徨不前、一会儿说走、一会儿说不走的重要原因,但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在现在的飞机设计领域里,B2遇到了这么多新问题,B-1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设计理念“保障性设计原则”,最早设计飞机时根据气动设计、根据结构设计、根据任务设计,后来搞了“主动控制技术”,把控制系统和控制流程放到飞机的初始设计中。

基于刚才说的一些问题,国外提出了“保障性设计原则”,也就是在一开始设计飞机时就把保障性要求、保障性资源、保障性经费通通考虑到总体设计方案当中,在顶层规划时就这样做。

尽管基于保障性设计的飞行平台还没有成功,但我想,这种理论是在不断完善,如果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空中平台诞生,它的保障性将会有比较大的提高。实际上F-22的保障性就比B-2强得多,F-35就更突出一点,我对此还是很有信心。

杜文龙:尽管现在保障维修技术已经被纳入到了飞机原始设计的重要因素中,但和装载十年不需要检测即可发射的弹比较,它的保障性要大得多。

另外说战略轰炸机的整个研制过程,如果按照千克成本计算,它高于黄金价格的三到五倍,这是B-2这一代的。今后这代轰炸机,随着各种高精尖技术的投入,成本会更高,也就是说这个战略轰炸机可以拉动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绝不仅仅是战略轰炸机一种项目能够拉动的,而且从拉动效益中看,我们目前在航空领域的探索已经有很大收获了,现在对于国家核心竞争能力拉动最大的是航天技术,基于能够快速攻击的导弹技术,比如快速攻击不同射程的导弹,导弹在飞出大气层以后的隐身、多弹头制导、真假目标结合……现在对于这些问题的研制,对于整个技术创新来说难度更大,特别是要求不同弹道相结合的,这块陌生领域对于提升整个国家的核心能力来说会随着新一代攻击武器而发展有长足进步,而不是仅仅随着战略轰炸机的发展。

王旭东:我不同意。从现实来看,航空技术比航天技术难,在六七十年代我们把航天领域确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时,钱学森等顶尖专家对此也有过一些争论,最后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发展航天关联度少,难度相对小一些,我们应该集中精力搞航天,搞战略导弹作为我们的反击手段。

另外从美国NASA的型号发展历史(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在美国、欧洲,还有现在的俄罗斯,不分航空航天,而是统称为“航空航天”,并不分成两个领域,在我们国家,因为受计划体制影响较大,还是人为分成两个领域。

从NASA的型号发展来说,美国人进入航天领域是从X15(开始的),X15是一个研究机,X-15之后又是X-30、X-31。X-15之后所有的研究机大多数都是为了航天器的飞行、弹道超音速服务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航天技术是在航空这个层面上得到验证,成熟之后才扩散到航天领域。当然,如果不把这两个产业分得这么细,也没必要这样说,我觉得大众对于航空工业还不够理解,实际上发展航空挺难的。

杜文龙:对于产业的拉动作用,有人说航天难,有人说航空难,难和不难只是拉动作用的多种指标之一,而且有可能指标作用也会随着目前探索的逐步深入而呈下滑趋势,我感觉对国家整个产业核心竞争力拉动最大的是陌生领域,是以前你没有进入过的领域,航空和航天相比较,航空的成分要重一点,而航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世界技术的借鉴和我们自己的探索,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航空对于产业的拉动作用虽然大过,但不是现在大,而是以前曾经大过。反而在实用性的航天方面,特别是通过航天衍生的军事用途,在这方面,我们的探索还刚刚开始,所以从这点上说,难易只是拉动标志之一,这个领域的陌生度是拉动作用的黄金指标。

兵器知识:感谢两位专家的点评。


1、图160样超音速
2、B2样隐身
3、SU34样地形跟踪+长剑10+IL78加油机(以后用国产大运、大运改B52类大轰 配合)
飞翼型布局的可以有
满载弹药50吨以上,高空最大速度M3以上,轻载状态下空中加油一次,可做全球任意两点跨越飞行。
高空M2巡航、内载弹35吨情况下,12000公里航程,雷达反射面积小于0.2㎡。
超低空M1.5突防、地形跟踪100米高度自动规避飞行。
alex182 发表于 2010-5-4 20:34

这个标准目前对TB来说简直就是天顶星技术,我看比较现实的是未来20年内能够研制成功正常载弹量20T,巡航速度900,内置弹舱,可挂至少10枚远程空地巡航导弹,正常作战半径3000KM。
这个标准目前对TB来说简直就是天顶星技术,我看比较现实的是未来20年内能够研制成功正常载弹量20T,巡航速度900,内置弹舱,可挂至少10枚远程空地巡航导弹,正常作战半径3000KM。
--------------------------------------------------------------------------------------------------------
这个指标太低了,或者巡航速度大幅提升到2M左右;或者拥有接近B2的隐身能力,就可以接受了
我还是对高空高速情有独钟,什么隐身啥的,都没用,10M巡航+4万米使用升限,别的啥都不用要
alex182 发表于 2010-5-4 20:34


醒醒,天亮了,赶紧洗脸上班。
TG比较现实的路径是满载20t,2倍音速的隐身B2,航程和作战半径要求低于B2。
老六改改继续用它20年
歼14 发表于 2010-5-4 21:20


    满载20t,2倍音速,隐身...
TG无法同时实现任意两个指标;
其实,仅仅隐身这一个指标都难。
老六不行了,呵呵。要是有图160就凑合。
我们需要空天飞机,还是希望不要在落后的平台上投入钱了,空天飞机才是未来的希望。
空天飞机连谱都没有;
按TG目前的创新能力,预研50年未必弄得出来验证机。

缩小版B-2还算比较现实。
三模式环球攻击机:
模式1:核动力、常规起降、单级入轨、巡航速度M15,巡航高度160KM,弹药载荷40吨,可环球攻击,RCS小于0.1㎡。
模式2:海面起降、地效飞行、高度60M、速度M0.8、航程2万KM。
模式3:水下潜行、航速80节、续航时间365天、海底自动地形跟踪、测绘,上浮转换飞行时间2分钟。
期待中,这个一定要顶。
能到曾母暗沙就行。
好多连MD也认为天顶星级的性能要求。。
能到B52水平,玩好就不错了。早点有了这个,大运,大客就都玩出来了。
六郎是新十年,旧十年,修修补补又十年,改造改造再十年
楼主最后总结的三点,一三还好说,第二点就有点难为了
这还不好办,让西飞发扬下沈飞精神不就得了。
yankee 发表于 2010-5-5 01:01

还是发扬种花、TX精神比较靠谱。
震精震撼震震环。。。{:se:}
aero207 发表于 2010-5-4 21:47


    偶喜欢图160
轰6,毫无疑问,便宜量又足,摔了不心疼,现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争夺局部制空权,制空权在手,开七爷去人家头顶拉屎也是探囊取物耳
战略轰的话需要一种航程非常远,但还算比较便宜的巡航导弹发射平台。
和另一种具备隐身、超音速突防一类特性极难拦截的核武器发射平台。

我们大运完成后,前者不会太远,后者就不清楚了。
1、图160样超音速
2、B2样隐身
3、SU34样地形跟踪+长剑10+IL78加油机(以后用国产大运、大运改B52类大轰 配合)
------------------------------


这不就是轰-6Z吗[:a11:]
tg目前的战略没b2这样的需要吧,传说中的亚轨道轰炸机倒是满足双高以及航程的要求
等航母出来后有个作战半径2500左右的无人隐身舰载轰炸机就行了
以TG的能力,能搞出个低可探测性的优化版T22M3发展型就不错了
如同历史的螺旋式发展,战轰再次闪耀空中舞台的时候不远了。

大载弹,高速,无人才是王道
当然是隐身的,至于毛子的那些轰炸机无非是靶子,没什么用的。;P
满载弹药50吨以上,高空最大速度M3以上,轻载状态下空中加油一次,可做全球任意两点跨越飞行。
高空M2巡航、内载弹35吨情况下,12000公里航程,雷达反射面积小于0.2㎡。
超低空M1.5突防、地形跟踪100米高度自动规避飞行。

这个太HKC了
图-95、B-52那种的我觉得还是适合TG的,作为多用途平台,挂巡航导弹攻击敌方只是其中一个用途之一
FB22
凤凰竹 发表于 2010-5-4 21:14

10M的巡航速度,这个比隐身难搞多了
seacat 发表于 2010-5-6 13:35

就是这个了
需要大的战略轰炸鸡带新的激光武器???
我们还是先讨论TG能造出什么样的轰炸机吧{:wugu:}
我到觉得双20的比较理想,M20,飞行高度20万米的比较理想。
主要武器一是导弹,二是机载激光,可以在类太空中拦截对方所有弹道导弹。全球打击,可以从各种角度对美国进行打击,还可以从上往下打击预警机等高价值重要目标,是穿透现代防空体系的杀手锏。
想想现在有200架逆火,什么阿3、棒子,猴子的还敢放个屁不,打抖吧
象航母编队样组合攻击
nxfnxy 发表于 2010-5-6 14:59
那玩意TG看不上,放心。给一些熊TG还有可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