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激烈外交战 俄占上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7:5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正泉分析文章:俄美就伊拉克问题展开激烈外交战 俄方稍占上风。全文如下。

自去年9月12日布什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敦促安理会对伊拉克“采取行动”以来,美国就坚持要发动“倒萨”战争。但世界多数国家反对战争,其中俄罗斯的表现特别引人注目。俄一方面要求伊拉克必须同联合国全面合作,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一方面又反对美国对伊动武,强调伊问题应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和平地加以解决。俄罗斯不仅坚持反战立场,而且为此展开广泛活动,同美国打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外交战。俄美之间的这场外交战,以今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较量以美国失败而告终,后一阶段的较量还刚刚开始。

俄方有理有利有节;美方节节败退 赤膊上阵

起先,俄罗斯同多数国家一道,在联合国范围内同美国进行较量,反对对伊动武。去年11 月8日,联合国通过1441号决议,强调对伊进行武器核查,既责成萨达姆政权销毁违禁武器,又反对美国发动倒萨战争。随后,联合国核查组展开艰辛工作,先后提出三个核查报告。事实证明,核查工作卓有成效,只要继续努力,定可完成任务。但美国倒萨方针已定,它一面聚集大军围困伊拉克,一面又拉拢某些国家,施压联合国给予动武授权。于是,“主战派”同“主查派”的外交战迅速激化起来。

在这场外交战中,俄罗斯的表现十分突出,可圈可点。每当关键时刻,俄都采取针锋相对的外交举措,极力阻挡美国的战争步伐,真可谓环环相扣,步步紧顶。2月9-10日,正当美国向海湾大规模增兵,布什强调要对伊动武的时候,普京访问西欧,同法德两国首脑达成一致,建立三国“反战联盟”,并发表联合声明,反对对伊动武。2月24日,正当美英西三国决定向联合国提出一个提案,强调要对伊动武的时候,俄德法三国向安理会提交一个备忘录,同美英西提案针锋相对,强调继续进行武器核查。其间,俄外长伊凡诺夫与美国务卿鲍威尔相继访华,争相同中国商讨沟通。3月5日,正当美国加紧活动,争取安理会其他成员国支持,宣称已有8至9票支持的时候,俄外长伊凡诺夫访问西欧,同德法两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决不允许”联合国通过授权对伊动武的新决议。其含意显然是,即使美国争取到安理会9票的相对多数,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俄法两国也要行使“否决权”,阻止这种授权。3月15日晚,正当布什决定绕开联合国,美英西三国首脑即将举行会晤商讨对伊动武的时候,俄法德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目前不应“放弃核查而采用武力”,同时又同意为解除伊武装制定一个“时间表”。其含意显然是,通过一定让步,力争使伊问题继续放在联合国范围内加以解决。

但是美国一意孤行,坚持对伊动武。3月17日,布什宣布对伊48小时的“最后通牒”。对此,普京明确表示反对,说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将是“一个错误,将会带来最严重的后果”。 3月20日,倒萨战争打响,俄仍未改变立场。普京当天指责美国说,这是用“拳头逻辑取代国际法”。

俄罗斯这样坚持反战立场,确实有些出乎意料。原先有人认为,去年5月俄美大幅度接近,说明俄即将“融入西方”,甘愿充当美国的“小伙伴”。不久前也有人预测,一旦倒萨战争打响,俄就可能改变立场,以防俄美关系闹僵。现在的事实说明,这些看法并不正确。

应该说,俄罗斯所进行的反战外交是“有理”、“有利”、“有节”的。之所以“有理”,一是因为俄在伊拉克拥有众多实际利益,反战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二是因为俄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重大国际责任,反战是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之所以“有利”,那是因为俄的反战立场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尤其是得到西方大国法德两国和东方大国中国的强有力支持,俄并不孤立。之所以“有节”,那是因为俄的外交活动较有“分寸”,刚中有柔,以不破坏俄美关系、不导致双方对抗为限度。

应该说,俄罗斯以及多数国家的反战外交是颇有成效的。这场斗争虽然没能挡住倒萨战争,但俄因此而提高了国际影响,还取得了与法德两国加强合作的意外收获。反之,却使美国陷入空前被动的境地。由于没能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美国就失去了对伊动武的合法性,在国际上显得十分孤立,最后只能“赤膊上阵”。也就是说,美国在外交和道义方面打了个大败仗。试想一下,如果美国如愿以偿,得到联合国的动武授权,那情况岂不更坏?联合国岂不要沦为美国单边主义的工具?

俄美外交战互有攻守 后果难料

3月20日以后,俄罗斯同其他国家一道,对美国单方面发动战争的非法行径进行强烈的谴责。普京说:美国的“军事行动绝不是正当的,它是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他还指责美国是 “不顾世界舆论,不顾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军事行动。为此,普京同法德两国领导人分别通了电话,彼此达成共识。俄外长伊凡诺夫则谴责美国对伊实行 “非法的军事占领”,宣布将要求联合国对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合法性进行裁决”。

在接连不断地指责美国的同时,俄官方也采取若干举措,配合反战的外交攻势。其一,3月 21日,俄国家杜马原定当天要批准去年5月俄美两国首脑签署的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现在决定推迟批准,理由是目前“不合时宜”。而且宣称,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前,俄不会批准这一条约。其二,同日,针对美国要求各国驱逐伊拉克外交官的呼吁,俄断然加以拒绝,反要美国解释这样做有何法律依据。其三,3月22日,俄外交部发表声明,对美军侦察机在俄格边境进行不间断的飞行提出抗议,说这样做“让人回想起冷战时代”。其四,3 月26日,针对美国自称是在“解放”伊拉克的说法,俄外长伊凡诺夫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美国正在进行的勾当不仅是对伊拉克的挑战,更是对整个世界的公然对抗”。他还说,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是“非法的,而且注定要失败”。其五,3月27日,俄成功试射 “白杨”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虽称与伊拉克战争无关,却也显示了强大实力。

对于俄罗斯的上述举措以及连篇累牍的强烈谴责,美国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因此只能咬牙忍受。但它也力图找茬对俄进行反击。好不容易,美国找到一个军售问题,于是大做文章。先是3月23日,美国国务院向俄提出抗议,指责俄三家公司向伊拉克出售了敏感的武器装备,即电子干扰设备、反坦克导弹和数千个夜视设备。美国强调,这违反了联合国武器禁运的规定,并对攻伊的美英军队造成直接威胁。接着,美国总统布什在24日打电话给普京,就此问题进行“斥责”,而普京则加以否认,“双方争论尖锐”。随后,俄外长伊凡诺夫发表谈话,公开否认美国的有关指控,说调查显示该指控是毫无根据的,俄没有向伊拉克出售任何违反联合国制裁规定的设备。接着,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再次提出此事,但他承认,“我们还没有确凿证据”。于是俄媒体挖苦说:“美国人有这样的习惯,自己导弹打不准了,就肯定是俄罗斯的干扰器作怪;自己坦克被击中了,又肯定是俄罗斯的导弹作怪。”看来,美国对俄罗斯的这次外交攻势并未抓准把柄,因此被顶了回来。

总之,俄美双方是互有攻守,但总的说来还是俄方占了上风。

但是,俄美之间的第二轮外交战才刚刚开始,尚未触及要害。这个要害,就是战后伊拉克的重建问题。美国倒萨的目的,是要占领伊拉克,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进而“重整中东秩序”,控制中东地区,以便为“单极独霸”的全球战略服务。其中,重建伊拉克是很关键的第一步。按照布什的打算,伊拉克的重建必须由美国领导,以美国为主,并使英国西班牙日本等支持倒萨的国家在伊拉克获得丰厚的利益。这就必然要损害俄法德等反战国家的利益。因此,今后的较量不但还会继续,而且会更加尖锐。

这一点,现在已经露出苗头。3月22日,俄外长伊万诺夫在俄外交国防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说:美国试图获得伊拉克石油的控制权,将来自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挡在外面;美国呼吁各国驱逐伊拉克的外交官,是想进一步破坏萨达姆政权的合法性,使以前的石油协议成为无效。他强调:“现在俄罗斯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保护自己在伊拉克的合法利益”; “我们必须保卫我们的利益,使得在萨达姆政权下签署的石油合同不会失效,确保伊拉克人欠我们的债务得到尊重。”他提醒人们说:“看来将会有为数不少的饿鹰,在炸平伊拉克之后希望捞到好处。”

尽管俄美两国都希望保持已经得到改善的双边关系,不愿意为伊拉克问题而闹翻,但伊拉克问题确实涉及各自不同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俄美之间在此问题上的外交战虽然力求以不破坏两国关系为限度,但它显然将损害双边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或许,俄美关系的发展又将出现一个曲折变化的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正泉分析文章:俄美就伊拉克问题展开激烈外交战 俄方稍占上风。全文如下。

自去年9月12日布什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敦促安理会对伊拉克“采取行动”以来,美国就坚持要发动“倒萨”战争。但世界多数国家反对战争,其中俄罗斯的表现特别引人注目。俄一方面要求伊拉克必须同联合国全面合作,彻底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另一方面又反对美国对伊动武,强调伊问题应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和平地加以解决。俄罗斯不仅坚持反战立场,而且为此展开广泛活动,同美国打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外交战。俄美之间的这场外交战,以今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较量以美国失败而告终,后一阶段的较量还刚刚开始。

俄方有理有利有节;美方节节败退 赤膊上阵

起先,俄罗斯同多数国家一道,在联合国范围内同美国进行较量,反对对伊动武。去年11 月8日,联合国通过1441号决议,强调对伊进行武器核查,既责成萨达姆政权销毁违禁武器,又反对美国发动倒萨战争。随后,联合国核查组展开艰辛工作,先后提出三个核查报告。事实证明,核查工作卓有成效,只要继续努力,定可完成任务。但美国倒萨方针已定,它一面聚集大军围困伊拉克,一面又拉拢某些国家,施压联合国给予动武授权。于是,“主战派”同“主查派”的外交战迅速激化起来。

在这场外交战中,俄罗斯的表现十分突出,可圈可点。每当关键时刻,俄都采取针锋相对的外交举措,极力阻挡美国的战争步伐,真可谓环环相扣,步步紧顶。2月9-10日,正当美国向海湾大规模增兵,布什强调要对伊动武的时候,普京访问西欧,同法德两国首脑达成一致,建立三国“反战联盟”,并发表联合声明,反对对伊动武。2月24日,正当美英西三国决定向联合国提出一个提案,强调要对伊动武的时候,俄德法三国向安理会提交一个备忘录,同美英西提案针锋相对,强调继续进行武器核查。其间,俄外长伊凡诺夫与美国务卿鲍威尔相继访华,争相同中国商讨沟通。3月5日,正当美国加紧活动,争取安理会其他成员国支持,宣称已有8至9票支持的时候,俄外长伊凡诺夫访问西欧,同德法两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决不允许”联合国通过授权对伊动武的新决议。其含意显然是,即使美国争取到安理会9票的相对多数,作为常任理事国的俄法两国也要行使“否决权”,阻止这种授权。3月15日晚,正当布什决定绕开联合国,美英西三国首脑即将举行会晤商讨对伊动武的时候,俄法德三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目前不应“放弃核查而采用武力”,同时又同意为解除伊武装制定一个“时间表”。其含意显然是,通过一定让步,力争使伊问题继续放在联合国范围内加以解决。

但是美国一意孤行,坚持对伊动武。3月17日,布什宣布对伊48小时的“最后通牒”。对此,普京明确表示反对,说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将是“一个错误,将会带来最严重的后果”。 3月20日,倒萨战争打响,俄仍未改变立场。普京当天指责美国说,这是用“拳头逻辑取代国际法”。

俄罗斯这样坚持反战立场,确实有些出乎意料。原先有人认为,去年5月俄美大幅度接近,说明俄即将“融入西方”,甘愿充当美国的“小伙伴”。不久前也有人预测,一旦倒萨战争打响,俄就可能改变立场,以防俄美关系闹僵。现在的事实说明,这些看法并不正确。

应该说,俄罗斯所进行的反战外交是“有理”、“有利”、“有节”的。之所以“有理”,一是因为俄在伊拉克拥有众多实际利益,反战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二是因为俄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重大国际责任,反战是为了维护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之所以“有利”,那是因为俄的反战立场得到多数国家的支持,尤其是得到西方大国法德两国和东方大国中国的强有力支持,俄并不孤立。之所以“有节”,那是因为俄的外交活动较有“分寸”,刚中有柔,以不破坏俄美关系、不导致双方对抗为限度。

应该说,俄罗斯以及多数国家的反战外交是颇有成效的。这场斗争虽然没能挡住倒萨战争,但俄因此而提高了国际影响,还取得了与法德两国加强合作的意外收获。反之,却使美国陷入空前被动的境地。由于没能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美国就失去了对伊动武的合法性,在国际上显得十分孤立,最后只能“赤膊上阵”。也就是说,美国在外交和道义方面打了个大败仗。试想一下,如果美国如愿以偿,得到联合国的动武授权,那情况岂不更坏?联合国岂不要沦为美国单边主义的工具?

俄美外交战互有攻守 后果难料

3月20日以后,俄罗斯同其他国家一道,对美国单方面发动战争的非法行径进行强烈的谴责。普京说:美国的“军事行动绝不是正当的,它是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他还指责美国是 “不顾世界舆论,不顾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宪章”,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军事行动。为此,普京同法德两国领导人分别通了电话,彼此达成共识。俄外长伊凡诺夫则谴责美国对伊实行 “非法的军事占领”,宣布将要求联合国对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合法性进行裁决”。

在接连不断地指责美国的同时,俄官方也采取若干举措,配合反战的外交攻势。其一,3月 21日,俄国家杜马原定当天要批准去年5月俄美两国首脑签署的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现在决定推迟批准,理由是目前“不合时宜”。而且宣称,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之前,俄不会批准这一条约。其二,同日,针对美国要求各国驱逐伊拉克外交官的呼吁,俄断然加以拒绝,反要美国解释这样做有何法律依据。其三,3月22日,俄外交部发表声明,对美军侦察机在俄格边境进行不间断的飞行提出抗议,说这样做“让人回想起冷战时代”。其四,3 月26日,针对美国自称是在“解放”伊拉克的说法,俄外长伊凡诺夫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美国正在进行的勾当不仅是对伊拉克的挑战,更是对整个世界的公然对抗”。他还说,美国发动的对伊战争是“非法的,而且注定要失败”。其五,3月27日,俄成功试射 “白杨”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虽称与伊拉克战争无关,却也显示了强大实力。

对于俄罗斯的上述举措以及连篇累牍的强烈谴责,美国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因此只能咬牙忍受。但它也力图找茬对俄进行反击。好不容易,美国找到一个军售问题,于是大做文章。先是3月23日,美国国务院向俄提出抗议,指责俄三家公司向伊拉克出售了敏感的武器装备,即电子干扰设备、反坦克导弹和数千个夜视设备。美国强调,这违反了联合国武器禁运的规定,并对攻伊的美英军队造成直接威胁。接着,美国总统布什在24日打电话给普京,就此问题进行“斥责”,而普京则加以否认,“双方争论尖锐”。随后,俄外长伊凡诺夫发表谈话,公开否认美国的有关指控,说调查显示该指控是毫无根据的,俄没有向伊拉克出售任何违反联合国制裁规定的设备。接着,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再次提出此事,但他承认,“我们还没有确凿证据”。于是俄媒体挖苦说:“美国人有这样的习惯,自己导弹打不准了,就肯定是俄罗斯的干扰器作怪;自己坦克被击中了,又肯定是俄罗斯的导弹作怪。”看来,美国对俄罗斯的这次外交攻势并未抓准把柄,因此被顶了回来。

总之,俄美双方是互有攻守,但总的说来还是俄方占了上风。

但是,俄美之间的第二轮外交战才刚刚开始,尚未触及要害。这个要害,就是战后伊拉克的重建问题。美国倒萨的目的,是要占领伊拉克,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进而“重整中东秩序”,控制中东地区,以便为“单极独霸”的全球战略服务。其中,重建伊拉克是很关键的第一步。按照布什的打算,伊拉克的重建必须由美国领导,以美国为主,并使英国西班牙日本等支持倒萨的国家在伊拉克获得丰厚的利益。这就必然要损害俄法德等反战国家的利益。因此,今后的较量不但还会继续,而且会更加尖锐。

这一点,现在已经露出苗头。3月22日,俄外长伊万诺夫在俄外交国防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说:美国试图获得伊拉克石油的控制权,将来自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挡在外面;美国呼吁各国驱逐伊拉克的外交官,是想进一步破坏萨达姆政权的合法性,使以前的石油协议成为无效。他强调:“现在俄罗斯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保护自己在伊拉克的合法利益”; “我们必须保卫我们的利益,使得在萨达姆政权下签署的石油合同不会失效,确保伊拉克人欠我们的债务得到尊重。”他提醒人们说:“看来将会有为数不少的饿鹰,在炸平伊拉克之后希望捞到好处。”

尽管俄美两国都希望保持已经得到改善的双边关系,不愿意为伊拉克问题而闹翻,但伊拉克问题确实涉及各自不同的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俄美之间在此问题上的外交战虽然力求以不破坏两国关系为限度,但它显然将损害双边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或许,俄美关系的发展又将出现一个曲折变化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