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瓦”太牛了,图解苏33UB带平衡木的可能性(在128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59:23


苏33UB改平衡木的几个关键点是:
1.苏33UB能不能在增加2个系统操作员的情况下,安装下平衡木的全套设备?
2.苏33UB在老“瓦”上滑跃起飞,能带多少油?续航时间够不够用?
3.苏33UB改平衡木,经济效益怎么样?TG能不能承担得起?
第一个关键点:
    苏33UB完全可以采用苏30MKK和苏34机头的技术,在不影响原来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双排并列双座,增加2个系统操作员,并可以让乘员站立活动和上厕所,非常舒适。


苏33UB改平衡木的几个关键点是:
1.苏33UB能不能在增加2个系统操作员的情况下,安装下平衡木的全套设备?
2.苏33UB在老“瓦”上滑跃起飞,能带多少油?续航时间够不够用?
3.苏33UB改平衡木,经济效益怎么样?TG能不能承担得起?
第一个关键点:
    苏33UB完全可以采用苏30MKK和苏34机头的技术,在不影响原来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双排并列双座,增加2个系统操作员,并可以让乘员站立活动和上厕所,非常舒适。


最近在舰载武器上看到一篇关于老“瓦”预警机的文章,这篇文章另辟蹊径,可行性非常高,原来老“瓦”的预警机应该是苏33UB带平衡木,综合性能不输于美帝E-2C。
   苏33UB能改成预警机的物质基础:
   1.苏33UB能满载从老“瓦”长跑道上滑跃起飞,就算对满载有疑问,3-4吨就可以了,因为瑞典“爱利眼”预警机的载机萨伯340最大商载也就4吨;
   2.苏33UB在机身进气道中间的外挂点有足够的空间外挂平衡木天线和相应设备,苏33UB可在机身进气道中间的外挂点挂载KH-41反舰导弹,KH-41尺寸为长9.38米,最大弹径1.3米,而“爱利眼”平衡木尺寸为长9.7*0.8米,天线尺寸为8*0.6米,重900公斤;
   3.苏33UB在机身进气道中间的挂架可以是伸缩挂架,因为现在苏30MK2挂载的M400侦察吊舱就是用伸缩挂架挂在机身进气道中间,工作时将吊舱伸出到机身下方,平衡木天线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工作时伸出到机身下方,老美的E-2C的雷达天线支架也是可以伸缩的;
   4.苏33UB可以取消一些作战装置并降低外挂载荷的要求来降低结构重量,这样就可以在机身内装载预警系统所需要的大部分电子设备;
   5.可以在机头和尾锥中安装补盲雷达,并按一定路线飞行,实现360度探测;
   6.可以进一步发展成类似EA-6B载员的方式,承载4名乘员和3套显控台,变成具有较完善指挥引导功能的预警机;
   7.国产平衡木已经完全成熟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苏33UB预警机和E-2C探测范围比较

   要说苏33UB改预警机的缺点就是经济性不好,运行费用比较高,因为苏33UB发动机首次大修时间大约是1500小时,寿命4000-5000小时,而E-2D的T56-425发动机首次大修时间大约是6000小时,寿命应该超过12000小时,另外苏33内部载油9吨多,而E-2C内部载油5吨多,同时的巡逻时间,苏33比较费油,但是苏33UB预警机的战术性能比E-2C高得多,比如,E-2C如果要在距航母320公里远处全天巡逻,交接班时,E-2C大约得用30分钟才能由母舰达到320公里远处接班,而苏33UB只需15分钟就可以了;苏33UB的自卫能力也不是E-2C所能比的,可以独立执行海上战术侦察这样风险相对较大的任务;苏33UB预警机的通用性好,许多部件和苏33、苏33UB通用,维护方便等等。
   要想解决苏33UB预警机经济性不好的问题,也有许多方法,比如,研制二种平衡木吊舱,一种是全功能型,具体完善的指挥引导功能,一种是简易型,向“爱利眼”一样,需将信号通过数据链发回母舰进行处理,苏33UB预警机挂载全功能平衡木吊舱,苏33挂载简易型平衡木吊舱,这样平时苏33和苏33UB预警机可交替巡逻,延长苏33UB预警机的寿命,降低费用,高危地区由苏33预警机全天巡逻,苏33挂简易型吊舱辅助预警。另外还可以配几架直升机预警机来辅助苏33UB预警机预警,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预警机系统的经济性。
   在苏33UB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发专业的电子战飞机,机体和苏33UB预警机通用,这样老“瓦”可以配6架苏33UB特种机,挂不同的吊挂,执行不同的任务,每架苏33UB预警机可在距母舰320公里远处巡逻4小时左右,6架完全可以满足全天24小时的巡逻任务,总效费比不比E-2C差多少,这样老“瓦”带30架苏33,6架苏33UB预警和电子战特种机,完全可以和美帝单艘航母放手一搏,老“瓦”太牛了。


最近在舰载武器上看到一篇关于老“瓦”预警机的文章,这篇文章另辟蹊径,可行性非常高,原来老“瓦”的预警机应该是苏33UB带平衡木,综合性能不输于美帝E-2C。
   苏33UB能改成预警机的物质基础:
   1.苏33UB能满载从老“瓦”长跑道上滑跃起飞,就算对满载有疑问,3-4吨就可以了,因为瑞典“爱利眼”预警机的载机萨伯340最大商载也就4吨;
   2.苏33UB在机身进气道中间的外挂点有足够的空间外挂平衡木天线和相应设备,苏33UB可在机身进气道中间的外挂点挂载KH-41反舰导弹,KH-41尺寸为长9.38米,最大弹径1.3米,而“爱利眼”平衡木尺寸为长9.7*0.8米,天线尺寸为8*0.6米,重900公斤;
   3.苏33UB在机身进气道中间的挂架可以是伸缩挂架,因为现在苏30MK2挂载的M400侦察吊舱就是用伸缩挂架挂在机身进气道中间,工作时将吊舱伸出到机身下方,平衡木天线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工作时伸出到机身下方,老美的E-2C的雷达天线支架也是可以伸缩的;
   4.苏33UB可以取消一些作战装置并降低外挂载荷的要求来降低结构重量,这样就可以在机身内装载预警系统所需要的大部分电子设备;
   5.可以在机头和尾锥中安装补盲雷达,并按一定路线飞行,实现360度探测;
   6.可以进一步发展成类似EA-6B载员的方式,承载4名乘员和3套显控台,变成具有较完善指挥引导功能的预警机;
   7.国产平衡木已经完全成熟了,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苏33UB预警机和E-2C探测范围比较

   要说苏33UB改预警机的缺点就是经济性不好,运行费用比较高,因为苏33UB发动机首次大修时间大约是1500小时,寿命4000-5000小时,而E-2D的T56-425发动机首次大修时间大约是6000小时,寿命应该超过12000小时,另外苏33内部载油9吨多,而E-2C内部载油5吨多,同时的巡逻时间,苏33比较费油,但是苏33UB预警机的战术性能比E-2C高得多,比如,E-2C如果要在距航母320公里远处全天巡逻,交接班时,E-2C大约得用30分钟才能由母舰达到320公里远处接班,而苏33UB只需15分钟就可以了;苏33UB的自卫能力也不是E-2C所能比的,可以独立执行海上战术侦察这样风险相对较大的任务;苏33UB预警机的通用性好,许多部件和苏33、苏33UB通用,维护方便等等。
   要想解决苏33UB预警机经济性不好的问题,也有许多方法,比如,研制二种平衡木吊舱,一种是全功能型,具体完善的指挥引导功能,一种是简易型,向“爱利眼”一样,需将信号通过数据链发回母舰进行处理,苏33UB预警机挂载全功能平衡木吊舱,苏33挂载简易型平衡木吊舱,这样平时苏33和苏33UB预警机可交替巡逻,延长苏33UB预警机的寿命,降低费用,高危地区由苏33预警机全天巡逻,苏33挂简易型吊舱辅助预警。另外还可以配几架直升机预警机来辅助苏33UB预警机预警,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预警机系统的经济性。
   在苏33UB的基础上还可以开发专业的电子战飞机,机体和苏33UB预警机通用,这样老“瓦”可以配6架苏33UB特种机,挂不同的吊挂,执行不同的任务,每架苏33UB预警机可在距母舰320公里远处巡逻4小时左右,6架完全可以满足全天24小时的巡逻任务,总效费比不比E-2C差多少,这样老“瓦”带30架苏33,6架苏33UB预警和电子战特种机,完全可以和美帝单艘航母放手一搏,老“瓦”太牛了。
好贴,好主意!
   但是我想,我们的第一艘航母主要以“稳”为主,这个技术和安全风险比较大。最有可能还是KA-31.毕竟我们的航母不需要全球部署,有陆基雷达和陆基预警飞机以及卫星和编队的支持,加上KA-31够用了。
苏33UB机体庞大,并列双座座舱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可发展成双排并列双座,装三个显控台,使苏33UB预警机具备独立的指挥引导功能。
国产平衡木已经相当成熟,移植到苏33UB上基本上不成问题。
“老“瓦”太牛了”党成立了...
P.s.:那是A-50,不是E-2C
一个驾驶员,一个操纵手……
洗洗睡吧`
操,几年以前Lizyu的文章。晕,还以为真的出来了!楼主是火星人啊?
真是个不错的想法,武装预警机啊,问题在于机上人员少了点,估计雷达操纵手会累吐血。。。。。
楼上几位,善用论坛人肉功能.......:D

原来是瓦牛党
12# qianjizhao
乃错了........人家是“瓦太牛”党:D
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我们不用这样冒进
起飞后2个小时左右就要降落!折磨啥呢?:L
人家E2C上的人都忙不过来,要是用Su33,一个人当三个人用啊,累死他。。。
哇! 牛党?
LZ是典型的脑残患者
楼主,醒醒啦。
1、战斗机的滞空时间。
2、操作人员数量。
HM确实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系统工程啊
瓦牛党教主。。。
瓦牛党就此名满天下····
真能忽悠!
另辟蹊径--中国海军舰载预警机的另类观点

新世纪的中国海军要维护海上权益和国土安全就必须建立有攻势作战能力的远洋舰队,海军舰队采用积极的攻势作战方式必然要有能力脱离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而近几十年来所发生的战争证明没有制空权的海军舰队只能被动挨打,因此中国海军发展远洋舰队的基础是获得海上航空作战力量和制空权。

舰载机在现代海战中的攻防战斗力对战争胜负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如果没有舰载航空兵的掩护就根本无法保证舰队的对空防御,舰艇编队没有可靠的空中掩护就无法脱离岸基战斗机的作战范围,必须依靠岸基航空兵空中掩护的海上力量永远也不可能成为远洋海军。航母作战力量的发展是涉及到航母本身、舰载机、护航舰队和后勤维护体系的复杂系统,保证航母战斗群形成战斗力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和技术力量,中国要保证在技术、经验和资金方面进行这样大规模投入的难度是非常高的,但是航母却是发展有战斗力的远洋海军所不可缺少的核心装备。中型航母编队的舰载攻击机每昼夜的作战范围可以覆盖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一个航母战斗群对空和对海的控制范围是水面舰艇编队的数十倍!一支装备有航母的特混舰队可以对无航母的海上编队进行单方面的空中打击。航母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维护成本虽然明显超过常规水面舰艇,但是航母战斗群的强大战斗力却可以获得比水面舰艇更好的效费比。航母的舰载机在攻势作战和保护舰队安全的防御中的作用十分关键,美国海军在冷战末期用15个航母战斗群就获得了全球的海上优势,而前苏联海军四大舰队上千艘战舰却无力在远洋与美国海军抗衡,曾经忽视航母力量建设的苏联海军最后仍然走上了发展航母的道路。

中国海军航空兵对预警机的需求

航母编队只有脱离本土进行远洋作战才能够在实质上保证远海的制海权,才能够有能力将可能从海上到来的威胁消灭在远方,依靠航母舰载战斗机获得的海上制空权是海军获得制海权的前提和保证。现代化军事技术的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早期装备性能对抗的特点,构建在整个作战体系上的综合战斗力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被称为“力量倍增器”的预警机则是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装备。预警机作为空中警戒雷达平台可以在全空域范围内对目标进行跟踪监视,而且利用本身的指挥引导能力对作战飞机编队进行有效的指挥和协同。根据中东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空战的实际经验和结果来分析,预警机对作战飞机的价值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倍增”的标准。实战中的对抗证明拥有预警机的一方可以在对抗中形成单向信息优势,而对抗双方信息情报和指挥手段上的差距将会在战斗中产生非常悬殊的空战交换比。舰载预警机是现代化舰载航空兵和海军编队最重要的探测、指挥和控制力量,现代化空中战场上缺乏预警机支援的空中力量是脆弱而危险的,因此中国海军想要建立有战斗力的舰载航空兵就必须得到预警机的支持。

预警机是航母舰载机部队在作战过程中所依靠的空中指挥中心,也是航母编队整体防空作战体系中信息和情报的主要来源。预警机可以为舰队提供早期预警和情报支持并提高编队整体战斗力和系统对抗能力,可以完成指挥引导作战飞机进行对空与对地攻击和对编队中的各种装备进行协同调度。预警机远距离全方位的机载雷达系统可以搜索和跟踪大范围的空中目标,可以弥补舰载雷达的低空盲区和提高对来袭飞机和导弹的预警能力,通过语音和数据链将目标信息传递给舰队指挥中心和己方战斗机,直接引导战斗机高效率的执行舰队防空和争夺海上制空权的作战行动。预警机还可以用来引导己方攻击机提前对拦截机进行规避,可以为水面舰艇或雷达静默条件下的舰载机进行导航和目标指引,明显提高是面舰艇和舰载航空兵的战场生存能力和综合战斗力。现有的目标探测和指挥引导装备中还没有比预警机综合性能更好和作用更全面的装备,因此预警机的雷达探测与指挥引导功能在远洋海军中是不可缺少也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海军舰载部队作战环境对预警机的要求

中国在建立远洋海军的目标下发展航母作战力量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但是刚刚开始发展舰载航空作战力量的中国海军却在经验、技术和资源方面存在不足。中国海军航母部队相当时间内也无法在规模上与对手相比较,中国的综合国力与基础科研条件也不容易大规模发展航母和舰载机,中国的舰载航空兵至少在短时间里仍然无法在实力上与主要的对手相抗衡。中国海军航母的舰载战斗机在作战中可能要面对国外最强大的海上航空力量,在第一岛链外侧潜在对手的航空兵还能够依托大量的岛屿基地,因此中国海军航母编队在远洋作战中所要面对的战场环境非常复杂。中国航母编队所拥有的舰载战斗机数量要受到航母数量和载机规模的限制,而且航母有限的装备数量也不容易形成多航母战斗群的大编队,有效调度和利用舰载战斗机来充分发挥战斗力将成为提高综合作战水平的唯一方法。

海军舰队在现代化海战中需要面对战斗机、反舰导弹、潜艇和水面舰艇的威胁,战场上存在的大量不同种类目标对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和使用会形成巨大的压力,数量有限的舰载战斗机调度的科学性和使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航空兵的整体战斗力,而有效利用有限数量战斗机的战斗力必须依靠预警机的指挥和调度功能。预警机在空中巡逻过程中可以及时掌握舰队周边各种空中和水面目标的情况,能够根据实际威胁条件的变化指挥巡逻战斗机进行及时反应,预警机获得的早期预警时间还可以为甲板上的值班战斗机争取到反应时间。按照国外舰载机使用的效果和反应能力进行计算和比较,舰载战斗机在得到预警机协助和引导支持情况下的效率理论上会提高至少一半,也就是说维持舰队空中掩护所需要的巡逻战斗机的数量可以降低一半,而在执行舰队防空任务时所需要的战斗机数量同样可以降低约一半,得到预警机支持后只需要25~30架就可以完成原本需要40架战斗机负担的任务。

中国海军对舰载预警机的性能要求和现状

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舰载预警机最根本的任务是为舰载机提供必要的情报支援和指挥引导,因此首先必须保证机载预警雷达具备对空中和水面目标的远距离探测能力,能够在300千米以上的距离上探测到典型的战斗机类目标,对掠海飞行的常规巡航导弹的有效探测距离不低于100千米,可以对12~16架执行防空作战任务的舰载战斗机提供信息支持和直接引导。舰载预警机对中型水面舰艇的有效探测距离不低于350千米,能够在100千米的距离上搜索到通气管状态下航行的潜艇,雷达探测和电子支援能力可以对舰队周边大范围的海域进行长时间的持续监视,为舰载航空兵和水面舰艇编队的其他平台提供必须的雷达信息支援。舰载预警机的飞行性能应该要满足舰队空中雷达警戒的要求,预警机装备初期可以重点集中在实现对空中和水面目标的搜索与跟踪,在技术条件许可后扩展雷达系统的对地探测功能以支援舰载机的攻击作战,在信息化和网络化作战条件下成为沟通卫星和各兵种作战部队的枢纽。

中国的航空工业在舰载机的开发工作中还处于相对初期的标准,集中力量完成战斗机和直升机在航母上的使用都存在很大的困难,想要很快拿出可以满足军事技术需要的常规舰载预警机是非常困难的。美国是现在有能力独立开发和制造常规舰载预警机的唯一国家,法国新型航母的舰载预警机也是直接采购美国制造的E-2C,俄罗斯的舰载预警机开发项目在苏联解体后已经停止,在相当时间里都不可能有能力完成雅克-44这类舰载预警机的开发。中国的航空技术的现状是短期内无法开发出专用的舰载预警机,而且现有的装备引进渠道也不可能从国外获得舰载预警机。

中国海军所需要的舰载预警机最主要是目标就是完成早期雷达预警的作用,现在中国航空工业还没有开发舰载常规预警机的经验与必要的成品,想要完成类似E-2C这样的预警机必须要设计全新的飞机平台和飞机弹射器,而舰载预警机装备规模不大的问题又会使生产和维护成本非常高昂。中国航空系统独立发展全新的舰载预警机需要面对非常多的困难,而且发展新机型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又无法满足舰载航空兵发展的要求。现代化海军舰队必须要获得相对平衡的战斗力才能够满足高强度对抗的要求,预警机在航空母舰建成服役时如果无法完成就将产生战斗力的缺陷,利用现有飞机平台和现代化电子技术成果开发预警机应该是个有吸引力的好方法。

现代雷达和通讯技术对预警机的促进作用

早期机载预警雷达系统的雷达波段和探测距离都与天线的尺寸直接相关,也就是说要想获得相应的雷达波段和探测距离就必须有足够大的雷达天线,因此E-2、E-3和A-50这些先进预警机都有一个巨大的盘型天线。盘形雷达天线罩和大规格雷达天线现在已经成为预警机的典型特征,雷达系统的这些限制条件导致预警机的尺寸规格和性能指标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先进的机载雷达系统和载机平台的技术难度都非常高,这就导致先进的机载预警指挥系统成为大国空军的标志。盘形雷达天线罩和机械扫瞄天线组成的机载预警雷达需要足够大的平台来装载,但是现代雷达技术的发展和相控阵雷达系统的实用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机载预警雷达系统的安装方式对载机的要求。瑞典空军装备的Erieye (爱利眼)和以色列的“费尔康”都安装了相控阵机载雷达,装有PS-890和EL/M-2075雷达装置的这两型预警机不再需要那个庞大的圆盘,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实用化促使预警机的设计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瑞典“爱利眼”预警机是在SAAB-340机体上改装的轻型机载预警雷达系统,PS-890雷达特殊的“平衡木”式天线体积虽然很小,但是却在雷达波段和天线尺寸上达到了与大型预警机相当的标准。瑞典Erieye轻型预警机使用的S波段PS-890预警雷达的尺寸为9.7×0.8米,天线的尺寸为8×0.6米,飞机在7000米高度飞行时雷达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超过300千米,对低空掠海飞行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00千米。PS-890雷达的采用双面相控阵天线具备与E-3A的AN/APY-1/2相当的天线面积和雷达波长,在具备高数据刷新率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烧穿”和对消等功能来抵抗常规电子干扰的影响。采用“平衡木”和机身保形方式安装的相控阵天线具备阻力小和结构重量轻的优势,安装使用相控阵天线的预警雷达对平台的气动影响也比较小,预警机的改装难度要远远小于采用常规盘式天线的相应系统。相控阵雷达的天线系统和安装结构上基本没有活动部件,雷达天线在部分收/发组件失效时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相控阵雷达相对机械扫瞄雷达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和可靠性高的优点,尤其适合在设备简单和空间有限的航母机库内进行维护的要求。

早期舰载预警机在机载设备上难以满足独立除了目标数据和指挥引导的功能,因此美国海军最初发展的TBM-3W采用的是将雷达数据传送到舰上指挥中心处理的方法,随着舰载机性能的改善和预警机独立作战能力要求的加强,E-2C预警机已经成为集中搜索、指挥和引导等功能为一身的完善机载预警系统。美国海军最新装备的E-2D确实代表着现代舰载预警机的最高技术标准,E-2C/D虽然为三名操作员提供了各自的显控制台和高自动化的电子设备,但是最先进的E-2D在目标处理能力和使用功能方面仍然无法与E-3A相比较。舰载预警机具备独立的搜索和指挥引导能力自然是最好的,但是舰载机有限的机体空间和载荷能力却从根本上限制了这方面的条件,舰载预警机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尽可能完善的工作能力,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采用必要的手段获得整体性能的平衡将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大容量高抗干扰能力的双向数据链是军用电子技术上的另一个进步,现代化的双向数据通讯系统已经能够在不同平台上实时进行数据交换,而且不同作战平台还可以交换传感器所获得数据。现代数据通讯和卫星定位装置的实用化改善了机载预警系统的工作条件,相距数百千米的预警机和地(舰)上指挥中心之间能够用数据链互相沟通,机载雷达的探测数据可以实时传递到控制中心进行处理,控制中心所处理的数据情报和指挥引导数据又可以通过预警机分发协调。现代化的机载雷达智慧开展系统不再是简单的将雷达和指挥引导装置装到飞机上,而是利用机载雷达系统在目标探测方面的优势将整个作战系统沟通和协调成完整的作战体系。双向数据通讯系统的应用解决了预警机空间有限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具备空-地双向数据通讯能力的预警机只需要配装最基本的显控装置和操作人员,大规模数据处理、敌我识别、指挥引导和协同调度工作都可以由地(海)面控制中心完成,能够保证条件较差的轻型预警机具备与大型战略预警机接近的指挥控制和引导能力,军事网络化对预警机任务条件的发展很适合设备和人员数量有限的舰载预警机的要求。


国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国内的基础条件

瑞典空军装备的“爱利眼”预警机的PS-890相控阵雷达系统在技术上比较出色,但是“爱利眼”预警机的机体和内部空间虽然比较大,但是在使用上仍然需要依靠地面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其工作原理仍然是以机载警戒雷达为基础的空中预警平台。瑞典Erieye预警机的雷达系统和工作特征可以在技术上和实践方面我们借鉴,而且在SAAB-340这样的小机体上完成较为完善的机载预警和指挥系统,其技术手段和应用方法也非常适合舰载预警机的改装要求。中国航空系统利用运-8平台同样发展出了自己的“平衡木”式雷达预警机,机载相控阵雷达在结构尺寸和设计原理上与PS-890类似,因此采用“高新工程”的技术成果发展舰载预警机是个有效的方法。

PS-890机载预警雷达天线装置的重量只有900千克左右,可以在300千米距离范围内同时跟踪300个空中或海上目标,E-2C采用的AN/APS-145雷达的结构重量为2吨(其中雷达天线重量772千克),能够在650千米的距离上同时跟踪2000个目标,英国皇家海军装备“海王”AEW预警直升机的EMI搜索雷达重量为400千克,可以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搜索180千米距离内的100个目标,在执行雷达警戒任务时具备有限的战斗机引导和空中目标识别能力。PS-890的生产成本与E-2C现在使用的AN/APS-145雷达基本相同,但是相控阵雷达的技术特点使PS-890具备高可靠性和平台适应性好的优势。国内在运-8“高新工程”项目中已经完成了类似PS-890的相控阵雷达系统。中国海军航母所需要的舰载预警机完全可以利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内最新的技术成果,通过在现有飞机/直升机机体上改装相控阵预警雷达系统,改装完成综合性能指标符合要求而且技术难度不大的现代化舰载预警机。
高性能预警直升机的方案

预警直升机是国外缺乏固定翼预警机的海军国家解决空中警戒能力的常规方法,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海王”和俄罗斯的卡-31都是比较典型的预警直升机,但是预警直升机在雷达系统的安装方式和使用条件上却成为整体性能发挥的最大限制。预警直升机的雷达系统无论是“海王”AEW采用的固定雷达罩内的旋转天线,还是卡-31预警直升机直接暴露在机身下方的旋转天线,在使用方面都存在一些难以彻底解决的技术难题,而且旋转运动的雷达天线对直升机的飞行性能还会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这也是预警直升机始终无法与常规预警机在性能上比较的关键。预警直升机是中国海军获得舰载预警机的方案中技术最简单和速度最快的,但与常规预警机综合性能上的差距却影响了预警直升机的作战价值,想依靠预警直升机满足舰载预警机的要求就必须提高预警直升机的综合性能。

直升机是舰载机装备中平台适应性最好和最容易满足需要雷达平台的飞行器,中国目前在常规舰载机的发展上虽然还处于空白阶段,但是海军已经在舰载直升机的长期使用中获得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中国航空工业科研单位也具备独立开发和改进直升机的能力。直-8是中国直升机工业目前能够独立生产的综合性能最好的大型直升机,而且以舰载直升机为基础仿制的直-8现在也在中国海军大量装备使用,在生产改进和使用维护方面都非常适合作为预警直升机的基础平台来使用。直-8大型直升机的综合性能虽然已经开始落后于国外同类型的新机型,但是直-8在载荷、航程和机身内部有效空间方面仍然是国内舰载直升机中最好的,直-8在这些方面的性能上比起俄罗斯的卡-31来还要有一定的优势。直-8改装预警直升机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利用直-8F等型号的先进技术,采用改进的旋翼、传动、动力装置和新的结构材料,并且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提高载油量和载荷条件,应该可以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明显提高直-8预警直升机的载荷、航程和留空时间。

直-8改装预警直升机后的综合性能要远比从卡-27改进的卡-31好的多,只要把中国装备在运-8“高新工程”上的“平衡木”预警雷达系统缩小,在不影响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减少控制装置和机组任务乘员的数量,完全可以在对飞行性能影响较小的前提下改装直-8预警直升机。直-8在改装预警直升机的时候可以在机头和尾后各安装大直径的雷达天线罩,在机身两侧位置安装固定式“平衡木”相控阵天线,或将双向阵列的“平衡木”雷达用折叠挂架悬挂于机身一侧,都可以使直-8成为带全向预警雷达装置的预警直升机,直-8较大的机体内部空间又可以布置相当数量的显控装置和操作人员。直-8加装相控阵天线改装预警机的生产成本要明显的高于卡-31,但是改装直-8的雷达预警系统可以在成品和设备上利用“高新工程”的技术成果,直-8舰载预警直升机的改装能够分担“高新工程”的设备成本,雷达系统的生产规模增加还可以获得更好的制造和维护条件,而且能够通过装备的系列化发展形成海、空通用的高性能机载雷达警戒网络。

直-8改装预警直升机不同方案中的前后方雷达天线位置基本相同,但是在机身侧面安装的“平衡木”式相控阵天线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方法。直-8预警直升机可以在机身两侧各安装一台固定的单面阵天线,或者在机身外侧利用折叠吊架挂装外置式双面天线,这两种侧向天线的安装方式在总体效果上是相当的,而且不同的雷达天线安装方法所需要的成本投入也基本相同。采用折叠挂架外挂雷达天线的方式不需要对直升机的机身进行大的改动,技术难度不高并可以直接采用目前已经完成的雷达装置,但是外置的雷达天线会对直-8的飞行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可伸缩的折叠挂架还存在重量和结构复杂程度上的问题。雷达天线采用保形安装的方式直接装在机身侧方需要对直-8的机身进行改装,而且相控阵天线及冷却、能源系统要占据机身内部的空间,不过机身保形安装雷达天线的结构远比外置天线简单的多,机身侧面雷达天线的结构重量较轻也不会对飞行性能造成大的影响,在使用、维护和可靠性方面比起外置天线有一定的优势。

直-8加装与运-8“高新工程”类似的预警雷达的技术难度不大,国内现有的科研条件和试验体系都可以满足项目开发的要求,海军能够使用直-8的军舰都可以装载直-8预警直升机,这样就使直-8不但可以作为航母战斗群的空中雷达警戒平台,还能够为护航舰队和两栖舰队提供必要的早期雷达预警和情报支持。中国发展预警直升机虽然有条件解决舰载机缺乏空中预警能力的问题,而且现在开发先进的预警直升机也确实能够较快的满足需要,但是常规直升机存在的飞行速度慢、升限不足和留空时间短的问题却难以克服,而中国又不可能很快攻克类似于V-22这样的倾转旋翼飞机的技术难关,所以获得比直升机综合性能更好但在技术上又比较容易的预警机是非常必要的,预警直升机的改装方案只能是常规预警机服役前填补装备空白的过渡产品。
超音速雷达预警机

现在有种只有类似E-2C那种有较大内部空间的机型才可以作为舰载预警机,现役喷气式超音速作战飞机不适合作为舰载预警机的载机平台的观点,不过事实上美国海军最初在开发舰载雷达警戒机时采用的就是由作战飞机改装的方法,而且由攻击机改装的早期舰载预警机也取得了较满足的效果。美国海军早期的TBM-3W和AD-4W、EA-1E舰载预警机都将雷达天线安装在机身下方,E-1B将雷达天线改成机身上方的盘形天线的原因除了改善雷达工作条件外,也是因为舰载机下方有限的空间难以满足预警雷达大型天线的尺寸要求, E-3A、A-50和E-2C这样的雷达布置方式现在虽然堪称经典,但是在预警雷达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在却远不是无法改变的唯一途径。预警机对机载雷达功能的需求促成了专用舰载预警机的出现,雷达技术的进步同样也使曾经限制战斗机改装舰载预警机的限制基本消失。

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的EL/M-2075雷达已经采用机身保形的方式安装相控阵雷达天线,安装有EL/M-2060P合成孔径雷达的吊舱也已经完成了在F-16战斗机上的使用试验,瑞典空军装备的以SAAB340为平台的Erieye轻型预警机还采用了被称为“平衡木”的相控阵雷达天线。采用相控阵雷达系统的预警机基本摆脱了盘状雷达天线罩对飞机整体气动设计上的限制,美国海军为替代E-2C所开发的新型舰载预警机方案在选择了相控阵雷达后,在预警雷达的设置上已经试验性的选择了机翼或机身保形的安装方式,中国有条件获得的舰载机选择方案中同样具备满足类似功能的型号。

苏-33是俄罗斯海军目前在航母上使用的现役舰载重型超音速战斗机,曾经有消息透露俄罗斯同意向中国出口苏-33和其双座改进型苏-33UB,其中苏-33UB在大部分性能指标上都可以满足改装机载警戒雷达的要求。苏-33UB在外挂条件上完全能够满足挂载“平衡木”式相控阵雷达的能力,俄罗斯用于苏-33/30的外挂物在体积和重量上也能够作为参考的依据,并且苏-33/30MKK现有的外挂方式也完全能够适应预警雷达系统的要求。俄罗斯在舰载SS-N-22基础上改进设计的X-41空射反舰导弹的长度为9.38米,最大弹径为1.3米,全弹重为3950千克,苏-33可以在机身进气道之间的挂点上挂载一枚X-41导弹。较新型的“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弹长8.9米,弹径0.67米毫米,导弹发射重量3000千克,苏-33同样可以在进气道下挂载这样规格的导弹武器。俄罗斯在苏-30MKK2上装备的M400侦察吊舱通常挂载于进气道之间,该吊舱是可以装载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电视和红外装置等各种任务器材的大型外挂吊舱。苏-30MKK2多用途战斗机在进气道下外挂M400吊舱时需要加装修形挂梁,保证M400在挂载到进气道下挂点的时候可以将吊舱整体突出在机身下方。

如果苏-33UB进气道中央的外挂点上挂载尺寸规格在8.5×0.8×0.5米左右的矩形相控阵雷达天线,相控阵雷达天线连挂架和必要控制设备在内的重量完全可以控制在1.6吨以下,雷达系统的尺寸规格和结构重量远小于X-41和“宝石”导弹,因此苏-33UB在挂载条件和起飞重量上完全能够支持挂载预警雷达的要求。苏-33UB是俄罗斯最新开发完成的舰载双座战斗/教练机,仍然采用跃升甲板起飞的苏-33UB虽然在有效载荷上无法满足多用途的要求,但是现有条件下苏-33UB舰上起飞时仍然可以在外挂3吨载荷的条件下获得3000千米左右的航程,综合性能比较适合用来改装带预警雷达的舰载雷达警戒机。中国如果能够从俄罗斯引进苏-33UB的成品或改装类似的产品就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平台,苏-33UB在改进设计中如果可以取消作战装置和降低外挂载荷的要求,那么在现有条件下还可以相当幅度的降低苏-33UB的结构重量,为改装成舰载预警机所需要增加的设备提供更加充裕的载荷和内部空间。苏-33UB挂载相控阵“平衡木”天线的重量和外挂阻力都不存在问题,挂载“平衡木”天线时采用类似M400侦察吊舱的挂载方式并改装可伸缩的挂梁,这样就可以在舰上起降时使天线置于进气道之间以保持雷达天线与甲板的距离,在进入执行雷达警戒标准高度后将雷达天线放下以避免机身对天线的遮蔽,只要苏-33UB外挂的雷达天线与进气道下表面之间形成一定的间距就能够基本避免机身对雷达的干扰。采用可伸缩支架调整雷达天线与飞机之间的相对距离在设计和制造上并不困难,美国海军装备 E-2C预警机的雷达天线支架就可以随着情况变化(使用、停机)伸缩,苏-33UB在挂载“平衡木”预警雷达的挂架上也可以采用与之相似的技术方法。

苏-33UB可以按照外挂M400侦察吊舱的方式挂载带可伸缩挂架的“平衡木”天线,机头天线罩内还可以安装一组天线来改善常规“平衡木”前后各60度的雷达盲区,综合三组天线就可以使苏-33UB预警机获得300度左右的雷达探测范围,配合飞机本身在空中的巡逻航线机动完全可以满足全方位雷达预警的要求。苏-33UB机头预警雷达的功能主要是扩展相控阵雷达的扫瞄范围,因为机头雷达只需要满足对前方60度范围内的空中和海上目标的探测任务,因此安装在机头的预警雷达可以采用常规的平板/抛物面天线或相控阵天线,天线直径1.2米的常规抛物面警戒雷达250(中等规格空中目标)~350(海上护卫舰等级目标)千米的探测距离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扫瞄范围和探测距离满足标准的机载雷达在国内和国外可供选择的产品也比较丰富。国外带彩色战术显示器的机载多功能显控台重量在90~130千克之间,苏-33UB并列双座舱设计形成的驾驶舱空间完全能够满足改装显控系统的重量和安装空间的需要,苏-33UB原有驾驶舱可以保证布置信号处理装置和雷达操作员显控台的要求,在载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采用类似EA-6B的方式布置四名乘员和三套显控台,依靠单机的信号处理能力组成具备较完善指挥引导功能的预警机。

瑞典Erieye轻型预警机的体积和内部空间明显要比苏-33UB大的多,但是利用商载只有不到4吨的SAAB340机体的Erieye预警机只有两个显示控制台,单纯依靠预警机本身的指挥控制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空中预警和指挥引导的要求。Erieye预警机在执行任务时需要由雷达操作员将雷达数据通过数据链传送到地面防空指挥中心,依靠地面指挥中心的设备和人力来完成目标的分类、识别和对战斗机的指挥引导。苏-33UB双座舰载战斗机虽然是体积较大的远程重型舰载飞机,但是机上的空间和机组人员的数量可能对独立指挥引导的方面存在困难,机组乘员不足的问题即使在数字化电子设备支持下也难以满足独立指挥引导的要求,因此在工作中必须通过双向数据通讯系统与舰上指挥情报中心协同,预警机在空中只起到空基雷达和数据中继的作用来配合作战飞机行动,只有在与指挥中心的通讯出现问题时才依靠本身的指挥引导能力进行有限指挥引导工作。起飞方式对重量的限制导致单纯依靠苏-33UB无法满足常规舰载预警机的性能要求,所以采用苏-33UB作为舰载预警机时尽可能不要脱离舰上指挥控制中心的配合,预警机将雷达探测到的目标通过数据链传递到舰上指挥中心,然后由舰上指挥中心对机载雷达信号进行处理并且发送给预警机、战斗机和其他舰艇。苏-33UB在执行空中雷达警戒任务时能够获得战斗机的掩护,因此只需要挂载最基本的自卫武器(甚至不需要挂载武器)而留出尽可能多的载荷给电子设备。苏-33UB机翼外侧的吊舱中一个仍然作为电子支援使用,另外一侧机翼的吊舱挂点用来挂载数据通讯系统。Erieye的实践证明了苏-33UB利用空-地数据通讯系统满足预警机的指挥引导功能不存在技术难度,依靠国内现有的技术条件也完全可以保证发展与Erieye类似功能预警机的能力。

苏-33超音速舰载预警机可以取消机载武器、防护装甲和为战斗机作战要求所设置的设备,通过取消对预警机任务要求价值不大的设备和适当降低结构强度要求以减轻重量。苏-33超音速舰载预警机本身的雷达探测能力和飞行性能就足以保证安全,可以取消航炮和机载空空导弹这样的自卫武器以降低结构重量,也基本上不需要护航战斗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掩护,这样就可以提高舰载战斗机部队的可用作战飞机数量和战术的灵活性。苏-33UB的飞行性能与常规苏-33舰载战斗机基本相同,即使改进成舰载预警机的苏-33UB的性能影响也非常小,在与舰载战斗机协同作战能力上要远超过E-2C这类亚音速预警机。苏-33UB舰载预警机不但可以在舰队附近完成雷达警戒和指挥引导的任务,而且利用远距离雷达探测系统和高空高速飞行能力,还可以独立执行海上战术侦察这样相对风险较大的任务,利用苏-33UB舰载预警机的装备提供雷达警戒、指挥引导、战术侦察并作为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数据中继和分发节点。苏-33UB的机体改装超音速预警机在技术上并没有大的难度,在载荷和任务航程方面比起SAAB-340改装的“爱利眼”预警机还有相当的优势,并且在苏-33UB基础上改进的舰载预警机还具备舰上起降的能力。苏-33UB虽然留空时间要比螺旋桨动力的E-2C少却有着更好的高度和速度性能,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维护水平的方法来保证多架飞机持续巡逻警戒的要求。苏-33UB如果加装预警雷达和数据通讯系统后改装为超音速的舰载预警机,那么综合接近常规预警机的雷达探测功能和超音速战斗机的飞行性能,在执行雷达警戒和指挥引导任务时可以获得非常灵活的使用优势。苏-33改装为超音速舰载预警机在技术上和飞机本身的性能上都不存在大的难度,而且利用苏-33UB预警机的改装方法换装外挂式电子对抗装置,还能够开发出与舰载战斗机、预警机的机体通用性较高的电子战机,在航母的舰载机型号中满足舰载喷气作战飞机通用化的要求,通过提高不同功能舰载飞机在结构和动力上的通用性来改善后勤保障的条件。

苏-33UB作为超音速战斗机的特点使其飞行高度要明显超过E-2C这样的螺旋桨动力飞机,正常情况下在10000米高度巡航飞行的苏-33的雷达工作条件并不比E-2C差,而且相控阵雷达天线的结构特点对飞机性能的影响也可以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苏-33UB现在已经由俄罗斯海军完成了舰上使用的基本试验工作,在具备基本的双座教练机作用的同时也有改进为远程攻击机的潜力,而且苏-33UB还可以采用与苏-33相同的跃升甲板起飞方式。苏-33UB在气动设计和结构材料上相对苏-33的改进幅度比较明显,但是利用现有苏-33的机体对前机身进行改进设计的难度也不大,中国航空工业在开发歼轰-7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并列双座超音速飞机的设计问题,依靠国内现有的航空科研技术水平完全能够满足苏-33改并列双座的要求,即使无法从俄罗斯引进苏-33UB的成品也不会在平台供应上存在困难。
新思维带动军事技术革命的进步

高技术航空武器装备只是信号弹信息化、网络化作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军事装备来说当然是性能越全面则战斗力就越强,但是现实中的各种因素却使高技术装备的发展很难按照预想中的方向进行。技术装备在研制过程中如果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全面满足性能上的要求,那么不顾实际条件的限制而强行研制完善的装备必将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在时间上、技术上和资金投入上也很难保证要求,因此在装备发展中适当降低某些方面的要求来追求整体性能的最佳化才是最科学的方法。预警机是中国航空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航空工业通过自行开发相关技术并适度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先后完成了大型战略预警机和中型预警机的系列化开发工作,形成了以相控阵预警雷达为核心技术的新型机载预警指挥系统,从技术的角度走出了从引进参考向自我完善和跨越提高进步的过程。

现代化航空武器装备的技术发展和装备更新速度非常快,高技术航空和电子技术的出现促进了航空型号开发的变革,新技术和新思想制导下的新装备不断改变和调整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方向。国外现有舰载空中预警机大都是利用亚音速螺旋桨动力飞机或直升机作为平台,但是国外现有的经验和成果并不是完全无法改变的经典,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使很多早期难以实现的设想成为现实。中国开发先进航空装备不能简单的按照国外的方法去跟随和模仿,而必须要根据自己本身的特殊情况和要求走自己的路,依靠主动性的创新精神来利用现有的条件满足中国国防建设的要求。

中国海军如果能够获得排水量在六万吨左右的中型航母,如果舰载的40%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停放,按照排水量标准估算的舰载机队规模应该在45架左右,其中相当于苏-33规格的重型舰载战斗机数量能够达到32~36架。直-8改装的预警直升机需要4~5架才能够具备比较可靠的持续巡逻要求,苏-33UB预警型满足预警和引导任务也需要与预警直升机大体相同的数量。本文设想的预警直升机和超音速预警机不需要对航母进行特殊的改进,采用弹射器或俄罗斯式的跃升甲板都可以满足预警机的要求,综合性能虽不十分完善却能够满足海军航母编队的大部分要求,单艘航母载有4~5架预警机的装备量对中型航母的舰载机数量也并不难承受。国内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机载相控阵预警雷达的技术和预警机的改装试验,已经通过型号开发的过程在技术和实践经验方面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标准,有能力能够根据特殊的需要改装设计不同型号的系列化产品。国内装备的采用“平衡木”形式的机载相控阵预警雷达系统技术比较成熟,按照瑞典生产PS-890机载预警雷达和任务系统的成本价格估算,国内为舰载预警机发展类似预警雷达系统的成本在1200~1500万美元,改进后的预警直升机和超音速预警机在生产和使用成本上完全可以承受,获得舰载预警机后对海军航空兵战斗力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设计和改装的投入。

中国高技术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要参考过的先进经验却绝不能被国外的经验所禁锢,美国海军的E-2C舰载预警机采用了常规的亚音速螺旋桨动力,俄罗斯在发展雅克-44预警机的时候也采用了与E-2C类似的布局方式,那么中国发展自己的舰载预警机是不是也只有按照美国和俄罗斯的道路走下去呢?这种模仿和参照的方法对中国特殊的需求和技术情况来说显然是不适合的,先不说中国航空和电子工业目前在应用技术和设计上所存在的差距,仅仅是在舰载机的使用和特种飞机设计经验上的不足就会为我们增加很大的困难,中国要发展舰载预警机必须要在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走出自己的道路,建立在合理和科学基础上的创新才能够开发出适合中国需要的装备,才能够缩短中国的航空装备技术上的差距并依靠创新带来超越的机会。本文设想的舰载预警机方案也许在性能上不是最优的方案,但是希望能够作为设想和观点对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有所助益。

        SAAB-340        直-8        直-8舰载预警机
机身长        19.73        20.27        20.27
空机重量        8035        7095        9500
起飞重量        12927        13000        14200
有效载荷        3758        3000        --
最大航程        2427        800        1100
巡航速度        467        232        220
载油量        2581        3210        4200
续航时间        (小时)        4.5        3.5        4
注:直-8与SAAB-340的基本数据比较,直-8舰载预警机数据为估算

SU-33UB舰载预警机基本数据估算

规格尺寸:      同SU-33UB
基本重量:      21000千克(滑跃)
                21300千克(弹射)
最大起飞重量:  29500千克(滑跃)
最大起飞重量:  32800千克(弹射)
陆地机场起飞:  34000千克
最大着舰重量:  23200千克
陆地机场着陆:  26500千克
最大载油量:    9500千克
正常载油量:    6600千克
最大航程:      3300千米 (空中加油一次航程4500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  4~ 5小时
机组乘员:     2~4人(驾驶员1、机长兼副驾驶员1、系统操作员2 )
显控台数量:   1~ 3
平衡木我记得是对地用的,对空的话还得用盘子!
现阶段,这类东西还是停留在科幻作品中好些,SU-33也不是没扛盘子的方案,到头来还不是废了
VE-1 Elintseeker
EVAF 发表于 2009-9-13 07:48
刚想说这个1984年的设想呢 -0-
宇宙情况下就是好哎,不用考虑气动问题,当然代价是VE-1无法自行入大气层

SU-33UB其实改改应急也不错,另辟蹊径的武装预警机说不定还是未来的发展。
主要问题大概就是人员和设备都太少,只有预警功能而无法指挥,而且长时间巡航肯定受不了
离子鱼骗钱的文章而已
小废 发表于 2009-9-12 23:03
也许是黑衣人里的外星多手双胞胎,哈哈
要是交警都用红旗当巡逻车,肯定会被骂的.

同样,军队能省的不省,也要被百姓骂的.
;P楼主烧饼.拿300年前LZY的扯淡文章YY
ha ha 好笑
恐怕得累死雷达手
把LZ特招入伍,训练后作为苏33UB平衡木的操作员,累不死他!
当成攻击编队里的电侦机还好说说
当防御型的预警机那也太离谱了吧
……没人看过今年2期《航空装备论证》开篇预警机文章的总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