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核潜艇看水下制权争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20:39
                                          作者:张  凌

(原文发在《国防时报》第133期(09.08.21)。发刊时编辑有所删节,并以《中国应争取水下制权发言权》为题。现将原稿发于此处。)

2009年已经过去的7个月里,全球有关核潜艇的新闻频繁出现。
先是2月份英国和法国两艘负有战略核打击值班使命的核潜艇,各自携带48枚核弹头相撞。3月份,美国海军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在海湾地区的霍尔木兹海峡与自家军舰相撞。4月份,在西太平洋的中国黄海,中国海军核潜艇在海军建军60周年海上阅兵式上的首次公开亮相,引来世人瞩目。
到了7月份,印度洋上,印度高调宣布其第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下水。
8月5日,则是不少媒体报道俄罗斯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在美国东海岸出现。
透过以上报道,我们似乎能看到,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伴随着人类对新领域利益的索求,越来越多的大国试图争夺水下制权的趋势。
人类很早就懂得利用水面提供的舟楫之利来提供运输量大、速度较快的交通。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所能利用的还只是地球海洋的表层。在占地球表面积71%的蔚蓝大海之下,人类还不曾充分利用那厚厚的水层。这巨大的水体,容积巨大,价值无限。人类陆地所能开采的矿产资源正日益枯竭。然而海底所蕴藏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已探明的含量巨大。此外还有许多的稀有金属,在海底储藏丰富。
陆地伸入海洋形成的大陆架,现在也是各国竞相争夺的焦点。归根结底,各国想控制海底的大陆架,实现对大陆架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一个争夺水下制权的问题。
水下空间的争夺,与人类其他空间争夺一样,都有攻击和防御以求驱逐和占领的问题。这就需要有能适应水下空间争夺的技术兵器。
而核潜艇特有的兵器性能,使其成为了争夺水下制权的重要装备。海水的介质特殊,人类目前的探测手段都很难做到对位于深水下的物体进行高效定位。核潜艇,自持力长,航程远,潜深大,从而将潜艇这种兵器所特有的借助厚厚的水层实现隐蔽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艘核潜艇能在大范围海域内长时间地隐蔽机动,其所能担负的任务包括破交、对陆攻击、侦察、导航、输送特种作战人员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救护、导航等等。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的核潜艇还将担负更多的信息化作战任务。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为潜艇实施对空打击提供了可能,因此未来核潜艇或许还将担负一定的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可见,控制深海对打赢陆战、空战,甚至太空战也将有决定性的意义。
争夺水下制权,主要是争夺水下空间的使用权和对一定水下空间的所有权。争夺水下空间的战略利益是其根本目的。地球的陆地面积仅占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却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地球应该说是一个“水球”。以大战略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这蓝色星球上广袤深厚的水层,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全球的四大洋确实遍布着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深海海床,它们称得上是 “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谁控制了它们,谁就能对对未来全球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随着人类人口的爆炸发展,陆地上的生存空间正日益缩小,可供发展利用的资源也正日益枯竭。由是观之,对厚厚大洋下广袤水下空间制权的争夺,已经成为事关大国未来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在北极地区上演的“北极争夺战”,其实就可以视为美、俄在争夺北极地区的水下制权。印度宣布要造核潜艇,也使得我们对其参与争夺世界大洋水下制权的可能动向保持警惕。可以说,2009年各国核潜艇在世界各大洋深处留下的道道航迹,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争夺水下制权的图景,尽管还只是一副粗线条的图景。
中国在深海探测、深潜、深水机器人等方面拥有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技术。比如中国自主研发的3000米、6000米“CR”系列深水机器人、电视抓斗、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等设备,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开展深海科学考察的能力。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个7000米载人水下机器人按计划今年将进行下海试验。在潜水救生方面,我国也有相关的医学研究开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四号”科考船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4000多米深水水域海底成功获取孔隙水样品。这标志着我国对可燃冰的深海探测技术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而可燃冰是公认的21世纪替代能源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在水下兵器方面,中国的核潜艇技术也一直在发展。4月份我军第一代核潜艇的公开亮相,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军新一代核潜艇已经服役并形成了战斗力。
上述这些都是中国争夺水下制权不错的物质基础,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应该深刻认识到水下制权的重要性,由国家以大战略的眼光制订规划,统筹调度国家资源投入到这一重大系统工程。
愿中国及早部署,尽快行动,以便在争夺水下制权的斗争中占得优势。
(作者张凌QQ:369451031,大战略QQ群:76645393,原文在大战略地址:http://g-strategy.5d6d.com/viewthread.php?tid=2295&extra=
                                          作者:张  凌

(原文发在《国防时报》第133期(09.08.21)。发刊时编辑有所删节,并以《中国应争取水下制权发言权》为题。现将原稿发于此处。)

2009年已经过去的7个月里,全球有关核潜艇的新闻频繁出现。
先是2月份英国和法国两艘负有战略核打击值班使命的核潜艇,各自携带48枚核弹头相撞。3月份,美国海军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在海湾地区的霍尔木兹海峡与自家军舰相撞。4月份,在西太平洋的中国黄海,中国海军核潜艇在海军建军60周年海上阅兵式上的首次公开亮相,引来世人瞩目。
到了7月份,印度洋上,印度高调宣布其第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下水。
8月5日,则是不少媒体报道俄罗斯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在美国东海岸出现。
透过以上报道,我们似乎能看到,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伴随着人类对新领域利益的索求,越来越多的大国试图争夺水下制权的趋势。
人类很早就懂得利用水面提供的舟楫之利来提供运输量大、速度较快的交通。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所能利用的还只是地球海洋的表层。在占地球表面积71%的蔚蓝大海之下,人类还不曾充分利用那厚厚的水层。这巨大的水体,容积巨大,价值无限。人类陆地所能开采的矿产资源正日益枯竭。然而海底所蕴藏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已探明的含量巨大。此外还有许多的稀有金属,在海底储藏丰富。
陆地伸入海洋形成的大陆架,现在也是各国竞相争夺的焦点。归根结底,各国想控制海底的大陆架,实现对大陆架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一个争夺水下制权的问题。
水下空间的争夺,与人类其他空间争夺一样,都有攻击和防御以求驱逐和占领的问题。这就需要有能适应水下空间争夺的技术兵器。
而核潜艇特有的兵器性能,使其成为了争夺水下制权的重要装备。海水的介质特殊,人类目前的探测手段都很难做到对位于深水下的物体进行高效定位。核潜艇,自持力长,航程远,潜深大,从而将潜艇这种兵器所特有的借助厚厚的水层实现隐蔽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艘核潜艇能在大范围海域内长时间地隐蔽机动,其所能担负的任务包括破交、对陆攻击、侦察、导航、输送特种作战人员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救护、导航等等。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的核潜艇还将担负更多的信息化作战任务。同时,技术的发展也为潜艇实施对空打击提供了可能,因此未来核潜艇或许还将担负一定的夺取制空权的任务。可见,控制深海对打赢陆战、空战,甚至太空战也将有决定性的意义。
争夺水下制权,主要是争夺水下空间的使用权和对一定水下空间的所有权。争夺水下空间的战略利益是其根本目的。地球的陆地面积仅占表面积的29%,海洋面积却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地球应该说是一个“水球”。以大战略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这蓝色星球上广袤深厚的水层,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全球的四大洋确实遍布着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深海海床,它们称得上是 “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谁控制了它们,谁就能对对未来全球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随着人类人口的爆炸发展,陆地上的生存空间正日益缩小,可供发展利用的资源也正日益枯竭。由是观之,对厚厚大洋下广袤水下空间制权的争夺,已经成为事关大国未来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在北极地区上演的“北极争夺战”,其实就可以视为美、俄在争夺北极地区的水下制权。印度宣布要造核潜艇,也使得我们对其参与争夺世界大洋水下制权的可能动向保持警惕。可以说,2009年各国核潜艇在世界各大洋深处留下的道道航迹,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争夺水下制权的图景,尽管还只是一副粗线条的图景。
中国在深海探测、深潜、深水机器人等方面拥有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技术。比如中国自主研发的3000米、6000米“CR”系列深水机器人、电视抓斗、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等设备,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开展深海科学考察的能力。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个7000米载人水下机器人按计划今年将进行下海试验。在潜水救生方面,我国也有相关的医学研究开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据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我国“海洋四号”科考船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4000多米深水水域海底成功获取孔隙水样品。这标志着我国对可燃冰的深海探测技术又取得了新的突破。而可燃冰是公认的21世纪替代能源之一,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在水下兵器方面,中国的核潜艇技术也一直在发展。4月份我军第一代核潜艇的公开亮相,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我军新一代核潜艇已经服役并形成了战斗力。
上述这些都是中国争夺水下制权不错的物质基础,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国应该深刻认识到水下制权的重要性,由国家以大战略的眼光制订规划,统筹调度国家资源投入到这一重大系统工程。
愿中国及早部署,尽快行动,以便在争夺水下制权的斗争中占得优势。
(作者张凌QQ:369451031,大战略QQ群:76645393,原文在大战略地址:http://g-strategy.5d6d.com/viewthread.php?tid=2295&extra=)
哈工程的水下机器人有用武之地了
哈工程的水下机器人有用武之地了
重了,请删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