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悦:从文化视角解读美国的人权外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58:21
http://www.tiandainstitute.org/c ... uid2=135&id=541

邢悦:从文化视角解读美国的人权外交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邢悦



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及其决策者都难以摆脱本国和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羁绊,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但由于国家性质和文化性质的不同,文化在国家的对外政策中所占的分量也不同。目前,在世界大国中,大多数国家是民族国家(nation state),其国家认同是建立在对本民族的认同的基础上。而美国却比较特殊。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是把13个主要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组成的、相对独立的英属殖民地“合众为一”而形成的。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语言文字、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为何认为他们是美国人呢?因为他们都信奉自由、平等、民主、自治等原则,很多州在美国独立前就已经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所以美国自视为建立在理念上的国家(idea-state),美国人的国家认同不是靠种族、宗教、语言、出生地来确定的,而是靠他的理念(idea)来确定的。具有了美国理念的人就是美国人。如John O’Sullivan 认为“美国人是通过对一整套自由主义政治原则,特别是体现在《独立宣言》和宪法中的自由和平等原则来界定的”。

为什么选择文化角度解析美国人权外交

由于美国独特的建国经历,体现着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在其国家认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人就是靠美国信念而凝聚在一起而成为国家的。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文化价值观对国家形成和延续的意义远不如美国那么重要。比如,中国人即便搞不清楚什么是中国文化价值观,还会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因为我们都是黄皮肤、生长在这块土地,都讲汉语、都有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而美国人如果没有了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这个国家就有可能土崩瓦解。所以美国是一个高度强调文化价值观并具有较强烈且一致的文化价值观的民族。  美国人在文化价值观上的一致性在对外政策上表现为,“无论他们对具体政策意见多么不一致,他们都信奉这样一条原则:支持自由和民主是美国精神的一部分。美国人不会支持这样一种政策,即,它不能充分体现美国人所信奉的那种普遍的和不可分割的权利和价值观的政策。”

同时,美国民主政治和对外政策决策机制比其它国家更容易受到公众舆论的影响。在美国,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民众在对外政策中所持有的信念和倾向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各个环节。如,美国的对外决策权力由总统和国会分享,国会在诸如宣战、战争拨款、对外援助等事务上有相当大的权力。由于国会议员都是民选产生,对选民的意见非常敏感,所以一般倾向于迎合民众的意见。其结果正如美国学者J•斯帕尼尔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政治领袖们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每当他们在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中似乎要漠视这些价值观念时,他们总会受到政府行政部门、国会、反对派以及新闻界人士的批评。”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在对外政策中奉行现实主义路线的政治家在美国历史上评价都很低,如冷战时期的尼克松和基辛格。

中国从事美国研究的资深学者对文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也有同样的见解,如资中筠先生认为,美国的对外政策表现出“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一种传教士的狂热精神”,不理解美国文化,就很难理解美国人的对外行为模式。  离开美国的文化背景研究美国的对外政策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美国人权外交 手段还是目的?

中国民众普遍认为,“人权”是美国为实现现实利益的手段。如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中国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是为石油而战,至少石油利益是美国对伊战争的主要原因,而美国人宣称的民主、人权、反独裁专制只是美国发动战争的幌子。一些中国学者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如,一本学术期刊上刊登的一篇论述美国人权外交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人权外交充分反映出美国政府利用人权问题,结合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自己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服务的实质。它们对于人权外交干涉别国内政、损害他国利益的情形视而不见,对由此造成的人道主义的灾难熟视无睹,这是一种建立在严重侵犯别国主权和尊严基础之上的强权政治。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真正用意,并不是他们宣称的为了‘关心人权’、‘保护人权”’,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以便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美国统治下的国际新秩序。“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美国向来以世界最自由的国度、最尊重人权的国家自居。民主、自由、人权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美国在国内真心实意地搞民主、人权,在国际社会就一定是借民主、人权实行霸权呢?如果推进民主、保护人权这些道义上的追求只是美国发动战争,谋求现实利益的幌子的话,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个幌子来掩盖它的真实目的呢?

我们知道,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战争都不需要幌子。不仅如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世界强国奉行“强权即真理”(Might is right),强国侵略甚至吞并弱小国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德国的威廉二世不就宣称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开辟土地”吗?如果国家需要“幌子”使对外侵略行为变得冠冕堂皇,符合道义的话,可以使用的幌子很多,如日本对东亚国家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冠之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美誉,但世界上除了美国外,还没有一个国家曾使用过“民主”、“人权”这样的幌子。民主、人权真的是美国的幌子吗?美国为什么要以“民主”、“人权”为幌子?

此外,如果说在美国对伊战争这个事件上我们无法排除美国以“人权”名义获取石油利益的话,在有些事件上我们很难找到美国“人权外交”背后的那个险恶用心。如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美国的理由是那里发生了人道主义危机,美国不可坐视不管。中国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一场侵略战争,美国此举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南联盟来遏制俄罗斯,推进北约东扩。但事态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迫使南联盟接受了北约的停战条件,而被中国视为“民族英雄”的南联盟主席米洛舍维奇不仅在战后本国的大选中败北,而且被他的同胞——塞尔维亚警察逮捕后送到国际法庭受审,被判处反人类罪等10多项罪名后死在狱中。捷克参与了北约的这次军事行动,当时的总统哈维尔1999年4月在加拿大国会发表演说时说:“科索沃没有可以使某些人感兴趣的油田,任何北约成员国对科索沃没有任何领土要求,米洛舍维奇也没有威胁任何北约成员国或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尽管如此,北约却在打仗,正在打一场代表人类利益、为了拯救他人命运的战争,因为正派的人不能对国家领导下的系统性地屠杀他人坐视不管。正直的人绝不能容忍这种事,而且,绝不能在能够救援的情况下而不施援手。”

其实,人道主义干预是受到联合国认可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行动也是经联合国同意的。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战后(1999年9月)这样说:主权绝不是一张容许国家践踏人权和人的尊严的通行证,主权意味着责任,而不仅仅是权利。

从科索沃这个事件中,我们很难找到美国人权背后的“真实目的”。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美国介入索马里内战、美国出兵卢旺达等。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权并不总是手段,有些时候人权有可能就是目的。联系到上面谈到的美国的决策机制,政治家可能会以“人权”为名谋求私利,但由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得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所以美国的人权外交必须被民众所接受,而如果政治家能以“人权”为名说服民众支持政府的对外政策,并愿意出钱、出人的话,说明美国民众真诚地相信人权必须得到维护、真诚地希望促进别国的人权,并愿意为此承受损失。所以,在美国对外政策中,政治家有可能会把人权当手段,但对民众而言,人权就是目的。

美国有没有可能放弃人权外交?

美国的信念——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是美国的立国之本。美国人权外交的根源在于美国人的两大信念:美国例外论和美国的“天定命运”。美国例外论是指美国是“上帝的选民”,美国与众不同,美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美国在各方面都优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早在1630年,当温斯罗普带着那批摆脱了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终于找到实现其宗教信仰的理想之所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光都将看着我们。”

美国学者杰里尔•罗赛蒂称“美国例外”是美国人的一种命定感——“相信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优越感以及使世界基督教化和美国化的必要性”。也就是说,美国“例外论”意味着“上帝是在美国一边,美国代表着进步和未来世界最好的生活模式。”

“天定命运”是指清教徒作为“上帝选民”的特殊身份是与他们在世间的拯救人类的特殊使命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上帝与清教徒之间签订的盟约。美国成立后,这种观念对美国认识和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美国革命前夕,托马斯•潘恩就在他的《常识》一书中宣称,“美国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个人类的事业。我们有能力开创一个新世界。”   由于美国作为“山巅之城”与其他国家的主要区别就在它享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主政体,所以,其他国家得到拯救的方法就是实行与美国一样的民主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言:“新大陆的神秘使命是以现代民主制的诞生而完成。”  美国学者拉尔夫•加布里埃尔更是明确地指出:“美国的民主制――把世界从专制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正是基督教赋予美国的把世界从撒旦统治下拯救出来使命的世俗表达。” 。

这两大信念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地区的基督新教(清教)文化,后来也被其他殖民地所接受,成为各殖民地共同的历史起源,形成了美国早期国家认同的基础。美国建国后“例外论”和“天定命运”逐渐扩展为整个美国的集体记忆,成为美国人根深蒂固的普遍的信仰。尽管很多当代美国人不会再以清教的选民思想去论证美国的特殊性,但美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并因此承担着把美国的民主、人权价值观传到世界各个角度的意识,这些仍然普遍存在于美国人对国家的认同中。

由此可知,由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所决定的促进民主和人权是其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美国能否继续成为今天的美国。如果把民众、人权这些价值观从美国人的认同中抽掉,就如同把汉唐盛世的历史从中国人的记忆中抽掉一样,美国人看世界的视角和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将会大为不同。亨廷顿认为国家利益源于国家的认同,认同来自于文化和信仰。因此,如果美国的文化和信仰变化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就改变了,美国人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优越感和使命感了。没有了优越感和使命感的美国将与其他国家没有两样。

此外,美国是否在世界推行民主和人权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安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国家安全战略中谈到,美国的安全利益包括人民、领土和生活方式(即美国的价值观)三个方面。世界上不民主、侵犯人权的国家是对美国价值观的挑战,而且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民主、最讲人权的国家,他们会把美国视为众矢之的,首先对美国造成威胁,进而威胁世界。因而只有全世界的国家都民主化了,才能保证美国的安全乃至世界的安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权”联系着美国的过去和未来,人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的理解和美国的安全。如果把它从美国的国家对外政策中抽掉,美国就不再是现在的美国了,美国也就愈发不安全了。  美国学者也清楚的认识到这点:“人权注定保留在美国的对外事务日程上。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别无选择,美国将永远不会放弃人权外交。”

为什么中国人普遍不相信美国的“人权外交”?

在中国,除了少数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以外,大多数民众甚至学者对美国的人权外交不以为然,认为人权外交就是美国政策实现国家现实利益的工具。依笔者管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在东亚几千年“天下老大”中心地位使中国人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中国人对比自己强大的国家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自中国近代被迫卷入到世界体系中后,中国从来没有对强国有过好感,也没有与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建立过长期稳固的关系(中苏蜜月是个例外)。 相反,当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时,中国倾向于团结比自己还弱的国家一起对抗强国。所以,中国一直采取与强国势不两立的姿态,对来自强国的批评更是有一种天然的反感。由于人权是美国所倡导的,美国还自己标榜是世界人权卫士,并且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角度来看,这与有着“礼不往教”的传统文化和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外交原则的中国相比,差异实在太大了。所以有些中国人认为,如果接受了美国的“人权外交”,无异于向美国屈服,而中国是绝不能向强权屈服的。

第二,中国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德治天下。中国政府一向认为自己站在国际道义的一边,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力量和楷模。当大国在国际社会的行为与中国的原则和选择不同时,中国政府就会很自然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别国要么是错的,要么是假的。由于联合国人权宣言中的人权原则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接受,中国政府当然不能加以否认,不能说“人权是不存在的”或“维护人权是错的”,所以中国自圆其说的办法就只能说美国维护人权是假的,以此来保持自己在道德上居高临下的地位。

第三,更深刻的原因或许是中国文化中不承认世界上会有利他主义。如中国社会中流行着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意味着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不仅承认人是自私的,而且规定人就应该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不自私,他就是违背了天道,就要受到天的惩罚。如果中国人以这种价值观来解释美国的人权外交,必然会认为美国要么是骗人,要么就是疯了。在解读别国的行为意图时,人们倾向于“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如果一个人的信念是“世界上没有人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甘愿自己利益受损”时,他对美国人权外交的解读就只有一种:美国政府为了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打着“人权”的旗号欺骗民众。与中国的利己主义文化相反,美国是一个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基督教从伦理学上讲是“利他主义”。基督教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是拯救人类、拯救世界。这对中国人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文化上的差异是中国普通民众对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解产生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邢悦博士是北京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http://www.tiandainstitute.org/c ... uid2=135&id=541

邢悦:从文化视角解读美国的人权外交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邢悦



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及其决策者都难以摆脱本国和本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羁绊,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但由于国家性质和文化性质的不同,文化在国家的对外政策中所占的分量也不同。目前,在世界大国中,大多数国家是民族国家(nation state),其国家认同是建立在对本民族的认同的基础上。而美国却比较特殊。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是把13个主要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组成的、相对独立的英属殖民地“合众为一”而形成的。这些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宗教信仰、不同语言文字、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为何认为他们是美国人呢?因为他们都信奉自由、平等、民主、自治等原则,很多州在美国独立前就已经将这些原则付诸实践。所以美国自视为建立在理念上的国家(idea-state),美国人的国家认同不是靠种族、宗教、语言、出生地来确定的,而是靠他的理念(idea)来确定的。具有了美国理念的人就是美国人。如John O’Sullivan 认为“美国人是通过对一整套自由主义政治原则,特别是体现在《独立宣言》和宪法中的自由和平等原则来界定的”。

为什么选择文化角度解析美国人权外交

由于美国独特的建国经历,体现着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在其国家认同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人就是靠美国信念而凝聚在一起而成为国家的。而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文化价值观对国家形成和延续的意义远不如美国那么重要。比如,中国人即便搞不清楚什么是中国文化价值观,还会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因为我们都是黄皮肤、生长在这块土地,都讲汉语、都有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记忆。而美国人如果没有了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这个国家就有可能土崩瓦解。所以美国是一个高度强调文化价值观并具有较强烈且一致的文化价值观的民族。  美国人在文化价值观上的一致性在对外政策上表现为,“无论他们对具体政策意见多么不一致,他们都信奉这样一条原则:支持自由和民主是美国精神的一部分。美国人不会支持这样一种政策,即,它不能充分体现美国人所信奉的那种普遍的和不可分割的权利和价值观的政策。”

同时,美国民主政治和对外政策决策机制比其它国家更容易受到公众舆论的影响。在美国,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民众在对外政策中所持有的信念和倾向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各个环节。如,美国的对外决策权力由总统和国会分享,国会在诸如宣战、战争拨款、对外援助等事务上有相当大的权力。由于国会议员都是民选产生,对选民的意见非常敏感,所以一般倾向于迎合民众的意见。其结果正如美国学者J•斯帕尼尔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政治领袖们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每当他们在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中似乎要漠视这些价值观念时,他们总会受到政府行政部门、国会、反对派以及新闻界人士的批评。”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在对外政策中奉行现实主义路线的政治家在美国历史上评价都很低,如冷战时期的尼克松和基辛格。

中国从事美国研究的资深学者对文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也有同样的见解,如资中筠先生认为,美国的对外政策表现出“与宗教信仰相联系的一种传教士的狂热精神”,不理解美国文化,就很难理解美国人的对外行为模式。  离开美国的文化背景研究美国的对外政策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美国人权外交 手段还是目的?

中国民众普遍认为,“人权”是美国为实现现实利益的手段。如2003年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中国舆论普遍认为美国是为石油而战,至少石油利益是美国对伊战争的主要原因,而美国人宣称的民主、人权、反独裁专制只是美国发动战争的幌子。一些中国学者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如,一本学术期刊上刊登的一篇论述美国人权外交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人权外交充分反映出美国政府利用人权问题,结合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自己政治经济军事利益服务的实质。它们对于人权外交干涉别国内政、损害他国利益的情形视而不见,对由此造成的人道主义的灾难熟视无睹,这是一种建立在严重侵犯别国主权和尊严基础之上的强权政治。美国推行‘人权外交’的真正用意,并不是他们宣称的为了‘关心人权’、‘保护人权”’,而是为了美国自己的利益,借人权干涉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以便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美国统治下的国际新秩序。“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民主制度的国家,美国向来以世界最自由的国度、最尊重人权的国家自居。民主、自由、人权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什么美国在国内真心实意地搞民主、人权,在国际社会就一定是借民主、人权实行霸权呢?如果推进民主、保护人权这些道义上的追求只是美国发动战争,谋求现实利益的幌子的话,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个幌子来掩盖它的真实目的呢?

我们知道,人类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战争都不需要幌子。不仅如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世界强国奉行“强权即真理”(Might is right),强国侵略甚至吞并弱小国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德国的威廉二世不就宣称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开辟土地”吗?如果国家需要“幌子”使对外侵略行为变得冠冕堂皇,符合道义的话,可以使用的幌子很多,如日本对东亚国家发动的殖民侵略战争冠之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美誉,但世界上除了美国外,还没有一个国家曾使用过“民主”、“人权”这样的幌子。民主、人权真的是美国的幌子吗?美国为什么要以“民主”、“人权”为幌子?

此外,如果说在美国对伊战争这个事件上我们无法排除美国以“人权”名义获取石油利益的话,在有些事件上我们很难找到美国“人权外交”背后的那个险恶用心。如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美国的理由是那里发生了人道主义危机,美国不可坐视不管。中国大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一场侵略战争,美国此举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南联盟来遏制俄罗斯,推进北约东扩。但事态的发展出乎他们的意料。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俄罗斯迫使南联盟接受了北约的停战条件,而被中国视为“民族英雄”的南联盟主席米洛舍维奇不仅在战后本国的大选中败北,而且被他的同胞——塞尔维亚警察逮捕后送到国际法庭受审,被判处反人类罪等10多项罪名后死在狱中。捷克参与了北约的这次军事行动,当时的总统哈维尔1999年4月在加拿大国会发表演说时说:“科索沃没有可以使某些人感兴趣的油田,任何北约成员国对科索沃没有任何领土要求,米洛舍维奇也没有威胁任何北约成员国或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尽管如此,北约却在打仗,正在打一场代表人类利益、为了拯救他人命运的战争,因为正派的人不能对国家领导下的系统性地屠杀他人坐视不管。正直的人绝不能容忍这种事,而且,绝不能在能够救援的情况下而不施援手。”

其实,人道主义干预是受到联合国认可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的军事行动也是经联合国同意的。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战后(1999年9月)这样说:主权绝不是一张容许国家践踏人权和人的尊严的通行证,主权意味着责任,而不仅仅是权利。

从科索沃这个事件中,我们很难找到美国人权背后的“真实目的”。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美国介入索马里内战、美国出兵卢旺达等。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权并不总是手段,有些时候人权有可能就是目的。联系到上面谈到的美国的决策机制,政治家可能会以“人权”为名谋求私利,但由于美国的对外政策必须得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所以美国的人权外交必须被民众所接受,而如果政治家能以“人权”为名说服民众支持政府的对外政策,并愿意出钱、出人的话,说明美国民众真诚地相信人权必须得到维护、真诚地希望促进别国的人权,并愿意为此承受损失。所以,在美国对外政策中,政治家有可能会把人权当手段,但对民众而言,人权就是目的。

美国有没有可能放弃人权外交?

美国的信念——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等是美国的立国之本。美国人权外交的根源在于美国人的两大信念:美国例外论和美国的“天定命运”。美国例外论是指美国是“上帝的选民”,美国与众不同,美国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美国在各方面都优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早在1630年,当温斯罗普带着那批摆脱了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终于找到实现其宗教信仰的理想之所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光都将看着我们。”

美国学者杰里尔•罗赛蒂称“美国例外”是美国人的一种命定感——“相信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优越感以及使世界基督教化和美国化的必要性”。也就是说,美国“例外论”意味着“上帝是在美国一边,美国代表着进步和未来世界最好的生活模式。”

“天定命运”是指清教徒作为“上帝选民”的特殊身份是与他们在世间的拯救人类的特殊使命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上帝与清教徒之间签订的盟约。美国成立后,这种观念对美国认识和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美国革命前夕,托马斯•潘恩就在他的《常识》一书中宣称,“美国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个人类的事业。我们有能力开创一个新世界。”   由于美国作为“山巅之城”与其他国家的主要区别就在它享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主政体,所以,其他国家得到拯救的方法就是实行与美国一样的民主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言:“新大陆的神秘使命是以现代民主制的诞生而完成。”  美国学者拉尔夫•加布里埃尔更是明确地指出:“美国的民主制――把世界从专制的压迫中解放出来――正是基督教赋予美国的把世界从撒旦统治下拯救出来使命的世俗表达。” 。

这两大信念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地区的基督新教(清教)文化,后来也被其他殖民地所接受,成为各殖民地共同的历史起源,形成了美国早期国家认同的基础。美国建国后“例外论”和“天定命运”逐渐扩展为整个美国的集体记忆,成为美国人根深蒂固的普遍的信仰。尽管很多当代美国人不会再以清教的选民思想去论证美国的特殊性,但美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并因此承担着把美国的民主、人权价值观传到世界各个角度的意识,这些仍然普遍存在于美国人对国家的认同中。

由此可知,由美国的文化价值观所决定的促进民主和人权是其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美国能否继续成为今天的美国。如果把民众、人权这些价值观从美国人的认同中抽掉,就如同把汉唐盛世的历史从中国人的记忆中抽掉一样,美国人看世界的视角和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将会大为不同。亨廷顿认为国家利益源于国家的认同,认同来自于文化和信仰。因此,如果美国的文化和信仰变化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就改变了,美国人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优越感和使命感了。没有了优越感和使命感的美国将与其他国家没有两样。

此外,美国是否在世界推行民主和人权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安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国家安全战略中谈到,美国的安全利益包括人民、领土和生活方式(即美国的价值观)三个方面。世界上不民主、侵犯人权的国家是对美国价值观的挑战,而且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民主、最讲人权的国家,他们会把美国视为众矢之的,首先对美国造成威胁,进而威胁世界。因而只有全世界的国家都民主化了,才能保证美国的安全乃至世界的安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权”联系着美国的过去和未来,人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对自身存在的价值的理解和美国的安全。如果把它从美国的国家对外政策中抽掉,美国就不再是现在的美国了,美国也就愈发不安全了。  美国学者也清楚的认识到这点:“人权注定保留在美国的对外事务日程上。美国在这个问题上别无选择,美国将永远不会放弃人权外交。”

为什么中国人普遍不相信美国的“人权外交”?

在中国,除了少数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以外,大多数民众甚至学者对美国的人权外交不以为然,认为人权外交就是美国政策实现国家现实利益的工具。依笔者管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在东亚几千年“天下老大”中心地位使中国人形成唯我独尊的心态,中国人对比自己强大的国家有一种天然的排斥。自中国近代被迫卷入到世界体系中后,中国从来没有对强国有过好感,也没有与比自己强大的国家建立过长期稳固的关系(中苏蜜月是个例外)。 相反,当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时,中国倾向于团结比自己还弱的国家一起对抗强国。所以,中国一直采取与强国势不两立的姿态,对来自强国的批评更是有一种天然的反感。由于人权是美国所倡导的,美国还自己标榜是世界人权卫士,并且对中国的人权状况横加指责。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角度来看,这与有着“礼不往教”的传统文化和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外交原则的中国相比,差异实在太大了。所以有些中国人认为,如果接受了美国的“人权外交”,无异于向美国屈服,而中国是绝不能向强权屈服的。

第二,中国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德治天下。中国政府一向认为自己站在国际道义的一边,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力量和楷模。当大国在国际社会的行为与中国的原则和选择不同时,中国政府就会很自然地认为自己是对的,别国要么是错的,要么是假的。由于联合国人权宣言中的人权原则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接受,中国政府当然不能加以否认,不能说“人权是不存在的”或“维护人权是错的”,所以中国自圆其说的办法就只能说美国维护人权是假的,以此来保持自己在道德上居高临下的地位。

第三,更深刻的原因或许是中国文化中不承认世界上会有利他主义。如中国社会中流行着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意味着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不仅承认人是自私的,而且规定人就应该是自私的。如果一个人不自私,他就是违背了天道,就要受到天的惩罚。如果中国人以这种价值观来解释美国的人权外交,必然会认为美国要么是骗人,要么就是疯了。在解读别国的行为意图时,人们倾向于“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如果一个人的信念是“世界上没有人会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甘愿自己利益受损”时,他对美国人权外交的解读就只有一种:美国政府为了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打着“人权”的旗号欺骗民众。与中国的利己主义文化相反,美国是一个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基督教从伦理学上讲是“利他主义”。基督教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是拯救人类、拯救世界。这对中国人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所以,文化上的差异是中国普通民众对美国人权外交的理解产生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邢悦博士是北京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教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邢悦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暨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研究领域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中的文化、美国对外政策、中国对外政策、中美关系 讲授课程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文化与国际关系、中国对外政策、美国政治与外交、美国政治与对华政策
  
学术背景
山西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文学学士;
山西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史硕士;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关系学专业法学博士
  
经历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十届全球青年交流事业”;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讲师;
现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暨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
荣获清华大学教学最高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荣获清华大学博士论文创新基金;
清华大学工会活动先进个人;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先进工作者;
  
学术成果
专著:《国际关系:理论、历史与现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译著:《风云变幻的美中关系》(1969——1989)合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获 “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作品奖);

主要论文(核心学术刊物):
《新身份、新利益、新外交——对中国新外交的建构主义分析》,《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1期;
《“韬光养晦”战略再思考——兼论如何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国际观察》,2006年第6期;
《美国国会对台议案的表决特点》,《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3期;
《新自由制度主义含义辨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1期;
《文化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作用》,《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5期;
《意识形态在对外政策中的作用》,《太平洋学报》,2004年第3期;
《理论之间的关系与理论的应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7期;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文化规范功能》,《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第11期;
《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5期;
《意识形态与国际关系》,《世界知识》(清华—世界论坛),2002年第21期;
《文化功能在对外政策中的表现》,《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3期;
《对外决策中的文化因素》,《国际论坛》,2002年第6期;
《对外政策中文化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学术论丛》,2002年第6期;
《国际规则制定权与中国的位置》,《世界知识》(清华—世界论坛),2002年第6 期;
《布什政府的内外政策》,《时事VCD》,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7期;
天大研究院简介

天大研究院2005年由天大集团董事长方文权先生创立,是注册在香港的一个民间非盈利机构,并在中国内地和澳大利亚设有办事处。研究院得到了天大集团和其它方面的支持,希望依托香港的国际化优势,搭建一个独特和客观的平台,招贤纳才,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从事有关中国国家发展、国际关系以及区域安全的研究,为国家的进步和富强服务,促进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共同构建一个和平、和谐和繁荣的世界。

为了这样的目标,我们在2005年12月,与中国改革开放论坛(CRF)以及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合作,在巴黎成功举办了“中国和平崛起与中欧关系”研讨会,目的就是为加深中欧之间的相互了解;2006年4月,天大研究院又与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和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一起,在西雅图举办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与中美关系的未来”研讨会,促进了中美两国高层智囊间的沟通;2007年4月18日,天大研究院协助中国人民外交学会(CPIFA),与日本的世界和平研究所,在东京举办了“纪念中日关系正常化35周年研讨会”,为温家宝总理访日“融冰之旅”之后的两国关系加温,达成了两国有关领域精英坦诚交换意见,促进相互了解的目的。

为纪念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新西兰建交35周年,天大研究院再次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连手,分别与澳大利亚罗维国际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和新西兰国际事务研究所(NZIIA)合作,先后于2007年5月18日和2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和新西兰惠灵顿共同举办了两场研讨会。透过这样的研讨活动,中澳中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官员以及企业界人士进行了密集交流和讨论,探索中澳中新关系的未来,增加了彼此间的了解,促进了友谊。

2007年11月8日至9日,天大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二十多家机构合作,联合在北京主办了“中国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国际研讨会,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将近两百名学者专家、政府高官、前政要参加了研讨活动。

天大研究院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活动,通过对内政和国际关系问题的深刻思考,向国家决策机构提供独立的、有洞察力的建言,也透过学术活动,开辟国际网络,在全球形成广泛的知识盟友集团。

事实上,在国际关系和区域安全研究方面,对包括中澳、中新(西兰)关系在内的南太平洋地区研究,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领域。天大研究院在这里拥有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人际网络。我们希望进一步扩大我们与这个地区研究伙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加深中国与这个地区的相互了解和认识,提升中国与这个地区有关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我们所在的亚太区域安全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认为,区域安全是和平与和谐以及发展的前提。我们相信,和谐是和平的最高境界,只有和谐才能达到真正的和平,而一个更稳定、更安全和更加繁荣与和谐的亚太符合我们所在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

作为一个年轻的民间智库,天大研究院除了搭建国际关系研究和对话的平台,我们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从事中国国家发展政策研究,比如中国的海洋发展战略、能源资源战略、发展比较理论等,都将是我们已经关注并将继续关注的课题。天大研究院希望透过海内外知识精英的合作,集思广益,有所作为。
jy新视点

有没有详细了解天大研究院此类组织的?具体介绍一下。
天津大学学生的本事——天大的本事

天津财经学院的学生——天才
----“与中国的利己主义文化相反,美国是一个基督教传统的国家,基督教从伦理学上讲是“利他主义”。基督教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是拯救人类、拯救世界。这对中国人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

嘿嘿,又一个俯身献那什么的,还是个老熟女:D


其实人权外交是手段也是目的,大家看看伊朗国王的倒台就知道了,美国民众知道政府在外面做些什么,新闻自由舆论自由的体制起码会让国内的民意迫使政治家对外推行民主,管好自己的狗,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许多民众还是感谢美国人的,最起码美国人还会要求扶植起来的傀儡给人民权利,否则国内的压力不好受,违背了政治正确票跑光光,共和党大选失利跟就像关塔那摩还有虐囚有很大关系,政府要给人民一个交代没有办法捂盖子,不能违背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起码比苏联扶植起来的傀儡苏联人对傀儡镇压迫害民众不闻不问苏联人民自己都被压迫不知道真相好得多

其实人权外交是手段也是目的,大家看看伊朗国王的倒台就知道了,美国民众知道政府在外面做些什么,新闻自由舆论自由的体制起码会让国内的民意迫使政治家对外推行民主,管好自己的狗,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许多民众还是感谢美国人的,最起码美国人还会要求扶植起来的傀儡给人民权利,否则国内的压力不好受,违背了政治正确票跑光光,共和党大选失利跟就像关塔那摩还有虐囚有很大关系,政府要给人民一个交代没有办法捂盖子,不能违背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起码比苏联扶植起来的傀儡苏联人对傀儡镇压迫害民众不闻不问苏联人民自己都被压迫不知道真相好得多
看得很深
老生常谈了。
你把美国看成铁板一块,自然会得出种种奇怪的结论。
清华北大果然出脑残。而且还不出一般的脑残,都是残到了一定级别残得千奇百怪的nc。这跟it们学校传统有关?


这位女士是另一种幼稚病患者,莫非她会认为美国干涉西藏新疆支持分裂份子也是国了中国好?记得天涯有篇文章比TG比做奥地利兽父,而美国则代表了正义的法庭呢.

这位女士是另一种幼稚病患者,莫非她会认为美国干涉西藏新疆支持分裂份子也是国了中国好?记得天涯有篇文章比TG比做奥地利兽父,而美国则代表了正义的法庭呢.
政治本来就是NC玩的游戏
扯吧,MD就是双从标准的BIAOZI
美国人心中的正义未必符合中国的利益,这个很正常
库兹涅佐夫上将 发表于 2009-8-11 22:31

中国执政党与政府说的利益未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
写得不错。
虽然并不是十分地深刻,但是对于中国民众了解美国,美国价值观和该价值观所驱动的美国内外政策,
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足够了。虽然最后三原因,对于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来说,有些刺耳,写得也有些
偏颇的地方,因为她过多地用了“中国政府”一次,事实上,应该用“中国民众”,但是整体来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剖析美国,已经很不错了。
建议大家看《美国的本质》
总觉得在天涯看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