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梦断鸭绿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40:35
作者:燕大五


  概述(可忽略~~~~~~~~)
   本文内容紧紧衔接《1950朝鲜半岛坦克之夏》,将对朝鲜战争中从1950年10月25日到12月24日这一段时间内战争双方的所有战斗行动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描述。预计将会涉及到以下内容:联合国军和中国军队的第一次战役、1950年11月联合国军的北进行动、麦克阿瑟发动闹剧般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中朝军队光复平壤、美陆战1师突出重围撤离长津湖和和联合国军全面放弃北朝鲜。总的来说,就是中朝军队恢复北朝鲜国土的战斗,即“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废话无多,写才是最重要的。
  
  前言
  燕大五我又要动笔了。
  写完了《1950朝鲜半岛坦克之夏》之后就一直没动静了。原因很多,主要还是自己的。在此致以深深歉意。但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梦断鸭绿江》终于正式公开动笔了。
  写得好还是不好,最后还得大家评论。我想写的只是57年前,朝鲜半岛上那几十万个肤色不同,却都为了自己的信念在风雪交加中战斗的男人。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无数王候将相的奠基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普通一兵。
  
  一 暴风前夜——中国军队全面参战


  1950年10月24日,联合国军的“最后”进攻正在顺利进行。摆在联合国军首脑面前的,是一副联合国军所向披靡和北朝鲜军队苍皇溃逃的情形。随着麦克阿瑟将军在这一天废除了关于“非南朝鲜部队不得靠近中朝边境”的命令,联合国军各师开始向鸭绿江急速推进,以争取率先到达中朝边境的殊荣。因此,清川江一线的联合国军各部沿一切可以利用的道路前进,能走多快就走多快,互不照应,从而使整个美第8集团军无法形成一条连贯的战线。


  在这一天,美1军和南朝鲜第2军各部都已经渡过了清川江,正在按照联合国军的作战计划继续向前推进。其中,美1军在西,韩2军在东,两个军齐头并进。其中,美1军的第一线兵力为两个师,其排列方式为一西一东:西翼师为美24师。该师以英27旅为前锋,正在向大宁江畔的博川前进。美24师的最终作战任务是沿西海岸一路推进,夺取宜川;东翼师为南朝鲜第1师,该师正位于龙山洞和立石之间,正在打开北朝鲜第46师的防线,向云山推进。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夺取中朝边境的水丰水坝。此外,美1军在第二线还有部署有南朝鲜7师。该师本属于南朝鲜第2军,但在联合国军开始“最后”北进后调给了美1军。该师准备于美24师夺取宜川后超过美24师,向中朝边境的新义州前进。以上三个师组成的美1军便构成了美第8集团军的西翼。南朝鲜第2军则拥有两个师的兵力,其中南朝鲜第6师于10月23日经过激战攻陷了北朝鲜军坚守的熙川,随后留下第19团原地防守以确保联合国军的后路,主力则转向西北,急速冲向鸭绿江边的楚山和碧潼。在该师前进的道路上,北朝鲜军的抵抗十分微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到10月24日,该师已经把联合国军各部都远远甩在了脑后,成了联合国军战线上一支飞弦而出的箭。这一天夜里,该师以第2团轻易攻占了温井,并在此地过夜,第7团则继续向楚山前进。南朝鲜第8师则跟在南朝鲜第6师身后,位于德川——球场洞的公路上,正在向球场洞前进。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北朝鲜的临时首都江界。以上两个师一前后组成南朝鲜第2军,构成了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除此以外,美骑兵1师作为美第8集团军的预备队留守平壤,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美第8集团军的这种布阵形式,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军有这样一种倾向:重西翼,轻东翼。西翼的两个第一线师都是拥有相当战斗力的部队,其中美24师是首个入朝作战的美军师,而南朝鲜第1师则是无能的南朝鲜军队中唯一一支能与美军平起平坐的部队。然而,东翼的两个南朝鲜师则都是战斗力较低的部队。造成这种阵型的原因并非联合国军有意为之,而是麦克阿瑟闹剧一般的“元山登陆”埋下的恶果——当初进攻平壤时,联合国军本计划以美1军从平壤南面推进,以美10军在元山登陆从平壤南面推进,对平壤形成夹攻之势。但是,由于北朝鲜军队在元山港外埋下了3000颗水雷,美10军一时间无法登陆,只好在海上漂着,等待排雷完毕。直到10月11日南朝鲜第1军(南朝鲜第3师、南朝鲜首都师)攻占了元山,排雷工作仍然没有完成。无奈之下,联合国军只好起用已经越过三八线,推进到了平壤以东的南朝鲜第2军代替美10军进攻平壤的任务。直到10月24日,美10军仍然没有完成登陆任务,而此时美第8集团军进攻的锋锐已经逼过了清川江。在无部队可用的情况下,联合国军便只好采用韩2军作为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了。

  不过,直到这个时候,联合国军仍然没有感到太多的担心。虽然韩2军战斗力很弱,但据联合国军所掌握的情报判断,在美第8集团军面前敌对武装只有少量正在逃窜的北朝鲜军而已,而且大部分都在拼命北撤:博川正面,由北朝鲜第17坦克旅把守;在博川以东的南朝鲜第1师正面,则布置着士气低落的北朝鲜第46师。这是一个匆匆征召的新兵师,其防区位于龙山洞和立石之间,也就是南朝鲜第1师正在通过的区域(前已述)。该师在南朝鲜第1师的攻击下一触即溃,毫无战斗力可言。再往东,所剩无几的北朝鲜第4师残部在宁边正面进行防御。该师是北朝鲜军队的主力师之一,曾在1950年6月——8月间的人民军南进作战中表现出众。但是自从1950年8月的洛东江江湾之战后,该师便一蹶不振。此时,尽管该师残部中有相当多九死一生的老兵,但他们也已经疲惫不堪,而且数量处于极度劣势,再也无力回天了。北朝鲜第4师以东,是两个正在沿熙川——江界公路拼命北遁的师。它们是北朝鲜第31师和第18师,也是战斗力低下的新兵师。在这两个师以南的德川——球场洞一带,北朝鲜第26师(又一个垃圾的新兵师)惮于南朝鲜第8师的推进也加入了逃命大军,向北逃入了妙香山的重峦叠嶂中。此外,在美第8集团军以东的长津湖和东海岸战区,南朝鲜第1军也进展顺利:南朝鲜第3师第26团正在向长津湖顺利前进,其正面几乎没有有组织的北朝鲜军;南朝鲜首都师则以全摩托化的骑兵团沿东海岸公路一边飞速挺进,一边赶鸭子一样追杀着在他们前面顺公路逃跑的北朝鲜第24师(还是一个垃圾新兵师)。另外,北朝鲜政府大概在江界集中了一些兵力,准备作最后抵抗,但也不难排除。总之,面对这样一支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的北朝鲜人民军,一个正常人脑中除了追击之外恐怕不会再有第二个念头了。至于阵型和战线不齐的问题,则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根据麦克阿瑟的推断,苏联将不会介入这场战争。而当时在西方国家眼里,中国是苏联的傀儡,因此更不会出兵了。联合国军实在没有理由担心已经稳操胜券的战局会突然间急转直下。

  骄兵必败。此时,麦克阿瑟并不知道在纷纷溃败的北朝鲜军身后正隐藏着一支幻影般的大军。这支大军已经编织出了一张大网,正在恭候他的大驾光临。

  这支军队名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此后,这支军队将作为朝鲜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出现在战场上。事实上,联合国军正在面临一场全新的战争:联合国军与北朝鲜的战争已告胜利,而另一场和中国的战争才正在悄悄拉开序幕。
  
  1950年10月25日,是朝鲜战争中一个充满戏剧性转折的日子。在这一天,传说中的中国军队(对于联合国方面来说)终于出现在了战场上。

  老天似乎要对人世间的大变局产生某种反应。在这天一早,直到昨天傍晚还秋高气爽的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北朝鲜的季节一下子就进入了晚秋。原本晴朗的天空一夜之间布满了低垂的铅云,和着凄厉的寒风笼罩在北朝鲜上空,给人一种极端压抑的感觉。由于天气突变,在第一线作战的三个南朝鲜师(1师、6师、8师)还没有来得及发衣服。南朝鲜军人们身着单薄的夏装,在刺骨的寒意里带着高涨的士气,清扫着北朝鲜游勇余散向前推进。地上和远处的山上覆盖着薄薄的新雪,显然是昨夜降下的。每个联合国军官兵心里都在盘算着: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可以回家渡过一个愉快的冬天了。

  这天一开始,战争局面的确在按照麦克阿瑟的预想发展着,没有出现任何偏差:早上,南朝鲜第6师第7团的官兵正坐在卡车上,不受阻挡地向鸭绿江边的楚山前进着。他们已经坐了一整夜的车,但眼前的道路通畅无阻,鸭绿江就在不远处。面对即将到手的“率先突进至中朝边境”的殊荣,他们不愿有丝毫懈怠。到下午,他们已经来到了楚山以南的古场,并在此地停留下来,准备休息一夜后展开最后的进军。但是在这天上午11点,他们身后传来过一条不祥的消息,当时该团正在公路上马不停蹄地前进:南朝鲜第1师以第15团和配属的美第6中型坦克营帕顿连为先锋,在凌晨时分通过了立石以南的宁边,然后向云山推进,途中俘虏了许多毫无斗志的北朝鲜溃兵,于上午未经战斗便穿过云山城。到上午11点左右,该师先锋已经到达了云山以北小河三滩川的朝阳桥边。当走在前面的美军坦克排成纵队过桥时,突然遭到了迫击炮的轰击。坦克停了下来,跟在后面的南朝鲜第15团步兵立刻四散开来,摆成战斗队形向前谨慎地摸去,与前方不明身份的敌军展开激烈交火。经过半小时的战斗,南朝鲜军俘虏了一名只会讲汉语的敌兵,并判明前方的山里(262.8高地)部署着至少300名中国士兵。这名士兵的制服和北朝鲜军完全不同,并用汉语供出了惊人的情报:已经有两个师的中国军队部署在云山和熙川以北。这名俘虏立刻被用飞机送往平壤,于第二天开始了详细审讯。

  事实上,在这场战斗中与南朝鲜第15团交火的部队为中国军队第40军120师360团。该团作为中国第40军的西翼前锋部署在云山以北,负责遏制南朝鲜第1师的进攻势头,为中国第39军包围云山准备时间。在360团以东,中国第40军的另外一个团——118师354团已经在温井——北镇公路上设置好了口袋,只等南朝鲜第6师第2团来钻了。

  如前所述,南朝鲜6师2团于10月24日攻占了温井,当晚在此地过夜。那天晚上, 2团3营的情报人员通过对有线通讯网的窃听发现有中国军队出现的迹象,但师长金钟吾并没有给予重视,认为无需大惊小怪。金钟吾这时并不清楚,一场大灾难就要降临在他的2团3营身上了。第二天清晨,该团以3营乘坐卡车向温井西北的北镇推进,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夺取碧潼。因为这条道路已经被北上楚山的第7团走过了,所以该营没有任何警戒行动。结果,当该营进抵温井以西13公里的两水洞附近时候,突然遭到了来自左右和前面三个方向的猛烈射击——他们已经钻井了中国354团的口袋里。

  南朝鲜士兵起初以为是北朝鲜的小股阻击部队,于是纷纷跳下车应战。可是敌军火力异常猛烈,使南朝鲜军根本无法移动一步。很快,一支中国军队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将全营官兵装进了口袋。2团3营的官兵们这才醒悟过来:这根本不是将要崩溃的北朝鲜军队,但为时已晚。在公路两边的火力掩护下,中国士兵一边投掷下雨般的手榴弹一边冲上公路,突入南朝鲜军阵中。面临这样的进攻,几乎在一瞬间,该营就崩溃了。全营750人乱成一团,扔下装备夺路而逃。在公路上和稻田里,到处是南朝鲜兵的尸体和被中国军队端着刺刀追杀的南朝鲜士兵。一场面中国军队对南朝鲜军的单方面屠杀很快结束,该南朝鲜营只有不到390多人逃回了温井——也就是说,有350人战死或被俘。被俘者包括美军顾问格伦?琼斯中尉,他后来死在了战俘营。另外,该营丢弃了全部装备。

  留在温井的南朝鲜2团2营得知3营遭到伏击的消息后,大为震惊,立刻派出一支侦察队查看情况。很快,侦察队带回一名俘虏,这名俘虏的长相和军装(为中国军队特有的大棉衣)和北朝鲜军都不一样,明显是个中国人。该俘虏说,自10月17日开始,中国军队就已经在北镇严阵以待。然而,2营营长却不信俘虏的话,固执地认为继续前进也没关系。于是,2营开始沿3营走过的老路前进。没走多久,他们就发现了一名中国伤兵躺在公路上,于是马上恐惧得停顿下来,派出侦察队向四周搜索。结果,他们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后路已经被中国第118师切断。2营原地构成环形防御圈,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整个白天。到了夜晚,尽管中国军队迟迟没有对他们展开攻击,可他们再也承受不住黑暗里被包围的心理压力,丢下装备四散逃进了山里,直到午夜时分才陆续回到温井。眼见一天之内第3营败了回来,第2营又吓了回来,该团第1营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反差,只好无奈地在温井构筑阵地,等待着前方未知的命运。


  这一天,美24师也遭遇了不寻常的情况。这一天,师的前锋英27旅进入大宁江畔的博川,没有遭到抵抗。黄昏,英27旅渡江,本以为将一切顺利,谁知刚一上岸就遭到了对岸高地上北朝鲜军队的猛烈射击,双方开始激战,由此展开了持续三天的博川苦战。北朝鲜第17坦克旅的T34坦克和北朝鲜第46师的步兵顽强抵抗,使战斗陷入僵局。英27旅旅长考德准将急令炮兵渡江,以进行炮火支援。已经基本上处于全线崩溃状态的北朝鲜军突然表现出如此坚强的战斗意志,一点也不像将要崩溃的军队,令联合国军大感诧异。估计是中国军队的参战提高了他们的士气

  以上就是1950年10月25日清川江前线的战况(即西线,东线指长津湖和东海岸)。在整个西线,联合国军原本顺利的进攻在这一天全面受阻。不管是新进入战场的中国军队,还是即将溃败的北朝鲜军,都表现出了旺盛的战斗精神和强悍的战斗力。此外,这一天在东线战场上也出现了中国军队的影子:这天,当南朝鲜3师26团进抵水洞以南时,遭到了猛烈射击,因而陷入激战。该团越往前行进,受到的射击就越猛烈。终于,这个团抓获了一名俘虏,是个中国人。根据俘虏供述的情报,这里的中国军队番号为第8师第5团。尚有四五千名中国士兵在更北面布防。该情报立刻被上报给美10军军部,并被很快判别出真伪:众所周知,中国军队实行“三三制”,第5团不可能属于第8军。因此,美10军军部不但不相信中国军队已经出现在东线,反而认为南朝鲜第26团是因为推进速度太慢而给自己编理由。这时候,美10军并不清楚,中国军队确实已经来到了东线。与南朝鲜第26团交战的部队,是中国第42军124师370团。
  在各路联合国军进攻部队中,只有沿东海岸公路逼近的南朝鲜首都师没有受阻止。该师的进攻速度奇快,仍然一路追杀着北朝鲜第24师,所向披靡。
  
  于是,随着天气的突变和战场形式的突然转换,中国军队如同幻影一样进入了战场。一场全新的战争在1950年10月25日以戏剧般的方式降临在朝鲜半岛上。
  作者:燕大五


  概述(可忽略~~~~~~~~)
   本文内容紧紧衔接《1950朝鲜半岛坦克之夏》,将对朝鲜战争中从1950年10月25日到12月24日这一段时间内战争双方的所有战斗行动进行尽可能详尽的描述。预计将会涉及到以下内容:联合国军和中国军队的第一次战役、1950年11月联合国军的北进行动、麦克阿瑟发动闹剧般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中朝军队光复平壤、美陆战1师突出重围撤离长津湖和和联合国军全面放弃北朝鲜。总的来说,就是中朝军队恢复北朝鲜国土的战斗,即“第一次战役”和“第二次战役”。废话无多,写才是最重要的。
  
  前言
  燕大五我又要动笔了。
  写完了《1950朝鲜半岛坦克之夏》之后就一直没动静了。原因很多,主要还是自己的。在此致以深深歉意。但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梦断鸭绿江》终于正式公开动笔了。
  写得好还是不好,最后还得大家评论。我想写的只是57年前,朝鲜半岛上那几十万个肤色不同,却都为了自己的信念在风雪交加中战斗的男人。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无数王候将相的奠基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普通一兵。
  
  一 暴风前夜——中国军队全面参战


  1950年10月24日,联合国军的“最后”进攻正在顺利进行。摆在联合国军首脑面前的,是一副联合国军所向披靡和北朝鲜军队苍皇溃逃的情形。随着麦克阿瑟将军在这一天废除了关于“非南朝鲜部队不得靠近中朝边境”的命令,联合国军各师开始向鸭绿江急速推进,以争取率先到达中朝边境的殊荣。因此,清川江一线的联合国军各部沿一切可以利用的道路前进,能走多快就走多快,互不照应,从而使整个美第8集团军无法形成一条连贯的战线。


  在这一天,美1军和南朝鲜第2军各部都已经渡过了清川江,正在按照联合国军的作战计划继续向前推进。其中,美1军在西,韩2军在东,两个军齐头并进。其中,美1军的第一线兵力为两个师,其排列方式为一西一东:西翼师为美24师。该师以英27旅为前锋,正在向大宁江畔的博川前进。美24师的最终作战任务是沿西海岸一路推进,夺取宜川;东翼师为南朝鲜第1师,该师正位于龙山洞和立石之间,正在打开北朝鲜第46师的防线,向云山推进。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夺取中朝边境的水丰水坝。此外,美1军在第二线还有部署有南朝鲜7师。该师本属于南朝鲜第2军,但在联合国军开始“最后”北进后调给了美1军。该师准备于美24师夺取宜川后超过美24师,向中朝边境的新义州前进。以上三个师组成的美1军便构成了美第8集团军的西翼。南朝鲜第2军则拥有两个师的兵力,其中南朝鲜第6师于10月23日经过激战攻陷了北朝鲜军坚守的熙川,随后留下第19团原地防守以确保联合国军的后路,主力则转向西北,急速冲向鸭绿江边的楚山和碧潼。在该师前进的道路上,北朝鲜军的抵抗十分微弱,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到10月24日,该师已经把联合国军各部都远远甩在了脑后,成了联合国军战线上一支飞弦而出的箭。这一天夜里,该师以第2团轻易攻占了温井,并在此地过夜,第7团则继续向楚山前进。南朝鲜第8师则跟在南朝鲜第6师身后,位于德川——球场洞的公路上,正在向球场洞前进。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北朝鲜的临时首都江界。以上两个师一前后组成南朝鲜第2军,构成了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除此以外,美骑兵1师作为美第8集团军的预备队留守平壤,以备不时之需。


  通过美第8集团军的这种布阵形式,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军有这样一种倾向:重西翼,轻东翼。西翼的两个第一线师都是拥有相当战斗力的部队,其中美24师是首个入朝作战的美军师,而南朝鲜第1师则是无能的南朝鲜军队中唯一一支能与美军平起平坐的部队。然而,东翼的两个南朝鲜师则都是战斗力较低的部队。造成这种阵型的原因并非联合国军有意为之,而是麦克阿瑟闹剧一般的“元山登陆”埋下的恶果——当初进攻平壤时,联合国军本计划以美1军从平壤南面推进,以美10军在元山登陆从平壤南面推进,对平壤形成夹攻之势。但是,由于北朝鲜军队在元山港外埋下了3000颗水雷,美10军一时间无法登陆,只好在海上漂着,等待排雷完毕。直到10月11日南朝鲜第1军(南朝鲜第3师、南朝鲜首都师)攻占了元山,排雷工作仍然没有完成。无奈之下,联合国军只好起用已经越过三八线,推进到了平壤以东的南朝鲜第2军代替美10军进攻平壤的任务。直到10月24日,美10军仍然没有完成登陆任务,而此时美第8集团军进攻的锋锐已经逼过了清川江。在无部队可用的情况下,联合国军便只好采用韩2军作为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了。

  不过,直到这个时候,联合国军仍然没有感到太多的担心。虽然韩2军战斗力很弱,但据联合国军所掌握的情报判断,在美第8集团军面前敌对武装只有少量正在逃窜的北朝鲜军而已,而且大部分都在拼命北撤:博川正面,由北朝鲜第17坦克旅把守;在博川以东的南朝鲜第1师正面,则布置着士气低落的北朝鲜第46师。这是一个匆匆征召的新兵师,其防区位于龙山洞和立石之间,也就是南朝鲜第1师正在通过的区域(前已述)。该师在南朝鲜第1师的攻击下一触即溃,毫无战斗力可言。再往东,所剩无几的北朝鲜第4师残部在宁边正面进行防御。该师是北朝鲜军队的主力师之一,曾在1950年6月——8月间的人民军南进作战中表现出众。但是自从1950年8月的洛东江江湾之战后,该师便一蹶不振。此时,尽管该师残部中有相当多九死一生的老兵,但他们也已经疲惫不堪,而且数量处于极度劣势,再也无力回天了。北朝鲜第4师以东,是两个正在沿熙川——江界公路拼命北遁的师。它们是北朝鲜第31师和第18师,也是战斗力低下的新兵师。在这两个师以南的德川——球场洞一带,北朝鲜第26师(又一个垃圾的新兵师)惮于南朝鲜第8师的推进也加入了逃命大军,向北逃入了妙香山的重峦叠嶂中。此外,在美第8集团军以东的长津湖和东海岸战区,南朝鲜第1军也进展顺利:南朝鲜第3师第26团正在向长津湖顺利前进,其正面几乎没有有组织的北朝鲜军;南朝鲜首都师则以全摩托化的骑兵团沿东海岸公路一边飞速挺进,一边赶鸭子一样追杀着在他们前面顺公路逃跑的北朝鲜第24师(还是一个垃圾新兵师)。另外,北朝鲜政府大概在江界集中了一些兵力,准备作最后抵抗,但也不难排除。总之,面对这样一支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的北朝鲜人民军,一个正常人脑中除了追击之外恐怕不会再有第二个念头了。至于阵型和战线不齐的问题,则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根据麦克阿瑟的推断,苏联将不会介入这场战争。而当时在西方国家眼里,中国是苏联的傀儡,因此更不会出兵了。联合国军实在没有理由担心已经稳操胜券的战局会突然间急转直下。

  骄兵必败。此时,麦克阿瑟并不知道在纷纷溃败的北朝鲜军身后正隐藏着一支幻影般的大军。这支大军已经编织出了一张大网,正在恭候他的大驾光临。

  这支军队名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此后,这支军队将作为朝鲜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出现在战场上。事实上,联合国军正在面临一场全新的战争:联合国军与北朝鲜的战争已告胜利,而另一场和中国的战争才正在悄悄拉开序幕。
  
  1950年10月25日,是朝鲜战争中一个充满戏剧性转折的日子。在这一天,传说中的中国军队(对于联合国方面来说)终于出现在了战场上。

  老天似乎要对人世间的大变局产生某种反应。在这天一早,直到昨天傍晚还秋高气爽的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北朝鲜的季节一下子就进入了晚秋。原本晴朗的天空一夜之间布满了低垂的铅云,和着凄厉的寒风笼罩在北朝鲜上空,给人一种极端压抑的感觉。由于天气突变,在第一线作战的三个南朝鲜师(1师、6师、8师)还没有来得及发衣服。南朝鲜军人们身着单薄的夏装,在刺骨的寒意里带着高涨的士气,清扫着北朝鲜游勇余散向前推进。地上和远处的山上覆盖着薄薄的新雪,显然是昨夜降下的。每个联合国军官兵心里都在盘算着: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可以回家渡过一个愉快的冬天了。

  这天一开始,战争局面的确在按照麦克阿瑟的预想发展着,没有出现任何偏差:早上,南朝鲜第6师第7团的官兵正坐在卡车上,不受阻挡地向鸭绿江边的楚山前进着。他们已经坐了一整夜的车,但眼前的道路通畅无阻,鸭绿江就在不远处。面对即将到手的“率先突进至中朝边境”的殊荣,他们不愿有丝毫懈怠。到下午,他们已经来到了楚山以南的古场,并在此地停留下来,准备休息一夜后展开最后的进军。但是在这天上午11点,他们身后传来过一条不祥的消息,当时该团正在公路上马不停蹄地前进:南朝鲜第1师以第15团和配属的美第6中型坦克营帕顿连为先锋,在凌晨时分通过了立石以南的宁边,然后向云山推进,途中俘虏了许多毫无斗志的北朝鲜溃兵,于上午未经战斗便穿过云山城。到上午11点左右,该师先锋已经到达了云山以北小河三滩川的朝阳桥边。当走在前面的美军坦克排成纵队过桥时,突然遭到了迫击炮的轰击。坦克停了下来,跟在后面的南朝鲜第15团步兵立刻四散开来,摆成战斗队形向前谨慎地摸去,与前方不明身份的敌军展开激烈交火。经过半小时的战斗,南朝鲜军俘虏了一名只会讲汉语的敌兵,并判明前方的山里(262.8高地)部署着至少300名中国士兵。这名士兵的制服和北朝鲜军完全不同,并用汉语供出了惊人的情报:已经有两个师的中国军队部署在云山和熙川以北。这名俘虏立刻被用飞机送往平壤,于第二天开始了详细审讯。

  事实上,在这场战斗中与南朝鲜第15团交火的部队为中国军队第40军120师360团。该团作为中国第40军的西翼前锋部署在云山以北,负责遏制南朝鲜第1师的进攻势头,为中国第39军包围云山准备时间。在360团以东,中国第40军的另外一个团——118师354团已经在温井——北镇公路上设置好了口袋,只等南朝鲜第6师第2团来钻了。

  如前所述,南朝鲜6师2团于10月24日攻占了温井,当晚在此地过夜。那天晚上, 2团3营的情报人员通过对有线通讯网的窃听发现有中国军队出现的迹象,但师长金钟吾并没有给予重视,认为无需大惊小怪。金钟吾这时并不清楚,一场大灾难就要降临在他的2团3营身上了。第二天清晨,该团以3营乘坐卡车向温井西北的北镇推进,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夺取碧潼。因为这条道路已经被北上楚山的第7团走过了,所以该营没有任何警戒行动。结果,当该营进抵温井以西13公里的两水洞附近时候,突然遭到了来自左右和前面三个方向的猛烈射击——他们已经钻井了中国354团的口袋里。

  南朝鲜士兵起初以为是北朝鲜的小股阻击部队,于是纷纷跳下车应战。可是敌军火力异常猛烈,使南朝鲜军根本无法移动一步。很快,一支中国军队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将全营官兵装进了口袋。2团3营的官兵们这才醒悟过来:这根本不是将要崩溃的北朝鲜军队,但为时已晚。在公路两边的火力掩护下,中国士兵一边投掷下雨般的手榴弹一边冲上公路,突入南朝鲜军阵中。面临这样的进攻,几乎在一瞬间,该营就崩溃了。全营750人乱成一团,扔下装备夺路而逃。在公路上和稻田里,到处是南朝鲜兵的尸体和被中国军队端着刺刀追杀的南朝鲜士兵。一场面中国军队对南朝鲜军的单方面屠杀很快结束,该南朝鲜营只有不到390多人逃回了温井——也就是说,有350人战死或被俘。被俘者包括美军顾问格伦?琼斯中尉,他后来死在了战俘营。另外,该营丢弃了全部装备。

  留在温井的南朝鲜2团2营得知3营遭到伏击的消息后,大为震惊,立刻派出一支侦察队查看情况。很快,侦察队带回一名俘虏,这名俘虏的长相和军装(为中国军队特有的大棉衣)和北朝鲜军都不一样,明显是个中国人。该俘虏说,自10月17日开始,中国军队就已经在北镇严阵以待。然而,2营营长却不信俘虏的话,固执地认为继续前进也没关系。于是,2营开始沿3营走过的老路前进。没走多久,他们就发现了一名中国伤兵躺在公路上,于是马上恐惧得停顿下来,派出侦察队向四周搜索。结果,他们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后路已经被中国第118师切断。2营原地构成环形防御圈,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了整个白天。到了夜晚,尽管中国军队迟迟没有对他们展开攻击,可他们再也承受不住黑暗里被包围的心理压力,丢下装备四散逃进了山里,直到午夜时分才陆续回到温井。眼见一天之内第3营败了回来,第2营又吓了回来,该团第1营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反差,只好无奈地在温井构筑阵地,等待着前方未知的命运。


  这一天,美24师也遭遇了不寻常的情况。这一天,师的前锋英27旅进入大宁江畔的博川,没有遭到抵抗。黄昏,英27旅渡江,本以为将一切顺利,谁知刚一上岸就遭到了对岸高地上北朝鲜军队的猛烈射击,双方开始激战,由此展开了持续三天的博川苦战。北朝鲜第17坦克旅的T34坦克和北朝鲜第46师的步兵顽强抵抗,使战斗陷入僵局。英27旅旅长考德准将急令炮兵渡江,以进行炮火支援。已经基本上处于全线崩溃状态的北朝鲜军突然表现出如此坚强的战斗意志,一点也不像将要崩溃的军队,令联合国军大感诧异。估计是中国军队的参战提高了他们的士气

  以上就是1950年10月25日清川江前线的战况(即西线,东线指长津湖和东海岸)。在整个西线,联合国军原本顺利的进攻在这一天全面受阻。不管是新进入战场的中国军队,还是即将溃败的北朝鲜军,都表现出了旺盛的战斗精神和强悍的战斗力。此外,这一天在东线战场上也出现了中国军队的影子:这天,当南朝鲜3师26团进抵水洞以南时,遭到了猛烈射击,因而陷入激战。该团越往前行进,受到的射击就越猛烈。终于,这个团抓获了一名俘虏,是个中国人。根据俘虏供述的情报,这里的中国军队番号为第8师第5团。尚有四五千名中国士兵在更北面布防。该情报立刻被上报给美10军军部,并被很快判别出真伪:众所周知,中国军队实行“三三制”,第5团不可能属于第8军。因此,美10军军部不但不相信中国军队已经出现在东线,反而认为南朝鲜第26团是因为推进速度太慢而给自己编理由。这时候,美10军并不清楚,中国军队确实已经来到了东线。与南朝鲜第26团交战的部队,是中国第42军124师370团。
  在各路联合国军进攻部队中,只有沿东海岸公路逼近的南朝鲜首都师没有受阻止。该师的进攻速度奇快,仍然一路追杀着北朝鲜第24师,所向披靡。
  
  于是,随着天气的突变和战场形式的突然转换,中国军队如同幻影一样进入了战场。一场全新的战争在1950年10月25日以戏剧般的方式降临在朝鲜半岛上。
 
  二 风云初聚——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危机


  10月25日下午,进攻受阻的南朝鲜第1师已经在云山外围陆续展开了下属的三个团。其中,率先和中国军队发生战斗的第15团持续对三滩川北岸高地保持压力。15团的南朝鲜官兵没有冬装,衣衫单薄。许多人的手被冻得僵硬,难以射击,但全团士气依然高涨;在云山以西,南朝鲜第12团也到达了预定位置,准备从15团西侧进攻,与15团形成对中国军队阻击部队的夹击之势。然而他们刚走出不远,就遭到了敌对火力的阻击,同样陷入了苦战中;南朝鲜第11团则到达了云山南侧,并停顿下来,向南派出侦察队,结果也发现了中国军队的影子。也就是说,中国第360团的部队已经运动到了云山以北、以西、以南三个方向。如果中国军队进一步增加兵力,南朝鲜第1师将会被铁桶一样包围。


  黄昏时分,风雪交加。中国军队在云山四周的山上点燃了十处山火。十处火场烟雾冲天,和低垂的铅云与风雪一同构成了一副冷酷而颇具气势的图画。可战斗中的南朝鲜官兵却没法安下心来欣赏这份景致:烟雾很快笼罩了云山和云山周围的地区。这就意味着,空中侦察和空中支援的视野被挡住了,其效果将变得极小。在之后的一周时间内,云山一带上空一直笼罩着烟雾——中国军队干扰联合国空中力量的目的达到了。
  
  面临前线出现的突变,美1军军长弗兰克•米尔本将军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因为就在这天早上,战局看上去还一直平稳,到了下午却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副样子:自己的两个第一线师中,美24师在博川陷入了苦战,南朝鲜第1师则在云山受阻,有被包围的危险。一时间,他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由于对突然出现的敌情一无所知,他只好无奈地下令全军按原计划于下午4点发动向鸭绿江挺进的总攻击。这显然是妄想——入夜后,美24师的前锋英27旅仍被北朝鲜军阻挡在博川;南朝鲜第1师持续进攻中国军队的阻击阵地到夜间,也毫无效果。激烈的枪炮声回荡在云山四周,火光点亮了漆黑的夜空。

  午夜12点已过,时间进入了1950年10月26日。随着日子的变换,云山周围的枪炮声没有丝毫减弱的意思。在云山东北面的温井,却呈现出了病态的平静。如前一章所述,南朝鲜6师2团的3营和2营已经先后败回了温井,遗弃了所有装备。只有第1营仍然具有战斗力。面对着溃败回来,已经吓得魂不附体的友军,该营在温井构筑阵地进行防御。子夜时分,温井四周一片黑暗,根本没有中国军队的影子。南朝鲜6师2团惴惴不安地守在温井,担忧着到底能否熬过这漫长的一夜。答案很快揭晓:凌晨3点半,四个中国团对温井展开了大规模夜袭。这四个团都属于中国第40军,从三个方向发动了进攻——118师352团从西南方,118师353团从西北方,120师358团、359团从东南方。中国军队吹着令南朝鲜军心惊肉跳的冲锋号和尖利的哨子,一边投掷铺天盖地的手榴弹一边前进。仅两个半小时,即到早上6点,南朝鲜6师2团的中央阵地就被突破。全团朝东退去,试图占领温井以东约5公里的的龟头岭继续抵抗。可当他们到那里时,发现龟头岭已被中国军队占领。全团人马彻底绝望了,南朝鲜官兵溃不成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扔掉了装备,四散逃命,没有一个连保持完整。他们跑进山里,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向清川江边“转进“。结果,联合国军在清川江畔竟然收容到了2700名该团的官兵,而全团满员才一共只有3100多人。也就是说,全团只有400多人被打死或被俘。究其如此轻易崩溃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一、骄傲轻敌,以至于突然遭到中国军队的猛攻后不知所措;二、朝鲜自古以来便一直是中国属国,直到近代才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朝鲜人的民族心理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对中国人的恐惧。


  到10月26日天亮时分,南朝鲜第1师的情况在恶化。该师已经确定了当面之敌确实是中国军队。而在云山城北的三滩川边,衣衫单薄,已经持续向北进攻了一天一夜的南朝鲜第15团筋疲力尽,体力处在透支状态。中国第360团向他们发动了反攻,他们不得不败退下来。随韩15团一起行动的美第6中型坦克营营长担心自己的坦克有覆没的危险,以油料和弹药不足为借口弃韩15团而去,退到了云山西南;南朝鲜第12团在城西采取守势,牢固地防守着阵地;在云山以南,一股中国军队迂回到了龙山洞——云山公路上,将公路切断。该公路是南朝鲜第1师的主要补给线,地位相当重要。在城南待命的南朝鲜第11团因而南下前去夺回补给线,却被中国军队赶了回来。由于云山的北、西、南三个方向都出现了中国军队,配属给南朝鲜第1师的美第17炮兵营(200毫米牵引式榴弹炮)和美第10高炮大队(155毫米榴弹炮和90毫米高射炮)只好不停地变换射击方向,进行火力支援——此时,中国40军120师已经在云山周围展开。
  
  面对温井和云山急转直下的局势,位于平壤的美第8集团军指挥部的反应却让人感到奇怪。10月26日这一天,美第8集团军的定期情报报告仅仅称:“温井和云山出现中国军队表明,为了加强边境防御,北朝鲜军接纳了一些中共人员,实力有了进一步加强。”而丝毫没有意识到中国四野的第13兵团已经进入朝鲜(中国军队部署将后述)。原因是,包括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在内的所有指挥人员和情报人员都被前一天(10月25日)抓住的几名中国俘虏大大地忽悠了:


  这几名中国俘虏声称,他们是被强迫作为所谓“志愿兵”入朝参战的。他们被编成54、55、56部队等小单位,是由38、39、40军中各自抽出3000人编成的团级部队,总兵力为9000人左右,于10月13日和14日间渡过鸭绿江。这些俘虏都是农民出身,看上去都非常淳朴,让人根本没法和“欺骗”二字产生任何联系。由于在这之前,美第8集团军进攻北朝鲜的作战过于顺利,沃克等人的判断能力已大大降低,因而竟然信以为真,由此对中国军队的介入问题满不在乎,认为那只是小小的支援部队,构成不了大威胁。(10月25日凌晨,沃克在平壤曾对记者说:“现在一切进展顺利。”)只要联合国军好好部署,就能轻松击溃。情报很快被送到东京,麦克阿瑟和美国远东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查尔斯•威洛比少将对其进行分析后也草率地得出了如下结论:“从战术的角度来看,中国军队进行干预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如果中国军队是有备而来,很难设想他们会在北朝鲜军气数已尽时才采取行动。”该分析于10月28日被送往华盛顿。按照威洛比的想法,所谓的“中国军队干预黄金时间”应该是北朝鲜军围攻釜山防御圈时,或是美10军刚刚开始仁川登陆时。此想法虽然不无道理,但麦帅和威洛比都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MZD并不是一个喜欢按照套路出牌的人。
  

  随着南朝鲜6师2团在温井的溃败,位于古场的南朝鲜6师7团退路已经被断。全团正位于中国军队控制区域的中心,形势极端危险。但到10月26日上午,已经在古场睡了一夜的该团一觉醒来,仍不知道2团崩溃的消息,自我感觉依旧良好。该团派出团侦察排在美军顾问哈里•弗莱明少校的陪同下驱车前往鸭绿江畔的楚山进行侦察,并准备于次日全团进抵楚山。这个侦察排是美第8集团军在朝鲜战争中唯一一支到达鸭绿江边的部队。该排很快便未遇任何抵抗进入楚山,发现许多北朝鲜败兵正在沿鸭绿江上的浮桥惊恐地向中国境内逃跑,于是马上架起机枪向北朝鲜败兵射击。尽管侦察排尽量保证子弹不打到对岸中国的领土上,但估计还是有少量打了过去。之后,侦察排详细侦察了楚山这座边境小镇,并高兴地在水壶里装满了鸭绿江水,然后留下一支小部队留守楚山,其余人包括弗莱明少校在内返回古场,准备第二天随全团向楚山进军。全团欢欣鼓舞,都认为战争结束就在明天。谁知当晚,来自南朝鲜第6师师部的一道命令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第2团已经覆没,迅速返回同主力汇合。”被泼了冷水的南朝鲜第7团既无奈又诧异,这时候又发现一个要命的问题:他们所拥有的汽油只够前进到楚山,已经不够回到清川江附近之用了。而且既然身后的第2团已经崩溃,那么中国军队必已切断了7团的退路。美国空军只好派出运输机给该团空运汽油、食品和弹药,可首批运输机直到10月28日上午11点才到来。至此,冒进的南朝鲜6师7团已经被死死钉在原地,无法动弹了。
  
  鉴于南朝鲜第2团崩溃,温井被中国军队夺取,南朝鲜第7团被包围的形势,南朝鲜第2军军部明白,只有重新夺回温井,才能稳住全军的阵脚。因此,该军部命令在熙川防守后路的南朝鲜6师19团和已经进抵熙川的南朝鲜第8师前锋第10团(该师10月25日抵达球场洞,然后计划取道熙川进攻北朝鲜临时首都江界)发动反攻,夺回温井,回收被第2团遗弃的装备,并只从第10团里抽出一个营的兵力留守熙川。同时,命令南朝鲜第8师主力加速北上,保持对敌军的压力。这道命令将很快导致南朝鲜军队的又一场惨败。
  
  10月26日这天,英27旅在博川继续和北朝鲜军苦战。经过一整天的战斗,他们仍然没有前进一步。北朝鲜军斗志极其旺盛,拥有空中支援和优势炮兵火力的英27旅的猛攻下巍然不动;在东线,南朝鲜第26团一面和中国第370团激烈交战,一面缓慢地向水洞前进。南朝鲜首都师则已经逼近了东海岸重镇城津。此外,元山港外的扫雷工作终于在这一日完成,美陆战1师的登陆船队缓缓进入元山港——美军的王牌部队美陆战1师开始在北朝鲜登陆了。
  
  次日,即10月27日,战局继续发展。在美第8集团军的最西翼,美24师的前锋英27旅于早上出动全部兵力猛烈进攻,终于以步兵强行攻破了北朝鲜军在博川对岸的阵地,结束了博川的苦战。北朝鲜第17坦克旅在这场持续了三天的战斗中损失T34坦克10辆,SU76自行火炮两门。美24师仍以英27旅打头阵地继续前进,向下一个目标——定州推进。再往东,也就是云山,南朝鲜第1师的情况已经危如累卵。


  10月27日上午,中国军队依旧卡断着云山——龙山洞公路,南朝鲜第1师无法补给,已经快要弹尽粮绝了。南朝鲜第1师师长白善烨在这天从平壤飞到云山(之前他呆在平壤,25日参加了美第8集团军举行的祝捷大会),来到了他的部队身边,搬进了设在云山城里云山小学的师部。随着位于东北面温井的南朝鲜6师2团被击溃,而西面的美24师又距离云山有24公里,南朝鲜第1师的左右两侧都已经没有一支友军,云山变成了大海之中的孤岛。来自日本芦屋空军基地的10架C119运输机对云山守军进行了空投,缓解了他们物资紧张的形势。得到补给后,南朝鲜第1师的三个团在下午同时对围城的中国120师发起了进攻,试图打开包围。第15团向北、第12团向西,各自经过艰苦战斗,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总算压制住了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进展。向南攻击的第11团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终于打通了云山——龙山洞公路,云山的主要补给道路终于回到了南朝鲜军手里。在这场战斗中,南朝鲜军队发现中国军队非常难对付:中国士兵是土工作业和伪装隐蔽的天才。在进攻战中,南朝鲜军极难发现隐藏在工事里的中国军人。中国军队缺乏重火力,依靠迫击炮、手榴弹、轻武器和质量极高的工事作战,战斗得非常顽强。

  战斗结束后,白善烨仔细查看了中国士兵的尸体。在《朝鲜半岛坦克之夏》中曾说过,白善烨在日本关东军服过役,是个“二鬼子”,并曾在热河与中国军队交手,因此十分清楚中国人的长相(他们也明白自己的长相…)。察看之后,白善烨肯定地说,所有敌军的尸体都是中国人留下的。
  
  随着27日云山——龙山洞的恢复和白善烨到达云山前线,南朝鲜第1师的危局得了一定缓和。但是,新的危险正在逼向美第8集团军——中国第39军和第38军(著名的梁大牙的军)正分别从后方向云山和熙川前进。38军的行军道路上挤满了逆他们而上的北朝鲜败兵和难民,因此速度较慢。但是,他们也将在几天之内抵达前线。彭德怀的大网已经拉开了。

  10月28日是中国军队出现在战场后的第四天。在西海岸推进的美24师的当面之敌仍然是北朝鲜军队,中国军队还没有和他们碰面。这一天,美24师在博川以北分成两路,分别向西沿海岸公路继续向定州推进和向西北面的泰川进击。定州一路的进攻仍然由英27旅担任前锋,泰川的进攻则由美5团进行。英27旅很快抵达定州市区以东5公里处的险隘定州关下,发现北朝鲜军已经在此据险布置了坚固的防御阵地。英27旅决定在关前休整,于次日(10月29日)凌晨强攻关口;美5团一路向泰川挺进,一整天没有遇到战斗。这一天在云山,南朝鲜第1师持续和中国120师交战,局势和前一天南朝鲜第11团打通补给线后没什么区别。这天,南朝鲜第1师在战斗中又抓到了两名中国俘虏。俘虏都供称中国正规军已经入朝参战,可南朝鲜第1师仍然将信将疑,还认为只是小规模的中国志愿部队介入了战争而已。

  目前为止,美第8集团军的西翼,即美1军的形势虽然不容乐观,但也说不上多坏:西翼美24师正在稳步向前推进;东翼南朝鲜第1师虽然被阻于云山,但经过自身的奋战已经暂时和中国120师打成了势均力敌的状态,谁也不能一口气击败谁。不过,想让南朝鲜第1师在战线上有所突破已经不大可能了。而且随着南朝鲜6师2团的温井溃败和中国第38军日益逼近熙川,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南朝鲜第2军正在逐步陷入危险的境地。美第8集团军必需尽快打开局面,以拯救东翼危机并取得胜利。鉴于这种情况,沃克将军下令美1军军长米尔本起用留守平壤的集团军总预备队美骑兵1师,超过南朝鲜第1师,突破敌军战线。

  于是,在攻陷平壤(1950年10月20日)的短短八天之后,美骑兵1师再一次踏上了征途,前去扭转美第8集团军可能出现的东翼危机。这一切如同演戏一样。对于美骑兵1师的官兵们来说,原本“在东京过感恩节(11月24日)”和在日本皇宫二重桥前接受麦帅检阅的幻想通通破灭了。这些年轻人将再一次走向原以为自己很快就要离开的战场,去和另一批与自己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你死我活地展开厮杀。
  
  10月28日这一天,奉命对温井发起反攻的南朝鲜6师19团和8师10团抵达温井以东的龟头岭,轻易击溃了在此防守的少量中国军队后于傍晚登上山顶,向西面的温井俯视——他们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两天前(10月26日)自己2团同胞丢弃的车辆和大炮。望着这令南朝鲜军队蒙受耻辱的景象,这些韩国大兵们胸中燃烧着怒火。可生气归生气,行不行动却是另外一回事。这两个愤怒的南朝鲜团并不急于向温井西进,夺回装备。当然,有一件事情他们更想不到:很快,自己手中的装备也要像2团的一样丢得满地都是了。
  
  这一天,在东线,向水洞一边前进一边和中国第370团交战一边推进的南朝鲜第26团于早上终于到达水洞跟前。然而,当该团向水洞发动进攻时,却被中国第370团的顽强抵抗所击退,并蒙受了很大的伤亡。在东海岸公路,南朝鲜首都师的前锋摩托化骑兵团经过激战击溃了一个营的北朝鲜军,夺取了重镇城津。在元山港,经过三天的卸载,美陆战1师终于全数上岸。此时,时间距离南朝鲜第1军攻占元山已经整整17天了。
  
  
  于是,到10月28日,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南朝鲜6师2团在温井溃败,6师7团被困在古场。如果南朝鲜第2军不及时夺回温井,美第8集团军东翼的情况将不堪设想。而在集团军的西翼,美24师继续向前进攻,南朝鲜第1师暂时守住了云山,美骑兵1师则开始向战场进发,准备超越南朝鲜第1师进行攻击,以打开局面,寻求转机。与此同时,中国第40军以120师牵制南朝鲜第1师,其余部队以温井为中心展开活动,第39军和第38军则正分别向云山和熙川靠近中。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中国第13兵团和美第8集团军正在清川江边这张复杂的棋盘上下着一局以士兵生命为棋子的残酷的棋。
  
  
  预告:
  双方谁能夺取战场的先机?是中国第13兵团,还是美第8集团军?战场形势将会产生怎样出人意料的变化?南朝鲜第2军的命运又会如何?随着美24师的推进,一名骁勇的联合国军军官意外阵亡,他是谁?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沙发我先坐了,谢谢发好文
自由不如风  ???
:D 事先声明这不是我的马甲
此地无淫三百两~~~~~~~~~~~:D
不战你不相信啊??
真的不是我的马甲啊!:L
楼主继续啊!!长夜漫漫  等着看呢!
哈哈 这次跳鸭绿江也洗不清了;P ;P ;P
  
  三 东翼崩溃——南朝鲜第2军的全面瓦解

  随着中国军队出现在战场上,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已经出现了危机。但奇怪的是,联合国军的高层指挥却依然没有对中国军队的参战引起足够重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不会参战”和“战争即将结束”这两条“真理”已经深深刻在了联合国军官兵们的脑子里——这两条“真理”都出自麦帅之口,自从仁川登陆以后,麦克阿瑟在西方世界大众的心目中已经达到了一个近乎神话的地位。在“自由世界”各国大众心里,“麦帅说的话”的话就好比“子曰”一样,是根本不需要质疑的。毕竟,在菲律宾、日本、仁川登陆……麦帅已经成功了一次又一次。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怀疑这样一位能力超群的“美国战神”呢?于是,面对中国大军的到来,联合国军就此陷入了一种近乎偏执的自我欺骗中——虽然中国军队已经严重威胁了美第8集团军,但联合国军仍然拒绝承认危险的存在。

  当然,如果这样把所有联合国军的高层指挥官一杆子打死也不对。在众多头脑发热的美韩将军中,惟独南朝鲜第2军军长刘载兴保持着清醒。中国军队出现后不久,刘载兴就作出了如下推断:“林彪的第四野战军中有四个师以上的兵力在作战。”但是,在疯子中间,正常人的话只能被当成疯话。没有一个人对他的推断加以太多的关注。更为讽刺的是,南朝鲜第2军正是美第8集团军的软肋。这个军空有一个清醒的军长,却没有过硬的战斗力。美第8集团军很快就要为拥有一个脆弱的东翼军而付出代价了。

  果不其然,南朝鲜第2军的灾难在10月29日就迅速到来了。

  这天凌晨,本来负责夺回温井,却在温井东面龟头岭上犹豫不前的南朝鲜6师19团和8师10团遭到了中国40军主力的猛攻。两个团的南朝鲜军魂飞胆魄,在顷刻间就崩溃了。他们遗弃了全部车辆和配属的三个炮兵连的全部大炮,落荒而逃,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团团包围,根本无路可退。最终,这两个南朝鲜团的官兵没有几个人能够逃脱,他们中有700多人做了俘虏,其他人大部分在溃散时被中国军队打猎般被打死。南朝鲜6师19团和8师10团被中国第40军干脆利落地吃掉了。

  另一场毁灭性打击的荣获者是南朝鲜6师7团。这一天上午8点,在古场,前一天得到了美国飞机空投补给45桶汽油和200发炮弹的该团(前已述)终于决定开始沿公路向南突围。7团很快开始行动。结果他们刚向南没走出多远,就在古场和龙谷洞之间的忠满江渡河点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全团人马在空中支援下展开战斗,不久就陷入了包围。战斗激烈地持续到中午时分突然暂停了下来。南朝鲜第7团在让人发慌的寂静中挨过了整个下午,在不安和不解中呆到了入夜时分。随着月亮升起,他们的末日到了:月光下,四处响起中国军队的军号声和呐喊。中国士兵从各个方向以排山倒海之势冲了过来。到午夜时,南朝鲜第7团已经支离破碎,幸存者纷纷逃进南面的山里,然后以最快速度向清川江边跑去。全团3552名官兵只有875人活着逃到了军隅里,也就是说,10月29日一天之内足有近2700名南朝鲜官兵战死或被俘。该团的四名美军顾问有三人战死,唯一活着的一位是到过鸭绿江畔的弗莱明少校:他浑身上下负伤15处,成了战俘,最后在1953年战争结束时被释放回国。

  尽管南朝鲜第7团坚持认为他们是在中国军队的“人海冲锋”下才被打得这么惨,但当联合国军后来弄清楚中国军队的部署后,却让南朝鲜人大丟脸面:重创韩7团的中国军队仅仅是中国40军118师353团,该团是从温井北上实施进攻的。

  10月29日这一日,熙川方面也出现了变局:留守熙川的南朝鲜8师10团2营突然断绝了和南朝鲜第2军军部的消息。这就意味着,中国第38军已经逆逃难的北朝鲜军民人流南下,攻下了熙川,歼灭了该营。于是, 10月29日短短一天时间里,有三个南朝鲜团毁灭了,其中两个被全歼,另一个只剩下四分之一左右。至此,在中国军队进入战场后仅第五天,南朝鲜第6师的全部三个团(2团、7团、19团)和南朝鲜第8师第10团已经像鸡蛋一样被捏碎。在中国军队疾风骤雨一样的打击下,南朝鲜第2军还能使用的兵力只剩下第8师的16团和21团共两个团。事实上,作为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南朝鲜第2军已经基本上崩溃。这实在极富戏剧性。为了挽救东翼的危局,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急令配属给美1军的南朝鲜第7师重回南朝鲜第2军的编制,和第8师剩下的两个团在美1军以南和东南建立新的防线。其中第8师的两个团在西,防御宁边以北——球场洞一线。第7师展开全部三个团(3团、5团、8团)在东,防御球场洞——德川一线。这条五个南朝鲜团构成的新防线长40公里,全线位于美1军的东后方。这样,美1军的战线,即美第8集团军西翼就自动变成了突出部。南朝鲜第1师的东面不再会有友军掩护了。

  尽管南朝鲜第2军已几乎崩溃,可西海岸的美24师仍在继续向前进攻。10月29日这天凌晨,在关下休息完毕的英27旅开始强攻定州关。北朝鲜军在关上和关前以4辆T34坦克为核心进行抵抗,打得非常顽强。战斗持续整整一天,直到黄昏,英27旅才在美国飞机投掷凝固汽油弹的支援下击退守敌,登上定州关。天黑后,4辆T34坦克和一股相当数量的北朝鲜步兵夜袭关口。澳大利亚营用“超级火箭筒”一连击毁3辆T34,将反攻之敌击退。在这场为时一天的定州关之战中,澳大利亚营战死9人,负伤30人。北朝鲜军在这里的抵抗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太大的战果,但其战斗精神却堪比夏天时南下的北朝鲜精锐。由此可见,中国军队的介入已经使北朝鲜军的士气得到了空前的回升。
  同日,美24师5团在猛烈的空中火力掩护下攻占泰川。在进攻泰川的作战中,美5团击毁T34坦克9辆,俘虏敌兵9人。令联合国军震惊的是,这9名俘虏中6人是北朝鲜兵,3人是中国兵。也就是说,中国军队的身影在美24师正面也出现了。实际上,中国39军主力在向云山挺进的路上,把115师344团留在了泰川协助北朝鲜军战斗。泰川是由中国军队和北朝鲜军一同守卫的。泰川易手后,阵地被突破的中国第344团向东北方向退却。美5团向西北面的龟城挺进,遭到了一支5000人以上,配属有坦克的北朝鲜军的顽强阻击。美5团陷入激战中。

  也是在这一天,云山的情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中国第39军已经抵达云山外围,中国军队围困云山的铁桶一下子变成了厚厚一层。除了在泰川被美5团击退的344团之外,中国第39军的其余8个团迅速接替了中国40军在云山外围的阵地,按如下方式排列开来:116师在云山正北面,117师在云山东北的云山——温井公路附近,115师(欠344团)则在云山以西。随着近3万名中国士兵三面包围了云山,南朝鲜第15团正面(云山以北)和第12团正面(云山以西)的高地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座蜂窝一样纵横交错着战壕和掩体的巨型堡垒。中国军队的土工作业能力的确非常强悍。气温在零度以下,寒风之中,这两个南朝鲜团从早上开始就展开进攻,但在山脚每前进一步,都遭遇到了下雨般的手榴弹和披头盖脸的迫击炮、机枪、步枪火力。尽管南朝鲜军有猛烈且占有绝对优势的炮火支援,但根本压制不了中国军队。美第6中型坦克营的美军坦克也加入了进攻。可中国军队的120毫米迫击炮火力相当猛烈,美军坦克只有悻悻而退。于是,中国第39军的到达让云山又一次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中。兵力突然之间变成劣势的南朝鲜第1师一下子命悬一线。该师除了坚持到美骑兵1师到来以外,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
  
  同日,在东线,联合国军的战局也颇不乐观:南朝鲜第26团对水洞的攻击彻底陷入僵局。中国第370团的120毫米迫击炮炮火异常凶猛,该南朝鲜团装备的107毫米迫击炮弹药已经所剩无几。韩26团士气低落。不过,这一天的战斗中,南朝鲜第26团足足抓获了76名俘虏,其中有60名北朝鲜败兵,16名中国士兵。根据俘虏供述,中国42军124师主力已经部署在水洞以北,位于长津湖南端的下碣隅里。但是,让联合国军高层更感兴趣的是俘虏人数:既然该团抓到的俘虏中,北朝鲜人和中国人的比例约为4比1,那么可以肯定中国军队没有在这里占主角。换言之,即中国军队并没有全面介入。联合国军又一次走上了想当然的道路;在东海岸,美10军的又一个美军师——美7师于这一日在兴南港东北面的利原海滩登陆。美10军正在东线持续增加兵力。
  
  于是,在10月29日,战局在短短一日内产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第38军和39军到达了前线,美第8集团军正面中国军队的数量一下子增加了两倍;南朝鲜第2军被打得近乎崩溃,退守宁边以北——德川一线。原本在清川江畔尚且能勉强维持的双方平衡一下子被打破,天平开始朝中国第13兵团一方倾斜。彭德怀在美第8集团军正面已将部队展开:第40军位于温井、第39军半包围云山、第38军位于熙川,总兵力近10万。美第8集团军能否确保住防线,关键在于东翼新阵地和云山能守多久。而能否成功守住云山的问题,则落在了被重新起用的美骑兵1师身上。
  
  在美第8集团军各部中,只有美24师还在继续奋勇向前。尽管一路上他们遇到的抵抗非常顽强,但他们的进攻也很有成效。10月30日,英27旅继续前进,未经战斗占领定州市区,并在此停下来。随后,旅长考德向美24师师长查奇将军提出了换班请求:自10月20日美24师从平壤出发以来,该旅一直作为美24师的前锋,一边行军一边和北朝鲜军激战,体力消耗近乎极限,已无法作为前锋继续进攻。于是,查奇将军命令美21团超越英27旅,继续推进。考德旅长心情轻松地说,英军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没人愿意到鸭绿江边闲逛。”黄昏时分,北朝鲜炮兵从城外炮击定州,炮火在城里引燃大火。美21团通过燃烧的街道,出城继续西进。此时,他们距离中朝边境的新义州已经只有85公里的距离了。当晚,英27旅在定州宿营。黑暗中,作为骚扰性射击,城外远处的北朝鲜炮兵继续向定州城开炮。谁知道,其中一发炮弹正好不偏不倚地落在了澳大利亚营营长格林中校的帐篷上。格林中校的一条腿被炸上了天,生命垂危。他被紧急送往位于安州的美军战地医院,不久伤重而亡。如果大家对《朝鲜半岛坦克之夏》有点印象,大概能记得这个格林中校:就是此人在10月22日指挥了澳大利亚营在永柔北面进行的苹果园刺刀突击战。在那场奇迹般的战斗中,澳大利亚营用刺刀和枪托以7人受伤的代价杀死了270名装备有迫击炮和机枪的北朝鲜兵,俘虏200名。格林中校由此因为他的非凡勇气在联合国军中名声大噪。谁知仅仅8天后,这名传奇般的勇者就在定州倒霉地中了“大奖”,被一颗炮弹打死,死得相当窝囊。由此可见,世事难料。格林中校的意外战死让“自由世界”的人们普遍感觉到,一个如此传奇的军官居然在战争即将结束时被炮弹“中彩”打死,死得既不伟大也不光荣,这的确是一件很衰的事。可如果他们一旦清楚这场战争不是即将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一个新的阶段,恐怕就再也不会有什么想法了。因为和在这之后死去的无数双方官兵相比,格林中校也只不过是普通一员而已。

  同日(10月30日)早上,美骑兵1师的骑兵5团和骑兵8团在云山西南的龙山洞集结完毕(骑兵7团直接受美1军指挥),以骑兵8团进入云山,骑兵5团保障云山——龙山洞公路。坐困云山多日的南朝鲜第1师终于盼来了救星。鉴于不断恶化的形式,美骑兵1师放弃了原定的超越南朝鲜第1师实行进攻的计划,决定先停在云山观望战况。下午,随着美骑兵8团的美国大兵们陆续走进云山城,他们看到了壮观的一幕:四面环绕云山城的山上有许多地方大火熊熊,各个方向共升起十处冲天黑烟,那是中国军队点燃的山火(前已述);枪炮声震耳欲聋,南朝鲜第1师正在城外和中国第39军持续战斗。这一天,南朝鲜第1师的战线依然是云山周围巴掌大的一块地方。而且,位于北面的南朝鲜第15团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随部队一同来到云山的美第8骑兵团团长帕尔默面对这样的情景,却非常不以为然:他和他的参谋仍然固执地认为,当面之敌不是中国军队,中国不会在此时介入。已在云山战斗了多日的美第10高炮大队指挥官亨利上校苦口婆心地对帕尔默说,云山周围确实是中国军队,可帕尔默却自负地对亨利的话置之不理。
  
  美骑兵1师的部队终于在联合国军各部的翘首期盼中进入了云山。这给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造成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美第8集团军下令云山的部队出击,以动摇敌军的战线,拯救薄弱的集团军东翼:其中南朝鲜第1师向东北方向进兵,经温井到达楚山;美骑1师则向西北方的朔州出击。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因为中国第39军已经封锁住了从云山向北前进的道路。云山的联合国军部队要想出击,只怕比登天还难了。
  
  同日,在东线,水洞附近的南朝鲜第26团已经处于败退的边缘。该团已经不再进攻,而是坚守在阵地上,拼命抵抗着中国第370团的猛烈反击。不过,联合国军在东线却获得了一个很大的成果:通过对昨天俘获的16名中国士兵的审问。这些俘虏供出了其所在部队的番号和详细的进军路线。由此,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终于意识到,这绝对不是普通的中国志愿兵参战,中国正规军已经来了。醒悟过来的他立刻给麦克阿瑟打去电话,报告东线已经出现了中国的正规部队,
  
  10月31日,美24师依然在继续向前进攻。作为美第8集团军的最西翼,该师仍然在稳步前进。凌晨,师沿西海岸推进的新前锋美21团以第2营为前卫正在夜间急进。2时许,该营行进到廓山以西4公里处时,听到了北朝鲜T34坦克的轰鸣声,随后遭到了伏击:皎洁的月光下,7辆T34坦克在300米开外向美军纵队中的M26坦克齐射。T34坦克上85毫米高速火炮发射的炮弹接连打在纵队里的M26身上,却因为距离不够,炮弹冲击力不足而纷纷弹开。十余辆美军的M26迎战,对准远处T34炮口的桔红色火光开炮还击。于是,三年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开始了。不久,双方的步兵和北朝鲜军反坦克炮也加入了战斗,各种武器同时开火,枪炮轰鸣,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空前激烈。五颜六色的曳光弹划过黑色的夜空,在月光下给战场添加了一条条死亡的舞带。北朝鲜军在顽强地抵抗着。美21团团长史帝芬斯命令2营营长帕里斯将部队迂回到北朝鲜军两翼。于是,在美军的正面和侧翼同时夹击下,北朝鲜军于黎明时分遗弃了5辆T34的残骸、7门反坦克炮和50具尸体败退。美军没有放过剩下的两辆T34。很快,美军飞机飞来,对准撤退的北朝鲜军猛烈攻击,将幸存的两辆T34打成了两团废铁。这次夜战,北朝鲜军投入的兵力约在500人左右,战斗极其激烈。帕里斯营长因而被授予特殊勋章。

  战斗结束后,美21团以1营作为新的前卫继续推进,傍晚未经战斗进入了宜川。这个第1营,就是由查尔斯•史密斯中校率领的“史密斯特遣队”。1950年7月5日,他们曾作为第一批和北朝鲜军交火的美军在乌山与北朝鲜军进行战斗。此时,他们作为师的最前卫,准备率先夺取进入新义州的殊荣。全营官兵欢欣鼓舞,高兴地想着自己的战争将以一个“第一”开始,又将以一个“第一”结束。
  往东,美5团作为美24师的东翼在占领龟城后向新丰推进。美19团也由定州出发,准备取道龟城拿下义州。英27旅作为师的预备队,继续呆在定州。此时,美24师已经放手将三个团全部排开,向鸭绿江畔作最后冲刺了。
  
  在云山,美骑兵8团于这天上午决定接替南朝鲜第1师在城外三滩川以南的阵地(即南朝鲜第11、12团),以使美骑兵1师的部队能够按照昨天的命令面向云山西北方,准备以后的出击。美骑兵8团以第3营换下了城南的南朝鲜第11团,第2营营换下了城西南朝鲜第12团的南翼。第1营原本准备换下南朝鲜第12团的北翼,但中国军队自从昨天(10月30日)晚上开始就非常活跃,开始凶猛地压制南朝鲜第15团和第12团北翼。到这天上午,韩12团的北翼已经开始步步后退,并陷入了激烈的交战中。美1营即在其身后占领阵地,稳住阵脚。随后,南朝鲜第12团被调往云山东南面的入石担任预备队。白善烨原计划以第11团支援遭到压制的第15团,但正在这时候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云山南面和东南面,本来镇守在宁边以北——球场洞——德川新防线上的南朝鲜第2军部队,即韩7师和韩8师的五个团风闻中国大军出现,已在短时间内惊恐地自行崩溃。五个团的溃兵正在逆清川江水流而上,向西南方向的军隅里退却。于是,美第8集团军煞费苦心建立的新东翼防线就这样在10月31日极其丟人地被吓垮了(!)。当南朝鲜第1师连续奋战时,同为南朝鲜部队的南朝鲜2军却屡屡表现出了极低的战斗素质,至此,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已经彻底消失。云山和军隅里以东的要点院里就如同两块激流中的礁石,暴露在怒海狂涛般的中国大军面前。云山的东南面已经彻底空缺开来。于是,南朝鲜第11团只有前往云山东面建立阵地布防。至此,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1师围绕云山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环形防御圈。
  
  同日,在东线,由于南朝鲜第26团已经不能再进展下去,美陆战1师开始从元山出动,进攻目标为:下碣隅里。(关于第一次战役东线作战,后面的章节将详述)
  此外,在这一天,朝鲜战争里中美双方的第一次空战在新义州上空爆发。当天,美军出动轰炸机轰炸新义州,在义州上空遭遇了数架中国空军的米格15。为轰炸机队护航的美军活塞式P51野马战斗机上前应战。在短暂而激烈的空中搏斗中,野马机首先击落米格机1架,其余米格机便立刻飞回中国国土。由于不能越过国境,野马机没有追赶。
  
  
  至此,美第8集团军东翼崩溃,云山危在旦夕。中国第39军和美骑兵1师,谁能创造奇迹?真正的对决即将在云山展开。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联合国军在清川江畔竟然收容到了2700名该团的官兵,而全团满员才一共只有3100多人。也就是说,全团只有400多人被打死或被俘。究其如此轻易崩溃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一、骄傲轻敌,以至于突然遭到中国军队的猛攻后不知所措;二、朝鲜自古以来便一直是中国属国,直到近代才沦为日本殖民地。在朝鲜人的民族心理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对中国人的恐惧。:D
方便大家,我特意从网上找了幅朝鲜地图来
  此外,在这一天,朝鲜战争里中美双方的第一次空战在新义州上空爆发。当天,美军出动轰炸机轰炸新义州,在义州上空遭遇了数架中国空军的米格15。为轰炸机队护航的美军活塞式P51野马战斗机上前应战。在短暂而激烈的空中搏斗中,野马机首先击落米格机1架,其余米格机便立刻飞回中国国土。由于不能越过国境,野马机没有追赶。
-------------------------------------------------------------------------------------------------------------------------------
中国空军在1951年才进入朝鲜作战,之前尚处于训练中,根本不可能出来迎战(即便在1951年很多飞行员才飞了20到50个小时,想想如果提前一年参战,恐怕还未必有几个人有喷气机的驾驶经验), 在长津湖之前中, 美方的<潮起潮落>也说了有米格飞机从"东北方" 飞来袭扰, 美国飞机只是进行对峙互相挑衅, 长津湖的"东北方" 应该是苏联的弗拉迪沃斯托克.

不过这次战例是真的, 美方也有记载

7-Nov-1950  USAF 36 FBS, 8 FBW  F-51D  Howard Tanner  20mm  MiG-15   VVS* (注意敌机是VVS,也就是苏联空军的意思)
所谓韩国军队对中国的恐惧, 有点夸大了, 忘记是哪本书上写的

原因其实是韩国军队的体制, 他们的军官在战前大多是日本的傀儡军队, 警察, 城管改编的, 士兵则是拉壮丁拉的. 缺乏锻炼, 再加上美国在战前不向他们提供重型武器, 结果韩国军队即便就是一群拿着轻武器的城管. 如果不是美国, 韩国被朝鲜快速消灭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真正韩国军队进行整训还是进入对峙阶段之后, 由新任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进行的整训, 在此之后韩国军队的素质有了一定提高, 和朝鲜军队不相上下
原帖由 飞翔的蜗牛 于 2007-6-20 11:09 发表
所谓韩国军队对中国的恐惧, 有点夸大了, 忘记是哪本书上写的

原因其实是韩国军队的体制, 他们的军官在战前大多是日本的傀儡军队, 警察, 城管改编的, 士兵则是拉壮丁拉的. 缺乏锻炼, 再加上美国在战前不向他们 ...

《世界军事》某期上有~
;P ;P :P
想起来了,好像就是介绍韩国陆军的一篇文章,还有"十师制"
四 云山血战——美骑兵1师和中国军队的首次交锋


  到10月31日,也就是中国军队介入战争的第七天,美第8集团军在清川江畔的处境已经万分危险:集团军的东翼南朝鲜第2军已经崩溃,其败兵正在撤向军隅里。整个集团军的战线一下子向西回缩了40公里,其东西长度已经不如原来的一半。这样,美1军的东翼,即云山、宁边、立石和院里这四个由北向南排列的要点的东面已经彻底向中国军队敞开。现在,中国军队已经能够从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同时进攻美1军的东翼了。南朝鲜第1师和美骑兵1师力图确保云山,以保障美1军东侧的安全。
  但是,在美1军的西翼,美24师仍在顺利地向前进攻,全师已经开始放手向鸭绿江边前进了。在这一路,美24师除了在泰川曾与中国军队交战外,其余遇到的敌人全是北朝鲜军。面对美24师的进攻,北朝鲜军采取的抵抗的方式是在各个要点设防,消极防御。北朝鲜军的战斗意志虽然很坚韧,但阵地仍被一道道突破。
  于是,从宏观上来看,美第8集团军与当面的中朝军队形成了这样一种奇妙的局面:美第8集团军西翼进攻,东翼退守;中朝军队则反过来,西翼退守,东侧进攻。这就好比两个面对面打架的人同时伸出了不同侧的拳头。谁的手长,拳头先揍到对方的身体,谁就将呈现出胜势。所以到目前为止,中朝军队已经明显取得了胜势:美第8集团军东翼已无可挽回地崩溃,云山正陷入中国军队的围困中。如果云山失守,则联合国军在清川江边的阵地将被摧毁,而美24师也将彻底成为一支没有任何后盾的冒进孤军。这样一来,整个美第8集团军就全完了。
  这天下午,当美骑兵8团和南朝鲜第11、12团换防完毕后,美1军军长米尔本亲自去了一趟云山,和白善烨会面。由此也能看出联合国军一方对云山的重视:云山能否守住,将成为美第8集团军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小小的云山城已经成为了双方共计近20万大军作战的焦点。
  
  次日上午,(即11月1日),美24师还在继续他们向边境的进军。正午时候,师的前锋美21团1营已经抵达中江洞,距离鸭绿江畔的新义州只有30公里了。该营现在是美第8集团军中离中朝边境最近的部队,新义州已他们的囊中之物。面对这样的情景,史密斯营长感慨万千:就在三个多月前(7月5日),他的部队作为第一批参战的美国陆军在乌山被北朝鲜军打得惨败。那时,他们在T34坦克的冲击下毫无办法,一路后退,从乌山退到大田,又从大田退到洛东江。后来,随着仁川登陆的开展,他们的反攻开始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追击战,他们已经从朝鲜半岛东南角冲到了离新义州只有30公里的地方。按照这个速度,傍晚他们就能抵达鸭绿江畔。他们即将作为第一支进入新义州的美军部队,成为一支拥有两个“第一”,永载史册的队伍。
  但历史往往是无情的,尽管荣誉似乎就在眼前,可史密斯营将永远不能成为这样一支队伍了:这一天,通过对形势的重新分析,在平壤的办公室里喝咖啡的那些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的官老爷们终于冷静下来,认识到了战局的严峻性。云山正处于优势兵力的中国军队的围困下,想要长久确保已不大可能。为了防止云山丢失后美24师的退路被断,美24师最好应当立刻后撤到清川江北岸。
  
  午后,和1营同行的美21团团长史帝芬斯首先通过无线电收到了集团军的紧急命令:原地待命。接着,史密斯看到了自己团长忧郁的脸,听取了原地待命的指示。在一种不祥的预感下,史密斯命令全营立即停止前进,原地转入环形防御。下午3点,7辆T34坦克和约500名北朝鲜步兵出现,向该营发动了猛攻,双方激烈交火。经过半小时的战斗,北朝鲜军在损失了全部7辆坦克和约100名步兵后败退。
  同日,夺取龟城后继续前进的美5团经过激战拿下了黎邱洞。黎邱洞守军为1000多名北朝鲜军,他们经过顽强抵抗,在损失了300多人后撤退。在战斗中,美5团缴获76毫米加农炮8门、82毫米迫击炮8门、反坦克炮6门。之后,美5团也收到了原地待命的命令,停了下来。
  这样,美24师的官兵就停顿在和中朝边境近在咫尺的地方,等待着进一步指示。从下午到黄昏再到入夜时分,天越发寒冷。瑟瑟寒风里,美24师期盼已久的集团军命令终于在晚上11点来了。命令只有短短一句话:迅速后退到清川江一线。
  史密斯营长的梦想就这样被一纸命令残酷地击破了。胜利就要到手了还要撤退,这对军人来说的确是一种极大的折磨。尽管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可军人生来就只能服从命令。。在疑惑不解和万般无奈之下,他失落地率领全营开始撤退。于是,11月1日深夜,美24师的官兵们在一片疑惑和抱怨声中带着遗憾踏上了撤退之路。事实上,在他们的有生之年里,他们将再也没法回到这个地方了。
  
  不过,在这一天唱主角的部队并不是美24师。云山成为了这一天战斗的中心。朝鲜战争中著名的云山血战,在1950年11月1日这一天终于拉开了序幕。
  当日白天,南朝鲜第7师已经退过了院里,到达军隅里外围。该师在慌乱的奔逃中已经溃不成军,只有3个营尚能保持完整,进行作战。该师以这些尚可一战的部队在军隅里和院里之间的天险飞虎山(622高地)构筑阵地,形成了南朝鲜第2军最后一点点可怜的防线。至于南朝鲜第8师则已完全陷入混乱状态,没有一支部队能够投入战斗了。该师也步第7师败兵的后尘,退过了院里。因此,联合国军在11月1日中午时分于云山——军隅里一带的部署如下:美骑兵8团、南朝鲜第11、15团和支援他们的炮兵部队部署在云山环形防御阵地;在云山西南的龙山洞,部署着美骑兵5团;云山东南面的立石由南朝鲜第12团驻守;再向南,就是南朝鲜第2军依托军隅里东面的飞虎山建立的最后残存阵地。在军隅里和立石之间的宁边,联合国军没有一兵一卒,因而形成了巨大的漏洞。一旦中国第38军从东面冲过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美骑兵1师命令位于龙山洞的骑兵5团派出部队堵住宁边漏洞(美骑兵1师师部也到达了龙山洞)。中午,美骑兵5团团长约翰逊上校亲自带领第3营执行这项任务。第3营很快沿公路南下到有城墙的古城宁边的东北侧,在这里与北面的南朝鲜第1师的部队阵地相接,建立了阵地。与此同时,从东面逃过来的南朝鲜第2军溃兵一批批地涌过了该营阵地。在这些美国大兵眼里,败退的南朝鲜军面无表情,已经彻底麻木,完全是泥塑的部队,和当年在菲律宾巴丹丧失了斗志的美国败军别无二致,完全忘掉了身为军人的荣誉。
  这样,宁边漏洞被美军堵上了。不过,中午时分,云山方面出现了新的危机。中午12点半,当骑兵5团3营正要出发前往宁边时,约翰逊团长从骑兵8团处得知,有一股中国军队已经再次卡断了龙山洞——云山公路,其实位置大约在云山西南面南沔河的一个如同乌龟头的弯曲处附近。(美军方面称此地为“龟头”,暴汗~~~~~~~)约翰逊上校当即下令第1营派出一个排级侦察队前往搜索。下午晚些时候,当约翰逊从宁边返回位于龙山洞的团部时,他得知侦察队在龟头附近遭到了射击,龙山洞——云山公路边的185高地上存在着中国军队,已封锁了公路。为了重新打通这条云山的主补给线,1营已经全营出动,现正在龟头附近和中国军队激战中。事实上,封锁龙山洞——云山公路的中国军队是39军115师343团。这就意味着,除了云山——立石公路尚在联合国军之手外,云山的四周都已布满了中国军队。
  下午,沃克将军亲自给美1军军长米尔本打去了电话,告诉他南朝鲜第2军作为一支有组织的部队已被摧毁。米尔本要尽可能地收容溃败的韩2军官兵,指挥他们重新投入战斗。米尔本立刻前往军隅里,去找南朝鲜第2军军部,却惊讶地发现军隅里城里一片混乱,韩2军军部和大批南朝鲜溃兵正准备撤离这里。米尔本当即走入韩2军军部,质问刘载兴军长为什么要放弃军隅里。刘载兴振振有辞地说,自己的部队除了南朝鲜第7师那点在飞虎山上防御的部队外,已经全部在溃退中失去组织,乱成一团,无法指挥了。南朝鲜第2军应该先退到顺川重新进行整编,才能再次投入战斗。米尔本大吃一惊,以强硬的口气要求刘载兴绝对不能放弃军隅里。如果南朝鲜第2军真的撤到顺川,美1军的后路将完全空空如也,有被全歼的危险。为了给刘载兴和他手下这些怕死的韩国人打气,米尔本在美1军军部中抽出一些技术人员编成了一支工兵部队,由美1军参谋长纳尔多•布伦特准将率领部署在军隅里以西的军隅里——安州公路上,作为军隅里守军的后盾。
  
  在云山环形防御阵地四周,从这天早上开始,中国军队的活动开始空前活跃。上午,有一队朝鲜警察保护着许多难民从西南面涌进了云山城里。根据他们的报告,有约2000到3000名中国士兵正在云山西南边东进。他们看到的这支两三千人的中国部队,其实就是在中午切断了龙山洞——云山公路的中国第115师343团。中午,在云山以东的南朝鲜第11团正面,侦察飞机又发现了一支混杂有大量军马的中国军队正在运动,大概是一支运输部队。美军炮兵和空军立刻向这支部队猛烈攻击,打死了约100匹马,把中国士兵打得分散开来。
  午后,在位于龙山洞的美骑兵1师师部,骑兵1师盖依师长通过无线电听到了一架L-5侦察机和云山城里的美82炮兵营的一段通信:“……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奇妙的情景。在明堂洞(云山西南10公里)和龙兴洞(云山以西8公里)附近,有两大队敌军步兵在沿小道行进……命中,就这样接连不断地打……尽管我们的炮弹直接落在他们的队伍里,他们仍然不停地前进……”
  这天中午过后,中国军队对云山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军队的120毫米迫击炮火正逐渐猛烈起来。到下午晚些时候,如前所述,美骑兵5团1营开始进攻“龟头”附近由中国343团把守的185高地。该营首先投入了A连和B连实施进攻。中国军队顽强防守,两个连的进攻毫无效果。见此情况,该营在傍晚把C连也投入了战斗。然而就在此时,中国军队突然对B连发起了猛烈的反攻。B连没想到中国军队竟然反攻,猝不及防,全连四散而逃。见此情景,A连和C连也向后退去。全营遗弃了4门迫击炮,美骑兵5团1营打通龙山洞——云山公路的尝试失败了。云山守军的主补给线被牢牢锁住,联合国军品尝到了中国军队的“打援”。很快,中国军队将开始使出另一个绝杀:“围点”了。
  
  下午5点半,天已经黑了下来。云山周围的天空中突然升起了无数信号弹,红色的、白色的和绿色的信号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绚丽的图案。接着,前所未有的猛烈炮火和机枪曳光弹道落在云山守军头上。中国第39军的总攻开始了。中国115师从西面,116师从正北面,117师从东北面向云山发起了全线进攻。
  最先遭到冲击的部队是位于三滩川北岸的南朝鲜第15团。在炮火掩护下,中国第116师的官兵潮水般从北面的山上涌来。美骑兵8团1营营长米利金用望远镜向北望去,发现冲锋的中国士兵已经漫山遍野。积雪覆盖的山上,随着中国士兵的前进,整座山都好像都在跟着滚动。南朝鲜第15团虽然已经在云山持续苦战了一周时间,但遭受如此猛烈的攻击还是第一次。该南朝鲜团在美第10高炮大队(位于15团身后)的火力支援下拼命抵抗,一下子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很快,中国军队的猛烈炮火开始倾泻在美骑兵8团1营的阵地上。中国军队的炮火除了常见的迫击炮外,还有苏制的82毫米“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这种曾让德军心惊胆战的武器的出现让美军终于明白:围困云山的中国军队绝非一般的部队。但到这时,为时已晚。“喀秋莎”打中了一辆满载弹药的美军军车。但美军很快定位了“喀秋莎”的位置,进行了炮火压制。“喀秋莎”很快就转移了。少量中国步兵出现在该营阵地正面,发起了试探性攻击。短暂的交火后,中国军队被打退。
  太阳即将落山,南朝鲜第15团的处境越来越危险,被中国军队攻破已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鉴于这样的情况,美骑兵8团1营将原本面向西面的阵地转了一个九十度的弯。全营在三滩川南岸面北部署。这样的临时变阵却让原本完整的云山环形防御阵地在美骑兵8团1营和南面的2营之间形成了一个宽约1500米的缺口。米利金营长虽然明白该缺口如果不封闭将会引起怎样的后果。但手上就这么点人,顾得了北面就顾不了西边。所以除了在那个缺口布置哨兵外,米利金就只有祈求上帝不要让中国军队发现缺口了。
  到晚上7点左右,南朝鲜第15团已经和中国第116师极其激烈地战斗了一个半小时,全团处于崩溃的边缘。随着局势的愈发紧张,在韩15团身后进行炮火支援的美第10高炮大队决定后撤。该大队开始收拾装备,准备关闭火控中心。到7点半,中国第115师和116师的大批步兵开始全面冲击美骑兵8团1营的阵地。在猛烈的进攻之下,该营的西翼很快后退了约200米,东翼则后退了约360米,营的阵地处在即将崩溃的状态。危急时刻,米利金营长急忙从工兵排和迫击炮排中抽调了50名步枪兵,前去加强马上就要完蛋的东翼。这样,该营总算暂时顶住了中国军队的冲锋。
  晚上8点,云山的激烈攻防在继续着,整个云山笼罩在炮火和士兵的海洋中。在安州的美1军军部,米尔本军长身边站着他手下的三位师长:美24师师长查奇、美骑兵1师师长盖依、南朝鲜第1师师长白善烨。这三位师长是被他紧急召集到安州来的。在这里,米尔本在冷静地分析了全军所面临的危险后,忍痛作出了如下决断。这是联合国军自从9月的反攻开始以来下达的首道正式的退却命令:
  鉴于南朝鲜第2军全面崩溃,美1军各部应开始后退,首先在博川——龙山洞——宁边一线调整态势,然后退到清川江一线,稳住阵脚,再重新进攻。云山守军应该放弃该城,将骑兵8团后退到龙山洞——宁边,南朝鲜第1师退到宁边以北。撤出云山时,南朝鲜第15团负责殿后任务;美24师按照集团军的意思立即后退,以英27旅守住博川的大宁江渡江点,师主力迅速撤往清川江一线。
  
  于是,随着这道命令的下达,便出现了前面所述的美24师失望地撤退的情景。然而,美24师面对的只是失望而已,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1师将要面对的则将是一场灾难。
  
  晚上8点半,尽管美1军的后退命令已经下达了半小时,在云山,美骑兵8团和南朝鲜第1师仍然没有收到军部的退却令。不过这丝毫不妨碍美第10高炮大队的撤退:该大队在这时关闭了火控中心,半小时后(晚上9点),炮兵的车队开始南撤。只有90毫米防空炮留了下来,继续为南朝鲜第15团提供火力支援:这种炮由牵引车牵引,随时可以转移。
  晚上9点,中国军队发现了美骑兵8团1营和2营之间1500宽的缺口。中国115师的部队开始从缺口涌入,迂回到美2营的背后。在云山北面,中国军队进一步猛攻南朝鲜军的阵地。到晚上10点左右,部署在三滩川上朝阳桥边的美第6中型坦克营的M46坦克队报告说,大批中国军队正在涉水渡过三滩川。这意味着三滩川北岸的南朝鲜第15团阵地已被突破。的确,这时候的南朝鲜第15团已经无法忍受中国军队的压力和身后撤走的炮兵支援,在美第10高炮大队留下来的90毫米防空炮的掩护下开始向立石撤退了。这样,从北面南下进攻的中国第116师将把锋芒直接刺在美骑兵8团身上。
  
  随着韩15团的后撤,三滩川北岸持续响了四个半小时的枪炮声逐渐平息下来。美1营营长米利金明白,下一个将要陷入苦战的部队就是自己了。米利金命令侦察兵到三滩川北岸查看情况,侦察兵刚过河就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退了回来。月亮升起,月光之下1营的美军官兵们能够看到阵地前面各个方向的田里无数移动的人影——那是中国第116师和117师正在向美骑兵8团逼近。米利金和美2营营长威廉•沃尔顿中校见此情景,都明白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同时命令部队的非战斗车辆立刻沿云山的唯一出口,位于云山东南面的云山——立石公路撤向立石,以减轻负担。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两个营的车辆中,只有这些车辆完好无损地抵达了立石。
  接着,就在一瞬间,水田里的中国军队突然吹起了无数冲锋号和哨子。随着这信号的响起,中国军队对美1营发动了总攻。与此同时,迂回到美2营背后的中国第115师也出现了,同样吹着哨子和冲锋号冲了上来。
  号声和哨声让美军官兵感到恐惧和心烦,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军队的心理战。实际上,中国军队缺乏现代化通信手段,只能以这种原始的方式进行联络,却取到了打击敌人士气的意外效果。
  在云山西面沿南北向布防的美2营北翼很快被突破,南翼陷入包围之中。美1营A连和冲上来的中国军队展开了原始野蛮的冷兵器肉搏战,不支开始后退,最后依托一道山梁稳住了阵脚。朝阳桥边,美第6中型坦克营的M46坦克没有步兵掩护,在中国军队靠近时也开始后撤。
  于是到了晚上11点,仅仅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美1营和2营的阵地就都已被撕开了口子。美1营的弹药所剩不多,形式已经万分危急。就在这时候,美骑兵8团团长帕尔默终于接到了师部的命令:放弃云山,骑兵8团撤退到龙山洞——宁边一线。美骑兵1师师部从接到命令到向骑兵8团发布命令,足足耽误了三个小时。
  与此同时,美第10高炮大队留下来继续战斗的90毫米高射炮也接到了军部直接的撤退令。高炮牵引车立刻拉炮开走了。于是,南朝鲜第15团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炮火支援。正在撤退的该团终于彻底崩溃了。全团乱作一团,慌不择路,结果大部分官兵都被中国军队打死或成了俘虏。
  
  面对师部发来的撤退令,美骑兵8团帕尔默团长迟疑了足足45分钟(他此时在龙山洞指战斗)。战场上每一秒的时间都关系到无数士兵的生命,可帕尔默却反应如此迟钝,直到晚上11点45分才向下属各营发出了撤退的命令。但无论如何,骑兵8团的撤退总算开始了。全团的撤退顺序依次为:2营、1营和团的其他附属部队、3营。按照美1军军部的计划,负责殿后的部队应该是南朝鲜第15团。但由于美骑兵1师师部和骑兵8团一起努力,共把命令耽误了3小时45分钟,当撤退真正开始时,南朝鲜第15团已经崩溃了。美3营只好作为最后撤退的部队,为全团断后。美3营一直部署在云山以南。尽管云山的西、北两个方向打得如火如荼,但到目前为止,美3营仍然没有遭到任何攻击,战斗力完整,最适合用来殿后。
  美骑兵8团要撤退的话,只能沿东南面的云山——立石公路退往立石。这是云山唯一一个掌握在联合国军手里的出口。0点已至,发生了太多突变的1950年11月1日过去了,11月2日已经到来。第2营开始按照计划开始后撤。美1营米利金营长亲自给美2营沃尔顿营长挂了个电话,表示决心在2营完成撤退之前不管付出多达的代价也要守住残存的阵地,掩护2营撤退。但是米利金的雄心壮志在不到三十分钟内就被击碎:已经后退了一次的营西翼A连在中国军队的持续猛冲下再也坚持不住了。A连开始撤出阵地,退向云山城里。营的东翼,B连和从朝阳桥边退下来的坦克队也遭到中国军队的持续猛冲,退守云山城的东北角的一个十字路口附近,准备设法守住那里。米利金得知这个消息,亲自来到了那个十字路口。他看见了两辆M46和营的D连拉迫击炮的卡车,卡车里装满了伤员。坦克手说,还有四辆M46已经向南冲向了城南。在云山城南的一个十字路口,4辆M46坦克遭到了街道两边建筑里中国军队的轻武器射击——中国第39军的官兵已经涌进了云山城。
  到0点30分(11月2日了),败退下来的美1营A连和B连来到了米利金所处的十字路口。在这里,A连和B连突然遭到了中国军队从街道两边的猛烈枪击,蒙受了一定的伤亡——也就是说,中国士兵已经遍及整个云山城。米利金明白,如果这样还让部队继续南下,穿过云山城撤退,全营的人马可能都将陷在城里,最后在巷战里被歼灭。于是,他命令A连和B连的步兵离开这里,不要走公路,向东绕到城东南的一个三岔路口,从那里撤退,到立石等他:该路口位于云山——立石公路上,并延伸出一条小路和云山——龙山洞公路相连。A连和B连约200名官兵照做,很快通过了三岔路口,安全撤到了立石。米利金则和营部的一些参谋们留在十字路口,等待其他退下来的友军,以引导他们绕到城东南的三岔路口——米利金所处的这个十字路口是云山守军撤退到立石的必经之路。与此同时,那4辆在城南遭到中国军队射击的M46坦克九死一生地安全穿过了云山市区,到达了云山东南面的三岔路口。15分钟后,即0点45分,米利金又下了另一道命令:停留在十字路口上的两辆M46坦克和D连的拉炮卡车依靠装甲强行穿过云山城,向南沿公路到达城东南的三岔路口,为逃到那里的步兵提供保护。车队开始行动。显然,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举动:车队要强行穿过被中国军队控制的云山市区,必需轻装前进,可卡车里却全是伤员,显然是累赘。不出所料,车队很快受阻——在城里的一个路口,有一辆燃烧的美军卡车,挡住了道路。火光之中,车队只好停了下来。一辆M46坦克开上前去想绕过卡车,结果不走运地开进了一个弹坑,怎么也出不来了。中国军队集中火力猛击坦克,坦克的车长刚从炮塔里探出头来想看看周围的情况,就饮弹身亡。接着,中国士兵冲向第2辆M46,干脆利落地用炸药包炸毁了它。见此情景,两辆坦克中幸存的坦克手纷纷爬出坦克逃命。在两辆坦克的全部10名坦克手里,有2人战死,5人负伤。这样,装载美军伤员的拖炮卡车没了坦克的保护,成了中国军队倾泻火力的靶子。随着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车上的美军伤兵们很快就全部死在中国士兵的枪口下。这样,这支美军车队就被中国军队消灭了。
  到凌晨1点左右,米利金营长还呆在城东北的十字路口上,等待着退下来的友军。1营C连的官兵在这时候来到了这里,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些南朝鲜第15团的幸存者。美国兵和南朝鲜兵在十字路口挤成一片,人声鼎沸。这时候,大批中国士兵突然出现在路口周围,用猛烈地射击挤在一起的美韩士兵,路口上到处响起中弹者的惨叫声,情景非常混乱。包括米利金在内的美韩士兵迅速分成一个个小组,四散而逃。米利金那组人慌不择路地向北逃,好不容易出城后又向西行,结果意外地撞上了正在东撤的美2营部队,这些部队的撤退目标也是云山东南面的三岔路口。米利金得知后非常高兴,加入了2营的撤退队伍。此时,原本的撤退顺序已经乱了。就在一个小时前,米利金还信誓坦坦地向2营保证会在2营安全撤出之前把守阵地,但现在却已经意外地加入了2营的撤退队伍里。美第8骑兵团溃不成军的状态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三岔路口上已经聚集了许多美军步兵和4辆从云山城里杀出来的M46坦克。这些步兵是美3营I连临时派到这里确保路口的一个排,该排由美3营营长罗伯特•奥尔蒙德少校亲自率领,部署在路口的北面;在路口上,部署有团侦察排的两个班。路口上军衔最高的军官为美骑兵8团副团长哈勒特•爱迪生中校(很牛X的名字)。爱迪生副团长命令步兵们以4辆坦克为依托构筑防御阵地。到1点半左右,又有两辆M46坦克开到了路口,爱迪生中校现在有6辆坦克了。于是,他命令先到的4辆坦克开到三岔路口以南云山——立石公路横跨九龙江的路段一带——上九洞渡河点,负责掩护部队顺利撤过九龙江,而后到的两辆坦克则接替那4辆坦克的任务,留守路口。
  这时候,岔路口的西北方向驶来了长长的美军车队,他们是正在撤退的美第99炮兵营,该营配属给了美骑兵8团提供火力支援。炮兵B连和营部连的车辆首先一个接一个地通过三岔路口,长长的车队足足走了50分钟。到殿后的炮兵C连车辆开始通过路口时,已经是凌晨2点20分了。此时,云山一带仍然持续响着枪炮声,但已经有减退的趋势。
  炮兵C连的车队有20辆车,打头的一辆是吉普车,里坐着该连连长杰克•博尔特上尉和他的司机德赖巴。在后面的车辆上,一共拖着该连的6门105榴弹炮。通过路口时,博尔特看见了爱迪生副团长,听见了副团长对他说:“一切顺利”。之后,博尔特的吉普车继续顺公路前进,向立石方向撤退。当吉普车离开路口200米远后,博尔特忽然感觉到什么地方有点不对劲。他回头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炮兵C连的其它19辆车竟然都不在他身后。黑暗中长长的夜路上,只有他的吉普在独自地开着。博尔特意识到连里的其他车辆大概在三岔路口拐错了弯,全都转向了通往龙山洞——云山公路的那条小路。他只好让德赖巴停车等候其它车。在等候的时候,博尔特和德赖巴听着四周持续不断,或远或近的单调枪炮声,百无聊赖,便一起无聊地向南面的稻田望去。通过月光,两人看见稻田里有许多人影在向他们靠近。两人以为那是一小股溃散的美韩步兵,不以为然。可是,当这些人来到距离公路大约50米远时,突然停下来,一起端枪向博尔特的车射击——博尔特遭遇了中国第117师的步兵。
  博尔特大叫着让德赖巴开车,枪林弹雨里,吉普发动起来,飞速向立石方向驶去,由此开始了一场好莱钨式的飞车大战。吉普很快逃离了射击,顺公路走到165高地山下的路段,发现有15到20名中国士兵正站在公路上,拦住了吉普的去路。博尔特掏出身上的点45口径自动手枪拼命扫射,中国士兵分散到了道路两旁,吉普便冲了过去。接着,车子前面的公路上又出现了4名中国士兵,博尔特也用同样的方法冲了过去。这样,经过一路狂奔和战斗,吉普车上的博尔特和德赖巴终于捡回性命,到达了上九洞渡河点,看见了炮兵B连撤退车队的后尾。在渡河点,博尔特请求四辆M46坦克中的一辆顺公路返回路口,清除沿途拦路的中国士兵。但坦克手说,他们的炮弹已经打光。
  
  炮兵C连的19辆车就没有他们的连长那么幸运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拐错了弯后,又后退回到了三岔路口,这就耽误了十几分钟的时间。然后,他们开上了通往立石的道路。在行进到165高地下路段时,刚才射击博尔特的中国士兵向车队猛烈射击。走在最前的车的司机过度紧张,一下子转坏了方向盘。车彻底失去控制,翻到了路边,把它拖着的那门105榴甩到路上。这样,公路就被堵死了。也就是说,联合国军在云山的最后一条退路云山——立石公路也已无法通过车辆。云山的所有外出通道都被堵死了。炮兵C连的官兵们见此情景,纷纷放弃装备和车辆向南逃跑。有的军官本来还想招呼士兵们留下来与大炮共存亡,但很快也加入了逃跑的队伍。得知公路被堵住的消息后,三岔路口上的一辆M46坦克向翻车地点急速驶来,想推走横在公路上的那门105榴弹炮。结果这辆M46刚走到那里,就被逼近上来的中国步兵用炸药包炸毁,坦克手弃车而逃。
  一辆坦克被毁,最后一条退路被堵塞。三岔路口上的美军官兵因而陷入一片恐慌和混乱。这时候,中国第117师开始攻击三岔路口了。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和机枪曳光弹道落在路口上,许多美军士兵再也承受不住压力,三三两两地在月光下逃走了。鉴于此,爱迪生副团长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岔路口守军正在崩溃,打通公路已经不大可能。那就干脆放弃全部车辆,让所有人离开公路徒步逃离。毕竟人命是最要紧的东西。主意已定,爱迪生和路口上的守军立刻分成几个小组遗弃开始逃脱。他们后来顺利抵达了立石。至于美3营I连的那个排仍守在路口以北;那辆路口仅存的M46坦克,则仍守在三岔路口上。
  
  天就要亮了,美2营营长沃尔顿带着103名士兵疲惫不堪地走上了路口,看到了满地被爱迪生副团长等人遗弃的装备。他们沿公路继续向前,又看到了横七数八的被中国军队击毁的炮兵C连的车辆。看到这狼狈的场景,他们担心继续顺公路走下去会遭到伏击,于是离开公路走进了南边的山中。他们最后全部安全到达立石。但是,第2营的其他人马大部分则根本到不了三岔路口。他们开始撤退不久,就在云山城西被中国第115师的部队挡住了去路。中国军队在公路上设置了障碍物,使美军车辆无法通过。被阻挡在这里的美军除了美2营的部队外还有炮兵99营A连和美70坦克营的一个排。这些人只好遗弃了车辆和坦克,四散逃进山里。他们中有相当多的人到了立石,还有不少人到达了云山城南的美3营阵地。
  
  最后抵达路口的美军是美1营米利金营长和跟他一起走的一些2营的人。在这里,米利金遇到了美3营营长奥尔蒙德少校和美3营I连的那个排。两人进行了简单的交谈。奥尔蒙德说,根据团部的命令,他的3营的任务就是在确保2营和1营安全撤退后再撤出,为整个骑兵8团殿后。现在1营和2营已经基本撤离,3营也是时候走了。这时候,中国军队的轻武器火力开始从南面射击岔路口。在岔路口附近,米利金一行又冒着枪林弹雨聚集了一些慌不择路的美军溃兵,总人数达到40人以上。这40多人以那辆路口上的M46坦克打头,强行沿公路向立石撤退,试图冲开那门横在路上的105榴弹炮——这种努力显然是徒劳的。公路两边,中国第117师的猛烈射击在一瞬间把米利金的这支临时拼凑的小部队打得四散溃逃。米利金带着几个人离开公路向南跑去,在天亮以前涉过了冰冷的九龙江,于早上8点安全到达立石。在那里,A连和B连的官兵已经等候他多时了。上九洞渡河点负责断后的四辆M46坦克也很快南撤,到达立石。
  
  这样,经过一夜的战斗,美骑兵8团和南朝鲜第1师在蒙受了惨重的损失后放弃了云山。在11月2日中午,美骑兵8团开始在立石清点人数和装备,发现第1营剩下约500人,有265人下落不明。该营损失了除非战斗车辆外的全部车辆和81毫米迫击炮,武器也损失大半。在火炮方面,损失最惨重的美99炮兵营只剩下了其B连的5门105榴弹炮。云山的大战就此告一段落,但还没有结束——在云山城南,还有美骑兵8团3营没有撤出来,而此时云山所有的向外通道均已被切断,该营已经陷入中国第39军的重围。该营最终的命运究竟如何,是逃出生天,还是全军覆没?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云山战役我方歼灭敌军两个营滴兵力~
(大家不要被小说《东方》给误导了~)
;P ;P :P
 五 奥尔蒙德营的末日——美1军退守清川江一线


  现在,我们暂时不要将目光只局限在云山一隅,而是将视野提升到能够俯视整个美第8集团军正面的高度。我们可以看出,到现在,随着美24师的后退和云山的弃守,整个美第8集团军都将为生存而战了:

  此时,从昨夜(即11月1日夜,如前述)开始向后退却的美24师以英27旅确保着大宁江以北的要点定州和泰川,师主力沿公路全速南下,于11月2日黄昏以19团、5团、21团的先后顺序秩序井然地渡过了大宁江,回到了10月25日时该师所处的位置。面对这种一夜之间就从几乎是鸭绿江畔的地方后退到了大宁江南岸的局面,美24师的官兵普遍感觉自己这么多天付出的血汗都白搭了,愤愤不平。但事实上,他们更应该感到庆幸:在11月1日到2日间,也就是美24师进行撤退的同时,两个新投入朝鲜战场的中国军出现在了美24师和鸭绿江之间:其中,中国第66军的197师、198师从义州入朝,于11月1日到达龟城以西;中国第50军150师和66军196师从辽宁省安东跨过鸭绿江,在11月2日进入了一江之隔的朝鲜新义州一带;中国第50军149师也从义州入朝,到达了龟城以北的大馆洞。也就是说,11月1日那天从龟城出发,停止在黎邱洞的美24师5团如果当时再向前走几公里,将会陷入中国第66军两个师和50军149师的两面夹击中;而美24师21团如果继续向新义州推进,则会直接撞上中国50军150师和66军196师的防线。由此可见,美24师的撤退是明智和及时的:如果美1军让该师撤退的决定延迟了哪怕半天时间,美24师大概就将和5个刚刚进入战场、士气高昂的中国师陷入苦战中。到那时,美24师还能否顺利地撤走就说不定了。
  
  在11月2日这天,云山东南面的立石——宁边一线也出现了危机:当11月1日夜中国第39军席卷云山的时候,中国第40军主力开始向立石、宁边方向挺进,于11月2日到达宁边以北的立石外围。此时,立石城里挤满了美骑兵8团从云山撤下来的败军,在城外防线上进行坚守的部队是南朝鲜第1师的11团和12团。面对着中国第40军主力的猛烈冲击,一旦这两个团不支崩溃,那么整个美第8集团军阵地的东北角就将被击碎。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这两个南朝鲜团拿出了和其它南朝鲜部队不同的战斗精神,顽强地坚守了一个白天。入夜后,根据美1军的撤退计划(其计划前已述),这两个团掩护着美骑兵8团的败兵,后退到了宁边。
  
  然而,11月2日,美第8集团军面临的最大危险来自南朝鲜第2军正面,也就是军隅里以东:由于昨天(11月1日)美1军军长米尔本强烈要求韩2军坚守军隅里,不许继续撤退(前已述),该军的溃兵在军隅里停了下来,经过一天的休整恢复了一部分人马的秩序,并以这些人沿宁边东南面——院里东北面建立了一道脆弱的防线。但到11月2日,中国第38军在院里附近出现了。该军是中国军队中的王牌部队,在之前的战斗中却只歼灭了一个南朝鲜营,在其它部队面前大丟脸面。因此,中国38军鼓足了气,气势凶猛,准备洗刷耻辱。38军于10月底起从熙川逆清川江水流而上向军隅里前进,于11月1日进入球场洞。11月2日这天,该军前锋112师抵达院里外围,立刻发动进攻,轻易击溃了防守院里的南朝鲜第8师部队,于下午6点攻占院里。这样,军隅里以东的第一道屏障已经丢失。如果飞虎山也被中国军队攻下的话,军隅里将直接暴露在中国第38军西进的锋芒之下。
  
  这样,在11月2日,美第8集团军在清川江两岸整个阵地的大致形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其三个顶点的情况如下:其中,西北顶点为退过大宁江的美24师。在该点北面,部署着中国第66军的三个师和50军149师、150师,时刻准备南下冲击这里;往东,是由受到了重创的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1师在龙山洞——宁边一线构成的东北顶点。在该点正面,有正在进行攻势的中国第39军和第40军;往西南,便是南朝鲜第2军在军隅里——飞虎山一带构成的南顶点。这个顶点的防御能力最为薄弱,中国第38军已经开始从东面向它发起了攻击。这样,美第8集团军三角形阵地的每个顶点都在承受或即将承受兵力优势的中国军队的冲击。美第8集团军的形势已经危如累卵。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平壤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部作战部里,喝着咖啡烤着火的官老爷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悲观者认为,凭南朝鲜第2军的战斗力根本无法守住军隅里。整个美第8集团军应当后退到平壤附近,等待位于三八线以南的美9军(美2师、美25师)北上后再重新发动攻势;乐观者则认为,集团军的当务之急是守住清川江一线。应当将美1军全部撤到清川江南岸,协助南朝鲜第2军进行防御。经过仔细权衡,沃克将军最后采纳了同意的观点,理由是一旦整个集团军都后退到平壤附近,等到美9军到来后再发动进攻,就会在清川江和大宁江两道天险前再次直接撞上中朝军队的战线。到时候,已经有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构筑阵地的中朝军队的战斗力将比现在还要高。于是,在下定了以美1军和韩2军共同确保清川江一线的决心后,沃克向美1军下达了如下的命令:以英27旅确保大宁江上的博川渡河点,美24师19团确保清川江上的安州渡河点,军主力撤退到清川江南岸南朝鲜第2军以西的位置(即军隅里以西)。其中,美骑兵1师应撤退到新安州,而南朝鲜第1师则负责掩护骑兵1师的撤退,然后也撤过清川江,部署在美骑兵1师以东,南朝鲜第2军以西,以此形成一条依清川江南岸而建的新防线。
  
  不过,在上面的叙述中,我们还遗漏了一支联合国军部队——它就是仍呆在云山以南的美骑兵8团第3营。11月2日凌晨快3点的时候,随着该营营长奥尔蒙德目送1营营长米利金带领最后一批撤出的美1、2营官兵离开云山东南面的三岔路口,他意识了这样一个事实:云山的所有外出通道都已被中国军队切断,他的第3营已经陷入了重围中。全营必须马上逃出去,否则迟早会全军覆没。他立刻带着三岔路口上I连的那个排(前已叙)回到云山城南的营主阵地,开始和副营长维尔•莫里亚帝少校着手指挥全营的突围。按照他们的计划,I连和K连将首先撤退到营部的位置。然后,全营以L连殿后,越野撤退。奥尔蒙德还派出了营里指挥机动车辆的军官前去侦察九龙江,看看有没有能让车辆涉渡的浅水区。凌晨3点左右,K连和I连开始向营部的所在位置后退。在营部,全营的机动车辆已经集合起来,准备一等到侦察军官找到九龙江上可供涉渡的浅水区就立刻行动。
  此时,第3营在云山城南的阵地总体上成一个向西突出的半圆:阵地圆心位置是营部;阵地北面和西北面分别是I连和K连,他们正在向营部方向收缩;阵地西面是L连,该连的防线沿南沔河部署;在向南,是南沔河一段向南弯曲的小弯,位于“龟头”以北,被美军称为“骆驼头”。这里,一座名叫诸仁桥的小桥横跨南沔河,桥上部署着M连和支援3营的美70中型坦克营第4排(4辆M46坦克)。直到目前为止,美3营还没有和中国军队发生战斗接触。
  美3营的官兵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灾难很快就会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开始了。
  就在K连和I连开始后退后不久,诸仁桥上的M连官兵通过月光发现有一个连的士兵纵队正从南面接近过来。该纵队步伐整齐,昂首阔步地沿着公路走,很快就如同接受检阅一样走到了桥的南端。M连的官兵看清楚了这些人的亚洲面孔,见这些人这么不外道,认为一定是南朝鲜军,就让他们通过了。当这些士兵通过时,他们还面带微笑地和M连的官兵握了手,然后径直向北面的营部走去。M连并没有意识到这笑容里隐藏的杀气——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南朝鲜军,他们是中国第39军116师346团4连。该连是中国军队的一支奇兵。
  很快,这支奇兵就接近了美3营营部。此时,营部里有的美军官兵正在等待K连和I连从北面撤下来,百无聊赖,因而打起了盹。突然间,距离营部不远处响起了中国军队冲锋号的声音——这支中国军队的奇兵开始动手了。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第346团的其他部队纷纷出现在美3营阵地的四周,K连、I连、L连、诸仁桥上的M连和4辆坦克也在片刻间陷入了混战。
  诸仁桥上,美军猝不及防,中国军队趁混乱集中全力冲击4辆坦克,很快就用炸药包炸掉了其中一辆。其它3辆坦克一边倒车退向营部,一边继续开火,且战且退。L连也在突袭下无法保持阵地,阵地中央在一瞬间被突破。在营部,情况更加混乱。冲锋号响起后,一个连的中国官兵冲进了营部,然后分散开来,见人就开枪,见车就扔炸药包和手榴弹,许多美军被毫无防备地打死,不少车被炸得起火燃烧。反应过来的美军冲上前去和中国士兵展开了近身格斗,正在睡觉的美军被剧烈的枪声、爆炸声和号声惊醒,一时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感觉周围的声响可怕得如同万马狂奔。但是,职业军人特有的敏锐让他们很快回过神来,他们纷纷拿起武器,爬起来加入了战斗中。于是,美3营营部和中国军人开始了富有戏剧性的近距离混战。
  奥尔蒙德营长首先冲出了指挥所,想跑到南沔河边让L连向营部收缩。他很快被一颗飞来的手榴弹炸倒在地,受了重伤。第二个冲出指挥所的人手里拿着一支M1卡宾枪,他是营里的参谋菲尔莫尔•麦卡比上尉。麦卡比刚出来没走多远,就被一颗飞来的子弹就掀掉了钢盔。紧接着,又一颗子弹打碎了他的肩胛骨。受了伤的麦卡比转身往指挥部跑,想回去。忽然,几名躲在一辆吉普车后面的中国士兵向他开枪了。麦卡比躲进了另一辆吉普车后,用卡宾枪和中国士兵对射了一小会,都没有击中对方,双方就同时放弃了打死对方的努力。这时候,从诸仁桥退向营部的3辆M46坦克已经退到营部的位置。更多中国346团的官兵从诸仁桥上和L连阵地方向冲过来,涌向营部,局势越发混乱。约30名中国士兵围住一辆坦克,准备放火烧掉它。见此情景,麦卡比上尉忍住肩痛,端起卡宾枪从烧坦克的中国士兵身后开枪,打光了所有子弹。中国士兵遭到另外方向的突然射击,一下子分散开来,坦克得救了。而麦卡比也因为肩部失血过多,体力开始不支。求生的欲望让他继续坚持着在枪林弹雨里走向指挥所,才走了几步,三名端刺刀的中国士兵就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拦住了他的去路。麦卡比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他绝望地闭上眼睛,等待着中国士兵把他捅死。可是,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三个中国士兵没有杀他,而是用中文对他说了一大堆话。麦卡比什么也听不懂,不知所措,下意识地抬手向后一指。中国士兵见状又互相交谈了一番,然后就走了,连麦卡比的枪都没缴。麦卡比踉踉跄跄继续走着,又碰见了五名中国士兵。这五个中国士兵也没有管他,径直走开寻找别的敌人去了。麦卡比最后走到指挥所门口,被里面的莫里亚帝副营长一把拉了进去。麦卡比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人要放过他,或许中国军人因为他是个伤员所以才不杀他吧?但无论如何,因为中国军队奇怪的放行,麦卡比的命奇迹般地保住了。这时候,指挥所门外响起了大声的呼救。莫里亚帝副营长跑出去,发现营里的给养军官躺在地上挣扎着,身上骑着一名中国士兵。莫里亚帝掏出手枪从背后打死了那个中国兵,然后又打死了在边上的另一名,救了给养军官一命。
  
  
  当指挥部周围进行着混乱而带有戏剧色彩的混战时,在营部南侧靠近诸仁桥的地方,艾尔默•米拉上士指挥的一辆M46坦克正在用机枪向四周疯狂地射击,压制住了蜂拥而上靠近坦克的中国士兵。于是,许多慌乱的美国步兵就集中到坦克身边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米拉的坦克为中心的小防御圈。中国军队见无法以步兵强行消灭这个小防御圈,开始用迫击炮轰击坦克。坦克周围的一些美军步兵在炮火下开始逃散。这时候,莫里亚帝副营长从指挥所方向跑了过来,迅速组织起20多名士兵向南逃,准备涉水渡过南沔河,一路狂奔到立石。在南沔河边,他们打散了阻挡他们的一小股中国士兵,而后继续向立石逃命。半路上,陆续有七十多名在混战中被打散的美国兵加入了莫里亚帝的逃跑队伍。这100多人在天亮时终于安全逃到了立石。在混战中一开始还勇敢地毙敌两人的莫里亚帝副营长到后来却亲自带领大量士兵懦弱地临阵脱逃。可见,在残酷的近战中,人的心理起伏往往极大,无法轻易确定。一个人也许前一分钟还在勇敢作战,后一分钟却已在下跪求饶。
  
  这样,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混战,到凌晨4点半,美3营的阵地在火光中逐渐形成了两个抵抗核心:一个是营指挥所。这个核心很小,里面只有20个尚能战斗的人和五六十名包括麦卡比在内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伤员。另一个抵抗核心是米拉上士的坦克:此时,另外两辆坦克也已经开到米拉的身边,三辆坦克一起掩护着周围聚集过来的美军步兵——L连和K连的步兵都已退到了营部的位置。其中,L连大部分人都还活着;K连的整个连指挥部都已战死(包括连长),全连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这些步兵全都聚集到了坦克周围,由此形成了一个环形阵地。该环形阵地直径为180米,位于稻田里。
  天快亮了。进攻美3营的中国第346团明白,如果拖到了白天仍然不能解决战斗,那就只好先把敌人围住,等待下一个夜晚了:白天,联合国军拥有绝对制空权,夜晚才是中国军队的天下。况且,此时中国军队在云山周围点燃的烟火已经逐渐消散,无法有力阻挡美国飞机的视野了。但是,想要迅速解决掉那个以3辆坦克为核心的环形阵地显然不大可能。于是,中国军队倾尽全力进攻指挥所。指挥所里20多个能战斗的美军用一挺机枪和手中的步枪还击,却一个接一个地被中国军队扔进来的手榴弹和射进来的子弹杀死。一个多小时后,这20个美军已经战死了15个,在机枪边上就血肉模糊地倒着其中三个人的尸体。不过,就在这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军队却停止了对仅存的5个人的进攻,撤了下去——天亮了。这5个九死一生的人立刻把伤员留下,离开指挥所,走进了南面的环形阵地。这5个人的所作所为非常缺德:他们没有再管过那些伤员哪怕一下。
  中国军队暂时在美3营官兵的眼前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军队已经撤围——中国军队是伪装的高手,白天隐藏在阵地里,晚上又像幽灵一样四处出现。随着太阳升起,美军飞机飞来,开始对四周任何疑似中国军队存在的地方进行轰炸,中国军队没有露面。与此同时,环形阵地里的美军官兵组织起来,四处出动,寻找躺在环形阵地附近雪地上的美军伤员。他们很快找到了浑身是血,身负重伤的奥尔蒙德营长,把他运进了阵地。他们还发现,营部的所有人员不是受伤了,就是下落不明。整个白天,伴随着友军飞机轰炸声,环形阵地里一共运进了170名伤员——至于那些躺在外面的美军尸体,已经没人去操那份心去运,甚至没人去数了。在环形阵地里,还有6名军官和200名官兵有战斗能力。这些美3营仅存的战斗力不停地挖战壕,在阵地外四处搜寻弹药和食品。美军官兵都明白,尽管白天中国军队不敢露面,但等到晚上恶战就又要开始了。该营已经四面楚歌,所有人都在盘算着到底还能否活过今晚。到上午,该营的转机似乎出现了:先是一架L—5侦察机飞临环形阵地上空,扔下了一大袋吗啡和绷带。然后,又有一架蚊式飞机飞了过来,通过无线电告诉环形阵地里的官兵,一支援军已在路上。
  
  的确,有一支援兵正在向美骑兵8团3营靠近。这支援兵就是处于云山西南面的美骑兵5团。如前所述,在头一天(11月1日),中国第343团占据了龙山洞——云山公路附近的185高地,在“龟头”切断了这条公路。美骑兵5团1营在那天下午试图打通这条公路,但是B连被击溃,遭到了惨败。1日晚上,该营在185高地附近驻扎下来。当夜,185高地上的中国第343团整夜不断地吹着军号和哨子,尖利的声音让初次与中国军队交手的骑兵5团1营官兵无法入睡,心烦意乱。185高地因而获得了该营官兵“赠送”的一个外号:“喇叭山”。到11月2日凌晨,美骑兵8团1营、2营和团的直属部队基本撤出了云山,只有第3营还留在云山城南。在龙山洞的美骑兵1师师部,盖依师长得知此消息后认为有必要派援军拯救骑兵8团3营,于是下令美骑兵5团团长约翰逊在天亮以后向“喇叭山”发起新的进攻,突破“喇叭山”,然后和骑兵8团3营汇合,把他们救出来。为了确保救援行动的成功,盖依又从美1军的军预备队里抽调了骑兵7团1营交给约翰逊指挥。
  天亮以后,美骑兵5团的救援行动开始了。按照约翰逊团长的计划,骑兵5团1营、2营一个在西,一个在东,齐头并进,开始沿龙山洞——云山公路正面进攻“喇叭山”;同时,骑兵7团1营则离开公路,向西面迂回,从侧翼攻打“喇叭山”。但是,糗事立刻发生了:负责迂回的骑兵7团1营刚一离开公路,就在树林里迷失了方向。直到战斗结束,他们也没有看见一个中国军人的影子——他们在树林里漫无目的地绕了一整天。只到黄昏时分,该营才惊喜地发现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出发点。不过,骑兵5团两个营的正面进攻倒是如期展开了。在155榴弹炮的火力支援下,两个营紧随炮弹炸点,开始沿公路北进。可是,“喇叭山”上的中国第343团已经依靠出色的土工作业能力在一夜之间修筑了两米深的壕沟网,炮击效果并不大。当两个美军营接近“喇叭山”脚下时,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和交叉机枪火力猛烈地落了下来,给美骑兵5团造成了严重的伤亡。中国军队点燃了“喇叭山”上的树木,整个山头烟雾弥漫,美军步兵根本无法定位中国机枪的位置,更别提压制了,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无奈之下,美军只得使用空中支援攻击“喇叭山”。但飞机同样无法透过烟雾看见中国军队的阵地,尽管投下了许多炸弹,却几乎没有一颗命中目标。骑兵5团请求增调105榴弹炮进行火力支援,遭到了师部的否决:师部认为,以105榴弹炮的威力根本无法有力威胁中国军队在“喇叭山”上的阵地。美骑兵5团的进攻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从11月1日下午开始到现在将近一天的时间里,美骑兵5团已经累计伤亡了350人,其中第1营伤亡150人,第2营伤亡200人,可中国第343团依旧在“喇叭山”上巍然不动。面对这个烟云缭绕的山头,美军用尽了所有招数,已经没办法了。
  
  此时,美1军米尔本军长来到了龙山洞,向盖依师长下达了集团军的命令:骑兵1师应当放弃救援骑兵8团3营的努力,立即向新安州方向撤退。(前已述)此时,如前所述,中国第38军已经出现在院里附近,随时有席卷南朝鲜第2军阵地的可能。美1军必须马上撤退到军隅里以西地区,为韩2军提供坚强的支持。否则,一旦韩2军迅速崩溃,而美1军又没有到达军隅里以西,整个清川江南岸就将完全为中国军队所占据,美第8集团军的整个退路也将随之被彻底封锁。换言之,美1军的撤退速度关系到整个美第8集团军的生死存亡。
  盖依得知这条命令后,大惊失色:全师入夜后撤退到新安州,也就是说要把骑兵8团3营抛弃在云山。虽然骑兵1师的撤退速度是整个集团军生存的关键,但对整整一个营的兵力见死不救,这严重违背了美军“Leave no one behind.(不抛弃任何一个人)”的精神。米尔本见状,明白盖依想说什么,抢先开口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其实我和你一样痛恨这个决定。但我对此承担责任,这是我一生中下达的最令我心碎的命令。”盖依仍不甘心,反驳道:“如果今夜骑兵5团全团夜袭,可能会成功。”米尔本只得严厉地重复了集团军的命令:“骑兵1师入夜后撤退到新安州,做好准备。”
  黄昏时分,中国第38军112师已经攻占了院里(前已述),南朝鲜第2军陷入极大的危险中。骑兵师必须要后退了。盖依向骑兵5团下达了撤出战斗的命令。骑兵5团的官兵们不得不悲痛地抛弃战友,辛酸地向新安州退却。面对危急的战局不得不抛弃一个营的部下,这无疑是盖依一生中最伤心的时刻。
  
  美骑兵8团3营像一枚卒子一样被彻底遗弃了,困守在稻田环形阵地里的美军官兵再也等不到援军了。天快黑的时候,一架联络飞机飞到该营上空,投下了师部向他们发出的最后一份命令:全营官兵入夜后以黑暗为掩护,尽力撤退。
  天完全黑下来,11月2日寒冷的夜晚到了。随着最后几架在空中保护该营的美军飞机无奈地飞走后,中国第346团猛烈的120毫米迫击炮火力开始落在环形阵地里。美军步兵们一致认为,如果阵地核心的3辆M46坦克再不撤退,将会被很快击毁。在步兵们的劝说下,米拉上士带领3辆坦克开始向西南方向强行突围。3辆坦克一边开火一边前进,冲破了中国第346团的包围圈,一直开到九龙江边。面对江水,坦克手们只得扔下坦克,然后涉水向南,最后徒步安全抵达了宁边。
  
  坦克撤离后不久,中国军队的迫击炮轰击结束,中国步兵开始了冲锋。黑暗里,稻田中的美军步兵听见四面到处是号声和哨声,却看不见中国军人的影子。这时候,有人想了一招:用“超级火箭筒”击毁美军自己的车辆,点燃大火,将四周的田野照亮。美军官兵纷纷照作,接二连三的剧响中,一辆接一辆军车中弹起火,一时间大火熊熊,中国士兵冲锋的身影在火光下暴露无遗。美军趁机纷纷开火,打死了许多中国军人,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进攻被击退了。
  接下来,中国军队又连续进攻了5次,在环形阵地周围留下了许多尸体。美军虽然守住了环形阵地,但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还能战斗者剩下约150人。在这一夜,中国军队还冲进了11月2日早上被美军遗弃的营指挥所,看见了里面被扔下的五六十名美军伤兵正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前已述)。中国军队带走了其中尚能行走的15人,其中包括头天夜里奇迹般生还的麦卡比上尉。麦卡比的好运终于到头了,但无论如何,他最终成了俘虏,总算活了下来。中国军队带着这些俘虏冒着双方激烈交火的火力爬到南沔河边,然后将他们后送。
  
  天又快亮了,日期已经是1950年11月3日。美骑兵8团3营又熬过了一晚,但没人能保证他们还能熬过下一个晚上了。约50名在11月1日——2日夜间被打散的美2营官兵在这时从外面冲进了3营的环形阵地——这些人被打散后就一直躲在附近的山里。这样,环形阵地的兵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能打仗的人数回升到200人左右。然而对3营来说,好消息只有这么点了:天亮以后,环形阵地上方的天空不再有任何美国飞机的空中支援,该营已经彻底被友军遗弃,没人关心他们的生死了。全营官兵已经彻底心寒。当然,中国军队还是很关心他们的生死的——整个11月3日白天,中国军队的120毫米迫击炮炮火一直猛烈地倾泻在环形阵地上,打得稻田里的美军官兵抬不起头,纷纷蜷缩在战壕里。只有一小队美军士兵在这天白天抬了一次头——他们去了一趟被遗弃的营指挥所,给那里面躺着的三四十名未被中国军队带走,已经站不起来的伤员分发了食品。入夜后,中国军队停止了持续整个白天的炮击,步兵又一次开始冲锋。整个晚上的战斗过程和前一夜几乎一模一样。到11月4日天亮以后,环形阵地里躺着足有250名美军伤员,而还能战斗者已不到200人。这些还能战斗的人也都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撑不下去了。此时,环形阵地里身负重伤,已经靠吗啡延续了两天生命的奥尔蒙德营长下达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道命令:没受伤的人设法突围,伤员向中国军队投降。未受伤的军医安德森上尉自愿留下来和伤员们呆在一起。
  下午两点半,突围开始。此时,中国第346团用白磷弹炮击了环形阵地,使浓烟弥漫在稻田里,这就掩护了美军的撤退。借着烟雾,未受伤的美军立即行动,向东逃了出去。中国军队施放白磷弹的目的是为了用烟雾掩护步兵的白天冲锋。很快,中国步兵在号声中冲向环形阵地,却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能战斗的美军都已经撤走了。中国军队进入环形阵地,接受了全部250名美军伤员的投降,其中包括奥尔蒙德少校。后来,奥尔蒙德在向战俘营后送的途中因伤势过重身亡。
  
  那些逃出去的美军的运气也很差:他们渡过了九龙江,向宁边撤去,走了两天。当11月6日下午,他们在马上就要抵达联合国军战线的地方被中国军队包围。他们已经没有体力战斗下去了。短暂的交火后,这不到200个美国大兵几乎全被打死或被俘。
  
  这样,美骑兵8团3营就全军覆没了,而美骑兵1师的云山之战也终于惨淡收场了。云山之战是美骑兵1师和中国军队的首战。战斗中,中国第39军巧妙地利用了渗透、穿插、包抄等战术,切断了云山的退路,最终重创美骑兵8团,全歼其第3营。由于过度轻敌和对中国军队的不了解,美骑兵1师的部队几乎处于完全挨打的境地,毫无还手之力。云山之战,美第8骑兵团最初报告的全团下落不明人数为1000人左右。后来该团又陆续有一些被打散的官兵回到部队,最后终于得以确定该团共有600人左右在战斗中阵亡。其具体人数不得而知,因为战斗情况非常混乱。此外,美骑兵5团在战斗中伤亡350人。如果再加上一些配属炮兵的伤亡,则美骑兵1师在云山的死伤人数超过了1000人。此外,美军在云山损失了17辆坦克,13门105毫米榴弹炮和骑兵8团几乎所有的重装备。
“而麦卡比也因为肩部失血过多,体力开始不支。求生的欲望让他继续坚持着在枪林弹雨里走向指挥所,才走了几步,三名端刺刀的中国士兵就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拦住了他的去路。麦卡比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他绝望地闭上眼睛,等待着中国士兵把他捅死。可是,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三个中国士兵没有杀他,而是用中文对他说了一大堆话。麦卡比什么也听不懂,不知所措,下意识地抬手向后一指。中国士兵见状又互相交谈了一番,然后就走了,连麦卡比的枪都没缴。麦卡比踉踉跄跄继续走着,又碰见了五名中国士兵。这五个中国士兵也没有管他,径直走开寻找别的敌人去了。麦卡比最后走到指挥所门口,被里面的莫里亚帝副营长一把拉了进去。麦卡比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人要放过他,或许中国军人因为他是个伤员所以才不杀他吧?但无论如何,因为中国军队奇怪的放行,麦卡比的命奇迹般地保住了。”

为了提高战斗效率,却让一个小子有了夸耀滴资本~
要是换成朝鲜士兵,也会提高战斗效率的,不过是用另一种方法:L
原帖由 飞翔的蜗牛 于 2007-6-24 22:25 发表
要是换成朝鲜士兵,也会提高战斗效率的,不过是用另一种方法:L

所以向我们投降滴美军比向他们投降滴多~
:D :D
 六 争夺桥头阵地——战斗在清川江上


  如前所述,到11月2日黄昏时分,中国第38军攻占了院里,由南朝鲜第2军确保的美第8集团军侧后阵地陷入了危险中。为了挽救整个集团军,美1军按照沃克将军的命令抛弃了在云山的骑兵8团3营,开始向清川江南岸退却。
  
  首先向后退却的美1军部队是美骑兵1师。该师已经在云山之战中遭受重创,其骑兵8团暂时丧失了战斗能力。11月2日入夜后,该师的骑兵5团和骑兵8团1、2营从龙山洞和宁边两地分别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像潮水一般向西南方向的新安州撤退了。与此同时,负责掩护撤退的南朝鲜第1师第11、12团缓缓退到宁边以西,占领了阻击阵地,站到了追击美骑兵1师的中国第40军跟前。南朝鲜第1师再次遭受中国第40军的猛冲,该师的两个南朝鲜团又一次拿出了白天在立石所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在师长白善烨的亲自指挥下顽强抵抗,一天之内第二次暂时挡住了中国第40军前进的洪流。美骑兵1师在云山战败后能够得以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感谢南朝鲜第1师:正是南朝鲜第1师11月2日在立石和宁边的顽强战斗,才挡住了追击的中国军队,掩护了美骑兵1师的后退。也正是由于南朝鲜第1师的坚持,南朝鲜第2军才避免了两面受敌的处境——一旦南朝鲜第1师溃败的话,南朝鲜第2军的整个北侧也将和东侧一样暴露出来。如果真的那样,战斗力本来就异常低下的韩2军将同时迎接中国第38军、39军、40军的进攻,整个美第8集团军在清川江边的生存要点军隅里也将随之迅速落入中国军队之手。南朝鲜第1师在宁以西战斗了将近一整天,为美骑兵1师的撤退争取了时间,最后于11月3日入夜时分有秩序地撤出阵地,尾随美骑兵1师退向新安州。于是,中国第40军控制了空城宁边而没有捕捉到任何联合国部队,在这里扑了一个空。
  
  尽管南朝鲜第1师和美骑兵1师的退却很成功,但在南朝鲜第2军正面,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加速恶化:11月2日入夜后,丢失了院里的南朝鲜第2军继续与中国第38军112师进行猛烈的交战,被打得连连后退。到11月3日凌晨,该军的阵地已经收缩到了飞虎山——院里南侧一带,军隅里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沃克将军明白依韩2军的战斗力,军隅里失守只是个时间问题。因此,沃克急令将退过大宁江的美24师5团调往军隅里,同时将隶属于美9军的美2师9团紧急调到前线,部署在价川(紧挨军隅里,在军隅里北面)以南通往顺川的公路上。不过到11月3日天亮以后,中国第112师在飞虎山正面的进攻行动暂时缓和了下来,韩2军的危机暂时减轻了。

  这样,在美24师正面,联合国军能够调动的兵力就只有英27旅、美19团和美21团了。此时,作为整个美第8集团军的西翼,美24师也有自身的任务:该师要确保清川江下游的渡江点,让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1师平安到达清川江南岸。此时,清川江下游只有两个地方可以供部队渡过:一个是位于新安州的渡口,还有一个是位于安州东北面3公里的安州跨江木桥——早在10月23日,撤退的北朝鲜军临行前彻底炸毁了清川江的跨江铁路桥和公路桥,当时安州木桥也曾被破坏,但后来被联合国军修复(《坦克之夏》有详细描述)。因此到现在,这座不起眼的木质桥梁已经成为了联合国军连通清川江南北两岸最重要的交通要道。

  为了确保新安州和安州这两个渡江点,11月3日,美24师进行了如下的配置:以第21团为师预备队;第19团在安州北侧背清川江水占领桥头阵地;以英27旅确保位于新安州以北约8公里的博川。英27旅因此迅速从泰川和定州向博川撤退,于黄昏时分抵达博川,在博川附近的大宁江两岸建立了阵地。撤出泰川时,英27旅和一小股中国士兵发生了短暂的交火,击毙了5名中国士兵,俘虏3人。这是英军首次和中国军队交战的记录,但英27旅没有加以重视,更不清楚这些中国士兵事实上隶属于中国第39军。11月3日入夜后,随着南朝鲜第1师开始从宁边向清川江南岸退却,在宁边扑空的中国第40军和第39军也在同时开始从云山——宁边——龙山洞一带向西南方挺进,尾随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1师的撤退路线展开了新的进攻。美24师的阵地马上就要受到中国大军的冲击了。
  
  到11月3日深夜,尾随美骑兵1师撤退的南朝鲜第1师涌过了安州木桥,然后向西退去。美24师的正面已经完全向中国军队敞开,暴露无疑。美24师已经处于和中国军队交战的第一线。而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1师也暂时完成了他们的战斗任务,在新安州周围的江边占领了新阵地。这两个师经过和中国军队多日的血战,都已经身被重创,筋疲力尽。

  于是,在11月3日,美第8集团军最终成功地沿清川江建立起了一条连贯的防线。该防线以军隅里为中心,军隅里以西是美1军防区,以东则是韩2军防区。这是美第8集团军攻陷平壤(10月20日)后在北朝鲜首次建立的一条连贯战线——之前,美第8集团军一直以各部向北冒进,战线毫无连贯性可言。如今,该集团军却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打击下不得不建立防线,采取守势了。此时,中国第38军正从东面正从东面不断向西压迫韩2军的战线,中国第39、第40军则正在南下,准备正面进攻美第8集团军新防线的西翼美24师。美第8集团军处于极大的危险中。
  
  到11月4日凌晨,联合国军在飞虎山——军隅里一带的配置由东到西如下:南朝鲜第8师在院里南侧;南朝鲜第7师第5团和第3团一北一南,部署在622米高的飞虎山上;南朝鲜第7师第8团作为师的预备队,位于军隅里以东;美24师5团防守军隅里市区。凌晨3点左右,太阳还没有升起,天一片黑暗。刺入骨髓的晚秋寒风在这时吹起来,切割着飞虎山上下和军隅里城里双方官兵的身体。随着寒风越来越大,雪花从天空中纷纷飘落,一场暴风雪开始了。就在这时,山上的南朝鲜7师3团官兵突然遭到了山下中国军队猛烈的迫击炮轰击。很快,凄厉的冲锋号合着风雪的怒号在山下响起——中国第38军112师335团主力开始向飞虎山发起了猛攻,由此拉开了飞虎山血战的序幕。

  飞虎山上的两个南朝鲜团和中国第335团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雷鸣般的枪炮声中,曳光弹飞舞,南朝鲜第3团很快就被冲上山的中国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如决堤的洪水一样没命地向西涌去,纷纷逃过美24师5团的阵地,最后终于在价川和军隅里停了下来,进行重新编组。这样,飞虎山上就只剩下南朝鲜第5团在坚守,形势岌岌可危。天亮后,南朝鲜第7师将师预备队第8团紧急投入战斗,前去夺回第3团丢失的阵地。美第8集团军也向军隅里——飞虎山一带投入了所能投入的所有炮兵部队。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南朝鲜第8团和重新编组后的第3团一道发起反攻,终于依靠人数优势和火力优势把中国军队赶下了山。

  至此,南朝鲜第7师已将全部3个团投入了小小的飞虎山。在11月4日的整个白天,南朝鲜第7师和中国38军112师335团持续进行着残酷的血战。尽管天气极端恶劣,联合国军飞机依然进行了空中支援,但效果微乎其微。上午,中国军队被南朝鲜第7师的反攻赶下山后,重新向山顶进攻,夺取了飞虎山山顶。之后,南朝鲜军又重新组织反攻,阵地又一次易手。飞虎山就这样在双方的拉锯战中易手了数次。由于风雪交加,能见度很低,双方什么都看不清,每次山顶的易手都以如下方式进行:进攻者开始爬向山顶防守者的阵地,攻守双方都看不见对方的身影,因此互相漫无目的地胡乱射击。枪炮声虽然很激烈,但根本打不中几个人。很快,进攻者爬到了防守者跟前,两军官兵终于能看见对方了,而此时双方的距离也使他们不得不展开血腥的肉搏战,直到防守者被赶下山去为止。飞虎山上惨烈、毫无人性的战斗就这样在11月4日风雪交加的白天单调而反反复复地进行着,中韩两军士兵的尸体铺遍了山麓和山顶。中国第335团拼死进攻,南朝鲜第7师则一扫曾经胆小懦弱的特点,拼死防守,双方都拿出了东方人特有的拼命精神。到日落时分,飞虎山主峰西北峰最终控制在南朝鲜第7师手里。经过一天的血战,疲惫的中国第335团也在同时停止了进攻。这样,南朝鲜第7师经过惨烈的战斗,守住了飞虎山。

  11月4日白天,当中国第335团以团主力猛攻飞虎山的同时,又以一个营的兵力迂回奇袭击了军隅里的美5团。当时,美5团官兵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近在咫尺、枪炮声大作的飞虎山上,全团毫无防备,因而在遭到袭击的一瞬间就陷入了混战中。位于全团阵地东侧的1营C连遭受的进攻最为猛烈,全连处于崩溃的边缘。危急时刻,连长汉斯中尉勇敢地单枪匹马冲向了中国军队的机枪火力点,总算将全连的士气鼓舞起来,避免了崩溃的发生。由于中国军队的奇袭兵力不多,美5团经过激烈的混战,最终击退了进攻之敌。这样,到11月4日入夜时分,经过一天的血战,中国第38军对飞虎山和军隅里的进攻被联合国军暂时挡住了。在这场飞虎山——军隅里血战中,双方军人都打得非常勇敢,其表现都堪称军人之典范:中国军队以劣势兵力大胆进攻;南朝鲜第7师则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精神面貌,如同换了一支部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吧”。但无论如何,南朝鲜第7师在此战中的表现令美国人对南朝鲜第2军有了重新的认识。
  
  11月4日白天,美24师正面也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冲击,中国军队终于开始和美24师正面交锋了。这天早上,向西南方向挺进的中国第40军以120师359团在宁边西南70公里处渡过了九龙江,然后悄悄向确保安州桥头阵地的美19团渗透过去。中国第359团依靠树林的掩护,成功地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绕到了部署在安州木桥东北面12公里处高地上美19团1营身后,然后对营部发动了奇袭。该营立刻陷入一片慌乱,没怎么抵抗就遗弃了所有重装备和车辆,拼命地一样向安州逃去。美19团团长穆尔立刻命令第3营反攻,夺回第1营的阵地,可第3营的反击却在馆洞附近被中国军队阻击住了,不能前进一步。不过,第1营大部分官兵最后都安全抵达了安州,这表明他们的损失并不大。因此,该营于11月5日进行了重新装备,恢复了战斗序列。一个营竟能如此迅速地重新装备,这和美军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分不开的。

  由于美19团1营的轻易崩溃,中国第359团占据了安州桥头阵地东北面的高地,对安州木桥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天下午,美24师查奇师长命令师预备队美21团从明天(11月5日)开始出击,清除威胁安州桥头阵地的中国军队。入夜后,不断有小股的中国士兵潜入到美19团的阵地上。美19团一直到午夜都持续处在小规模战斗中,精疲力竭。第二天凌晨(11月5日),美21团的反攻如期开始。该团以第1、第2营向美19团1营昨天丢失的阵地进攻,很轻易地就夺回了阵地。美21团还帮助美19团清除了潜入19团阵地的中国士兵,之后就又回到了师预备队的位置。这样,到11月5日早上,安州桥头阵地仍由美19团单独把守。
  
  至此,美第8集团军11月3日建立的新防线上各要点在11月4日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由英27旅把守的博川。英27旅是整个集团军最西侧的部队,11月4日晚上,该旅在博川的防御阵地配置如下:以澳大利亚营和苏格兰阿盖尔营(以下简称阿营)主力在大宁江西岸呈弧形部署;阿营A连部署在大宁江大桥西桥头,作为预备队;米德尔塞克斯营(以下简称米营)部署在大宁江东岸博川市区以北的高地上;为英军提供火力支援的美第61炮兵营部署在大宁江桥东桥头。以上部署以大宁江桥为圆心,基本上呈一个环形。大宁江桥是该旅阵地的关键所在:该桥是将英27旅大宁江两岸的部队联系起来的唯一一条通道。

  英27旅的官兵自11月3日撤到博川以后,还没有见过中国军队的影子。当11月4日美第8集团军遭到全线冲击时,该旅的阵地上却异常平静,官兵们因而有些麻痹。他们并不知道,向西南方向挺进的中国第40军正以117师从他们东面逼过来。英27旅很快就要再一次在博川陷入苦战了(如前述,英27旅于10月25日到27日在博川和北朝鲜军苦战了三天)。英27旅在平静中渡过了11月4日的午夜12点,迎来了11月5日。新的一天刚到来后不久,中国第117师就向英27旅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中国第117师以一个营的兵力凭借着黑暗从东面悄悄地绕过了米营的阵地,摸到了大宁江桥边。然后,伴随着猛烈的迫击炮火和机枪射击掩护,中国步兵突然从距离大桥东端仅300米的位置一跃而起,抱着炸药包前仆后继地冲向了美61炮兵营的阵地。

  中国军队的意图明显是要炸掉大宁江桥,将英27旅分割成两部分。美61炮兵营官兵立刻反应过来,除炮手外的所有人员都拿起枪,纷纷开始射击,阻止中国军队向大桥靠近。然而,轻武器的火力不足以抵挡潮水般的中国军队,转瞬之间,中国士兵距离大桥就只有100米了。形势越来越危急,部分中国士兵已经突入炮兵C连阵地,用炸药包接二连三地炸掉了1门大炮和6辆车,接近到了大桥跟前。这时,炮兵C连阵地上的一门大炮突然开火了,炮弹径直飞向近在咫尺的中国军队。C连的又一门大炮也马上加入了射击。两门炮发疯一样不停地抵近开火,轰击大批离大炮只有30——100米距离的中国士兵。在这样近的距离上,大炮的射击几乎弹无虚发。靠近大宁江桥的中国士兵立刻被成片炸倒,其中倒在最前面的一个离大桥仅仅只有18米远。与此同时,在桥西端担任预备队的英27旅阿营A连迅速过桥,来到炮兵阵地上,用轻武器和美军炮兵在桥头一同构成了密不透风的火力网,彻底挡住了冲过来的中国军队。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军队在拂晓时分停止了对桥头的进攻。中国第117师炸毁大宁江桥的尝试失败了。在这次激烈的桥头夜战中,英27旅阿营A连战死2人,负伤18人;美61炮兵营战死2人,负伤35人;而在桥头一带,横陈着大约70具中国军人的尸体——他们大都是被那两门大炮炸死的。在夜战中,美炮兵C连的那两门炮一共足足打了将近1500发炮弹,而且基本上都是以抵近射击的方式射出的。可以说,这两门炮保住了大宁江桥,救了英27旅的命。英27旅旅长考德准将因而对美国炮兵大加赞赏:“我很想说美军炮兵在这次战斗中有多么出色,有的中国士兵就倒在离炮30米的地方。这充分体现了美国炮兵部队的优良传统。”(这话里明显有客套的成分。)

  到11月5日天亮以后,尽管中国军队向大宁江桥的进攻被英军击退了,但中国第117师的其他部队却在桥头激烈夜战的时候占据了博川东南面的未力里和未力里周围的高地,伺机发动新的进攻。考德旅长因而命令阿营A连离开炮兵阵地,前去拿下西未力里高地,同时将阿营主力撤到大宁江东岸,掩护炮兵。A连持续进攻西未力里高地到下午,毫无成果,并被中国军队的反击击退。在A连被击退的同时,未力里一带的中国军队开始向米营和对岸澳大利亚营射击,对整个英27旅都构成了威胁。于是,考德旅长将澳大利亚营也调到了大宁江东岸,让该营接替阿营A连继续进攻西未力里高地。澳大利亚营再次展现了永柔刺刀突击战(见《朝鲜半岛坦克之夏》)时的勇气,立即向高地发动了不要命的白刃决死冲锋。经过一场短暂而残酷血腥的白刃战,澳大利亚营以12人战死,64人负伤的代价成功拿下了高地。

  尽管澳大利亚营的白刃冲锋取得了胜利,但英27旅的局势却在进一步恶化:越来越多的中国第117师官兵正在东未力里高地上集结,将猛烈的迫击炮火力倾泻在英27旅各营的头上。侦察飞机还发现有一支中国军队正在向英27旅背后迂回,准备切断英军的退路。考德旅长意识到如果继续在博川呆下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切断退路,陷入重围,因此决定立刻向新安州撤退。此时,英27旅的三个营都已经位于大宁江东岸。因此,全旅很快就在考德的一声令下以米营打头阵,在密切的空中掩护下沿公路向南撤退。

  此时,博川——新安州公路上挤满了南下的朝鲜难民——在11月4日和11月5日两天,战火连绵的清川江北岸南逃的朝鲜难民数量达到了两万人以上。英27旅一边在难民的牛车和人堆中挤开道路,一边向南走,移动得非常缓慢。在公路东面,不断有中国军队的火力猛烈射来。英军在移动中集中所有火力,和空中支援一道拼命压制中国军队的射击,终于在黄昏时分走完了从博川到新安州仅8公里的路,占领了清川江北岸的桥头阵地,暂时脱离了中国军队的攻击。英军官兵回忆起昨晚中国军队险些爆破了大宁江桥,将全旅割成两半,全都心有余悸。然而,还没等他们喘口气,中国军队就又来了:刚一入夜,中国第117师便尾随而至,对英27旅新建立的新安州桥头阵地展开了猛烈进攻。才战斗完,身心具疲的英27旅又一次卷入了苦战中。到午夜前后,中国军队的进攻达到顶点,已经突破了英27旅桥头阵地的最外围,全旅岌岌可危。如果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再过几个小时,英27旅就只有集体面南投江了。
  
  11月5日入夜后,几乎在中国第117师夜袭英军的新安州桥头阵地的同时,中国第40军119师355团和120师358团也抵达了清川江北岸,向美19团把守的安州桥头阵地展开了极其猛烈的进攻。11月5日夜,美19团在安州的配置如下:第1营由于在4日被中国军队击溃,此时正在清川江南岸的安州市区附近重新装备;第2营和第3营一西一东,部署在安州木桥北端;配属给该团的美第3工兵营部署在安州木桥上,保护桥梁安全;美24师的大部分师属炮兵则并列部署在清川江南岸,提供火力支援。中国第355团和358团的夜袭在一瞬间从各个方向开始。几乎在同时,美19团2营、3营和第3工兵营就都遭到了猛烈的冲击。


  美3营在师属炮兵的火力支援下全力抵抗,拼死战斗。到午夜前后,中国军队在该营阵地前已经留下了约100具尸体。第3工兵营为了保护安州木桥,也和蜂拥而来的中国士兵展开了残酷的战斗。不过,遭受冲击最猛烈的是美2营。2营的西翼连为E连。战斗开始时,E连以两个排布置在战斗正面,另一个排则在后面担任预备队。该预备队排见暂时没有自己的任务,就在帐篷里睡觉。可是,一支中国军队的奇兵顺着一根电话线悄悄摸向了E连预备队排的阵地,把梦乡中的几乎全排所有官兵都开枪打死在睡袋里。接着,中国军队冲向E连连部。连部顿时一片慌乱,只有哨兵克洛德下士(印第安人)和巴尔博奈上等兵勇敢地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他们各持一支白郎宁自动步枪在近距离内向冲上来的中国军队扫射(这种枪一直被美军当轻机枪用),一共打死了27名中国军人,最后双双被飞来的子弹击毙。但除了这两个人外,E连连部包括连长在内没人愿意继续战斗下去,很快就懦弱地逃散了。E连连部溃散后,中国军队又冒着美军猛烈的炮火不计伤亡地奋勇前进,扩大战果,将该连1排和G连也打得四散奔逃。到午夜时分,美2营的阵地已经残破不堪。只要中国军队再轻轻一推,该营就将彻底崩溃了。
  
  这样,到1950年11月5日午夜,即中国军队介入战争的第12天,战局发生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性变化:原本不被看好的南朝鲜第2军在飞虎山挡住了中国第38军从东面的攻势;被普遍看好的美1军有两个师遭到重创(美骑兵1师、南朝鲜第1师),已难以用于第一线,而第三个师(美24师)所确保的美第8集团军清川江防线西翼也已经岌岌可危,仅有的两个桥头阵地(新安州和安州)马上就要被中国军队攻破了。南朝鲜第2军守住了阵地,美1军却即将丢失阵地,这对西方人的骄傲来说无疑是个莫大的嘲讽。对沃克将军来说,现在所面临的最要命的问题是:一旦中国第39军、第40军突破了两个桥头阵地,中国军队将席卷清川江南岸的广阔平原。如果那样的话,连平壤恐怕也守不住了。这当然是沃克所不愿看到的。可是,面对中国军队丝毫没有减弱意思的攻势,沃克已经彻底没办法了。这是他在朝鲜战争中第二次感到绝望——上一次是在1950年7月末,那时北朝鲜第6师突然出现在晋州方向,整个釜山防御圈眼看就要被北朝鲜名将方虎山从侧面攻破。可那时候沃克毕竟还有挽回的时间。现在,防线被突破只是几小时的事,沃克连补救的时间也没有了。中国军队眼看就要大获全胜。
  这是最为彻底的绝望。除非得到上帝保佑,否则,美第8集团军败局已定。
  
  然而,出乎全世界所有人的意料就在这时发生了。对美国人来说,这是他们建国以来所经历过的最匪夷所思的事情之一:随着11月5日的过去和11月6日凌晨的到来,前一分钟还在苦战的英27旅和美19团突然发现,他们身边激烈得似乎让乾坤为之崩裂的枪炮声一下子消失了,就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消失得极其突兀,宛如一场不真实的恶梦。美英官兵普遍认为中国军队是在调整态势,准备下一次进攻,因此在忐忑之中度过了剩余的夜晚。可令人惊讶的是居然一夜无事。到11月6日早晨,美19团小心翼翼地以在南岸重新装备的第1营配合第2营发动小规模试探性反击,却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恢复了2营在夜里丢失的全部阵地,只抓到了三名因过度劳累睡得很香的中国士兵,发现了中国军队昨夜在整个美19团阵地正面留下的573具尸体。至于那些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冲锋的中国士兵,则全都不见了踪影;在英27旅的阵地上,惊魂未定的英军官兵提心掉胆地向北望去。目光所及,除了远处覆盖着白雪的山林外,哪里还有中国大军的影子?劫后余生的英军官兵见此情景,立刻齐声欢呼道:“逃走了!逃走了!”

  次日(11月7日),美24师向龙山洞和博川两个方向进行了战斗侦察,都只遇到了很微弱的抵抗。这样,中国军队的第一次攻势就像10月25日时突然出现一般,在11月6日于西线突然结束了。对美第8集团军来说,他们在这13天里所遭遇的中国大军就像幻影一样毫无征兆地出现,又在即将大获全胜之时放弃战果,神秘消失了,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然而,虽然“第一次战役”在西线结束了,但在东线,美10军此时仍然处在激烈的战斗之中。
 七 美国海军陆战队与中国军队的初战——激战水洞村 血染黄草岭
  
  美陆战1师,师长奥利弗史密斯少将,下辖陆战1、5、7团和一些配属部队,兵力2.5万人,是朝鲜战争中美军的王牌力量。在釜山防御圈血战和仁川登陆中,都活跃着该师的身影。该师以志愿兵为主体,具有美国海军陆战队优秀的战斗传统。在二战的瓜岛战役中,曾有陆战1师的陆战队员手握手榴弹伸入日军碉堡,与日军同归于尽;仁川登陆时,也有陆战1师的官兵为了保护战友,舍身扑向冒烟的手榴弹而死(见《坦克之夏》)。美陆战1师的战斗精神和部队凝聚力由此可见一斑。的确,美陆战1师是在朝美军中的翘楚,普通美国陆军师难以望其项背。此外,该师还和中国有很深的“交情”: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攻入北京的美国军队便是该师的前身;1946年北平美国兵强奸女学生沈崇案也是该师士兵所为。如前所述,在联合国军进攻北朝鲜的作战中,美陆战1师由阿尔蒙德的美10军节制,于10月28日在元山登陆。登陆后,师以陆战1团负责元山的警戒,陆战5团负责咸兴的警戒。10月31日,鉴于南朝鲜3师26团无法攻下由中国42军124师370团坚守的水洞,陆战1师在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的命令下开始向北进发,准备接替南朝鲜军的作战任务,打开一条道路,推进到长津湖南端要点下碣隅里。
  
  10月31日这一天,在西线战场上,中国军队正在加紧对云山的压迫。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已经崩溃,整个集团军处于危险中,局势正在飞速发展;然而在东线,联合国军此时所面对的战局相对来说则比较温和。在东线的联合国军大致分成三路,向北进攻:最西一路为南朝鲜第3师第26团。该团对水洞的进攻已被当面的中国第370团所阻挡,全团停在水洞附近,等待着美陆战1师到来,这一点前已述。下面将先讲一讲另外两路在接下来几天内的战况:中间一路为从利原向中朝边境的惠山镇挺进的南朝鲜首都师第1团和美7师17团。美17团1营作为美7师的先头部队,于10月29日在利原登陆(前已述),10月30日抵达丰山附近,和已经到达那里的南朝鲜第1团一道向防守丰山的约一个团的北朝鲜军发动了进攻,由此陷入苦战。由于利原海滩风浪很大,美7师17团2营、3营到11月1日才上岸,随后这两个营也立刻赶到丰山前线,投入战斗中。北朝鲜军顽强战斗,直到11月4日,美17团和韩1团才将终于将丰山之敌击破,打通了通往惠山镇的道路。之后,韩1团被转用到东海岸正面,和南朝鲜首都师摩托化骑兵团一同沿东海岸公路挺进,而美17团则继续向中朝边境挺进;最东一路为南朝鲜首都师主力,该师以摩托化的骑兵团为先锋,一路击破北朝鲜军的微弱迟滞抵抗向吉州前进。到11月5日,南朝鲜骑兵团和前来增援的南朝鲜第1团包围了吉州,经过激战击溃了守城的北朝鲜第507警备旅,夺取了这座城市,并继续北进——此时,南朝鲜首都师距离朝鲜东北角的中苏朝三国交界处已经非常近了;此外,11月3日美7师31团也于利原登陆。该团准备作为美7师的西翼,进军长津湖东面的赴战湖。
  
  现在,我们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西面的一路上:如前所述,10月31日阿尔蒙德命令美陆战1师接替南朝鲜第26团,以使战局在通往长津湖的道路上有所突破。阿尔蒙德将战斗力极强的陆战1师投入这一路有一个重要的战略考虑——一旦陆战1师冲到了长津湖边,便可直接向北朝鲜临时首都江界进军,。假如美第8集团军到最后撑不住了,美陆战1师的这样一种掏心战术能切断满浦津——熙川公路,直接挖掉中朝军队后方的根,使东西两线的中朝军队同时全线崩溃。因此,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美陆战1师于10月31日将元山和咸兴的警戒任务移交给南朝鲜第3师,将陆战7团集结于咸兴以北,以该团为先锋踏上了北进下碣隅里的道路。
  
  从咸兴向北,只有一条狭窄的公路通往长津湖边。南朝鲜第26团就是沿这条公路向水洞进攻的。这条公路从咸兴出发时位于平原上,在水洞南面开始突然爬升进入山中,横贯位于天险草芳岭一带的水洞,然后向北穿过真兴里、三巨里,到达黄草岭下。继续向北,穿过黄草岭山口,公路在近10公里的距离内以很陡的坡度逐渐上升了1200米的高度,由此便穿过了天险黄草岭,来到了平坦寒冷的盖马高原。再往北,通过古土里,就到达长津湖南岸小城下碣隅里了。在地图上,咸兴和下碣隅里的直线距离为70公里。然而,连接两地的只有一条通过山区、在许多路段狭窄曲折的南北向公路,所以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不止70公里:公路咸兴——真兴里段长56公里,真兴里——古土里段长16公里,古土里——下碣隅里段长18公里,把三者加起来就可以得出两地实际距离为90公里。
  摆在美陆战1师面前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之所以详细介绍这条道路,是因为在之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美陆战1师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将围绕这条公路展开。这条不起眼狭窄的公路虽然只有3米到5.5米宽,却将成为美陆战1师在1950年冬天作战的最重要依据。
  
  在10月31日,南朝鲜第26团继续被阻挡在水洞一带,持续与中国第370团激烈交火。在这一天的战斗中,韩26团又俘虏了7名中国士兵。这7人立刻被后送到位于咸兴的南朝鲜第1军(韩首都师、韩3师,军长金白一)军部,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亲自赶到那里对俘虏进行了审讯。这些俘虏说,中国第42军的125师和126师也已入朝,其中126师已经部署在长津湖东面的赴战湖、赴战岭一带。该情况如果属实,则对美10军和南朝鲜第1军来说绝对非同小可——这就表明,一个中国军已经到达东线。
  
  11月1日白天,美陆战7团行进在咸兴——水洞的道路上。按照团长霍默•利曾伯格上校的命令,全团的行军队形如下:1营在前开路;2营沿公路两边搜索前进,保护公路上的部队;3营殿后。美陆战7团行军的谨慎由此可见一斑。10月31日晚上陆战7团从咸兴北面出发时,利曾伯格曾对他的部下说:“伙计们,我想我们肯定会遇到中国军队。我们很快就要参加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战了。”此时,上至团长,下至普通一兵,整个美陆战7团都因为即将和中国军队交锋而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压迫感。中国军队究竟有什么特点,和北朝鲜军有什么不同,战斗力如何……这些问题对于陆战队员们来说都还是未知数。

  当天黄昏,美陆战7团到达水洞附近,接替了南朝鲜第26团的阵地。在经历了连续八天的苦战之后,这些南朝鲜人终于可以歇一歇了。撤出阵地时,该南朝鲜团由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官兵们无精打采。看着这些南朝鲜军人低落的状态,美陆战7团大致对自己即将面临的激战有了一个初步的具体认识——在这几天的战斗中,南朝鲜第26团阵亡500人,受伤1300人,已近乎伤亡过半。陆战队员们纷纷进入阵地,准备第二天(11月2日)凌晨开始进攻。他们并不知道,此时,中国第124师的371团和372团也已经南下抵达了水洞。中国第124师的三个团现在集中在一起了。
  
  中国第124师在水洞的防御阵地位于水洞附近的烟台峰——松茸洞一线,有三个要点:水洞南面的400.1高地、西南面的698高地和水洞东南面的534高地。它们如同门神一样分布在公路两侧,居高临下地俯视着公路。中国第124师在三个高地上都构筑了阵地,准备以死战抵挡联合国军的推进。南朝鲜第26团已经在这里碰得头破血流,败下阵来。现在,这里马上就要迎接美陆战7团的冲击了。

  11月2日凌晨,美陆战7团以1营进攻水洞以南1600米的一处高地,以2营进攻400.1高地,由此拉开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和中国军队初战的序幕。陆战7团在密切的空中支援下持续猛攻两个高地。高地上,中国军队依靠纵横的壕沟以迫击炮火和轻武器不断开火,并投掷下雨般的手榴弹,陆战队难以压制。在这种情况下,训练有素的陆战7团伤亡虽然不大,但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进展非常缓慢。不过,凭借着绝对的空中优势,陆战7团的两个营还是一步一步摧毁了中国军队在两个高地上的工事,在黄昏以前夺取了各自的目标。中国第124师在两个高地上损失惨重。接着,陆战7团又向698高地展开猛攻。中国军队在这里的抵抗方式和刚才一模一样,只不过比刚才打得更顽强。陆战7团依靠猛烈的地、空火力持续攻击698高地到天黑,也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在一天的战斗里,美陆战7团抓到了三名俘虏,其中一人属于中国第370团,两人属于中国第372团。

  11月2日寒冷的夜晚到来了。气温在零下10度以下。随着夜幕降临,美陆战7团暂时停止了进攻,原地宿营。水洞一带响了一天的枪炮声暂时平静下来。经过一个白天的战斗,陆战队员们终于初步见识了中国军队在防御中的作战特点:火力弱,工事强,难以压制,虽然给陆战队造成的损失不多,但却使陆战队每走一步都极为困难。此时,战斗了一天、疲惫不堪的陆战队员们正擦拭着武器,检查着弹药,准备明天早上继续进攻。他们根本想不到,自己很快就要见识到中国军队的另一大特色——夜袭了。
  
  11月2日午夜,寒风吹彻,万籁俱静之下一片黑暗。这时,美陆战7团阵地四周突然出现了许多火把。接着,无数冲锋号响起,机枪弹道划破寒冷的夜空,和迫击炮炮火一起落在陆战队的阵地上——中国第124师以四个营的兵力分成多路,向美陆战7团展开了夜袭。

  中国军队的夜袭部队分成多路,蜂拥而上,在靠近陆战队阵地后用英语高喊“我知道你在哪”、“我看见你了”作为心理攻势,并不断投出手榴弹。陆战7团的1营、2营都遭到了这样的冲击。与此同时,中国第370团1营向陆战队两个营阵地间的缝隙进行穿插,成功地冲到了陆战队的107毫米迫击炮阵地附近,向美军迫击炮手开枪、扔手榴弹。美陆战7团发挥全部火力死守阵地,在许多处都与中国军队发生了残酷的肉搏战。大量中国士兵在陆战7团的阵地前被美军火力网成片击倒,但中国军队仍视死如归地奋勇直前。残酷的夜战里,陆战队不得不呼叫夜间空中支援。在地空火力的协同打击下,中国军队的多路攻击于拂晓时分大体上被打退了——之所以称之为大体,是因为在混乱的战斗中,中国第370团3营在天快要亮时夺取了400.1高地。当其它中国军队退去时,370团3营占据的400.1高地陷入了陆战队的重围。现在,400.1高地就像一块钉子般打在陆战7团的阵地里:从该高地上,中国军队用火力居高临下地封锁住了一小段公路。陆战7团只得把需要紧急后送的重伤员塞进卡车里,然后让卡车沿公路强行向南突出去。尽管运送伤员的卡车冒着中国军队的火力强行冲过了那一小段公路,急速南行,最后安全抵达了后方。但由此,陆战7团意识到他们必须马上夺回400.1高地,否则,陆战队赖以补给和后送伤员的唯一公路将一直受到中国军队的火力威胁。
  
  11月3日天亮以后,刚刚打退了中国第124师夜袭的美陆战7团以1营和2营向400.1高地展开了进攻。战斗完全是昨天(11月2日)白天的翻版——两个陆战队营每走一步,都会遇到迫击炮、轻武器射击和如雨的手榴弹。中国第370团3营利用高地上的工事灵活地不断变化位置,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开火、扔手榴弹。在密切的空中支援下,陆战队员们多次逼近山上中国军队的阵地,但每次都被手榴弹和持续不断的射击压了回去。美陆战7团的地空火力猛烈地压制山顶,虽然给中国370团3营带来了惨重的伤亡,但怎么也没法将其完全压制住。陆战队的伤亡虽然依然很小,但无论怎么进攻也难以奏效。美陆战7团的感觉就好像在跟一个瘦小的对手打架。虽然对手没法造成什么伤害,但他却不停变化位置,让你怎么也打不着他,又急又无奈。就这样,美陆战7团在11月3日的整个白天一刻不停地进攻400.1高地,毫无效果。到黄昏时分,陆战队员们已对400.1高地用尽了几乎所有办法,一筹莫展了。美陆战7团只好暂停了进攻,准备休息一夜,到11月4日早上再重新攻击。
  
  但是,在11月3日晚上美陆战7团暂停进攻后,中国第370团3营趁着夜色悄悄地退下了400.1高地,向北撤退了。是夜,中国第124师的其它部队也在美陆战7团官兵入睡的鼾声中安静地地撤离了水洞,向北面的黄草岭退去。中国第42军126师378团此时也被部署到黄草岭,协助124师一同在黄草岭防御——经过连续两天的血战,中国第124师已经感受到了这样一个事实:美陆战7团的火力和官兵素质远在之前的南朝鲜第26团之上。事实上,美陆战7团的强大地空火力是中国军队从来没有见过的——美陆战1师每个营都能够与飞机进行紧密的配合,飞机进行的支援往往比炮兵还要频繁,这是因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空中近距离支援取代陆军的炮兵支援,海盗式机群经常盘旋在陆战队上空进行掩护。中国第124师仅以迫击炮和轻武器与之进行硬碰硬的阵地战,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在11月2日和3日连续两天的战斗中,中国第124师在美陆战队猛烈的空地火力打击下损失异常惨重,阵亡官兵700人以上。而在此期间,美陆战7团仅伤亡66人。如果中国第124师再这样一直坚守水洞,其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
  
  于是,到11月4日早上,一觉醒来的美陆战7团再向400.1高地进攻时,意外地发现那上面已经没有一个中国士兵了。诧异之下,陆战7团小心翼翼地沿公路向北推进,只遇到并排除了了微乎其微的抵抗就通过了水洞村庄。见此情景,美陆战7团明白中国第124师已经放弃水洞撤走了,因此在飞机的掩护下开始沿公路迅速北上,很快就一弹未发地穿过了真兴里,到达三巨里。在三巨里火车站,陆战队前进的队伍突然遭到埋伏在墙后的4辆北朝鲜T34坦克的射击——这些T34是北朝鲜装甲部队差不多最后一点家当了。陆战队步兵分散开来,在空中火力的配合下用“超级火箭筒”沉着迎战,很快就将4辆T34逐一击毁。这是美陆战7团在三巨里遇到的唯一抵抗。之后,陆战7团通过三巨里,继续北进,抵达黄草岭山口前的要点——750高地下。如前所述,从这里开始,公路的坡度骤然陡起来,开始了约10公里爬升1200米的路段。就在这个地方,陆战7团遭到了中国第42军部队的猛烈射击,前进再一次受阻。

  在头顶海盗式机群的掩护下,受到阻击的美陆战7团由西向东依此排列2营、1营、3营向750高地的正面和两翼同时展开了进攻。此次战斗几乎和水洞的战斗一模一样。中国军队仍然顽强地坚守在山头上,用迫击炮、轻武器和手榴弹灵活地战斗,让陆战7团毫无办法。美军陆战队员们因此戏称750高地为“奈何丘”(How Hill),表达了其无奈的心情。由于750高地位于黄草岭山口,公路两侧的地形在这里变得复杂起来,支援美陆战7团的炮兵因而难以展开,这就更增加了陆战队员们进攻“奈何丘”的难度。陆战7团持续进攻到天黑,没有任何建树,只好暂停下来。一夜无事。第二天早上(11月5日),陆战7团又恢复了对750高地的强攻。全团以3营进攻高地正面,在飞机的掩护下猛烈进攻了一天,但情况还是和之前没有任何区别。不管陆战7团用多么强大的火力进攻,中国士兵依然顽强地趴在750高地上的工事里猛烈射击、投手榴弹,怎么也压制不住。11月5日晚上,西线的清川江前线上争夺桥头阵地的血战进入了顶峰阶段。中国军队拼命进攻新安州和安州桥头阵地,英27旅和美19团拼命防守,整个清川江下游地区一片沸腾。然而,此时美陆战7团随着夜幕的到来却不得不再次暂停了对750高地的进攻。
  
  11月6日早上,如前所述,中国军队在美第8集团军正面像幻影一样神秘地消失了。与此同时,在东线的黄草岭山口,美陆战7团迎来和中国军队交战的第5天(11月2日开始),750高地的激战也进入了第3天。尽管西线的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但在这里,中国第42军根本没有放弃750高地的意思。中国军队尽管伤亡惨重,却依然斗志旺盛。由于连续两日的正面进攻都没有奏效,美陆战7团在这一天改变了战术,以3营H连迂回3公里,到750高地东侧展开进攻。H连的迂回路线上没有任何能走的道路。全连官兵气喘吁吁地翻过一道道山间的沟壑,爬过一段段峭壁,从早上开始一直走到下午4点才总算走完这段区区3公里的路,到达进攻发起位置。之后,经过半小时的火力准备,美3营以营主力从正面、H连从东侧一起向750高地发动了进攻。可是,H连持续了将近一天的迂回行动早已被高地上的中国军队收尽眼底。H连刚刚开始向山顶攀登,就在一段没有石头隐蔽的山坡上遭遇到早有准备的中国军队下雨般的手榴弹攻击和猛烈的射击,全连一下子就被击退,H连跋山涉水的迂回就这样像闹剧般失败了。与此同时,营主力也被如雨的手榴弹和轻武器射击阻止在山下的一条小溪边,无法前进。同一天,美陆战7团的西翼第2营拿下了有少量中国士兵把守,位于750高地以西的611高地。在这里,美2营抓到了一名俘虏。这名战俘说出的情报进一步加深了东线美军的担忧:中国第42军的三个师(124师、125师、126师)已经全部到达长津湖、赴战湖一带周围。
  
  11月6日的夜晚渐渐降临,黑暗再一次笼罩了激战中的黄草岭。“奈何丘”这座高大的天然要塞依然挺立在美陆战7团面前,这已经是美陆战7团被挡在黄草岭下的第三个寒冷的夜晚了。这时,侦察机在750高地以北发现有一支约400人的中国军队正在3辆北朝鲜T34坦克的引导下沿公路向750高地南下,明显是援军。海盗式飞机立刻赶来进行了猛烈的轰炸,将这队人马打得四散开来。当晚,中国第124师372团源源不断地从北面沿公路南下,打算补充伤亡惨重的750高地守军。美陆战7团集中能够调动的所有火炮和迫击炮对750高地以北的公路进行了整夜的火力覆盖,光是美3营迫击炮排的4门迫击炮就打了近1800发炮弹。中国第372团冒着美陆战队铺天盖地的炮火顽强地向750高地靠近,最终也没有成功通过炮火封锁。750高地以北那段坡度很陡的公路成了惨烈的屠场,中国372团这一夜在公路上死于炮击的官兵在400人以上。到11月7日凌晨的时候,中国第42军的部队因伤亡太大,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已经顽强坚守三天的黄草岭阻击阵地,向北消失在盖马高原上。11月7日一大早,美陆战7团毫不费力地登上了750高地,只看到了一些中国军队留在上面的尸体。持续了三天的黄草岭苦战终于结束了。在这三天里,美陆战7团伤亡200多人,是水洞之战伤亡人数的三倍。美陆战7团判断中国军队大概已经退到了古土里以南的下一道阻击阵地,因此小心谨慎地一边搜索一边沿公路向前推进。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11月7日、8日、9日三天,美陆战7团在向盖马高原攀登的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一名中国士兵(除了陆战7团在7日抓到的4名俘虏)。和在清川江畔一样,这里的中国军队仿佛也已人间蒸发,不见了踪影,好像根本不曾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11月10日,美陆战7团未遇任何抵抗进入了的古土里。他们已经来到了盖马高原上。摆在他们前面不远处的,就是长津湖边的下碣隅里了。至此,美陆战7团经过9天的努力终于打通了联合国军通往长津湖的道路。在这9天里,美陆战7团的伤亡情况是:阵亡46人,负伤262人,失踪6人,合计314人。再加上之前南朝鲜第26团伤亡的1700人(500死1300伤),则联合国军为打通长津湖的道路一共付出了伤亡2100人的代价。中国第124师从10月25日开始投入战斗到11月7日撤离黄草岭,一直在东线坚持战斗了14天。在这期间,124师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战死3000人,负伤4000人,合计伤亡7000人。中国第124师的伤亡之所以如此之大,是该师连日在双方悬殊的火力差距下进行正面阵地防御战,一个要点一个要点地“死守”的结果。中国军队官兵尽管有一腔热血,但只能以迫击炮、轻武器和手榴弹正面防御美军压倒性的地空火力,到头来惟有悲壮地成群死伤。
  
  
  至此,联合国军和中国军队的第一阶段战役,也就是中朝方面所称的“第一次战役”就全部结束了。第一次战役始于10月25日,在西线止于11月6日,在东线则止于11月7日。此次战役对联合国军来说,是突然遭遇了似乎从地里冒出来的中国大军,对中国方面来说则是一场有准备之战。在西线,中国军队以13兵团的38军、39军、40军共三个军的兵力伏击了冒进中的美第8集团军,将其赶到了清川江南岸,最后在即将大获全胜之时撤出了战斗;在东线,中国军队以第42军一部(主要作战的是124师)进行了迟滞作战,大大延缓了美10军和韩1军向长津湖畔的推进速度,最后伤亡过大,同样撤出了战斗。这样,随着中国军队如一股风暴般突然出现,又在几乎一瞬间神秘地消失,麦克阿瑟迅速占领整个北朝鲜的计划失败了。现在,摆在联合国军指挥层面前的路有两条:立刻恢复进攻,或者认清形势,选择一种更为理性的解决方案。
 预告:

  随着中国军队突然消失,第一次战役结束了。联合国军高层到底将走一条怎样的道路?1950年11月中旬,麦克阿瑟面临着事关手下二十多万官兵生命的选择。联合国军在北朝鲜到底何去何从,中国军队又究竟去了什么地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老彭在一,二次战役当中对节奏滴控制是很完美滴~
可惜由于政治滴原因............
(不然偶们:o :o )
:') :') :')
 八 碧血长空——麦克阿瑟的炸桥作战

  中国军队就这样毫无征兆地撤退了,宛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武林高手。在第一次战役的西线作战中,中国军队在短短十二天里吃掉了南朝鲜第2军的四个团(7团,10团,15团,19团),击溃或重创了一个南朝鲜团(2团)和一个美军团(骑兵8团),并差点把美24师赶进清川江里。其攻势不可谓不猛烈,威胁不可谓不大。然而,在联合国军高层那里,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势和突然消失却根本没有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面对板上钉钉的事实反应却如此之慢,联合国军指挥层的这种作为的确非常罕见。如前所述,美国远东军司令部情报处处长威洛比于10月末作出了“中国军队干预的黄金时间已过”的推断。在这之后,联合国军方面又连出昏着,一步一步地把自己带进了一条万劫不复的深渊中。
  
  在10月31日,也就是中国军队总攻云山的前一天,联合国军司令部发表了1950年10月下半月的阶段性战报。在战报里,联合国军司令部称: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抓到了中国俘虏,但还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表明中国军队已经正式介入战争。尽管有俘虏供出了中国军队入朝的消息,但在联合国军高层看来,区区几个俘虏的话不足为信。虽然南朝鲜第2军当时已经崩溃,但联合国军高层认为其崩溃原因是因为该军的冒进,而非中国军队正式介入。联合国军的这种倾向在美第8集团军于10月最后几天的每日情报分析里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在这些情报分析中,有关后方日渐活跃的北朝鲜游击队的问题被排在第一位,而中国军队的问题则被排在第二位。当然,美第8集团军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早在10月上半月,南朝鲜第2军从平康——铁原——金化一带(即所谓“铁三角地区)突破三八线,击败了那里的北朝鲜第1军团部队(见《坦克之夏》)。然而,这些北朝鲜军并没有被全歼。他们的残部超过一万人化整为零,潜伏在”铁三角”一带,形成了一个游击队根据地。这个根据地位于三八线中部,正好在联合国军后方的正中间。北朝鲜游击队从这里向西出击可以威胁平壤——汉城公路,向东出击可以威胁东海岸,退守原地则能卡断贯穿“铁三角”地区的汉城——元山铁路。这等于在联合国军的心脏里打了一颗钉子。而且最令联合国军头疼的问题是,这些北朝鲜游击队实际上是进行游击战的北朝鲜正规军,因此战斗力很强,装备也不错,其武器除了轻武器和迫击炮外,甚至还有少量的SU76自行火炮。10月底,他们频繁活动,多次伏击联合国军的车队,袭击联合国军后方医院,稍一交火就立即撤退,来无影去无踪,根本无法捕捉(到11月就更活跃了)。10月26日,美陆战1师于元山登陆。谁料,第二天晚上美军的王牌就吃到了北朝鲜游击队的“杀威棒”——10月27日,刚刚登陆一天的美陆战1师以陆战7团部署在咸兴以北,陆战5团部署在咸兴,陆战1团主力部署在元山港,陆战1团1营则部署在元山东南面约40公里的海滨小城库底。由于身处自家人马的后方,美陆战1团1营官兵心情轻松,防备非常松懈。这天夜里,该营在库底早早入睡。谁知他们刚躺下没多久,大批北朝鲜游击队就悄悄摸进城里,随后向陆战队的宿营地发动了夜袭。库底城里登时枪声大作,7名陆战队员被游击队用刺刀直接捅死在睡梦里。陆战1团1营官兵凭借优秀的战斗素养迅速爬起来,纷纷拿起武器和进城的北朝鲜游击队展开了巷战。战斗中,北朝鲜游击队遍布全城各处,漫无目的地开枪、破坏城市,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攻占库底,只是要给陆战队增加伤亡和麻烦。在错综复杂的街道里,陆战队引以为豪的强大地空火力无用武之地,只能以步兵和游击队近战。混战中,陆战队的伤员根本无法迅速救治,死亡率很高。激烈、混乱的巷战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陆战1团1营终于在前来增援的2营和两艘驱逐舰的帮助下把游击队赶出了库底。在这一夜混战中,库底成了废墟,美陆战1团1营付出了阵亡27人,负伤37人,失踪3人的代价。
  
  尽管北朝鲜游击队的威胁很大,但中国军队的威胁更大,可联合国军高层却难以意识到这一点。至于远在十万八千里外的华盛顿方面,则更是没人仔细思考过中国军队是否正式介入的事。11月1日,中国第39军席卷了云山。到3日,美1军已经向清川江南岸后退了。面对因中国军队的进攻而急转直下的战局,美军远东司令部不得不承认了中国军队介入战争的事实。然而,其推测的中国士兵数量令人啼笑皆非:“中国军队在中国东北有415000人的正规军,其入朝兵力为34000人。目前与联合国军战斗的有16500人。”事实上,当时整整三个中国军约10万人已经压在了美第8集团军头上。而此时的联合国军高层依旧沉醉在即将胜利的感觉中,并不愿意冷静面对现实。同日,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被战局所震惊,意识到了中国军队介入的事实,并向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发出了急电,询问麦帅对“明显有中国军队介入迹象”这一问题的看法。次日(11月4日),麦帅作出了答复:“按照逻辑推论,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中国军队有可能全面介入了战争,但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能够完全证明这一点。对中国是否介入的实际情况目前无法预测。”11月5日,麦克阿瑟又向联合国提交了“目前与中共军队有敌对接触”的报告。麦帅的这种答复等于在说“一个人非男即女”这样的废话。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麦克阿瑟的这种答复优柔寡断,根本不像他的性格。然而,事实上,此时麦克阿瑟早已打好了自己的算盘——他要先用这种废话让华盛顿无法捉摸他的真实态度,然后就能在没有华盛顿阻力的情况下实施自己的大胆计划了——既然中国军队现在对美第8集团军的攻势猛烈,那就派出轰炸机把中朝边境上的12座桥梁全部炸掉,切断在朝中国军队的补给。这一计划如果被华盛顿知道,肯定会召致在亚洲问题上呈温和态度的杜鲁门政府的反对:这些桥的北半端属于中国,如果要炸桥就很可能炸到中国那边。由此引发的后果是杜鲁门政府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

  到11月5日,美第8集团军的战线已经面临空前的危机。这一天,身处前线的美第8集团军的每日情报分析终于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现在,中国军队有实力在任何时候发动大规模攻击。鉴于这种情况,麦克阿瑟下令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迈尔轰炸鸭绿江上所有桥梁属于朝鲜的一端。除此之外,轰炸的目标还包括北朝鲜仍在金日成政府控制下的所有军用设施和城市、村庄,以彻底切断中国军队的补给,并打击金日成政府的实力和战斗意志。麦帅对斯特拉迈尔说:“如果有必要,就让参战的机组人员飞到筋疲力尽为止。”按照麦克阿瑟的命令,90架B29“空中堡垒”将于11月6日上午10点从日本起飞,轰炸新义州和新义州的鸭绿江大桥。
  
  
  不过,斯特拉迈尔不是麦克阿瑟的心腹,他很清楚轰炸鸭绿江桥梁之中的利害关系——轰炸鸭绿江桥极有可能进一步刺激GCD国家,使朝鲜事态扩大;而且冬天将至,到时候鸭绿江会封冻,中国军队有没有桥梁一样能过江,轰炸桥梁是一件没什么意义的事。因此,他一边遵照麦帅的命令让空军准备出动,一边将此事向华盛顿方面通风报信。11月6日,在轰炸机群起飞前的三个小时,杜鲁门终于得知了麦克阿瑟要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消息。他马上就明白自己的远东司令又在越权行事了。杜鲁门立刻召集国务卿和军方要员紧急讨论此事,最后在轰炸机群起飞前的80分钟决定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电告麦克阿瑟:立刻取消对离边境8公里内目标的一切轰炸,并对华盛顿说明轰炸鸭绿江大桥的理由。麦克阿瑟很快就回电了。他回电的措辞慷慨激昂,其内容显示出了一个老将特有的城府和手腕,也让华盛顿方面惊讶得瞠目结舌:

  “大批人马和物资正从满洲通过鸭绿江上的桥梁涌入朝鲜。这一举动不仅对我军构成威胁,而且还很有可能令我军全军覆没……唯一阻止敌人的办法就是摧毁桥梁,并最大限度地打击朝鲜北部敌军控制下的所有设施。每延迟一小时,美国人民和联合国各国人民都要付出鲜血的大家。按照原计划,新义州的大桥本来将在几小时内遭到空袭。但现在,我是在我所能提出的最严正的抗议之下暂缓轰炸计划,执行你们的命令的……我命令的行动是完全遵守战争原则和联合国的决议和指示的,它一点也不对中国领土构成任何侵犯,虽然那里发生了践踏国际法的行为……我希望此事能够立刻引起总统关注,因为我相信你们的命令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如果总统没有亲自了解这种情况,我将无法对出现的后果负责。时间紧迫,我要求你们重新考虑你们的决定。在你们作出新的决定之前,我将遵守你们的命令。”
  
  这是一封非常强硬的回电。整个美国军队里,大概也只有麦克阿瑟才敢这样跟华盛顿说话了。11月4日,麦克阿瑟还在谨慎地说“对中国是否介入的实际情况目前无法预测“,现在他却在大谈”灾难性的后果“了。麦帅两天内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实实在在地让人感受到了他和“中央”斗争的心机。当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把这封电报念给杜鲁门听时,杜鲁门立刻感觉到自己被麦克阿瑟将了一军。杜鲁门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不同意轰炸,并由此亲自承担美第8集团军失败的责任,并让麦克阿瑟从失败的罪责中脱身而去;或者冒朝鲜事态扩大的危险同意轰炸,再次纵容麦克阿瑟的“胡闹”。总之,不管怎么走都对麦克阿瑟有利。杜鲁门一下子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他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求助,可参谋长联席会议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无奈之下,杜鲁门权衡再三,最后终于极不情愿地命令布莱德雷发电同意麦克阿瑟的轰炸计划:

  “从你11月6日的电报所描绘的情况,与我们最近收到你11月4日电文的最后一句相比较,有了相当大的变化。而你11月6日的电报是我们收到的你的最后一个报告。我们同意摧毁鸭绿江的桥梁对于保证你指挥下的部队安全有重大的帮助,除非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行为解释为对满洲的进攻,而激起更大规模的干涉,甚至苏联也投入他们的力量。其结果不仅危及你的部队,还会扩大冲突地区,而陷美国于极其危险的境地。 然而,鉴于你11月6日电文的第一句所说的情况,我们授权你按照你的计划,轰炸朝鲜边境,包括新义州的目标和朝鲜这一头的鸭绿江桥……上述命令并没有授权轰炸鸭绿江上的水坝和发电厂。

    由于必须和联合国的政策、指示保持适当的关系,也由于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有着重大的关系,所以应极端注意避免侵犯中国的领土和领空。把从满洲方面来的敌对行动及时呈报。这是十分重要的……”
  华盛顿的回电字斟句酌,一方面同意了麦克阿瑟的计划,另一方面又在言辞中处处显示出华盛顿方面的不满,简直是“当婊子又立牌坊”的典范。杜鲁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这种怨妇般的表现只能给麦克阿瑟看笑话。麦帅又一次赢得了对“中央”的胜利。现在,除了鸭绿江上的水坝和发电厂,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轰炸一切他想炸的东西了。
  
  在麦克阿瑟要摧毁的所有桥梁中,新义州、朔州、楚山、满浦津、惠山镇等地的六座桥梁是轰炸的重点。11月8日,第一次轰炸开始。79架B29“空中堡垒”和4架F80喷气式飞机从日本嘉手纳空军基地腾空而起,扑向了新义州。轰炸机群如满天飞蝗,在到达新义州上空后倾泻了85000颗燃烧弹,把整座城市化为一片火海。飞机还向鸭绿江大桥投下了600吨炸弹,但一颗也没有炸中——在对鸭绿江大桥的轰炸中,为避免飞机进入中国领空,美军飞行员依照命令必须采取与大桥成直角的航线接近目标。这样,B29轰炸机就只能沿着一条位于鸭绿江主航道南侧,与主航道平行的弯曲线路飞行,没法自由行动。新义州和对岸中国城市安东的地面对空火力很猛烈,B29要一边躲避炮火,一边保持固定的航线,其命中率自然可想而知了。在这一天的轰炸中,新义州上空还发生了人类史上的首次喷气式飞机空战——当时,有数架米格15从中国境内飞到新义州上空,向B29编队发动攻击。4架美军的F80上前迎战。经过一场激烈的空中格斗,拉塞尔•布朗中尉的座机击落米格机一架,其它米格机退回了中国。拉塞尔就这样成了世界上首个用喷气式飞机击落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员。
  
  麦克阿瑟对鸭绿江桥梁和北朝鲜政府控制区的狂轰滥炸在这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一直持续下去。一批又一批的北朝鲜城市和村庄变成了废墟,成千上万的朝鲜平民葬身火海,无数人失去家园,流离失所。不过,美军对鸭绿江桥的轰炸由于上述原因效果一直不好。在11月14日的一次轰炸中,一支由18架B29组成的轰炸机编队在飞临鸭绿江上空,突然遭到15架从中国境内飞来的米格15的袭击。米格机敏捷地冲进轰炸机群中任意开火,一连击落了两架B29。这次血的教训让美军飞行员被迫改变战术,以减少飞机损失、提高轰炸效果:轰炸机的飞行员都心照不宣地改变了轰炸航线,沿着与大桥平行(南北向)的航线一直向北飞,在飞抵大桥朝鲜一端时投弹,然后急转向南返航。这样飞虽然提高了作战效率,但却势必有飞机侵犯了中国领空。然而,这种战术的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到11月底,12座鸭绿江桥中也只有4座被炸断。而到这时候,鸭绿江江面已经结冰,中国军队有没有桥都一样能过江了。麦克阿瑟只好于12月5日下令取消对鸭绿江桥的轰炸,他曾经雄心勃勃的炸桥计划也随之不了了之(当然,这是后话)。在美军开始轰炸鸭绿江桥的同时,北朝鲜军完成了对在其手中的战俘的转移。从10月31日到11月8日间,上千名美韩战俘和87名西方平民俘虏(都是西方国家在朝鲜的侨民)被从满浦津陆续转移到了中江洞。在这次转移中,虚弱的战俘们身着单衣,在北朝鲜军的押送下冒着晚秋的寒风徒步走了160公里的路。一路上,北朝鲜士兵残酷地对待俘虏,强迫他们行军,不给他们提供充足的食物,对走不动路者无论军民一律杀死。在这次残酷的转移中,北朝鲜军不但枪杀了80名军民俘虏(包括一名76岁的平民老妇),还活埋了被20名被冻僵的战俘(都是美军士兵)。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正在双方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预告:
  在麦克阿瑟开始炸桥的同时,他的另一项更为宏大的计划也开始实行了。这是一个更为疯狂的计划,也正是它使朝鲜战争的局势发生了真正意义上的转折。这是一个怎样的计划?麦克阿瑟又对中国军队参战情况作出了怎样的判断?面对它,中国军队又将如何应对?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九 麦克阿瑟的雄心——美第8集团军再次发动进攻


  尽管在轰炸鸭绿江桥的行动中,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的出现表现出了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然而,种种迹象表明,第一次战役后,麦克阿瑟在内心深处其实对中国军队还是多有防备的:11月7日,也就是新义州大轰炸的前一天,联合国军司令部对在朝中国军队数量进行了又一次评估,认为第一次战役中中国军队投入了4个师的兵力,共35500人。其中,3个师用于清川江前线对付美第8集团军,1个师用于水洞、黄草岭一带对付美10军和韩1军——此判断的依据是由中国俘虏所提供的情报所定下的。在第一次战役中,联合国军抓获的许多中国俘虏都自称属于54、55、56、57、58等部队。这些所谓的“部队”让联合国军审讯人员摸不着头脑,搞不清到底是什么东西。当时整个联合国军又都深受“战争即将胜利”这一观点的影响,根本没人愿意去设想有中国大军出现的可能,这就更影响了联合国军对中国军队介入规模的判断。直到11月1日,美第8集团军情报部才猜测所谓的“部队”应该是团一级规模的单位。到4日,随着战况越来越恶化,美第8集团军情报部又把“部队”的规模扩大了三倍,认为是师一级规模的单位,这就使联合国军司令部于7日作出了上述“中国军队投入了4个师”的愚蠢判断。事实上,第一次战役中国军队在东西两线一共使用了4个军(38军、39军、40军、42军)共12个师的兵力,比联合国军司令部所预计的还要多出两倍。联合国军仍然严重低估了敌情。


  面对这样的判断,结合之前十几天西线不断败退、东线进军缓慢的战局,麦克阿瑟在11月7日这一天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去了电报,首次承认“强大的中共军队已经进入朝鲜,完全改变了总体局势”,并说“中共军队有足够的兵力在西线采取攻势,在东线迟滞联合国军……中国人的增援如果今后仍继续进行的话,不仅会轻易阻止我的攻势,还可能迫使我后退……”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的出现还是颇为忧虑的。毕竟,自从仁川登陆开始后,联合国军的一切作战都太顺利了。10月25日突然出现的中国军队一下子挡住了联合国军长驱直入的步伐,并差点冲过美第8集团军的清川江防线,然后又在11月6日神秘消失。中国军队短短时间内给联合国军的迎头一击来无影去无踪,猛烈而突然,的确让人非常不安。然而,如果仅仅留足于不安,那这个人就不是麦克阿瑟了。在电文下面的内容中,麦克阿瑟又显露出了他的一贯风格:“消灭在朝鲜的一切武装力量,使之成为一个统一自由的国家,是联合国重要的基本政策,而削弱这一政策是致命性的错误……如果能够阻止敌人的增援(炸桥),就能在10天内于西线重新恢复攻势,夺回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证实敌人的兵力……除此之外的任何计划都只能挫伤我军的斗志……而且毫无疑问还会引起南朝鲜人的反感,让他们的军队土崩瓦解,甚至反过来对付我们。”
  由此可见,麦克阿瑟的思想是这样的:尽管中国军队刚刚过去的一波攻势令人生畏,但联合国军只有重新恢复向中朝边境推进的大规模攻势,拿回主动权才有出路——麦克阿瑟是一个老军人,在他的战争观里,战争只有胜利或者失败两条路,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只有奋勇直前,最大限度地伤害敌人,让敌人无条件投降才是唯一的胜利办法。显然,这是一种老式的战争观念:朝鲜战争不同于一战、二战。两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各国对整个世界利益的彻底重新洗牌,是一次天翻地覆的大决战,自然要大打出手,在打出一个结果之前谁也不会善罢甘休。而朝鲜战争这种局部战争则不同。它是各国在一定范围内为各自的政治目的使用的一种非常规的外交手段,本质上只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不是为了彻底击垮敌对国。这种局部战争是二战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战争形式,它深刻体现了“战争是一种非正常的外交手段”这一政治原则。麦克阿瑟虽然是个优秀的军人,却缺乏基本政治常识。尽管他打了一辈子仗,却始终无法理解这一原则。在他眼里,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战争,丑恶的政治不是他这个粗人应该考虑的事。
  
  11月9日,面对麦克阿瑟发来的电报,华盛顿方面在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主持下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美国应该如何面对中国军队的介入。会上,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第一次战役中,中国军队来得猛,去得快,其原因是中国只想警告一下联合国军不要离中朝边境太近,应当在清川江以北留一片缓冲区,而无他意。所以,联合国军应当确保目前的战线,不再北进,并努力尝试用外交手段和中国联系,解决问题。但是,又有人提出,联合国军如果不再继续前进,将会使南朝鲜人彻底失望、离心,并使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跌到谷底。所以说,无论如何都不能仅仅确保当前战线,而应该主动进攻。经过激烈争论,参加会议的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军队就在联合国军北面不远的地方。如果不将潜伏在那里的中国军队打败,联合国军将一直处在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境地。,必须先打败当面具有威胁的中国军队,站稳脚跟,保证生存,联合国军才能去想办法彻底解决问题。生存毕竟是首要任务。而目前看来,除了让麦克阿瑟恢复攻势外,也没有什么打败当面中国军队的好办法了。因此,会议最终决定“除了进攻满洲外,麦克阿瑟可以在朝鲜使用任何手段”,将朝鲜战事的全权交给了麦帅。至此,麦克阿瑟终于可以不受华盛顿方面制约,部署自己的新攻势了。
  
  同日,联合国军司令部又一次对中国军队的兵力进行了估算。这次估算所得出的数字比两天前要大很多,但仍远远没有达到真实情况。据其判断,中国军队目前在朝鲜共投入了12个师,每个师人数为6300人。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在朝兵力为75600人。其中,8个师已经投入前线,还有4个师尚未与联合国军接触。这个新数字对麦克阿瑟来说虽然算不上小,但也说不上有多大。事实上,75600这个数字是麦克阿瑟重新发动攻势之前联合国军所估计过的最大数字。
  
  在麦克阿瑟下定决心在西线重新恢复进攻的同时,联合国军在东线的进攻却没有停歇。 1950年11月7日以后,尽管中国军队在东西两线都突然消失了,但联合国军东西两线部队的反应却截然不同:西线的美第8集团军由于之前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全线打击,险些被彻底击败,因此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仍然小心翼翼地确保清川江一线,在得到麦克阿瑟重新发动攻势的命令前不敢轻易造次;在东线,战局却是另外一番情况——美10军和韩1军的部队除了在水洞、黄草岭一带曾被中国军队阻击过外,在其它战线上所面对的都是不断败退的北朝鲜军。在整个第一次战役期间,东线的联合国部队损失不算太大,始终保持着不断北进的态势,而没有像美第8集团军那样后退。因此,中国军队从东线消失后,美10军和韩1军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在11月间继续向中朝边境北进。此外,美10军的第三个师——美3师于11月5日在元山登陆,负责确保元山、兴南的任务。这样,联合国军在东线的兵力更加雄厚,达到了五个师(美陆战1师、美7师、美3师、韩首都师、韩3师)。联合国军在东线前进的底气更足了。
  
  如前所述,在东海岸,南朝鲜首都师于11月5日攻占了由北朝鲜第507警备旅把守的吉州。在吉州之战中,北朝鲜军表现得毫无斗志,几乎一触即溃,使得这场战斗不像一场战斗,倒更像一场屠杀:吉州城里,南朝鲜军成批成批地射杀溃败的北朝鲜兵,北朝鲜军人的尸体铺满了大街小巷。至少有530名北朝鲜军被打死,两辆T34坦克被摧毁,而南朝鲜方面的损失仅为21人阵亡,91人负伤。吉州的战斗使南朝鲜首都师认为北朝鲜军气数已尽,因而加快了北进的步伐。11月12日,天降大雪,该师以刚刚到达东海岸的南朝鲜第18团强渡渔郎川(韩18团的原本任务是向赴战湖进击,但美7师31团已于11月3日接替了这项任务,韩18团因此回到了在东海岸的师主力中)。渔郎川是东海岸重镇清津南面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突破它,清津就是南朝鲜军的囊中之物了。韩18团在恶劣的天气下开始渡河。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对岸的北朝鲜军在数辆T34坦克的支持下抵抗得非常顽强,韩18团的行动一下子陷入僵局中。在之后的三天里,双方在渔郎川两岸展开了反反复复的拉锯战。这种情况持续到11月15日,仍然没有什么变化。南朝鲜首都师一直被挡在河边,不能前进一步。

  面对东海岸突然出现的僵局,联合国军在11月16日空袭了会宁。会宁是一座位于中朝边境图们江南岸的小城,是朝鲜东北部的边境重镇,也是一个交通枢纽,对正在朝鲜东北部进行冬季作战的北朝鲜军的补给有着重要意义。随着30架B29轰炸机飞临这座城市上空,会宁的末日到来了——B29机群无情地投下了4万颗燃烧弹,把会宁变成了一堆燃烧的废墟。会宁的毁灭使渔郎川北岸的北朝鲜军一下子陷入补给危机中,斗志锐减。11月17日,南朝鲜第3师也被调到东海岸,南朝鲜第1军的两个师终于合兵一处了。该军军长金白一立刻命令第3师向西北方向进攻,目标是中朝边境图们江南岸的茂山、会宁;首都师则继续进攻渔郎川,以突破这道天险,夺取清津。于是,又经过三天在严寒中的苦战,南朝鲜首都师终于在11月20日突破了渔郎川,清津就在眼前。按照这样的速度,再有一周多的时间,南朝鲜第1军就能全线抵达中朝边境了。
  
  在南朝鲜第1军西面,美7师的进攻也颇有建树。如前所述,师的东翼美17团在11月4日攻破了北朝鲜军在丰山的防线后,继续向中朝边境的惠山镇推进。北朝鲜军以小股部队不断阻击该团,使该团的损失虽然不算太大,却前进得很慢。美17团一边战斗一边推进,于11月19日拿下了离惠山镇只有32公里的重镇甲山。甲山易手后,美17团当面的北朝鲜军战斗意志一下子降到了底谷。美17团立即趁势向北急进,打败了一批批一触即溃的北朝鲜军,最后于11月21日上午10点未经战斗占领惠山镇。在这座已被联合国军的空袭炸得七七八八的小镇,美国大兵终于站到了鸭绿江边。面对着已经封冻的江水,看着江对岸的中国村子和村里站岗的中国边防军官兵,美17团的官兵们陷入一片欢腾中。这些兴奋的美国人纷纷效仿当年巴顿将军在莱茵河畔的举动,在江边站成一排,往冰冻的江面上撒起尿来。所有人的心情都特别好,互相交谈着“我们已经来到中朝边境,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之类的话题。麦克阿瑟得知此消息后立即狂喜地致电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致以最衷心的祝贺!转告戴维•巴尔(美7师师长),第7师中了头彩!”兴奋异常的阿尔蒙德也立即乘坐直升机飞抵惠山镇,和到达那里的巴尔师长及美7师的一些军官合了影。美17团上下全都欢欣鼓舞,想象着回家时的情景。
  
  作为美7师的西翼,美31团从11月3日起开始向赴战湖推进(前已述)。该团于11月8日进至赴战湖以东20公里的天险白山山峰(海拔约2600米)下,突然遭遇了正在转移的中国42军126师一部。经过一场恶战,中国军队留下50具尸体,消失了。美31团继续向赴战湖西进,从东面进入了地形复杂的盖马高原。在高原上,汽车根本无法通行。美31团便用步兵翻山越岭,依靠原始的畜力补给,在山间的狂风暴雪中艰难地向赴战湖挺进。经过长途跋涉,该团终于在11月16日抵达赴战湖边。从赴战湖向北望去,是茫茫积雪覆盖的一重重山峦和一片片看不到边际的山林,根本没有路可走。美31团因而放弃了从赴战湖向中朝边境挺进的努力,很尴尬地滞留在了位于深山中的赴战湖边。面对第31团的困境,巴尔师长于11月20日果断地投入了刚刚上岸的美7师32团,命其取代31团成为师的西翼团,取道三水向鸭绿江边的新葛帕津进攻。到11月22日,美32团已经抵达三水,离中朝边境近在咫尺了。
  
  
  如前所述,作为东线联合国军最西翼部队的,美陆战1师7团于11月10日进入古土里。师的目的地下碣隅里就在眼睛前。在这一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了盖马高原,高原上的温度从昨日的零下10度一下子跌到了严寒的零下27度——零下34度。陆战队的许多车辆在突如其来的酷寒下都被冻住了变速器和刹车装置,陆战队员们也纷纷穿上了笨重的防寒皮毛衣帽。接下来的两天中,陆战7团谨慎地向北不断派出侦察兵,查看下碣隅里方面有无中国军队的阵地,结果什么也没发现。在确认中国军队已经在这一地区彻底消失后,穿得像土豆一样的陆战队员们在11月14日离开古土里继续北进,踏着厚厚的积雪进入了长津湖南端的小城下碣隅里——这座小城在前几天的一次空袭中受到了严重破坏,此时已面目全非,很难找到一栋完整的建筑物了。

  尽管东线的形势一片大好,可美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到目前为止,东线联合国军虽然一直在向北推进,但兵力实在是太分散了。各师都在沿着不同道路自顾自地向中朝边境推进,根本没有建立起一条连贯的战线,其情况和10月24日时的美第8集团军颇为相似。在这种情况下,各师的侧翼都完全暴露,最容易被突然出现的强敌各个击破。关于这一点,刚刚过去的第一次战役西线作战就很能说明问题。而且,更要命的事情是美陆战1师位于美10军的最西翼,从师的位置往西80公里以内根本没有联合国军的一兵一卒(80公里外就是美第8集团军在西线的战线了)。陆战1师的侧翼完全暴露着,没有任何掩护,是东线联合国军各部中处境最危险的一个。

  11月15日,鉴于东线战局进展顺利,感到形势乐观的麦克阿瑟下令美10军以美陆战1师向西北方向进攻,目标为江界、满浦津,以一举切断中朝军队的补给动脉满浦津——熙川公路,实行“掏心”战术。当命令传达到史密斯少将手上后,史密斯立即向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提出了坚决抗议:如果陆战1师继续前进,全师将孤军深入,战线会拉得更长。到时候,师原本就已经非常危险的侧翼将会变得更加危险,部队也将更容易被潜伏在前方的敌人各个击破。陆战1师应当先在下碣隅里修建一个机场,以便进行补给和后送伤员,然后再做继续北进的打算。然而,阿尔蒙德是麦帅的忠实拥护者,他对战局的态度甚至比麦克阿瑟还要乐观。当史密斯的抗议传到他的耳中时,他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怎么会有伤亡?”面对这样的上司,史密斯别无选择,只好无奈地依令行事。不过,经验老道的史密斯还是留了一手:美陆战1师仅以小股的侦察兵谨慎地向西北方向摸索,每天只前进一千多米。陆战7团主力则留在下碣隅里,等待师主力从南面北上,来汇合。11月16日,史密斯师长亲自来到下碣隅里查看地形,并选择了下碣隅里南面的空地作为修建机场的地址。到11月19日,拥有5辆推土机的陆战师工兵连进抵下碣隅里,开始了机场炮道的修建工作。与此同时,陆战队工兵还在史密的命令下开始改良古土里——真兴里间的山岭公路,以使M26坦克能顺利地通过。
  
  
  面对东线的良好局面,麦克阿瑟坚定了西线新攻势必将获胜的决心。11月中旬,根据联合国军情报部门的推测,中国军队主抵抗线的位置有以下两种可能:一种较靠南,为定州——泰川——云山——妙香山山区一线;另一种较靠北,为宣川——龟城——温井——熙川——长津湖北端一线。无论是那种,中国军队的大部分兵力都肯定集中在西线。因此,美第8集团军就要在新攻势开始后承担击败在朝中国军队主力的任务。按照麦克阿瑟的计划,美第8集团军将由西向东并列三个军展开攻势:其中,最西面的军仍为美1军(美24师、韩1师、英27旅)。美1军的进攻部队将兵分两路,分别朝定州和泰川方向前进,其最后目标是鸭绿江下游一带;位于中间的军是新调上来的美9军(美25师、美2师、土耳其旅)。如《坦克之夏》所述,在联合国跨越三八线开始进攻北朝鲜时,美9军作为留守部队被配置在了南朝鲜中南部,直到10月23日才跟南朝鲜第3军换班,开始向前线进发。但是,由于“铁三角”地区的北朝鲜游击队异常活跃,使美9军的北上进行的异常缓慢。直到11月中旬中国军队的第一波打击结束之后,美9军才陆续抵达前线。在此次攻势中,该军也将兵分两路,一路向云山进击,一路逆清川江流而上逼近熙川,军的最后目标为碧潼、楚山;位于最东翼的军还是南朝鲜第2军。该军配置在熙川以东的德川、宁远一带,任务是越过妙香山北进,最后攻至江界、满浦津一带,与从东线北进的美陆战1师会师。从总体上看,该计划就是以美第8集团军全线发动进攻,最后全部到达中朝边境,并以集团军的东翼与美10军的西翼汇合。此外,美骑兵1师作为集团军的预备队配置在军隅里——肃川之间,英29旅(10月24日到达)作为另一支预备队配置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在平壤一带,联合国军也配置了卫戍部队。其中,泰国营(10月7日到达朝鲜……这种国家也来掺合……)部署在平壤市区,美第187空降团和菲律宾第10营则部署在平壤——镇南浦(在平壤西面,是平壤的外港)之间。

  11月14日,美第8集团军划定了进攻发起线:纳清亭——泰川——云山——温井——熙川——仁处里。各军随之开始向此线谨慎地缓慢推进,一路上只受到了小股北朝鲜军微不足道的抵抗,而中国军队则根本不见踪影。到11月17日,美第8集团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攻势的后勤准备,并将攻势发起日定为24日。11月19日,美1军通过了博川,美第8集团军各部继续向进攻发起线缓慢地推进。到目前为止,美第8集团军遇到的敌人仍然是小股的北朝鲜军,中国军队依然没有出现。面对这种有些反常的情况,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深为不安,担心如果第8集团军冒然推进到进攻发起线,中国军队将重演第一次战役,突然出现,再次把集团军赶到清川江边。因此,沃克果断下令各军暂停推进,确保目前的战线,等到24日早上再开始进攻。
  
  到11月22日这一天,美第8集团军已经完成了所有进攻准备。次日(11月23日)是感恩节,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官兵在风雪交加的天气里享用了丰盛的感恩节晚餐。这是许多官兵参加战争以来吃得最好的一次。烤火鸡、炸薯条、牛肉馅饼、沙拉、水果蛋糕等各种各样的食物让这些就要上战场的军人大块朵颐,每个士兵还都喝了一份鸡尾酒,军官们则喝了香槟。吃饱喝足后,联合国军官兵整理好装备,开始等待11月24日天亮时刻的到来。长夜漫漫,大战前特有的宁静合着冬天的风雪笼罩在清川江北岸。天最终还是亮了。11月24日上午10点,美第8集团军以猛烈的炮击开始了总攻。这样,经过15天的寂静,清川江沿岸的战场再次沸腾起来。炮声隆隆中,麦克阿瑟倍受瞩目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正式拉开了序幕。
  
  预告: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因何得名?等在美第8集团军面前的又到底是什么?中国军队究竟在什么位置,又以什么样的阵形迎接美第8集团军的攻击?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好了好了~
回马枪就要临美军之身了~
;P ;P :P
十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揭幕——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
  
   如前所述,1950年11月24日上午10点,美第8集团军的新攻势在炮声中拉开了序幕。40分钟后,从东京飞来的麦克阿瑟座机“巴丹号”降落在了朝鲜的新安州机场。70岁的麦克阿瑟从飞机中缓缓步出,冒着凛冽的寒风踏上了朝鲜的土地。跟麦克阿瑟一同飞来的是许多狂热的新闻记者。见此情景,在机场接机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和美1军军长米尔本马上就明白:麦帅又在作秀了。机场上,麦克阿瑟一边饶有兴致地抚摸着米尔本的德国牧羊犬,一边听取米尔本汇报美1军的情况。接着,麦克阿瑟乘吉普车逆清川江水而上来到美9军军部,听取了美9军军长约翰•库尔特少将的战况报告。库尔特将军说,现在美9军的两个进攻师(美25师和美2师)进展顺利,未遭到大规模抵抗。麦克阿瑟听了之后很高兴,对库特说:“如果搞得好,大家圣诞节前就可以回家了。”这样,这次攻势就得到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圣诞节前凯旋攻势”。

  下午3点,麦克阿瑟结束了他这次短暂的朝鲜之行,和随行记者一同登上了停在那里的“巴丹号”飞机。上飞机后,麦克阿瑟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他下令飞行员先不要返回东京,而是飞到新义州,然后沿着鸭绿江一直朝东飞。

  此举一出,记者们大为惊恐:鸭绿江畔的防空炮火非常猛烈,米格机的活动也非常活跃。如果就这么飞过去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年轻的记者恐惧地问:“请问这么做有必要吗?”麦克阿瑟则以不置可否的沉默回答了他。

  “巴丹号”腾空而起,一路向北。飞机很快抵达新义州上空,接着转向,逆鸭绿江流东去。麦克阿瑟注视着鸭绿江两岸朝鲜和中国的大地,若有所思。飞机飞越已被连日轰炸变成一片废墟的北朝鲜临时首都江界,接下来又转向东南,在长津湖和赴战湖上空掠过。望着身下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麦克阿瑟命令飞行员飞到惠山镇——他要在天上向美7师17团致意。

  于是,在惠山镇的美17团官兵们很快就看到了麦克阿瑟的座机轰鸣着飞过了他们的头顶。飞机摇了摇翅膀,算是向官兵们问好,然后结束了这次作秀之旅,返航东京。记者们仍然惊魂未定,对这次危险的飞行感到后怕不已。麦克阿瑟却像个没事人一样,一本正经地说:“为了这次壮观的飞行,向诸位表达谢意。”麦克阿瑟确实应该谢谢这些记者:他的形象将因为这些无冕之王的吹捧,再次像神一样在西方民众的心目中光辉起来。
  
  这一天所有人的心情都很好,只有一个人心情不好。当麦克阿瑟的“巴丹号”从新安州机场离去,渐渐消失在机场上人们视野之外的天边时,有人听到站在机场上送行的沃克将军低低地骂了一句“扯蛋!”。众所周知,沃克是从来不说粗口的。此时,沃克的脸色相当难看。看得出来,他对麦克阿瑟的举动非常反感。

  沃克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有原因的:沃克实在搞不明白伟大的麦帅究竟想干什么。目前,东线美10军和南朝鲜第1军在北朝鲜的第一线兵力为11万人,兵力分散,极易被分割包围、各个击破;西线美第8集团军在北朝鲜的第一线兵力则为3个军共13万人,战斗正面宽度为80公里。如果这13万人按照计划全线进抵鸭绿江,到时候其战斗正面的宽度就会逐渐变成200公里以上。以如此少的兵力去进攻如此宽广的战线,无疑是相当危险的——这样做就会使原本完整的战线随着北进渐渐变成一段一段,兵力分散,最后变成任人鱼肉的对象,被中国军队轻易地分割包抄,最后重蹈第一次战役的覆辙。尽管根据情报判断,美第8集团军当面的中国军队人数不会超过7万,但沃克还是没法放心:18天前刚刚结束的第一次战役里,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势让人刻骨铭心。就算中国军队的人数不超过7万,他们还是能重创因为北进而兵力分散的美第8集团军。所以,以美第8集团军目前的状态向中朝边境全线推进无疑是在自寻死路。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更让沃克头疼不已:目前,联合国军在北朝鲜的部队已经分成了东西两个集群。西线集群是美第8集团军,东线则是美10军和南朝鲜第1军。隔在两个集群中间的是朝鲜中北部的重峦叠障,东西向宽80公里。在这段距离上,联合国军没有一兵一卒。也就是说,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和美10军的西翼是完全暴露的。这种东西两线无法连成一体的局面无疑是麦克阿瑟早些时候荒唐的元山登陆所造成的后果(前已述)。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军和上次战役一样,是战斗力很弱的南朝鲜第2军。由于该军在上次战役中蒙受了巨大的伤亡,因而在“圣诞节凯旋攻势”开始前补充了大量新兵,战斗力比上次战役时还要弱。这样一支弱旅却被放在美第8集团军最危险的东翼,这等于在把肥肉往对手嘴里送。早在11月13日的时候,南朝鲜第8师的官兵曾在战线上俘获了几名中国军队的游勇散兵。这些中国士兵说,他们属于中国第42军125师。这就意味着,第一次战役中在西线阻击美陆战队北进的中国第42军已经转到了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正面,时刻准备着进行下一次攻势。

  鉴于这种情况,沃克在送走麦克阿瑟后没有立刻回平壤,而是驱车前往位于博川的美24师师部。在那里,沃克对查奇师长下了一道简短的命令:“一闻到中国炒面的味道就撤退。”随后离开。沃克是从九死一生的釜山防御圈里杀出来的人。相对于年事已高的麦克阿瑟而言,60岁的沃克更具备一名将领所必备的清醒头脑。沃克明白,如果继续按照麦克阿瑟荒唐的路子走下去迟早会出事。沃克必需为整个集团军的十几万条人命负责。他向查奇下达这道命令,等于是把麦克阿瑟原本计划的总攻改成了一次试探性的战斗侦察。换言之,沃克在私下里违抗了麦帅的命令。
  
  
  11月24日这一天,北进的美第8集团军各路部队进展顺利,都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抵抗。在西翼,美1军以英27旅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博川,以美24师沿西海岸公路向定州前进,以南朝鲜第1师沿博川——泰川公路向泰川前进。总的来说,就是按照军的计划兵分两路前进。美24师以第21团为前锋急速进击,在整个白天的行军中不断遭到公路两边小股北朝鲜军微弱的轻武器射击。师一边排除北朝鲜军的小规模抵抗一边推进,到黄昏时分停下来休息时,前锋美21团离定州已经不到早上出发时距离的一半了;南朝鲜第1师的前进也很轻松。该师在11月24日白天的推进中只遭遇了大约两个排的中国军队。这些中国军队属于中国第39军。他们以轻武器向公路上的南朝鲜第1师部队射击,很快就被南朝鲜军的还击火力击退了。在这一天的推进中,南朝鲜第1师还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配属给该师的美第6坦克营有一辆坦克曾在公路上出现故障,停了下来,一度堵住了该师前进的道路。但坦克很快就被修好,师继续快速前进。到黄昏,韩1师距泰川已只有6公里。该师在原地驻扎下来,构筑阵地,准备度过一夜,于第二天一早(11月25日)向泰川展开进攻。
  
  往东,美9军的推进也和美1军一样顺利。该军以土耳其旅为预备队部署在军隅里,以美25师沿九龙江向云山进攻,以美2师逆清川江水流而上向熙川进击。总的来说,就是以美25师和美2师一西一东,齐头北上。作为美9军的西翼,美25师师长基恩将军对他的进攻部队作出了这样的配置:美35团在九龙江西岸,美24团(黑人团)在九龙江东岸,一同作为师的第一线进攻部队北进。两个团的中间,则配置着一支装甲特遣队——德尔温特遣队(挥官为美89中型坦克营营长沃波姆•德尔温中校)。该特遣队由美89坦克营B连、重武器排、侦察排、美25师师侦察连、美27团2营E连、美35团1营B连等单位编成,此外还额外配属了游骑兵第8213连(游骑兵,美国特种兵的一种,在1993年的索马里曾被打得满街跑,看过《黑鹰坠落》的朋友应该熟悉)。德尔温特遣队的任务是迅速向北突击,作为美25师的一支利箭直插云山。11月25日上午,在冬日的寒风中,德尔温特遣队从出发了。特遣队沿着九龙江东岸北上,很快就把身后两个缓缓前进的步兵团抛在了脑后。日落时分,当两个步兵团前进了6公里时,特遣队已经未受任何抵抗推进了11公里,抵达云山东南面6公里处。在这里,有一小股北朝鲜军出现在公路边,向特遣队开枪。特遣队开火还击,很快将其打散。随后,停下过夜的特遣队在公路边的雪地上发现了27名被释放的美国战俘——这些人都是11月初在云山被中国第39军俘获的美骑兵8团官兵。他们有的身上有伤,有的身患重病。据这些伤病俘虏说,11月18日晚上中国军队给他们吃了一顿加餐,并用卡车把他们运到云山,随后释放了他们。在作为战俘的十几天里,中国军队没有虐待他们。

  同日,美9军的东翼美2师在攻势开始后沿清川江东岸一西一东并列第9团和第38团,开始了向熙川的推进。两个团以连为单位排成一列列纵队谨慎地北进,却意外地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当这一天日落时,美2师的战线已经比西面的美25师前突了4公里,师的西翼暴露了出来。见此情况,美2师师长凯泽将军下令两个团向南收缩一段距离,将战线和美25师持平。当夜,美9团和美38团沿着清川江一条西向支流(白翎川)的南岸布防,停了下来。
  
  11月24日,南朝鲜第2军的进攻也没有受到什么成气候的抵抗。这天早上攻势开始后,该军以南朝鲜第6师为预备队部署在德川南面的北仓里,在第一线并列南朝鲜第7师和第8师开始了北进。两个南朝鲜进攻师在德川、宁边以北以7师3团、7师5团、7师8团、8师10团、8师21团的顺序由西向东一字排开五个团,形成一条连贯的战线,齐头并进。在宁边东南面的松岩里以东则布置着南朝鲜8师16团。该团跟在第21团身后推进,以掩护整个军的侧后。南朝鲜第2军的进攻部队以上述阵型进入了妙香山的重峦叠嶂中,很快就遭到了潜伏在山中的中国第38军部队的射击。五个南朝鲜团一边压制中国军队的火力一边缓缓推进。中国军队的火力不是很猛烈,战斗也算不上激烈。到入夜时时,南朝鲜第2军排成一字阵的五个团已经推进到了和西面的美2师战线持平的位置。其中,军的西翼南朝鲜第3团到达白翎川南岸,和美2师38团阵地连成一线。根据南朝鲜第2军的判断,中国第38军大概在南朝鲜第7师和第8师的接合部正北面构筑了坚固的阵地。如果军继续推进,大概将面对一场苦战。
  
  于是,“圣诞节凯旋攻势”的第一天就在一片平静和麦克阿瑟的作秀之中结束了。当天晚上,面对顺利进展的战况,极度亢奋的麦克阿瑟一回到东京就发布了致联合国和全世界的特别公告。在报告中,麦克阿瑟详细地将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的进攻计划公诸于世,并当着全世界的面下令东线的美10军从11月27日开始也发动总攻(东线战况将在以后详述)。麦克阿瑟的声音随着电波传向了全世界,立刻引起一片哗然:纵观世界战争史,还没有哪个指挥官在进攻开始时把自己的计划向世人和盘托出。这无疑是在向对手泄露最高机密。由此可见,麦克阿瑟的自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他很快就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了。
  
   此时,中国第13兵团已经在美第8集团军正面悄悄展开了6个军共18个师的兵力。也就是说,美第8集团军的13万一线部队事实上正面对着18万中国大军,而并非联合国军情报部门所估计的不到7万。这六个中国军由西到东分别是:第50军,部署在定州——龟城之间,负责迎击美24师;第66军,部署在泰川,负责迎击北上的南朝鲜第1师;第39军,部署在云山一带,负责迎击美25师;第40军,部署在清川江北岸、球场洞以北,负责迎击美2师;第38军,部署在妙香山,负责迎击南朝鲜第7师;第42军,部署在宁边东北面,负责迎击南朝鲜第8师。彭德怀的作战计划是:在50、66、39、40军向美1军和美9军发动正面进攻的同时,以38军和42军打垮战斗力薄弱的南朝鲜第2军,一举摧毁美第8集团军薄弱的东翼,在德川、宁远打开缺口。随后,38军和42军从缺口涌入,迅速迂回,切断美1军和美9军的退路,将美第8集团军一举歼灭在清川江畔。此时,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薄弱,西翼兵力分散,整个集团军已经成为摆在中国军队面前的一块大肉腩。中国军队的进攻将在11月25日晚上开始。

  这样,我们稍加分析就能得出中国军队在第一次战役中突然撤退的原因了:在第一次战役中,尽管中国第13兵团已将美第8集团军打到了清川江边,但却没有形成对美第8集团军的包围态势。如果继续打下去,出现的结果很可能是美第8集团军全线撤退,以机械化部队的速度迅速撤到平壤附近,在依靠双脚行军的中国军队到来之前形成稳定的新防线,一边固守阵地一边等待美9军北上,然后重新反攻。这样,战役就失去了突然性,中国军队将陷入长时间作战中。以中国军队的补给能力,是无法撑这么久的——中国军队缺乏现代化补给手段,大兵团作战的补给能力十分低下。第一次战役从10月25日一直打到11月6日,十几天的连续作战对中国军队的补给来说已经是一个极限。再打下去,前线部队就要面临断粮的危险了。因此,中国军队在第一次战役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时主动北撤,诱敌深入,使美第8集团军再次北进,陷入兵力分散的态势。然后,中国军队便调集比上一次战役多一倍的兵力,准备以大军迅速解决战斗,一举围歼之。
  
  
  11月25日的早上来了。此时,面对着前方张着血盆大口的18万中国大军,经过一夜休息的美第8集团军各部仍然不知危险,继续开始了北进。这天白天,在西海岸,美24师的前锋美21团仍然没有遭到像样的抵抗。该团一边排除小股北朝鲜军的抵抗一边向前推进,在午后未经任何战斗占领了定州市区——定州是美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估计的中朝军队两条可能主抵抗线中较靠南一条的西端点(前已述)。美24师原本估计将在这里遭遇中国军队或北朝鲜军的激烈抵抗,没想到城里根本没有一名敌兵。惊讶之余,美24师师长查奇命令21团留在定州,以19团超越21团,作为师的新前锋向定州以西13公里的纳清亭推进。

  然而,向泰川推进的南朝鲜第1师却在这天白天遇到了不曾预料的顽强抵抗——在大宁江北岸、泰川以南5公里处,正在向北猛进中的该师一头撞上了中国第66军的防线,一下子陷入了猛烈的交战中。中国第66军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顽强防守阵地,南朝鲜第1师以12团在西,11团在东并列进攻了一整天也无济于事。天黑后,南朝鲜第1师和中国第66军的激战在持续,枪炮声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面对突如其来的苦战,南朝鲜第1师的官兵们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了。
  
  这天白天,美9军正面也出现了不祥的征兆:仿佛中国士兵一夜之间从地里钻出来了似的,两个进攻师的推进都遭到了中国军队出人意料的顽强抵抗。美25师和美2师的四个第一线团(美35、24、9、38团)在中国第39军和第40军猛烈的轻武器、机枪、迫击炮火力下举步维艰。美军一边还击一边推进,到黄昏时分才各自前进了不到3公里。德尔温特遣队向云山的快速穿插也被猛烈的敌军火力所阻,无法前进一步。
  
  11月25日白天,南朝鲜第2军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该军在这天早上开始继续北进,立刻遭到中国第38军劈头盖脸的猛烈火力打击。中国军队依靠妙香山中坚固的工事以迫击炮猛烈射击,投出雨点般的手榴弹,让南朝鲜第2军排成一线的五个进攻团根本无法前进一步。到天黑时,该军也只推进了不到两公里。此外,中国第42军在这天白天从东面向部署在松岩里以东、南朝鲜第21团身后的南朝鲜第16团发动了一次试探性进攻。南朝鲜第16团顷刻间陷入一片混乱,慌张地向西退却了3公里。随后,中国第42军结束试探进攻,撤了下去。
  
  这样,到11月25日黄昏时分为止,美第8集团军在西线的形势虽然说不上乐观,但也不算太悲观。各部虽然在25日白天都遭遇了不曾预料的顽强抵抗,但仍有一些进展:美24师已经占领了定州、南朝鲜第1师离泰川已不远、美25师的德尔温特遣队也已经兵临云山城下。1950年11月25日的夜幕降临了,冬季的寒风呼啸着吹过清川江两岸。气温为零下15度,天气晴朗,明亮的寒月在空中高挂,照耀着雪地上一个个穿得像土豆似的军人和曳光弹纷舞的战场。尽管黑夜降临,但中国军队仍在美第8集团军各部正面激烈抵抗着。激烈的枪炮声中,美第8集团军在月光下迎来了一个明亮而又前途未卜的夜晚。
可怜的老麦一定会说:
那些搞军事情报的都是一帮饭桶~~
;P ;P :P
十一 寒月之夜——中国军队怒海狂涛般的攻势
  随着11月25日夜晚的到来,激战中的美第8集团军各部渐渐暂停了向前推进的努力。各师在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下纷纷占领阵地,准备渡过“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的第二个夜晚。作为美9军的东翼师,美2师在军隅里以北约32公里、球场洞正北面以如下方式部署在清川江两岸:师的西翼为美9团。该团从2营中抽出一个连的兵力作为团预备队,以3营和2营主力控制清川江西岸的几个水边高地,以1营控制清川江东岸的几个水边高地。师的东翼美38团和昨夜一样继续确保白翎川,以第1营主力为预备队,1营A连部署在白翎川北岸,第3营和第2营在南岸沿白翎川水占据阵地,与东面的南朝鲜第2军战线连成一线。此外,由于这一天白天时中国军队的抵抗异常猛烈,使美2师寸步难行,该师师长凯泽将军在这天刚刚天黑时决定将美2师23团1营连同团部投入前线(美23团当时作为师预备队,部署在军隅里),在次日(11月26日)和两个一线进攻团同时向前推进,以增加进攻兵力。不久,美23团1营到达美9团身后南面3公里处,和美2师师属炮兵的3个炮兵营一道占领了阵地。
  
  午夜时分,部署在清川江边高地上的美9团官兵听着近处接二连三响起的枪炮声,难以安眠。中国军队的炮火时不时稀稀落落地打在美军阵地上,更是让这些美国大兵们忐忑不安。寒风吹彻,零下15度的气温虽然说不上是酷寒,但惨白的月光异常明亮,似乎给整个世界都投下了一层冷入骨髓的霜。突然间,中国军队的炮火毫无征地变得猛烈起来。包括“卡秋莎”在内的各种火炮轰响如雷,在寒冷的清川江两岸奏起一曲雄浑的战争交响乐。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大批大批的中国士兵爬出了隐蔽得极好的阵地——月光下,中国40军118师主力(两个团)和120师359团如潮水般涌向了美9团的阵地。中国军队的机枪弹道也如同狂舞的金蛇,向美军阵地扫来。
  美9团很快和从正面冲上来的中国118师陷入激战中。与此同时,中国120师359团作为一支奇兵从美9团和美38团的接合部插了进去,在鱼龙浦渡过清川江,很快就出现在美9团身后。中国359团勇猛地向清川江西岸的美9团3营发动一波接一波地冲击,把该营的三个连分割开来。在凄厉的冲锋号中,中国军队向三个美军连展开突击。三个美军连承受不住如此猛烈的攻击,全都伤亡过半,且战且退,向清川江边收缩。这样,美9团在清川江西岸的防线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359团立刻从这个缺口向南涌去,把进攻锋芒对准了在美9团身后的美23团1营和美2师师属炮兵。美61炮兵营首当其冲。该营虽然曾在上一次战役中于博川英勇奋战,但此刻却陷入一片慌乱,全营没怎么抵抗就开始惊慌失措地向后退却。混乱中,炮兵A连连长战死,该连所有军官也都非死即伤。这个炮兵连扔下了所有大炮,官兵一哄而散,有的向东跑,大部分则向南逃去,像洪水似地没命地跑过了身后美23团1营的阵地。追击美国溃兵的中国军队很快蜂拥而来,猛攻美23团1营。该营发挥全部火力死守,总算挡住了中国军队继续南下的势头。之后,中国军队又进攻了一次,一度占领了美23团1营的部分阵地。但该营沉着反击,夺回了丢失的阵地,再次击退中国军队,彻底封住了中国第359团的南下之路。
  见攻击美23团1营无果,中国第359团把攻势转向了清川江东岸的美9团1营。该营没有料到中国军队会突然转向,猛然间发现大批中国军队向他们冲了过来,猝不及防,营部很快就被中国军队的进攻浪潮冲得支离破碎,营长沃尔夫少校和大部分营部军官全都失去了联系。踏平营部后,中国第359团开始进攻美9团1营的步兵连。这些美国步兵现在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战了。中国军队首先围攻处在较南面的几个连,接下来又把攻势扩大到了处在最北面的B连。B连立即陷入一场殊死的战斗中。
  
  美9团1营B连拥有126名官兵,是一个由黑人和白人混编而成的连队——尽管当时的美军仍然实行种族隔离的做法,但已经执行得不是很绝对了。全连官兵中有十分之六是白人,十分之三是黑人,还有十分之一的南朝鲜人(这些南朝鲜人是由“帮对体制”编入的。所谓“帮对体制”,是朝鲜战争中美军一项补充兵员的措施——将南朝鲜人编入美军部队,并在美军中找出美国人和这些南朝鲜人一一结成对子,尽量教育、帮助南朝鲜人,使南朝鲜人适应美军中的战斗和生活。该体制又称“好朋友体制”。由于东西方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差异巨大,这种体制的实行效果不是很理想)。该连连长为沃拉斯上尉,副连长为爱尔森•温恩中尉。其中,温恩副连长是个高大的黑人。尽管温恩的肤色和连里大多数官兵不同,但由于他在战争中一直与士兵同甘共苦,因此深受所有人的爱戴(包括白人和黑人)。在11月25日这天白天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该连伤亡了二十多人。伤者包括沃拉斯连长,连的指挥权因此落到了温恩副连长手上。到入夜时分,B连占据了清川江东岸的水边高地之一219高地,停了下来,在山顶修筑了战壕。全连的三个步枪排在黑人副连长的命令下在山顶建立了小小的防御圈,迫击炮排则被布置在山腰。随着午夜时分中国军队总攻的开始,B连官兵听到了雷鸣般的枪炮声,在寒风中看见一串串夜光弹划破夜空,向远方射去。如前所述,该连所在的营(美9团1营)没有遭到正面攻击。看着眼前激烈的夜战情景,全连在山顶忐忑地等待着营部的命令。不久,219高地南面响起激烈的枪声,B连随之和营部失去了联系。B连官兵明白,灾难很快就要降临在自己头上了。果不其然,接下来就像前面说的那样——中国军队开始进攻B连,B连陷入血战中。
  中国359团3营8连吹着冲锋号向219高地发起了冲击。号声划过凄冷的夜,和零下15度的温度一样让人发冷。首先遭到攻击的是迫击炮排,该排一下子就被中国军队冲得七零八落,丢弃了装备,大部分被包围在山腰上。中国军队继续向上冲,很快从南北两个方向迫近了山顶。接着,中国士兵分散到离山顶不远处的无数山石后面,利用岩石为掩护向山顶投出了冰雹一样的手榴弹雨。
  面对手榴掸雨,B连的三个步枪排躲在山顶的壕沟里,官兵们演杂技似地不断把中国士兵扔过来的手榴弹投回去,并扔出自己携带的手雷还击——由于双方一方躲在战壕中,另一方躲在岩石后,各自都看不到对方,互相开枪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只有用手榴弹战斗。中国士兵的手榴弹攻击以如下方式进行着:首先,以步枪和冲锋枪向美军阵地猛烈射击,让美军没法抬起头来还击。然后,两声号响,一部分人在轻武器射击的掩护下前出一段距离。又是一声号响,冲出来的人一齐扔出手榴弹,然后再迅速缩回去,承受美军投回来的手榴弹雨和手雷。如此反反复复的手榴弹战就这样进行着,山顶战壕和山石后面遍布着被炸死的中美士兵尸体。尽管中国士兵扔出的木柄手榴弹杀伤力远不如美军手雷,但数量似乎永不告罄。月光下残酷的手榴弹互掷持续到后半夜,美军的手雷箱已开始见底,但中国军队的手榴弹攻击势头有增无减。B连官兵疲劳到了极点。根据连里的军械员,当时年仅17岁的克劳德福下士回忆,他在那个时候已经一共投回去了40多颗中国军队仍过来的木柄手榴弹。中国士兵再次逼上来扔手榴弹,B连开始用山上的石头还击。克劳德福下士见此情景,立刻冲向半山腰处在重围中的迫击炮排去拿手榴弹。克劳德福奇迹般地安全冲了进去,抱起一大箱手雷,冒着中国士兵的射击毫发无损地回到山顶。他回来得正是时候——此时,B连连山顶上的石头都快用完了,全连没受伤的人已不到一半。中国士兵正一面扔着密集的手榴弹一面逼近山顶。连里的还能战斗的人纷纷拿起上了刺刀的步枪和工兵铲,准备在战壕里拼死一战。克劳德福带来的手雷无疑救了大家的命。美军立刻把这些手雷一股脑地全扔了出去。中国军队以为美军的手雷已经用光了,对此毫无防备。接二连三的手雷爆炸声中,中国军队的进攻队列陷入混乱,中国士兵凌乱地退了下去,一直撤到山下。接下来,到天亮之前,中国士兵没有继续展开进攻。B连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此时,全连没有受伤的人只剩40个了。
  天渐渐亮了,11月26日早上到来。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猛烈的“卡秋莎”火箭炮炮火砸向了山顶的B连。山下,中国士兵正在频繁移动,有再向山顶进攻的趋势——中国军队已决心吃掉B连,准备不惜代价发动白昼进攻。眼见连里弹药所剩无几,倍受尊敬的温恩副连长决定把部队撤到半山腰去,和迫击炮排汇合。不久,炮火轰击结束,中国军队一边射击一边逼了上来,B连官兵随即开始向山腰撤退。温恩副连长带着几名士兵亲自为部队的撤退断后,不断向冲来的中国军队投出石块。由于昨夜的苦战,山顶的石头已被B连官兵用得所剩无几,温恩等人很快便无石可投。情急之下,他们拿起配发的食品罐头当作武器砸了出去。很快,一颗中国手榴弹飞来,在温恩头顶爆炸。弹片削去了温恩的半张脸,但温恩最后还是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这次殿后战斗中,温恩等人战死5人,负伤2人(包括温恩)。随后,中国军队占领了219高地山顶。
  山顶美军和迫击炮排汇合了。与此同时,美军飞机飞来,对美9团正面进行猛烈轰炸,中国军队暂时隐蔽了起来。白天是美军的天下。此时,沸腾的战场慢慢平静下来,美9团正面的枪炮声逐渐减弱了。很快,B连再次取得了和上级的联系,按照命令一边压制中国军队的射击,一边缓缓退向了清川江西岸,和没有遭到攻击的2营会合在一起。在这最后的退却过程中,B连又伤亡了数人。于是,到11月26日中午,当B连在清川江西岸清点人数时,发现全连已仅剩34人——就在前一天(11月25日)上午,该连还是一个满编的、拥有126名身体健全的官兵的步兵连。短短一天内,美9团1营地B连就伤亡了92人。
  
  11月25日的寒夜,美2师的东翼团美38团也在白翎川两岸遭到了中国第118师一个团兵力的猛攻。当夜入夜时分,中国第118师的部队首先攻击了美38团的最左翼连3营G连,将该连从阵地上赶了出去,占领了G连的阵地。到晚上11点半,中国军队开始攻击美38团阵地中部,该团的1营A连、2营F连、3营L连都陷入了和美9团1营B连在219高地上相差无几的血战中。猛烈的交战持续到后半夜凌晨两点半(11月26日),中国军队占领了美38团的一部分阵地,双方形成僵持局面。见进攻难以发展下去,中国军队暂停了对美军阵地进攻。战斗暂时平息,突然出现的寂静中,寒月凄清。白翎川两岸到处是中美士兵的尸体。伤兵的呻吟似有似无,凄惨的情景让人不忍卒睹。到凌晨四点半,也就是两小时候后,中国军队再次向美38团发动了进攻。这次,中国第118师的部队把进攻锋芒直指美2营F连和3营L连。经过一场激战,F连和L连均死伤过半,再也无法支持下去,开始向后退却,使在东面的3营K连和I连暴露出来。美38团的阵地中部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见情况危急,美38团团长乔治•皮普勒上校急令团预备队1营B连、C连发动反攻,夺回F连和L连丢失的阵地。为了加强反击力度,皮普尔团长又从第2工兵营中抽出了C连归于1营旗下指挥。三个新投入战斗的美军连士气高昂,战斗力很强,很快就夺回了F连和L连丢失的阵地。这样,到天明中国军队暂停进攻时,美38团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在11月25日到11月26日凌晨间的夜战中,美2师的第一线部队各连几乎全都遭到了猛烈的打击,伤亡惨重。美9团1营B连的遭遇是当夜在清川江边美2师遭受攻击连队的最真实写照。这些美军连的遭遇全都大同小异,在中国军队的手榴弹雨下无一例外地伤亡过半。在这次空前激烈的夜战中,中国第40军的进攻极有特色:该军面对火力优势的美军,没有采取硬碰硬的猛冲,而是巧妙地隐蔽在离美军阵地不远的地方,和美军互投手榴弹,让美军的强大火力无从发挥,一点一点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和手雷,最后磨光美军的战斗力。事实上,这些被击退、伤亡惨重的美军连中没有一个是被中国军队的直接冲锋打败的。他们退却的原因都是因为无法承受长时间手榴弹交战所带来的严重伤亡。中国第40军这种独特的战法给美2师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美2师西面,美25师的德尔温特遣队也在11月25日夜晚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猛击。作为师的前锋,德尔温特遣队于入夜后在上九洞以南占领阵地,不久即遭到中国第39军115师344团的猛冲。德尔温特遣队各部都陷入苦战中。到午夜,特遣队配属的游骑兵连有辱身为特种兵的荣誉,居然首先丢掉了由他们防守的山头。游骑兵连连长身负重伤,败退的游骑兵沿公路一路向南退去,完全没有一点特种兵的样子,给美国游骑兵丢尽了脸面。德尔温中校根本无法阻挡游骑兵的败退。他唯一能做的只有请求炮火支援,对被游骑兵丢掉的阵地进行火力覆盖。游骑兵连被打败后,特遣队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德尔温特遣队是一支冲在前面的孤军,两翼都没有任何友军。随着游骑兵的崩溃,特遣队脆弱的阵地出现了无法弥补的缺口,时刻有被攻破的危险。
  为了缓解德尔温特遣队所面临的危险,美25师的东翼团第24团(黑人团)开始加速向北推进。然而,该团一开始夜间前进,就撞上了中国115师343团,双方顿时展开激烈交火。在这一夜,黑人团战斗得很勇敢。黑人士兵们冒着冬天夜晚的寒风在月光下顽强地向前猛攻,尽管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但却一直保持着向前攻击的姿态。到11月26日天亮时,中国第344团对德尔温特遣队的一夜猛攻停止了——尽管游骑兵丢掉了阵地,但特遣队的其他部队却一直顽强地战斗了一整夜——堂堂美国游骑兵的表现居然还不如普通的美国大兵,这确实是个莫大的讽刺。
  
  这样,在11月25日夜,美25师和美2师都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猛攻。其中美2师伤亡惨重,有许多连队在一夜之间已被中国第40军打得几乎丧失战斗力。然而,对于美第8集团军来说,这个夜晚最大的灾难却没有发生在美9军正面——是夜,中国军队最猛烈的打击落在了集团军薄弱的东翼南朝鲜第2军头上。中国第38军和第42军如下山的猛虎从妙香山中冲出,直接扑向了韩2军的战线。
  首先动手的是中国第38军——11月25日的夕阳刚刚落下,南朝鲜第7师5团和8团的正面就遭到了中国第38军112师的猛攻。半个小时后,中国113师加入到进攻行列,直插南朝鲜第7师和南朝鲜第8师的结合部,打算从这里打开通往德川的道路。到晚上8点,中国第114师也投入了战斗,冲击南朝鲜第7师5团和8团的正面。这样,中国第38军已全部展开攻势。在短短的时间里,南朝鲜第7师在东面的两个团就和三个中国师陷入了苦战中。面对中国军队的强大压力,两个南朝鲜团伤亡惨重,很快就开始在月光下的寒夜中向德川方向且战且退。
  晚上11点,中国第42军对南朝鲜第8师的总攻也拉开了序幕。南朝鲜第8师措手不及,很快就被打得晕头转向。在该师的正面,中国42军以125师猛冲南朝鲜第10团和第21团。与此同时,在上次战役中损失惨重的中国124师配属126师376团迂回到了韩8师的侧后,向南朝鲜第16团发动进攻。于是,到午夜时分,除了军的最西翼南朝鲜7师3团外,南朝鲜第2军的所有第一线部队都已卷入和中国军队的激烈交战中。
  
  面对两个中国军怒海狂涛般的攻势,战斗力低下的南朝鲜第7师和第8师难以支撑。到后半夜,各南朝鲜团都已呈现出崩溃的态势。大批中国士兵从南朝鲜军阵地的缝隙和缺口处涌入,向德川挺进,如入无人之境。鉴于这种情况,韩2军的预备队韩6师派出第2团紧急北上,前去固守德川。不久,中国124师攻破了南朝鲜8师16团的阵地。到天亮时分,中国第125师经过激烈巷战夺取了南朝鲜8师10团防守的宁远,彻底动摇了南朝鲜第8师正面的防线。早上8点前后(11月26日),南朝鲜第8师再也支持不住,终于全面崩溃,其两个第一线团(10团、21团)的官兵们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沿公路向南面的松岩洞方向狼狈地跑去,只求保住一条性命。这些败军一直涌过松岩洞,最后终于停在了松岩洞以南6公里的孟山。与此同时,在德川正南面的大同江上,横跨江水的武陵里大桥突然在城里南朝鲜军人的眼皮底下惊起一声剧响,变为两段。在这些韩国大兵惊恐的瞪视下,南朝鲜第2军南撤的退路被切断了——武陵里大桥的爆破是中国第38军一支渗透进来、化装成南朝鲜军的小分队的杰作。这支小分队的指挥者是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著名的战斗英雄张魁印。家喻户晓的老电影《夜袭》所讲述的内容就是张魁印小分队的炸桥经过。
  随着武陵里大桥被毁,南朝鲜第2军本来就已经极度低落的士气变得更加低落了。南朝鲜第7师的5团和8团随之顷刻间全面崩溃,两个团数以千计的溃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德川南面的大同江跑去。到达江边后,面对被炸掉的大桥,黑压压的南朝鲜溃军无路可走,彻底陷入绝望中,成了中国第38军菜板上的肥肉。上午11点,蜂拥而至的中国38军113师和114师包围了德川城里的南朝鲜6师2团和江边的南朝鲜溃兵。一场面针对南朝鲜军的大歼灭战开始了。中国军队很快向包围圈内的南朝鲜军发动最后的进攻,大批大批南朝鲜溃兵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最后无处可藏,纷纷举手投降做了俘虏。到黄昏时分,中国军队彻底控制了因双方战斗的炮火而变成一片火海的德川市区,圆满完成了对南朝鲜军的“狩猎”。在这次惨败中,南朝鲜第7师第5团和第8团战死和被俘超过3000人。其中,被俘者在2000人以上。
  
  这样,在“圣诞节前凯旋攻势”开始后的第三天(11月26日),美第8集团军薄弱的东翼南朝鲜第2军和上次一样再度无可救药地崩溃了。现在,中国38军和42军已在德川、宁远打开战役缺口,可以开始向美1军和美9军身后迂回,以达到切断美第8集团军退路的目的了。11月26日,面对自己彻底失控的队伍,南朝鲜第2军军长刘载兴说:“我们已经陷入混乱。”刘载兴计划以预备队南朝鲜第6师坚守北仓里,为第7师和第8师的重新编组争取时间。但韩6师第2团已在德川被歼灭,全师士气极为低落。让这些人去挡住中国大军的攻势无疑是痴人说梦。事实上,到这一天黄昏,南朝鲜第2军作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已基本上不复存在。此时,只有位于军最西翼的南朝鲜7师3团仍没有遭到攻击,依旧呆在前沿阵地上。面对东面的友军已全被击溃或歼灭的现实,南朝鲜第3团意识到自己一下子成了整个美第8集团军的最东翼。该团不愿意呆在如此危险的阵地上,立即向西面的美2师战线退去。于是,在西斜的残阳中,美2师东翼团美38团团长皮普勒看见几千名南朝鲜兵从东面像一大团乌云般涌入了自己的阵地。如此“壮观”的景象让皮普勒大为震惊,他立刻向凯泽师长打电话询问道:“有一个团的韩军涌进了我们的防区,怎么办?”没想到,师长竟一下子在电话那头歇斯底里地大吼起来:“指挥他们!使用他们!混蛋!”
  
  天色又开始暗下去,1950年11月26日的夜晚正在逼近。仅仅24个小时前,美第8集团军还没遇到什么大麻烦。而此刻,中路的美9军已遭到猛烈打击,损失惨重。更为重要的是,集团军东翼崩溃,整个集团军再次面临被全歼的危险。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美第8集团军是继续坚持,还是开始撤退?中国军队在新的夜晚又将发动怎样的进攻?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十二 麦克阿瑟一手导演的闹剧——美第8集团军再次向清川江畔后退
  
  11月26日,南朝鲜第2军轻而易举地崩溃了。这样,在26日白天,美2师的东翼团美38团事实上已成为了整个美第8集团军的东翼。此刻,美38团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危险:南朝鲜第2军已经丢掉了德川,团通往南面的道路苏民洞——德川公路被切断了。全团的补给现在只有靠军隅里——球场洞——苏民洞这条在西面的公路进行。换句话说,就是该团的北、东、南三面已经布满了中国军队。而在昨夜的激战中,该团已经伤亡惨重,许多连都损失过半,其中最惨的G连只剩下60人左右。在得到涌入其防线的南朝鲜第3团的配属后,美38团在天黑以前调整了阵地:全团战线为球场洞——苏民洞一线。以第2营配置在球场洞,团主力配置在苏民洞。也就是说,全团的防御重点在东侧。美38团皮普勒团长希望以这种配置支持起整个集团军脆弱的东翼,使第38团不致崩溃。
  同日白天,美2师师长凯泽将位于军隅里的美23团3营也调往前线。该营被布置在美23团1营身后,美23团团部南面的位置(该团团长为小保罗•弗里曼上校,此人在后来的砥平里之战中名声大噪。当时,美23团团部和1营一同到达前线),其具体位置为球场洞——苏民洞的公路上。凯泽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美38团所剩的唯一一条补给线,并加强美2师已千疮百孔的阵地的纵深。与此同时,在昨夜败退的美61炮兵营也被重新组织起来,在美23团南面占领了新阵地。
  在11月26日白天,昨夜遭到猛烈打击的美25师也调整了部署:由于昨夜德尔温特遣队损失很严重,该师将美24团1营并入特遣队,并将特遣队更名为威尔逊特遣队,由美25师副师长维纳德•威尔逊亲自指挥。
  
  这样,到11月26日黄昏前后,遭到了一夜猛击的美9军各部调整了态势,准备迎接中国大军的新一轮夜袭。南朝鲜第2军已经溃败,谁也不知道美9军还能不能撑过下一个夜晚。到目前为止,只有最西翼的美1军还没有经历什么大风浪:该军的西翼师美24师仍在稳步向鸭绿江边推进,沿途遭遇的只有小股北朝鲜散兵不成气候的抵抗;右翼的南朝鲜第1师虽然被中国第66军阻挡于泰川城下,但一直没有遭到大规模反击。两个师的伤亡都不算很大,军的形势总体来说是比较乐观的。但是,美1军军长米尔本在得知了11月25日夜——26日白天美9军和南朝鲜第2军的惨状后立刻嗅出了危险的味道:这两个军都在一夜之间毫无预兆地遭到了沉重打击。如果美1军继续前进下去,难保不会出现和这两个军一样的情况。因此,在11月26日这一天,米尔本果断地命令美24师立即停止前进。
  
  尽管在25日夜——26日白天,美第8集团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但是,联合国军高层却和上次战役一样依旧盲目地持极为乐观的态度。这些养尊处优的官老爷们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中国军队已经发动了第二次战役,并把中国军队的猛攻解释为“在机动防御中的小规模逆袭”。联合国军很快就将再次为他们的乐观付出代价了。
  
  11月26日夜幕降临。这天晚上和昨夜一样寒冷。在各条战线上,中国军队和昨夜一样在炮火掩护下吹着冲锋号展开了猛攻。在泰川,已经连续猛攻两天无果的南朝鲜第1师在入夜后遭到了中国第66军的大规模反击。中国军队的进攻浪潮轻易地击破了南朝鲜第11团和第12团的阵地,把两个南朝鲜团打得连连后退。经过一段退却后,南朝鲜第12团稳住了阵脚,重新开始攻击。经过一夜战斗,该团终于恢复了自己原来的阵地。然而,南朝鲜第11团在中国军队的强大压力下仍在后退。到11月27日天亮前后时,白善烨师长眼见第11团即将崩溃,下令师预备队第15团前去增援第11团。不过,第15团还没有出发,前线就传来了消息:中国军队突然加大了进攻力度。第11团和12团支持不住,已开始全线撤退。在11月27日白天,中国第66军沿大宁大举南下,坚持白昼进攻,把南朝鲜第1师向南逼退了8公里左右。
  这样,美24师的东翼就暴露出来了。此时,中国第50军和第66军一个在北,一个在东,已经从两个方向构成了对美24师的威胁。查奇师长意识到如果再不退却,全师就有可能全被南下的中国第66军封锁在大宁江西岸。因此,在11月27日白天,美24师开始向博川收缩。其中,美19团退入了博川市区,美21团退到博川西面不远处。此外,美5团配置在博川东北面、南朝鲜第1师身后,以作为韩1师的后盾。这样,在攻势开始后的第四天,未经大规模战斗的美24师随着南朝鲜第1师的败退退回了攻势发起时的位置。美1军的前进事实上已经变成后退。
  
  11月26日夜,美25师遭到了比前一夜更为猛烈的冲击。中国第39军排列开全部三个师的兵力,向该师正面展开了潮水般的夜袭。在师的西翼,中国第117师勇猛地向美35团的阵地展开一波接一波的冲锋。经过激战,美35团前哨阵地全部丢失,团主抵抗线在27日凌晨3点陷入了全面激战。该团发挥全部火力拼死防御,杀退了一批批中国军队在猛烈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掩护下的冲锋。残酷的血战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如恶梦般的中国第117师才停止冲击,隐蔽起来。经过一夜猛烈的交战,中国军队在美35团阵前留下的尸体数为374具。
  在11月26日入夜后,中国39军的另外两个师——第115师和第116师一同向位于上九洞以南的威尔逊特遣队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中国军队这样雄厚的兵力冲击小小的威尔逊特遣队,明显想要将其一口吃掉。到午夜以前,威尔逊特遣队已被团团包围。特遣队以公路上的坦克队为核心,依托周围的几个村庄死守阵地,和中国军队展开了凄惨的夜战。中国士兵三番五次冲上公路,试图用炸药包和爆破筒炸掉美第89坦克营的坦克,最后被坦克上的机枪打倒在地。黑暗中,枪炮声大作,无数中国士兵的身影在黑暗中形同一团团鬼魅,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里不断向前进攻。威尔逊特遣队寡不敌众,处境极为危险。
  
  为了救出威尔逊特遣队,美25师师长基恩将军下令美27团2营在美炮兵8营的火力支援下向北进攻,打开一个缺口,让特遣队能够逃生。该营立刻开始北上,但在前进到离特遣队被围地点只有5公里处时遇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该营在夜暗中试图继续进攻,但却被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彻底挡住了。全营官兵面对近在咫尺的被围战友,心里干着急,却无能为力。与此同时,一部分中国军队绕过该营,奇袭了美炮兵8营的阵地。情急之下,美炮兵8营用105榴弹炮发射照明弹,把前来进攻的中国军队照得暴露无遗。随后,美国炮兵将大炮装车,一边掩护着大炮向南撤退一边用M1半自动步枪和白朗宁自动步枪向暴露在照明弹之下的中国士兵猛烈射击,总算在没有损失一门炮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向南撤退了6公里,占领了新阵地。
  
  到后半夜,中国115师和116师仍在猛烈地围攻威尔逊特遣队。而在这一夜,美25师的东翼团美24团却没有遭到进攻。由此可见,中国第39军已将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了围歼特遣队的努力上,下决心就算是排除万难也要将其歼灭。11月27日的太阳从东面升起来,威尔逊特遣队已连续苦战了一夜,并还在继续苦战。特遣队的许多步兵连都在遭受似乎永不停止的猛攻。早上7点,在上草洞,特遣队配属的美24团(黑人团)1营C连被中国116师347团彻底围住了。C连的黑人官兵见此情景,决心不再为白大爷卖命。全连还能战斗的119名官兵在连长斯坦莱上尉的命令下放下武器,高举双手向中国军队集体投降。美24团1营C连是朝鲜战争中唯一一个向中国军队集体投降的美军连队。此事在美军中激起了轩然大波。整整一个黑人连的阵前投降让美国人丢尽了面子,也让美国人开始彻底地反省其军队种族隔离政策的弊端。1951年1月,在著名的李奇微将军的命令下,美军彻底取消了种族隔离制。
  
  到11月27日早上9点左右,美25师师长基恩将军考虑到全师目前的状况,下令全师向后全线退缩6公里,建立新防线——在师的西面,南朝鲜第1师已经后退,美25师的西翼暴露了出来。全师再不后退,将有被迂回包抄的危险。全师的撤退开始。威尔逊特遣队必需从中国军队的包围中杀出来。为了突围成功,威尔逊副师长命令昨夜前来增援的美27团2营继续向北进攻,保持对中国军队的压力。与此同时,特遣队集中全部兵力向南突,最后争取和美27团2营汇合,一同南撤。威尔逊的突围成功了。在美军的两面夹攻下,中国115师和116师的包围圈终于被打开一个缺口,特遣队和美27团2营一路南去。下午6点半,美25师的新防线建立起来,该防线由西到东以此配置着美35团、威尔逊特遣队和美27团2营、美24团。为了加强防线的兵力,基恩师长又将美27团主力调上第一线,将其部署在威尔逊特遣队和美24团之间。
  
  11月26日入夜时分,中国第40军对残破不堪的美2师发动了新一轮打击,势头和25日夜里一样猛烈。美23团遭受了难以抵挡的进攻,该团团部很快就被中国军队夺占。弗里曼团长和团部人员全都跑到了南面400米远的1营营部,并在那里继续指挥战斗。弗里曼下令团预备队2营的F连和团部连一起反攻,夺回团部。这次反攻一开始获得了成功,两个美军连一度冲进了团部。但很快,他们就被四周中国军队猛烈的射击打了回去。弗里曼团长只好放弃了夺回团部的努力,将团预备队第2营投入战场,以全团兵力围绕1营营部建立了阵地,继续抵抗中国第40军的冲击。此时已近午夜,中国军队把进攻范围扩大到了清川江西岸的美9团2营(该营在25日夜没有遭到攻击)。中国军队用迫击炮和缴获的美制“超级火箭筒”、无座力炮猛轰该营,以步兵发起了和昨夜一样的手榴弹突击。很快,美9团2营就被打得溃不成军。全营官兵遗弃了大量装备,混乱地退过清川江,涌过美23团的阵地,然后退入球场洞。这一夜余下的时间里,美23团发挥优势火力坚守阵地,没有让中国军队再占到什么便宜。到黎明前后,该团再次发起反攻,终于拿回团部。与此同时,中国第40军也随着太阳的升起停止进攻,又一次隐蔽起来。在整个27日白天,美23团抓紧时间加固阵地,以迎接第三个夜晚。
  
  这一夜,美2师的东翼美38团和南朝鲜第3团遭到的进攻也很凶猛。中国第40军的官兵从北、东、南三个方向一起发起猛攻。两个团疲于奔命,全部陷入混战中。此时,美38团皮普勒团长已经接到师部的命令,让他指挥所有在他眼前出现的南朝鲜败兵。皮普勒把师侦察连放在球场洞——苏民洞公路上,设置了关卡,以此方式截住了大量向西逃命的南朝鲜兵,并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投入战斗。然而,皮普勒的阵地仍然被中国军队的猛烈夜袭一点一点地蚕食。到11月27日天亮时,中国军队退去了。皮普勒团长意识到如果再不收缩阵地,全团在下一个夜晚很有可能被中国军队吃掉。因此,他于下午将全团的阵地收缩到球场洞和苏民洞之间。这样,美23团就成了美2师唯一一支还在前面坚守的孤军。鉴于这种情况,美2师师长凯泽在11月27日黄昏下令全师向清川江边的球场洞收缩,建立起了全师的新阵地。其中,美23团、9团2营(该团1营和3营已经损失惨重,没什么战斗力了。这两个营被调往球场洞以南休整)和第72坦克营部署在球场洞,美38团仍留在球场洞和苏民洞之间。
  
  至此,到11月27日黄昏,美1军和美9军各部都已开始在中国军队的强大压力下呈现后退态势,而南朝鲜第2军早在24小时前就已经溃败。这一天,东线的美10军按照计划发起了总攻,随即也陷入苦战中(东线战事以后将有章节详讲)。麦克阿瑟雄心勃勃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局势。现在,美第8集团军在西线面临着两个重大的危险:一,中国军队猛烈的正面进攻难以抵挡,集团军的正面防线正在后退,极有可能被突破;二,南朝鲜第2军作为集团军东翼已经崩溃,中国第38军和第42军很可能从这里迂回到集团军后方,让集团军背腹受敌。第一个危险的后果是整个集团军将被击溃。至于第二个,后果则更严重:果真如此,美第8集团军将会被装进口袋,遭到全歼。
  
  面对这种情况,沃克将军果断地对集团军下达了全线后退的命令,以挽救整个集团军于危局之中:将南朝鲜第2军所有部队的指挥权归于美9军军部之下,同时将美9军西翼师美25师的指挥权归于美1军。这样,美第8集团军的第一线部队就变成了美1军和美9军一西一东两个军,两军的分界线为美25师和美2师的结合部。其中,美1军应当后退到新安州附近,确保清川江边的新安州桥头阵地;美9军则后退到安州——军隅里一线。同时,把集团军预备队美骑兵1师配属给美9军。骑兵1师将部署在顺川——北仓里一线,以阻挡中国军队从东翼缺口向集团军后方的迂回。此外,把英29旅和美24师的英27旅配属给美骑兵1师,以加强该师的兵力。正位于北仓里的南朝鲜6师7团和19团(韩2军仅剩的两个未崩溃的团)要尽量确保阵地,等待美骑兵1师前来增援。
  总的来说,该计划就是将整个集团军后退到清川江一线,并以美骑兵1师配属两个英军旅构成集团军的新东翼,以形成一条新的连贯战线。美1军和美9军收到撤退命令后立即开始执行。同时,美9军军长库尔特将军命令军预备队土耳其旅从军隅里出发,沿公路向东面的德川方向前进,在军隅里东面13公里、瓦院附近的天险戛日岭构筑阵地,防止中国军队从德川向军隅里迂回。
  
  于是,所谓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在就在西线彻底泡汤了。从11月24日麦克阿瑟兴致勃勃的作秀之旅到11月27日沃克下令集团军撤退到清川江一线,不过是短短不到四天的事,宛如一场闹剧。然而,美第8集团军的苦难到此还远没有结束。虽然撤退令已下,但对联合国军来说这次撤退将决不是一场开心的游戏。11月27日下午6点,中国第38军和第42军在呼啸的寒风里从德川出发,开始向美第8集团军后方迂回。这是一次让人恐惧的双层迂回:其中,中国42军担任外层迂回的任务,沿北仓里——顺川公路进攻,准备夺取顺川和肃川;中国38军以113师和114师担任内层迂回的任务,其中114师负责沿公路进攻正面军隅里,113师则负责沿小路穿插到军隅里以南,大同江北岸的三所里。这次迂回一旦成功,美第8集团军的后路将被中国军队双层包围,整个集团军也将插翅难飞。
  
  预告:
  三所里,战役的关键
  三所里,美第8集团军的生命线
  中国第38军的迂回会成功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预告:
  三所里,战役的关键
  三所里,美第8集团军的生命线
  中国第38军的迂回会成功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L :L ;funk
原作者以为读者们都是小白啊~
  十三 土耳其旅的奋战和"东京会议"——“圣诞节凯旋攻势”彻底夭折
  
  按照沃克将军的撤退计划,美第8集团军向清川江畔的总退却将在11月28日中午开始。也就是说,整个集团军正面还要熬过一夜才能撤退。经过两个充满了血与火的夜晚(25日夜和26日夜),美第8集团军各部此时已经筋疲力尽,谁也不能保证在27日夜晚还能坚撑下去了。
  如上一章所述,11月27日黄昏,中国第38军和第42军从德川出发,开始向美第8集团军后方进行双层迂回。其中,担任内层迂回的中国38军一北一南并列114师和113师,分别向军隅里和三所里插去。一旦中国113师插进三所里,美第8集团军的退路上将被打进一颗钉子;而一旦中国114师拿下军隅里,美2师的后路就会被彻底切断。因此,被部署在德川——军隅里公路上的的土耳其旅成了美2师能否生存的关键。如果土耳其旅能守住戛日岭,就能挡住中国第114师向军隅里的推进。反之,美2师就会变成中国军队的口中之食。
  
  土耳其旅,正式名称为土耳其第1旅,兵力5090人,是一支按照美军火力标准,使用美式装备的部队。旅长塔辛•阿齐兹准将有三十多年的军龄,曾参加过一战中著名的加里波利战役(1915年),是土耳其国内的装甲作战先驱。此公是个典型的老式军人,对上司言听计从,对祖国忠贞不二。他手下的突厥勇士们好勇斗狠,擅长白刃战,且饭量奇大,每人每天的口粮要比美国大兵多出两磅面包(自然,土耳其人的伙食里没有猪肉)。来到朝鲜参战的土耳其旅杀气腾腾,斗志旺盛,连美国人都怕他们三分。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土耳其人有多么强悍:土耳其旅初到朝鲜之初,有两个美25师的美国大兵手痒,趁半夜悄悄摸进了土耳其旅旅部,偷了很多东西,还把旅部里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画像用油漆涂了个满脸花。这两个人临走时被土耳其人发现,但还是跑了。不过,土耳其士兵却记住了他们的模样。第二天一大早,土耳其兵就到美25师去要人。美军军官为了息事宁人,不破坏“国际友谊”,就把两个偷东西的大兵交了出去。结果,这两个倒霉的美国人的名字至今还出现在战争失踪者的名单上。
  
  11月27日,土耳其旅配属美72坦克营的一个排在寒风中从军隅里出发,开始东进。在太阳落山以前,该旅到达瓦院东面的天险戛日岭,构筑了阵地,随即就发现东面的公路上有上千个人影正蜂拥西来。土耳其旅认为中国军队终于来了,兴奋异常,立即开火射击。这一千多个人在土军的猛烈火力中成片倒下,幸存者纷纷举手投降。土耳其旅首战告捷,当即向美9军军部报告:“我军与成群结队的敌人激烈战斗,最终守住了阵地,并俘获大量敌兵。”美9军方面喜出望外,马上派出情报军官和翻译前往戛日岭察看土军的战果。谁知,这些美国人到达土军阵地,看见了战俘后顿时大跌眼镜:这些被俘获的所谓“大量敌兵”全是从德川逃出来的南朝鲜第7师溃兵,躺在土军阵地前的尸体也全是南朝鲜兵的——这些可怜的南朝鲜人好不容易逃出了中国军队的包围圈,却被不分敌我的土耳其友军稀里糊涂地打死了。这实在称得上是战场上一个残酷的黑色幽默。
  
  这场联合国军自相残杀的闹剧发生后不久,天黑下来,11月27日的夜晚到来了。气温依旧是零下十几度,戛日岭上冷风肆虐,切割着山上严阵以待的土耳其官兵的身体。黑夜沉沉,四周一片寂静,大战前的宁静笼罩着戛日岭。突然,猛烈的迫击炮火伴随着机枪火力降临到了土耳其旅头上,大量中国士兵突然出现在夜暗中,冲向土军阵地——中国114师342团开始了对戛日岭的进攻。
  潮水般的中国军人吹着冲锋号从东面猛冲土耳其旅的阵地。土耳其旅发挥全部火力拼死防守,但怎么也没法阻挡住中国第342团的进攻浪潮。到凌晨1点(11月28日),中国军队攻占了戛日岭山口。土耳其旅以一个连的兵力向山口发起反击,结果被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逼退。同时,中国第342团以一部分兵力迂回到土耳其旅的西面,切断了土军的退路。这样,整个土耳其旅就被压缩在山顶的环形阵地上,陷入了中国军队的重围之中。在这一夜余下的时间里,中国军队猛烈地围攻土耳其旅的山顶环形阵地。土耳其官兵挥舞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一次次和突击上来的中国士兵展开残酷的白刃战,一次次守住了阵地。中国军队在每次冲锋的间隙都故意在山脚下大声说笑、敲锣打鼓,黑夜里中国士兵豪放的笑声和刺耳的锣鼓声让这些彪悍的突厥人也听得毛骨悚然,忐忑不安。天亮时分,中国军队和往常一样停止攻击,暂时消失在土耳其人的视野之外。这样,土耳其旅结束了他们在朝鲜的初战,撑过了这可怕的一夜。更为重要的是,土耳其旅暂时挡住了中国第114师对军隅里的关键一击,为美第2师的后退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这一夜对土耳其旅来说令人刻骨铭心,对美第8集团军正面各部来说也同样如此。11月27日入夜后,中国军队和之前的两个夜晚一样,又一次展开了大规模夜袭。
  在美1军正面,中国第66军和第39军一西一东,于午夜时分开始向龙山洞进攻。龙山洞位于南朝鲜第1师和美25师结合部以南8公里处,是一个战略要点:一旦中国军队夺取了这里,就能在南朝鲜第1师和美25师之间打进一个楔子,把两个师分割开来。此外,龙山洞还是一个交通枢纽。从这里向南的公路可以到达安州,向东南的公路则可以到达军隅里。如果联合国军丢了龙山洞,安州和军隅里就会暴露在中国大军的进攻锋芒之下。
  面对中国第66军南下的洪流,南朝鲜第1师难以阻挡,向南且战且退。到黎明时,该师的第11团和第15团已经丢掉了龙山洞,退到了龙山洞南面3公里处。同夜,美25师的西翼团美35团和蜂拥而至的中国第39军展开激战。随着西面南朝鲜第1师在中国军队的压力下节节败退,美35团的西翼被暴露出来。该团开始承受中国第39军从西、北两个方向的猛烈冲击,也只好且战且退。美35团一路上虽然勉强保持住了队形,但后退进行得混乱不堪,遗失了大量装备。到天亮,美35团已向东南方向退却了6公里,从九龙江西岸退到东岸,来到宁边周围。威尔逊特遣队在这一天晚上也再一次遭到了中国第39军的猛烈攻击。面对中国军队潮水般的攻势,特遣队同样选择了且战且退。黎明前后,特遣队退到了美35团东北面不远处。随着威尔逊特遣队的退却,东面的美27团的侧翼失去了友军的掩护。该团也只好跟着后退,撤到了特遣队东面,和特遣队连成一线。到天亮以后,美25师形成了一条新的连贯战线。而中国第66军和第39军的进攻也一如往常地暂停下来,等待着下一个夜晚的到来。
  
  美9军正面,美2师在这一夜遭到了中国第40军从西北面和东面两个方向的进攻。在中国军队前仆后继的冲击下,该师顽强地战斗着,其西翼的部队(美23团和美9团)经过一夜激战总算守住了球场洞,而东翼的第38团则不堪重负,向球场洞方向不断收缩。天亮以后,中国第40军对美2师的进攻一反常态地持续着,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美2师的减员非常严重,全师已经几乎找不出一个伤亡不到一半的连队了。中国军队如此执著地猛攻美2师令美国人感到不解,也让美国人感到非常担忧——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事要发生。的确,中国军队的一张大网正在向美2师张开。事实上,此时美2师的退路已经被切断:尽管中国第114师的迂回被土耳其旅的奋战暂时挡住了,但中国第113师在短短的14个小时内行军72.5公里(平均每小时5公里以上!),于11月28日早上8点不被察觉地占领了空城三所里。中国113师的这次快速穿插是中国士兵用双脚走小路完成的,它的确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1991年,在一马平川的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沙漠上,负责联军西线的美第18空降军面对傻大木一触即溃的军队,其坦克和直升机群的前进速度也不过是每小时5公里!
  
  中国第38军113师成功穿插到了三所里,这意味着有一个中国师的兵力封锁住了美2师的后路。现在,中国军队已经出现在美2师的北面、东面、南面三个方向上,美2师陷入了三面合围中。中国军队如此猛烈地进攻只意味着一件事情:中国军队决定全歼美2师。
  
  中国第38军的内层迂回已经进行得有模有样,而到11月28日早上,中国第42军的外层迂回还远远没有到位。此时,负责阻击中国第42军向顺川方向迂回的美骑兵1师下属三个团的位置如下:骑兵7团和骑兵8团部署在顺川,骑兵5团则位于军隅里——在接受防御顺川的任务之前,美骑兵1师作为美第8集团军的预备队一直部署在军隅里。现在,骑兵7团和8团已经到达了顺川,而骑兵5团还没有出发。美骑兵1师师长盖依将军命令骑兵5团立即南下到顺川和师主力会合。于是,美骑兵5团在冬日早晨清新寒冷的空气中离开军隅里南下,向顺川靠去。这是一次在后方的调动,美骑兵5团的官兵们没有任何战斗准备,根本没想到会在沿途发生战斗。
  早上8点05分,也就是中国第113师到达三所里后的五分钟,美骑兵5团到达顺川以南约20公里处的三所里北面。在这里,该团打头阵的团侦察排突然遭到了三所里方向的猛烈射击。侦察排毫无防备,在中国军队倾泻而来的弹雨下成了被屠宰的羔羊,一瞬间就遭到毁灭性打击,全排只有排长和3名士兵活了下来——战场上的一切都充满着戏剧性。有的时候只需要短短的五分钟,形势就会大不相同。此时,跟在侦察排后面的第2营见侦察排几乎全军覆没,立刻暂停前进,调整好部署,沿公路两边以战斗队形向南进攻。该营认为在三所里进行阻击的只是小股渗透进来的中国军队,可以很轻易击破。可是美2营很快就发现他们错了:中国军队的火力非常猛烈,美军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就这样,美骑兵5团在三所里和中国第113师陷入苦战中。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美骑兵5团依然没什么进展。无奈之下,美骑兵5团只好绕开三所里,走西面的一条岔路,取道龙源里向南前往顺川。由于在三所里被中国军队阻击了一个白天,因此直到入夜时分,美骑兵5团仍离顺川有一定的距离。
  
  到11月28日中午,沃克将军向美1军军长米尔本和美9军军长库尔特下达了正式撤退的命令,美第8集团军的全线大踏步后退由此拉开了序幕。此时,联合国军官兵们大概还想不到,这将是他们在有生之年中最后一次看见清川江了(如果他们后来没被俘虏的话)。
  美1军正面,米尔本军长下令以南朝鲜第1师掩护美24师和美25师,向博川——新安州——安州西一线撤退。随着撤退令一到,美24师和美25师立即如获大赦般蜂拥南下。见美军开始撤退,在白天本来应该很平静的中国军队突然活跃起来,再次开始向南推进。于是,南朝鲜第1师就在龙山洞南面继续战斗,尽可能迟滞中国第66军的推进。白善烨的南朝鲜第1师和第一次战役中一样,再一次肩负起了掩护美军撤退的任务。南朝鲜第1师顽强地阻击着南下的中国军队,给两个美军师争取到了撤退的时间。到黄昏时分,美24师全部撤到了博川周围。美25师则在中国第39军的不断冲击下保持战线,且战且退。到日落时,该师已全部撤过九龙江,到达宁边东南面、离清川江只有5公里的地方。美25师准备先南撤到军隅里,然后再转向西,前往安州占领阵地。同时,美25师师长基恩将军下令解散威尔逊特遣队,将特遣队各部回归原属单位。这样,美25师的编制恢复了标准的三个团。
  
  11月28日入夜后,南朝鲜第1师继续在龙山洞南面和中国第66军激战。中国军队的进攻异常凶猛,南朝鲜军的防守也异常顽强。夜战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雷鸣般的枪炮声响撤夜空。尽管已经连续苦战多日,但南朝鲜第1师斗志依旧旺盛,牢牢地顶住了中国第66军的进攻。白善烨师长决定撑过这个晚上,第二天(11月29日)一早向新安州方向撤退。
  
  美9军正面,库尔特军长下令美2师后退到院里,守住清川江畔的院里桥头阵地。同时,土耳其旅也被库尔特军长划到了美2师的编制中。按照库尔特的计划,美2师应当在退到清川江边后确保院里——瓦院这样一条南北向的战线。
  街道撤退令后,美2师师长凯泽立即拟定了撤退计划:以第23团和第72坦克营掩护各部撤退到院里。之后,第23团也退到那里,接替已经减员极其严重的第9团,并在同时把第9团作为师预备队,重新整编。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撤退方案,因为事实上这个方案执行起来非常困难。随着撤退开始,美2师苦难的苦难之旅也由此正式开始了。
  撤退开始后,美38团和南朝鲜第3团的车队冒着中国军队的猛烈火力向西驶向球场洞,死伤惨重。这两个团好不容易才进入球场洞,和美9团合兵一处。接着,三个团的车队一起向军隅里开去,浩浩荡荡的车队挤在狭窄的公路上,完全没有一个人指挥秩序,互不相让,乱成一锅粥,很快就形成了壮观的大塞车场面。三个团的车队以蜗牛般的速度向南挪动着。与此同时,美23团发挥优势火力死守球场洞,使中国第40军无法靠近公路一步。因此,三个联合国军团的撤退虽然非常缓慢,但没有受到攻击。到晚上8点,美38团和南朝鲜第3团总算挪到了军隅里以北、院里以南的位置,完成了向清川江畔的撤退。三个小时后(晚上11点),美9团的车队缓缓进入院里,该团的退却也成功了。第9团成功撤退后,美23团也立刻开始撤退,很快就到达院里,接管了美9团在那里的防务。这样,在11月29日这一天开始时,美2师建立起了院里桥头阵地。
  
  11月28日白天,在戛日岭,陷入重围的土耳其旅已经彻底和美9军军部失去了联系。阿齐兹旅长现在要为全旅官兵的生命好好考虑了。现在,摆在土耳其旅面前的有两条路:一,依照命令继续坚守,让美2师能够从容不迫地撤退。二,向西突围,在军隅里东面占领新的阻击阵地。如果选择前者,就会牺牲土耳其旅自己,而让美2师的美国大兵们逃出生天。阿齐兹纵然是一个老派军人,但也没高尚到能够为了外国友人献出自己同胞生命的地步,这条路是万万不能走的。因此,土耳其人选择了向西撤退占领下一道阻击阵地。当然,这条路也是很危险的——一旦旅在突围中被打散,不但全旅官兵的性命堪忧,还会使中国第114师能够通畅无阻地冲向军隅里。一旦如此,美2师和土耳其旅就全完了。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笼罩在白雪覆盖的戛日岭上。土耳其旅的官兵们纷纷撤下戛日岭,全旅的车队开始有秩序地顺公路向西突围。天还没有黑透,中国军队的射击并不猛烈,土耳其旅很顺利地撤到了军隅里东面不远处的夏日里,占领了新的阻击阵地。随后,美9军军部和土耳其旅间的通讯终于得以恢复。库尔特军长喜出望外:他还以为土耳其旅已在戛日岭上被全歼。高兴之余,库尔特军长让土耳其旅继续封锁军隅里——德川公路,并归由美2师节制。
  
  再往东,南朝鲜第6师7团和19团坚守着北仓里。在两个南朝鲜团身后通往顺川的公路上,美骑兵1师师长盖依将军又设置了两道阻击阵地:美骑兵7团在假仓里——月浦里,即北仓里南面封锁公路,美骑兵8团在顺川——新仓里之间封锁公路。其中,美骑兵8团曾在上一次战役中于云山遭受重创,现在已经补充了22名军官和616名士兵,恢复了原有的战斗力。这样,再算上南朝鲜军在北仓里的防线,联合国军就在北仓里——顺川之间一共布置了三道阻击阵地。盖依将军希望以这样的方式逐次抵抗,耗尽中国第42军向顺川迂回的力量。
  11月28日中午,也就是美1军和美9军开始正式退却的同时,中国42军124师和125师出现在北仓里东北面,准备向北仓里发动进攻。与此同时,联合国军通过空中观察发现,有大批中国军队在两千名骑兵的引导下正从北仓里东面的山地中迂回,直接插向北仓里东南面。联合国军所不知道的是,这支迂回的中国部队是中国第126师。中国42军以124师和125师从公路,126师从侧面,开始了向顺川方向的突击。
  
  中国第126师的迂回让盖依将军感到非常恐慌。盖依认为,中国军队迂回的目标很可能是顺川东南面的成川——成川位于顺川东南面,从这里有一条向西南的公路直通平壤。此时,联合国军在成川没有一兵一卒。盖依立即命令美骑兵1师第16侦察连前往侦察成川,看有无异样。美16侦察连立刻驱车东去。在成川城里,侦察连的官兵们没有看到一个中国军人的影子,只遭遇到了一小股潜入城中的北朝鲜游击队。经过短暂的交火,侦察兵们打死了10名北朝鲜兵,其他北朝鲜人撤走了。
  
  这样,到11月28日夜里,美第8集团军向清川江畔的退却在持续。入夜以后,中国军队在集团军正面加紧了攻势,决心不让美第8集团军这么容易就跑掉。南朝鲜第1师、美25师和美2师都在清川江北岸和中国军队继续进行夜战。此外,中国第114师在入夜后猛冲土耳其旅在夏日里的新阵地。土耳其旅和昨夜一样挥舞着枪刺,毫不畏惧地和视死如归的中国士兵展开了白刃格斗。土耳其旅像坚硬的礁石一般,死守着夏日里阵地,让中国第114师无法继续向军隅里靠近。这一夜,战争双方的官兵都打得很勇敢。龙山洞以南、院里、夏日里都在反反复复地进行着凄惨的血战。西线的战局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美第8集团军正面各师都已经减员严重,疲劳到了极点。以这样的部队到底能否确保住清川江一线,成了一个未知数。
  
  在东京,几天前还踌躇满志的麦克阿瑟被严峻的战况彻底震慑住了。现在,整个美第8集团军都已在后退,甚至连清川江一线都难以保住;美10军在东线也遭到了大规模攻击,美陆战1师主力在长津湖畔入陷入了中国大军的围攻(后将述)。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第一次感到有些慌了,这种惊慌就算在联合国军被逼到釜山防御圈里时也没出现过:那时,麦克阿瑟起码还知道敌人的大概实力。而现在,他已经被这些不按套路出牌的中国人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了。
  1950年11月28日的东京之夜一片歌舞升平,灯红酒绿,和一个海峡之隔的朝鲜半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美军占领下的日本人早已忘记了亡国之痛。劳累了一天的东京市民有的正在这座充满诱惑的大都市里尽情放纵着自己的欲望,有的则回到家里脱掉西装穿起和服,和家人其乐融融地共进晚餐。70高龄的麦克阿瑟此刻满脑子里都是朝鲜前线糟糕的战局,并不为这一派和平的景象所动。他命令在朝鲜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和美10军军长阿尔蒙德立刻飞到东京参加会议,商讨战局的下一步走向。晚上9点50分,在东京第一大厦的会议室灯火通明(联合国军司令部所在地),麦克阿瑟和匆匆赶来的沃克、阿尔蒙德坐在一起,开始会议。这场会议史称“东京会议”,正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朝鲜战局后来的走向。
  会上,沃克和阿尔蒙德首先分别发言。两人各自谈到了西线和东线的严峻局势,并重点地描述了中国军队夜袭的可怕程度。沃克说,南朝鲜第2军已经土崩瓦解,第8集团军正面各师都已疲惫不堪,连集团军能否确保住清川江一线都成了未知数。如果集团军继续在清川江边撑下去,迟早会彻底崩溃。
  听取了手下两员大将的报告后,麦克阿瑟明白之前的情报估计有误。中国军队确实已在东西两线投入了精锐的正规军。现在,联合国军的出路只有继续撤退一途了。会议进行了4小时,到11月29日凌晨1点50,麦克阿瑟终于坚定了继续撤退的决心,下令前线的部队立即南撤,放弃清川江一线,确保平壤以北的肃川——顺川——成川——阳德——元山一线。这条东西向横穿朝鲜半岛的防线被称为平壤防线,其防御目的是守住平壤。麦克阿瑟选择这样一条防线的原因是:这里是朝鲜半岛的东西向最窄处。联合国军在这里布防,能够集中兵力,形成一条更为紧密的战线。
  这样,到11月29日凌晨,麦克阿瑟终于清醒地认清了形势。可事已至此,战局再也无可挽回。29日早上6点,麦克阿瑟向华盛顿方面发电,称:“……现在已爆发了全新的战争,估计有20万中国军队进入朝鲜,战局的发展已超出本司令的驾驭能力……”这封电报有两个地方令人感到哭笑不得:一,中国军队早在10月25日就开始和联合国军交战。可直到一个多月后,麦克阿瑟才意识到发生了“全新的战争“;二,中国军队的总兵力在西线有18个师18万人,东线有12个师12万人,共计30万。而麦克阿瑟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依然少算了10万中国军队。不过不管怎么说,到11月29日凌晨,经过“东京会议”的麦克阿瑟终于正式向部队下达了后退的命令。轰轰烈烈的“圣诞节凯旋攻势”至此彻底夭折。
  
  十四 “死亡公路”之战和西线联合国军退入“平壤防线”——美2师的灾难之旅
  
  1950年11月29日到来了。对于美第8集团军来说,这将是极为惨淡的一天:仅仅五天前,他们还在一路高歌猛进。而现在,整个集团军都要放弃清川江一线,向“平壤防线”退却了。供美第8集团军向南撤退的公路有四条:最西面的一条为安州——肃川公路,美1军的南朝鲜第1师和美25师将沿这条公路退到肃川;往东,是西北东南向的安州——顺川公路,美24师将从这条公路退进顺川;再往东的一条为军隅里——顺川公路,美2师配属土耳其旅将从这里退到顺川;最东面的一条为北仓里——顺川公路,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6师的两个团目前已在这条公路上设置了三道阻击阵地,构成了集团军的东侧后。
  依11月29日凌晨的局势来看,美第8集团军正面各部想平安南撤决非易事:在集团军西翼,中国第66军和第39军正在加紧压迫南撤的美1军;中国第50军在第66军身后不远处,随时可能也加入到对美1军的进攻中来。美1军正承受着3个中国军直接或潜在的威胁。目前,美1军的三个师中除了美24师依然完好外,其他两个师都已经伤亡惨重。该军能否在两到三个中国军的压迫下保持住秩序,成功退到肃川、顺川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在集团军的东翼,美2师面临的情况更加严重——中国第40军正从正面进攻美2师在军隅里北面的院里桥头阵地。在美2师身后,中国38军114师则在猛攻位于军隅里东面的夏日里的土耳其旅。更为危险的是,中国38军113师插到了军隅里——顺川公路上的三所里,把美2师向顺川撤退的道路一举切断,像一颗钉子般钉在了美2师后面。现在,美2师三面受敌,已成了名副其实的瓮中之鳖。
  
  11月29日凌晨,只有最东面北仓里——顺川公路上的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6师的两个团还没有遭到大规模冲击了。不过,中国第42军的124师和125师正加紧速度在北仓里正面集结,南朝鲜第6师两个团在北仓里正面遭到进攻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果然,在天快要亮的时候,北仓里北面的群山突然沸腾起来——大批中国第125师的官兵吹着冲锋号,如潮涌般地从山中杀出,冲向了南朝鲜6师7团和19团。
  面对中国第125师的猛攻,两个南朝鲜团的北仓里阻击阵地像纸糊的一样,几乎在转瞬之间就完全崩溃。成片的南朝鲜败兵沿公路蜂拥南下聚集到月浦里,准备在这里建立一道新防线。然而,中国第125师随即尾随而至,向惊魂未定的两个南朝鲜团再次展开猛攻。这次,两个南朝鲜团彻底溃散了。曙光微露的晨曦中,一批又一批的南朝鲜溃兵和大量难民挤在一起拼命南逃,涌进了月浦里南面3公里处美骑兵7团的主阵地。这样,联合国军在北仓里——顺川公路上的第一道阻击阵地就被中国军队轻易击破了。
  面对着黑压压地涌进自己阵地的南朝鲜溃兵和难民,听着北面响起的激烈枪炮声,美骑兵7团的官兵们明白中国军队的下一个进攻目标就是他们,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所有涌进骑兵7团阵地的南朝鲜溃兵都被美军截住,加以重新整编。在和中国军队正式交战以前,美骑兵7团遭遇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些北朝鲜游击队员混进了难民潮中。这些游击队员在流动的人群中频频向美军阵地甩出手榴弹。美军官兵们找不出难民中北朝鲜游击队员的位置,只好在阵地上被动地不停挨炸。北朝鲜游击队以此方式接连炸伤了8名美军士兵、并炸死美军连长1名。北朝鲜游击队的这种战术虽然没给美军造成太大的实际伤害,却把美军官兵弄得忐忑不安,人心惶惶。
  到早上6点半,大批南朝鲜溃兵和难民仍在不断涌入美骑兵7团的阵地。溃兵和难民的队伍挤满了公路,长得望不到尽头。这时,美骑兵7团的主阵地突然遭到了敌对火力的猛烈射击。这些射击来自团主阵地东北面的高地上,居高临下——此时,中国第125师已经占领了高地,把美骑兵7团的阵地收尽眼底。美骑兵7团开火还击,双方开始激烈对射。双方横飞的弹雨有的落在公路上,给向南涌去的溃兵和难民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于是,本来就已经非常惊恐的南朝鲜溃兵变得更恐慌了。在骑兵7团主阵地北面400米处,8门南朝鲜军的榴弹炮在一片慌乱中被拖炮车甩翻在公路上,堵住了公路。南朝鲜炮兵们见状没有想着去把炮推开,而是纷纷跳下车,夺路而逃,把8门榴弹炮和16辆车横七竖八地遗弃在了公路上。这下子就有一大段公路被彻底堵死了。被堵在后面的乱哄哄的人流变得更加拥挤,几乎无法前进。激烈的枪炮声中,难民和溃兵的哭喊震天。美骑兵7团1营一名管理车辆的军官见状,觉得有必要重新疏通公路,因此叫上6个士兵逆人流而上,不顾战斗双方激烈的交火前去回收大炮、并把车开离公路。他们往返了数次,把16辆南朝鲜军车全都开回了美军阵地。8门榴弹炮也被他们开车一并拖了回来。公路终于再次通畅了。南下的溃兵和难民流再次凶猛地涌动起来。
  美骑兵7团和高地上的中国第125师激烈地对射了两个小时。到早上8点半,骑兵7团总算依靠占有绝对优势的炮兵支援火力压制住了中国军队的射击。中国军队的火力逐渐微弱下来,最终停止。战斗暂时平息了。不久,成千上万的溃兵和难民终于全部涌过了骑兵7团的主阵地。几乎所有南朝鲜第6师的溃兵都被美国人成功截住,两个南朝鲜团又一次恢复了秩序。
  此时,美骑兵1师师长面对北仓里——顺川公路上的战局,心中感到非常不安:中国124师和125师正从公路上大举进攻,中国第126师则在进行侧翼迂回。仅以骑兵7团孤军固守月浦里南面的阻击阵地(那两个南朝鲜团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了),实在是非常困难。因此,在上午10点左右,盖依命令美骑兵7团和两个南朝鲜团退到新仓里,即美骑兵8团阻击阵地的位置;美骑兵8团则退入顺川城中,防守顺川市区;此时,昨天和中国第113师在三所里苦战了一天的美骑兵5团也到达顺川。盖依把该团配置在了顺川北面3公里处。三个美军团和两个南朝鲜团立即开始行动。到天黑以前,五个团都到达了自己的新位置。美骑兵7团和两个南朝鲜团在向新仓里后退的过程中没有遭到中国军队的追击,一路平安。这样,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6师两个团围绕顺川建立的阵地就形成了。
  天又黑了。美骑兵7团在令人恐惧的黑暗和寒冷中迎来了11月29日的夜晚。在前半夜,他们并没有遭到中国军队的冲击。然而,到夜里11点半,中国军队猛烈的迫击炮火和机枪弹道突然开始横扫该团阵地。一个半小时后,也就是11月30日凌晨1点,中国军队的火力准备结束,中国第125师的步兵在冲锋号声里趁着夜色杀向了美骑兵7团。
  中国第125师的这次冲击非常猛烈。美骑兵7团在在猛烈的炮兵火力支援下拼命射击,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可怕的伤亡,但前仆后继的中国士兵还是把骑兵7团的阵地冲开一个缺口,直接向纵深突去。很快,一部分中国士兵已经冲进新仓里。美骑兵7团立即以预备队一个连的兵力配属两辆坦克反攻,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在凌晨两点半把突入的中国军队顶了回去。随后,中国第125师停止进攻,撤了下去。寒夜又一次恢复了应有的安宁。在这场持续了三个小时的激烈夜战中,中国第125师留下尸体350具,并有10人被美军俘获。美骑兵7团的损失则为:战死38人,负伤107人,失踪11人。
  新仓里的夜袭是中国第42军在北仓里——顺川公路上的最后一次攻击。在此之后,该军就再也没有尝试从这条公路向顺川方向突击了。此外,进行侧面迂回的中国126师在30日冲到了大同江畔、顺川东南面的丫波里,成为42军冲得冲得最远、离顺川最近的部队。但该师在迂回的路上一直遭到联合国军空袭,伤亡惨重,因此也没有进攻顺川。这样,中国军队在西线双层迂回的外层迂回宣告失败,第42军没能够按照预定计划拿下顺川。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从11月29日和30日这两天的战斗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第42军并没有下定决心一鼓作气向顺川方向突击——29日,42军首先突破了北仓里的第一道阻击阵地,却没有趁胜坚决继续进攻,而只是和美骑兵7团的第二道阻击阵地不疼不痒地对射了两个小时。接下来,当美骑兵7团向顺川撤退时,42军没有趁势进攻,而是等到骑兵7团退到新仓里,占领了牢固的新阵地才发起正面冲击。由于一系列的不果断和犹豫,再加上美骑兵7团的顽强抵抗,42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最终也没能拿下顺川。
  二、42军的外层迂回从执行难度上来讲要比内层迂回的38军大得多——42军要拿下顺川,必须要走140公里以上的路,是38军三所里迂回的两倍。要在敌后进行如此长的迂回,无疑是相当困难的。38军113师行军72.5公里插进三所里已属战争史上的奇迹。而如果42军真的成功迂回到了顺川,那大概能称得上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综上所述,42军外层迂回的失败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如果42军真的迂回成功,那么美第8集团军将面临的情况就绝非下面将要讲述的那么简单了。不过,就算这个比较“简单”的情况也足够美第8集团军消受了。毕竟,美2师已三面受敌。美第8集团军在清川江沿线各部于11月29日、30日这两天所遭受的苦难,要比美骑兵1师和南朝鲜第6师大得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的遭遇:
  
  如前所述,在11月28日夜间,南朝鲜第1师、美25师、美2师在清川江边都和中国军队陷入了凄惨的夜战中。此时在龙山洞以南掩护美24师撤退的南朝鲜第1师一边和蜂拥而来的中国第66军进行激烈战斗,一边保持阵线向新安州——安州一线缓缓后退。到11月29日早上,南朝鲜第1师已经退到清川江北岸,占领了新安州——安州桥头阵地。往东,美25师也和中国第39军陷入苦战。这一夜,中国军队把攻势重点对准了美25师东翼的美27团和美24团。美25师同样一边承受中国军队的冲击,一边缓缓南退。11月29日拂晓,该师退到了清川江北岸、军隅里西北面,和东面的美2师阵地连成一线。
  天亮后,中国军队没有继续进攻南朝鲜第1师和美25师在清川江北岸的桥头阵地。在暂时的平静中,两个师呆在桥头阵地上,等待着美1军军部发出的开始向肃川撤退的命令。下午,米尔本军长的撤退令到了。按照米尔本军长的命令,美1军各部的撤退将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入夜后,南朝鲜第1师和美25师立即放弃桥头阵地退到安州附近,并于11月30日早上开始从安州向肃川撤退。其中,南朝鲜第1师在30日早上5点先撤退,美25师则应在早上6点动身。在友军撤退的过程中,美24师的第5团应当直接归军部节制,占据新安州——安州桥头阵地,掩护撤退。南朝鲜第1师和美25师全部撤出安州后,位于博川的美24师主力立刻沿博川——安州——顺川公路撤退。最后,美5团作为军的殿后部队撤出桥头阵地,随师主力向顺川退却。
  此外,美2师9团1营因为伤亡惨重,因此全营官兵从军隅里西撤,并入美25师的东翼团美24师。此后几天里,该营官兵将接受美25师的指挥,随美25师一起行动。
  这样,到天黑以后,南朝鲜第1师和美25师开始向安州西撤。长长的军隅里——安州公路上顿时充满了川流向西的军车。两个师的车队在公路上虽然拥挤,但很有秩序。与此同时,美25师最东翼的营美24团3营进入军隅里市区。作为两个师最东面的部队,他们应当是最后一个向西退却的营。在西面的部队全部动身之前,该营只有在军隅里城里耐心地等待。
  
  再往东,是已经陷入三面围困的美2师。该师正处在军隅里附近,师所面临的形势最为严峻:如前所述,11月28日夜里,中国第40军从北面猛冲该师的院里桥头阵地,中国第38军114师则从东面攻击土耳其旅(归美2师节制)的夏日里阻击阵地。美2师为了守住军隅里这个在撤退中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成群结队的中国士兵展开了殊死战斗。然而,面对中国军队的强大压力,美2师和土耳其旅还是不得不慢慢向军隅里方向后退。到11月29日天亮时,美2师已经退到清川江南岸,建立起一道新的防线:第23团部署在军隅里正北面,封锁军隅里——院里公路;南朝鲜第3团和美38团部署在军隅里东北面,一北一南地防守天险飞虎山(该山在第一次战役中就曾被双方激烈争夺)。同时,土耳其旅也在配属的美72坦克营一个排的掩护下,徐徐退入军隅里正东面、飞虎山正南面的凤鸣里。这样,美2师的防线就变成了一个弧度大致为90度、围绕军隅里而建的弧形。此外,美9团被配置在军隅里西南面3公里处,作为师预备队使用。美2师的师属炮兵也全部部署在军隅里西南面,为全师提供炮火支援。美2师师部则位于军隅里南面。凯泽师长在此坐阵,指挥战斗。

  在11月29日上午,经过连日苦战的美2师各部的减员已经达到了惨不忍睹的程度。平均下来,每个营还能战斗的人不超过250人;许多连队都损失殆尽,能战者只剩下20到35人。在美2师的三个步兵团中,所剩战斗人员最少的是美9团:该团原有战斗人员3200人,如今,团的第1营被并入美25师,剩下两个营中没带伤的仅剩400多人,为原来编制的八分之一。在如此的情况下,美2师依然要面人数占有绝对优势的中国大军。按形势来看,如果该师再不撤退,将会完全覆没。

  然而,最要命的问题是,目前美2师不能立即撤退——一旦师现在就放弃了军隅里,那么中国第40军和第38军向西就可杀向安州和新安州,向南则能直捣顺川。这样一来,整个美第8集团军就全完了。事实上,死伤惨重的美2师正在独自支撑着美第8集团军战线的东北角。一旦这个东北角崩溃,集团军的战线也将随之崩溃。因此在南朝鲜第1师和美25师撤退以前,美2师要一直像钉子一样守在军隅里。对于已经残破到如此程度的美2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
  天亮以后,成群结队的中国军队继续蜂拥而来,持续猛攻美2师的军隅里弧形阵地。为了全师的生存,也为了整个美第8集团军的生存,美2师和土耳其旅在空中掩护下继续在寒风里顽强战斗。双方都明白军隅里的重要性,因此打得格外激烈。两军一边火力占优,一边人数占优。在同样坚强的战斗意志下,这样的两支军队间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状态。
  早上7点半,不祥的消息传来——有一个气喘吁吁的土耳其兵一头冲进美2师师部,用美国人难以听懂的“土式英语”废劲地说:“我军有一支补给车队在顺川——价川(仅靠军隅里,在军隅里北面)公路上的青谷里(在龙源里、三所里北面)附近遭到约一个连的敌人伏击,全军覆没。”敌军封锁了顺川——军隅里公路对于美2师来说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此消息仍然令人不安。美2师师部随之便陷入一片紧张的气氛中。
  到上午8点,美38团、南朝鲜第3团和土耳其旅的阵地都开始向师部告急。在美2师师部所在地,偶尔有中国军队的迫击炮弹落下,师部气氛空前紧张。这时,美1军军长米尔本打来了一个电话,要找凯泽师长谈。以下是两人间的对话:
  米尔本:“你们那边情况怎样?”
  凯泽:“不好。现在师部也遭到了攻击。”
  米尔本:“嗯,那你沿着我这边走吧。”
  米尔本所谓的“沿着我这边走”就是让美2师随美1军主力一起退向安州,然后再撤到肃川。安州——肃川公路并没有被中国军队封锁,因此比较安全。但是,美2师在编制上属于美9军,并不属于美1军。凯泽不能随便答应一个不是自己上司的人的命令。米尔本的这句话大概算是个客套。米尔本来电话的本来目的应该是询问美2师能否撑得住,以保障美1军安全撤退。不过,米尔本的电话倒是提醒了凯泽要和自己的军部联络,受领该如何撤退的命令。凯泽立即坐上一辆吉普,驱车前往军隅里西面4公里处的美9军军部。
  凯泽的车子在难民潮和从前线退下来的车队中艰难地挪动着,短短4公里路居然足足走了两个半小时。11点,凯泽终于来到军部,却发现里面几乎没有一个人:库尔特军长等高官都去视察前线了。什么也没找到的凯泽瞄了一眼角落里正在地图上画各师作战地域的军作战部长,看到了美2师的作战地域,因此决心全师按照地图上的画法向顺川撤退。军隅里的战局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恶化,凯泽不能离开部队太久。他必需尽快赶回去。坐车回去实在是太慢了。因此,他坐上一架直升机飞回军隅里。在直升机上,他看见数以千计的难民正在沿一条山间公路向顺川方向蜂拥南下。凯泽认为,既然难民走这条路,中国军队大概还没有以重兵封锁这里,因此决定全师将沿这条路南退。
  可是,凯泽完全想错了。他犯了一个极其愚蠢的错误:那些那下的人根本就不是难民。他们是从小路穿插进来的中国军队。中国士兵穿着厚厚的棉衣,把自己包得像土豆,所以从空中看去很像穿着棉衣的朝鲜难民。这支中国军队的番号是38军112师335团——之前,中国第112师一直跟在114师身后推进。现在,这个中国师也投入了战斗。中国第335团这次南下的目标是占据288.7高地,帮助113师封锁公路。该高地位于青谷里北面、三所里西北面、龙源里东北面,它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名字:松骨岭。
  从军隅里到顺川,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走大路(即军隅里——顺川公路向东到凤鸣里,然后南下经三所里到顺川;二是直接向南走一条较窄的山间公路,经过松骨岭下、葛岘、龙源里,最后到达顺川。凯泽看见的所谓“难民”走的路就是这条山间公路(以下称为“龙源里小路”)。松骨岭是扼守龙源里小路的门户,中国军队占据了这里,就可以居高临下地用火力封锁该公路。这就意味着,到11月29日上午,中国军队不但在三所里切断了军隅里——顺川公路,也切断了三所里西面的龙源里小路。美2师的两条退路都被堵死了。
  
  不过,凯泽仍然对龙源里小路的情况感到不放心。毕竟,这条公路是美2师的生命线之一。回到师部后,凯泽首先派出第72坦克营的一个排南下侦察公路。坦克排轰鸣南去,一路平安无事地往南走了十几公里,开过葛岘、龙源里,没有遭到一枪一弹的射击。凯泽师长感到事有蹊跷,于是从师部宪兵连中抽派出一支巡逻队南下查看。这次,美军就没那么幸运了:中国军队缺少反坦克手段,因此把美军坦克排放了过去。现在看到美军步兵前来,就没什么好客气的了。这队美军宪兵走到松骨岭下,遭到山上的猛烈射击,付出了1死3伤的代价。遭受打击的巡逻队立即跑回师部,向师长报告松骨岭上出现了敌人。于是,凯泽又让师里的第2侦察连南下继续探明情况。

  侦察连走到松骨岭下,遭遇山上中国335团1营3连的猛烈火力。侦察兵们一下子被中国军队的火力压制住,动弹不得了。为了解救侦察连的困境,美2师派出一个坦克排和第9团1营C连前往增援。C连此时只有35人还能战斗,但依然带领被困在原地的侦察兵们勇敢地向山顶冲去。两个美军连在坦克火力的援助下冲上山顶,和中国335团3连展开残酷的白刃战。经过一场极其野蛮的肉搏后,两个美军连被赶下山去。这时,太阳开始西斜。美2师师部担心中国军队在入夜后奇袭两个美军连,因此将这两个连撤了回去。
LZ这张没帖完,我来帮忙转,哈

在两个美军连被中国335团3连赶下松骨岭的同时,军隅里附近仍然响着激烈的枪炮声。中国第40军和38军114师的进攻已经持续了一整个白天,而且毫无减退的意思。凯泽师长在这时终于收到美9军军部的正式撤退令。在撤退令中,军部指明美2师应撤到顺川。现在,中国114师一部已经迂回到凤鸣里南面。土耳其旅在凤鸣里的阵地被猛烈的迫击炮火所覆盖,并遭到东、南两个方向的猛烈射击,这些连续苦战了多日的突厥勇士们终于撑不住了。在阿齐兹旅长的命令下,土耳其旅放弃凤鸣里,开始西撤。一时间,该旅的各种车辆和步行的士兵在凤鸣里——军隅里公路上挤作一团,情景相当混乱。
  当土耳其旅开始后撤时,北面的美38团和南朝鲜第3团正在飞虎山上和中国军队殊死战斗着。南朝鲜第3团被中国军队的猛攻打得步步后退,此时已被压到了军隅里东北面1600米的地方。美38团以第1营为预备队部署在军隅里,第2营和第3营防守飞虎山,在炮兵支援下发挥全部火力打退了中国军队的一次次进攻。随着土耳其旅放弃凤鸣里,美38团意识到自己的南翼暴露了。该团立即以预备队第1营沿军隅里——凤鸣里公路东去,守住凤鸣里。这样的调动无疑是很蠢的:此时,土耳其旅的车队正在向西开,而美38团1营的车队则向东开。双方用的又是同一条狭窄公路,其结果可想而知:在凤鸣里以西大约1600米的地方,两条对开的车队长龙碰在一起。这下子,公路被彻底塞死了。
  此时,中国军队猛烈的火力突然从公路南面的高地上倾泻到塞车地点。公路上的美军和土军纷纷以车辆为掩护,向高地上的中国军队开火还击。中国军队的火力居高临下,打得很准。在中国军队的射击下,土耳其旅已经秩序大乱,官兵们各自为战,全旅开始逐渐瓦解。激烈的交火持续到夜幕降临。寒冷的夜风吹起来,空中乌云密布。这是个阴森的冬夜。中国军队的弹道仍在一串串从公路南面的高地上射出,美38团1营和土耳其旅已彻底拿这个高地没办法了。无奈之下,美军只好呼叫夜间空中支援。在这种乌云满天的黑夜中,美军的B26轰炸机还是应陆军兄弟们的召唤而来,把中国军队占据的高地变成了一片火海——美军的这次阴天的夜间空中支援进行得非常出色。轰炸之后,中国军队在高地上的射击终于停了。
  然而,此时土耳其旅的秩序已经彻底混乱。这些土耳其人再也无法听从美2师师部和旅长的命令,有的向美38团阵地逃去,有的则向军隅里方向跑去——土耳其旅终于忍受不住巨大的压力,除了有两个连的官兵仍然保持秩序外,其他人马全都崩溃了。尽管在之前的两个晚上,土耳其旅英勇奋战,牢牢地挡住了中国第114师,为美2师保住军隅里、为保住全师官兵性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功。但无论如何,该旅在11月29日晚上的表现是有损军人荣誉的。因为直到目前为止,土耳其旅的伤亡也不是很大。
  经过这次猛烈的交战后,军隅里——凤鸣里公路已被横七竖八堆放的美军和土军军车堵得水泄不通。美38团团长皮普勒只得放弃将第1营派往凤鸣里的打算,命令第1营回到军隅里。天已经黑透了,中国军队对军隅里的猛攻似乎永无止尽。在美2师西面,南朝鲜第1师和美25师开始退向安州。到晚上9点,如前所述,美25师24团3营作为两个撤退师的最东翼进入军隅里,等待西面的友军撤退完毕再行动。该营进入军隅里后,时不时有小股绕过军隅里北面美23团阵地的中国士兵渗透到军隅里城里,四处开枪。该营官兵呆在城里,听着北面、东面和街道上近在咫尺的枪炮声,感到非常不安。该营在军隅里提心吊胆地呆了一个多小时。晚上10点左右,营得到开始向安州撤退的指示。该营立即向西绝尘而去。然而,此时中国第39军正在军隅里西北面南渡清川江,该营向西走就势必撞上中国第39军。此外,正面进攻军隅里的中国第40军部队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该营只好一边和大批前方及尾追的中国军队战斗,一边向西杀开一条血路,在密切的空中掩护下不断向西退却,击破中国军队的一层层阻拦,终于在11月30日下午4点半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入了安州——在持续了18个半小时的撤退战中,美25师24团3营三个步枪连付出的代价是:1人阵亡,30人受伤,109人失踪。
  
  现在我们再把目光看回11月29日晚上的军隅里。在晚上10点前后,美25师24团3营开始从军隅里西撤的同时,美2师师长凯泽明白,自己的师已经完成掩护美1军退却的任务。师继续坚守军隅里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是时候向顺川南撤了。按照凯泽的计划,美2师应当首先放弃军隅里,退到军隅里南面的小河价川河南岸。此时,美2师各部正在军隅里外围和中国军队进行猛烈的交战。全师要想秩序不乱,完整地撤出军隅里绝非易事。因此,凯泽命令师采取逐次抵抗、各部互相掩护、交替后退的方式,谨慎地撤出军隅里。
  首先开始撤退的部队是军隅里北面的美23团。晚上10点,该团以第3营留在阵地上继续阻击中国第40军,团主力则开始向南涌去。美23团主力很快到达价川河南岸的新位置,团的第3营完成了掩护团主力的任务,也开始随团主力南去。该营的主力不久就和团主力汇合,其L连则配属美72坦克营一个排退入军隅里城区,掩护东面的土耳其旅残部、美38团和南朝鲜第3团撤退。此时,中国第40军见美23团后退,立即大举南下猛攻军隅里市区。城中的美23团L连和美军坦克排集中火力一齐向北射击,在军隅里北面形成一道密集的弹幕.。中国军队一连向军隅里冲锋了四次,都被这道弹幕打退。中国军队的南下洪流被暂时挡住了。
  L连和美军坦克的顽强阻击给土耳其旅残部、美38团、南朝鲜第3团的后退争取到了时间。在美23团L连在军隅里进行阻击的同时,美38团团长皮普勒命令自己的第1营和南朝鲜第3团留在军隅里东面殿后,团主力和土耳其旅残部则立即穿过军隅里,撤向价川河南岸。团主力的撤退十分顺利,美38团1营和南朝鲜第3团则保持着阵型且战且退,于11月30日凌晨4点在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下退到价川河以南。
  此外,当美23团和美38团后退的时候,大量逃进军隅里城里的土耳其旅溃兵也随美军的撤退队伍一同后撤。土耳其兵的加入让减员严重的美军得到了一定的人员补充。
  在军隅里西南面,美9团在撤退开始后立刻退到了价川河南岸。师属炮兵各营(5个营)也依次南渡价川河,在南岸占领了新阵地,为步兵的撤退提供炮火支援。这样,到11月30日拂晓时分,美2师的人马除美23团L连和一个坦克排外已全部撤出军隅里,退到价川河南岸的位置。L连和坦克排则在猛烈的炮兵火力支援下,依旧在发挥全部火力死守军隅里城区,使中国军队仍然无法冲进去。目前,美2师主力已经在军隅里南面陷入三个中国军的重围:在师的北面,是蜂拥而来的中国第40军;师的西面,则是已经南渡清川江,切断了安州——军隅里公路的中国第39军;师的南面,是切断师退路的中国38军113师和112师335团;师的东面,则是中国第38军114师。美2师被团团包围,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孤岛,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对于该师所面临的形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要么坐下来等死,要么向南杀开一条血路。
  
  美2师要向南突围,可以选择走军隅里——顺川公路,也可以走龙源里小路。根据凯泽师长的判断,如果走大路,首先要突破中国114师的阻击,穿过凤鸣里,然后就会在三所里遇到中国113师坚固的阵地。早在11月28日,骑兵5团曾在三所里和中国军队打了一个白天也没取得任何突破。以美2师的疲弱之师,想突破三所里无疑是天方夜谈。既然如此,师就只有走龙源里小路了。根据昨天的战况,凯泽认为,中国军队只以一个营的兵力在松骨岭一带的几个山头封锁了龙源里小路,可以集中力量将其一举击破。
  凯泽犯了两个错误,这两个错误很快将会以大量联合国军官兵的生命来印证:一、在松骨岭一带布防的中国军队不是一个营,而是112师335团;二、中国军队对龙源里小路的封锁并未局限在松骨岭一处。中国113师337团此时已经运动到龙源里小路,在北起松骨岭、南至葛岘这段11公里长的路段两侧高地上设置了阵地。
  
  凯泽师长将进攻松骨岭的任务交给了美9团,南朝鲜第3团也被配属给该团使用。早上7点,天还没有亮透,美9团团长查尔斯•斯隆上校以南朝鲜第3团在西(松骨岭山头在该团的进攻范围内),美9团在东,全力向松骨岭一带展开猛攻,在激战中迎来了11月30日的白天。
  11月30白天,清川江两岸气温接近零下二十度。在寒风中,松骨岭一带沐浴在猛烈的炮火下,两军在这里展开了殊死战斗。中国第335团的抵抗异常顽强,无论美9团和南朝鲜第3团怎么进攻,都无法打开一个突破口。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中国39军、40军和38军114师正从四面八方涌向美2师在价川河南岸的主阵地,包围圈缩得越来越紧。美2师要赶快打开一条通路,否则随时会被吃掉。凯泽师长只得增加进攻松骨岭的兵力,把美38团1营配置在南朝鲜第3团和美9团之间,把土耳其旅仅剩的保持建制的两个连配置在南朝鲜第3团西面,继续进攻。然而,即使是这样,经过残酷的白刃战,联合国军也只拿下了公路边的几个小山头。中国第335团如同无法击碎的磐石一样,牢牢地把守着松骨岭一带。面对松骨岭这个钢铁般的天然要塞,美2师快要没办法了。
  
  在美2师猛攻松骨岭的同时,位于顺川的美骑兵1师派出英27旅米德尔塞克斯营(以下简称“米营”)北上到龙源里,接应美2师的南退。美2师通过美9军军部的无线电得知此消息后,于上午10点派出一个坦克排(5辆坦克)沿龙源里小道南下去和英军联络,并侦察松骨岭——葛岘之间到底有无中国军队设防。松骨岭上的中国军队缺少反坦克手段,无法奈美军坦克如何。5辆美军坦克向南开去,一路顺利到达龙源里,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坦克见到了英国兵,并向师部发回报告称:“无异状。”凯泽师长悬着的心稍微安定下来。他立即请求军部让英27旅北上进攻,从背后进攻松骨岭,帮助美2师打开通道,得到批准。凯泽此时并不知道,此时中国337团的阵地已经在松骨龄——葛岘路段两侧布置得密密麻麻,那五辆坦克是中国军队对付不了才放过去的。很快,英27旅米营依照军部下达的命令开始北上。该营在开到离葛岘不远处时突然遭到猛烈的迫击炮轰击和交叉机枪火力射击。英军营毫无准备,损失惨重,无法继续前进了。可是,由于美2师和英27旅米营之间没有规定通信频率,无法进行联络,凯泽师长并不清楚英军受阻的情况,
  
  美军坦克和英军汇合后,美2师继续进攻松骨岭。一直不被美国人看好的南朝鲜第3团在中午时取得突破,一度冲上一个山头。但很快,南朝鲜兵就被美军坦克的猛烈误射给打下山去。结果,南朝鲜第3团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取得什么战绩了。这时候,美9团也终于取得成果:该团压制住了几个山头上中国军队的火力,让中国第335团对公路的封锁力度减轻了许多。不过,美9团的成就也就到此为止了——该团还想继续扩大战果,但中国军队顽强地坚守着阵地,任凭美9团如何进攻也巍然不动。
  到下午1点,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的中国军队开始集中火力射击美2师主阵地。密集的火力从各个方向射向师部,师部的军官们现在也亲临第一线了。在主阵地上,冻得发僵的美2师官兵为了生存,拼命射击,全师已经陷入一种接近绝望的境地。现在,摆在美2师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原地死守,最后遭到全歼;二、不顾松骨岭上中国军队的火力,趁美9团压制住中国军队的火力时赶快从龙源里小道强行突出去。凯泽师长立即前往美9团团部找到斯隆团长,和他讨论了局势。斯隆说,部队已经尽最大努力去进攻松骨岭了。但中国军队的防御实在太顽强,部队想进一步扩大战果非常困难。凯泽听到这样的报告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立即把美38团团长皮普勒召来,命令第38团作为全师的开路先锋,一边压制公路两侧的敌军火力一边沿龙源里小道强行南退。跟在38团之后,部队的撤退顺序依此为第9团、南朝鲜第3团和土耳其旅(还成建制的两个连)、师部、师属炮兵五个营中的四个(炮兵17、37、38、503营)以及师的勤杂部队。美23团、美15炮兵营作为殿后部队守住军隅里(该团L连现在还在军隅里死守),最后撤出。
  这时,时间是11月30日下午1点半。这样,凯泽师长就以一道命令把大批联合国军官兵送进了一段长达11公里的“死亡公路”里。
  
美38团的前卫是第1营。该营的纵队以坦克搭载步兵打头阵,开始沿龙源里小道南下。第一辆坦克是一辆谢尔曼,上面搭载着3名军官和8名士兵。这辆坦克以全速向南行驶,很快就出现在公路两旁高地上中国337团官兵的视野里。中国军队的机枪猛烈地扫向坦克,坐在坦克上的美军步兵则开枪还击。坦克在公路两边中国军队的猛烈射击下向南狂奔了两公里左右,上面的步兵居然毫发未损。这时,坦克驾驶员看到前面的公路被中国军队用障碍物塞死了——这些障碍物都是被中国军队击毁的联合国军车辆,由一辆M39牵引车、一辆谢尔曼坦克和一辆卡车的残骸构成(坦克和牵引车的残骸上都涂有土耳其军队的标志)。面对路障,这辆先头坦克只好停下来。后面的美38团车辆也随之纷纷刹车,有的车就这样撞在一起,整个营的纵队全都停在公路上,成了任人鱼肉的大靶子。中国军队的机枪从公路两边一起吼叫起来,迫击炮也以四门一组进行了猛烈的齐射。许多车被打得起火燃烧,呆在车上的美军有的当场被打死,更多人的则纷跳下车,躲进路边的沟中。
  眼见南退之路受阻,美军先头坦克开始猛撞中国军队设置的路障。经过多次尝试后,坦克终于把路上那堆杂七杂八的残骸推开,踏上了继续向南的道路。跟在先头坦克冲过去的车辆只有原先的三分之一——美38团1营的其它车辆要么在刚才的停顿中被击毁,要么被堵在了路上。至于跟那些车辆一起被抛在后面的步兵,则更是难以计数。
  先头坦克带着全营三分之一的车辆冒着中国军队的迫击炮、机枪火力继续南下。车队一边开火还击一边向南走了4公里左右,又遇到一个完全一样的路障。当先头坦克用同样的办法再次将它撞开时,跟着它的车已经没几辆了。车队毅然决然地继续南去,又向南开了5公里左右,终于到达葛岘。葛岘是个山口,因附近一个名叫葛岘洞的村庄得名。在这里,窄窄的龙源里小道从两边挺拔的高山间穿过,其地势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里是中国337团阵地的南端点,车队只要冲过这里,就算突出重围了。但是在山口处,先头坦克的驾驶员心寒地看到了第三个一模一样的路障。坦克再次撞开了它,最终扬长而去,于下午两点开进英27旅米营在龙源里的阵地,坦克上的11名步兵也都奇迹般地安然无恙。可是,跟着坦克的那最后几辆车全都留在了后面。这辆美军坦克是唯一一个驶进英军阵地的。这样,美38团1营全部被困在葛岘北面了。
  美38团1营身后是团主力。美38团主力进入“死亡公路”后,受到了中国第337团更加“热情”的款待。中国军队无情地以10门迫击炮、40挺机枪和无数步枪、冲锋枪向美38团猛烈开火,并投出下雨似的手榴弹。公路上成了美军的炼狱。11公里的路段上,美38团的车辆有的被打成废铁,有的则塞成一锅粥。这时,撤退心切的美9团、南朝鲜第3团、土耳其旅、美2师师部、四个炮兵营和美2师勤杂部队也都浩浩荡荡地开始南下,在两点左右开始陆续涌进“死亡公路”,本来就已经混乱得不得了的公路变得更混乱了。现在,公路上已有20处被击毁车辆的残骸堵死。为了重新疏通公路,美军坦克冒着中国军队的密集射击不断撞开一个接一个的车辆残骸。每当坦克撞击残骸的时候,后面的联合国军步兵就跳下车来,躲在车底下和路边的沟里和中国军队对射。当道路重新疏通后,车队往往扬长而去,把大批步兵兄弟留在公路上。这些暴露在公路上的联合国军步兵就成了高地上中国军队练枪法的靶子,被一个接一个地打死打伤。这些被抛弃的步兵们只有一边找掩护拼死射击,一边等待后面的友军车辆来救他们。不过,后面开过来的友军车队一般只把伤员拉上车,有的连伤员都不拉,直接往南开——有些车已经被伤员装满了,不少甚至连车顶上都躺着伤员。至于死者的尸体,则根本没人去收了。大量联合国军的尸体横卧在路面上无人过问,一次次地被向南撤退的友军车辆碾过,血肉横飞,惨不忍睹。
  由于道路被堵塞得很厉害,有的在车上的联合国军步兵跳下车子,想步行通过这段公路。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整条公路已经笼罩在中国军队射击的弹幕中,根本没法步行。他们中有的被打死了,有的只有无奈地躲在石头后、沟里或车辆残骸下,进退不得。
  联合国军用坦克疏通公路所起到的效果很不理想。经常的情况是:在中国军队雨点般密集的弹雨下,一辆坦克刚撞开一堆残骸,它身后就又有一辆车被击毁,一个新路障就这样形成了。因此,每当一辆美军坦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清掉一个路障时,往往又会有好几个新路障在同时出现。美2师的队伍在在一边损失,一边向南慢慢拱,全师几乎处于停止状态,师的建制已经完全混乱,官兵们在公路上分成一股一股,当官的根本找不到自己的部下,当兵的也找不到自己的长官。军官们只好召集起在身边的士兵,组成临时战斗单位。这些临时战斗单位中往往混杂着美国人、南朝鲜人和土耳其人,互相之间语言不通,难以交流。对这样的部队,军官们本来就很难指挥。这时,中国军队又用一个损招让这些军官们难上加难:每当联合国军军官下令士兵们开枪时,中国军队就在公路两边的高地上用英语大喊“停止射击!”。在交织着惨叫声、爆炸声和枪声的混乱公路上,联合国军士兵根本没法分辨哪个口令是自己的军官所下,哪个又是中国军队喊出来用以误导的。结果,这些大兵们被弄得开枪也不是,不开枪也不是,常常拿着枪楞在原地,不知所措。
  现在,葛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已经显现出来了——随着美2师不断向南拱,一批又一批不成建制,已被打得半死不活的联合国军部队聚集到了葛岘山口的北面。这些九死一生的联合国军官兵已经通过了11公里长的“死亡公路”,只剩下最后一道考验了。只要冲过这里,就能突出重围,冲出地狱。对美2师来说,葛岘就等同于一个生死之门,冲过去就是生,过不去就是死。可是,就像游戏里的BOSS一样,中国第337团已在这个山口上布下重兵,把葛岘这道最后的关卡变成了整条“死亡公路”上最难通过的地方。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美38团团长皮普勒带着本团的200多名官兵冲破重重险阻,终于拱到了离葛岘不远的地方。皮普勒决定带领大家一起强行通过葛岘。在山口,这些美军被早已在那里等候猎物多时的中国军队机枪逮了个正着,许多人都被打死,尸体层层叠叠地倒在地上。最后,当皮普勒带着幸存者安全逃出“死亡公路”,来到英军阵地时,他身边只剩下100多人了。这100多人中包括美38团3营营长D•麦克梅恩斯中校和该营的一个军官哈利斯•波普上尉。当波普向麦克梅恩斯报告说,冲出来的人中只有37个是3营的人时,麦克梅恩斯这位营长大人再也没法抑制住自己的悲伤。他不顾堂堂七尺男儿的形象,一把搂住自己的下属波普上尉,像孩子似地嚎啕大哭起来。
  
  麦克梅恩斯的痛哭换不来中国军队的同情,也救不了被困在“死亡公路”里的美军。波普勒团长强行突出重围后,又有几支零散的联合国军试图冲过葛岘,结果有的成了枪下之鬼,有的被困在山口处的岩石后面或路边沟中,动弹不得。被在山口的人里很多都身负重伤,在寒风中无助地躺着,命不如狗。一辆刚刚被击毁的联合国军军车横在山口,彻底挡住了山口的路。这时,越来越多冲过11公里死亡地带的联合国军官兵来到葛岘北面,聚集起来,不再前进——目睹了之前冲过去的“前辈”的惨状后,已经没人敢“以身试法”了。到下午3点15分,美2师凯泽师长和副师长约瑟夫•布莱德雷准将也九死一生地来到葛岘北面。在这里,美2师的两位最高领导看见大量自己的部下正乱哄哄地聚集在公路上,有美国人,有南朝鲜人,也有土耳其人。这些官兵们全都不知所措,似乎已被横在南面的葛岘山口吓傻了。
  天很冷。凯泽师长感觉胸口冻得发疼。他对着人群大声喊道:“这儿谁指挥?你们这儿有人能动动吗?”这显然是一句废话。这些已经丧失了斗志的人根本不理他,只有几个人低声向自己的师长要水。有的人在照顾伤员,更多的人则在车辆间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
  凯泽意识到他的美2师已经崩溃了。除非打通葛岘,否则全师都将葬在这条长11公里的大棺材里。让他面前的这些已经吓破胆的人去打通葛岘显然是个笑话。现在,除了使用空中支援外已经没别的办法了。凯泽只得亲自呼叫空军立即轰炸葛岘山口。
  一个小时即将过去,葛岘北面的联合国军官兵越聚越多。空中支援还没有来,凯泽师长开始考虑应该让官兵们放弃车辆,离开公路逃进山中。不过,凯泽很快就不用担心了:下午4点半,凯泽盼望已久的空中支援终于赶到。美军轰炸机用机枪扫射葛岘山口两侧高地,并投下了燃烧弹,把高地变成一片火海。有几颗燃烧弹被飞行员误投到公路上,一些联合国军军车随之燃烧起来。不过总体上来看,这次空袭的效果非常显著。空袭结束后不久,美2师副师长布莱德雷亲率两辆M24轻型坦克来到山口,只遭到了微弱的射击。中国军队封锁山口的机枪已基本上被刚才的空袭消灭了。在山口,布莱德雷副师长目睹了人间地狱般的惨象——地上到处是一堆堆美国兵、南朝鲜兵和土耳其兵的尸体。在路边的沟里,也全是联合国军的尸体。被破坏、焚烧和遗弃的各种装备散乱地堆在尸体中间。许多受伤和未受伤的幸存官兵则躲在沟里和石头后面,已经完全丧失斗志。布莱德雷副师长指挥两辆M24把横在山口中间的联合国军军车残骸撞开,葛岘山口终于通畅了。随后,在葛岘北面已经等待多时的大批联合国军立即蜂拥南下,逃出了这个鬼门关。他们终于冲出这段长11公里的“死亡公路”了。这时,天已经黑了。
  凯泽师长是步行通过山口的。在山口处,他小心地跨过一具具联合国军的尸体,慢慢地地走着。这些尸体中,有不少还是他的美国同胞。在一片黑暗里,凯泽的脚不小心钩到了一具尸体的肚子。那具“尸体”竟一下子坐起来,对他破口大骂:“婊子养的,瞎眼啦!”凯泽说了句“对不起”,然后再也不管那个骂自己的士兵,径直向前走去。一个士兵对师长破口大骂,这在平时是不敢想象的。在生死边缘的时刻,一支军队往往会产生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来。
  
  这样,到11月30日入夜时分,美2师9团、38团、南朝鲜第3团、土耳其旅残部基本上九死一生地冲破中国军队的重围,逃出了11公里长“死亡公路”。然而,此时处于师纵队后半部分的部队还在11公里长的“死亡公路”上经受着磨难。这些部队是美2师的四个师属炮兵营和师勤杂部队。他们中走在最前面的是美第17炮兵营,还有一些在公路上掉队后跟着该营一起行动的南朝鲜兵和土耳其兵。和美2师的其他部队不同,该营在“死亡公路”上临危不乱,一直保持着车队的队形。该营进入“死亡公路”时,天已近黄昏。密切的空中支援在这时来到美2师头顶,该营的撤退得到了空军兄弟的全力支持。美军猛烈的空中火力和该营的一辆半履带40毫米双管高射炮车一起压制两边公路上的中国337团火力,使中国军队的射击变得比之前微弱了许多。在走到“死亡公路”中间的地方时,该营官兵看见有一辆吉普载着一个美军宪兵中尉企图从他们的车辆边上绕过去超车。结果,司机被高地上的中国军队开枪打死,中尉则当场吓傻了。炮兵们只得把这个美军中尉也拉到自己的车里。天黑后,该营继续南下。为了不让中国军队看清营的车队,全营都没有开车灯。营的车队很快就平安通过葛岘,走出了“死亡公路“。然而,乐极生悲。该营的车队刚开出葛岘,一辆拖炮车就在开过一段下坡路时打滑,车子拉的203榴弹炮翻倒在路边,坐在炮上面的8个南朝鲜兵全被砸死在炮下。不过,这门翻倒的炮没有挡住公路。一名炮兵用烧夷手榴弹把翻倒的大炮炸毁,营的车队在一片黑暗中继续南下。8点15分,该营来到龙源里东北面一条小溪边。横跨小溪的桥梁被渗透过来的中国军队炸掉了,该营的车子只得从桥旁一处可涉渡的地方过溪。涉渡一开始进行得很顺利,不过很快有3辆车陷在了溪流里。炮兵们只好把大炮从牵引车上暂时卸下来,让牵引车去把3辆陷住的车拖出。这时候,有两辆美军坦克打着车灯突然出现在南面。坦克的灯光直接照在正在卸大炮的炮兵身上。随即,中国军队猛烈的迫击炮火和机枪、步枪火力一起向炮兵身上招呼过来——美17炮兵营遭遇了中国337团向南渗透的一部。有一名中国兵在50米远的地方向暴露在灯光下的炮兵A连副连长贾德上尉瞄准,一名美军炮兵眼疾手快,一枪结果了那个中国兵的性命,把贾德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两辆美军坦克知道自己闯祸了,随即把灯关上,并用机枪和坦克炮向中国军队的方向射击,为炮兵提供掩护。在坦克的猛烈射击下,中国军队无法靠近美军炮兵。炮兵们得以从容地将3辆车一一拖出,最终完成渡溪,继续南去。这次溪边夜战后,美17炮兵营再没有遭到中国军队的袭击。到晚上9点半,该营的车队在确认了安全后,终于打开车灯,开始正大光明地向顺川退去。看着车灯,该营官兵感觉到了无比的轻松:他们终于冲出这个活地狱了。
  美17炮兵营在11月30日的损失为:1人战死,16人负伤,另有33辆车被摧毁或被遗弃,还有一门203榴弹炮损毁。该营以小得不可思议的伤亡通过了可怕的“死亡公路”,在美2师各部中撤退得最为成功。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该营在紧密的空中支援下临危不惧,保持队形压制中国军队的火力缓缓向南,终于得以安全地通过了“死亡公路”;在夜里,他们不开车灯,不轻易暴露自己的位置,最终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经过这次成功的模范撤退后,该营一时间在联合国军中名声大噪,广受赞誉。
  
  美17炮兵营身后是美37炮兵营。该一进入“死亡公路”就陷入中国337团的火网中,营和17炮兵营一样一边压制中国军队在公路两侧的火力,一边在空中支援下缓缓南退。不过,他们的火力压制效果很不理想。每当美军飞机飞来时,公路两旁高地上的中国军队就停止射击。飞机飞走后,中国军队又重新开火。夜暗中,公路上到处都是燃烧着的军车。营的许多车辆被击毁在路面上,该营必需一次次用牵引车撞开拦路残骸,营的卡队里很快就塞满了伤员,死者的尸体则只能横七竖八地扔在路面。在长达11公里的“死亡公路”上,该营有35人战死,丢失105榴弹炮10门,车辆92台。不过,这个炮兵营的大多数人最后都保持着建制安全冲出了葛岘。
  
  再后面,是美2师撤退纵队的末尾,由美503炮兵营、美38炮兵营、美第2工兵营和美9团的一些掉队官兵组成。4点半左右,当凯泽将军带着步兵们冲出葛岘山口时,师撤退纵队的末尾进入了“死亡公路”。他们的命运是最悲惨的——此时,天已经黑了。他们刚一进入这个恐怖的路段,中国军队就像潮水一样从两边高地上冲了下来,把他们团团包围在路面上,向他们发起一次又一次的手榴弹突击和白刃冲锋。经过一阵暗夜里的激战,两个炮兵营和美9团的步兵们很快就全部崩溃。官兵们抛弃了全部装备,四散突围(503炮兵营弃毁155榴弹炮17门,38炮兵营弃毁105榴弹炮18门),自己找去顺川的路。有的人突围成功了,有的人被打死,有的人则就此下落不明。
  为了掩护友军的突围,一同被包围的美第2工兵营一直坚守着原地。该营在被围时控制着公路边的两个小山头,在两个小山头上死守。最后,两个山头上的美军遭到了被全歼的命运,没有一个逃出来,全被打死或被俘。
  
  
  当美2师主力在“死亡公路”上进行交织着死亡和毁灭的突围战时,在军隅里,美23团和美15炮兵营作为师殿后部队在拼死战斗。该团团长弗里曼指挥全团官兵在炮兵的协助下顽强抵抗,把从四周蜂拥而上的中国军队牢牢挡在了军隅里城外。到下午4时许,美2师的所有部队除美23团和美15炮兵营外都已开始南撤。这时候,当时和步兵们一起被堵在葛岘北面的凯泽师长通过向弗里曼下达命令,要求第23团放弃军隅里,作为师撤退纵队的最末尾南下,沿“死亡公路”退向顺川。此时,摆在弗里曼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是听从师长的命令南撤,把全团送进11公里长的大棺材;二是向西面的安州撤退,走一条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路。经过权衡之后,弗里曼显示出了他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后来的砥平里得到了更出色的显现)。他向师长提出自己打算向安州方向西撤。凯泽师长的回复是:“前进,祝你幸运。”
  弗里曼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了。他首先命令坦克手和第15炮兵营把所有炮弹立即向西打完。坦克手和炮兵疯狂地射击,在短短20分钟的发射炮弹3206发)。然后,他又让炮兵们用烧夷手榴弹把大炮和拖炮车销毁,全团随即轻装西进。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美军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如此大规模的炮击,让军隅里西面的中国第39军误以为美军要反攻。在弗里曼的部队开始向西突围时,中国第39军大都在挖散兵坑,以抵挡美军的“反攻”,对弗里曼部的阻击力度不是很大;二、在撤退的过程中,大炮或拖炮车一旦翻倒在路面上将把公路。弗里曼让炮兵们销毁大炮和拖炮车,避免了这种危险的发生。
  结果,弗里曼通过略施小计带领美23团和美15炮兵营以较小的伤亡向西突出了中国军队的重围。天黑以后,他们到达安州,随即向南面的肃川退去,然后再转向顺川,和师主力汇合。
  
  12月1日,狼狈不堪的美2师主力终于开进顺川城。全师的所有车辆都塞满了伤员,连车的泥挡板上也躺满了伤兵。从活地狱里走出来的官兵们在寒风里一个个失魂落魄,衣衫破烂,完全是一副凄惨的败军之象。美2师(不含土耳其旅和南朝鲜第3团)原有兵力18931人,12月1日进入顺川时,只剩下10269人。后来,又有一些失踪者逃了回来,该师最后得以确认的损失人数为4940人。其中,在11月30日下午的“死亡公路”上,该师的伤亡就至少在3000人以上。该师失去了包括46门榴弹炮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装备,单兵装备则损失了百分之四十。现在,作为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美2师已经被打残。在重新补充人员和装备之前,他们再没法投入战斗了。此外,跟随美2师的土耳其旅在第二次战役中的损失为:阵亡218人,负伤455人,失踪94人。
  美2师在11月30日下午蒙受了如此惨重的损失,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凯泽师长并没有判断出中国337团已封锁了11公里长的路段,以为中国军队仅在松骨岭上进行阻击。师进入“死亡公路”后毫无准备,因此伤亡惨重。
  二、在撤退中,师的步兵团(美9、38团)损失很严重。这些步兵进入“死亡公路”后,没有全力压制公路两边中国军队的火力,而是急着往南跑,连空中支援也没有联络。结果,长长的撤退队伍沐浴在中国军队的弹雨之中,根本抬不起头,成了中国军队的大靶子。相比之下,跟在后面的美17炮兵营则基本上压制住了公路两边中国军队的射击,损失非常轻微。
  三、在师撤退纵队的末端,4个炮兵营挤在一块,一个挨着一个地撤退,缺少步兵保护。结果造成了美503炮兵营、美38炮兵营和美第2工兵营遭到围攻,伤亡惨重的结局。该师在突围战中损失了足足榴弹炮46门,这和师将4个炮兵营放在一起撤退有莫大的关系。
  
  事实上,如果不是最后美国飞机用燃烧弹打通了葛岘,美2师大概根本跑不出那段11公里长的“死亡公路”。中国335团和337团已经尽全力阻击美2师的南退了,但最终依然没法挡住美2师的人流和车流——中国军队的武器只有迫击炮、机枪、轻武器和手榴弹。这些东西虽然能给美2师带来严重的损失,却不能给该师以毁灭性的打击。中国军队哪怕只有美军三分之一的装备,美2师就死定了。可是,中国军队甚至连重炮都没有。尽管中国士兵在高地上全力向美2师射击,但最终也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一批批联合国军从葛岘涌出,蜂拥南去。这是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的悲哀,也是一个落后农业国的军人的无奈。
  因此,美国人给美2师在“死亡公路”上的遭遇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受印第安笞刑”。所谓“印第安笞刑”,是美洲印第安人发明的一种古老的刑罚,受罚之人要从排成两列手持笞杖的行刑者之间走过,一路上将饱尝雨点般落下的笞杖。这种刑罚虽不致命,却能让受刑者不断被打,十分痛苦。美2师的遭遇和这种刑罚比起来,实在是太相似了。
  
  11月30日白天,当美2师在“死亡公路”上受尽苦难时,美1军的三个师也在遭受着打击。这一天白天,美25师和南朝鲜第1师沿安州——肃川公路撤退,美24师(欠第5团)则沿博川——安州——顺川公路撤退。上述两条公路上一下子挤满了南下的联合国军官兵、车辆、坦克,还混杂着成千上万拖家带口的难民。有小股的中国军队渗透到了清川江南岸,分散在两条公路附近,以迫击炮和机枪向路面上人群密集的地方开火。枪炮声、惨叫声和难民的哭喊声在寒冷的冬日里响成一片,仿佛在诉说着朝鲜人民因战争到来所遭遇的无尽苦难。尽管中国军队的射击在有的路段造成了联合国军的一定损失,但这些射击大体上都是骚扰性的,两条公路的撤退在密切的空中掩护下一直保持着通畅。
  
  11月30日这天,在新安州——安州桥头阵地,美5团死死地把守着清川江北岸。在他们身后的清川江南岸,美1军的撤退洪流正在蜂拥南去。美5团官兵明白他们身上的责任:一旦他们丢掉了阵地,中国军队就能把进攻的蜂芒指向大批正在撤退的联合国军。如果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整个白天,中国军队以66军为东翼,以之前一直没有参加战斗的第50军为西翼,全力进攻美5团的桥头阵地。双方围绕新安州渡河点和安州木桥北端展开了拼死战斗。到天黑以后,美5团仍然坚持在阵地上。此时,如前所述,从军隅里撤过来的美23团开过了安州,向南退去。这样,美5团就成了整个美第8集团最后一支留在清川江边的部队。午夜时分,中国军队的攻势越来越猛烈,美5团团长斯洛克摩顿上校下令全团放弃桥头阵地,保持秩序从安州木桥和安州坦克涉渡点(位于木桥东北面3公里处,《坦克之夏》最后一章曾提到过)南渡清川江,然后沿安州——肃川公路撤退。中国军队趁美5团过江时蜂拥而至,向该团全力攻击。在江边堤坝上,许多美军步兵在车边一边与中国士兵进行残酷的白刃格斗,一边掩护着车辆退向南岸。移动的车上,还有许多美军在士兵在不停地猛烈射击,为车下的人提供掩护。就这样,美5团一边战斗一边渡江,终于基本上完整地到达清川江南岸。接着,全团人马连夜南下,在12月1日抵达肃川南面的永柔。
  
  这样,到11月1日——2日之间,饱受创伤的美第8集团军全部退入肃川、顺川地区,即所谓的“平壤防线”。美第8集团军进抵鸭绿江边的美梦彻底破碎了。现在,联合国军在西线面临的首要任务不再是不切实际地向北进攻,而是守住平壤。至此,西线联合国军彻底“梦断鸭绿江”。不过,此时在东线的长津湖畔,一场现代战争史上罕见的惨烈战役才刚刚拉开序幕。
  
  
  
  预告:
  柳潭里、死鹰岭、下碣隅里,一个个埋葬了无数年轻生命的地方。
  狂风暴血卷起残破的红旗,骁勇的战士悲壮地发出最后一声呐喊。长津湖畔,白雪被鲜血染红了。
  下一章,我们将进入那场朝鲜战争中最为壮烈的战役。
  
  冰天雪地长津湖
  鬼哭神嚎大血战
后面的呢 我要看后面的 怎么还不出来啊啊啊啊啊啊暗暗暗暗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觉得要是42军坚决穿插的话,西线完全可能首先变成"长津湖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