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传操作的致命隐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28:22
—飞行员诱发振荡

  电传操纵系统具有重量轻、操纵性能好的优点,而且能为本来不稳定的飞机提供人工稳

  定。但是,以前设计人员往往低估了电传操纵系统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可能产生一些意想不

  到的操纵响应问题。国外经验表明,使用电传操纵将带来飞行员飞机耦合诱发振荡的隐

  患,必须通过多次试飞,真正找出隐患所在并加以解决,以便更好地使用电传操纵系统。

  近来,国外一些装备电传操纵系统的军用机和民用机连续出现了事故,这促使一些研

  究机构专门研究飞行员飞机耦合对飞机安全的影响,重点是研究飞行员、飞机和操纵系统

  组合在一起时,在何种情况下会造成飞行不稳定。电传操纵系统的飞行员-飞机耦合问题

  如果解决得不好,容易产生飞行员诱发振荡(PIO)。但是,飞行员诱发振荡这个术语容易

  使人们将事故完全归咎于飞行员的感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在现代飞行操纵系统

  中,飞行员仅仅是操纵回路的一部分,这种飞行员诱发振荡往往是操纵系统设计不当引起

  的,当意料不到的振荡发生时,系统不是引导飞行员去消除振荡,而是误导他采取加剧振荡

  的动作,但习惯上还是把这种现象称为飞行员诱发振荡。而且在谈到飞行员诱发振荡时,还

  应把飞机-飞行员耦合不当所造成的非振荡性的有害极端运动也包括在内。电传操纵系统是

  一种高性能、高增益系统,因而由于种种原因容易产生飞行员诱发振荡。飞行员诱发振荡往

  往来得很突然,在事故之前,一切仿佛都很顺利,但猝不及防就产生了事故,甚至是灾难性

  的事故。据报道,国外几乎所有装备电传操纵系统的飞机都在研制中出现过或大或小的飞行

  员诱发振荡,而且曾摔过几架飞机。然而这种飞行员诱发振荡在地面模拟器上常常是检测不

  出来的。飞行员在模拟器上操纵飞机时心情往往比较放松,因为他知道其性命并未处于危险

  之中。电传操纵系统造成飞行员诱发振荡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飞行员的操纵过猛,加上系统的增益高,容易导致操纵面偏转和偏转速率达到极限,这

  种饱和现象会引起控制滞后变大,从而造成飞机不稳定。

  在电传操纵系统中,飞行员的操纵并不直接与操纵面相连,只是将控制指令以电的方式

  送到操纵作动器,故飞行员感受不到运动的速率和操纵面已达到最大偏转的情形,这有可能

  造成飞行员所希望的响应与实际响应不一致,从而产生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

  电传操纵系统的优点是可以提高飞机的性能,可以精心为飞行操纵系统开发一些操纵模

  式,系统可根据所执行任务的不同阶段和飞行条件改变操纵响应。如果设计得好,飞行操纵

  系统各模式间的转换应是平稳的,而且不干扰飞行员对飞机的操纵。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

  此,操纵模式间的转换有时会引发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

  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通常在飞行员完成要求很高的任务时发生,这时他要集中精力精确

  控制飞机的航迹。事故往往在使要求很高的任务中断、或需要更高精度时突然发生。触发飞

  行员诱发振荡的事件包括会使飞行员飞机动态特性发生变化的飞行员控制幅度的增加、飞

  行操纵系统的变化、微小的机械故障和严重的大气扰动。相当普遍的触发飞行员诱发振荡的

  原因是飞行操纵系统增益校准得不好。

  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常常与采用新设计和新技术有关,但也可在飞机执行还未进行过飞

  行员诱发振荡事故易感性分析的任务时发生。美国的一架YF22试验机1992年4月25日

  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低空飞过跑道时坠毁。飞机从12米的高度开始,作了四、五次振荡后

  撞在跑道上。分析表明,当时飞机并没有发生故障,事故是由于一些意料不到的事件引起

  的,主要原因是试飞人员在低空时没有将推力矢量控制切断。YF22的推力矢量控制是为

  高空、大迎角飞行优化的,以便使机头迅速下俯,从过失速迎角中恢复,而没有对低空、低

  速条件下推力矢量接通时的控制律进行过设计或分析。试飞程序要求在低空切断推力矢量控

  制,但试飞人员却没有遵守。当飞行员抬起落架时,触发了俯仰指令响应自动发生变化,驾

  驶杆很小的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很大的控制响应,从而造成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

  瑞典的一架JAS战斗机1993年8月8日在斯德哥尔摩向公众表演时坠毁,原因是飞行

  员所期望的响应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不一致。当时飞行员猛地向右压满杆,想从大坡度左

  转弯中改平,以便在观众面前加速通过。此滚转输入使作动器达到极限,飞机滚过了头,这

  时飞行员向左压满杆,导致作动器的位移和速率都达到了极限,结果产生了滚转飞行员诱发

  振荡。当时由于作动器饱和,操纵面滞后从不到100毫秒增加到800毫秒,加剧了振荡。

  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装备电传操纵系统的新机将陆续进入试飞阶段的具体情

  况,笔者认为:电传操纵系统与普通操纵系统有本质的不同,电传操纵系统会由于其本身的

  变化或外界因素的改变突然产生意料不到的操纵响应,因而不能像对待普通操纵系统那样来

  对待电传操纵系统。对电传操纵系统必须进行多次试飞,并彻底模拟和分析,找出隐藏的飞

  行员诱发振荡事故。对电传操纵系统,不能片面追求操纵性能,更要注意使它不易产生飞行

  员诱发振荡。设计人员要注意飞行操纵系统的不同模式间应以与飞行员预期相一致的方式转

  换。要想找出隐藏的飞行员诱发振荡,应多做飞行试验。电传操纵控制律在变稳飞机上的试

  飞是发现飞行员诱发振荡的重要手段。地面模拟期间因缺乏目视和加速度线索,所选的操纵

  响应往往太灵敏而且变化突然。瑞典曾用NT-33A变稳飞机研究过JAS39的电传操纵系统。

  美国已从去年开始在F-16变稳飞机上试飞F-22的电传操纵系统。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飞行员诱发振荡

  电传操纵系统具有重量轻、操纵性能好的优点,而且能为本来不稳定的飞机提供人工稳

  定。但是,以前设计人员往往低估了电传操纵系统带来的副作用,以及可能产生一些意想不

  到的操纵响应问题。国外经验表明,使用电传操纵将带来飞行员飞机耦合诱发振荡的隐

  患,必须通过多次试飞,真正找出隐患所在并加以解决,以便更好地使用电传操纵系统。

  近来,国外一些装备电传操纵系统的军用机和民用机连续出现了事故,这促使一些研

  究机构专门研究飞行员飞机耦合对飞机安全的影响,重点是研究飞行员、飞机和操纵系统

  组合在一起时,在何种情况下会造成飞行不稳定。电传操纵系统的飞行员-飞机耦合问题

  如果解决得不好,容易产生飞行员诱发振荡(PIO)。但是,飞行员诱发振荡这个术语容易

  使人们将事故完全归咎于飞行员的感觉,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在现代飞行操纵系统

  中,飞行员仅仅是操纵回路的一部分,这种飞行员诱发振荡往往是操纵系统设计不当引起

  的,当意料不到的振荡发生时,系统不是引导飞行员去消除振荡,而是误导他采取加剧振荡

  的动作,但习惯上还是把这种现象称为飞行员诱发振荡。而且在谈到飞行员诱发振荡时,还

  应把飞机-飞行员耦合不当所造成的非振荡性的有害极端运动也包括在内。电传操纵系统是

  一种高性能、高增益系统,因而由于种种原因容易产生飞行员诱发振荡。飞行员诱发振荡往

  往来得很突然,在事故之前,一切仿佛都很顺利,但猝不及防就产生了事故,甚至是灾难性

  的事故。据报道,国外几乎所有装备电传操纵系统的飞机都在研制中出现过或大或小的飞行

  员诱发振荡,而且曾摔过几架飞机。然而这种飞行员诱发振荡在地面模拟器上常常是检测不

  出来的。飞行员在模拟器上操纵飞机时心情往往比较放松,因为他知道其性命并未处于危险

  之中。电传操纵系统造成飞行员诱发振荡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飞行员的操纵过猛,加上系统的增益高,容易导致操纵面偏转和偏转速率达到极限,这

  种饱和现象会引起控制滞后变大,从而造成飞机不稳定。

  在电传操纵系统中,飞行员的操纵并不直接与操纵面相连,只是将控制指令以电的方式

  送到操纵作动器,故飞行员感受不到运动的速率和操纵面已达到最大偏转的情形,这有可能

  造成飞行员所希望的响应与实际响应不一致,从而产生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

  电传操纵系统的优点是可以提高飞机的性能,可以精心为飞行操纵系统开发一些操纵模

  式,系统可根据所执行任务的不同阶段和飞行条件改变操纵响应。如果设计得好,飞行操纵

  系统各模式间的转换应是平稳的,而且不干扰飞行员对飞机的操纵。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

  此,操纵模式间的转换有时会引发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

  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通常在飞行员完成要求很高的任务时发生,这时他要集中精力精确

  控制飞机的航迹。事故往往在使要求很高的任务中断、或需要更高精度时突然发生。触发飞

  行员诱发振荡的事件包括会使飞行员飞机动态特性发生变化的飞行员控制幅度的增加、飞

  行操纵系统的变化、微小的机械故障和严重的大气扰动。相当普遍的触发飞行员诱发振荡的

  原因是飞行操纵系统增益校准得不好。

  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常常与采用新设计和新技术有关,但也可在飞机执行还未进行过飞

  行员诱发振荡事故易感性分析的任务时发生。美国的一架YF22试验机1992年4月25日

  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低空飞过跑道时坠毁。飞机从12米的高度开始,作了四、五次振荡后

  撞在跑道上。分析表明,当时飞机并没有发生故障,事故是由于一些意料不到的事件引起

  的,主要原因是试飞人员在低空时没有将推力矢量控制切断。YF22的推力矢量控制是为

  高空、大迎角飞行优化的,以便使机头迅速下俯,从过失速迎角中恢复,而没有对低空、低

  速条件下推力矢量接通时的控制律进行过设计或分析。试飞程序要求在低空切断推力矢量控

  制,但试飞人员却没有遵守。当飞行员抬起落架时,触发了俯仰指令响应自动发生变化,驾

  驶杆很小的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很大的控制响应,从而造成飞行员诱发振荡事故。

  瑞典的一架JAS战斗机1993年8月8日在斯德哥尔摩向公众表演时坠毁,原因是飞行

  员所期望的响应与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不一致。当时飞行员猛地向右压满杆,想从大坡度左

  转弯中改平,以便在观众面前加速通过。此滚转输入使作动器达到极限,飞机滚过了头,这

  时飞行员向左压满杆,导致作动器的位移和速率都达到了极限,结果产生了滚转飞行员诱发

  振荡。当时由于作动器饱和,操纵面滞后从不到100毫秒增加到800毫秒,加剧了振荡。

  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训,针对我国装备电传操纵系统的新机将陆续进入试飞阶段的具体情

  况,笔者认为:电传操纵系统与普通操纵系统有本质的不同,电传操纵系统会由于其本身的

  变化或外界因素的改变突然产生意料不到的操纵响应,因而不能像对待普通操纵系统那样来

  对待电传操纵系统。对电传操纵系统必须进行多次试飞,并彻底模拟和分析,找出隐藏的飞

  行员诱发振荡事故。对电传操纵系统,不能片面追求操纵性能,更要注意使它不易产生飞行

  员诱发振荡。设计人员要注意飞行操纵系统的不同模式间应以与飞行员预期相一致的方式转

  换。要想找出隐藏的飞行员诱发振荡,应多做飞行试验。电传操纵控制律在变稳飞机上的试

  飞是发现飞行员诱发振荡的重要手段。地面模拟期间因缺乏目视和加速度线索,所选的操纵

  响应往往太灵敏而且变化突然。瑞典曾用NT-33A变稳飞机研究过JAS39的电传操纵系统。

  美国已从去年开始在F-16变稳飞机上试飞F-22的电传操纵系统。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程序
第二,训练
只要是不是机械连接,都会有PIO的可能
话说10号在试飞的时候也出现过PIO的,不过运气好,飞机没掉
对比机械故障的隐患,电传无疑更为先进。
现有电传操纵飞机有啥具体的防EMP冲击措施没?

会不会出现007黄金眼里支点被瞬秒的那种情况?
主题是Honeywell-Parker飞控虽然是非常贵, 但物有所值?
主题是Honeywell-Parker飞控虽然是非常贵, 但物有所值?
挂幌子 发表于 2009-7-24 22:37
有想法。

顺带引申一下,可不可以开发一种电磁脉冲蛋头的大范围(相对而言)软杀伤空空捣蛋,专用于对付三代半/四代鸡?
凯林迪尔1 发表于 2009-7-24 22:29

那是必然,从机械到机械+助力,到全助力,到增稳再到电传,结构重量小了,内回路稳定控制能力更强,解放了飞行员
挂幌子 发表于 2009-7-24 22:37

任何机载设备都是要进行相关电磁兼容试验的…… EMP不仅仅会挂掉电传计算机……
现在有1773B光传了~
挂幌子 发表于 2009-7-24 22:37
支点。。。。。似乎是非电传吧
01272064 发表于 2009-7-24 11:44
美帝对 EMI 的是有标准的
电传当初是为了减重的!现在比液压的还要重了
这更说明在普及大规模换装三代的同时,二代换装的人员从观念还有技术上得转变有相当大的跨越障碍!

仅仅从莫拟舱和高教上下来的飞飞还不足以完全掌握电传融合进入战术动作的要领,所以同型教、轻型三代的普及有利于快速形成空军战斗力
记得某期BQZS的专家访谈说,电传比机械操纵系统轻就是谣传!电缆加屏蔽的外包物重量比机械的根本没减下来
现在22是光纤传递信号了,不用那么多电缆了。
驾驶汽车的致命隐患——人为导致交通事故(PIA)。其实这是汽车的错,它本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红男爵 发表于 2009-7-25 10:17

是爲了實現放寬靜穩定度飛機的可操控吧
电传操纵是发展方向,它可以将很多功能集成在一起。据说电传操纵具有一定的自动稳定功能,还可以防止某些方面飞行员的误操作。具体有什么三余度和四余度,只知道皮毛而已。
王彤 发表于 2009-7-25 14:24

不是電傳能自動穩定,而是電傳使得電腦控制飛機成為可能。人腦和人的手腳反應能力已經不足以獨立控制放寬靜穩定度的飛機,必須由電腦為基礎的飛控系統來輔助。飛行員的操作動作實際上是給電腦下指令,而不是直接作用到飛機舵面。

因為人不能直接控制飛機了,電腦指令的準確度就成了保證安全的要點,所以要用幾個備份來對指令進行“投票表决”,也就是所謂三魚肚四魚肚
落后20年的入门教科书
红男爵 发表于 2009-7-25 10:17
减重是意外之喜
感谢楼主经常来给我们长知识啊
飞机的电传操纵是用电信号控制液压伺服阀或比例阀吧?
电传到底是咋控制飞机的,看了半天也没明白.....看上面说的提到的弱点似乎是超调和意外扰动造成的.
谁懂电传控制不能说说?
打起核战来全报废!
dahuoda 发表于 2009-7-25 22:18


果然一贯特色,某飞的厂办学校怎么还不办补习班啊.把这么多假期党赶出来污染网络空气.
fr6tent 发表于 2009-7-25 22:24
别成跟屁虫了!同时也别提你的主子辩解了!
sub1 发表于 2009-7-25 22:14


以往的机械飞机:人拉杆-〉机械钢索-〉液压助力机构-〉舵面
现在的电传飞机:人拉杆-〉LVDT线位移传感器 -电信号-〉电传计算机-〉ACE控制器驱动电子-〉舵机舵面

把钢索机械行动,换成通过测量位移而形成的电信号,经过电信号系统的转换/计算/叠加,再还原到舵机驱动器(ACE)上,控制舵机。
好像民机上是3个三重表决, 就是9个冗余了.
9套系统用不同的硬件, 软件用不同的编译器编译...  每套总线可以有两个通道,再弄两个总线, 4通道,光纤..

很可靠了.

军机上不会设计这么多冗余. 震荡的问题, 只有多实验了, 实验才能确定操作品质. 也不能光为了安全,而抛弃敏捷性.
dahuoda 发表于 2009-7-25 22:28
人家在西安
那架飞机还是人为操纵不当造成的事故。
sub1 发表于 2009-7-25 21:50

也可以控制电机直接操作动作面。
绕了半天 不就是系统延时过长,导致振荡么
delr 发表于 2009-7-25 23:20

最多就是计算机内2重表决,或者说是比较监控,哪里来的机内3重表决?
8# d7llmh


飞控虽然是非常贵, 但物有所值.
请问电传飞机有没有机械备份?停车且备用电源无效怎么办?
所以可以看出来FC-1的经典之作, 纵向操作面/配合双腹鳍、以及较宽的响应范围,
纵向控制应用机械传动操作,是一个相当低成本而且可靠的方式。

而且轻型机主要的机动动作,在气动操作面主要的还是集中在横向操作上,修型后的
尾撑、宽半弧形边条;给气动的俯仰控制带来了更多的辅助力矩。...

当然具体受力分析可不会是这几句话能表述得清楚的。但是电传操作的延迟效应诱发震荡
在轻型FC-1上的表现,似乎完美的被控制住了。

几乎是从静安定的的super F-7预想的设定,进展成了不安定的今天的FC-1。
不得不说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sexthegun 发表于 2009-7-28 13:45
电传未必有大延迟。机械只是延迟小而已
顺便 FW190发来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