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航空兵简史(二)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7:01:12


美国战列舰编队。自1916年5月30日至6月1日所爆发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列舰海战——日德兰海战后,所有的海军强国都一致认定未来的海战仍然还会是舰队间的炮击作战。战列舰虽然造价高昂,但却是海上决战的主力,所以在一次大战后战列舰自然是各国注意的舰种,相对而言,航空母舰的地位就要低一些,而且对于这种军舰如何运用还没有经验。美国海军对航母开始主要也是作为侦察力量。“列克星敦”级的航速高达34节,能同巡洋舰很好地配合,而在美国新一代的“北卡罗莱纳”级之前的战列舰都是火力强航速慢的家伙。所以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海军演习中,航母开始只是进行侦察和有限进攻的角色,但随着演习的进程,渐渐意识到航母舰载机所具有的攻击能力,美国航母在舰队作战中的角色渐渐的发生变化。也是在这一时期,在一次大战之前还在将俄国作为主要敌人的日本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前日本已经开始将目标转向了美国。同时美国也渐渐地将未来主要的海上敌人由英国转向日本和英国,并进一步做出“如果美国同日本开战,英国不会卷入,但如果同英国开战,日本必会卷入。”的判断,所以确定美国在海上的首要敌人是日本,并为此做出了“橙色方案”来应对未来的挑战。“橙色方案”不是一个固定的作战方案,美国海军正是通过历次的演习来不断修正该方案,而其中就在30年代初的演习中进行过利用航母舰载机攻击停泊在港口内的舰队演练,不料10来年后这出戏首先在地中海上演,而后美国的敌人发扬光大。这倒是美国人所始料未及的。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原《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国同意将限制海军军备的年限延长至1936年,该条约同时进一步限制新型战列舰、重巡洋舰等主力只的建造并对驱逐舰、潜艇等舰只也加以限制。在这种条件下,美国、日本和英国这三个主要的航母建造国开始设计建造新的航空母舰,这几搜舰只分别是美国的两艘“约克城"级、日本的“飞龙”、“苍龙”以及英国的“皇家方舟”II号。这几艘航母在设计时都考虑到此前《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设计师为此而大伤脑筋。根据以往航母的经验教训,“约克城”被定位于20000吨级的航母,实际标准排水量为19800吨。该舰很多设计都来自于“突击者”号,但将烟囱和舰桥合为一体,摒弃了“列克星敦”上没有多大用的203mm舰炮,由于设计合理,它比吨位比它还大很多的“列克星敦”级的载机量还大,海上自持能力也强于“列克星敦”级,不过“约克城”的水下防御较弱,尤其是对鱼雷的防御,此外它还有美国二战时期航母的通病,就是采用开放式机库,飞行甲板很容易被严重损坏而丧失战斗力。

美国战列舰编队。自1916年5月30日至6月1日所爆发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战列舰海战——日德兰海战后,所有的海军强国都一致认定未来的海战仍然还会是舰队间的炮击作战。战列舰虽然造价高昂,但却是海上决战的主力,所以在一次大战后战列舰自然是各国注意的舰种,相对而言,航空母舰的地位就要低一些,而且对于这种军舰如何运用还没有经验。美国海军对航母开始主要也是作为侦察力量。“列克星敦”级的航速高达34节,能同巡洋舰很好地配合,而在美国新一代的“北卡罗莱纳”级之前的战列舰都是火力强航速慢的家伙。所以在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海军演习中,航母开始只是进行侦察和有限进攻的角色,但随着演习的进程,渐渐意识到航母舰载机所具有的攻击能力,美国航母在舰队作战中的角色渐渐的发生变化。也是在这一时期,在一次大战之前还在将俄国作为主要敌人的日本同美国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变得微妙起来,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前日本已经开始将目标转向了美国。同时美国也渐渐地将未来主要的海上敌人由英国转向日本和英国,并进一步做出“如果美国同日本开战,英国不会卷入,但如果同英国开战,日本必会卷入。”的判断,所以确定美国在海上的首要敌人是日本,并为此做出了“橙色方案”来应对未来的挑战。“橙色方案”不是一个固定的作战方案,美国海军正是通过历次的演习来不断修正该方案,而其中就在30年代初的演习中进行过利用航母舰载机攻击停泊在港口内的舰队演练,不料10来年后这出戏首先在地中海上演,而后美国的敌人发扬光大。这倒是美国人所始料未及的。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签订,原《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国同意将限制海军军备的年限延长至1936年,该条约同时进一步限制新型战列舰、重巡洋舰等主力只的建造并对驱逐舰、潜艇等舰只也加以限制。在这种条件下,美国、日本和英国这三个主要的航母建造国开始设计建造新的航空母舰,这几搜舰只分别是美国的两艘“约克城"级、日本的“飞龙”、“苍龙”以及英国的“皇家方舟”II号。这几艘航母在设计时都考虑到此前《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设计师为此而大伤脑筋。根据以往航母的经验教训,“约克城”被定位于20000吨级的航母,实际标准排水量为19800吨。该舰很多设计都来自于“突击者”号,但将烟囱和舰桥合为一体,摒弃了“列克星敦”上没有多大用的203mm舰炮,由于设计合理,它比吨位比它还大很多的“列克星敦”级的载机量还大,海上自持能力也强于“列克星敦”级,不过“约克城”的水下防御较弱,尤其是对鱼雷的防御,此外它还有美国二战时期航母的通病,就是采用开放式机库,飞行甲板很容易被严重损坏而丧失战斗力。
“约克城”号下水
1937年刚建造完工不久的“约克城”号(CV-5Yorktown)
1940年的“约克城”号,可以看见前甲板上还是构型显得落后的双翼机
战前的“企业”号的舰桥,还没有安装雷达,舰桥前的防空炮被罩上了防水帆布罩。
休息中的“企业”号的炮手,可以看见舷侧的127mm高炮,飞行甲板的木质结构清晰可见。
一架“企业”号上的SBC-3在降落时发生事故,当时这类事故很常见。
降落后准备被舰员推开的SBC-3,在“企业”和“约克城”号服役时正是美国海军飞机由双翼机到单翼机过渡的时期。
“黄蜂”(CV-7 Wasp)号是美国最后一艘在条约限制下建造的航空母舰,它是利用条约限制所剩余的吨位建造的,其大小同“突击者”相当,从外形看可以说是“约克城”的缩小型号。“黄蜂”虽然不大,但其载机量却达到惊人的80-84架,比“约克城”少不了多少。该舰的航速为29.5节,同“突击者”相当而比“约克城”略慢。到1940年“黄蜂”建成时,美国共拥有6艘航空母舰(“兰利”已经在1936年改为水上飞机母舰),数量和吨位同英国和日本相当,但美国要面临两洋作战,同能集中力量用于太平洋方向的日本相比实际是处于一种劣势。与日本航空母舰相比美国航空母舰的单舰载机量要大出接近1/3左右,这样在相同数量的航母对战时美国可使用的飞机要多些,所以就能在飞机数量上能保持基本同日本相当。不过,这个时期的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训练水平而言同日本还有相当的差距,所以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整体能力同其主要对手相比是处于劣势。
1940年的“黄蜂”号,可以看出它的烟囱比“约克城”的要窄小。
Brewster F2A(也有称之为“水牛”)舰载战斗机在二战爆发前进入美国海军服役,该机的机身短粗,并拥有一个很大很宽敞的座舱。F2A是美国海军第一种单翼可收放起落架的战斗机,不过它的性能同此时世界上出现的战斗机相比要落后,所以它装备美国海军的时间很短就退居二线,被F4F替换下来。不过在太平洋战争初期英国、荷兰都使用过此机同日本人作战,但战绩不佳。这里的都是二战爆发之前的F2A,可以看到它的机身上还保留着色泽鲜艳的识别彩带。最下面的一幅是在“萨拉托加”号上拿大顶的F2A。时间大约在1940年。
采用战前的鲜艳识别色带的美国海军的F2A及1940年装备芬兰的B239型,这时芬兰空军也同样采用了鲜艳的识别色带。
飞机取代战列舰啊
珍贵图片
我先去单位,有点事,稍后再发,精彩继续:victory:
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在1940年到1942年期间使用的B239/B339,采用了迷彩伪装色。
1936年2月26日,日本发生“二.二六事变‘,虽然叛乱失败,但本来还能采取较温和态度的内阁被法西斯派别的统制派把持,日本全面法西斯化。同年,《伦敦条约》到期,迫不及待的日本迅速扩大了自己的造舰速度。这个时期,美国在经济上已经从二十年代末的大萧条中恢复过来,但此时的美国孤立主义倾向非常强烈,对亚洲的事务除了在菲律宾和西太平洋属地还有所关心外,对于在中国美国并不是很关心,同时,这时的日本相比于中国,在对美贸易关系上还要更密切一些。 不过美国不可能对日本没有提防,1935年美国根据形势的变化终止了对日作战的“橙色计划”而制定了“彩虹作战计划”,美国的战略重点由一战后的“太平洋第一”转变为“大西洋第一”,根据新形势,1939年美国针对全球战略制定彩虹一号到彩虹五号计划,此后的二次大战中美国的战略就是围绕着其全球战略计划而进行。 1937年7月7日,日本借口在演习中有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附近的宛平城搜查,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同日军发生冲突,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可以说,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个战场就这样在中国展开了。
1937年的卢沟桥
侵入宛平的日本军人
顽强抗击日军的中国29军官兵 日本并没有达到迅速控制中国的目的,中国军民展开了顽强卓绝的抗争,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37年,南京 日本在同中国进行战争的同时又同苏联发生了大规模的战斗,但却发现以日本之力是无法同苏联进行全面抗衡,遂在诺门坎之战后同苏联签订条约,日本陆军此前极力主张的“北进战略”被迫停顿,日本将目光投向了石油、橡胶等资源丰富的东南亚。
1939年德国和苏联签订协议现场,该协议的一个秘密条款就是这两个强盗对波兰的瓜分。
1939年纳粹德国进攻波兰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进攻,9月3日同波兰签订有互助协议的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4月,德国向低地国家发动攻击并迅速取得胜利,5月德国向法国发动进攻并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迫使法国投降。英国只得孤军奋战,凭借着不列颠之战中皇家空军和来自各国的志愿者们的抗击终于暂时抵挡住德国的攻击势头,但也无力马上发动反击。鉴于传统的欧洲国家在同德国的战争中或全面败北或疲于奔命,日本也看到了自己在南进战略中的一个良好的机会。
美国对日本和中日战争的态度自1937年12月“帕奈”号事件后也从原来的“不干涉,不卷入”向有限制的“卷入”转变,美国国务院还顶住国会的压力拒绝了对中国援引对中国和日本各打五十大板的《中立法案》,这样就可以采取某些方式对日本在中国的行动进行遏制和对中国提供某种支援。1938年初,美国终止对日贷款,这是一种剥夺日本在美资产的先兆。日本也意识到同美国的争端不可避免,但美国虽然已经有所动作但还没有全面摊牌。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咄咄逼人的行动,1940年日本、德国、意大利在柏林签订《三国同盟条约》,日本立即就开始张牙舞爪地开始了一系列的对美国的挑衅行动,1940年11月日本御前会议通过大本营提出的《中国事变处理纲要》,打算集中力量切断英国和美国对中国国民政府的援助,随后在11月30日发表声明正式承认南京汪精卫政府。 面对日本的挑衅,美国政府被逼到了墙角,美国是不能对日本的挑衅无所作为,但由于孤立主义的情绪依然严重,罗斯福政府还是要受到《中立法》的约束,被动地做出回应。1940年7月26日美国把航空汽油、乙铅和高熔点废钢等列入限制对日本出口名单。 不过这时美国和日本都还是小心翼翼地在试探对方,双方都还没有到最后的底线,但两国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深。1940年11月,罗斯福赢得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的第三次大选的胜利,随即在日本承认汪精卫政府后就宣布向中国国民政府提供1亿美元贷款,并批准美国志愿飞行队加入中国作战。日本对此却没有什么应对措施。其后在1941年年初,日本在试图向苏联达成某种协议方面没有任何进展,中国战场也已经成为僵局,日本不得不寻求某种突破,而美国对日本的石油禁运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而对日的石油禁运就意味着美国对日本战争的开始。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苏德战争爆发,二次大战的规模越来越大。 1941年初,日本同美国忽然又迎来了一次可能的转机,基于“先欧后亚”的战略,美国希望能将日本拖在中国战场,日本则作出了“美国害怕战争”的判断,基于这个判断,日本人提出了一系列要价过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美国事实上是不可能做出积极回应的。同样,日本对美国提出的要求日本尊重一切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机会均等、不以武力改变太平洋地区现状等要求却由于日方谈判代表野村的不知为何的回避不提,日方认为日方提出的条件是美国可以接受的。显然,这样的谈判无法顺利进行。 1941年4月,美国财政部批准对中国一次性的5000万平准基金贷款,5月罗斯福宣布中国为租借法案受援国,同时美国开始讨论对日本的石油禁运,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 1941年7月24日,日本军队强行开进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迅速做出反应,罗斯福紧急召见日本驻美大使野村对日本提出警告,但日本对此反应冷淡。7月26日,美国宣布冻结日本政府和公民在美国的1.3亿美元资产,英国与荷兰采取同样的措施。7月28日,荷兰宣布停止履行《日荷石油协定》。8月1日,美国正式宣布对日除对低标号汽油、原油和润滑油之外一切油品的出口,实际这就是对日本的全面石油禁运。 面对美国的禁运,日本已经无计可施,现在可采取的措施看来只有夺取南洋地区,同美国、英国、荷兰等国的战争看来无可避免。1941年11月,日本大本营做出了同上述国家开战的决定。

阿道夫.希特勒在投降后的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下的留影。
1940年美国海军有一个很重大的举动,就是将原以美国西海岸为母基地的太平洋舰队调往位于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珍珠港,这个动作将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日本本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上千海里。日本是绝对不会把这个举动看成是无害的讯号的。当日本开战的决心下达之后,对美国究竟如何作战成为主要的问题。
在夏威夷的美国巡洋舰(1941年夏威夷拍摄的,照片来源于美国《生活》图片库)
1940年在夏威夷的美国巡洋舰美国也预想到日本可能发动的进攻,由于美国已经通过破译日本密码可以了解到日本的动向,战争的威胁现在就迫在眉睫。进入到1941年11月后,这种威胁更加明显。不过美国并不想由自己首先发动攻击,根据得到的情报分析,美国向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发出12月1日日本可能会发动进攻的警报,不过12月1日什么也没有发生,同时日本驻美国大使来栖及野村同美国的谈判还在继续,不过这只是一个幌子,而且来栖和野村也被蒙在鼓里,直到开战前最后一刻才被告知这只是蒙蔽美国人的手段而已。
时任日本首相的东条英机,他出身于陆军,有“剃刀东条”的称谓,在对美问题上他是坚决支持对美开战的。
日本将进攻的时间定在1941年12月8日(美国夏威夷时间12月7日上午8时左右,美国华盛顿时间是12月7日下午1时左右)。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是反对同美国进行战争的,当日本的决心已下之后也就努力地来达成此目的。美国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判断失误,就是认为日本将会先进攻东南亚地区,却没有料到日本的计划是同时对太平洋舰队和南洋发动攻击。
日本联合舰队时任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1941年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在御前会议上做出了同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的最后决断,随后大本营下达了开战命令,战车的铁轮不可阻挡地滚动起来。早在下达最后决断之前的11月11日,日本帝国海军的27艘潜艇就已经出发前往夏威夷执行侦察任务,在夏威夷的日本间谍得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11月20日,日本联合舰队开始分批从所在港取各条不同的路线向择捉岛单冠湾集结,至11月23日33艘艘预定向夏威夷进军的舰只完成集结,只等待出击的命令。这33艘舰只为6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飞龙、苍龙、翔鹤、瑞鹤);2艘高速战列舰(比睿、雾岛)、2艘重巡洋舰(利根、筑摩)、1艘轻巡洋舰、11艘驱逐舰、3艘潜艇及8艘油船。11月26日日本舰队从单冠湾出发,沿预定航线东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12月1日,在海上航行的日本舰队收到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的电报“攀登新高山1208”。为达成攻击的隐蔽性,日本舰队取道北方航线,该航线气候条件恶劣,但来往船只稀少,日本舰队整个航行期间没有遇到任何其他国家的船只和飞机。12月6日,日本舰队进行了最后一次加油后驶向攻击位置。
“赤城”号
前往攻击珍珠港途中的日本航空母舰这时在美国华盛顿,密码破译机构截获了日本政府发给驻美大使馆的一份由14个部分组成的长文,前13部分被破译后送给罗斯福总统,这份电报的内容已经表明战争马上就会爆发。但由于日本大使馆译报打字出现延误,这份本来要在日本飞机发动进攻前就该送交美国给美国国务卿赫尔的电文整整晚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送到,虽然赫尔此时已经知道了这份文件的内容,但当日本大使来到美国外交部接待室时,他恰好接到了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电话内容很简单:“日本攻击珍珠港!”15分钟后赫尔愤怒地对走进办公室的来栖和野村说:“在过去50年的公职生涯中,我从未见过如此充满了无耻的虚伪和歪曲的文件。我做梦也想不到,在这个星球上竟然有如此装腔作势和撒下如此多弥天大谎的国家!”然后将两人赶了出去,赫尔望着两人的背影骂出一句著名的田纳西土话:“臭无赖,臭大蛆!” 此时,珍珠港正在被鲜血和烈焰笼罩着,画着太阳标志的飞机正在其上空肆虐着,太平洋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1941年12月7日上午6时,起飞的日本攻击机(翔鹤号)
日本突击集群空中指挥官渊田美津雄大佐
准备起飞的日本机群(1941年12月7日,准备出击珍珠港的日本飞机)
1941年早些时候在夏威夷锚泊的美国战列舰
被击中后发生爆炸的“田纳西”
被攻击的美国海军航空站
近处是坐沉的“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后面有笼形桅杆的应该是“加利福尼亚”
在攻击中起锚试图向港外运动的“内华达”号,最后由于受伤过重该舰抢滩搁置在港内,没有堵住港口。
发生大爆炸的美国军舰
“战列舰大街”
消防船在救助已经坐沉的“西弗吉尼亚”
这架B-17C是太平洋战争中第一架被击毁的B-17轰炸机。在空袭开始时由美国本土飞来的12架B-17恰好进入战场,虽然这些飞机紧急疏散,但还是被全部击毁。不过这架飞机幸运的是其机组幸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