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努斯棒前襟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48:22


【原创】马格努斯效应是指在流体中转动的物体(如圆柱体)受到的力,当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角速度矢量与物体飞行速度矢量不重合时,在与旋转角速度矢量和平动速度矢量组成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将产生一个横向力。在这个横向力的作用下物体飞行轨迹发生偏转的现象称作马格努斯效应。

用适当直径和长度的马格努斯棒取代前襟翼,在起飞、降落或作机动飞行时,使马格努斯棒转动(前沿向上),可以产生极大的增升效果,且升力中心靠前,常规布局的飞机可减小尾翼的面积,也可用在三角翼或鸭式布局上。马格努斯棒的刚性较前襟(缝)翼好,低速时增升效果明显,切容易控制,虽会消耗一定能量,好在只在起飞、降落或作机动飞行时使用,影响不会太大。

马格努斯效应早在19世纪就被发现,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用在工程领域,只是在一些球类比赛中经常被使用。

【原创】马格努斯效应是指在流体中转动的物体(如圆柱体)受到的力,当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角速度矢量与物体飞行速度矢量不重合时,在与旋转角速度矢量和平动速度矢量组成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将产生一个横向力。在这个横向力的作用下物体飞行轨迹发生偏转的现象称作马格努斯效应。

用适当直径和长度的马格努斯棒取代前襟翼,在起飞、降落或作机动飞行时,使马格努斯棒转动(前沿向上),可以产生极大的增升效果,且升力中心靠前,常规布局的飞机可减小尾翼的面积,也可用在三角翼或鸭式布局上。马格努斯棒的刚性较前襟(缝)翼好,低速时增升效果明显,切容易控制,虽会消耗一定能量,好在只在起飞、降落或作机动飞行时使用,影响不会太大。

马格努斯效应早在19世纪就被发现,可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没有用在工程领域,只是在一些球类比赛中经常被使用。
你想让飞机机翼前缘有一个旋转的棒子?;funk 侬没考虑阻力和重量吗?
呵呵!确切的说应该叫棍子,他不能超过机翼的厚度
那样咱们的棍子真成棍子了
没看明白,有图示吗?
最早发现马格努斯效应的可是炮兵哦
马格努斯效应
通过观察气流中旋转的圆柱可以很好的解释升力的原因。靠近圆柱的局部速率由气流速度和圆柱的旋转速率共同决定,距离圆柱越远其速率越低。对于圆柱,顶部表面的旋转方向和气流方向一致,顶部的局部速率高,底部的速率低。

如图2-2所示,在A点,气流线在分支点分开,这里有个停滞点;一些空气向上,一些空气向下。另一个停滞点在B点,两个气流汇合,局部速度相同。现在圆柱面前部有了升流,后面有降流。

表面局部速度的差别说明压力的不同,顶部压力比底部低。低压区产生向上的力称为“马格努斯效应”。这种机械降低的循环演示了旋转和升力之间的关系。

正迎角的机翼产生的气流使得机翼尾部的停滞点称为尾部边缘的尾巴,而前面的停滞点前导机翼边缘的下方。
贝克汉姆应该最了解~~
原帖由 v-wing 于 2009-3-30 23:58 发表
马格努斯效应
通过观察气流中旋转的圆柱可以很好的解释升力的原因。靠近圆柱的局部速率由气流速度和圆柱的旋转速率共同决定,距离圆柱越远其速率越低。对于圆柱,顶部表面的旋转方向和气流方向一致,顶部的局部速率 ...

很形象:victory:
原帖由 发动机爱好者 于 2009-3-31 00:31 发表

很形象:victory:


[:a1:] 你说的这东西是不是伸缩的??前缘张开伸出来?(躲在薄前缘后面更好,不用张开,用的时候伸到前缘前面)

但还是担心高速飞机上效率不行,而低速飞机??也许吧

-------------------------------------------------------------------------

英国不是有利用这原理的栅格机翼飞机?没找到那图,是低速飞机
原帖由 fjzl 于 2009-3-31 00:52 发表


[:a1:] 你说的这东西是不是伸缩的??前缘张开伸出来?(躲在薄前缘后面更好,不用张开,用的时候伸到前缘前面)

但还是担心高速飞机上效率不行,而低速飞机??也许吧

----------------------------------- ...



mag.jpg

http://www.symscape.com/blog/fanwing-flying-lawn-mower

http://www.fanwing.com/



大概是这东西?


-----------------------------------------------------------------------------------------------------------------------


另外好像有个更像棍子的----根本就是棍子...........




"..The new two-man ultralight Fanwing aircraft.."
That's the idea of the Flettner rotor wing, which uses the Magnus effect
and was tested in an aircraft in the '30s.
这东西还是外形的问题 只能是圆的 可能不符合机翼的要求
而且飞机不是非有前襟翼不可的
原帖由 v-wing 于 2009-3-30 23:58 发表
马格努斯效应
通过观察气流中旋转的圆柱可以很好的解释升力的原因。靠近圆柱的局部速率由气流速度和圆柱的旋转速率共同决定,距离圆柱越远其速率越低。对于圆柱,顶部表面的旋转方向和气流方向一致,顶部的局部速率 ...

跟伯努利效应的贡献密不可分
原帖由 raptor82 于 2009-3-31 01:11 发表



972145

http://www.symscape.com/blog/fanwing-flying-lawn-mower

http://www.fanwing.com/



大概是这东西?


--------------------------------------------------------------------------- ...

肯定不是上图,上图我见过,原理和普通机翼差不多,只是将若干个机翼放在同一圆周,在转动中保持一定的飞行角度。我的只是一个可以双向(机动飞行有时也需要负升力)旋转的棍子。
不过也不像下图那个“大线轴”,两端的圆盘虽有类似翼尖小翼的作用,但他直径太大了,阻力太大。
加拿大有一个用马格努斯球做的飞行器,飞起来有点像倒放的办公椅下的万向轮,虽然大球内充满氦气,但它的升力主要来自自转的“马格努斯球”,该飞行器飞得低且很慢,一直没商业化生产出来,不过很有意思!
.
十多年前《国际航空》短消息上都有相关报道,美帝、英国都有这方面发明。[:a6:]
&p=Magnus+Effect&type=gif&oid=255dfa5e43521be6&no=67&tt=220&sigr=11ja6u5mf&sigi=11ig3f7qv&sigb=13e01vpt1
原帖由 raptor82 于 2009-3-31 01:11 发表



972145

http://www.symscape.com/blog/fanwing-flying-lawn-mower

http://www.fanwing.com/



大概是这东西?


--------------------------------------------------------------------------- ...

下图是马格努斯效应飞行器,这里有个可以互动的Java simulator.
http://www.grc.nasa.gov/WWW/K-12/airplane/cyl.html,大家可以试试
作战飞机不可能上这东西。不过低速小型民用飞机可能有市场。
原帖由 酒后胡言 于 2009-4-2 11:34 发表
作战飞机不可能上这东西。不过低速小型民用飞机可能有市场。

如果马格努斯棒(棍)做的比机翼厚度还细,只在起降时转动,高速时不动,为什么不可以呢?是太细的话升力有限吗?
马格努斯前襟原创示意图
它在使用时,重心和外形都不变,因而较易控制,在起降时可作为增升装置,由于他可以反向旋转,产生负升力,因而也可用在近距格斗。
挖粉呀,多少年前的东西。:dizzy:
发动机爱好者 发表于 2009-6-18 21:16
机翼前缘过钝,高速性能大受影响,高速翼型还是从涡襟翼入手为妙
如果能设计在内部为垂直起降提供升力就好了,用一定数量的马格努斯升力装置替代F-35B上面直径巨大的升力风扇(直接与F-135发动机轴相连)。谁能提供以下应用这种原理的飞机的性能数据?还有怎样才能增大这种效应,以及对飞机总体的影响?
把这些装置安装在进气道壁上和飞机垂直方向上厚度大的地方(翼根、尾撑),在起飞时旋转増升,平飞时收起,最好是与机体其它结构共用,减少死重。如果能这样,应该可以使用较小的升力风扇就能达到和F-35B一样的效果,减少因为升力风扇直径过大对飞机总体设计造成的不良影响。


其实他最有可能先应用在同轴对转直升机升力装置上。如图,由于马格努斯棒的强度远大于螺旋桨叶片,且工作时不产生向下的气流,因此棒体之间即使离的很近也不会碰到或受干扰,因此此装置更安全。另外无论飞行时风向如何变化,棒体产生的升力左右、上下交叉对称,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装置,升降可以通过棒体的转速来控制。该装置的缺点就是如何驱动棒体是个问题,通常采用四个电机分别驱动,结构较复杂。飞起来阻力也较大。

其实他最有可能先应用在同轴对转直升机升力装置上。如图,由于马格努斯棒的强度远大于螺旋桨叶片,且工作时不产生向下的气流,因此棒体之间即使离的很近也不会碰到或受干扰,因此此装置更安全。另外无论飞行时风向如何变化,棒体产生的升力左右、上下交叉对称,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装置,升降可以通过棒体的转速来控制。该装置的缺点就是如何驱动棒体是个问题,通常采用四个电机分别驱动,结构较复杂。飞起来阻力也较大。
yinan125 发表于 2009-3-31 00:23
老贝会用,但不一定知道原理啊
船舵上面有应用
BB GUN 不就是用了这个原理?
其实我很希望用在这个上面:
13132421.jpg
将马格努斯棒结合前襟翼是个很好的创意!楼主的原创很有个性,如果能有实验数据或者原型机那就更好了
普通的人 发表于 2009-7-11 19:52
呵呵,有点像会飞的列吧,身上还带着刀叉。
楼主介绍的不是什么新鲜事,《国际航空》上老早就有相关报道了,好像事英国一个大学提出的。:o
哪一期?或题目叫什么?用在直升机上还是前襟翼上?我有几个想法倒是有人走在前面了。比如马格努斯涡轮
学文科的 看不懂啊···{:3_93:}
好像事2002年的吧?当然事固定翼飞机的机翼前缘,相关利用马格努斯效应的相关设计方案太多了,以前南航图书馆有本书叫好像专门介绍新奇特飞行器设计的,采用相关马格努斯效应原理的设计方案有几十种。:o
我找找看,谢了
普通的人 发表于 2009-7-11 19:52
-----------------
这个飞行原理可不是妈个努斯效应,他实际是把迎面来流分成两个部分,流经整个机体相当于一个厚度很大的机翼,另外迎面来流流经内部一个向下弯曲的弧形通道,产生向下的气垫升力而已,当然这样飞行器阻力很大,不适合高速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