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发展angara火箭?不是有质子、天顶和联盟吗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05:39
<br /><br />我不明白,俄罗斯已有非常成熟的质子、天顶和联盟,为什么还要发展angara火箭?如果说为了环保,天顶和联盟已是全液氧煤油了,运载能力不够吗?我看也不是。百思不知其解,美国如果运载压缩到以delta4和atlas5为主,而俄罗斯面前不仅型号多,而且系列多,还不够吗?非要烧钱不可吗?
另外,angara迟迟不能首飞,而以angara为基础的韩国KSLV明年要飞了,是俄罗斯对angara的政策调整了吗?
angara,实在不明白?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t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fyw.cc">
<link href="http://dtw.cc/gfh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fyw.cc/56789.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br /><br />我不明白,俄罗斯已有非常成熟的质子、天顶和联盟,为什么还要发展angara火箭?如果说为了环保,天顶和联盟已是全液氧煤油了,运载能力不够吗?我看也不是。百思不知其解,美国如果运载压缩到以delta4和atlas5为主,而俄罗斯面前不仅型号多,而且系列多,还不够吗?非要烧钱不可吗?
另外,angara迟迟不能首飞,而以angara为基础的韩国KSLV明年要飞了,是俄罗斯对angara的政策调整了吗?
angara,实在不明白?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t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fyw.cc">
<link href="http://dtw.cc/gfh8.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fyw.cc/56789.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稳定研发队伍!另外质子能力有限,不能满足未来需要!!
天顶不是俄罗斯的产品(发动机除外)
天顶是乌克兰的,跟俄国没有关系,俄国重型的就剩下有用毒燃料的质子了。

安加拉河火箭实现了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至于为什么慢,毛子有不慢的项目么?;P
原帖由 G6-52L 于 2008-10-29 16:31 发表
天顶是乌克兰的,跟俄国没有关系,俄国重型的就剩下有用毒燃料的质子了。

安加拉河火箭实现了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至于为什么慢,毛子有不慢的项目么?;P

此一时彼一时也,开始慢,以后就快了!毛子前途大大滴!!;P :victory:
感觉干的半死不活,怎么没有给老美做RD180那个劲头,难道是经费问题在作祟。而且从将自己的新技术给国外惯例分析,将angaraUM级先用给韩国的KSLV,俄罗斯官方可能已不支持此项目!
原帖由 关中大侠 于 2008-10-29 16:21 发表
我不明白,俄罗斯已有非常成熟的质子、天顶和联盟,为什么还要发展angara火箭?如果说为了环保,天顶和联盟已是全液氧煤油了,运载能力不够吗?我看也不是。百思不知其解,美国如果运载压缩到以delta4和atlas5为主, ...

质子作为一款全肼燃料火箭显然已经太过时了,改死改活也只整出个6吨多的GTO运载能力,不能满足将来商业发射的需要,新一代安加拉火箭的最强力型号Angara-A5 UOHB KVRB从拜科努尔发射GTO运载能力是8吨,若挪到赤道发射则可达12吨,完全可以满足一箭双星的需要。另外Angara-1可以将现役的一大堆由洲际导弹改进来的肼燃料小火箭型号全部清理掉以简化繁琐的型号。

至于天顶嘛,多任务能力不好,其它不说,这可靠性也够雷人的;P 联盟只不过是中型火箭,当然以后还要一直用下去
质子曾经是打算换NK-33的,但现在这个计划肯定是取消了,而且这个火箭发射GTO经常要用第四级
天顶的话,实际上设计并不是很好,他的第一级最早是作为助推器设计的,工作时间只有150秒。天顶的起飞重量是460吨,而发动机推力只有天顶一半的宇宙神5起飞重量也有330吨。也就是说现在的天顶并没有真正发挥出RD-170的实力。
联盟还在改进,看样子不会被废弃。
现在看来,宇宙神5,德尔塔4还有安加拉这种设计显然是商业火箭最佳的设计。而且就现在看来,宇宙神5和德尔塔4可能还是稍微大了点,安加拉的设计还是很不错的
天顶完全可以再增加第一级的燃料储存量,可能的话作为海射公司参股方的波音公司可以将第三级换成德尔塔4使用的低温上面级,并配个5米大直径整流罩(当然这样的做会不适应现有的自动发射系统),总质量提高到600吨,GTO可以提高到10吨以上,而成本比阿丽亚娜5低很多。

海射要是有魄力的话完全可以这么做,阿丽亚娜公司要头大了。:D
阿丽亚娜头早就大了,发射费用在2000年时就是1.8亿美元了
要不是欧洲人内部支持着,这火箭早就被挤出去了
这么看来用氢氧发动机做芯级的方案已经落后了,主要是成本昂贵。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CZ-2F/H,不是有CZ-2F了吗
好像也不见得,德尔塔4也比阿5便宜。
欧洲人一贯扯皮,什么事情到他们手上就离谱,想想哪个A400M…………
我觉得阿丽亚娜5价格贵主要是使用了大固体助推器
阿丽亚娜5和日本的H2一样,都是一味追求先进性的受害者,其设计明显参照了美国的航天飞机。哪知道可重复使用的大固体助推器价格不菲,还好头脑没太过热将芯级发动机搞成分级燃烧循环,否则就会和日本航天一样的下场
难说,要是日本也有欧洲那么大的市场,H-2A也不见得就比不上阿5
阿里安5的助推器不可复用吧
据称是可重复的,但是否实现过不知道
]]
原帖由 delta4heavy 于 2008-10-29 20:16 发表
阿丽亚娜5和日本的H2一样,都是一味追求先进性的受害者,其设计明显参照了美国的航天飞机。哪知道可重复使用的大固体助推器价格不菲,还好头脑没太过热将芯级发动机搞成分级燃烧循环,否则就会和日本航天一样的下场

全靠欧洲内部的巨大市场和阿4挣的口碑撑着,要不然阿5就是见光死,恐怕连H2A都不如
重型版的天顶在苏联时期考虑过,但是分家后11K37就没有着落了
其实,苏联就是这样挥霍掉的。火箭也搞一个双头鹰。还加一个南方。能跟美国比吗。最后居然问南朝鲜借钱。说穿了,不就是政治领导人,压不住台,惧怕科罗廖夫的威望,人为搞的一个政治平衡术。而且怎么什么系统都有双头。
原帖由 xiashengqin 于 2008-10-29 22:29 发表
其实,苏联就是这样挥霍掉的。火箭也搞一个双头鹰。还加一个南方。能跟美国比吗。最后居然问南朝鲜借钱。说穿了,不就是政治领导人,压不住台,惧怕科罗廖夫的威望,人为搞的一个政治平衡术。而且怎么什么系统都有双 ...

科罗廖夫N1家族的全运载能力覆盖的确好,但是这条路因为N1的失败走到了死胡同,而且也就算成功也不可能走30年
这就使内斗啦,科罗廖夫当然要维持他的地位,居然蛮干,30台呀。祖宗!说实在这个方案也只有他才会批准。还能让政治领导人不敢干涉。
原帖由 xiashengqin 于 2008-10-29 23:25 发表
这就使内斗啦,科罗廖夫当然要维持他的地位,居然蛮干,30台呀。祖宗!说实在这个方案也只有他才会批准。还能让政治领导人不敢干涉。

在1965年的时候,N1火箭还没影,乌斯季诺夫对科罗廖夫也非常不满。科罗廖夫之所以能够获得乌斯季诺夫的支持,主要不是切洛梅伊质子火箭的问题,而是其LK-1飞船研制严重落后进度。但由于N1还没有搞定,因此7K-L1绕月飞船才只能由质子K火箭发射。如果换了切洛梅伊的UR-700或者杨格尔的R-56,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可是N1在60年就开始设计了呀,65年应该方案差不多了吧,科罗廖夫又与格鲁什科发生了矛盾,两人分开了。结果发动机研制不理想,科罗廖夫本来就是想用液氢液氧的,结果这一闹只好将就液氧煤油啦。我觉得中央看着这两个大佬决裂,也不调解做工作,不厚道呀。这不自己削弱自己的研制实力,想这种大工程不集合所有力量,统一行动还是有问题的。
赫鲁尼切夫"中心主任涅斯捷罗夫向温家宝赠送了"安加拉-5"号火箭的模型。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10-30 00:15 发表

在1965年的时候,N1火箭还没影,乌斯季诺夫对科罗廖夫也非常不满。科罗廖夫之所以能够获得乌斯季诺夫的支持,主要不是切洛梅伊质子火箭的问题,而是其LK-1飞船研制严重落后进度。但由于N1还没有搞定,因此7K-L1绕月 ...

有道理![:a15:]
原帖由 xiashengqin 于 2008-10-30 00:28 发表
可是N1在60年就开始设计了呀,65年应该方案差不多了吧,科罗廖夫又与格鲁什科发生了矛盾,两人分开了。结果发动机研制不理想,科罗廖夫本来就是想用液氢液氧的,结果这一闹只好将就液氧煤油啦。我觉得中央看着这两个 ...

设计方案差不多?1963年9月24日,苏联政府批准了全球导弹1号(GR-1)工程,N1也一并批准启动研制,原本准备到1965年底就进行首次发射,可到1965年底N1在哪里呢?科罗廖夫的GR-1方案是基于R-9M的,而科罗廖夫原本计划在GR-1上进行N1主发动机的测试,GR-1后来的放弃直接影响到了N1。
原帖由 caijingrong 于 2008-10-30 08:25 发表
参观结束后,"赫鲁尼切夫"中心主任涅斯捷罗夫向温家宝赠送了"安加拉-5"号火箭的模型。

模型也送给过韩国人,估计赫鲁尼切夫工厂里准备有一大堆模型呢
苏联解体把苏联的科技工业体系也分裂了,继承苏联工业体系最完整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然后是白俄罗斯,其他加盟国就无足轻重,所谓的“大、小、白”俄罗斯,就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沙皇俄国的核心区域。乌克兰萨留特(礼炮)兵工联合体是苏联最重要的高科技工业联合体之一,产品从航天航空到枪炮坦克到光电、照相设备,一应俱全,俄罗斯恼火啊!苏联最先进的火箭、光电、照相机全在乌克兰那里。;P
原帖由 xcxy 于 2008-10-30 10:47 发表
苏联解体把苏联的科技工业体系也分裂了,继承苏联工业体系最完整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然后是白俄罗斯,其他加盟国就无足轻重,所谓的“大、小、白”俄罗斯,就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沙皇俄国的核心区域。乌克 ...

原苏联最富的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塔林的造船工业虽然名气没有塞瓦斯托波尔和圣彼得堡大,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在乌克兰有很大一块,特别是基辅、哈尔科夫。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10-30 10:24 发表

设计方案差不多?1963年9月24日,苏联政府批准了全球导弹1号(GR-1)工程,N1也一并批准启动研制,原本准备到1965年底就进行首次发射,可到1965年底N1在哪里呢?科罗廖夫的GR-1方案是基于R-9M的,而科罗廖夫原本计 ...

67年设计全部完成,69年2月就爆炸了,你能说65年时方案没基本确定下来吗,其实,之所以这个火箭这么多毛病,主要就是两个大佬闹分裂,格鲁什科是液体发动机的大佬,心脏跟大脑闹矛盾,这人能活吗。这计划能不出毛病吗,结果,居然没一个火箭发动机厂敢给科罗廖夫干活,给直接晾一边了,我的天了,表面多风光,实际真凄惨。科罗廖夫只好找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可这个设计局竟然原来是搞飞机的,从来没干过液体火箭发动机,时间就肯定没保证了。只好将就液氧煤油,当然你不得不佩服苏联人,居然这么个半路出家的,硬是搞成了,
但你说本来有个可行的液氢液氧的方案,最后没办法,自己动手枪毙,又咽不下这口气,硬上这么一个方案,说真的明知有问题,可怜一世英雄,竟然被政治搞成这样,就算是私人恩怨,这种事上还计较,中央在干什么,看戏吗!
死不瞑目!!
其实,我就是觉得苏联的中央出了大问题,一群争权夺利的人,科学家成了牺牲品。最后怎样,苏联都彻底分了。
原帖由 纯子 于 2008-10-30 12:40 发表
苏联最好的火箭在乌克兰?别搞错吧。天顶的第一级RD171M,第二级RD120,第三级DM-SL全部清一色毛子生产,乌克兰只是组装一下,说穿了就是代工生产;funk

我怎么记得第三级整个都是乌克兰研制的?
话说乌克兰现在是穷了,要有TG这个财力,至少进第二集团没什么问题
原帖由 xiashengqin 于 2008-10-30 13:15 发表

67年设计全部完成,69年2月就爆炸了,你能说65年时方案没基本确定下来吗,其实,之所以这个火箭这么多毛病,主要就是两个大佬闹分裂,格鲁什科是液体发动机的大佬,心脏跟大脑闹矛盾,这人能活吗。这计划能不出毛病吗,结果,居然没一个火箭发动机厂敢给科罗廖夫干活,给直接晾一边了,我的天了,表面多风光,实际真凄惨。科罗廖夫只好找库兹涅佐夫设计局,可这个设计局竟然原来是搞飞机的,从来没干过液体火箭发动机,时间就肯定没保证了。只好将就液氧煤油,当然你不得不佩服苏联人,居然这么个半路出家的,硬是搞成了,
但你说本来有个可行的液氢液氧的方案,最后没办法,自己动手枪毙,又咽不下这口气,硬上这么一个方案,说真的明知有问题,可怜一世英雄,竟然被政治搞成这样,就算是私人恩怨,这种事上还计较,中央在干什么,看戏吗!
死不瞑目!!
其实,我就是觉得苏联的中央出了大问题,一群争权夺利的人,科学家成了牺牲品。最后怎样,苏联都彻底分了。

科罗廖夫的R-9和杨格尔的R-16是平行研制的,目的是取代不具备实战意义的R-7

R-9的原始方案有两个:一个是R-9A/8K75,安装格鲁什科和科斯伯格的发动机,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另一个是R-9V/8K76,安装伊萨耶夫(Isayev)的发动机,采用更古老的硝酸—煤油推进剂。毫无疑问,R-9A方案在技术上更具优越性,1959年5月13日被批准继续进行研制,具体负责该项目的是科罗廖夫的副手米申。

1959年10月, R-9原型测试弹研制成功,该弹采用台架发射,量产型则将使用R-9A的设计局编号。R-9第一级采用格鲁什科的RD-111发动机,第二级则采用科斯伯格的RD-0106发动机,应用了R-7上微调发动机的技术。科罗廖夫一开始认为格鲁什科故意拖延RD-111发动机的研制,其实RD-111一直受燃烧不稳定问题的困扰,并在测试台上发射了爆炸事故,从而导致了研制进度的拖延,并非格鲁什科不配合。科罗廖夫转而采用库兹涅佐夫设计局的NK-9发动机,对应的导弹型号则是R-9M。但NK-9同样遭遇到了技术问题,科罗廖夫不得不重新选择格鲁什科的RD-111,但科罗廖夫坚决不肯采用格鲁什科为R-16研制的RD-218,因为燃料要选择偏二甲肼(UDMH)+AK-27I硝酸。
在庞大的苏联/俄罗斯陆基液体洲际导弹家族中,最主要的分支实际只有两条:第一条就是杨格尔的R-16/R-36系列,其顶峰是R-36M,也就是西方在冷战期间最为恐惧的SS-18“撒旦”(Satan);第二条则是切洛梅伊的UR-100系列,其顶峰是UR-100N,西方称之为SS-19“短剑”(Stiletto)。

由于R-9实际上研制得并不成功,因此科罗廖夫设计局基本退出了弹道导弹研制工作。所谓科罗廖夫和格鲁什科的矛盾是存在的,但并不像有些人鼓噪地那样水火不容,否则米申之后也不会让格鲁什科来接那个烂摊子。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格鲁什科并不能拿出性能足够可靠的液氧—煤油发动机,RD-111本身是存在技术问题的。
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格鲁什科并不能拿出性能足够可靠的液氧—煤油发动机,RD-111本身是存在技术问题的。
------------------------------

我记得是科罗廖夫想在上面几级用液氢液氧发动机,可格鲁什科非要用肼,科罗廖夫认为有毒对宇航员不利。他们俩的矛盾不是液氧—煤油发动机。
我不是非要说苏联比老美强,只是感慨苏联的多头政治最终断送了他。最可笑的是勃涅日涅夫居然批准两个差不多的系列同时生产,部署,真有钱。
原帖由 xiashengqin 于 2008-10-30 13:15 发表

67年设计全部完成,69年2月就爆炸了,你能说65年时方案没基本确定下来吗

很抱歉,爆掉的那个N1和1965年的N1不能等量齐观。在1965年的时候科罗廖夫就已经发现N1的运载能力不足,1966年科罗廖夫死后米申上任,立即对火箭进行了重新设计,把LEO运载能力从75吨提高到95吨,给第一级加上了六台发动机。
原帖由 xiashengqin 于 2008-10-30 14:06 发表
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格鲁什科并不能拿出性能足够可靠的液氧—煤油发动机,RD-111本身是存在技术问题的。
------------------------------

我记得是科罗廖夫想在上面几级用液氢液氧发动机,可格鲁什科非要用肼, ...

科罗廖夫反对的最主要原因是嫌胫基推进剂比冲不够

科罗廖夫在1964年给赫鲁晓夫的方案中,提出了改进后的N1-L3登月方案,包括两种版本:基本型的Blocks G和D级火箭使用夜氧/煤油,Block E级使用N2O4和NDMH;第二种型号在所有这些上面级上都使用夜氧/液氢,这将使月表运载能力足足提高4吨。
那说到底,还是发动机的问题。我觉得科罗廖夫的液氢液氧有道理些,如果,格鲁什科能配合,还是比较有把握,也就不至于最后又在第一级上加上六台,这不自己找麻烦吗。
原帖由 xiashengqin 于 2008-10-30 14:20 发表
那说到底,还是发动机的问题。我觉得科罗廖夫的液氢液氧有道理些,如果,格鲁什科能配合,还是比较有把握,也就不至于最后又在第一级上加上六台,这不自己找麻烦吗。

格鲁什科怎么配合?变戏法吗?格鲁什科已经将大量资源投到RD-0270上去了,怎么能说停就停?科罗廖夫有没有搞清楚到底要把多少载荷送到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