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扎堆"奥运典型记录:好处与麻烦值得细品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49:19
中国人"扎堆"奥运典型记录:好处与麻烦值得细品

--------------------------------------------------------------------------------

2008年09月10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


  编者按:咱中国人喜欢热闹,过年要噼哩啪啦地放一阵鞭炮,有了喜事要敲锣打鼓热闹热闹。这不,期盼了百年的奥运会来了,将中国人爱扎堆的劲头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五湖四海的人们齐聚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人山人海,奥运门票疯狂抢购,甚至连“奥运宝宝”都抢着在8月8日出生。“扎堆”这个词无所谓褒贬,但由此带来的好处与麻烦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人民论坛编辑部特别整理了奥运期间中国人“扎堆”的几大表现,以飨读者。



  表现一:奥运婚

  据报道:8月8日,北京逾1.5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创下纪录;上海结婚登记的新人达6000对,几乎是平时登记量的15倍;广州近3600对新人选择这个特别的日子喜结良缘,成为广州历史上登记结婚最多的日子;郑州有3582对新人登记结婚,是郑州历史上单日办证最多的一天……来自民政部的消息显示:当天,全国各地有31万多对新人喜结良缘,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登记量最大的婚姻登记高峰。

  编辑点评:在中国人的传统里面,结婚是“天作之合”,是人生一大喜事,必定会搞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热热闹闹,但这可苦了赶酒席的人,面对凶猛的“粉红催款单”,许多人早已囊中羞涩。

  表现二:奥运宝宝

  随着奥运的到来,不仅各大医院产房超负荷接生,产房床位十分紧张,深圳的家政服务市场也出现月嫂难求的局面,8月份的月嫂几乎被预订一空,同时行情也看涨,最高级别的月嫂月薪达5500元,一般这种级别的月嫂都不会有空档,年薪高达6万以上,远远胜过一般白领的薪水。

  编辑点评:一段时间以来,“世纪婴儿入托难”、“千禧宝宝挤爆幼儿园”的消息频见报端……家长这个时候顾虑重重,开始后悔搭上了“千年号列车”。希望生“奥运宝宝”的父母们,还真得深思熟虑啊。

  表现三:去北京看奥运

  2008年, “去北京看奥运”成为大街小巷最火热的话题。平时去北京旅游,2000元就已经绰绰有余,但是奥运期间费用动辄就要上万甚至更多。当然最贵的还是一些比赛门票,堪称千金难求。

  编辑点评: “看人还是看景、看比赛”完全在国人自己的选择。

  表现四:购买奥运纪念品

  奥运纪念币、翡翠福娃、奥运海报、奥运比赛门票票根……凡是跟奥运收藏沾边的东西最近都身价倍增。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一张。纪念钞面额为10元,与现行流通人民币具有相同职能。该纪念钞发行数量为600万张。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全国多个城市引发了兑换热潮,北京、深圳、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的市民不惜通宵排队,只为换得一张奥运纪念钞,而纪念钞的市场价一度被炒。

  编辑点评:其实不难发现,这种一窝蜂式的消费行为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出去吃饭,总是哪里热闹往哪里挤,我们买股票,总是买涨不买跌。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从众行为往往并不是理性的选择。

  (人民论坛记者王慧 整理点评)

  声音

  “扎堆”者说

  我就喜欢扎堆儿,我觉得扎堆儿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需求。我喜欢和朋友们在谈笑风生中和睦相处,在扎堆儿中和大家说笑,可以增进友谊,塑造更好的人际关系,集体的力量让我获得心灵满足感。

  (人民网网友 亦非)

  我以后再也不扎堆了,为了选个好日子结婚,在民政局排大半天的队不说,酒席也订不着,即使订着了,花费也比平时贵了一倍多。本来想图个吉利和好心情,现在反而都砸了。

  (北京市民 杨光)
中国人爱扎堆乐在其中

  从之前的“世纪宝贝”、“千禧宝贝”、“金猪宝宝”,到2008的“福娃宝贝”、“奥运宝贝”,中国式的扎堆宝贝也被他们爱扎堆的父母烙上了独特的印记。

  如果还记得4年前雅典奥运会的话,你会记得一个相当冷静的雅典,希腊人担心奥运会期间人头攒动,所以早已提前预定了飞往各地度假的机票,想图个清净。而4年后北京奥运会,全中国的人都希望能在8月8日冲向北京,不想错过一生一次的盛大场面。



  其实“中国式扎堆”不是一个新兴的产物,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崇尚群体性的族群,从我们过往的许多成语中便可略见一斑。中国人喜欢的感觉是“门庭若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济济一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一个喜欢热闹、喜欢群体性活动的民族。另外,中国人讲求关系,讲求群体的功能,也重视群体的力量,所以中国人爱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唇齿相依”、“志同道合”、“和衷共济”、“齐心协力”。就连丢面子和失败也不光是个人的事情,也与大众有关,比如“众目睽睽”、“众目昭彰”、“有负众望”等。所有这些串联起来,你其实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很享受群居的生活方式,我们乐在其中,也享受在其中。

  中国人为什么爱扎堆?

  如果深究起“中国式扎堆”的原因,恐怕就不得不论及中国人的“自我”取向。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自我和西方人的自我有许多不同,比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力、自我概念等等。其实在“中国式扎堆”中,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人更多的展现的是“独立我”,而中国人展现的更多的是“互依我”。

  在西方的文化中,人要去掌控环境,实现自我价值;而在中国的文化中,人要克己复礼,顾全大局。中国人更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改造环境。西方人的“独立我”,相信人具有的天生独立性,鼓励个体通过关注自我、表达独特的内心态度来寻求和维持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中国人的“互依我”强调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存在的价值要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关联性、个体承担和实现的社会责任来实现。

  曾经有心理学家对中西方群体做过跨文化研究,他们拿一张图给中国人和美国人看,图上前面有一条鱼在海里游泳,它身后又有一片鱼群在向它游来。现在问你,如果你是前面的鱼,游着游着,忽然发现身后有一片鱼游来啦,你的感受如何。结果发现,美国人大多不高兴,他们要奋力离开这个地方,他们第一投射的是自己被掩盖了,没有自我了。而中国人大多很高兴,他们立即想到过年,想到团圆,想到PARTY,一群人更快乐一些。可见,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关系和人际的社会。

  又比如,西方人爱讲“I am sorry”,翻译过来应该是“我很抱歉”,中国人翻译成“对不起”,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为什么呢,“我很抱歉”是因为我意识到我做错了,所以我说抱歉;“对不起”是因为考虑到伤害了你的缘故,所以跟你说这句话,至于是不是我个人意识到错误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里进一步印证了所谓“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之说,即认为西方人喜欢个人主义,中国人喜欢集体主义,这种文化造就了中西方人不同的心理差异。比如,在中西方的文化中,大多数人认为西方人是个体主义的概念系统,而中国人是集体主义的文化征候群,这使得我们彼此的规范、角色、价值、认同和动机都有差别。

  扎堆:存在即为合理吗?

  萨特说,存在即合理,也就是说,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必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国式扎堆”其实也有其许多合理的地方。

  中国人喜欢扎堆,一来不得不承认,扎堆才热闹,如果看足球比赛不扎堆显然很无趣。另外,扎堆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可以减少偏离性恐惧。这种从众行为其实是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人们都知道,人一旦感觉不属于群体便会产生焦虑感,感觉与别人格格不入,这是一种不舒服的感受。而当我们与群体成员保持行为一致时,多多少少会让我们感觉安全。

  此外,人都不是万能的,我们生活在变幻莫测的社会情境中,总有一些是我们不熟悉的事件,加之我们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不一定能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也不可能做出十分肯定的选择,所以我们要选择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来作为参照系统,保持一致。比如,今年全中国人的人都不结婚,你偏偏要结婚,你难道内心就不会有巨大的心理冲突吗,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而如果今年是口口相传的百年难遇的好年份,人人都在筹办婚礼,那么你可能也随大流尽快赶上这趟末班车了。

  这样,从扎堆动机上来讲,人们都愿意和大家保持一致;都愿意隶属于群体,并获得群体成员的好感,不愿意和群体疏离;都不愿意感受到群体不同意见的压力,因而大家无形中都在步别人扎堆的后尘而继续蜂拥。

  扎堆:快乐并痛着吗?

  “中国式扎堆”真的让中国人感到无穷的乐趣和安全吗?其实也不尽然,很多时候是更无乐趣和更无安全。比如,扎堆结婚者一下子拥进婚庆市场,不仅使相关婚庆产业措手不及、服务不周,造成了人满为患,降低了婚姻的神圣感。君不见所谓国人认定的良辰吉日,各个饭店婚礼如潮,新郎新娘被按照顺序安排入场,婚宴时间限定2个小时必须完成,因为下一场的新人正在门外守侯。

  扎堆生育者不仅分娩时床位要抢订,甚至,这些从一出生就挤进扎堆大潮的“奥运宝贝”们,其将来入学、毕业、就业,扎堆大潮都将如影随形。

  扎堆往北京看奥运会,致使机票、车票、入场票一票难求。人多、车多、尾气多,需要的临时公厕更多。

  总之,扎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我们的硬件设施,比如教育、就业、医疗、道路交通和市政等等,同时也容易滋生一些错误和消极的信念。君不见,地震之后,社会上一些人听信谣传,认定某一时刻燃放鞭炮可以避灾,一时间鞭炮雷鸣,不仅给安全带来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散播着封建迷信的旧观念和旧思想。

  诚然,“中国式扎堆”其本质已经变成了一种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生生要割除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其实也失去了很多中国人的可爱的一面。但是,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仍是必要的。面对扎堆现象,如果能正确引导人们的相关态度和行为的话,也会产生出无穷的力量,比如人们扎堆进行环保行为、扎堆与不良行为作斗争等。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式扎堆”,扎堆于社会上正在产生和推进的良好风尚的话,加之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则可营造成积极社会舆论,促进良好的社会规范的形成。

  (作者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中国人"扎堆"奥运典型记录:好处与麻烦值得细品

--------------------------------------------------------------------------------

2008年09月10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


  编者按:咱中国人喜欢热闹,过年要噼哩啪啦地放一阵鞭炮,有了喜事要敲锣打鼓热闹热闹。这不,期盼了百年的奥运会来了,将中国人爱扎堆的劲头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五湖四海的人们齐聚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人山人海,奥运门票疯狂抢购,甚至连“奥运宝宝”都抢着在8月8日出生。“扎堆”这个词无所谓褒贬,但由此带来的好处与麻烦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人民论坛编辑部特别整理了奥运期间中国人“扎堆”的几大表现,以飨读者。



  表现一:奥运婚

  据报道:8月8日,北京逾1.5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创下纪录;上海结婚登记的新人达6000对,几乎是平时登记量的15倍;广州近3600对新人选择这个特别的日子喜结良缘,成为广州历史上登记结婚最多的日子;郑州有3582对新人登记结婚,是郑州历史上单日办证最多的一天……来自民政部的消息显示:当天,全国各地有31万多对新人喜结良缘,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登记量最大的婚姻登记高峰。

  编辑点评:在中国人的传统里面,结婚是“天作之合”,是人生一大喜事,必定会搞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热热闹闹,但这可苦了赶酒席的人,面对凶猛的“粉红催款单”,许多人早已囊中羞涩。

  表现二:奥运宝宝

  随着奥运的到来,不仅各大医院产房超负荷接生,产房床位十分紧张,深圳的家政服务市场也出现月嫂难求的局面,8月份的月嫂几乎被预订一空,同时行情也看涨,最高级别的月嫂月薪达5500元,一般这种级别的月嫂都不会有空档,年薪高达6万以上,远远胜过一般白领的薪水。

  编辑点评:一段时间以来,“世纪婴儿入托难”、“千禧宝宝挤爆幼儿园”的消息频见报端……家长这个时候顾虑重重,开始后悔搭上了“千年号列车”。希望生“奥运宝宝”的父母们,还真得深思熟虑啊。

  表现三:去北京看奥运

  2008年, “去北京看奥运”成为大街小巷最火热的话题。平时去北京旅游,2000元就已经绰绰有余,但是奥运期间费用动辄就要上万甚至更多。当然最贵的还是一些比赛门票,堪称千金难求。

  编辑点评: “看人还是看景、看比赛”完全在国人自己的选择。

  表现四:购买奥运纪念品

  奥运纪念币、翡翠福娃、奥运海报、奥运比赛门票票根……凡是跟奥运收藏沾边的东西最近都身价倍增。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一张。纪念钞面额为10元,与现行流通人民币具有相同职能。该纪念钞发行数量为600万张。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全国多个城市引发了兑换热潮,北京、深圳、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的市民不惜通宵排队,只为换得一张奥运纪念钞,而纪念钞的市场价一度被炒。

  编辑点评:其实不难发现,这种一窝蜂式的消费行为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出去吃饭,总是哪里热闹往哪里挤,我们买股票,总是买涨不买跌。然而事实证明,这种从众行为往往并不是理性的选择。

  (人民论坛记者王慧 整理点评)

  声音

  “扎堆”者说

  我就喜欢扎堆儿,我觉得扎堆儿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需求。我喜欢和朋友们在谈笑风生中和睦相处,在扎堆儿中和大家说笑,可以增进友谊,塑造更好的人际关系,集体的力量让我获得心灵满足感。

  (人民网网友 亦非)

  我以后再也不扎堆了,为了选个好日子结婚,在民政局排大半天的队不说,酒席也订不着,即使订着了,花费也比平时贵了一倍多。本来想图个吉利和好心情,现在反而都砸了。

  (北京市民 杨光)
中国人爱扎堆乐在其中

  从之前的“世纪宝贝”、“千禧宝贝”、“金猪宝宝”,到2008的“福娃宝贝”、“奥运宝贝”,中国式的扎堆宝贝也被他们爱扎堆的父母烙上了独特的印记。

  如果还记得4年前雅典奥运会的话,你会记得一个相当冷静的雅典,希腊人担心奥运会期间人头攒动,所以早已提前预定了飞往各地度假的机票,想图个清净。而4年后北京奥运会,全中国的人都希望能在8月8日冲向北京,不想错过一生一次的盛大场面。



  其实“中国式扎堆”不是一个新兴的产物,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崇尚群体性的族群,从我们过往的许多成语中便可略见一斑。中国人喜欢的感觉是“门庭若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济济一堂”、“万人空巷”、“座无虚席”,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一个喜欢热闹、喜欢群体性活动的民族。另外,中国人讲求关系,讲求群体的功能,也重视群体的力量,所以中国人爱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唇齿相依”、“志同道合”、“和衷共济”、“齐心协力”。就连丢面子和失败也不光是个人的事情,也与大众有关,比如“众目睽睽”、“众目昭彰”、“有负众望”等。所有这些串联起来,你其实就可以看出,中国人很享受群居的生活方式,我们乐在其中,也享受在其中。

  中国人为什么爱扎堆?

  如果深究起“中国式扎堆”的原因,恐怕就不得不论及中国人的“自我”取向。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自我和西方人的自我有许多不同,比如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力、自我概念等等。其实在“中国式扎堆”中,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人更多的展现的是“独立我”,而中国人展现的更多的是“互依我”。

  在西方的文化中,人要去掌控环境,实现自我价值;而在中国的文化中,人要克己复礼,顾全大局。中国人更去适应环境而不是改造环境。西方人的“独立我”,相信人具有的天生独立性,鼓励个体通过关注自我、表达独特的内心态度来寻求和维持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中国人的“互依我”强调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个人存在的价值要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关联性、个体承担和实现的社会责任来实现。

  曾经有心理学家对中西方群体做过跨文化研究,他们拿一张图给中国人和美国人看,图上前面有一条鱼在海里游泳,它身后又有一片鱼群在向它游来。现在问你,如果你是前面的鱼,游着游着,忽然发现身后有一片鱼游来啦,你的感受如何。结果发现,美国人大多不高兴,他们要奋力离开这个地方,他们第一投射的是自己被掩盖了,没有自我了。而中国人大多很高兴,他们立即想到过年,想到团圆,想到PARTY,一群人更快乐一些。可见,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关系和人际的社会。

  又比如,西方人爱讲“I am sorry”,翻译过来应该是“我很抱歉”,中国人翻译成“对不起”,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为什么呢,“我很抱歉”是因为我意识到我做错了,所以我说抱歉;“对不起”是因为考虑到伤害了你的缘故,所以跟你说这句话,至于是不是我个人意识到错误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里进一步印证了所谓“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之说,即认为西方人喜欢个人主义,中国人喜欢集体主义,这种文化造就了中西方人不同的心理差异。比如,在中西方的文化中,大多数人认为西方人是个体主义的概念系统,而中国人是集体主义的文化征候群,这使得我们彼此的规范、角色、价值、认同和动机都有差别。

  扎堆:存在即为合理吗?

  萨特说,存在即合理,也就是说,任何存在的事物都必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中国式扎堆”其实也有其许多合理的地方。

  中国人喜欢扎堆,一来不得不承认,扎堆才热闹,如果看足球比赛不扎堆显然很无趣。另外,扎堆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可以减少偏离性恐惧。这种从众行为其实是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人们都知道,人一旦感觉不属于群体便会产生焦虑感,感觉与别人格格不入,这是一种不舒服的感受。而当我们与群体成员保持行为一致时,多多少少会让我们感觉安全。

  此外,人都不是万能的,我们生活在变幻莫测的社会情境中,总有一些是我们不熟悉的事件,加之我们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不一定能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也不可能做出十分肯定的选择,所以我们要选择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来作为参照系统,保持一致。比如,今年全中国人的人都不结婚,你偏偏要结婚,你难道内心就不会有巨大的心理冲突吗,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呀。而如果今年是口口相传的百年难遇的好年份,人人都在筹办婚礼,那么你可能也随大流尽快赶上这趟末班车了。

  这样,从扎堆动机上来讲,人们都愿意和大家保持一致;都愿意隶属于群体,并获得群体成员的好感,不愿意和群体疏离;都不愿意感受到群体不同意见的压力,因而大家无形中都在步别人扎堆的后尘而继续蜂拥。

  扎堆:快乐并痛着吗?

  “中国式扎堆”真的让中国人感到无穷的乐趣和安全吗?其实也不尽然,很多时候是更无乐趣和更无安全。比如,扎堆结婚者一下子拥进婚庆市场,不仅使相关婚庆产业措手不及、服务不周,造成了人满为患,降低了婚姻的神圣感。君不见所谓国人认定的良辰吉日,各个饭店婚礼如潮,新郎新娘被按照顺序安排入场,婚宴时间限定2个小时必须完成,因为下一场的新人正在门外守侯。

  扎堆生育者不仅分娩时床位要抢订,甚至,这些从一出生就挤进扎堆大潮的“奥运宝贝”们,其将来入学、毕业、就业,扎堆大潮都将如影随形。

  扎堆往北京看奥运会,致使机票、车票、入场票一票难求。人多、车多、尾气多,需要的临时公厕更多。

  总之,扎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我们的硬件设施,比如教育、就业、医疗、道路交通和市政等等,同时也容易滋生一些错误和消极的信念。君不见,地震之后,社会上一些人听信谣传,认定某一时刻燃放鞭炮可以避灾,一时间鞭炮雷鸣,不仅给安全带来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散播着封建迷信的旧观念和旧思想。

  诚然,“中国式扎堆”其本质已经变成了一种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生生要割除是绝对不可能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其实也失去了很多中国人的可爱的一面。但是,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仍是必要的。面对扎堆现象,如果能正确引导人们的相关态度和行为的话,也会产生出无穷的力量,比如人们扎堆进行环保行为、扎堆与不良行为作斗争等。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式扎堆”,扎堆于社会上正在产生和推进的良好风尚的话,加之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则可营造成积极社会舆论,促进良好的社会规范的形成。

  (作者为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
和谐社会要扎堆 :D
扎堆没什么不好.虽然节日的时候,街上人太多,让我感到窒息.但如果街上冷冷清清,我甚至都不愿意上街.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人自信心的提高,中国人的"扎堆"文化,自然也会渐渐被看作更优秀的文化.
没人扎堆不就冷场了吗,北京奥运的特点之一就是非常热闹。
扎堆不扎堆,完全是个人喜好。这个问题不适宜上升到中西方文化上面。最主要的是要倡导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扎堆生孩子,这是非常愚蠢的,丝毫没有什么好处。
]]
扎堆大部分都是好的,有些当冷漠看客的扎堆就不好了
 又比如,西方人爱讲“I am sorry”,翻译过来应该是“我很抱歉”,中国人翻译成“对不起”,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差异的。为什么呢,“我很抱歉”是因为我意识到我做错了,所以我说抱歉;“对不起”是因为考虑到伤害了你的缘故,所以跟你说这句话,至于是不是我个人意识到错误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

翻译是要看前后语句的。

这么弱智的拿来当论据:L
爱“扎堆”通常都是些素质低下,文化欠缺的人,哪热闹去哪的人到了伊拉克就有他们好受的了。
粤语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屎打翻了都有人看。:D
和谐社会要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