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探讨如何贯彻三农惠农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52:04
《中国农民调查》一书的出版发行,直接促成了中央政府每年元月一号文件的出台。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成了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从减免农业税到农业补贴,再到最近的林权制度改革,给人的感觉是方向正确,但步子有点乱。

首先,减免农业税缓和了干群关系,干群之间的经济利益对立关系也不复存在。其次,每亩不足百元的农民直接补贴对于上涨过快的粮食生产价格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今年粮食价格较去年基本未变,而化肥的价格却上涨了50%以上,而化肥的费用占粮食生产价格的一半左右。今年政府下拨了2000亿支农资金,其中700亿资金主要用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泥引水渠被看成700亿元资金的标志性工程,有关部门决定建设水泥引水渠的初衷是认为水泥引水渠能够节约水资源,可实际情况却是另一回事,在没有水泥引水渠之前,农民普遍用水龙带灌溉,相对于水泥引水渠水龙带有不蒸发水的优势,也就是比水泥引水渠更能节约水资源。更重要的是单位水龙带的价格要比单位水泥引水渠的价格便宜的多,水泥引水渠的建设质量也令人担忧,引水渠直接建设在泥土之上而没有砖石做铺垫,且厚度最多二指,烈日爆晒之下不出三年就会断裂漏水,因此水泥引水渠的形象工程意义大于实用意义。决策部门和审批部门不了解三农,盲目建设,浪费了大量支农资金,承包商的偷工减料则侵蚀了支农资金。对于上涨过快的粮食生产价格来说,目前的支农资金仍然是远远不足,支农资金占政府财政预算的百分比应该由目前的3%左右,提高到10%。同时对于非直接农业补贴资金的用途进行严格把关,避免资金的浪费。
最近的林权制度改革和三十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三十年前中国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但未获得对土地的所有权,未获得土地所有权的直接后果是年年增加的农业税和土地被强制性圈占。而最近的林权制度改革虽然未改变土地国有政策,但70年的林地承包期,已使林农获得了事实上的林地所有权。废除土地国有制,重新确立土地私有制对我国的经济乃至社会的各方面影响巨大,首先,农民取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后,可以向银行抵押以获得贷款,贷款可以用来发展农业,也可以用做创业。贷款用来发展农业可以推进农业发展,贷款用做创业,可以解决农民创业缺少资金和乡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其次,确立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后,政府将退出土地市场,建设用地将彻底根据市场规则进行交易,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和打破了政府对土地的垄断。
三农之中农民是关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来源于农业收入,最近一年,由于房价增长过快和股市过热造成了通货膨胀,代价却让弱势群体--农民来承担,政府稳定物价先从稳定粮价着手,出台了损害农民经济利益的粮食出口禁令,粮食出口禁令直接使我国的粮食价格与国际粮价脱轨,粮食生产价格却和国际接轨,使农民损失了一半的农业收入。以华北一拥有六亩地的农户为例,六亩地一年可生产6000斤小麦和6000斤玉米,扣除家庭食用的,每年有5000斤小麦和5000斤玉米的余粮可供出售,按目前国内市场价格,玉米小麦平均0。8元计算,该户农民只能获得8000元的农业收入。而按照翻一番的国际粮食价格计算,该户农民能获得16000元的农业收入。因此,解除粮食出口禁令,让粮食价格随着粮食生产价格的增长而增长,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中国农民调查》一书的出版发行,直接促成了中央政府每年元月一号文件的出台。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成了中国政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从减免农业税到农业补贴,再到最近的林权制度改革,给人的感觉是方向正确,但步子有点乱。

首先,减免农业税缓和了干群关系,干群之间的经济利益对立关系也不复存在。其次,每亩不足百元的农民直接补贴对于上涨过快的粮食生产价格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今年粮食价格较去年基本未变,而化肥的价格却上涨了50%以上,而化肥的费用占粮食生产价格的一半左右。今年政府下拨了2000亿支农资金,其中700亿资金主要用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泥引水渠被看成700亿元资金的标志性工程,有关部门决定建设水泥引水渠的初衷是认为水泥引水渠能够节约水资源,可实际情况却是另一回事,在没有水泥引水渠之前,农民普遍用水龙带灌溉,相对于水泥引水渠水龙带有不蒸发水的优势,也就是比水泥引水渠更能节约水资源。更重要的是单位水龙带的价格要比单位水泥引水渠的价格便宜的多,水泥引水渠的建设质量也令人担忧,引水渠直接建设在泥土之上而没有砖石做铺垫,且厚度最多二指,烈日爆晒之下不出三年就会断裂漏水,因此水泥引水渠的形象工程意义大于实用意义。决策部门和审批部门不了解三农,盲目建设,浪费了大量支农资金,承包商的偷工减料则侵蚀了支农资金。对于上涨过快的粮食生产价格来说,目前的支农资金仍然是远远不足,支农资金占政府财政预算的百分比应该由目前的3%左右,提高到10%。同时对于非直接农业补贴资金的用途进行严格把关,避免资金的浪费。
最近的林权制度改革和三十年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三十年前中国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但未获得对土地的所有权,未获得土地所有权的直接后果是年年增加的农业税和土地被强制性圈占。而最近的林权制度改革虽然未改变土地国有政策,但70年的林地承包期,已使林农获得了事实上的林地所有权。废除土地国有制,重新确立土地私有制对我国的经济乃至社会的各方面影响巨大,首先,农民取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后,可以向银行抵押以获得贷款,贷款可以用来发展农业,也可以用做创业。贷款用来发展农业可以推进农业发展,贷款用做创业,可以解决农民创业缺少资金和乡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其次,确立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后,政府将退出土地市场,建设用地将彻底根据市场规则进行交易,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和打破了政府对土地的垄断。
三农之中农民是关键,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来源于农业收入,最近一年,由于房价增长过快和股市过热造成了通货膨胀,代价却让弱势群体--农民来承担,政府稳定物价先从稳定粮价着手,出台了损害农民经济利益的粮食出口禁令,粮食出口禁令直接使我国的粮食价格与国际粮价脱轨,粮食生产价格却和国际接轨,使农民损失了一半的农业收入。以华北一拥有六亩地的农户为例,六亩地一年可生产6000斤小麦和6000斤玉米,扣除家庭食用的,每年有5000斤小麦和5000斤玉米的余粮可供出售,按目前国内市场价格,玉米小麦平均0。8元计算,该户农民只能获得8000元的农业收入。而按照翻一番的国际粮食价格计算,该户农民能获得16000元的农业收入。因此,解除粮食出口禁令,让粮食价格随着粮食生产价格的增长而增长,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消灭0回复。

这个,我滴不懂,懂的人来说说吧。。。
提高农民收入是好事啊,希望政府能做得漂亮点。。。:)
楼主关于农村灌溉的描述完全错误。
        农业水资源浪费严重是中国长期存在的问题,这个浪费又主要是来自于漫灌和渠灌。全国大多数农田的灌溉都是通过明渠引水,直接漫灌。因为大多数的水渠没有防渗作用,大量农业用水无法用于灌溉农田就渗入土地或者蒸发掉。漫灌也是灌溉水利用率低的一个原因,其损失很大,又不能持续适当地滋润农作物。
        农业部早在80年代就已经很认真的研究了用管道代替水渠,用渗灌和喷灌取代漫灌。这个方针早就有了,但是直到90年代末,也没有取得什么进展。这主要是因为改造成本太高。唯一曾经推广的渗灌技术本身有严重缺陷,反而导致了大量的浪费。
        相对于传统水渠,水泥水区起码解决了渗水的问题,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说什么“在没有水泥引水渠之前,农民普遍用水龙带灌溉”,完全就是胡说八道。
]]
]]
原帖由 zgsh 于 2008-9-1 20:21 发表
在没有水泥引水渠之前,农民普遍用水龙带灌溉,相对于水泥引水渠水龙带有不蒸发水的优势,也就是比水泥引水渠更能节约水资源。更重要的是单位水龙带的价格要比单位水泥引水渠的价格便宜的多,水泥引水渠的建设质量也令人担忧,引水渠直接建设在泥土之上而没有砖石做铺垫,且厚度最多二指,烈日爆晒之下不出三年就会断裂漏水,因此水泥引水渠的形象工程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楼主大概没有在农村呆过。
北方的情况我不知道,南方是不大可能用水龙带的,一则水资源相对充足,二则即便用,也是临时措施。
南方丘陵地区,都是让水顺地势而下,最终到田头的,我老家都是修的小水渠,有的很窄,50cm宽甚至都不到。田在高处的,用抽水机,以前用现在已经基本绝迹的人力水车,80年代末期还有。漏水,蒸发?水放在哪里都一样的,除非是井里头。
]]
贯彻三农惠农政策,实际上就是要减轻农民负担。
阻碍农民收入提高,则不完全是经济方面的政策因素。
现在农村打麻将的太多了,象以前那样勤耕细作的农民,我回老家时候几乎看不到了。
1995年乡镇合并,我觉得对农业至少是个弊大于利的事情,负面影响居多。
原帖由 88团 于 2008-9-2 08:48 发表


非也,北京确实是这个情况。以前是人工挖的小水渠,现在都是10cm的塑料水带,是省事多了,但用不了几次就到处开始漏。

嗯,毕竟南方雨水充足,北方灌溉的方式应该与南方区别较大,以前在北方呆,我没有仔细注意过。
但是如果修水利设施,引河水、水库水灌溉,应该跟南方一样,有比较宽的水渠。我们这边宽的30多米的都有,都是毛时代的遗产,但还真是宝贝。但也有好多已经废了,真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