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口径弹头紧口沟的作用的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36:11
菜鸟出没注意!

    弹头紧口沟通常用于提高拔弹力。“由于枪弹采用内涂口后可以提高拔弹力,所以目前枪弹生产制造中有取消弹头紧口沟和“罩口”工序的趋势。”
    5.8mm弹头原先的图样上有紧口沟,而后来的照片上没有了。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算是进步了。
bullet.jpg

5.8重弹2.jpg


    对于SS109/M855这样的重视软杀伤力的半穿甲弹头来说,紧口沟不仅仅能提高拔弹力,而且造成了弹体结构的薄弱环节。当SS109/M855弹头在软目标中发生翻滚时,很容易从紧口沟处发生严重破裂,导致弹体断裂和后半截弹体的进一步变形和破裂,从而进一步提高动能释放速度。
    也许对于SS109/M855来说,紧口沟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在最低的翻滚速度下提供最高的破裂效果。而对于重视穿甲能力、满足于翻滚效果而放弃破裂效果的5.8mm*42弹药来说,只要工艺许可,紧口沟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大型钢芯阻遏了弹体的变形和被甲的破裂。

pjs.jpg

    5.8mm手枪弹的结构与SS109/M855相似,同为半半穿甲弹头。虽然其不需要紧口沟,但如果能在紧口沟的位置增加一个环形沟槽来削弱弹体强度的话,翻滚时更容易发生被甲破裂,对于提高空腔效果和杀伤力可能会有所帮助。对于枪口动能偏低、没有尾椎和存速能力较差(相对国外同类弹药)的5.8mm手枪弹来说,这也许算是个提高性能的小花招吧。菜鸟出没注意!

    弹头紧口沟通常用于提高拔弹力。“由于枪弹采用内涂口后可以提高拔弹力,所以目前枪弹生产制造中有取消弹头紧口沟和“罩口”工序的趋势。”
    5.8mm弹头原先的图样上有紧口沟,而后来的照片上没有了。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算是进步了。
bullet.jpg

5.8重弹2.jpg


    对于SS109/M855这样的重视软杀伤力的半穿甲弹头来说,紧口沟不仅仅能提高拔弹力,而且造成了弹体结构的薄弱环节。当SS109/M855弹头在软目标中发生翻滚时,很容易从紧口沟处发生严重破裂,导致弹体断裂和后半截弹体的进一步变形和破裂,从而进一步提高动能释放速度。
    也许对于SS109/M855来说,紧口沟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在最低的翻滚速度下提供最高的破裂效果。而对于重视穿甲能力、满足于翻滚效果而放弃破裂效果的5.8mm*42弹药来说,只要工艺许可,紧口沟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因为大型钢芯阻遏了弹体的变形和被甲的破裂。

pjs.jpg

    5.8mm手枪弹的结构与SS109/M855相似,同为半半穿甲弹头。虽然其不需要紧口沟,但如果能在紧口沟的位置增加一个环形沟槽来削弱弹体强度的话,翻滚时更容易发生被甲破裂,对于提高空腔效果和杀伤力可能会有所帮助。对于枪口动能偏低、没有尾椎和存速能力较差(相对国外同类弹药)的5.8mm手枪弹来说,这也许算是个提高性能的小花招吧。
M193
wund5.jpg

M855
parks20019.jpg


注:也许手枪弹的速度太低,不足以严重破坏被甲,所以加环槽削弱弹体的办法可能没用。
其实,109弹拿到手里,看着好小的,紧口那加工一下,打到目标就差不多要断。
原帖由 pizzaaa 于 2008-8-19 13:07 发表
菜鸟出没注意!

    弹头紧口沟通常用于提高拔弹力。“由于枪弹采用内涂口后可以提高拔弹力,所以目前枪弹生产制造中有取消弹头紧口沟和“罩口”工序的趋势。”
    5.8mm弹头原先的图样上有紧口沟,而后来的照片 ...


有关紧口槽的一段文,好像是转载自QBQ论坛上的一段讨论。
从D总的“枪炮世界”抄来的,原封不动。
有张德国762NATO和美国762NATO蛋蛋的对比图,德国破裂美国不破裂,常见的762NATO杀伤弹道图都是翻滚后尾部向前稳定前进的,空腔已经很大,要是再换德国蛋,估计更凄惨。很久以前有个文章指出过这个差别,现在想起来速度和破碎都很重要。
追求便宜省铅的国产钢芯普通蛋要达成断裂效果,估计不但要在沟槽处减薄被甲,还要在钢芯上辊沟。
原帖由 fallout 于 2008-8-20 12:35 发表
有张德国762NATO和美国762NATO蛋蛋的对比图,德国破裂美国不破裂,常见的762NATO杀伤弹道图都是翻滚后尾部向前稳定前进的,空腔已经很大,要是再换德国蛋,估计更凄惨。很久以前有个文章指出过这个差别,现在想起来速 ...


德国的7.62NATO就是故意把紧口槽处弄比北约其他7.62NATO标准弹的更薄,好用来破碎,扩大杀伤的。

而且不仅是7.62NATO,德国佬的5.56弹等等北约标准弹也是如此设计。

还是德国人更歹毒些啊!
以前sc论坛二战栏目关于日本6.5mm友坂步枪弹的讨论离,有人就指出,该弹药的破碎效应也很明显,导致杀伤力很大,根本不是传说中的直筒伤道。可究其原因,竟然是日本人加工工艺水平差,导致被甲厚度不均匀,所以弹头容易破碎,真是歪打正着。
]]
对于无防护的人体,杀伤力最大的效应是高速小弹头击中柔软、含水量高的大型器官(最典型的是颅脑、装满的胃)的水压效应,高速弹头带来的超音速激波在液体中很好地得到传递,将高压作用于器官外壁上,造成该器官整体爆裂,产生类似吹炸气球的效果,非常壮观非常残忍;
其次就是破碎效应,该效应产生巨大的永久伤道,永久伤道才是伤害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是翻滚效应,该效应的作用,以前被夸大了,其实远远不如破碎效应,翻滚主要产生瞬时伤道,在大体积、高弹性的组织如肌肉中最明显,但伤害作用不强,这些巨大的伤道很快会变小;
最后,就是最基本的贯穿效应了,这个方面就是口径为王,越大越好。
国产现代枪弹我就没看见过几个有滚花或者滚沟的
12.7以下的除了以前产的53弹,基本上没有带滚花和滚沟的,工艺都简化了
5.8的不知道谁有带滚沟的弹头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