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劳动合同法》反思华为“辞职门”事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05:44
转载

      《劳动合同法》实施已六月有余,华为七千员工“辞职门”距今也已近九月,街市依旧平静,似乎往事不用再提。然而,深具辩证意味的是,华为“辞职门”作为对《劳动合同法》的反动,却无与伦比地成为《劳动合同法》的标志。近日据悉。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非法劳务派遣等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大量出现并引发争议的行为,被正式认定为法律上的无效行为。华为事件,当时是非,截然对立,如今对立不再,是非依然。今日来看,华为事件完全符合“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工龄归零’”的任何一个细节,华为其实早已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就趟过了“洗工”之河,今日之事,早为华为所意料,自然今日也谈不上“劳动部门认定华为万人辞职无效”,当然,执法部门也无意揪住华为不放。事实上,这样的现实,岂是认定无效一语可以消弭,劳动者的新仇旧恨,企业自觉的命运堪忧,《劳动合同法》在执行中该如何平衡取舍才是真正的问题。华为已为,法律的最大陷阱,不是事后认定的无效,而是无效的认定,《劳动合同法》何为?这正是立法者与执法者必须找寻到的路径。转载

      《劳动合同法》实施已六月有余,华为七千员工“辞职门”距今也已近九月,街市依旧平静,似乎往事不用再提。然而,深具辩证意味的是,华为“辞职门”作为对《劳动合同法》的反动,却无与伦比地成为《劳动合同法》的标志。近日据悉。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工龄归零”,设立关联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交替变换用人单位名称,非法劳务派遣等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后大量出现并引发争议的行为,被正式认定为法律上的无效行为。华为事件,当时是非,截然对立,如今对立不再,是非依然。今日来看,华为事件完全符合“迫使劳动者辞职后重新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使劳动者‘工龄归零’”的任何一个细节,华为其实早已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就趟过了“洗工”之河,今日之事,早为华为所意料,自然今日也谈不上“劳动部门认定华为万人辞职无效”,当然,执法部门也无意揪住华为不放。事实上,这样的现实,岂是认定无效一语可以消弭,劳动者的新仇旧恨,企业自觉的命运堪忧,《劳动合同法》在执行中该如何平衡取舍才是真正的问题。华为已为,法律的最大陷阱,不是事后认定的无效,而是无效的认定,《劳动合同法》何为?这正是立法者与执法者必须找寻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