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大项目:湖北随州磁悬浮项目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4:37:50
2008年06月25日 13:47中国新闻周刊
随州磁悬浮项目风波:大项目技术和成本仍成悬疑

疯狂大项目

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一个拟投资百余亿元、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磁悬浮项目,最终选择了地处鄂西北的随州落户。

包括该市政府和北京美尔斯通公司在内项目策划者,勾勒出项目建成后的美好蓝图:规模化生产后年均营销收入达1000亿元,并可为地方财政创造不低于10亿元税源。

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能达到如此效果?注册资金为1000万的美尔斯通公司,如何运作这个项目的投资?1000万的销售收入又怎样实现?

《中国新闻周刊》对此展开了调查。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发现,类似的大项目比比皆是,比如2007年被叫停的“华夏祖龙”,以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山东“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些大项目,其实是中国社会心态的一个缩影。

★ 本刊记者/严冬雪 王维博 方玄昌

(发自湖北随州 北京 成都)

在鄂西北——距离武汉约200公里的地级市随州,一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首期投资超过2个亿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即将落户。

奔驰在上面的磁悬浮列车理论时速可达1000公里,一般时速500至700公里。算上起步和停车的加减速时间,跑完全线仅需两三分钟。

线路初步选址在随州的两个招牌景点之间——连接曾侯乙墓编钟出土地和炎帝神农故里。曾侯乙是战国人,从他的墓中发现的编钟被称为“国之瑰宝”;炎帝神农故里烈山位于随州市九龙山南麓,史书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

当然在今天,磁悬浮还只是一纸协议上的“效益预测”。在青山绿水间,人们看不到它的半点影子。

“世界磁悬浮技术中心”

不论从技术含量还是投资量来看,随州磁悬浮示范线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项目。如果建成,它将接受有关部委的鉴定与验收,并向国家申报“中国磁悬浮列车生产工业园(随州基地)”。同时,作为合作的另一方,北京美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还将筹备后续的产业园工作,产业园项目投资达50至100亿。

在随州市政府和美尔斯通签订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投资协议书》里,对这个项目的效益预测称:能吸引国内外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建设,扩大地方对外交流的几率。不仅如此,国内拥有该技术90%以上的知识产权,“一项专利可带动100余项专利配套和相关产业发展,可全面提升随州经济开发区技术升级”。因此,这个磁悬浮示范线基地将力争建为国际级科研、制造基地和国内外磁悬浮人才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

而在多项评估中,财政税收的数字尤为突出。“规模化生产年均营销收入可达1000亿元,可为地方财政税收创收不低于10亿元税源。”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美尔斯通公司总经理米旺说。在2007年,随州市全年财政收入不过11.9亿元。

另据米旺介绍,未来的产业园内除了轨道交通外,还有磁悬浮飞轮、磁悬浮轴承等项目,“实际上单做轨道交通按一年建1000公里算,销售额就不止1000个亿”。

与包括华夏祖龙、山东曲阜文化城等诸多大项目相似,随州磁悬浮也打出了“文化牌”——在当地官员和媒体的宣传中,“坐磁悬浮看编钟”成了一大卖点。磁悬浮示范线西起随州城西的编钟出土地,北连历山镇炎帝神农园,两个景点分别距离示范线两端不到2公里。全长13公里的示范线,则全部位于随州“炎帝农耕文明园”规划区域内。

随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腾佑灵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国内乃至世界都会购买此技术及产品,利益无法估量。甚至有当地人乐观预言,随州这个“世界磁悬浮技术中心”正呼之欲出!

为进一步推进项目,5月30日,美尔斯通公司在京召开了“工作协调会”。不仅随州市常务副市长以及磁悬浮技术的提供者——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全程参加,米旺还邀请了来自教育部、科技部的有关人士。与会者称:2008年7月底,最后的建设方案就能敲定。

合作模式:百亿投资哪里来

随州与美尔斯通合作的主要依据,是双方于2008年5月18日签订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投资协议书》。

这也是目前唯一的书面协议。作为甲方,随州市政府承诺在协议地价、交割方式、工程报建、招投标等方面给予美尔斯通“最大力度、最大优惠、最快捷(的)程规审办”;乙方美尔斯通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执有磁悬浮技术的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不在协议内容里。米旺称,美尔斯通公司负责与王家素交流,而随州方面不和技术方直接沟通。(关于磁悬浮技术方面的报道,请参见配文《他们突破了世界科学难题?》)

但在资金投入的细节上,政府和企业有了不同说法——“随州肯定要出地出钱。”6月23日,米旺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据他称,美尔斯通将为项目用地拿出部分资金,随州市政府也已经承诺,他们也会出一部分钱。“随州目前决心比我还大,虽然没有细谈,前天已经打电话给我说赶紧过来施工”。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表明,作为力推这一项目的公司,美尔斯通的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但磁悬浮项目的首期投资,至少需要2亿元。

根据北京海淀区工商局提供的资料,美尔斯通公司的业务范畴是服务器代理以及骨传导技术的研发。此前,这家公司主要与高校合作,帮对方的科研成果寻找下家。换句话说,这个公司有些中介的味道。“我们曾成功与清华大学和内蒙古两家电厂进行过合作,”米旺介绍,“我们把清华的技术拿过来,生产产品,卖给电厂。”而在与随州的合作中,美尔斯通也延用这个模式,即在科研成果与当地政府、真正的投资方之间的牵线搭桥,米旺则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参与股份。

随州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腾佑灵提到投资问题时则表示:在试验线的2个亿、乃至产业园的100亿投资中,随州市政府都不会出钱。《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投资协议书》可以证明这一点:美尔斯通是示范线的投资主体。磁悬浮线路建设成功后,配套建设工程及产业园建设工程,由美尔斯通以招商引资合作经营方式组织投入。

“真正的投资方是一家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米旺向记者透露,目前该公司已承诺投入60亿元人民币,加上将争取国家科技部2亿元给试验线建设。但当记者进一步探寻这家美国公司的状况时,米旺表示不能透露。

“不管怎么说,风险是他们的风险。随州市能有什么风险?你来我就给你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就这些。”腾佑灵强调,“但是我们有信心支持他们把这个项目做好。”

下一步,美尔期通、随州开发区以及“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将成立一家股份公司运作磁悬浮项目。作为技术合作方,美尔斯通公司将与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一起以技术入股,占股30%。
大项目为何落户随州
那么,美尔斯通和王家素的合作又是如何促成的?
2000年,王家素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就已研发出炉,次年的“世纪号”试车成功。但在随后的3年里,这个先进技术一直待字闺中。
2004年7月,米旺认识了王家素。作为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的主要研发负责人,这位专家希望将此项技术应用到军工领域。“我在机械工业部工作了15年,机关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在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方面具有优势。”米旺表示。
经米旺牵线,王家素本打算与航天二院进行技术合作,但未能成型。作为牵线人的米旺开始以公司的名义与王家素合作,共同寻求新下家。
为期3年的“征途”开始了,实际上主要找人投资。“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美尔斯通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搞开发,只有靠别人投资。”米旺说。
“我们和西南交大主要是做了三件事,一是工程化问题一个个解决,通过数据通过实验;二是寻求投资,包括在科技部、发改委以及风险投资商,都在寻找投资。另外一件事是寻找合适的地点。”米旺说。他们先后跑了很多地方,包括北京、桂林、西安,还有中国铁路的发源地唐山——他们特别希望磁悬浮能象征性地落户此处。但因所需资金巨大,项目“商业化”遇到了致命阻力。
他们和随州市政府结缘也是通过一家北京的中介公司。当时那家公司找到随州开发区,开发区马上就汇报给了市委书记马清明。米旺称,事实上,中介公司最早介绍的是天门市,“不知道怎样就转向了随州”。
“没想到选了3年多,结果一个星期就定了下来。”米旺说,“这次选择正与随州规划相吻合,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增添了一个新旅游线路,同时还可以使得该项技术的工程化问题得到解决,可谓两全其美。”
“它(美尔斯通)在寻找基地,我们在寻找项目,碰到一起后就产生了火花,哈哈!”讲到这一项目落户随州的过程,腾佑灵抚掌大笑。他介绍道,这条示范线建在两个景点之间,将先修一条两公里的试验线,它的论证方案已经完成。若试验线成功,就扩长到13公里,是为示范线。根据协议内容,两公里的试验线投资需要两亿左右,占地800亩。“试验线是走高架,这样就不用占那么多地嘛!”腾佑灵说。
于是,2008年5月16日晚,在随州市政府会议室,白天刚赶到的米旺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王家素分别向该市政府负责人汇报磁悬浮项目。作为这个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者之一,王家素用了2个小时介绍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两天后,《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投资协议书》签订。
而双方洽谈成功的背景是,这种大招商模式在随州颇受推崇——在6月19日举办的随州(深圳)经贸合作洽谈会上,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表示,该市招商有六字原则:安全、赚钱、开心,“客商无小事、诚信打动人、变通是个宝、人人是环境”。随州还提出了主动对接深圳、香港等沿海城市,承接产业大转移,围绕产业链条招大商、大招商,吸引更多的大项目落户的规划。
每年1000公里磁悬浮铁轨卖给谁?
5月18日——美尔斯通和随州市政府签订协议的当天,《随州日报》在头版刊出了这个消息。
6月4日,湖北《长江商报》推出了更细致的报道。但这个信息在网上传开后,引起一片哗然。其中最强烈的质疑是,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世界上唯一建成并正在进行商业运营高速磁悬浮铁路的国家。这条全长约30公里的磁悬浮铁路位于上海,由于成本太高,从2004年~2006年,上海市不得不承担共约10亿元的亏损。
“随州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跟上海磁悬浮是不同的技术。”米旺解释说。磁悬浮分为多种,包括永磁体悬浮、超导悬磁浮和常导悬磁浮。建在上海的国内第一条商业化磁悬浮线是即常温悬磁浮。采用这个原理的列车,只能产生上下的悬磁力,不能产生前后的磁浮力,所以运行消耗较大。而超导磁悬浮使用液氮,成本较低,车身本身构造也相对简单。
签订协议的当天,王家素站在会议室讲台上,像讲课一样专门给随州的官员们讲解了磁悬浮技术。“他自己非常有信心,我们听完也很受鼓舞。”一位在现场听课的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但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听到高温超导磁悬浮将落户随州的消息后,非常吃惊。他要求《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到随州核实此事后再致电他,因为这个技术转化成生产“实在是太荒诞了”。
另一个被广泛质疑的是,这个项目即使建成,能否每年销售1000公里轨道,并产生1000亿的营销收入。在采访美尔斯通公司负责人米旺时,《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对此的回答很简单: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但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预计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将投资6000多亿元,到201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超过2000公里。如果按照米旺的算法,他们生产的磁悬浮铁轨将占整个规划的一半。
但这些质疑,阻挡不住随州执意前进的脚步。“目前,示范线项目的专班已经组建了,以我们开发区的人员为主。”腾佑灵说,“美尔斯通公司也希望得到铁道部的关注与支持,如果示范线成功,下一步就需要大规模产业化。” ★
在随州这场高温超导磁悬浮项目风波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项目的核心技术究竟可靠不可靠?全世界都没有能够完成的一个科学难题,这个项目的核心技术提供者,有没有最后完成的可能?
★ 本刊记者/方玄昌 黄永莉(发自成都)
“不能说,全世界都没有做出来的东西,我们就不能完成;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进入商业应用,似乎还很遥远。”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郑东宁如此告诉本刊。
迄今尚未到可能性论证阶段
随州这一项目,技术的“核心部分”来自西南交大超导研究所,由王家素、王素玉夫妇主持。
6月23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参观了王氏夫妇设在西南交大超导技术研究所的实验室,王素玉为《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了他们这一“领先全世界”的技术走过的历程。“我们1997年开始项目攻关,2000年的最后一天完成,当时的试验车因此被命名为‘世纪号’。这个863项目给的经费只有100万。”王素玉还说,当年的这个863项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的超导材料研究专家赵忠贤是支持的。
根据王素玉的介绍,他们设计的列车将以500公里的时速运行,“理论时速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
但此前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赵忠贤并没有提及他与这一项目的关系,相反,却对其与此相关的宣传提出了质疑:“500公里每小时?1000公里每小时?是新闻记者报道出现错误了吧,还是真是他们说的话?他们自己如果有那么多钱,随他做好了,我们也没必要去批评。”
——王氏夫妇使用的超导材料,正是赵忠贤于上世纪80年代研究得到的。
郑东宁介绍说,王氏夫妇实验室中完成的这个项目,当时还是有一定影响,“几次国际会议都邀请他们参加,客观上对高温超导磁悬浮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能不能应用于实际,则是另一回事。”
郑东宁认为,按照正常程序,对于这么大的工程,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一系列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如果技术提供方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需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项目相关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项目迄今尚未到可行性论证的阶段。
核心是控制技术要求
根据郑东宁等相关专家的介绍,对于磁悬浮列车来说,控制技术(比如说,磁悬浮列车运行过程中,超高的速度会导致它发生震动,因此技术上要求控制震动幅度不超过悬浮高度,诸如此类的控制要求还有多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超导技术,而成为这类项目真正的“核心技术”——实际上,这些年来高温超导技术没有取得质的突破,大家所掌握的情况都差不多,实验室里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没有太神秘的东西。商业化应用的困难就在于,如何保证列车在悬浮状态下保持稳定的高速运行,郑东宁告诉本刊。
而王素玉则介绍说,他们设计的磁悬浮列车解决了这一问题:“上海的常导磁悬浮列车,悬浮高度只有8毫米,控制技术的确非常复杂,西门子公司做的这个控制技术,后来以此为骄傲。但按照设计,我们的列车悬浮高度在20毫米左右,并且车体每米的重量只有两三百公斤——而上海磁悬浮列车与火车相若,每米重两三吨。这样,我们的辅助技术(主要为控制技术)要求就低很多。”
但郑东宁认为,即使一切如王素玉所说,控制技术依然是关键。而“在这一方面,中国跟世界前沿还差得很远”。
王素玉也承认,从实验室到示范线,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面临着庞大的综合技术考验,包括路桥设计、机械控制等技术。里面还有很多未知问题,或许会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因此才认为不适合于做之前就做过多的新闻宣传。”
成本如何确定
根据随州和美尔斯通的宣传,2~13公里的示范线,预计成本投入为2~13亿人民币。
“1公里一个亿的成本,是根据美尔斯通公司所做的评估估算出来的。具体的成本,要根据具体要求而定。”王素玉说。
采用常温导体磁悬浮技术,每公里成本就超过5亿。王素玉解释说,成本低得多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悬浮高度达到了20毫米,对控制技术的要求就低多了。
具体到这条示范线的成本,王素玉表示,项目真正启动之前,还得对这边的地层进行分析。“现在还没有到选线那个程度。那边的地形和地质状况,现在都还没有资料。”因此具体成本他们的项目组并没有给出结论。
另外,随州这个项目,与整个工程有关的辅助技术,在几个方面都还没有最终落实,“找了两三家合作机构和单位。可能最后要投标决定。”王素玉说。
而中科院一位退休的超导研究专家对这一成本提出了严厉的质疑:“他们完全基于实验室数据给出结论。从理论到实践应用,有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远远超过初始的想象——这个跨度之大,大到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人能跨过去的地步。现阶段,认为高温超导磁悬浮成本比常导磁悬浮还低、甚至低几倍,那只能是对这方面问题丝毫没有实践的凭空想象。如果达到500公里以上的时速,要求之高也就更加不可想象。”
日本为什么用低温超导技术?
前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高温超导磁悬浮这项技术,多年前在国际上叫得很响,但迄今在国际上都没有落实。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技术上的难点很多,其中之一是材料问题。“良好的超导体往往会在超导性能之外有着其他缺点,比如太脆、难加工、应用寿命短等等。液氮在大范围内的保存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国际上,在实验室里利用磁悬浮技术“把车子悬起来”的技术已经很多,日本、美国、德国都有。但大家用的更多是低温超导技术。
“日本试验的是低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已经做了几十年了。”郑东宁说,“之所以做低温超导,还是觉得低温超导技术更成熟,尽管冷却成本更高一些,但由于冷却成本在整个工程中所占比例很小,其他如控制、车辆制作等成本比例更高,因此认为这样(即采用低温超导而不是高温超导做磁悬浮技术基础)还是更合理、更现实。现在医院里用的核磁共振成像,就利用的是低温超导技术做支持。”
西南交大为何“不支持”?
实际上,高温超导磁悬浮应用项目落户随州之前,已经有了比较长的一段故事。
“从2000年项目完成开始,迄今已有亚泰集团、波导等等公司来找过我们,要求我们合作。波导想投资1000万,与学校合作共同承担风险,但我们学校没有接受。”王素玉说,“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又做了第二号设备、第三号设备,有好多次,在可能要做成示范线的情况下又给停下来了。但我们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停。”
针对这个项目,西南交大为什么不自己来推广?实际上,在西南交大这座学校,类似的项目还有一个,在青城山开展,而青城山项目似乎受到了学校意外的青睐,他们还将在学校新校区修建试验线。“学校给青城山那个项目投了很多钱,而对我们这个项目却丝毫不表示热情。他们认为我们的应该由国家来投资。当然,这里面还有人事关系等问题的原因。”这是王素玉的解释。
西南交大科技处一位负责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是:根据资料,从1989年到2007年,学校对王氏夫妇的高温超导项目有10个自然基金小项目支持,7个已完成,3个在研,学校共拨给匹配项目经费50多万元。“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好,与其他专业交往存在困难,并且‘要价’上千万,学校正在建设新校区,经费困难。”
而对青城山项目,学校投资也就是几十万,主要投资来自成都市政府——看来迄今学校对这两个项目均没有表现出过高的热情。2008年06月25日 13:47中国新闻周刊
随州磁悬浮项目风波:大项目技术和成本仍成悬疑

疯狂大项目

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一个拟投资百余亿元、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的磁悬浮项目,最终选择了地处鄂西北的随州落户。

包括该市政府和北京美尔斯通公司在内项目策划者,勾勒出项目建成后的美好蓝图:规模化生产后年均营销收入达1000亿元,并可为地方财政创造不低于10亿元税源。

一个什么样的项目能达到如此效果?注册资金为1000万的美尔斯通公司,如何运作这个项目的投资?1000万的销售收入又怎样实现?

《中国新闻周刊》对此展开了调查。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发现,类似的大项目比比皆是,比如2007年被叫停的“华夏祖龙”,以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山东“中华文化标志城”。这些大项目,其实是中国社会心态的一个缩影。

★ 本刊记者/严冬雪 王维博 方玄昌

(发自湖北随州 北京 成都)

在鄂西北——距离武汉约200公里的地级市随州,一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技术”、首期投资超过2个亿的磁悬浮列车示范线即将落户。

奔驰在上面的磁悬浮列车理论时速可达1000公里,一般时速500至700公里。算上起步和停车的加减速时间,跑完全线仅需两三分钟。

线路初步选址在随州的两个招牌景点之间——连接曾侯乙墓编钟出土地和炎帝神农故里。曾侯乙是战国人,从他的墓中发现的编钟被称为“国之瑰宝”;炎帝神农故里烈山位于随州市九龙山南麓,史书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

当然在今天,磁悬浮还只是一纸协议上的“效益预测”。在青山绿水间,人们看不到它的半点影子。

“世界磁悬浮技术中心”

不论从技术含量还是投资量来看,随州磁悬浮示范线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项目。如果建成,它将接受有关部委的鉴定与验收,并向国家申报“中国磁悬浮列车生产工业园(随州基地)”。同时,作为合作的另一方,北京美尔斯通科技有限公司还将筹备后续的产业园工作,产业园项目投资达50至100亿。

在随州市政府和美尔斯通签订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投资协议书》里,对这个项目的效益预测称:能吸引国内外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建设,扩大地方对外交流的几率。不仅如此,国内拥有该技术90%以上的知识产权,“一项专利可带动100余项专利配套和相关产业发展,可全面提升随州经济开发区技术升级”。因此,这个磁悬浮示范线基地将力争建为国际级科研、制造基地和国内外磁悬浮人才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

而在多项评估中,财政税收的数字尤为突出。“规模化生产年均营销收入可达1000亿元,可为地方财政税收创收不低于10亿元税源。”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美尔斯通公司总经理米旺说。在2007年,随州市全年财政收入不过11.9亿元。

另据米旺介绍,未来的产业园内除了轨道交通外,还有磁悬浮飞轮、磁悬浮轴承等项目,“实际上单做轨道交通按一年建1000公里算,销售额就不止1000个亿”。

与包括华夏祖龙、山东曲阜文化城等诸多大项目相似,随州磁悬浮也打出了“文化牌”——在当地官员和媒体的宣传中,“坐磁悬浮看编钟”成了一大卖点。磁悬浮示范线西起随州城西的编钟出土地,北连历山镇炎帝神农园,两个景点分别距离示范线两端不到2公里。全长13公里的示范线,则全部位于随州“炎帝农耕文明园”规划区域内。

随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腾佑灵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国内乃至世界都会购买此技术及产品,利益无法估量。甚至有当地人乐观预言,随州这个“世界磁悬浮技术中心”正呼之欲出!

为进一步推进项目,5月30日,美尔斯通公司在京召开了“工作协调会”。不仅随州市常务副市长以及磁悬浮技术的提供者——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全程参加,米旺还邀请了来自教育部、科技部的有关人士。与会者称:2008年7月底,最后的建设方案就能敲定。

合作模式:百亿投资哪里来

随州与美尔斯通合作的主要依据,是双方于2008年5月18日签订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投资协议书》。

这也是目前唯一的书面协议。作为甲方,随州市政府承诺在协议地价、交割方式、工程报建、招投标等方面给予美尔斯通“最大力度、最大优惠、最快捷(的)程规审办”;乙方美尔斯通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执有磁悬浮技术的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不在协议内容里。米旺称,美尔斯通公司负责与王家素交流,而随州方面不和技术方直接沟通。(关于磁悬浮技术方面的报道,请参见配文《他们突破了世界科学难题?》)

但在资金投入的细节上,政府和企业有了不同说法——“随州肯定要出地出钱。”6月23日,米旺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据他称,美尔斯通将为项目用地拿出部分资金,随州市政府也已经承诺,他们也会出一部分钱。“随州目前决心比我还大,虽然没有细谈,前天已经打电话给我说赶紧过来施工”。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表明,作为力推这一项目的公司,美尔斯通的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人民币。但磁悬浮项目的首期投资,至少需要2亿元。

根据北京海淀区工商局提供的资料,美尔斯通公司的业务范畴是服务器代理以及骨传导技术的研发。此前,这家公司主要与高校合作,帮对方的科研成果寻找下家。换句话说,这个公司有些中介的味道。“我们曾成功与清华大学和内蒙古两家电厂进行过合作,”米旺介绍,“我们把清华的技术拿过来,生产产品,卖给电厂。”而在与随州的合作中,美尔斯通也延用这个模式,即在科研成果与当地政府、真正的投资方之间的牵线搭桥,米旺则以技术合作的方式参与股份。

随州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腾佑灵提到投资问题时则表示:在试验线的2个亿、乃至产业园的100亿投资中,随州市政府都不会出钱。《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投资协议书》可以证明这一点:美尔斯通是示范线的投资主体。磁悬浮线路建设成功后,配套建设工程及产业园建设工程,由美尔斯通以招商引资合作经营方式组织投入。

“真正的投资方是一家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米旺向记者透露,目前该公司已承诺投入60亿元人民币,加上将争取国家科技部2亿元给试验线建设。但当记者进一步探寻这家美国公司的状况时,米旺表示不能透露。

“不管怎么说,风险是他们的风险。随州市能有什么风险?你来我就给你服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就这些。”腾佑灵强调,“但是我们有信心支持他们把这个项目做好。”

下一步,美尔期通、随州开发区以及“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将成立一家股份公司运作磁悬浮项目。作为技术合作方,美尔斯通公司将与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一起以技术入股,占股30%。
大项目为何落户随州
那么,美尔斯通和王家素的合作又是如何促成的?
2000年,王家素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就已研发出炉,次年的“世纪号”试车成功。但在随后的3年里,这个先进技术一直待字闺中。
2004年7月,米旺认识了王家素。作为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的主要研发负责人,这位专家希望将此项技术应用到军工领域。“我在机械工业部工作了15年,机关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在促进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方面具有优势。”米旺表示。
经米旺牵线,王家素本打算与航天二院进行技术合作,但未能成型。作为牵线人的米旺开始以公司的名义与王家素合作,共同寻求新下家。
为期3年的“征途”开始了,实际上主要找人投资。“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美尔斯通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搞开发,只有靠别人投资。”米旺说。
“我们和西南交大主要是做了三件事,一是工程化问题一个个解决,通过数据通过实验;二是寻求投资,包括在科技部、发改委以及风险投资商,都在寻找投资。另外一件事是寻找合适的地点。”米旺说。他们先后跑了很多地方,包括北京、桂林、西安,还有中国铁路的发源地唐山——他们特别希望磁悬浮能象征性地落户此处。但因所需资金巨大,项目“商业化”遇到了致命阻力。
他们和随州市政府结缘也是通过一家北京的中介公司。当时那家公司找到随州开发区,开发区马上就汇报给了市委书记马清明。米旺称,事实上,中介公司最早介绍的是天门市,“不知道怎样就转向了随州”。
“没想到选了3年多,结果一个星期就定了下来。”米旺说,“这次选择正与随州规划相吻合,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增添了一个新旅游线路,同时还可以使得该项技术的工程化问题得到解决,可谓两全其美。”
“它(美尔斯通)在寻找基地,我们在寻找项目,碰到一起后就产生了火花,哈哈!”讲到这一项目落户随州的过程,腾佑灵抚掌大笑。他介绍道,这条示范线建在两个景点之间,将先修一条两公里的试验线,它的论证方案已经完成。若试验线成功,就扩长到13公里,是为示范线。根据协议内容,两公里的试验线投资需要两亿左右,占地800亩。“试验线是走高架,这样就不用占那么多地嘛!”腾佑灵说。
于是,2008年5月16日晚,在随州市政府会议室,白天刚赶到的米旺和西南交通大学教授王家素分别向该市政府负责人汇报磁悬浮项目。作为这个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者之一,王家素用了2个小时介绍研究成果和发展前景。两天后,《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投资协议书》签订。
而双方洽谈成功的背景是,这种大招商模式在随州颇受推崇——在6月19日举办的随州(深圳)经贸合作洽谈会上,随州市委书记马清明表示,该市招商有六字原则:安全、赚钱、开心,“客商无小事、诚信打动人、变通是个宝、人人是环境”。随州还提出了主动对接深圳、香港等沿海城市,承接产业大转移,围绕产业链条招大商、大招商,吸引更多的大项目落户的规划。
每年1000公里磁悬浮铁轨卖给谁?
5月18日——美尔斯通和随州市政府签订协议的当天,《随州日报》在头版刊出了这个消息。
6月4日,湖北《长江商报》推出了更细致的报道。但这个信息在网上传开后,引起一片哗然。其中最强烈的质疑是,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世界上唯一建成并正在进行商业运营高速磁悬浮铁路的国家。这条全长约30公里的磁悬浮铁路位于上海,由于成本太高,从2004年~2006年,上海市不得不承担共约10亿元的亏损。
“随州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跟上海磁悬浮是不同的技术。”米旺解释说。磁悬浮分为多种,包括永磁体悬浮、超导悬磁浮和常导悬磁浮。建在上海的国内第一条商业化磁悬浮线是即常温悬磁浮。采用这个原理的列车,只能产生上下的悬磁力,不能产生前后的磁浮力,所以运行消耗较大。而超导磁悬浮使用液氮,成本较低,车身本身构造也相对简单。
签订协议的当天,王家素站在会议室讲台上,像讲课一样专门给随州的官员们讲解了磁悬浮技术。“他自己非常有信心,我们听完也很受鼓舞。”一位在现场听课的官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但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听到高温超导磁悬浮将落户随州的消息后,非常吃惊。他要求《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到随州核实此事后再致电他,因为这个技术转化成生产“实在是太荒诞了”。
另一个被广泛质疑的是,这个项目即使建成,能否每年销售1000公里轨道,并产生1000亿的营销收入。在采访美尔斯通公司负责人米旺时,《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对此的回答很简单: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但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预计各城市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将投资6000多亿元,到201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超过2000公里。如果按照米旺的算法,他们生产的磁悬浮铁轨将占整个规划的一半。
但这些质疑,阻挡不住随州执意前进的脚步。“目前,示范线项目的专班已经组建了,以我们开发区的人员为主。”腾佑灵说,“美尔斯通公司也希望得到铁道部的关注与支持,如果示范线成功,下一步就需要大规模产业化。” ★
在随州这场高温超导磁悬浮项目风波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项目的核心技术究竟可靠不可靠?全世界都没有能够完成的一个科学难题,这个项目的核心技术提供者,有没有最后完成的可能?
★ 本刊记者/方玄昌 黄永莉(发自成都)
“不能说,全世界都没有做出来的东西,我们就不能完成;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进入商业应用,似乎还很遥远。”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郑东宁如此告诉本刊。
迄今尚未到可能性论证阶段
随州这一项目,技术的“核心部分”来自西南交大超导研究所,由王家素、王素玉夫妇主持。
6月23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参观了王氏夫妇设在西南交大超导技术研究所的实验室,王素玉为《中国新闻周刊》介绍了他们这一“领先全世界”的技术走过的历程。“我们1997年开始项目攻关,2000年的最后一天完成,当时的试验车因此被命名为‘世纪号’。这个863项目给的经费只有100万。”王素玉还说,当年的这个863项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中科院院士、国际著名的超导材料研究专家赵忠贤是支持的。
根据王素玉的介绍,他们设计的列车将以500公里的时速运行,“理论时速可以达到1000公里以上。”
但此前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赵忠贤并没有提及他与这一项目的关系,相反,却对其与此相关的宣传提出了质疑:“500公里每小时?1000公里每小时?是新闻记者报道出现错误了吧,还是真是他们说的话?他们自己如果有那么多钱,随他做好了,我们也没必要去批评。”
——王氏夫妇使用的超导材料,正是赵忠贤于上世纪80年代研究得到的。
郑东宁介绍说,王氏夫妇实验室中完成的这个项目,当时还是有一定影响,“几次国际会议都邀请他们参加,客观上对高温超导磁悬浮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能不能应用于实际,则是另一回事。”
郑东宁认为,按照正常程序,对于这么大的工程,需要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一系列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如果技术提供方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需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项目相关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个项目迄今尚未到可行性论证的阶段。
核心是控制技术要求
根据郑东宁等相关专家的介绍,对于磁悬浮列车来说,控制技术(比如说,磁悬浮列车运行过程中,超高的速度会导致它发生震动,因此技术上要求控制震动幅度不超过悬浮高度,诸如此类的控制要求还有多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超导技术,而成为这类项目真正的“核心技术”——实际上,这些年来高温超导技术没有取得质的突破,大家所掌握的情况都差不多,实验室里的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没有太神秘的东西。商业化应用的困难就在于,如何保证列车在悬浮状态下保持稳定的高速运行,郑东宁告诉本刊。
而王素玉则介绍说,他们设计的磁悬浮列车解决了这一问题:“上海的常导磁悬浮列车,悬浮高度只有8毫米,控制技术的确非常复杂,西门子公司做的这个控制技术,后来以此为骄傲。但按照设计,我们的列车悬浮高度在20毫米左右,并且车体每米的重量只有两三百公斤——而上海磁悬浮列车与火车相若,每米重两三吨。这样,我们的辅助技术(主要为控制技术)要求就低很多。”
但郑东宁认为,即使一切如王素玉所说,控制技术依然是关键。而“在这一方面,中国跟世界前沿还差得很远”。
王素玉也承认,从实验室到示范线,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面临着庞大的综合技术考验,包括路桥设计、机械控制等技术。里面还有很多未知问题,或许会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因此才认为不适合于做之前就做过多的新闻宣传。”
成本如何确定
根据随州和美尔斯通的宣传,2~13公里的示范线,预计成本投入为2~13亿人民币。
“1公里一个亿的成本,是根据美尔斯通公司所做的评估估算出来的。具体的成本,要根据具体要求而定。”王素玉说。
采用常温导体磁悬浮技术,每公里成本就超过5亿。王素玉解释说,成本低得多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悬浮高度达到了20毫米,对控制技术的要求就低多了。
具体到这条示范线的成本,王素玉表示,项目真正启动之前,还得对这边的地层进行分析。“现在还没有到选线那个程度。那边的地形和地质状况,现在都还没有资料。”因此具体成本他们的项目组并没有给出结论。
另外,随州这个项目,与整个工程有关的辅助技术,在几个方面都还没有最终落实,“找了两三家合作机构和单位。可能最后要投标决定。”王素玉说。
而中科院一位退休的超导研究专家对这一成本提出了严厉的质疑:“他们完全基于实验室数据给出结论。从理论到实践应用,有时需要解决的问题远远超过初始的想象——这个跨度之大,大到迄今世界上还没有人能跨过去的地步。现阶段,认为高温超导磁悬浮成本比常导磁悬浮还低、甚至低几倍,那只能是对这方面问题丝毫没有实践的凭空想象。如果达到500公里以上的时速,要求之高也就更加不可想象。”
日本为什么用低温超导技术?
前述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高温超导磁悬浮这项技术,多年前在国际上叫得很响,但迄今在国际上都没有落实。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技术上的难点很多,其中之一是材料问题。“良好的超导体往往会在超导性能之外有着其他缺点,比如太脆、难加工、应用寿命短等等。液氮在大范围内的保存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国际上,在实验室里利用磁悬浮技术“把车子悬起来”的技术已经很多,日本、美国、德国都有。但大家用的更多是低温超导技术。
“日本试验的是低温超导磁悬浮技术,已经做了几十年了。”郑东宁说,“之所以做低温超导,还是觉得低温超导技术更成熟,尽管冷却成本更高一些,但由于冷却成本在整个工程中所占比例很小,其他如控制、车辆制作等成本比例更高,因此认为这样(即采用低温超导而不是高温超导做磁悬浮技术基础)还是更合理、更现实。现在医院里用的核磁共振成像,就利用的是低温超导技术做支持。”
西南交大为何“不支持”?
实际上,高温超导磁悬浮应用项目落户随州之前,已经有了比较长的一段故事。
“从2000年项目完成开始,迄今已有亚泰集团、波导等等公司来找过我们,要求我们合作。波导想投资1000万,与学校合作共同承担风险,但我们学校没有接受。”王素玉说,“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又做了第二号设备、第三号设备,有好多次,在可能要做成示范线的情况下又给停下来了。但我们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停。”
针对这个项目,西南交大为什么不自己来推广?实际上,在西南交大这座学校,类似的项目还有一个,在青城山开展,而青城山项目似乎受到了学校意外的青睐,他们还将在学校新校区修建试验线。“学校给青城山那个项目投了很多钱,而对我们这个项目却丝毫不表示热情。他们认为我们的应该由国家来投资。当然,这里面还有人事关系等问题的原因。”这是王素玉的解释。
西南交大科技处一位负责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是:根据资料,从1989年到2007年,学校对王氏夫妇的高温超导项目有10个自然基金小项目支持,7个已完成,3个在研,学校共拨给匹配项目经费50多万元。“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好,与其他专业交往存在困难,并且‘要价’上千万,学校正在建设新校区,经费困难。”
而对青城山项目,学校投资也就是几十万,主要投资来自成都市政府——看来迄今学校对这两个项目均没有表现出过高的热情。
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个项目很虚,基本是凭空想象.之前大家的讨论得出比较一致的看法: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某商家的忽悠项目,科学家的理想.
合在一起是不会有结果的!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L
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

有这种技术吗??现在所谓的高温超导,转变温度也在200K左右。
随州地方政府胆子还可以再大些,搞磁悬浮路网,让全国铁路都歇菜,铁路职工喝西北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