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装舰炮精度不差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59:46
提到四联装主炮,都说最大却点是精度不好。不过从丹麦海峡之战和北角之战来看,四联主炮的精度那里差了!
整场海战,俾斯麦号发射100发炮弹,有7发命中,命中率为7%。威尔士亲王号发射70发炮弹,命中3发,命中率约4%。     
威尔士亲王号虽然比不上俾斯麦,但亲王可是两个月前刚服役的新舰,其火控系统尚未调试完毕,主炮还未完成测试,能有这么好的成绩也算是不错的了。比起胡德的0记录来要好的多。
围歼俾斯麦之战时,乔治五世和罗德尼各自发射了339发和375发主炮炮弹,各自报称命中40发,乔治五世的命中率还是高于罗德尼。
再看北角之战约克公爵在北极极夜、风高浪急的条件下打出了,貌似是51次齐射33发命中,10%左右的命中率。华盛顿与雾岛之战的命中率也只是75到81发,9发命中,12%-11%。
但瓜岛的条件比北角要好的多。
四联主炮的精度那里差了提到四联装主炮,都说最大却点是精度不好。不过从丹麦海峡之战和北角之战来看,四联主炮的精度那里差了!
整场海战,俾斯麦号发射100发炮弹,有7发命中,命中率为7%。威尔士亲王号发射70发炮弹,命中3发,命中率约4%。     
威尔士亲王号虽然比不上俾斯麦,但亲王可是两个月前刚服役的新舰,其火控系统尚未调试完毕,主炮还未完成测试,能有这么好的成绩也算是不错的了。比起胡德的0记录来要好的多。
围歼俾斯麦之战时,乔治五世和罗德尼各自发射了339发和375发主炮炮弹,各自报称命中40发,乔治五世的命中率还是高于罗德尼。
再看北角之战约克公爵在北极极夜、风高浪急的条件下打出了,貌似是51次齐射33发命中,10%左右的命中率。华盛顿与雾岛之战的命中率也只是75到81发,9发命中,12%-11%。
但瓜岛的条件比北角要好的多。
四联主炮的精度那里差了
关键是英国人的东西过于精密,故障率太高,亲王的4联装打了没几炮就哑了[:a6:],真的打了那么多炮弹:o ???
那个时代没有炮射导弹,训练水平、装备水瓶相差不大的话,远程射击精度都是看人品的。

说四联装精度差是纸面精度不如2、3联装的,实战效果就看机器和人的临场发挥和人品了[:a7:] [:a7:]
不是精度差,那东西最主要的缺点还是可靠性太烂。
这么说吧,结构越宽松,可靠性越高:D
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火炮制造水平以德国最高,和德国相比英制火炮的性能相对差些也就很正常了。
原帖由 日全食 于 2009-1-27 17:09 发表
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火炮制造水平以德国最高,和德国相比英制火炮的性能相对差些也就很正常了。


同样的15‘炮,俾斯麦的穿甲能力不要说和维托里奥.万内托或者黎塞留比,就是古老的MK1都不比他差多少;这就是所谓的最高制造水平;P

至于说身管寿命或者射弹散布,俾斯麦的表现同样乏善可陈
二战德国人的舰炮还停留在一战思维水平上,这跟他的地炮不一样
黎塞留号在达喀尔的12发中一的战例与其30000米发射HE散步近1000米的事实并不矛盾;P
原帖由 末日 于 2009-1-27 21:40 发表
黎塞留号在达喀尔的12发中一的战例与其30000米发射HE散步近1000米的事实并不矛盾;P

达喀尔多亏了刚开始就炸膛废了门炮:D :D :D
四联装从实战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可靠性不好。KGV的10门主炮一般都只有5门能坚持开火,其他全部被卡死。主教的四联装居然还炸膛。
原帖由 大狼芬里尔 于 2009-1-27 18:38 发表


同样的15‘炮,俾斯麦的穿甲能力不要说和维托里奥.万内托或者黎塞留比,就是古老的MK1都不比他差多少;这就是所谓的最高制造水平;P

至于说身管寿命或者射弹散布,俾斯麦的表现同样乏善可陈

德国人用800kg轻型弹,追求高初速,所以远距离上存速性能不好,大概这也和德国火控系统落后有关。
原帖由 大狼芬里尔 于 2009-1-27 18:38 发表


同样的15‘炮,俾斯麦的穿甲能力不要说和维托里奥.万内托或者黎塞留比,就是古老的MK1都不比他差多少;这就是所谓的最高制造水平;P

至于说身管寿命或者射弹散布,俾斯麦的表现同样乏善可陈

我这里没有黎塞留的性能数据(哪老大可否提供一下,不胜感激!!),不过维内托的穿甲能力是以牺牲身管寿命为代价的,比起来意义不大。
初速830m/s,炮弹重885kg
原帖由 国务顾问 于 2009-1-28 09:02 发表
四联装从实战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可靠性不好。KGV的10门主炮一般都只有5门能坚持开火,其他全部被卡死。主教的四联装居然还炸膛。

黎塞留号的炸膛是炮弹的毛病,跟炮,跟四联装设计没关系
法国式的四联装从1910年代开始研究,结构相对简单实用,可靠性还是不错的
原帖由 日全食 于 2009-1-28 13:57 发表

我这里没有黎塞留的性能数据(哪老大可否提供一下,不胜感激!!),不过维内托的穿甲能力是以牺牲身管寿命为代价的,比起来意义不大。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因为“牺牲”所以“意义不大”的东西的
话说回来,SKC34的寿命又比1934型好多少呢?
在北角之战中约克公爵好象没遇到有关主炮故障的太大的问题。防火门和扬弹机的问题不能算是四联炮的。所谓故障据说也是公差太精密,如果用老苏的观念去设计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麻烦了。
原帖由 ArrowD 于 2009-1-27 16:45 发表
不是精度差,那东西最主要的缺点还是可靠性太烂。


正解.不知道LZ的精度差是怎么听来的,为什么要4联?就是为了精度问题(应该叫弹着点控制).一个4联要比2个双联好指挥控制弹着点.所以才会背着可靠性差来上四联.
好像3座3联装被认为是吨位和火力结合的完美组合,2联装和4联装都不好
原帖由 kbon 于 2009-1-28 22:19 发表
在北角之战中约克公爵好象没遇到有关主炮故障的太大的问题。防火门和扬弹机的问题不能算是四联炮的。所谓故障据说也是公差太精密,如果用老苏的观念去设计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麻烦了。

用老苏的观念去设计肯定会超重。
上4联主要还是要节省重量,1坐4联的可比2坐2联的轻很多。
另。KGV本来设计是4联*3的,这样至少火炮数量占优,但最后装甲部分超重,只好从减掉两门炮来减重,于是就成了这个2战新式战列舰里火力最烂的一级船
不过,如果KGV真的上了3坐4联的话,估计实战中就不是半条战列舰而是1/3条战列舰了;P ;P
原帖由 mop1818 于 2009-1-29 01:02 发表


正解.不知道LZ的精度差是怎么听来的,为什么要4联?就是为了精度问题(应该叫弹着点控制).一个4联要比2个双联好指挥控制弹着点.所以才会背着可靠性差来上四联.

上四联装是为了在不削弱火力的前提下缩短装甲带长度而已
四联装火炮由于炮口过近,炮口风暴会互相干扰弹道,造成散布过大
弗朗索瓦·达尔朗在Dunkerque测试后才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要求造舰技术局在新战列舰(加斯科因与阿尔萨斯级)上研究三联装炮塔(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未实现)
那就半齐射呗,干扰可以少一些。
半齐射只在校射阶段有用,形成跨射后必须齐射才能尽早命中
四联装一旦被击中,很容易一起废光。从这点考虑,倒是2座两联装炮塔生存力比1座四联装炮塔高
原帖由 末日 于 2009-1-29 11:17 发表

上四联装是为了在不削弱火力的前提下缩短装甲带长度而已
四联装火炮由于炮口过近,炮口风暴会互相干扰弹道,造成散布过大
弗朗索瓦·达尔朗在Dunkerque测试后才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要求造舰技术局在新战列舰(加 ...


实际上所谓的齐射也不是完全同时发射的.三联装炮塔也不是同时发射的,会相差若干毫秒的,就是为了避免弹丸间的影响.

所谓的缩短装甲带长度只是法国的战列舰和战巡的思路,仅'安装2座4联装炮塔.而乔治五世级已开始是想搞3座4联装炮塔,后来由于条约吨位的限制才有一个炮塔变为2门炮.并没有缩短装甲带的长度/
原帖由 国务顾问 于 2009-1-29 13:35 发表
四联装一旦被击中,很容易一起废光。从这点考虑,倒是2座两联装炮塔生存力比1座四联装炮塔高


那是肯定的,但是也带来很多问题.所以说舰船设计遇到的都是很多相互矛盾的问题.最后就是折中妥协的结果.KGV的4联炮塔内部是成对隔开的.伟大就是尽量避免一起报销.
北海这地方不是我说,常年那个海况,那个能见度......
原帖由 不玩CS的T 于 2009-1-29 15:55 发表
北海这地方不是我说,常年那个海况,那个能见度......

当然了,否则哪有袖珍战舰2万米开外击沉航空母舰的事,换太平洋是想都不敢想的……
[

正解.不知道LZ的精度差是怎么听来的,为什么要4联?就是为了精度问题(应该叫弹着点控制).一个4联要比2个双联好指挥控制弹着点.所以才会背着可靠性差来上四联. [/quote]
-------------------------------------------------------------------------------
还不是多炮塔神教。不是双联炮精度好,就是多个炮塔更安全,再不就是可靠性强。
精度不不说了,安全一说最好玩,俾斯麦号的事实根本无视。炮塔越多给对手敲掉的概率也就越多,相邻的炮塔也会受影响。就算是扶槡那样的也比三联三炮塔的生存概率也强不到那里去。
还有一说是多些炮塔可以对付更多的目标。按那样的说法七炮塔的那家伙最牛了,应该在日德兰去牵制七艘德国战舰的。
四联装就是可靠性太差:D
不是现在有六连装了吗,某些意义上也是一种继承啊
原帖由 mop1818 于 2009-1-29 14:57 发表


实际上所谓的齐射也不是完全同时发射的.三联装炮塔也不是同时发射的,会相差若干毫秒的,就是为了避免弹丸间的影响.

所谓的缩短装甲带长度只是法国的战列舰和战巡的思路,仅'安装2座4联装炮塔.而乔治五世级已开始 ...

1-有种叫“延迟击发装置”的东西存在。如果没有装备,那么炮手或观测手在击发的时候,炮尾的电子点火装置都是同时击发。

2-不是为了缩短装甲带长度节约重量,大家不干脆都玩双联装好了?英国人才是特例。特例和普遍情形不容混淆。
原帖由 kbon 于 2009-1-29 20:38 发表
[

正解.不知道LZ的精度差是怎么听来的,为什么要4联?就是为了精度问题(应该叫弹着点控制).一个4联要比2个双联好指挥控制弹着点.所以才会背着可靠性差来上四联.

--------------------------------------- ... [/quote]
一艘战舰能对付多少个目标是由火控通道决定的。但仅就概率来说,多炮塔战舰火力被全部击毁的概率确实要低于炮塔数量少的战舰。
四联装的可靠性也一点都不差,最早的四联装炮塔设计早在1910年代就在法国(13.4寸)和俄国(16寸)出现,并不比三联装炮塔晚多少。投入使用的各种四联装火炮除了英国人的产品外都不能说不可靠,而英国人也在1943年之后解决了其四联装炮塔存在的问题。在看英国炮塔时同样要注意到,其16寸三联装炮塔在研发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存在各种问题。可以断言,这是英国的问题,而不是四联装炮塔的问题。
原帖由 bigblu 于 2009-1-27 18:54 发表
二战德国人的舰炮还停留在一战思维水平上,这跟他的地炮不一样

在海上汉斯本来就是跟着英国人走的,一直没有自己的创新和特点,当一战英国人上14',15'了看看德国人才上什么口径
原帖由 国务顾问 于 2009-1-29 17:03 发表

当然了,否则哪有袖珍战舰2万米开外击沉航空母舰的事,换太平洋是想都不敢想的……

貌似击沉光荣的是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诺而不是袖珍战舰
原帖由 fjjkrl 于 2009-1-29 22:49 发表

貌似击沉光荣的是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诺而不是袖珍战舰

这个我用语是有瑕疵,我的意思是被装备相对较小口径280主炮的战列舰
黎塞留主炮炮口间距近,记得大概是1.8~1.9米左右,而乔治V炮口间距大概有2.4米左右,所以法国炮齐射时相互干扰大,炮弹散布大。据说战后法国人安装了齐射延迟装置,相邻主炮齐射时有零点零几秒延迟,结果散布就从一千米下降到五百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