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谈铁路人力资源现状(9)顶替、调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16:48
      浅谈铁路人力资源现状(9)顶替、调动

顶替,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对这个词已经非常陌生。其实说白了,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子承父业,你父母退休了,就可以让一名子女到原单位顶替。

在九十年代之前,顶替现象比比皆是,人们并不陌生。现在许多上了一定年纪的铁路职工都是当年顶替进来的。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顶替”这个词汇在其他行业逐渐消失了,但在铁路上依旧存在,只不过变得极少罢了。那种父母正常退休,让自己子女顶替的做法绝迹了。

不过,如果你是工伤死亡,单位上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得抚恤家属。家属可以向单位上提要求,要求配偶或子女顶替进铁路。当然,这个政策限度卡得很死,你温良恭俭让肯定是办不成的。家属想要顶替,那就得闹,闹腾得越凶就越有成功的希望。

于是,家属们每每不同意火化,每每殴打前来劝慰的领导,只要遗体还没火化,就有谈判的本钱,理赔的价码可以要得更高。咱们单位有位职工的孩子还在念大学,父亲工伤死亡后为了顶替进铁路,索性中途辍学。如果子女太小,没法立即顶替的话也没关系,咱铁路上这种例子多得是,把手续办妥,等孩子成年了再参加工作不迟,在这方面,只要组织上答应了,说话还是绝对算数的。多少年以后,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只要你手上能拿得出材料,领导都会认帐的。

如果尸体火化了,失去了谈判的本钱,这顶替的要求基本上实现无望了。曾有此一例,最后家属在单位办公楼里公然设灵堂、放哀乐、点蜡烛、烧纸钱,领导不搭理。于是家属们占领党委书记办公室,就在办公室里打地辅,日夜驻扎此处,还将领导办公室冰箱内的食物享用得干干净净,逼得领导到处东躲西藏,家属由七十多岁老太太担当主力,又哭又抓的,保卫科管不了,叫公安来也没用。没法子,最后硬是打起了持久战,家属们最终还是没能熬得过组织。

调动分为工人调动和干部调动。

工人调动相对较易,只要原单位肯放人,想去的单位肯接收,在调动申请单上签字盖章,然后往路局劳资处工人科一送,工人科绝不会驳回,只是例行手续而已。等它的公章一盖,就算调成了。

工人调动分为几种情形:一是为了离家近一点;二是原单位效益太差,想换个好单位;三是想换个好一点的岗位;四是根据路局总体安排,原单位需要调一批人去支援兄弟单位。比如说咱们局在九十年代末期从沿线各单位调了不少女职工到客运段,充实乘务员队伍;五是为了解决子女就业,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线即将开通,需要调人去条件艰苦的新线,允许“以老带新”,也就是说你若肯去,组织上就解决你一个儿女进铁路工作,当然是正式职工编制,不过一般是去新线或者去客运段跑车。

干部调动分为组织调动和个人调动。

所谓组织调动就是路局从通盘考虑,在同一行当的兄弟单位之间进行干部交流,一般至少都是中层以上的干部。这种调动有时是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有时就是刻意发配、整人,有时是为了提拔而进行的过渡。

个人调动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作为个体而自找门路。这种调动相当困难,不但要原单位同意放人,新单位愿意接收,而且得报路局人事处报批,人事处每季度审核一次,哪尊佛没烧到香都办不成。

我就亲身经历过,当我调到现单位时,其他关节都颇顺利,没想到单位人事的一个小干事居然敢给段长上眼药:说什么咱们单位十多年没调入干部,没表格,没先例,且我是工后部门调来的,违反原则,要么改职当工人也行。嘿,其实她是自己的儿子没能进铁路,所以眼红着呢。不过她这种话说出来,领导也得噎得够呛。想想,咱家祖上全是普通工人、农民,现在整个大家族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培养出一个干部,岂能自己废了?所以当时我的态度也很强硬,那干事逼我立字据,让我自愿放弃干部身份,改职做工人。那我哪能干呀?不过当时急于先调进单位,字据还是写了,但你们猜我是怎么写的?我这么写:“我调入单位后,愿意目前在基层锻炼,享受94届国家统招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同等待遇”。我只写在“基层锻炼”,,连“做工人”这个字眼都没有,更别提按她那要求我“改职”的要求了,那最后一句话强硬得让她气结。这事一僵就僵了半年,最终,找到她一个老乡出面,把她摆平了,没花钱,她越是这德性,我还就越不往她身上花钱,一分钱也不花,咱不能助长她的德性。

阎王好哄,小鬼难缠,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浅谈铁路人力资源现状(9)顶替、调动

顶替,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对这个词已经非常陌生。其实说白了,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子承父业,你父母退休了,就可以让一名子女到原单位顶替。

在九十年代之前,顶替现象比比皆是,人们并不陌生。现在许多上了一定年纪的铁路职工都是当年顶替进来的。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顶替”这个词汇在其他行业逐渐消失了,但在铁路上依旧存在,只不过变得极少罢了。那种父母正常退休,让自己子女顶替的做法绝迹了。

不过,如果你是工伤死亡,单位上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得抚恤家属。家属可以向单位上提要求,要求配偶或子女顶替进铁路。当然,这个政策限度卡得很死,你温良恭俭让肯定是办不成的。家属想要顶替,那就得闹,闹腾得越凶就越有成功的希望。

于是,家属们每每不同意火化,每每殴打前来劝慰的领导,只要遗体还没火化,就有谈判的本钱,理赔的价码可以要得更高。咱们单位有位职工的孩子还在念大学,父亲工伤死亡后为了顶替进铁路,索性中途辍学。如果子女太小,没法立即顶替的话也没关系,咱铁路上这种例子多得是,把手续办妥,等孩子成年了再参加工作不迟,在这方面,只要组织上答应了,说话还是绝对算数的。多少年以后,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只要你手上能拿得出材料,领导都会认帐的。

如果尸体火化了,失去了谈判的本钱,这顶替的要求基本上实现无望了。曾有此一例,最后家属在单位办公楼里公然设灵堂、放哀乐、点蜡烛、烧纸钱,领导不搭理。于是家属们占领党委书记办公室,就在办公室里打地辅,日夜驻扎此处,还将领导办公室冰箱内的食物享用得干干净净,逼得领导到处东躲西藏,家属由七十多岁老太太担当主力,又哭又抓的,保卫科管不了,叫公安来也没用。没法子,最后硬是打起了持久战,家属们最终还是没能熬得过组织。

调动分为工人调动和干部调动。

工人调动相对较易,只要原单位肯放人,想去的单位肯接收,在调动申请单上签字盖章,然后往路局劳资处工人科一送,工人科绝不会驳回,只是例行手续而已。等它的公章一盖,就算调成了。

工人调动分为几种情形:一是为了离家近一点;二是原单位效益太差,想换个好单位;三是想换个好一点的岗位;四是根据路局总体安排,原单位需要调一批人去支援兄弟单位。比如说咱们局在九十年代末期从沿线各单位调了不少女职工到客运段,充实乘务员队伍;五是为了解决子女就业,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新线即将开通,需要调人去条件艰苦的新线,允许“以老带新”,也就是说你若肯去,组织上就解决你一个儿女进铁路工作,当然是正式职工编制,不过一般是去新线或者去客运段跑车。

干部调动分为组织调动和个人调动。

所谓组织调动就是路局从通盘考虑,在同一行当的兄弟单位之间进行干部交流,一般至少都是中层以上的干部。这种调动有时是为了避免矛盾激化,有时就是刻意发配、整人,有时是为了提拔而进行的过渡。

个人调动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作为个体而自找门路。这种调动相当困难,不但要原单位同意放人,新单位愿意接收,而且得报路局人事处报批,人事处每季度审核一次,哪尊佛没烧到香都办不成。

我就亲身经历过,当我调到现单位时,其他关节都颇顺利,没想到单位人事的一个小干事居然敢给段长上眼药:说什么咱们单位十多年没调入干部,没表格,没先例,且我是工后部门调来的,违反原则,要么改职当工人也行。嘿,其实她是自己的儿子没能进铁路,所以眼红着呢。不过她这种话说出来,领导也得噎得够呛。想想,咱家祖上全是普通工人、农民,现在整个大家族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培养出一个干部,岂能自己废了?所以当时我的态度也很强硬,那干事逼我立字据,让我自愿放弃干部身份,改职做工人。那我哪能干呀?不过当时急于先调进单位,字据还是写了,但你们猜我是怎么写的?我这么写:“我调入单位后,愿意目前在基层锻炼,享受94届国家统招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同等待遇”。我只写在“基层锻炼”,,连“做工人”这个字眼都没有,更别提按她那要求我“改职”的要求了,那最后一句话强硬得让她气结。这事一僵就僵了半年,最终,找到她一个老乡出面,把她摆平了,没花钱,她越是这德性,我还就越不往她身上花钱,一分钱也不花,咱不能助长她的德性。

阎王好哄,小鬼难缠,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
]]
这都什么事儿,损人不利己的事也有这么多小人乐此不疲啊。;funk
没办法,中国特色
铁路太复杂了~~!
搞人事的一些人可是拽的很!
呵呵,楼主写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