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开电视辨论选拔官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22:46
江苏南京市3月27日举行了官员选拔电视直播辩论会。16名官员竞争南京市四个局长职位,他们面对240多名由官员和市民代表组成的评委,以及电视观众和网民,展开现场演讲与答辩,这在中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参与竞职的16名人选都是在职干部,其中有女干部三人,非中共干部一人,平均年龄47.7岁,年龄最大的57岁。演讲答辩会上,候选人每人演讲五分钟,回答现场干部群众提问两个问题五分钟,如超时,主持人则打断其发言。演讲答辩过程中,现场气氛热烈,竞选人的一些精彩发言在引起阵阵掌声。

  经过评委现场投票和中共南京市委的差额投票,16名竞选人中的刁仁昌、胡万进、曹永林和杨学鹏在演讲答辩中排在前列,有望分别担任南京市劳动局、药监局、旅游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据《现代快报》报道,这四名候任局长平均年龄不到42岁,文化层次也较高,其中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各二人。报道说,这四名新局长和其他将上任的南京市各部门负责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骨干,他们将为南京打造服务型政府、推动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发挥重要的作用。   

  电视辩论属于中共近来试行“公推公选”任命干部的一种竞选方式。所谓“公推公选”就是候选人可以是组织推荐,也可以是民主推荐或个人自荐,候选人在通过组织部门的资格审查后,再以竞选演说、质询答辩、民意测验等方式竞选正式候选人,最后由上级党委以差额票决的方式决定谁来任职。

  江苏省在“公推公选”方面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中共十七大升任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与他在干部“公推公选”领域取得的进展有直接关系。今年初,中共南京市委决定以“公推公选”方式选拔40多名市政府部门的“一把手”,这在中国十分少见。

  南京市以电视辩论方式选拔官员的做法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肯定。目前中共选拔官员主要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等一系列程序。这套程序表面上也有群众推荐和党委集体讨论等民主成分,但实际上群众和党委通常只是陪衬,真正决定谁上谁下的只有少数核心领导,尤其是“一把手”。

  正是因为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过大,整个过程又十分保密,与官员任免有关的腐败问题历来十分严重,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已成为很多地方的潜规则。选拔干部也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的“聚宝盆”,所谓“要想富,动干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等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是现行干部任免制度的写照。

  也有媒体发表评论指出,这种以“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干部改革的步伐还应该更大一些,民主竞选的程度还可以更高一些。因为目前能参与评选的民众依然是小范围的,民众在“公推公选”的前一阶段即资格审核,以及后一阶段即谁上谁下,还缺乏足够的参与权。
《新京报》昨天发表社论说,目前江苏的“公推公选”依然带有明显的由上而下行政主导色彩,其候选人基本由政府“圈定”,其以往的政绩考核来自于上级认定,以作为参选资格。民众只是在候选人公开竞争这一过程,作为多元考评体的一部分行使投票权,离真正由民意为主的“公推公选”尚有距离。江苏南京市3月27日举行了官员选拔电视直播辩论会。16名官员竞争南京市四个局长职位,他们面对240多名由官员和市民代表组成的评委,以及电视观众和网民,展开现场演讲与答辩,这在中共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参与竞职的16名人选都是在职干部,其中有女干部三人,非中共干部一人,平均年龄47.7岁,年龄最大的57岁。演讲答辩会上,候选人每人演讲五分钟,回答现场干部群众提问两个问题五分钟,如超时,主持人则打断其发言。演讲答辩过程中,现场气氛热烈,竞选人的一些精彩发言在引起阵阵掌声。

  经过评委现场投票和中共南京市委的差额投票,16名竞选人中的刁仁昌、胡万进、曹永林和杨学鹏在演讲答辩中排在前列,有望分别担任南京市劳动局、药监局、旅游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据《现代快报》报道,这四名候任局长平均年龄不到42岁,文化层次也较高,其中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各二人。报道说,这四名新局长和其他将上任的南京市各部门负责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骨干,他们将为南京打造服务型政府、推动南京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发挥重要的作用。   

  电视辩论属于中共近来试行“公推公选”任命干部的一种竞选方式。所谓“公推公选”就是候选人可以是组织推荐,也可以是民主推荐或个人自荐,候选人在通过组织部门的资格审查后,再以竞选演说、质询答辩、民意测验等方式竞选正式候选人,最后由上级党委以差额票决的方式决定谁来任职。

  江苏省在“公推公选”方面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在中共十七大升任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与他在干部“公推公选”领域取得的进展有直接关系。今年初,中共南京市委决定以“公推公选”方式选拔40多名市政府部门的“一把手”,这在中国十分少见。

  南京市以电视辩论方式选拔官员的做法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肯定。目前中共选拔官员主要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等一系列程序。这套程序表面上也有群众推荐和党委集体讨论等民主成分,但实际上群众和党委通常只是陪衬,真正决定谁上谁下的只有少数核心领导,尤其是“一把手”。

  正是因为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过大,整个过程又十分保密,与官员任免有关的腐败问题历来十分严重,买官卖官、跑官要官已成为很多地方的潜规则。选拔干部也成了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的“聚宝盆”,所谓“要想富,动干部”、“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等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是现行干部任免制度的写照。

  也有媒体发表评论指出,这种以“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干部改革的步伐还应该更大一些,民主竞选的程度还可以更高一些。因为目前能参与评选的民众依然是小范围的,民众在“公推公选”的前一阶段即资格审核,以及后一阶段即谁上谁下,还缺乏足够的参与权。
《新京报》昨天发表社论说,目前江苏的“公推公选”依然带有明显的由上而下行政主导色彩,其候选人基本由政府“圈定”,其以往的政绩考核来自于上级认定,以作为参选资格。民众只是在候选人公开竞争这一过程,作为多元考评体的一部分行使投票权,离真正由民意为主的“公推公选”尚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