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毕身爱国存傲骨 《东京审判》雕像昭示沪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5:18
通讯:毕身爱国存傲骨 《东京审判》雕像昭示沪人
2007年11月1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11月17日,中国第一座以著名的“东京审判”为背景的大型纪念雕像《正义之剑》在上海落成。初冬微雨下,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以及雕像原型向哲浚检查官和梅汝璈法官的亲友一一在雕像前回忆往昔、表达敬意。 中新社发 李佳佳 摄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十七日电 题:毕身爱国存傲骨 《东京审判》雕像昭示沪人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他们是中国早期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他们代表中国首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对二十八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庭上;他们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展示了作为中国人高贵的灵魂。今日,中国第一座以著名的“东京审判”为背景的大型纪念雕像《正义之剑》在沪落成。初冬微雨下,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以及雕像原型向哲浚检查官和梅汝璈法官的亲友一一在雕像前回忆往昔、表达敬意。              这座高二点三米,宽一点八五米的纪念雕像,经过著名雕塑家、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吴慧明历时一年多创作而成。雕像在花岗岩石碑上方镶嵌着向哲浚和梅汝璈的青铜半身像,碑体是一整块象征“南京大屠杀”的城墙,上面镌刻着十七位当年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学家的英名;雕像下方刻着一只象征着法律尊严和正义的独角兽,它脚踩残破的日本军刀和钢盔,警示着后人时刻不忘历史。
  六十年前,向哲浚检察官和梅汝璈法官等十七位法学家作为战胜国中国的代表,在一九四六年五月至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期间,经过艰苦卓绝的起诉、举证、辩论、审讯和量刑,最终将二十八名日本甲级战犯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六十多年的岁月变迁,“东京审判”已渐行渐远,但十七位法学家在东京审判时做出的贡献却不可磨灭。
  今日,当年参与了东京审判全过程、至今唯一健在的高文彬教授前来出席仪式,八十七岁高龄的老先生讲起往事仍记忆犹新。他讲起了取证的艰难,说到了辩论的激烈,也刻画出中国法学家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决维护祖国利益的傲然形象。高文彬激动地说:“东京审判让中国人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直到今日我们依然要报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态度来看待它。”
  梅汝璈之子梅小璈在致辞中表示,广大欧美留学生怀着报国救国的理想,肩负着“师夷之长技以重振中华雄风”的使命,他们可以革履西装,可以满口英语,但在事关民族尊严,祖国利益的时候,却永远不会失去做为中国人的高贵灵魂。
  谈起父亲曾数度哽咽的向哲浚之子向隆万,今日还引用了其父在东京审判时的讲话,“中国人民一直对日本人民有着最友好的感情,但我们向法庭提出,他们的领导人误导了他们,愚弄了他们,那些领导人应该向世界和平负责,也要对日本人民负责。”
  向隆万饱含热泪地表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我们立纪念雕像不仅是缅怀先辈,还是总结经验,这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及人类的发展都有深远意义。
  隆重的揭幕仪式后,人们列队依次向“东京审判——正义之剑”雕像敬献鲜花,就像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在碑文中写道——为纪念留学人员对伟大祖国及世界和平的贡献。的确,作为上海人文纪念公园福寿园的标志性建筑,这里又一次成为上海市民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时时刻刻昭示着人们不可忘记历史。
通讯:毕身爱国存傲骨 《东京审判》雕像昭示沪人 2007年11月18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11月17日,中国第一座以著名的“东京审判”为背景的大型纪念雕像《正义之剑》在上海落成。初冬微雨下,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以及雕像原型向哲浚检查官和梅汝璈法官的亲友一一在雕像前回忆往昔、表达敬意。 中新社发 李佳佳 摄
  中新社上海十一月十七日电 题:毕身爱国存傲骨 《东京审判》雕像昭示沪人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他们是中国早期留学人员的杰出代表;他们代表中国首次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对二十八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庭上;他们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展示了作为中国人高贵的灵魂。今日,中国第一座以著名的“东京审判”为背景的大型纪念雕像《正义之剑》在沪落成。初冬微雨下,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以及雕像原型向哲浚检查官和梅汝璈法官的亲友一一在雕像前回忆往昔、表达敬意。              这座高二点三米,宽一点八五米的纪念雕像,经过著名雕塑家、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会员吴慧明历时一年多创作而成。雕像在花岗岩石碑上方镶嵌着向哲浚和梅汝璈的青铜半身像,碑体是一整块象征“南京大屠杀”的城墙,上面镌刻着十七位当年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学家的英名;雕像下方刻着一只象征着法律尊严和正义的独角兽,它脚踩残破的日本军刀和钢盔,警示着后人时刻不忘历史。
  六十年前,向哲浚检察官和梅汝璈法官等十七位法学家作为战胜国中国的代表,在一九四六年五月至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期间,经过艰苦卓绝的起诉、举证、辩论、审讯和量刑,最终将二十八名日本甲级战犯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六十多年的岁月变迁,“东京审判”已渐行渐远,但十七位法学家在东京审判时做出的贡献却不可磨灭。
  今日,当年参与了东京审判全过程、至今唯一健在的高文彬教授前来出席仪式,八十七岁高龄的老先生讲起往事仍记忆犹新。他讲起了取证的艰难,说到了辩论的激烈,也刻画出中国法学家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决维护祖国利益的傲然形象。高文彬激动地说:“东京审判让中国人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直到今日我们依然要报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态度来看待它。”
  梅汝璈之子梅小璈在致辞中表示,广大欧美留学生怀着报国救国的理想,肩负着“师夷之长技以重振中华雄风”的使命,他们可以革履西装,可以满口英语,但在事关民族尊严,祖国利益的时候,却永远不会失去做为中国人的高贵灵魂。
  谈起父亲曾数度哽咽的向哲浚之子向隆万,今日还引用了其父在东京审判时的讲话,“中国人民一直对日本人民有着最友好的感情,但我们向法庭提出,他们的领导人误导了他们,愚弄了他们,那些领导人应该向世界和平负责,也要对日本人民负责。”
  向隆万饱含热泪地表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我们立纪念雕像不仅是缅怀先辈,还是总结经验,这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及人类的发展都有深远意义。
  隆重的揭幕仪式后,人们列队依次向“东京审判——正义之剑”雕像敬献鲜花,就像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在碑文中写道——为纪念留学人员对伟大祖国及世界和平的贡献。的确,作为上海人文纪念公园福寿园的标志性建筑,这里又一次成为上海市民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时时刻刻昭示着人们不可忘记历史。
应是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它时时刻刻昭示我们永远不可忘记历史。
亲历者回忆东京审判:整理审判记录 咳嗽声也记录  

2007年11月17日 来源:新闻晚报



  今年是“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六十年前,向哲检察官和梅汝法官等十七位法学家作为战胜国中国的代表,先后到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加对28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的历史审判。从1946年5月至1948年11月,经过艰苦卓绝的起诉、举证、辩论、审讯和量刑,法庭最终判决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绞刑。

  参加审判全过程

  今天上午的雕塑揭幕现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引起记者的注意。据主办方介绍,今年86岁高龄的高文彬教授,是当年参加东京审判全过程、至今国内惟一健在的老人。而他当时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内担任的工作,就是向哲检察官的秘书。

  “1945年我从东吴大学毕业后一年,经导师推荐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工作,时间约半年左右。”高文彬说,作为一个学习英美法系的法学院学生,能被推荐去国际法庭工作,是非常光荣的。

  1946年5月10日,高文彬踏上异国土地,随身携带的是几大箱从国内带去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中文资料,他的工作是负责将它们翻译成英文,作为远东国际法庭审判时的证据。“我到东京时,正式审讯已开始7天。由于当时的法庭审判全部用英语,所以摆在我面前最急迫的任务是大量的翻译工作。”翻译资料、整理文档和短暂的休息几乎构成他之后半年的所有生活。

  每天细读庭审记录

  由于工作出色,高文彬在结束翻译工作后,被向哲检察官留在办公室当秘书。当时,他每天的工作是整理审判记录。“当年的审判记录内容非常丰富,除了法官、犯人、陪审团的说话被一一记录外,连会场内的咳嗽声也被如实记录下来。”高文彬说,虽然没能在法庭上亲眼目睹对战犯们的审判,但每天仔细阅读庭审记录给了他最身临其境的感受。

  除了整理庭审记录,高文彬还负责整理每天送至办公室的各类通知。而向哲检察官一天工作下来,也会跟他说说法庭上发生的事情,两人的忘年情因此结下。

  1948年9月,高文彬回国,而向哲检察官等3人也在回国后分别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我们4人几乎每两个星期就聚会一次,因为有东京的那段经历,所以大家都特别珍惜彼此的情谊。”高文彬说。

  现在,每当回想起60年前的那一段,高文彬总是说:“希望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当年惨痛历史,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冯兰蔺)
只处决了这点鬼子,难怪鬼子至今不服,杀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