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纸白银”——人民币的实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1:08:48
宋鸿兵先生在《货币战争》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世界上的货币可划分为两类,一是债务型货币,二是非债务型货币;前者以美元为代表,后者以金银为代表。
但是,当分析人民币的性质的时候,宋先生的这个分类显然遇到了问题——人民币不是“债务货币”,因为它不是政府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但同时,它也不是所谓的“诚实货币”,因为它是纸币,而非金属货币,因而它又具有法币的性质。这样,人民币就成了一个“两不靠”的怪物,宋先生到最后也没给它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
如何理解人民币的这个“两不靠”特性?我认为,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先弄清人民币是怎么来的。
在历史上,明清两朝,中国实行的都是银本位制。民国初年继承了满清时期的银本位制,铸造发行了著名的“袁大头”银元。按照宋先生的分法,此时的中国货币因为是贵金属货币,因此是典型的“非债务”的“诚实货币”。
1935年,由于美国的白银回购法案,中国的白银大量的流向美国。造成国内作为流通手段的银币的严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放弃了银本位制,实行法币制度——一元法币等值于一个银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政府在发行法币的时候,并没有采用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的做法,而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纸币,并由政府信用保证其与银币等值流通。也就是说,中国近代法币的诞生是对白银外流所造成的流通手段匮乏的弥补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民政府于1935年发行的法币其实是一种“纸白银”——它虽然是纸币,但它不是债务凭证,它代表的是人类已经完成的劳动成果,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白银为社会劳动成果充当一般等价物,才用这种以政府权力为基础的“纸白银”来代替。人民币作为法币的继承者,自然也继承了法币的这一性质。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老百姓习惯把一元钱称为“一块钱”,这实际上都是历史上银(元)本位的遗迹,也是其“纸白银”本质的最好说明。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具有与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流通的“殖民券”相同的性质——它是一种纯粹的政府信用货币,只要政府接受其作为缴税的支付手段,它就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其与白银等价的“纸白银”地位就不会被动摇。
由于人民币具有上述性质,如果真如宋鸿兵先生在《货币战争》中所说的那样,国际金融集团有意夺取中国的货币发行权,那么,一个由此必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维持规模比较大的外汇储备,是有必要的。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际金融集团如果要夺取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中国陷入对外支付危机的时候落井下石,以提供外汇贷款为诱饵,迫使中国政府接受以国债作为抵押让其发行货币。也就是说,防止出现对外支付危机,应提高到保卫国家货币主权的高度来认识。而要防止出现对外支付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外汇储备。现在的一些关于将中国现有的1.4万亿外汇储备全部或大部分转变为实物(比如石油)储备或投入国际金融市场以套利的建议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宋鸿兵先生在《货币战争》里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世界上的货币可划分为两类,一是债务型货币,二是非债务型货币;前者以美元为代表,后者以金银为代表。
但是,当分析人民币的性质的时候,宋先生的这个分类显然遇到了问题——人民币不是“债务货币”,因为它不是政府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但同时,它也不是所谓的“诚实货币”,因为它是纸币,而非金属货币,因而它又具有法币的性质。这样,人民币就成了一个“两不靠”的怪物,宋先生到最后也没给它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
如何理解人民币的这个“两不靠”特性?我认为,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先弄清人民币是怎么来的。
在历史上,明清两朝,中国实行的都是银本位制。民国初年继承了满清时期的银本位制,铸造发行了著名的“袁大头”银元。按照宋先生的分法,此时的中国货币因为是贵金属货币,因此是典型的“非债务”的“诚实货币”。
1935年,由于美国的白银回购法案,中国的白银大量的流向美国。造成国内作为流通手段的银币的严重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放弃了银本位制,实行法币制度——一元法币等值于一个银元。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国民政府在发行法币的时候,并没有采用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的做法,而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纸币,并由政府信用保证其与银币等值流通。也就是说,中国近代法币的诞生是对白银外流所造成的流通手段匮乏的弥补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民政府于1935年发行的法币其实是一种“纸白银”——它虽然是纸币,但它不是债务凭证,它代表的是人类已经完成的劳动成果,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白银为社会劳动成果充当一般等价物,才用这种以政府权力为基础的“纸白银”来代替。人民币作为法币的继承者,自然也继承了法币的这一性质。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老百姓习惯把一元钱称为“一块钱”,这实际上都是历史上银(元)本位的遗迹,也是其“纸白银”本质的最好说明。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民币具有与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流通的“殖民券”相同的性质——它是一种纯粹的政府信用货币,只要政府接受其作为缴税的支付手段,它就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其与白银等价的“纸白银”地位就不会被动摇。
由于人民币具有上述性质,如果真如宋鸿兵先生在《货币战争》中所说的那样,国际金融集团有意夺取中国的货币发行权,那么,一个由此必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维持规模比较大的外汇储备,是有必要的。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国际金融集团如果要夺取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中国陷入对外支付危机的时候落井下石,以提供外汇贷款为诱饵,迫使中国政府接受以国债作为抵押让其发行货币。也就是说,防止出现对外支付危机,应提高到保卫国家货币主权的高度来认识。而要防止出现对外支付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外汇储备。现在的一些关于将中国现有的1.4万亿外汇储备全部或大部分转变为实物(比如石油)储备或投入国际金融市场以套利的建议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很遗憾的。
1、宋鸿兵先生《货币战争》里有个很大的漏洞,居然没有考虑冷战。这个近50年的历史不考虑冷战…………这个…………呵呵。

2、对于财富增加很多倍,而黄金没有增加多少,如果那黄金作准备金,那么黄金涨价是必然的,这个怎么解决???宋鸿兵先生《货币战争》对这个没怎么解释清楚。

反正我觉得他的书,漏洞还是不少。
宋先生认为货币在20世纪贬值最快,通货膨胀最剧烈,也不想想20世纪生产力发展最快,技术进步最明显,而技术进步恰恰无法计入货币购买力。所以单看数据就说通货膨胀如何实在愚蠢。
原帖由 缥缈神龙 于 2007-10-29 13:57 发表
1、宋鸿兵先生《货币战争》里有个很大的漏洞,居然没有考虑冷战。这个近50年的历史不考虑冷战…………这个…………呵呵。

2、对于财富增加很多倍,而黄金没有增加多少,如果那黄金作准备金,那么黄金涨价是必然的 ...


这个。。。。人家老宋也是混饭吃,何必说得这么狠
如果把货币战争里面的一部分拿出来单独分析,还是不错的~~不过如果把全部内容和我们这个世界联系一下,那。。。。
这就像大家看凤凰的军事节目一样,娱乐第一~~:D
原帖由 缥缈神龙 于 2007-10-29 13:57 发表
1、宋鸿兵先生《货币战争》里有个很大的漏洞,居然没有考虑冷战。这个近50年的历史不考虑冷战…………这个…………呵呵。

2、对于财富增加很多倍,而黄金没有增加多少,如果那黄金作准备金,那么黄金涨价是必然的 ...

看来兄弟是行家阿...
从一般金融或者银行意义上说,纸币叫做银行券,也就是说,银行以一定的抵押物品,发行纸币。:D
所以你看到,美国的,香港的,纸币往往由多个银行发行,你可以持有任何一个银行的纸币,到该银行去要求兑换抵押卷,比如在美国,你最终可以兑换美国政府发行的硬币,在香港,你最终可以兑换美元(香港实行货币局制)。
这就是所谓的抵押发行(储备发行)。
再比如中国古代允许私钱,也就是说,你可以按照政府的规格自行铸造钱币。(这样的时候并不多)
但是,“事情正在起变化”
在中国不是,人民币是没有任何储备为依托发行的,也就是说,国家只承认人民币是法定货币,人民币不以任何物品,如金银等挂钩,你拿着人民币去人民银行兑换,最终兑换的还是人民币。
至于说外汇储备和人民币的关系,嘿嘿。
中国一般不允许私人持有外汇(现钞、现汇)(现在不是了),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外汇由人民银行统一进入外汇储备,但是人民银行不掌握外汇的结算,所以,中国银行上划人民银行外币的时候,人民银行要按照牌价等值给对方人民币,而问题在于,人民银行一个职能是保持币值稳定,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的是盯住美元的政策,也就是说,人民银行要开个口子,中国赚了多少外汇,最终会有等值的人民币流向市场。
但是是不是中国有多少外汇就发行多少人民币?不是,那个就是货币局制了。中国每年新进入市场的人民币绝对额度和外汇没有关系,人民银行根据市场价格水平决定货币投放量,在改革开放之前,这个比值是1:8,采取的也不是盯住市场价格,而是盯住物质生产,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
所以说,外国争夺中国货币的发行权,根本就是一个笑话,:D 中国人民银行根本不允许外国银行发钞。因为人民币本身的发行有铸币收入(金属货币时代的概念),这个意思是,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初始时代也就是新钞,是没有成本的(概念没有成本,实际上一张百元大钞成本在20元左右),人民银行用这笔钱进入市场,才产生流通。所以人民币的币值,根本上讲,只是看人民银行的意愿。但是人民银行一条根本的原则在于币值稳定,所以局势稳定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国际金融集团有意夺取中国的货币发行权,那么,一个由此必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维持规模比较大的外汇储备,是有必要的。”这个纯属瞎扯。中国的外汇储备,从本身来讲,只是贸易的一个保证,而不是币值得保证。中国维持外汇储备没有任何必要,当然,维持合理的外汇储备对国际贸易比较有利。因为人民币的特性,决定人民币作为“硬通货”(国际市场上大家公认有效的货币)存在缺陷。
ps:中国拥有铸币权限的有两个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铸币背后印刷或者铸造“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铸币,背后印刷或者铸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实质上的问题是,财政部铸币的权限在法律上至今没有明确,所以这两年财政币越来越少,而且你永远不会见到财政部发行的纸币。:D

再ps:无论水平如何,即使大家也好,小家也好,用自己根本没有弄不明白的事情,去忽悠群众,鄙视之。
]]
原帖由 ziphero 于 2007-11-1 10:18 发表
从一般金融或者银行意义上说,纸币叫做银行券,也就是说,银行以一定的抵押物品,发行纸币。:D
所以你看到,美国的,香港的,纸币往往由多个银行发行,你可以持有任何一个银行的纸币,到该银行去要求兑换抵押卷,比 ...


我觉得《货币战争》也太扯了。

人民币就是中央政府的意愿。

除非外资控制中国政府,否则不可能控制中国的货币。
]]
http://www.pbc.gov.cn/detail.asp?col=100&id=2417

周小川:防止误读历史 客观总结经验



日前,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表示,要防止误读历史,客观总结经验,使我们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变革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更好的方法论。

周小川指出,“读对”金融历史并非易事。金融的历史有两类:一类是有连续数据可供收集分析的历史,能够借助计量经济学或计量学的其他技术所提供的充分工具,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检验,来说明所分析的思路和得出结果是否正确;另一类是事件型的历史,比如美国1929年经济大萧条、亚洲金融风波等,这类事件并不经常发生,也许很多年就发生一次,也许发生过两次但每次情况却各不相同,这类历史缺乏可用于验证的连续数据,并且由于其因果关系往往错综复杂,人们在分析这类历史时,往往容易产生截然不同的解释。由此产生了如何正确解读金融历史的问题。

结合1999年美国《银行改革法案》出台的历史背景,周小川指出,《银行改革法案》是对1934年出台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否定,当时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被认为是“误读了美国大萧条的历史(Misreading the Lessons of the Great Depression)”;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兹合著的《美国货币史》一书中,专门探讨了大萧条产生的背景、因果和逻辑的关系,明确提出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是对大萧条教训的误读,是对错误疾病的错误药方;而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是这一观点的后续者。

针对正确解读金融历史事件涉及的方法论,周小川进一步指出,每个人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带有自身的偏好,特别是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其惯有的研究思路和所归属的学派,都可能会影响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从而干扰其形成正确的“诊断”。此外,在金融历史事件中是否亲历其境,甚至亲自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危机的解救,并非是正确分析和解读历史的充分条件,学术的探讨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验证,有时还需要时间加以考验。尽管周小川并未具体评判哪些事件是误读了金融历史或者出现了解释错误,但他强调,并非诺贝尔奖得主的观点就一定完全正确,有些观点在得奖者之间也是相左的,也需要历史的验证。

通过对日本产业政策变革和亚洲金融风波起因的分析,周小川对如何更好地吸取金融历史事件的启示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要加强学术上的讨论,对于某些问题的研究不能完全取决于主管部门的评判和意见;第二,要加强对不同流派的经济理论的深剖和推敲;第三,尽量避免过于个人色彩的倾向,力求客观,避免带着有色眼镜去分析问题。结合中国银行业变革的历史,周小川指出,对中国银行业变革历史的回顾,涉及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过去外国人犯过错误,可能中国也出现过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分析:出现过哪些问题?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找准了原因?……,相信客观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将会使我们对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以及未来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更好的方法论。

据悉,中国经济50人论坛是一个独立的学术组织,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综合经营20年——中国银行业变革二十年回顾”。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主持了本次论坛。(完)





      上网时间:2007-10-31 17:15:00
原帖由 agora 于 2007-11-1 12:26 发表
关于外汇储备,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它是中央银行在国内发行人民币的对应资产,换言之,它和国内已经发行出来的人民币是同一笔财富的两种表现形式,而不是境内人民币之外的另一笔财富。

商讨一下,我认为你这句话有问题。外汇储备可以直接从国际市场上换回物质商品,而人民币不能。换言之,人民币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内财富,而外汇储备代表的是中国在国际上所能够拥有的财富。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境内人民币之外的另一笔财富。
国民政府在发行法币的时候,并没有采用以国债为抵押由私有的中央银行发行的做法,而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纸币,并由政府信用保证其与银币等值流通。也就是说,中国近代法币的诞生是对白银外流所造成的流通手段匮乏的弥补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民政府于1935年发行的法币其实是一种“纸白银”——它虽然是纸币,但它不是债务凭证,它代表的是人类已经完成的劳动成果,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白银为社会劳动成果充当一般等价物,才用这种以政府权力为基础的“纸白银”来代替


法币是无限法偿货币,不是银本位纸币。四大行里的三行以中央银行法币为准备金。中央银行则兼以金、银、外汇为准备金。1935年宣布白银国有化和回收白银,不是将其作为准备金,而是在国际市场上出售。
放贷就是发行货币.
原帖由 ziphero 于 2007-11-1 10:18 发表
所以说,外国争夺中国货币的发行权,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中国人民银行根本不允许外国银行发钞。

按照《货币战争》的说法,不允许外国银行发钞并不能阻止外资银行争夺中国的货币发行权。因为在部分储备金制度下,只要外资银行拥有人民币存款,就可以发放数倍于其存款总额的贷款,这种贷款发放可以通过支票、债券等方式进行,完全不必获得发钞权。
为人民币服务
原帖由 zlaser 于 2007-11-3 00:56 发表

商讨一下,我认为你这句话有问题。外汇储备可以直接从国际市场上换回物质商品,而人民币不能。换言之,人民币代表的是中国的国内财富,而外汇储备代表的是中国在国际上所能够拥有的财富。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外汇储备 ...

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