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打算上SH-5的“鹰击”一1 \\ JL600 \\ 海鸥30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3:05
]]
]]
在海上怎样发现目标?
原帖由 unseenkiller 于 2007-10-19 21:10 发表
沙发啊........
这个也太牛了...........

好象是一开始就有的打算
原帖由 鱼缸养龙 于 2007-10-19 21:10 发表
在海上怎样发现目标?

SH-5有雷达
这又是个啥?
这图片。。。好旧。。。SH-5只有4架?
7楼似乎是仿SA-6的一个作品啊
原帖由 hmsh 于 2007-10-19 21:13 发表
这又是个啥?


有冲压发动机,这个也是对舰的????
SH-5  C101

水轰5.YJ1.jpg
原帖由 我是谁 于 2007-10-19 21:28 发表
7楼似乎是仿SA-6的一个作品啊

差别太大了吧........
蛋蛋的个头可真大.....:o :o
都成为历史了。
运十五-2000、30座级涡桨多用途通用飞机、运十二F快速推进;积极支持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研制。国际合作成效显著,转包生产全年交付额完成6.3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发动机转包生产交付3.3亿美元。非航空产品和三产业务稳步增长。



  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摩托车、空调制冷设备、电子产品、新能源设备和机电产品等稳定发展;合资成立了幸福航空公司,首航前准备工作顺利进行;加大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力度,与上海市、天津市、湖南省、沈阳市、珠海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打造航空产业基地。资本化运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新增融资188亿元,西航借壳重组上市全面完成,西飞国际完成定向增发、昌河股份和南方宇航重大资产重组、力源液压增发积极推进,完成对柳州乘龙专用车并购工作,集团特种车辆产业布局已具雏形。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技术创新条件进一步改善,创新基金、创新项目和科技规划工作进展良好,共有59个民机科研、技术基础科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科技成果喜获丰收,1项获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0个项目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利申请数量继续增长,共申报专利1500项,同比增长20%。加强技术改造和研保条件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完成竣工验收68项,“十五”项目的验收基本完成。管理创新和改革脱困深入推进,党建和集团文化、队伍建设协调推进。


  2009年中航工业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着力推进“两融、三新、五化、万亿”战略,始终把市场化改革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攻坚决战中完成科研生产经营任务,在应对金融危机挑战中把握发展机遇,实现集团成立的良好开局和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林左鸣在报告中分析了航空工业调整的背景:一是国家决策实施大型客机项目,组建中国商用飞机公司作为项目责任主体;二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今年以及今后的一个根本因素。在严峻的内外环境下,林左鸣向全集团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是系统学习胡 锦 涛总书记关于国防军工发展的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二是准确把握航空工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定位,牢固树立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使命:瞄准建设航空工业强国目标,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提供商;贯彻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部队作战能力的提供商;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国家运输能力的提供商;落实科技强国战略,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提供商;密切关注社会消费变化,努力把集团建设成为大众时尚消费品的提供商。


  三是顺应世界航空技术发展大趋势,准确把握航空装备研制的科学规律,走系列化、体系化发展道路,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积极参与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全球化进程,推动航空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和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圈。在走向世界融入市场谋求更好更快发展中,集团将实行三步推进:第一步,立足国内已有资源,积极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努力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公司。第二步,扩展国外资源,打造中国航空工业自己的国际产业链,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国公司。第三步,整合全球资源,完善全球产业链,发展成为真正的全球公司。同时根据区域发展的态势和航空工业现有布局情况,把航空工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东北、西北、西南,巩固传统军民机市场;加强中部,发展飞机配套和非航空产品;挺进东部沿海经济圈,抢占战略制高点,谋取融入世界航空工业产业链的布局优势;东中西呼应,南北中联动,争取战略主动,不断扩大增长空间;借力区域人才、市场、物流特别是国际合作的优势,整合设计研发和市场营销资源,争取快速发展,主动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


  五是主动适应商业环境的发展变化,打造具有战略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实施老“三位一体”向新“三位一体”转型升级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集团今后一项长期任务。以集团文化推进为载体,打造集团品牌商誉;以推行EVA考核为平台,加快集团公司商业模式创新;以专业化整合为基础,加快建立集团公司的集成网络;以观念变革为先导,以全方位的组织学习为主线,以知识创新为灵魂,以人的充分发展为关键,大力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不断培育提升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六是始终坚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向,不断深化市场化取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集团范围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母子公司和事业部管理体制,建立与市场和国际接轨的运行机制,实现集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型,彻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绝不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同时配套进行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努力打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航空产业体系。


  七是坚持党的领导;聚焦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打造集团公司“软实力”为目标,大力加强集团文化建设;以促进健康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为集团跨越发展提供精神保证。


  八是放手一搏,逆势而上,为建设航空工业强国而奋斗。再造航空工业魂魄,挑战万亿目标,必须坚持速度为王;必须再造商业精神;必须拥有科学态度。把对待事业的科学态度植入机体的DNA中,不保守、不懈怠、不忽悠。


  林左鸣强调,2009年是集团成立后迈上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面临巨大挑战、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从内外部环境看,既有危机、风险,也有机遇,我们要高度重视,冷静观察,决不能盲目悲观、无所作为,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使命意识、改革意识,要善于在危机中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实现跨越发展,成就卓越业绩。


  国家国防科工局副局长虞列贵代表国防科工局向中航工业2008年取得成绩表示祝贺。他在讲话中谈到,要认真学习胡 锦 涛总书记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道路,指出,现在的军民融合要求国防工业立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视野考虑未来发展,立足于整个国家工业和技术基础重新考虑人力、结构的变化。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招投标的办法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国防工业建设,由过去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管理模式;这样的军民融合方式将对未来国防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国资委派驻集团公司监事会主席解思忠、总装备部军兵种部副总师朱新建、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周迈、总参陆航部装备局局长尤军、海军装备部航订部总工程师范树海应邀出席大会并讲话。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审计署、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办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集团公司领导顾惠忠、徐占斌、吴献东、耿汝光、汤建国、李玉海、张新国、高建设、李方勇出席大会。出席大会的集团公司老领导有朱育理、刘高倬、张彦仲、张洪飚、王昂、关敦、袁立本、杨育中、梁振河、许焕刚、宋金刚、郑荣生,以及来自各成员单位的350名代表。
原帖由 我是谁 于 2007-10-19 21:28 发表
7楼似乎是仿SA-6的一个作品啊

没错,确实是仿萨姆6的,但是最终并未装备部队,印度也仿SA-6,叫蓝天
那是个防空弹,北京航天馆里应该有模型的
原帖由 hmsh 于 2007-10-19 21:13 发表
这又是个啥?


山寨SA-6
就C101那个40KM可怜的射程
当年确有其事!
水轰5完了
两个都黄了
]]
]]
544则是后来震惊世界的n一15型“冥河”式导弹(除提供导弹技术外,协议还包括苏联向中国提供629潜艇、205导弹艇和183P鱼雷艇。这就是当年著名的“三弹三艇”协定)。

  1959年12月,根据中苏两国签订的协议,苏方开始向我国提供部分反舰导弹的样品和技术资料。1960年初,542型与544型导弹样品运抵中国,很快就在渤海湾锦西地区的23基地进行了试射打靶(之所以把试验场选在这里,主要是考虑渤海为内海,即使试射出现问题,导弹也不至飞到公海去),而靶船则是前清遗留下来的一条破旧炮舰。

  试射的结果是:544型一切顺利,但最大射程超过100千米(有效射程为70千米)的542型导弹实际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由于弹上雷达接收机和机电式控制系统精度不足,542导弹的命中率非常低,试射中全部操作都是按苏联的规程指导进行的,没有什么差错和问题:而从海岸阵地上发射的数枚导弹从没有打中过靶船,多数为近弹,仅仅是飞临目标上空俯冲进水。当然,542导弹重达1吨的战斗部仍旧显示出了惊人的破坏力,靶船水下部分的钢板仍旧被爆炸水压挤压变形。

  尽管如此,542与544两型导弹的仿制工作依旧继续进行着,当时考虑,随着工作的深入,能够将42导弹的精度进一步提高。当时的国防部五院负责技术资料的整理、消化和逆向设计,同时派出工作队下厂参加仿制工作。然而在1960年8、9月问,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全部苏联专家组陆续撤回,而实际在此前不久,苏联专家组的工作已经出现停滞,所有的工作都因此陷入到了停顿之中。

  1961年7月,国防工业会议在北戴河召开。面对当时国家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困难局面,会议确定了“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的方针。中央军委决定停止仿制性能不佳的542岸舰导弹,集中力量仿制544舰舰导弹,由五院负责技术总抓,三机部320)-一(即后来的南昌飞机制造厂)为仿制单位。当时国防工业全面调整收缩,国家要求首先生产和研制能够迅速形成战斗力的武器装备,以应付边境和台湾海峡的严峻局势。在反舰导弹的作用还不被世界完全认可的时代,幸存下来的544导弹的仿制自然不可能成为重点,随着这一轮国防工业的调整,。

  1963年4月,随着经济情况开始好转,544型导弹的仿制工作亦开始加快进度。1963年10月,320厂用苏联留下的零件组装出了第一枚544导弹模型弹,次年8月顺利通过全弹静力试验,并于1l~12月间在西北戈壁滩进行了发射试验。在此期间,由于原来544导弹所使用的液体燃料需要大量的粮食来提炼,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仿制型号转而使用煤油作为推进剂,推进系统也相应做了改进,有效射程则由原来的35千米增至40千米。1966年5~7月,间544导弹进行了陆上和海上飞行试验。这些试验弹的控制设备采用苏联产品,其他部分则为国产产品,所以称为混合弹,有人调侃简称“混弹”。此时,544导弹已被正式命名为“上游一号”舰舰导弹。1966年11月,“上游一号”进行了海上定型试验,试验结果9发8中。1967年8月,“上游一号”通过了定型进入批量生产,装备同步研制的021群1024型导弹艇,随后用于07型驱逐舰(即所谓的“四大金刚”)的导弹化改装,并装备0l型及053H型导弹护卫舰。在此之后,“上游一号”派生出的出口型号被命名为“飞龙一号”,出口到了一些第三世界国家。
  在“鹰击”一1项目获得批准后一个月,一种体积更大的超音速岸舰导弹的总体设计方案也被批准,项目定名“海鹰”一3型。后者在外形上可以视为前者的放大,全长增至9.85米,直径0.76米,全重达3400千克,第一级发动机为四台并联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射程达130千米,飞行弹道和“鹰击”一1舰载型基本相同,使用与海一2类似的512千克聚能爆破战斗部。海一3导弹在设计中使用了大量海一2岸舰导弹的成熟技术,弹体窗口位置与海一2大致相同,在最初的试验中还利用了海一2的地面设备。但总体而言,海一3的研制毕竟脱离了过去苏联n一15的设计规范。

  在海一3的研发过程中,第一个问题来自于助推器,助推器的布局、挂装、脱离方式都曾费了很大的周折。为了保证初速,海一3采用了x布局的4助推方式,而4个助推器的瞬间喷发功率平衡便成了发射的关键——在西北戈壁试验时,海一3曾几次由于这个问题而从发射架上翻落。除此之外,导弹上都有柱状或环状的高压气瓶,海一l/2的瓶内压力保持在180千克/平方厘米,这对气瓶的材料和工艺是个极大挑战,当时能为这种气瓶充气的空压机都是全国厂家协作的产物,而海一3所使用的环状气瓶压力还要提高一倍,达到360千克/平方厘米……
至1986年海一3工程项目共制造样弹约10枚。由于海一2已开始大批量装备岸防部队,于是八机部在1981年1月13日召开的计划工作会议上传达了张爱萍副总理“三号弹暂不列入型号研制”的批示。同年8月14日,国防工办下达了《关于停止研制三号弹的通知》。1986年,海一3项目实际上已完全终止,转为技术储备。
SH5马上要在JL600上借尸还魂了,这个发展方向倒是可以探索下!
]]
  一直以来,飞航式导弹使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饱受中国军方诟病,这是因为液体燃料发动机的发射及待发过程十分繁琐。特别是对于舰载型来说,还有一个液态燃料对燃料箱腐蚀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战舰的航行时间。而对机载型来说,燃料只有在挂弹后才能进行加注,这就大大延长了备航时间。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军方对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曾投入非常高的热情,前文所说的始于1975年的“上游二号”(固)便可以视作是军方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的追求而产生的一个“不得已”的折衷方案。而在这之前,一个远比“上游二号”(固)“走得远”的型号已经先行上马了。

  在“风雷”一l上马之后,考虑到当时轰一6丁仍隶属空军序列,跨军种作战不灵活,无法把握转瞬即逝的战机,同时轰一6备航时间长,对地面设施要求高而不能配置在简陋的沿海小型机场,于是海军航空兵在1970年向三院提出研制小型超音速空舰导弹,用于装备海航编制下的强一5鱼雷机。新型导弹要求有效射程不小于50千米,命中目标瞬间速度不低于2马赫,全弹重量则要求控制在700千克之内。三院于笑虹院长组织全院力量展开论证,对海航的要求进行研究,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无法完全达到要求,作为部队要求和技术可行性的折衷方案,课题组确定了走一弹多用、分步发展的路子,先舰舰弹、后空舰弹,先近程、后增程,这便是内部称为“上游三号”的型号。

  1973年,三院上报“上游三号”反舰导弹总体方案。实际上当时导弹已经造出了实物,并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试射。导弹以舰舰型为基本方案(这可能就是其最初以“上游”命名的原因),射程37千米(计划增至50千米),重‘700千克,采用高亚音速低空飞行模式,动力为一台串联式固体火箭助推器+固体火箭发动机。就外形来看,“上游三号”与后来的“鹰击”一8型相差无几。1974年,根据海军“先搞空舰弹”的要求,三院对原方案进行了…系列修改。同年9月,海军下达“论证50千米小弹任务的通知”,要求新型导弹必须满足重量低于650千克、射程50千米两项要求。由于工业和科研基础所限,“上游三号”的研制工作遇到了若干设计上的瓶颈而趋于停滞,到1976年,研制工作已完全陷于停顿。

  1972年中美开始战略性接近之后,中国与西方在国防领域的交往层次便开始有了大幅提升,在那之后的一段所谓“蜜月”时期,包括“鹞”式战斗机、“小羚羊”直升机在内的很多西方国家的武器都曾在中国出现过。而在这期间,中国对法国的武器总是“情有独钟”。究其原因,除了两国有相当良好的外交关系之外,中方的考虑可能还在于:面对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为避免被动,急需在武器装备上摆脱一直以来的苏式体制,而美国在政治上变数太大,受制于它同样是危险的。在这种情形下,显然法国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选择。除了单兵电台、无线高度表、静电陀螺等之外,“飞鱼”导弹也随之进入了中方的视线。与之前的其他交易一样,最初“飞鱼”导弹的交易进行得顺利无奇,法国就像以往的武器出口一样,列出了“飞鱼”导弹的系列表,并拿出了产品的说明书。仅是这些简单的文件就给了我国导弹专家们极大的启发:控制部分在当时最大的优点就是模块式总线连接、电路局部集成、单元固化、预留测试窗口;制导部分也是前后分置,主控系统与陀螺组几乎组装到了一起;舵机控制连杆十分简洁,公差为零,关键是材料绝对特殊;单脉冲雷达,取消了波导分配器,前置部分小了很多;天线发收是向控,取消了扫描电机;无线电高度表直接与高度控制陀螺相连,陀螺组为静电陀螺,反应极其灵敏,亚音速水平飞行,最低高度可设为3米;无线电高度表可探测航路安全,避开路径障碍按预设航路飞行;各单元反馈精度极高,响应灵敏:单脉冲波束加密,解决了无线干扰:目标选择、锁定都有预设的目标比对:从惯导转攻击,雷达工作时间不超过30毫秒;晶体材料是主要器件材料,温度相应稳定……科学研究有时需要数十年的积累,而有时仅仅就是那么薄薄的一层窗户纸……

  同样,在接触到“上游三号”后,法国的专家们大吃一惊——它和“飞鱼”实在是太接近了,以致他们怀疑是“中国间谍窃取”了他们的技术。也正是这种“接近”,验证了多年与世隔绝的中国专家在“上游三号”导弹上的理论设计、总体思路都是正确的。

  在接触了一段时间之后,有关“飞鱼”的交易遇到了问题:法方的要价是中方所无法负担的。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的仅仅是通过交易解决某些特殊部件的问题,而法

  国人则要求中方只是简单地购买成品。就这样,关于“飞鱼”的谈判被搁置了起来。但这之前“上游三号”所面临的一系列瓶颈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1977年9月,修改后的总体方案正式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同时命名为“鹰击”一8导弹。1978年8月,海军、三机部及八机部总局对强一5鱼雷机挂“鹰击”一8导弹的系统方案进行审定。然而,强一5改型机研制却十分不顺利,配套的火控系统始终无法完成——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参试强一5飞机的火控雷达都是以配重代之。载机研制受挫,使得作为配套项目的“鹰击”一8一度成为“黑户”。所幸此后“鹰击”一8改作舰舰导弹继续研制,总参和国防科工委提出在033型潜艇基础上改建飞航导弹潜艇,后又提出为024型导弹艇装备“鹰击”一8导弹,这才最终使得“鹰击”一8没有因载机问题而夭折。
中国军队所列装的反舰导弹,从称呼上大体上可划分为“上游”、“海鹰”及“鹰击”三大系列。最初,这三个名称分别是用来命名舰舰、岸舰及空舰导弹的,但随着反舰导弹的一弹多型化,上述规则逐渐变得混乱。而所谓的“C一×××”则仅仅是前述各个系列所派生的出口型号,它们中的很多和国内使用的型号甚至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以c一801、c一601之名来称呼解放军装备的反舰导弹则是不少媒体的误解。

海一3曾以C一301的名称试图向国外出口。与此同时,“鹰击”一1也在以c—101的名称作同样的努力,但从后来的情况看,这种推销并不理想。
C301后来还弄过一个改进型,射程达180公里,但也很快没了声息。
都是国内不要的东西,企图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