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东北工业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27:12
19世纪末期,东北工业开始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蓬勃发展,在其后经过奉系军阀的经营,到20世纪20年代,东北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在30年代之后,日本为准备全面侵华战争,在东北又建立起一批采掘业工业,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到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北工业大概能占全国85%(数据有待证明)。在2战结束后百废待兴的东亚,东北保留了比较完好的工业基础,因此获得了东方鲁尔的称号。

那么,大家对东北工业的认识以及对东北工业在90年代遇到的窘境和未来发展又有什么观点呢?19世纪末期,东北工业开始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蓬勃发展,在其后经过奉系军阀的经营,到20世纪20年代,东北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在30年代之后,日本为准备全面侵华战争,在东北又建立起一批采掘业工业,以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到1945年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东北工业大概能占全国85%(数据有待证明)。在2战结束后百废待兴的东亚,东北保留了比较完好的工业基础,因此获得了东方鲁尔的称号。

那么,大家对东北工业的认识以及对东北工业在90年代遇到的窘境和未来发展又有什么观点呢?
我的家乡,辽中南工业区
此外东北还存在着哈大工业带和长吉工业带。
国家政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多有不公,多年来只知榨取东三省的税收
国企的弊病也使得老工业基地积重难反.
东北部太了解。不过俺认为东北是块宝地。未来的地区冲突主要集中在南方,东北大有可为。
原帖由 su-27smk 于 2007-9-14 20:18 发表
国家政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多有不公,多年来只知榨取东三省的税收
国企的弊病也使得老工业基地积重难反.

我认为,一是东北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太多,不利于企业工业技术改造。二是养老制度问题,我国早期养老制度是企业负担,退休金由企业负责。三是当时存在着企业办社会的情况,尤其是东北企业,万人以上的企业比比皆是,几千人的厂矿更是数不胜数,一个工厂有自己的医院,小学,中学,发电厂,车站,铁路。在90年代形成尾大不掉的形势
东北发达的工业和城市化带来的成果是人口受教育程度极高,2000年人口普查时与沿海省市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但就是这样,东北在90年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大部分工厂停业破产,工人失业严重,被世人称呼为“东北现象”
9月12日,辽宁船舶工业园为日本基马克斯公司建造的1.2万载重吨“渤海挑战者号”货轮在完成航海试验后,正式在营口签字交船。

    辽宁船舶工业园位于营口辽河岸畔,是在对原营口造船厂、营口渔轮厂两家破产企业重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发展壮大 “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有益尝试,也是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装备制造产业迅速崛起的一大亮点。自组建以来,已成功建造出9600吨“静洋希望号”货轮,共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这次交船的“渤海挑战者号”,是按日本NK船级社船舶建造标准建造的出口船舶,船长119.05米,型宽19.4米,型深14.1米,设计吃水7.9米。据悉,辽宁船舶工业园造船企业手持造船合同订单已达16艘,全部为出口船,生产计划已安排到2010年。

http://www.ln.xinhuanet.com/dong ... ontent_11137751.htm
主要是经济体制变了,人的思想没变,国家没有给缓冲时间,有点休克治疗的意思
呵呵,这是我的家乡,营口的,说起来这家工厂离我家也不算太远,自行车30分钟大概就能到
原帖由 su-27smk 于 2007-9-14 20:43 发表
主要是经济体制变了,人的思想没变,国家没有给缓冲时间,有点休克治疗的意思

恩,其实中国在90年代也实行了休克疗法,和俄罗斯一样。

在经济最困窘的97年,我家乡营口绝大部分工厂已经停产,而营口仅仅是整个东北的缩影,当时人们当看到为之奋斗几十年的工厂轰然倒塌的时候,那种心理冲击是几乎不能承受的,因为东北工厂大多是一家祖孙三代同时工作于一家工厂,子继父业。
]]
原帖由 未来戦士 于 2007-9-14 20:48 发表
这两年有不少起色。新闻是这么说的。

还可以吧,但经济衰退时间太长了,现在还在恢复阶段。

比如辽宁省,到2003年,也就是振兴东北计划的第2年,才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财政外流。东北失血严重啊
80年代没赶上走私的好机会!犯法的事情干得少!

现在沈阳的工厂拆得差不多了,就卖房子了!
哈尔滨也一样,就差三大动力没拆了!!
不知道哈一机现在怎么样了,估计也快不卖坦克卖大楼了!
原帖由 未来戦士 于 2007-9-14 20:48 发表
这两年有不少起色。新闻是这么说的。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e%3D1&frombbs=1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406039&extra=page%3D1

2005年,中央领导视察辽宁时,看到很多产业工业居住的棚户区的时候说了一句狠狠打了辽宁领导耳光的一句话“你们辽宁经济那么发达,工人就住这样的地方?”:L :Q
俺还是相信国家的振兴东北的政策不会改变。东北应得的地位还会恢复的。
原帖由 jerrygen 于 2007-9-14 20:49 发表
80年代没赶上走私的好机会!犯法的事情干得少!

现在沈阳的工厂拆得差不多了,就卖房子了!
哈尔滨也一样,就差三大动力没拆了!!
不知道哈一机现在怎么样了,估计也快不卖坦克卖大楼了!

黑龙江这个军工强省太倒霉了:L
原帖由 未来戦士 于 2007-9-14 20:51 发表
俺还是相信国家的振兴东北的政策不会改变。东北应得的地位还会恢复的。

失人心容易得人心难,经济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恢复东北人对自己未来的信心。这点太难了,90年代是东北工业史200年来的最阴暗的一段时间。
全国的工人的生活水平都不太好。这是政府的失职。
“东北现象”的反思




南方周末    2003-02-20 12:36:21




  ■记者手记
  “东北现象”近两年来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名词,这个名词令东北人扼腕长叹!东北工业区的父母官日子不好过,各种困难积重难返。东北工业区的百姓日子更不好过,他们成建制地体味到失业的痛苦,他们曾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再三失落。记者在阜新矿区采访,所到之处一些老矿工回忆起昔日的辉煌都不胜唏嘘。有着三十年矿龄的海洲矿矿长王福清对记者说,当时的海洲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在近49年的煤炭生产中为国家上缴利税32.7亿元,输送露天煤矿设计与管理人才1689人,全国所有的露天煤矿都有海洲矿输出的人才。由于海洲矿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1950年版的邮票和1965年版的五元人民币的正面图案就是手握电镐的海洲矿采煤工人。
  海洲矿是阜新的缩影,而阜新则是东北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从1958年到1985年东北共支援全国钢材506486055吨,1958年到1979年支援焦炭3688498吨,动力机械981128台,各类人才1729887人。曾经在东北任职的李贵鲜说,东北真正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可以说没有东北的贡献,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
  为此,许多东北人认为,东北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巨大,国家应该给东北的发展以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此种想法虽然不足为怪,但更多的东北有识之士则认为,与其等着国家给,不如自己先做起来。
  今天的东北人看到网页上“东北现象”的讨论常感气闷,但反思一下,东北的脚步到底是从何时开始迟滞起来的呢?
  1987年以来,两次震动全国的对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讨论分别发生在温州和本溪。
  关广梅———这个名字在1987年的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当年她在辽宁本溪从事的“租赁改革”被认为是中国企业改革的标志;“关广梅现象”更是一个涵意深刻的代名词,因之而起的争议即使今天仍未烟消云散。
  然而,同为演绎过一场思想交锋的土地,今日之温州与今日之本溪却仿佛两列交错而过的列车———历史曾经在某一点上惊人的相似,历史更在某一点上莫名其妙地催生出不同的结局。
  当苏南与广东沿海的民营企业已经大展宏图之时,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在干什么?人们还徘徊在企业如何转制的争论之中,还在拖着落后的观念,拖着迟滞的脚步。
  保守的思维定势成了东北经济发展的锁链,对此东北人值得反思。
  1978年安徽凤阳的小岗村,18个忍饥挨饿没有出路的农民签字画押,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001年5月,辽宁阜新新邱露天矿团支部书记李莹带着14个下岗的煤矿产业工人同样签字宣誓,立志做一名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产业工人”,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东北下岗职工趟出一条新路。
  虽然起步稍晚,但也许东北人的契机和希望就在这里。
2007年08月30日 10:33:44  来源:沈阳日报

记者8月29日获悉,营口造船史上第一艘自主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货船日前在大连正式交付船东使用,将航行于东南亚国际航线。

    该货船是坐落于营口高新区的辽宁船舶工业园于2006年4月正式开始为香港丰盈集团建造的,载重量为9600吨,船长105米,型宽20.5米,型深13.6米,设计吃水8.15米。经过半年时间的建造,于2006年10月27日成功下水,被命名为“静洋希望号”,后被拖轮拖到大连进行舾装。该船装载了辽宁船舶工业园区内企业自主创新生产的船舶配电盘、驾控台等配套设备。日前,舾装完毕,并顺利通过试航。

    “静洋希望号”是辽宁船舶工业园成立以来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货船。(常连喜、唐厚天)
原帖由 未来戦士 于 2007-9-14 20:52 发表
全国的工人的生活水平都不太好。这是政府的失职。

可是东北很多工人,尤其是矿工生活条件在2005年以前极其恶劣。谁能想到21世纪的时光里还有工业区的工人居住在19世纪条件的房屋里?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9-14 20:54 发表

可是东北很多工人,尤其是矿工生活条件在2005年以前极其恶劣。谁能想到21世纪的时光里还有工业区的工人居住在19世纪条件的房屋里?


要深入这个问题就敏感了。现在左派的声音很响,对中国90年代以后的很多政策有批评。不能深入,否则俺就被和谐了。
东北的衰落,从92年人均GNP辽宁开始被浙江超过就开始了
]]
]]
]]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7-9-14 21:08 发表

确实东北在恢复,但我觉得光报喜不报忧是无用的,不过感谢你多次宣传东北正面形象。


虽然我还没有走入社会,但是俺个人非常反感江苏广东那种加工经济的模式。俺认为目前的东北算是走入了正道,虽然比别人晚。
原帖由 未来戦士 于 2007-9-14 21:12 发表


虽然我还没有走入社会,但是俺个人非常反感江苏广东那种加工经济的模式。俺认为目前的东北算是走入了正道,虽然比别人晚。

江苏广东的经济模式不能说没有缺点,但有些模式还是可以被东北借鉴的,比如江苏在吸引外资上做的就不错,而广东能够积极利用香港的经济优势,我觉得也是他们能够成功的地方
对了,未来战士兄弟你是哪里人啊
整个97年98年连石油系统都搞的胆战心惊的,N多人买断了,要不是小布什同志打了两场仗:D ........
所以建议中油和中石化授予布什先生名誉董事的称号:D
北京人,现在在国外。
原帖由 su-27smk 于 2007-9-14 21:20 发表
整个97年98年连石油系统都搞的胆战心惊的,N多人买断了,要不是小布什同志打了两场仗:D ........
所以建议中油和中石化授予布什先生名誉董事的称号:D

N多军工工厂都破产了或者工人下岗了。我同学的家长在沈阳某制造弹药工厂工作,现在也不干了。 :L
太岁尚在,而等竟然敢妄言:D
对东北的了解基本是从赵的小品开始
后来是雪村和电视剧<<东北一家人>>,感觉东北人都挺幽默的

还有就是电视剧里东北的黑社会多(不知道是否和就业困难有关)

但是,来北京和上海的东北人好象都比较有钱(没钱也不出来玩了)

有人调侃说,在北京看到这样的基本就是东北大款的儿子

穿JJ的衬衫,LEVI'S的裤子,背个Y3的包,还有个OMEGA的表

我也在商场里看到过出手阔绰的东北人
你去大连一趟就在知道了:D 很多东北人很讲穿,在外头根本看不出谁穷谁富.
呵呵
大连的足球不错

足球也提升了大连的知名度

大连地方不大,人也不多,怎么不错的足球运动员就一嚓一嚓出捏?特别是身体读比较好
东北,使全中国的东北。
这些年,浙江经济飞速发展。可是,上缴利税却不如东北一个城市------大连
俺在在杂谈开了一个东北新闻集,楼主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