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些第一代计划生育人群春节遭遇“空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3:28:59
中国一些第一代计划生育人群春节遭遇“空巢”
2007年02月19日 15:15

         新华网沈阳2月19日电(记者姚剑锋)“和女儿一起过春节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家人才能再在一起过春节!”家住沈阳市皇姑区汾河小区的张立基老人感伤地说。

张立基今年60岁,唯一的女儿今年仍然因为在国外上学而无法回家过年。

和张立基家情况相仿,董玉祥老两口也只能独自过年:他们独生子在深圳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由于春节要赶着完成一个软件项目,而无法陪老人过年。

董玉祥和老伴今年都58岁了,他说:“儿子不回家,心里不是个滋味,可又没办法。不图他回来帮多少忙,就想能和他团聚,见见面唠唠家常,可一年到头也就能见到他二三次吧!”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成了董玉祥老两口生活的写照。“想想他小时候在身边,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情形,让人心酸啊!”董玉祥的老伴说。

这是张立基和董玉祥两位老人过春节的烦恼,也是许多和他们处在同样年龄段的人们共同的烦恼。这些中国第一代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人群,即便有儿有女,也遭遇了“空巢”的尴尬。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最好只生一个孩子,特殊情况可以生两个。如今像张立基和董玉祥这样的人已逐渐步入老龄行列。

东北大学社会学教授包德功说,“空巢老人”特别是只有一个孩子的“空巢老人”害怕过年。摆在他们眼前的现实是,子女们到外地创业或定居,他们则留在故土,“空巢家庭”的数量大大增长。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城市,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使得农村的“空巢”现象也很严重。

“除了给老人物质上的满足外,更多的是需要解除老人精神上的孤寂状态。”包德功说,“春节回家是一种传统,即使有困难不能和父母团聚,也要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亲情,比如打打电话,甚至是请保姆专门陪老人。但如果可能,最好是回家团聚。”
中国一些第一代计划生育人群春节遭遇“空巢”
2007年02月19日 15:15

         新华网沈阳2月19日电(记者姚剑锋)“和女儿一起过春节已经是5年前的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家人才能再在一起过春节!”家住沈阳市皇姑区汾河小区的张立基老人感伤地说。

张立基今年60岁,唯一的女儿今年仍然因为在国外上学而无法回家过年。

和张立基家情况相仿,董玉祥老两口也只能独自过年:他们独生子在深圳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由于春节要赶着完成一个软件项目,而无法陪老人过年。

董玉祥和老伴今年都58岁了,他说:“儿子不回家,心里不是个滋味,可又没办法。不图他回来帮多少忙,就想能和他团聚,见见面唠唠家常,可一年到头也就能见到他二三次吧!”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成了董玉祥老两口生活的写照。“想想他小时候在身边,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情形,让人心酸啊!”董玉祥的老伴说。

这是张立基和董玉祥两位老人过春节的烦恼,也是许多和他们处在同样年龄段的人们共同的烦恼。这些中国第一代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人群,即便有儿有女,也遭遇了“空巢”的尴尬。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对夫妇最好只生一个孩子,特殊情况可以生两个。如今像张立基和董玉祥这样的人已逐渐步入老龄行列。

东北大学社会学教授包德功说,“空巢老人”特别是只有一个孩子的“空巢老人”害怕过年。摆在他们眼前的现实是,子女们到外地创业或定居,他们则留在故土,“空巢家庭”的数量大大增长。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城市,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使得农村的“空巢”现象也很严重。

“除了给老人物质上的满足外,更多的是需要解除老人精神上的孤寂状态。”包德功说,“春节回家是一种传统,即使有困难不能和父母团聚,也要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亲情,比如打打电话,甚至是请保姆专门陪老人。但如果可能,最好是回家团聚。”
社会现代化,道德边沿化,亲情物质化;f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