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如何破解F22隐身的神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02:51
f22里程碑式的先进性是不容抹杀的,他和其他飞机的差别犹如p51和米格15距离

只不过根据美方的资料多多少少有些夸大。这如同美国人在别克车上的油耗标注一样的,真实是真实,但和实际差别太远。


首先说说他的隐身性,f22虽然是第二代隐身飞机,他的隐身能力并不比第一代高强,f22集中在空优隐身的设计.f22有16-22个辐射主瓣,机体上开缝远较第一代隐身飞机多,雷达散射性能并不是特别出色。第一代的f117用于机体仅隐身涂料就重达6-800kg,而一架普通的飞机使用的涂料仅有8-16kg,f22作为一种空优战斗机,不会选择那么复杂的隐身方案,只是重点针对战术环境进行针对性设计,如果认为f22能像f117那样包打天下,那就大错特错了。f22最强的波段是针对x波段的,美国空军声称能达到负30分贝极限能力,雷达截面积小于0.01,这个数据是估计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但那一定是别克油耗式的标准,根据某所对f22的数字模型估算,不考虑天线等重要散射区域处理f22的雷达截面大约在0.1-0.004左右,考虑到各种天线和开口率的问题,估算f22的定常雷达截面积应该是0.4-0.05之间,大部分角度应该在0.1之上。f22最大的雷达散射区域是它的各类雷达天线的窗口,和其他区域不同,这些区域的处理只能针对很有限的几个频率进行吸波,效率最多就是8-15分贝,最麻烦的是机头的雷达天线,没有任何一个美方的讨论提到这一部分,有源阵的天线是一个强辐射区,如果不加以屏蔽,单这个天线就不用提什么隐身了,铁定在1平米以上,大部分资料提到雷达罩这一部分的时候都是说采用的单一波段透射的材料,但是仅仅这样也是不够的,大多数战斗机雷达都是同一波段.f22的雷达同样是普通的平面阵,还不是保型天线,个人觉得f22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使用雷达的,将雷达天线翻转朝上(f22飞得高,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没有飞机能俯视他),避开大多数的雷达波的角度,即便如此,也只是折中方案,对此,我很不乐观。


雷达隐身f2 2最强的是x波段,远程搜索雷达所用的e/f波段f22性能要下降大约一半,更长一点的波段大约只有上述宣称值得1/3或者1/5,这是其雷达吸波材料的特性所固有的反应。对于一些雷达,f22也许并不算一个特别隐身的目标,所以f22有一套电子情报联动飞行控制系统来对付这一点,将自己最小信号反射区对准最大威胁处,这和敏感的善于交际的女人的特性差不多。就f22的隐身能力看来,f22可以把飞机雷达的性能折损到只有3成,好在f22大约总是飞行在更高的高度(充分利用超音速巡航的特性),飞机雷达在那个位置的探测效率是最高的,就算只有1/3也还不算是瞎子,随着有源天线的增加,雷达的功率也越来越大,很多雷达都具体有150-180km的视力了,打个3折还是有5,60,也不算太难受。最糟糕的是那些f16级别飞机,雷达本身就是100Km以内的功率,折扣下来跟没雷达也区别不大了。


接下来聊聊加速性的问题,f22的设计采用了小涵道比发动机,飞机的军用推力和最大推力的比值比以前的较大涵道比的风扇发动机大,所以f15和f22比根本没意义,f15同样的条件就是去跟su27结果也和跟f22差不多,需要频繁使用加力,航程自然大打折扣了(这是因为f15升阻比比su27小,实际军用推重比和剩余推力略为落后)。美国海军的f/a18e/f测试的时候用f/a18c/d去跟踪,只因为推重比略小(差值极小),也出现一样的结果。这个其实从物理特性加速度运动的特性分析最简单,同样加速度的物体起步的时间有差异距离都会是越拉越远,何况f22的推重比远大于f15。f22的设计推重比估计应该在1.2-1.4左右,下一代飞机都应该达到这样的指标,这需要推重比大于10的发动机,对于其他国家,难度不小。

超音速能力方面,方方有一个资料引用,说f22可以在马赫1.7进行6.5g的定常盘旋,这个参数太高了,通过定常盘旋的公式计算一下这个时候升力和发动机的推力,可以得出一个高得离谱的超音速升阻比,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估计方方手上是有飞机设计一类的书,这一类概念应该分的很清楚的,不应该盲目相信f22的高指标。另外一个f22的尾容量设计值偏小,就算稳定度放的比其他型号更宽,估计配平的效率最多就是持平,并不如何理想,大多数时候更依赖tvc的能力,这对tvc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提出了非常严酷的要求,美国国会一再嫌弃f22的费用高得离谱,这其中的关系恐怕也是非常大的。


说道tvc,f22有个很让人迷惑的问题,就飞行录像看来,tvc基本上是参与了所有的操作,既然tvc可以参与到这么低的操控级别,甚至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依赖tvc的能力,那么f22保留那么多复杂累赘的气动部件干什么?垂尾?估计不能省略,f22的tvc没有摇摆,只有俯仰,不能提供横向稳定性控制,平尾?看上去有些多余了。波音在f32上的设计看上去还是有些道理,只不过用错了地方。洛克希德似乎好几次都想把尾部改成f23类似的,都受限于军方求稳的思想。


接下来说一下tvc导致的过失速激动的问题。方方在设想中对f22在0空速下的性能的猜想是不成立的,f22的tvc只有俯仰,机头向下时属于增速过程,如果这个时候要对任意方向进行机头指向就必须利用tvc差动进行滚转,让目标一直处于头顶视野,然后利用tvc将机头拉起,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一过程会因为f22没有横向tvc能力陷入诱发螺旋,而目标只需要盘旋或者是做过顶的垂直机动一样能让f22限于死地。


国内研究f22的风洞资料大约有3年左右的时间,其间对其气动布局和性能有相当的深入,f22的包线固然在两端拥有很大的优势,但中间段和普通的三代机相比并不占据特别大的优势。这类似于米格21和f4的包线。


f22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主要体现在进气道的设计上,风洞资料表明,f22的气动升阻比在马赫1.4-1.7达到最优值,而超过1.7则出现大幅增加。在0.9马赫一下,f22的有些参数甚至不及普通的三代机。只不过占着高推重比,sep还有些优势。就设计而言,f22主要是针对跨音速和超音速能力的,亚音速能力只能说是兼顾,美国国防部的要求只是不低于现役飞机。由于进气道和尾喷管的设计是针对超音速的,亚音速某一段的损失比较大,会有一个性能缺陷区,估计f22不会和三代机在0.6-0.8马赫的低空争夺什么,这个时候优势是在太过微弱


另外f22的飞行品质,说无忧也可以,但绝对只是初级阶段,震颤还是有些速度高度下有的,只不过风洞资料可能和真实情况有些出入,f22超复杂的操控系统到今天都还不够稳定。


总而言之,f22是新一代的飞机,要希望用现有的飞机直接对抗不落下风,可能性是很小的,但f22还是有弱点的,这些弱点在没有强劲的对手时都掩盖在美丽的外衣下,如同60年代看米格25,那简直是一种不可抵挡的武器。认真分析飞机的优劣,战争中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f22的超音速巡航必须在高度12000-15000米高度,可以选择飞机在1000米以下的超低空活动,压缩对手的优势空域。或者可以通过超远程导弹袭击驱赶预警机,迫使f22多使用电磁辐射设备,低飞的飞机通过irst设备可以比雷达更有效的探测高空的f22(f22的红外辐射功率和f15相比没有明显的减少,发动机在军用推力时比f15还略大,只不过可以少开加力,总体红外辐射功率有所下降),利用地杂波对雷达作用距离的干扰同样可以缩短对方雷达的有效性,第三代战斗机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隐身处理将雷达截面积降低到1平米左右,利用地杂波和电磁干扰的掩护,未必不能和对手周旋,而f22的弱点在于后半球的雷达隐身能力,由于发动机喷管的处理情况不明,尤其是扩散喷口是否采用活塞式调节,f22的后向雷达散射面积在1.5-0.4之间游移,唯一能保护他的是他的高度和速度,敌目标就算通过超低空能够获得进入f22后半球的机会,也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加速爬升追赶上f2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三代战斗机面对f22的优势反而不及早期的米格25/31。


    看来在F22俄国版或是中国版出现前可能得这样  在早期空中警戒方面,需要同时使用AWACS与米波地面雷达组合。AWACS的作用是首要的,尽可能远地迫使F22进入高空航路,大概最远120公里吧(保守值)。米波雷达的作用次之,万一F22较早地升入高空(假定10000米高度),有可能在约200公里距离上搜索到它,但米波系统精度应该是很差劲的。为此需要多在地面设几部米波雷达,比如相距100公里顶多150公里。这些米波雷达在交战前能从侧面搜索到F22的概率不会很高,否则就是运气太好了。


在截击机的选择上,只能选大脑袋的家伙,这样才能扛起天线孔径1米的雷达。东方国家这样的选择不多,也就Su27和Mig31了,后者因为高空超音速巡航性能好,估计砖头比较倾向于它。截击机本身应涂敷隐身涂料以尽可能降低X波段的RCS,比如在头锥向降低到1平方米以下。主要是尽可能降低F22的雷达截获距离,缩减F22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优势。


无论是截击机还是AWACS或米波雷达站都必须建立直接的战术数据联系。鉴于F22的ALR94系统的工作范围大,截击机应在距离AWACS70到80公里处待机并保持静默,一俟AWACS或地面雷达站发现F22,就立即开加力拦截,在距离预期航线交点位置60公里处机载雷达开机搜索,如能发现F22就继续交战。在接近F22的过程中,截击机应保持负高度差以利用雷达上视优势。


在整个拦截过程中,由于AWACS的飞行高度制约,整个防空体系无法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F22,所以AWACS的生存能力颇让人伤脑筋。如果能在100公里高度的近地空间安置一个巨型雷达平台,倒是可以把对F22的警戒距离推到400公里一线。不过这个平台在面对ABL这类高能激光武器的时候,由于空气稀薄,可能就惨了。还是老老实实搞OTHB吧。
    用几句话评价一种飞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F-22这种还有诸多谜团的飞机来说.  

用几句话评价一种飞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F-22这种还有诸多谜团的飞机来说.

至于F-22的隐身性能,个人也觉得从RCS值数值上来看其相对于F-117不会有什么优势,因为F-117几乎为了隐身可以不遗余力,而F-22所采用的第二代隐身技术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折衷,虽然现在对曲面的RCS值计算已经比较成熟,但F-22作为一种空优战斗机的本质决定了在隐身上还是多少会有一些让步的,比较典型的就是F-22在进气道和喷管的处理上从隐身的角度上来说就不如F-117,另外F-117可以采用小的垂尾,而F-22很难做到这一点,还有就是在天线以及吸波涂料上的问题.


当然话也得说回来,让F-22与F-117比隐身,与SR-71比速度本身就是一种很过分的事情.


F-22到底是如何处理其雷达天线的隐身问题的,我也没有看到准确的报道,当然,只要装备有雷达就很难让对方的雷达波不照射到自己的雷达天线,有消息说F-22采用选频雷达罩,只让自己的雷达波通过,但问题在于既然F-22本身就选用了一种跳频范围特别大又采用了宽带信号的雷达,想完全屏蔽对方的雷达波谈何容易!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了,就是在飞机的雷达罩内放进一个类似与"气囊"的东西,雷达不用时,"气囊"充气,平时则不充,好象是毛子的创意.当然ESA相对于MSA来说在雷达隐身方面应该说是有天然优势的,因为它不需要天线扫描,ESA降低正面RCS值的一般做法就是在安装时就偏转一定的角度,而没必要像砖兄所说的那样不用时才偏转一定的角度.


一般来说,影响飞机的RCS值的主要因素还是飞机的外形,其次才是飞机的表面的缝隙的处理和吸波涂料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F-22在开缝处应该贴了导电胶并且在散射"热点"区域涂了吸波涂料.至于飞机的外形的形象与波长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计算飞机的RCS值需要把飞机分成多个部分,分别计算的他们的RCS值,然后再考虑到各个部分的相位关系进行迭加,然而这多个部分的每一部分无论对于X波段还是E/F波段(需要说明的是,雷达一般不说E/F波段,这个波段划分是针对电子战的)都属于光学区,而对于光学区来说,不同形状的物体的RCS值与波长的关系非常复杂,比如说,平板的RCS值随着波长变大而减小,而圆锥的RCS则随波长增大而增大.所以F-22的RCS到底那种情况下更大,我不敢保证.当然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波长继续增大,达到米波后,F-22对于雷达波来说进入振荡区和瑞利区,F-22的隐身优势也就没有了.


然而这并没有考虑到F-22的电子战能力和先进的综合航电,如果把这些加进去,F-22的生存能力强于F-117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就是F-22的隐身使对方的雷达的作用距离打3折的问题,如果打折之后雷达的作用距离仍然有50~60KM,再考虑到AMRAAM的射程,似乎并不算坏,这也是我一直认为AMRAAM使的F-22的优势无法充分施展的原因.但问题在于从F-22发现对方到被对方的雷达发现的这么一段时间F-22的飞行员能做些什么?对方的飞行员能不能通过ESM设备感受到前面有F-22?至少美军对它的APG-77的LPI能力和ALR-94的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是绝对有信心的,如果F-22发现了对方而对方并没有察觉到F-22的到来,则F-22的飞行员完全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当然,到底这两样设备的水平真的很高还是美国人自以为是,就只有通过实战来检验了.
  
        还有一个办法,也比较变态
干脆制造一个孔径30-40平方米的AESA,平均功率取350kw,把这么个变态的APAR安装在一巡航高度10000米的飞艇上。也能发现300到400公里外的F22,如果F22的RCS为-20dB左右的话。


问题有两个,一是这么一死沉的阵面重量奇大,而且还要考虑电源,散热系统,燃料,推进与飞行控制系统,整个重量可能超过百吨,设计载重量这样大的轻航空器国内根本没有经验,恐怕世界上也找不到。二是雷达系统光是T/R组件的数量大致要上万个,对幅相一致性的要求奇高,机械加工精度可能也超出国内的水平。还有散热设计也满头疼。一个附带的优点是这个雷达的精度将很高,因为孔径足够大。f22里程碑式的先进性是不容抹杀的,他和其他飞机的差别犹如p51和米格15距离

只不过根据美方的资料多多少少有些夸大。这如同美国人在别克车上的油耗标注一样的,真实是真实,但和实际差别太远。


首先说说他的隐身性,f22虽然是第二代隐身飞机,他的隐身能力并不比第一代高强,f22集中在空优隐身的设计.f22有16-22个辐射主瓣,机体上开缝远较第一代隐身飞机多,雷达散射性能并不是特别出色。第一代的f117用于机体仅隐身涂料就重达6-800kg,而一架普通的飞机使用的涂料仅有8-16kg,f22作为一种空优战斗机,不会选择那么复杂的隐身方案,只是重点针对战术环境进行针对性设计,如果认为f22能像f117那样包打天下,那就大错特错了。f22最强的波段是针对x波段的,美国空军声称能达到负30分贝极限能力,雷达截面积小于0.01,这个数据是估计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但那一定是别克油耗式的标准,根据某所对f22的数字模型估算,不考虑天线等重要散射区域处理f22的雷达截面大约在0.1-0.004左右,考虑到各种天线和开口率的问题,估算f22的定常雷达截面积应该是0.4-0.05之间,大部分角度应该在0.1之上。f22最大的雷达散射区域是它的各类雷达天线的窗口,和其他区域不同,这些区域的处理只能针对很有限的几个频率进行吸波,效率最多就是8-15分贝,最麻烦的是机头的雷达天线,没有任何一个美方的讨论提到这一部分,有源阵的天线是一个强辐射区,如果不加以屏蔽,单这个天线就不用提什么隐身了,铁定在1平米以上,大部分资料提到雷达罩这一部分的时候都是说采用的单一波段透射的材料,但是仅仅这样也是不够的,大多数战斗机雷达都是同一波段.f22的雷达同样是普通的平面阵,还不是保型天线,个人觉得f22在大多数时候是不使用雷达的,将雷达天线翻转朝上(f22飞得高,大多数情况下几乎没有飞机能俯视他),避开大多数的雷达波的角度,即便如此,也只是折中方案,对此,我很不乐观。


雷达隐身f2 2最强的是x波段,远程搜索雷达所用的e/f波段f22性能要下降大约一半,更长一点的波段大约只有上述宣称值得1/3或者1/5,这是其雷达吸波材料的特性所固有的反应。对于一些雷达,f22也许并不算一个特别隐身的目标,所以f22有一套电子情报联动飞行控制系统来对付这一点,将自己最小信号反射区对准最大威胁处,这和敏感的善于交际的女人的特性差不多。就f22的隐身能力看来,f22可以把飞机雷达的性能折损到只有3成,好在f22大约总是飞行在更高的高度(充分利用超音速巡航的特性),飞机雷达在那个位置的探测效率是最高的,就算只有1/3也还不算是瞎子,随着有源天线的增加,雷达的功率也越来越大,很多雷达都具体有150-180km的视力了,打个3折还是有5,60,也不算太难受。最糟糕的是那些f16级别飞机,雷达本身就是100Km以内的功率,折扣下来跟没雷达也区别不大了。


接下来聊聊加速性的问题,f22的设计采用了小涵道比发动机,飞机的军用推力和最大推力的比值比以前的较大涵道比的风扇发动机大,所以f15和f22比根本没意义,f15同样的条件就是去跟su27结果也和跟f22差不多,需要频繁使用加力,航程自然大打折扣了(这是因为f15升阻比比su27小,实际军用推重比和剩余推力略为落后)。美国海军的f/a18e/f测试的时候用f/a18c/d去跟踪,只因为推重比略小(差值极小),也出现一样的结果。这个其实从物理特性加速度运动的特性分析最简单,同样加速度的物体起步的时间有差异距离都会是越拉越远,何况f22的推重比远大于f15。f22的设计推重比估计应该在1.2-1.4左右,下一代飞机都应该达到这样的指标,这需要推重比大于10的发动机,对于其他国家,难度不小。

超音速能力方面,方方有一个资料引用,说f22可以在马赫1.7进行6.5g的定常盘旋,这个参数太高了,通过定常盘旋的公式计算一下这个时候升力和发动机的推力,可以得出一个高得离谱的超音速升阻比,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估计方方手上是有飞机设计一类的书,这一类概念应该分的很清楚的,不应该盲目相信f22的高指标。另外一个f22的尾容量设计值偏小,就算稳定度放的比其他型号更宽,估计配平的效率最多就是持平,并不如何理想,大多数时候更依赖tvc的能力,这对tvc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提出了非常严酷的要求,美国国会一再嫌弃f22的费用高得离谱,这其中的关系恐怕也是非常大的。


说道tvc,f22有个很让人迷惑的问题,就飞行录像看来,tvc基本上是参与了所有的操作,既然tvc可以参与到这么低的操控级别,甚至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依赖tvc的能力,那么f22保留那么多复杂累赘的气动部件干什么?垂尾?估计不能省略,f22的tvc没有摇摆,只有俯仰,不能提供横向稳定性控制,平尾?看上去有些多余了。波音在f32上的设计看上去还是有些道理,只不过用错了地方。洛克希德似乎好几次都想把尾部改成f23类似的,都受限于军方求稳的思想。


接下来说一下tvc导致的过失速激动的问题。方方在设想中对f22在0空速下的性能的猜想是不成立的,f22的tvc只有俯仰,机头向下时属于增速过程,如果这个时候要对任意方向进行机头指向就必须利用tvc差动进行滚转,让目标一直处于头顶视野,然后利用tvc将机头拉起,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一过程会因为f22没有横向tvc能力陷入诱发螺旋,而目标只需要盘旋或者是做过顶的垂直机动一样能让f22限于死地。


国内研究f22的风洞资料大约有3年左右的时间,其间对其气动布局和性能有相当的深入,f22的包线固然在两端拥有很大的优势,但中间段和普通的三代机相比并不占据特别大的优势。这类似于米格21和f4的包线。


f22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主要体现在进气道的设计上,风洞资料表明,f22的气动升阻比在马赫1.4-1.7达到最优值,而超过1.7则出现大幅增加。在0.9马赫一下,f22的有些参数甚至不及普通的三代机。只不过占着高推重比,sep还有些优势。就设计而言,f22主要是针对跨音速和超音速能力的,亚音速能力只能说是兼顾,美国国防部的要求只是不低于现役飞机。由于进气道和尾喷管的设计是针对超音速的,亚音速某一段的损失比较大,会有一个性能缺陷区,估计f22不会和三代机在0.6-0.8马赫的低空争夺什么,这个时候优势是在太过微弱


另外f22的飞行品质,说无忧也可以,但绝对只是初级阶段,震颤还是有些速度高度下有的,只不过风洞资料可能和真实情况有些出入,f22超复杂的操控系统到今天都还不够稳定。


总而言之,f22是新一代的飞机,要希望用现有的飞机直接对抗不落下风,可能性是很小的,但f22还是有弱点的,这些弱点在没有强劲的对手时都掩盖在美丽的外衣下,如同60年代看米格25,那简直是一种不可抵挡的武器。认真分析飞机的优劣,战争中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f22的超音速巡航必须在高度12000-15000米高度,可以选择飞机在1000米以下的超低空活动,压缩对手的优势空域。或者可以通过超远程导弹袭击驱赶预警机,迫使f22多使用电磁辐射设备,低飞的飞机通过irst设备可以比雷达更有效的探测高空的f22(f22的红外辐射功率和f15相比没有明显的减少,发动机在军用推力时比f15还略大,只不过可以少开加力,总体红外辐射功率有所下降),利用地杂波对雷达作用距离的干扰同样可以缩短对方雷达的有效性,第三代战斗机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隐身处理将雷达截面积降低到1平米左右,利用地杂波和电磁干扰的掩护,未必不能和对手周旋,而f22的弱点在于后半球的雷达隐身能力,由于发动机喷管的处理情况不明,尤其是扩散喷口是否采用活塞式调节,f22的后向雷达散射面积在1.5-0.4之间游移,唯一能保护他的是他的高度和速度,敌目标就算通过超低空能够获得进入f22后半球的机会,也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加速爬升追赶上f22。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三代战斗机面对f22的优势反而不及早期的米格25/31。


    看来在F22俄国版或是中国版出现前可能得这样  在早期空中警戒方面,需要同时使用AWACS与米波地面雷达组合。AWACS的作用是首要的,尽可能远地迫使F22进入高空航路,大概最远120公里吧(保守值)。米波雷达的作用次之,万一F22较早地升入高空(假定10000米高度),有可能在约200公里距离上搜索到它,但米波系统精度应该是很差劲的。为此需要多在地面设几部米波雷达,比如相距100公里顶多150公里。这些米波雷达在交战前能从侧面搜索到F22的概率不会很高,否则就是运气太好了。


在截击机的选择上,只能选大脑袋的家伙,这样才能扛起天线孔径1米的雷达。东方国家这样的选择不多,也就Su27和Mig31了,后者因为高空超音速巡航性能好,估计砖头比较倾向于它。截击机本身应涂敷隐身涂料以尽可能降低X波段的RCS,比如在头锥向降低到1平方米以下。主要是尽可能降低F22的雷达截获距离,缩减F22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优势。


无论是截击机还是AWACS或米波雷达站都必须建立直接的战术数据联系。鉴于F22的ALR94系统的工作范围大,截击机应在距离AWACS70到80公里处待机并保持静默,一俟AWACS或地面雷达站发现F22,就立即开加力拦截,在距离预期航线交点位置60公里处机载雷达开机搜索,如能发现F22就继续交战。在接近F22的过程中,截击机应保持负高度差以利用雷达上视优势。


在整个拦截过程中,由于AWACS的飞行高度制约,整个防空体系无法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F22,所以AWACS的生存能力颇让人伤脑筋。如果能在100公里高度的近地空间安置一个巨型雷达平台,倒是可以把对F22的警戒距离推到400公里一线。不过这个平台在面对ABL这类高能激光武器的时候,由于空气稀薄,可能就惨了。还是老老实实搞OTHB吧。
    用几句话评价一种飞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F-22这种还有诸多谜团的飞机来说.  

用几句话评价一种飞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F-22这种还有诸多谜团的飞机来说.

至于F-22的隐身性能,个人也觉得从RCS值数值上来看其相对于F-117不会有什么优势,因为F-117几乎为了隐身可以不遗余力,而F-22所采用的第二代隐身技术更多的是体现为一种折衷,虽然现在对曲面的RCS值计算已经比较成熟,但F-22作为一种空优战斗机的本质决定了在隐身上还是多少会有一些让步的,比较典型的就是F-22在进气道和喷管的处理上从隐身的角度上来说就不如F-117,另外F-117可以采用小的垂尾,而F-22很难做到这一点,还有就是在天线以及吸波涂料上的问题.


当然话也得说回来,让F-22与F-117比隐身,与SR-71比速度本身就是一种很过分的事情.


F-22到底是如何处理其雷达天线的隐身问题的,我也没有看到准确的报道,当然,只要装备有雷达就很难让对方的雷达波不照射到自己的雷达天线,有消息说F-22采用选频雷达罩,只让自己的雷达波通过,但问题在于既然F-22本身就选用了一种跳频范围特别大又采用了宽带信号的雷达,想完全屏蔽对方的雷达波谈何容易!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忘了是在哪里看到的了,就是在飞机的雷达罩内放进一个类似与"气囊"的东西,雷达不用时,"气囊"充气,平时则不充,好象是毛子的创意.当然ESA相对于MSA来说在雷达隐身方面应该说是有天然优势的,因为它不需要天线扫描,ESA降低正面RCS值的一般做法就是在安装时就偏转一定的角度,而没必要像砖兄所说的那样不用时才偏转一定的角度.


一般来说,影响飞机的RCS值的主要因素还是飞机的外形,其次才是飞机的表面的缝隙的处理和吸波涂料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F-22在开缝处应该贴了导电胶并且在散射"热点"区域涂了吸波涂料.至于飞机的外形的形象与波长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计算飞机的RCS值需要把飞机分成多个部分,分别计算的他们的RCS值,然后再考虑到各个部分的相位关系进行迭加,然而这多个部分的每一部分无论对于X波段还是E/F波段(需要说明的是,雷达一般不说E/F波段,这个波段划分是针对电子战的)都属于光学区,而对于光学区来说,不同形状的物体的RCS值与波长的关系非常复杂,比如说,平板的RCS值随着波长变大而减小,而圆锥的RCS则随波长增大而增大.所以F-22的RCS到底那种情况下更大,我不敢保证.当然有一点是确定的,如果波长继续增大,达到米波后,F-22对于雷达波来说进入振荡区和瑞利区,F-22的隐身优势也就没有了.


然而这并没有考虑到F-22的电子战能力和先进的综合航电,如果把这些加进去,F-22的生存能力强于F-117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就是F-22的隐身使对方的雷达的作用距离打3折的问题,如果打折之后雷达的作用距离仍然有50~60KM,再考虑到AMRAAM的射程,似乎并不算坏,这也是我一直认为AMRAAM使的F-22的优势无法充分施展的原因.但问题在于从F-22发现对方到被对方的雷达发现的这么一段时间F-22的飞行员能做些什么?对方的飞行员能不能通过ESM设备感受到前面有F-22?至少美军对它的APG-77的LPI能力和ALR-94的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是绝对有信心的,如果F-22发现了对方而对方并没有察觉到F-22的到来,则F-22的飞行员完全可以采用迂回战术.当然,到底这两样设备的水平真的很高还是美国人自以为是,就只有通过实战来检验了.
  
        还有一个办法,也比较变态
干脆制造一个孔径30-40平方米的AESA,平均功率取350kw,把这么个变态的APAR安装在一巡航高度10000米的飞艇上。也能发现300到400公里外的F22,如果F22的RCS为-20dB左右的话。


问题有两个,一是这么一死沉的阵面重量奇大,而且还要考虑电源,散热系统,燃料,推进与飞行控制系统,整个重量可能超过百吨,设计载重量这样大的轻航空器国内根本没有经验,恐怕世界上也找不到。二是雷达系统光是T/R组件的数量大致要上万个,对幅相一致性的要求奇高,机械加工精度可能也超出国内的水平。还有散热设计也满头疼。一个附带的优点是这个雷达的精度将很高,因为孔径足够大。
楼主应该看看 兵工科技上的那个装飞艇上空天雷达那个才是反隐身的利器

不要太把f22当回事情   ;P
靠论坛里面的某些人吹一下就可以破了。:D
原帖由 slonecn 于 2007-1-13 13:25 发表
楼主应该看看 兵工科技上的那个装飞艇上空天雷达那个才是反隐身的利器

不要太把f22当回事情   ;P



如果F22单单就隐身这一方面优点,倒没什么了,关键是在航电、动力、武器等多方面的优点综合在一起,造就了F22的强大优势,这种情况下不把它当回事,你吃完亏都不知道怎么吃的。
原帖由 dream1977 于 2007-1-13 14:13 发表



如果F22单单就隐身这一方面优点,倒没什么了,关键是在航电、动力、武器等多方面的优点综合在一起,造就了F22的强大优势,这种情况下不把它当回事,你吃完亏都不知道怎么吃的。


估计除了美军自己,没有几个能真正了解F22,肆意夸大或贬低F22的战斗力都不可取。
看了XH上面有人发的F-22飞行表演的视频.抛开隐身仅谈机动性就没飞机能比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