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林左鸣称十二五期间,中航自主投资100亿造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35:12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昨天经济信息联播:林左鸣称十二五期间,中航将自主投资100亿发展发动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昨天经济信息联播:林左鸣称十二五期间,中航将自主投资100亿发展发动机
唉,还是没搞成两弹一星那种国家项目
http://www.avicone.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5564
院士开始密集调研,要有动作了
哪来这么多钱,股市吗
林左鸣强调中航已将航空发动机摆到最重要位置
2011-04-11 18:53   环球网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资料图:中国自行研制的太行涡轮风扇发动机 摄影:门广阔
  环球网记者郝珺石4月10日报道,4月10日,林左鸣在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建立60周年媒体见面会上介绍说,中航工业集团未来五年内对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投资将成为中航工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自主决策投资,未来5年,中国航空业将打一场“航空报国”的航空动力翻身仗。

  林左鸣说,中国航空发动机打翻身仗应该是国家行为,林左鸣引用美国《美国关键技术计划说明书》中的段落说:“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技术精深、使一个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它需要国家充分保护并利用该领域的成果、长期数据和经验积累,以及国家大量的投资。”美国在《2020联合设想》中提出的构成美国未来战略基础的九大优势技术,航空喷气发动机被列在第二位,放在核技术之前,现在美国只剩下最后连两个政府投入的领域,一个是宇航,另一个就是航空发动机,因此航空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

  林左鸣在会上特别强调提出,为了在十年时间内,为实现建设航空工业强国的目标,中航工业已经将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研发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他透露,中航工业集团已经确定将在发动机领域未来五年内自主投资100亿元,这将成为中航工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自主决策投资。记者根据2010年中航工业公布的数字发现,2010年中航工业集团全年的盈利总额为105亿元。

  目前全世界只有四个国家能够全型谱自主研发先进全航空发动机,据悉,国产航空发动机已经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而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必将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走上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道路的国家。
http://int.nfdaily.cn/content/2011-04/11/content_22589501.htm
林左鸣:世界航空业格局因中国而改变 不用等20年


林左鸣:世界航空业格局因中国而改变 不用等20年2011年04月14日 16:33
来源:中国航空报 字号:T|T566人参与59条评论打印转发


林左鸣

编者按:新中国航空工业走过60年风雨历程,从“白手起家”到“比翼世界”,从“跟踪学步”到“同台竞技”,从“打工者”到“对等合作”,一代又一代航空人薪火相传、不屈不挠,书写了腾飞世界、问鼎蓝天的辉煌。就在新中国航空工业建立60周年之际,各大媒体纷纷将镜头聚焦航空发展成就。

中航工业党组书记、总经理林左鸣先后在2011年第7期《求是》杂志和4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回顾新中国航空工业6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展望未来发展之路;4月10日,20多家媒体聚集到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总部,对话这位中航工业领军人,“我们和世界先进航空企业并驾齐驱指日可待”的声音至今灼灼,成为各大网站和论坛热议的话题。今天,我们把媒体采访全程做一整理刊登,共同解析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明天。

从数字看航空工业发展

从机型来说,累计生产了几十种飞机和直升机超过2万架,发动机近6万台,导弹2万多枚,出口和援赠飞机2400多架,其中出口1400多架。

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研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发达国家在役航空装备性能相当的航空器,大幅度地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以歼10飞机为代表,实现了我国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以“太行”发动机为代表,实现了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以预警机等特种飞机装备为代表,实现了我国航空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跨越;以“闪电”-10为代表,实现了我国空空导弹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同时,机载设备和系统不断升级换代,民用航空科技不断突破,航空科研基础体系不断完善。

真正变化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市场化

环球时报:新世纪以来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非常迅速,与前40年、50年相比成果非常多,您怎么看新世纪航空的大发展,与前几十年的关系?

林左鸣:航空工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很快,令人瞩目,这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家进步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实际上,航空工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提升有很大关系,并不是说你想发展就能发展。

比如印尼——千岛之国,要建高铁或者高速公路都很困难,曾有两任总统非常积极地推进本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但最后没能如愿,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于被西方限制,更是没能发展起来;再比如巴西,航空工业发展不错,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它的公司背后站的是华尔街,是西方资本作后台的国际化公司。

另一个原因就是航空工业本身的体制机制在改革开放后有重大突破,真正向企业化转变。

新世纪以前的几十年当中,航空工业还是老军工的概念。中国的军工并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的,满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坚船利炮敲开国门以后就开始认识到必须发展军工,那时是官办的,一直到民国时期;但是解放以后军工体制也没什么大的变化,还是以政府为主导国有的事业或企业,不具备在市场上形成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市场化竞争的能力。

新世纪以来,我们一方面要完成国家指令性任务,另一方面自主开拓市场。比较典型的“枭龙”飞机,就是我们自筹资金和巴基斯坦共同投资、联合研发的,在巴基斯坦现在装备尽管数量上还不是很多,但是使用比较好,据反应比西方卖给他们的先进的三代飞机更好,更顺手,更具有战斗力。现在除了巴基斯坦,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对这型飞机感兴趣。

我觉得真正变化的分水岭就在于,市场化还是非市场化。一旦企业市场化,按照现代企业运行,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会按照既定的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中航工业建成一个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满足国家要求的现代企业。

竞合,在航空当中体现得更充分

环球时报:未来,按照中航工业的发展目标,规模在2020年会与波音、EADS相提并论,市场化和国际化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与传统的航空霸主相比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林左鸣:这是我们自己反复考虑、反复研究的问题。波音、EADS和我们一样是军民融合企业。

大家对波音了解更多的是民用飞机,但是民用飞机占其总的销售收入还不到50%,另外超过50%的部分是军工产品。我们去过波音多次,但从来不知道它的军工产品生产线在什么地方,他们也严格保密;EADS旗下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空客,但是EADS还有欧直,包括军用产品;支线飞机有巴西航、庞巴迪。中国的航空工业要发展起来,面临的竞争主要是波音和EADS。当然,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也不能小觑,他们有很强的技术基础和实力,但是过去一段时间内体制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前苏联解体的时候没有适时地把俄罗斯的航空工业整合起来,太分散了,形不成合力。他们现在正在整合,但是困难比较大,这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我感到现在航空工业发展竞争是必然的,但是仅仅谈竞争恐怕不行,整个世界航空工业是个大市场。我经常说航空产业和汽车产业有很大的区别。汽车产业,一个中国市场足以支撑一个产业,甚至金融危机后,中国的汽车市场挽救了整个世界的汽车产业;但是航空不一样,很难有一个区域的市场或者一个国家的市场就能支撑航空产业,对航空产业来说,全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可能更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我们感觉到竞争当中还要合作。竞合,现代经济发展当中一个新的概念,在航空当中体现得更充分。正因为此,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这是一种另类的无敌于天下的思想。简单地谈竞争,不敢去合作,这种竞争就缺乏稳定性,因为航空发展是需要一种全球市场支撑的系统。

比如波音公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民机售后服务系统。监控中心24小时有人值班,全球任何时间飞行的飞机时刻都能准确监控着,哪里需要售后服务支持、需要零部件,就会从库房调出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地点。波音公司的民机按照我们现在的概念是很空心化,实际上从新的企业概念来讲它就是服务型企业、一个现代服务商。某种意义上它比IBM更早转型,就是它基本不生产零部件,只是设计、总装、销售、售后服务。

我感觉,全球航空工业在发展,蛋糕在做大,而实际上,中国这么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航空工业不可能像人口比较少的国家那样去做。不久前,我和普惠谈民用发动机合作的时候重申,要合作就必须50%对50%,必须是对等的合作,原因是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具有巨大的市场。

我们感到,和波音、EADS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是更多的是合作机会,希望在竞合之中寻求我们的发展。我们也相信,不管竞争多么激烈,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

20年,我们等不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工业还有多久才能进入到世界第一方阵?对此美国人开出的时间表是10到20年,你认为这个估计是过于乐观还是悲观?

林左鸣:应该说,美国对我们发展的估计经常出错,我不太赞同再等20年。只要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5年就会有一个台阶,最近整体上发展还是比较顺利。中航工业确定用5年时间在“十二五”期间打一个航空发动机的翻身仗。航空本身很难,可靠性要求高,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端的人力资源比较集中,这在航空发动机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

航空发动机现在具有全型谱能力的国家只有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只能算半个,它在民机上落后了,竞争力削弱了,而且这几个国家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说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关系很大。我相信中国发展势头很强劲,只要发展不减弱,航空的发展会很快,因为航空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只要中国经济发展,只要我们在WTO准则下支持政策到位,市场开放政策到位,那么我想中国航空产业的更大跨越指日可待。

我认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现在我感觉关键是国人的航空意识要树立起来,只要群众动员起来了,只要这个事业是群众性的事业,发展就很快。所以我们一直在呼吁空域管理改革、低空空域开放,我们想通过低空空域开放推动通用飞机和通航发展,把航空变为群众的事业,把国人的航空意识真正树立以来,促进航空更快地突飞猛进的发展。

美国人分析我们还要有20年的时间,我觉得20年我们等不及,时间表关键在全国人民共同来设定,只要全国人民给我们点阳光,我们就会灿烂,给我们点希望,我们就会全力以赴。

目前最理想的状态是“并驾齐驱”

中国航空报:您的前任几年前说,我们与世界先进航空工业的水平已经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那么今天,我们处于什么水平?

林左鸣:我的前任刘高倬在歼10飞机推出之后,提出我们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这个说法非常形象。“望其项背”说明我们还有差距,最理想的状态是“并驾齐驱”,当然我们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领先者。现在我们仍处于“望其项背”的阶段,还需要发力追赶,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做到“并驾齐驱”。

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很快,有些重要的项目在很短时间内就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例如13吨级的直升机AC313,最重要的是解决上高原问题。汶川地震之后,温家宝总理忧心忡忡,觉得我们没有国产的直升机可以上高原,当时使用的米-171,由于机内航电设备落后,出了事故;我们曾经买过美国的“黑鹰”,后来连备件供应都被卡,现在能飞的没几架。之后,我们痛下决心上AC313高原项目,去年年底AC313顺利飞上珠峰大本营,在很短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我们正在“望其项背”,但是也正在努力追赶,我相信“并驾齐驱”指日可待。
航空工业:给点阳光,就会灿烂

中国航空报:在回答中国何时进入航空第一方阵时,您特别强调要打航空发动机翻身仗,为什么特别强调这点?

林左鸣:在整个发展中短板还是航空发动机。发动机为什么那么难?难在技术本身不成熟,现在还是实验性技术,而飞机的技术体系比较成熟。飞机研制只需要做两大试验,一个是风洞,一个是强度试验。航空发动机就比较复杂,一款新型发动机,概念提出之后要做大量试验,试验之后要修改反复迭代,可能要迭代十几次,甚至更多,而且大规模投入使用后还要不断修正,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烧钱”的产业。成本回收周期都在30年以上,但是它拖动的是整个国家工业基础的发展,带动国家技术水平提升,对整个国家的科技综合实力进步有巨大拉动作用。其实动力问题不仅存在于航空,国内所有动力基本源头都来自国外,汽车发动机也不例外,但是汽车发动机技术花钱能买到,而航空发动机技术花钱都买不到。

《斯奈克玛 蓝天引擎》一书中写道:“航空发动机工业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工业,它作为当代技术的标志,这一复杂和要求很高的领域,无论就输出功率还是就欧元而言,都涉及惊人的巨大数字,在这个竞技场上竞争的顶级玩家,数量非常有限,准确地说,在整个西方世界只有4家,他们共同明确地分享全球市场。”美国国防部《2010联合设想》指出,“航空平台成功的关键是推进系统,燃气涡轮发动机有着无与伦比的优点,在增强航空平台性能、机动性、武器控制和任务灵活性的同时,能实现最小的综合成本”。美国《2020年联合设想》中提到构成美国未来战略基础的9大优势技术,其中航空发动机排在第二位,在核技术之前。《美国关键技术计划说明书》写道 ,“航空发动机是一个技术精深,使得一个新手难以进入的领域,它需要国家充分保护并利用该领域的成果、长期数据和经验积累,以及国家大量的投资”。

中国航空发动机真正要打翻身仗,还是要靠国家政策支持。当然,我们不能放弃企业的责任,我们在发展航空发动机上准备5年内投资100亿元,这是新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年来最大的一笔自主决策投资,我们下决心打一个航空发动机的翻身仗。我们还需要继续呼吁,争取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作为企业,我们自己要拼命干,同时要宣传呼吁,引起各界关心支持,来推动航空动力发展。

事实上,现在国家如果要投入航空发动机,并不需要很多钱,航空从目前的先导产业转化为支柱产业所需要的投入绝不比“高铁”多,给点阳光,肯定灿烂。

经济观察报:发动机“十二五”期间打翻身仗,资金会想办法筹措,那么在技术方面,我们自身一直比较薄弱,国外又有严格的限制,这种条件下我们怎么追赶甚至超越他们?

林左鸣:这个技术显然会对我们封锁,国外的发动机也是用钱“烧”出来的,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积累大量的数据,所以他们轻易也不会给别人。我们发展发动机主要任务在于要制订计划,投入资金进行大量基础性研究,大量试验来积累数据。

发动机产业人才很重要。国内由于过去长期不发展,效益不是很突出,同时,一个发动机项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成果,即便在发动机产业发达的国家,一个型号最少也要5~10年时间,一个大学毕业生投入发动机事业埋头苦干10年以上默默无闻,要耐得住寂寞,这对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来讲要做到不容易。我了解,有一个国内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国外研究生毕业回国,进入到发动机领域,干了两年还是撑不住了。“我是有能力干,但是要有出息得10年以上,可是我的同学都当经理了。”他改行做别的很容易见成效,立刻就能体现人生价值。目前,国际航空界也都存在人才流失问题:美国最优秀的人才都到华尔街去了;俄罗斯存在研发人员老龄化问题。

我们还好,有很多年轻人正在这里拼搏,尤其是大飞机项目又掀起一阵航空热情,但是我们必须让年轻人有事干,必须有高待遇让他们安心工作。只要有人才安心工作,克服技术障碍就不是问题。

航空这样的高技术产业必须搞产融结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航空工业是能带动其他行业的龙头行业,能否披露一下中航工业下一步的布局?

林左鸣:航空是个高技术密集产业。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的研究也指出,航空高科技企业及其核心技术衍射到相关产业,可以达到1∶15的带动效应。我们的产业布局一方面是以航空技术为主,相关多元发展,航空技术主业顺着产业链延伸发展,另一方面从整个航空产业发展战略角度在金融、准金融上发展。

实际上,我们熟悉的波音、EADS、GE公司都是军民融合发展,而机载系统方面的国际知名公司航空产品一般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非航空的。

在非航空领域,有这么几个产业我们重点关注:

车辆领域,我们希望成为国家运输能力的供应商。在这个领域,我们有进有退,2009年按照既定发展战略退出轿车领域,整体装到长安,中航工业成为长安的第二大股东。轿车我们大踏步地退了,但是在汽车零部件我们大踏步地前进,汽车零部件在全国应该排前二三,但在世界上仍然较差。最近我们和北京联合并购美国耐世特公司,耐世特本身是跨国公司,二十几家企业分布在7个国家,去年销售就达到20亿美元。

在新能源领域,我们致力于发展风力发电和锂离子动力电池。我们从直升机技术转移过来的风电叶片能力曾经达到世界第二,风力电机和里面的齿轮传动系统也都具有优势。在风力发电方面,我们正在全产业链发展。

我们的锂电池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而且是国内最大容量锂电池首家获得国家安全认证的,现在出口市场非常好;更重要的特点是,我们整套生产线、生产设备都是自主研发的,第二条更为先进的生产线在下个月要落成。过去我们生产大规模的工业产品往往靠国外的设备,从国外引进的锂电池生产线比我们自主研发的价格贵得多。

发展非航空民品,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机制和企业的活力,我们最近出台了很多政策与国际接轨,包括高管、技术和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去年我们的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实际上航空产品占的比例不到50%;今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2500亿元,这个发展速度快,很重要的就是民用竞争性产品能够有很好的活力,企业有很好的机制。

按照以上这样的布局,能够使航空技术最大限度的实现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另外,我们非常关注企业的造血机制,关注企业的资本化运作。我们有一个投资公司,最近正在做上市的工作,如果做成,应该是中国第一家投资公司上市,我们为什么关注这些?

我们看到,国外所有的军工企业全部都是上市公司,包括美国的掌上明珠——洛克希德·马丁, 90%以上都是军品,几乎没有民品。洛克希德·马丁主要搞系统集成,我们说现代军事的对抗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企业的竞争是价值链与价值链的竞争。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GE公司、霍尼韦尔,他们背后都是共同的华尔街;包括巴西航和波音公司,某种意义上带有一定竞争,但其实背后是华尔街,就是金融资本之间的博弈。这让我们感到航空这样的高技术产业如果不搞产融结合,那在竞争中就要吃败仗,出问题。这个问题很多人不明白,但是很重要。

现在金融领域实际主导权、话语权在西方,标准的制定权也在西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营造自己的金融条件来进行支撑。

一方面航空技术主业顺着产业链延伸发展,另一方面从整个航空产业发展战略角度在金融、准金融上的发展,这样包括市场网络的建设,形成全价值链的发展,最终的目的还是促进航空主业的快速发展。希望通过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发展,提高航空产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推动国民航空意识成熟。

试想三四百年前,航海意识如果不是郑和等少数人的意识,而是国民的意识,那中国的航海可能势不可挡,中国的历史可能都要改写。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航空国民意识,航空是国民的航空,大家都要认识到重要性,都要有积极性,航空才会有更大发展。最近民营企业要发展通用飞机,我们鼎力支持。我们扶持他们来跟我们竞争,要形成群众性的事业的基础。

我们能不能营造自己的“小华尔街”?

中央电视台:您刚才说,国外很多公司的背后都是华尔街,那您认为我们国家航空金融这方面应该怎样去谋划和发展?

林左鸣: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金融产业发展得非常好,尤其是金融危机后,我们应该是唯一没有遭受很大冲击的国家,那么现在很重要是金融业和产业之间怎么互动?这个互动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很希望企业自己有个金融小天地,通过这个金融小天地做个桥梁,能够和背后的大金融产生衔接,如果这个衔接做好了,对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高端产业发展,所有的跨国公司无一例外都要推进产融结合,我们想积极推进我们非银行金融的发展,通过这个桥梁和国家大的金融进行对接,促进航空主业的发展。

我们的投资公司上市正在程序当中,我想应该能够很顺利,这也是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一个先行和尝试,办好以后一定会对航空主业产生非常重要意义的推动作用。

证券市场周刊:在国资委央企整体上市计划下,航空工业整体上市战略是什么样的,是A股还是A+H?中航工业指数,未来有没有可能进入沪深300指数标准?

林左鸣:我们有二十几家上市公司,结构比较全,有A股、H股、海外红筹。我们对整体上市的概念不断在变化,最早我们认为主要业务能够按照专业化整合分别做上市就意味着整体上市;现在正在探讨控股母公司有没有上市可能,形成两级上市互动格局。我提到,中国军工企业相对西方最大的劣势,是背后没有站着华尔街,我们能不能营造自己的“小华尔街”?如果母公司是上市公司,就能对各专业化板块上市公司提供非常有效的支撑。在上市问题上,不一定简单照搬国外的做法就适合中国,我们也面临一些突破。

中航工业指数,我们是用来对标、考察我们在国家整个证券资本市场的状况,近年来中航工业指数上升速度很快,因为航空高科技概念较多,业务发展比较稳定。

跨国公司,西方不亮东方亮

中国航空报:您不久前参加应邀出席欧洲航空节,又到欧洲企业参观,有什么新的收获?我们要把中航工业打造成跨国公司,除了市场、技术、资本的国际化,还有哪些要做的?

林左鸣:航空是全球性产业,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发展跨国公司势在必行。金融危机后我们发现,哪一个国家跨国公司多,哪个国家就游刃有余,受打击就少。如果这次金融危机中,西方的汽车公司都不是跨国公司,没有办法借助中国市场来发展自己,那这些汽车企业可能都要垮掉。正因为他们是跨国公司,西方不亮东方亮,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达到2000万辆,把他们全救活了。跨国公司在今天世界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刚刚参加过欧洲航空节,这是每隔两三年一次的欧洲航空企业巨头的聚会,我受大会邀请在会上做了发言;期间参观了欧洲几个重要的宇航院,目的就是想通过加强与国外先进航空企业的联系,特别是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推动双方的合作。过去国际合作主要是通过引进外资,搞合资企业,或者做转包生产,引进一些技术和管理,现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战略转型,走出去参加合作,共同研发,共同展望未来。

这次大会,欧盟提出一个到2050年的航空发展展望,提出很多新的课题,我们准备在这些领域都参加合作。很多新的领域并没有进入实际应用,还是投入阶段,没有什么效益,利益矛盾不那么突出,这个时机进入对我们来说障碍最小。最近我们和德国、法国、荷兰的宇航院都进行了深入会谈,达成初步意向,参与这样的课题研究也应成为中国航空进入世界大家庭的一个标志,共同描绘2050年的蓝图。这也是“并驾齐驱”之路上必经的一段。如果不从科研阶段进入,将来想跟人家“并驾齐驱”也不可能。

并购企业,是为实现跨国经营

经济观察报:中航工业2008年成立以来,在国际合作上提出“没有竞争对手,只有合作伙伴”的理念,近两年,我们和很多外商成立很多合资企业,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外资企业对中航工业的态度、战略是否有什么明显变化?

林左鸣: 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国际化,走出去融入世界。并购的奥地利FACC,是奥地利最大的航空企业,奥地利人说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说,这个企业仍然是奥地利的企业,我们只是来投资的,但企业还是奥地利的,还是你们的骄傲,仍然为你们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我们保留了原来的管理团队,制定了一套激励机制,还扩大了雇佣人数。

我们并购企业,是要真正打造跨国公司,在当地好好做,为当地创造税收和就业机会,同时也带动本土企业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我们的目的。

为世界航空业格局的改变起到一定作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未来5到10年当中,中国航空工业将会为世界航空业做出怎样的贡献?

林左鸣:会对世界航空业格局的改变起到一定作用。

应该说往前看20年时间,航空格局大家很清楚,大飞机两大巨头,小飞机两大巨头,通用飞机主要集中在美国,那么未来5到10年,趋势就是航空更加国际化,更加全球化,不管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还是市场都是这样的。因为未来5到10年,中国的航空运输业发展会很快;如果空域开放,通用飞机发展也很快,整个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的发展必然会对世界航空产业的发展带来必然的变化,我感到未来5到10年中国航空工业对世界航空业的作用将是促其结构的改变。

(记者 姜春艳 刘兴 整理)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1_04/14/5743166_12.shtml


好长啊,搬过来好累


再来篇简氏每日亚洲的文章
ASIA PACIFIC
Date Posted: 14-Apr-2011


Defence Weekly

AVIC to inject USD300 million a year into jet engine R&D

Jon Grevatt Asia-Pacific Industry Reporter - Bangkok



The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AVIC) has signalled its intention to inject more than USD300 million per year for five years in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of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jet engines.

The move is a direct response to one of China's most conspicuous industrial capability gaps that could threaten the progress of a range of indigenous platforms, from commercial jet airliners to high-end military fighters such as the Chengdu J-10 & J-20 fifth-generation fighter.

AVIC's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Zuoming Lin said in comments published on 13 April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newspaper, the People's Daily , that the state-owned defence enterprise would invest more than CNY10 billion (USD1.53 billion) into aero-engine R&D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and that the undertaking would represent "[AVIC's] biggest independent investment" during this time frame.

Lin said that China intended to join France, the UK, the US and Russia as countries that can independently develop advanced aircraft engines. He was quoted as saying that the "only shortcoming of China's aviation industry is the engine", adding: "To make China a major player in the world aviation industry, AVIC has placed aircraft engine development as top priority."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as turbine engines for military purposes has long been highlighted a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for China. With the EU's continuing arms embargo prohibiting the transfer of advanced engine technologies, China has had to rely on its own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or acquire what foreign jet-propulsion systems it can.

China's indigenous engine programmes have been focused in recent yea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S-10 and WS-13 power plants although success has been limited and most major China military aircraft continue to use Russian, or in certain cases Ukrainian, systems.

Lin gave no indication as to how the funds would be spent, although the plan is almost certain to be linked to other engine-related restructuring programmes announced by AVIC during the past year, which are focused on boosting R&D and innovation as well as consolidating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In May 2010 AVIC said it would promote gas turbine engine development processes by setting up a chain of centrally-controlled R&D centres across major aviation industry hubs in China that would build indigenous competencies and eventually establish a "centre of excellence".

The R&D programme is being conducted in parallel with a drive to enhance collaboration with related domestic industry sectors and a bid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facilitate technology exchanges. The R&D plan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a programme, announced by AVIC in November 2010, to construct facilities in Mianyang, in the southwest province of Sichuan, which will be dedicated to jet engine R&D.

On the industrial side, AVIC is supporting investment by consolidating a number of its jet engine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In August 2010 AVIC's subsidiary Xi'an Aero-Engine announced an expansion plan in which it will acquire controlling stakes in several other AVIC-owned military jet engine businesses for more than USD600 million. Xi'an Aero-Engine added that once the reorganisation is complete the company will specialise in developing and manufacturing high- and mid-thrust gas turbines for "fighters" and "fighter bombers".

红字部分看,红旗很hkc,不知道老外报的准不准。

http://jdw.janes.com/public/jdw/asiapacific.shtml

再来篇简氏每日亚洲的文章
ASIA PACIFIC
Date Posted: 14-Apr-2011


Defence Weekly

AVIC to inject USD300 million a year into jet engine R&D

Jon Grevatt Asia-Pacific Industry Reporter - Bangkok



The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 (AVIC) has signalled its intention to inject more than USD300 million per year for five years in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of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jet engines.

The move is a direct response to one of China's most conspicuous industrial capability gaps that could threaten the progress of a range of indigenous platforms, from commercial jet airliners to high-end military fighters such as the Chengdu J-10 & J-20 fifth-generation fighter.

AVIC's president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Zuoming Lin said in comments published on 13 April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newspaper, the People's Daily , that the state-owned defence enterprise would invest more than CNY10 billion (USD1.53 billion) into aero-engine R&D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and that the undertaking would represent "[AVIC's] biggest independent investment" during this time frame.

Lin said that China intended to join France, the UK, the US and Russia as countries that can independently develop advanced aircraft engines. He was quoted as saying that the "only shortcoming of China's aviation industry is the engine", adding: "To make China a major player in the world aviation industry, AVIC has placed aircraft engine development as top priority."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gas turbine engines for military purposes has long been highlighted as a considerable challenge for China. With the EU's continuing arms embargo prohibiting the transfer of advanced engine technologies, China has had to rely on its own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or acquire what foreign jet-propulsion systems it can.

China's indigenous engine programmes have been focused in recent yea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S-10 and WS-13 power plants although success has been limited and most major China military aircraft continue to use Russian, or in certain cases Ukrainian, systems.

Lin gave no indication as to how the funds would be spent, although the plan is almost certain to be linked to other engine-related restructuring programmes announced by AVIC during the past year, which are focused on boosting R&D and innovation as well as consolidating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In May 2010 AVIC said it would promote gas turbine engine development processes by setting up a chain of centrally-controlled R&D centres across major aviation industry hubs in China that would build indigenous competencies and eventually establish a "centre of excellence".

The R&D programme is being conducted in parallel with a drive to enhance collaboration with related domestic industry sectors and a bid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o facilitate technology exchanges. The R&D plan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a programme, announced by AVIC in November 2010, to construct facilities in Mianyang, in the southwest province of Sichuan, which will be dedicated to jet engine R&D.

On the industrial side, AVIC is supporting investment by consolidating a number of its jet engine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In August 2010 AVIC's subsidiary Xi'an Aero-Engine announced an expansion plan in which it will acquire controlling stakes in several other AVIC-owned military jet engine businesses for more than USD600 million. Xi'an Aero-Engine added that once the reorganisation is complete the company will specialise in developing and manufacturing high- and mid-thrust gas turbines for "fighters" and "fighter bombers".

红字部分看,红旗很hkc,不知道老外报的准不准。

http://jdw.janes.com/public/jdw/asiapacific.shtml


看来tg这回真要对花冻鸡来大动作了

看来tg这回真要对花冻鸡来大动作了
相信中航老大会有这个认识的。让我们期待!
别光吃米不下好蛋啊
说实话,100亿太少,500到1000亿差不多。

希望领导真能办事,20年1000亿,发动机hkc。
左盟主就是靠嘴发的家的.......
为神马要叫“左盟主”呢?
PS:对《笑傲江湖》不熟。
100亿大概能消化弄来的东西了吧
重视了就是好事。
林盟主是从黎明起家的,黎明上不去,他的面子往哪里放~~
想起一句话:再大的圆,都不如实实在在的一个点。不说空话大话,才有希望。但愿一切都是真的!
这小子,尽搞些锦上添花的事。当初发动机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在干嘛?现在表态就是为了摘桃子吧。


回复 6# houshanghai

"不久前,我和普惠谈民用发动机合作的时候重申,要合作就必须50%对50%,必须是对等的合作,原因是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具有巨大的市场"

这狠话听着就给力。要能对CFM说,就太爽了。可惜,不能同时都硬,硬的太过了,那C919就没鸡鸡用。
  


林左鸣:这个技术显然会对我们封锁,国外的发动机也是用钱“烧”出来的,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积累大量的数据,所以他们轻易也不会给别人。我们发展发动机主要任务在于要制订计划,投入资金进行大量基础性研究,大量试验来积累数据。

不错,左头领能认识到,一定要让国家管拨款立项的大大也要科普到。

回复 6# houshanghai

"不久前,我和普惠谈民用发动机合作的时候重申,要合作就必须50%对50%,必须是对等的合作,原因是中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具有巨大的市场"

这狠话听着就给力。要能对CFM说,就太爽了。可惜,不能同时都硬,硬的太过了,那C919就没鸡鸡用。
  


林左鸣:这个技术显然会对我们封锁,国外的发动机也是用钱“烧”出来的,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积累大量的数据,所以他们轻易也不会给别人。我们发展发动机主要任务在于要制订计划,投入资金进行大量基础性研究,大量试验来积累数据。

不错,左头领能认识到,一定要让国家管拨款立项的大大也要科普到。
回复 19# 板岗丁


    林左鸣有这个认识是一定的啦!问题是还要有思路。烧钱要烧出成果!总之,有理由期待,我觉得林头还是有想法的,但由于体制的制约,光他有想法也白搭!得上下同时发力才行。
感觉投得少了点,国家怎么不投,国家起码得投入500亿,怎么没见国家发话呢?。。。难道上面有内鬼或内斗
引進外國人才, 全球招標系統, 外國合金材料應用等, 是實現這過程必然手段, 所以SF-A並不是"純國產"商用發動机, 而僅是一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用發動机[:a11:]

法國` 美國合作研製的, 目前全球市場最成功商用發動机CFM56-7
coolvc2002 发表于 2011-4-23 22:47


    国家的钱也是有限的,现在民生问题多严峻啊,还要有足够的钱保民生。
荷兰的宇航院- 这地方俺去过, 牛羊成群,水网密布。地方好, 人不好,越是低层次的,对其他地方没了解的人, 对亚洲人从心底里瞧不起。
现在是航空工业青史留名的最佳时机,真不知道左盟主是真傻还是装糊涂
100亿越南盾,大家河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