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黄海大战(学过历史的人请进!)[讨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2:33:28
我昨天看了一本关于中日甲午黄海大战(即大东沟海战)的书!我个人认为,大东沟海战我们是小胜,至少不能说是败了!是日本海军,最后力不能支,主动逃离战场的!我北洋海军追出10余海里!

不知大家,怎样看,这场海战!我昨天看了一本关于中日甲午黄海大战(即大东沟海战)的书!我个人认为,大东沟海战我们是小胜,至少不能说是败了!是日本海军,最后力不能支,主动逃离战场的!我北洋海军追出10余海里!

不知大家,怎样看,这场海战!
5艘巡洋舰被打沉,日方一艘未沉,何言我方小胜?
有没有搞错?学过历史都知道是清朝海军彻底失败了。
看看双方损失!日方仅有2艘重创,其余轻伤。
邓世昌开足马力撞沉“吉野”的豪情壮志是何等慷慨激昂。

不能以对方先撤离战场为胜败之由!
敌强我弱,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你说谁赢?

我觉得,清 输的很彻底!
以下是引用pingmeme在2003-11-28 9:49:00的发言:
看看双方损失!日方仅有2艘重创,其余轻伤。
邓世昌开足马力撞沉“吉野”的豪情壮志是何等慷慨激昂。

不能以对方先撤离战场为胜败之由!
敌强我弱,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你说谁赢?

我觉得,清 输的很彻底!
无奈的[em09]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em06][em06]
同上。
日本其实也沉了一条船,“西京丸”。不过这条船又小又破,基本上可以不作考虑。我们是输了。除了舰艇,在舰艇指挥官上也是损失惨重。日本方面在我的印象里只是损失了“赤城”号舰长坂元八太郎。
错了!"西京丸"只是重创,回航途中因为进水又丧失了大部分动力,几乎不能行驶.但它还是回到日本.
悲哀的是,《马关条约》签署后,1895年6月2日李鸿章之子李经芳与日本台湾首任总督桦山资纪,办理了台湾主权移交仪式,就是在基隆外海的「西京丸」上.
是吗??不好意思!!!我记得我看了一篇介绍甲午海战的文章,里面说西京丸被打成了“海底之鳖”,原来不是啊!谢谢啦!不过我后面的话没有什么异议吧?
关于黄海海战,推荐大家去看看我写的《1894年9月17日——重返大东沟》(http://www.beiyang.org/917/index.htm),不是我吹,虽然资料收集得还不是太全,但比现在世面上流行的绝大部分黄海海战的文章好多了!
输就是输
以下是引用qidaxue在2003-11-28 9:24:00的发言:
我昨天看了一本关于中日甲午黄海大战(即大东沟海战)的书!我个人认为,大东沟海战我们是小胜,至少不能说是败了!是日本海军,最后力不能支,主动逃离战场的!我北洋海军追出10余海里!

不知大家,怎样看,这场海战!
呵呵~~~海战中追出10海里有意义吗?这场战斗的性质是遭遇战,并没有太多的战略意图的一次海战。因此胜利的主要判断标准还是损失比。
换句话说
如果是清军打沉了日军5条巡洋舰,然后脱离战斗。被日军的铁甲舰追击10海里的话
能够说我们没有取胜只是小败呢??

输就是输
打败仗就是打败仗
根据“人民战争”地理论,是不以损失多少来判断胜负地!
战争和战斗是有区别的
楼主是港督!~
算了一笔糊涂帐!
“西京丸”只是战时改装的货船,排水量只有几百吨,而且确实没有沉没。至于结果,我军损失很大,超勇、扬威、致远、经远的沉没说明在战术上我军失利,而向朝鲜运送军队护送船队也因海军的失利而结束,日本获得制海权,所以说我军基本完败!
以下是引用gxymilan在2004-1-26 0:25:00的发言:
“西京丸”只是战时改装的货船,排水量只有几百吨,而且确实没有沉没。至于结果,我军损失很大,超勇、扬威、致远、经远的沉没说明在战术上我军失利,而向朝鲜运送军队护送船队也因海军的失利而结束,日本获得制海权,所以说我军基本完败!


你是从那知道“而向朝鲜运送军队护送船队也因海军的失利而结束”呀?

海军尽管损失了五艘军舰,但主力定远和镇远仍在,海战结果证明日军在海上是无法战胜这两艘主力舰的。

所以大东沟之战只能算是小败
清政府输了,原因很简单——清舰的舰炮射速太慢了,约为1:25。
清朝海军彻底失败
彻底失败!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夺取制海权!两艘重要的巡洋舰沉没了,彻底失去了制海权,绝对是失败!
永远铭记甲午之败,知耻而后勇,为中华腾飞而努力。
输就是输,无论从损失还是从战后的效果来看,我们都是输了
阿Q精神
这还用争论,中国几乎是完败,国人应该去了解如何败,如何避免再次失败,其它都是扯淡
这还用争论,中国几乎是完败,国人应该去了解如何败,如何避免再次失败,其它都是扯淡
以下是引用junduli在2004-2-13 15:53:00的发言:
这还用争论,中国几乎是完败,国人应该去了解如何败,如何避免再次失败,其它都是扯淡

[em09][em09]
<P>在装备方面明明是我方占优</P><P>打成这样还胜?</P>
<P>说句实话楼主``我们的确败的很惨!</P>
不管算不算完败,这场战斗没有达到清军的战役目的,即向朝鲜投送支援力量,也没有消灭日军主力,反而自己损失惨重。尤其令人失望的是此战过后龟缩港口不敢出来,任凭日军舰队在海上跑来跑去,由其完成了对陆军登陆的支援,最后被日军堵在旅顺而消灭之,这才是甲午战争最终失败的直接原因!
<P>指挥上的失败已经注定了战斗的失败,战场决策人受到外来干扰太多、太严重。如果当时清廷只是给出一个明确指示,剩下的由丁汝昌根据战场变化自主决定的话,结果可能就是打成平手,也许还会小胜,但清廷自己都搞不清楚是战还是不战?战斗目的是什么?连个明确的目标都没有,然后又官大一级压死人,乱下命令,这种情况下,换成日本人他们也会大败的。</P>
<B>以下是引用<I>xiaolu</I>在2003-12-2 11:43:00的发言:</B>
楼主是港督!~

<P>楼主是缸豆!!!</P>
判定胜败很简单,看打了之后谁还敢再打,而且越打越起劲。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损失不是一直比美军大吗?但不还公认是胜了吗?其实,工欲善其事,毕先利其器。海军是因为装备差,每分钟射击的炮弹吨数小于日本。败了也有理由,毕竟还是头一次作战。陆军是打过长毛和捻子的淮军,装备了克虏伯、阿姆斯特朗野炮和毛瑟步枪的近代步兵,咋败的那么惨?大家考虑过吗?
永远铭记甲午之败,知耻而后勇,为中华腾飞而努力。
<P>楼主很无聊</P><P>甲午战争中国败了</P><P>不是军备落后</P><P>是败在腐败上面</P>
<P>我记得有当时中日双方火炮命中率为1:9,就是说我们命中敌舰一弹时,我军舰得承受9枚炮弹的打击~~~~技术上的落后,怎么不败。</P><P>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军队的思想是正确的:“令让人等装备,不能让装备等人!!!”</P>
在战略上,我们彻底输了。
<P>奄奄一息的事物对着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是输得很彻底的,虽然其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P><P>事迹~~</P>
<P>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黄海为当时屡战屡败(主要指马尾)的中国海军鼓舞士气,向清政府展示了师夷长技的必要性,鼓舞了师夷长技的信心,促使清继续增加新军。。。。</P><P>至于在战斗过程中,双方互有损失,但在长征中,我党也是损失了大量主力,但总的来说,还是以我们胜利告终的,因为他是革命的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P><P>而黄海战役虽未挽回甲午战争失败的结果,但却是中国的新式军队的首次大捷(或许本身只是“小捷”)</P>
<P>       黄海海战其实是中国败了,但中国当时不是败在士气不高上,也不是败在北洋将士畏敌不前上,事实上北洋海军打的相当勇猛。也不是败在军舰自量不行上,而是败在战术上,可以说,当时的指挥官丁汝昌应该付主要责任。</P><P>1、黄海海战开始时,北洋舰队采用了错误的队型。整个舰队成1字型排队向日舰冲去,壮观则有,威胁则无。知道一点海战的都知道军舰要将火力的最大威力发挥出来,就要前后主炮齐射。而中国的1字队形造成中国舰队的大部分军舰只能舰首炮能对日本造成威胁。而且舰队象走队列似的按顺序前进,造成不能一次性投入最大火力集火打击,和战争里面逐步添兵的大忌一个道理。而日本舰队则呈一字队形迎战中国。这个队形虽然容易被分割打乱队形,但整个舰队的侧面对着中国舰队,可以发挥舰队齐射的最大火力,而且基本上整个舰队可以一次性的投入战斗。因此,战斗开始以后,就造成了这样一个场面,日本舰队集中整个舰队的火力依次将中国舰队的军舰一艘一艘打残击毁。</P><P>2、战前没有指定旗舰失去指挥能力后指挥权应该让谁接。结果造成了旗舰“定远”舰桥被击毁之后,这个舰队有一段时间没有指挥舰的现象。而中国海军的主要损失就是这个时间造成的。</P><P>     可以说,以上两个失误,就决定了中国舰队在战斗中很难取胜,我想,作为舰队指挥官丁汝昌是难辞其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