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中的下一代驱逐舰:我们又要落后了!(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20:11
日本设计中的下一代驱逐舰:我们又要落后了!(图文)

前身:18DD
为了取代现役初雪级、朝雾级通用驱逐舰,日本海自拟定了名为「平成18年度(2006年)通用驱逐舰」(18DD)的新一代通用驱逐舰计划,首艘可望在2011年服役。18DD系针对21世纪初期世界局势与日本海自任务需求而设计,是一种符合未来时代潮流与与需求的「NEW Ship」(Network Evolution Work ship),具有网络化、功能多样化等特性,不仅拥有各项最新科技,也具有优于海自现役通用驱逐舰的任务弹性。除了担负冷战时代日本海自最重视的反潜工作外,18DD更重视处理突发性低强度冲突的能力,包括对付入侵日本领海的邻国船舰(例如北韩「不审船」以及中共海洋调查船等)以及国际人道维和/反恐任务等等。18DD将大量引用最先进的科技,包括整体匿踪设计、装备模块化设计、舰内网络科技、与16DDH相同的ATECS战斗系统等等。动力系统方面,18DD将使用功率大、高速性能佳的燃气涡轮主机,并考虑许多欧美下一代舰艇竞相采用的整合式全电力推进系统;但18DD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追踪侵入日本领海的「不审船」,故最大航速至少得在30节以上,而电力推进的最大致命伤就是极速略嫌不足,因此18DD将采用何种形式的动力系统仍有待观察。为了强化蒙受战损后的存活率,18DD的舰体中部将采用双层船壳构型,重要部位并以凯夫勒装甲板加以保护。
根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的消息,18DD共推出两种草拟构型,分别是较先进前瞻的A方案以及较保守阳春的B方案,以下分别介绍:


日本海自规划中的新一代18DD通用驱逐舰,此为匿踪性颇佳的A方案。
A方案:设计上颇有美国DD(X)的风格,采用匿踪性较佳的逆倾斜舰首,不过船舷仍为由上而下向内收缩的传统式,而非DD(X)的逆船舷式(船舷由下而上向内收缩)。为了尽可能降低雷达截面积,A方案中所有侦测、电战、通讯系统的天线收容于两具先进封罩桅杆(Advanced Enclosed Mast/Sensor,AEM/S)内,舰载小艇也收容于舰侧舱门内,而舰上最重要的侦测/射控系统是日本自制的新型FCS-3改主动相位数组雷达(详见16DDH一文),四面数组天线分别位于两座AEM/S桅杆内。武装方面,A方案的舰首设有一门美制MK-45 Mod4五吋62倍径舰炮,B炮位有四组八联装美制MK-41垂直发射单元,装填美制ESSM/日制AHRIM短程防空飞弹(详见16DDH一文)以及日本版VLA反潜火箭(换装日本自制的97式鱼雷,详见16DDH一文);MK-41 VLS后方有一个与船艛连接的平台,其上装有一门30~40mm等级的小口径自动快炮,用于对付「不审船」之类的水面目标。两舷舱门内各设有一组HOS-303鱼雷发射器,烟囱与第二座AEM/S之间以半埋方式安装两组四联装90式反舰飞弹(日本版鱼叉飞弹)发射器,直升机库顶端设有一门美制MK-15 Block 1B近迫武器系统(日本也在评估美制RAM公羊短程防空飞弹系统)。舰尾机库平时容纳一架新型SH-60K反潜直升机,必n时可搭载两架,或者是一架日本自欧洲新购的MCH-101重型扫雷/运输直升机。鉴于日本周遭海域冬季海象恶劣,而A方案的逆倾斜舰首容易让大浪打到舰面上,所以近来也出现将A方案舰首改为传统式的提议。值得注意的是,A方案配备的MK-45 Mod4舰炮是种陆攻性质浓厚的装备,如果装备射程117km的美制ERGM陆攻增程导向炮弹,恐怕再度引起日本国内或亚洲邻国对自卫队性质究竟是「攻击或防卫」的老疑虑。


18DD的B方案较为保守,装备也比较阳春。
B方案:此种方案采用传统的舰首,武装也较为简化,主要装备包括日本海自现役的OTO 5吋54倍径舰炮(可能会换装新设计的匿踪炮塔壳)、MK-41垂直发射系统、隐藏式鱼雷发射器与直升机等,但没有A方案中的方阵系统、反舰飞弹等装备。虽然装备较为阳春,B方案仍拥有与A方案类似的AEM/S桅杆、FCS-3改雷达与匿踪措施。
 
19DD

由于在平成17年度(2005年)日本海自以新一代指管通情网络构建为最高优先,遂将18DD延后至平成19年度(2007年)执行,并适度地重新加以检讨。根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2005年11月号公布的19DD计算机构型图(上图),19DD虽然仍有匿踪设计,但采用较传统的舰体构型,甚至比18DD的B方案还保守;显然日本认为与其追求标新立异而导致成本飞涨(美国DD(X)驱逐舰与英国遭取消的FSC均为殷鉴),还不如务实一些比较好,更何况19DD也不算是位于金字塔顶的最高档舰艇,没有必要自找麻烦。照例,19DD还是推出了前卫与保守两个版本,图中上方为前卫版,采用AEM/S封闭式桅杆 来收容通讯、电子战等装备,而最引人注目之处,则是舰首配备一门拥有封罩式外观的先进舰炮,整体构型简直与美国DD (X)的AGS 155mm陆攻舰炮如出一辙;平时炮管折收于保护罩内,发射时才扬起。该期世界舰船并未提到该炮的型号与确切口径,不过根据比例来看,这应该不是老美的原装AGS,因为体积没这么大 。除了舰炮之外,前卫版19DD的B炮位装有四组八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近迫防御部分仰赖前后各一的21联装MK-49公羊(RAM)短程防空飞弹发射器,两座烟囱之间设有两组四联装反舰飞弹发射器,平时完全隐藏于舰面底下,发射时发射器才向上升起。四面相位数组雷达天线分别置于舰桥后方以及直升机库附近的结构物内 。前卫版19DD的舰体侧面设有舱门,内部可收容快速突击艇以及无人水下载具(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舰尾直升机库除了配置两架反潜直升机外,还可容纳无人空中载具(Unmanned Air Vehicle,UAV)。在风险日渐增高的未来战场上,使用UUV与UAV代替部分有人载具的任务已是时势所趋,而UUV的配置更让19DD具备水雷反制能力,不必仰赖扫雷舰队御驾亲征,大幅强化了舰艇的多用途性。而下方的图则为19DD阳春版,改用现行匿踪炮塔壳的五吋舰炮,使用的 两组MK-5 Block 1B近迫武器系统也是现货,桅杆倒退回近似爱宕级飞弹驱逐舰(14DDG)的水平(据说将使用FSS频率选择材料来包覆直升机数据链的天线),并且不具备UAV与UUV的操作能力(舰侧舱门仍能容纳两艘突击小艇)。

值得注意的是, 根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的报导,日本海自似乎打算在19DD上使用美国SPY-1F(V)相位数组雷达(采用四面固定式天线),而不是日本苦心发展二十年的FCS-3改。虽然在雷达天线的部分,主动式的FCS-3比被动式的SPY-1F(V)先进,但是FCS-3整个系统的架构都是全新开发,换而言之就是全世界仅此一家,整个系统高昂的研发成本绝非有限的生产规模可以分摊(由于需求量低、不能外销,日本精密国产武器向来以天价著称);更重要的是,由于整个系统架构与后勤补保体系都是专门从头发展,因此FCS-3不仅是买得贵,养起来也很费力,系统成熟度更非历经二十多年千锤百炼、不断精进的神盾系统可比。就算FCS-3的天线技术比SPY-1F(V)先进,但整个舰载防空系统的效能并非光靠雷达天线就能决定,若没有良好的后端处理系统,FCS-3就算再先进,也难以发挥应有的领先水平。先前日本自行研发的J/APG-1主动相位数组雷达(用于F-2战机)由于软件技术不成熟,导致性能表现远不如预期的惨痛经验,可能影响了日本对只有自家采用、成熟度低的FCS-3的信心。虽然SPY-1F(V)在技术上不如FCS-3炫丽,但在系统成熟度、共通性与后勤补保上确有着显著的优势:首先,SPY-1F(V)与日本海自四艘金刚级、两艘爱宕级(使用SPY-1D系列雷达与神盾系统)高度共通,可降低维护的成本;而与之配套的战斗系统,也能由神盾Baseline 7的架构直接衍生而来(日本OKI已经获得美国授权生产神盾Baseline 7的关键装备──UYK-70先进显控台,将用于许多日本新一代舰艇上),并且能直接使用SM-2与海麻雀ESSM等防空飞弹,不若FCS-3需从头做起,又节省了一笔可观的研发成本。此外,全球使用神盾战系/SPY-1相位数组雷达组合的舰艇日益增加(除了美国与日本之外,还有西班牙、挪威、澳洲、南韩等已经或即将成为「神盾俱乐部」的新成员),不仅显著分摊了后勤补保的成本,系统成熟度也因为众多使用者的充分验证而日益精进完美,这些都不是FCS-3可以比拟的。而舍弃FCS-3、转向SPY-1F(V)的可能性也充分反映了时代的不同:以往日本总是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研发的精密武器装备,即便产量少、价格高也在所不惜,但是到了19DD却可能扬弃已经耗下巨资的FCS-3(即便该系统在测试中表现不俗),回头采用国外现成的货色,足见武器成本飞涨的现实何等残酷无情,就连一向经费充裕、技术实力雄厚的日本也不得不低头。
19DD的整体任务精神与18DD大同小异,与其探讨现阶段还无法定案的技术细节,个人认为透过18/19DD反应的日本海自未来转变,甚至于日本的基本国策演变,才是更值得亚太地区关切的。首先,后冷战时期的军事需求与冷战时代大不相同,加上日本海自经费日益紧缩,舰队规模面临缩减的危机,19DD就必须以多元化以及弹性化的设计来满足任务需求,并跳脱「八八护卫群」与「地方队」泾渭分明的传统思维框架。由于 日本在2004年通过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中,日本海自护卫舰的数量上限由54艘缩减为47艘,负责近海防护的地方队亦由7个减至5个,这样的兵力对于近年来海自日渐频繁的海外派遣任务而言实在是相当吃紧,日益拮据的国防预算甚至使海自可能得进一步缩减舰队规模 (平成17年度中期防卫力整建计划的总经费比以往减少3%,这是冷战结束后日本首度将国防经费向下修正),因此包含19DD在内的新一代日本海自舰艇设计就必须能满足单舰多功能化、装备模块化的需求,以有限的兵力做最妥善的运用,并落实网络化作战概念,分享战场情资以提高舰队整体的作战效率。由于21世纪初期诡谲多变的国际局势,加上北韩渗透日本海域的压力日益紧迫,使日本海自地方队的任务日趋多元与沉重;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护卫舰队在远洋作战、地方队专守滨海」的传统死板思维就显得缺乏弹性,例如地方队的舰艇有时必须与护卫舰队共同执行任务。因此在2004年8月,便有消息传出日本海自索性斧底抽薪,朝着废除地方队的方向来发展,并对现行组织进行调整、简化,提高整个体系的运作效率。因此,未来海自护卫群将以更高的运用弹性以及效率,以较少的舰艇规模,来满足更多元复杂的任务需求。
此外,以往八八护卫群的防空能量(包括侦搜、战场监视以及区域防空能力)可说完全集结在神盾舰艇上,护卫舰群只具有短程防空能力;由于每个护卫群只配置一艘神盾舰,故任务压力可说是非常沉重。而今日海自又增加了对弹道飞弹防御的任务,加上中共锐意引进多种舰射、空射与潜射新型反舰飞弹,对海自的神盾舰将造成极大的负担;未来很有可能发生神盾舰正将大部分的搜索与处理能量用于侦测弹道飞弹时,敌方反舰飞弹趁隙朝护卫舰队杀去的尴尬状况,此时分身乏术的神盾舰很可能无法为护卫舰群提供一个可靠的防空保护伞。直到1990年代的村雨级为止,日本海自的通用护卫舰都只有短程防空能力,村雨级之后的高波级理论上虽可装填标准SM-2区域防空飞弹,但本身仍缺乏照射导控能量,必须追加联合接战能力(CEC),交由防空舰艇来导引。因此,日本海自新一代通用(非防空)护卫舰的防空自卫能力水平势必得较现阶段更为提升,而19DD应该在这方面将有所作为,舰上的FCS-3改将能提供与神盾系统类似的高质量防空监视能量(唯侦搜距离较短),,海麻雀ESSM飞弹具有近程区域防空的能力;此外,19DD还可能进一步在舰上配置标准SM-2区域防空飞弹,与FCS-3射控系统整合(为配合FCS-3的间断照射技术,飞弹寻标器必须进行若干修改,这与欧洲F-124/LCF的设计相同),或者透过CEC由其它舰艇的照明雷达进行导控。
近年来日本民族主义复兴、国家正常化的「声浪」日渐高涨,日本主政者也颇想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与日本国力相称的实质影响力(以日本政、经、军潜力,是绝对没问题的!);然而,历史仇恨的羁绊、邻国的反弹以及非战宪法的束缚,在在阻挠了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不过,当年彻底击溃日本的美国,如今却对于日本没有担负在美-日战略同盟架构应尽的职责──至少在美国人眼中的确如此,让美国感到吃力与失望(甚至有些不满)。在日趋复杂与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恐怖主义以及中国大陆的崛起,对于美国的霸权构成严重挑战,美国在2000年代初期于阿富汗、伊拉克主导的战事已经让美国感到疲惫,自然希望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日本能在亚太战略平衡或国际维和任务中分摊更多的责任;然而,二次大战以后60年来安定繁荣的日子、对于战火创伤的惨痛记忆以及害怕昔日军国主义复苏的恐惧,让多数日本民众宁可让日本于国际动乱之外明哲保身,也不要冒险以实力(尤其是武力)干涉,相较于美国近年来以打击威胁根源的积极侵略方式形成鲜明对比(这恐怕也是美国与日本的「代沟」)。然而,日本民族主义逐渐复苏,乃至与中共不断发生种种摩擦,将可能导致原先的局面改变。至少,在小泉纯一郎政府的领导下,日本的确在国际舞台上更积极地露脸,这使得自卫队的任务从冷战时代抵抗苏联大军东侵,逐渐朝着美军的脚步靠拢,也就是应付突发于世界各地的动乱,乃至于恐怖主义。这种转变将使原先仅能行使「正当防卫」的日本自卫队,逐渐转为投射影响力的一支部队;虽然现阶段日本自卫队仅执行军事色彩较低的人道救援、和平维持任务,海自舰艇支持美军遂行阿富汗、伊拉克战事时也远远地保持在敌火威胁之外,但从19DD「疑似」陆攻舰炮的武器配置,令人联想有朝一日,日本自卫队的「拳头」将随着国际合作的军事任务,砸向冲突地区的敌方部队。这是否意味着日本自卫队正名为「国防军」的日子已经不远,或者不合时宜的非战宪法将遭到修正(此法甚至会限制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合作遂行弹道飞弹拦截任务),实在值得吾人的持续注意。日本设计中的下一代驱逐舰:我们又要落后了!(图文)

前身:18DD
为了取代现役初雪级、朝雾级通用驱逐舰,日本海自拟定了名为「平成18年度(2006年)通用驱逐舰」(18DD)的新一代通用驱逐舰计划,首艘可望在2011年服役。18DD系针对21世纪初期世界局势与日本海自任务需求而设计,是一种符合未来时代潮流与与需求的「NEW Ship」(Network Evolution Work ship),具有网络化、功能多样化等特性,不仅拥有各项最新科技,也具有优于海自现役通用驱逐舰的任务弹性。除了担负冷战时代日本海自最重视的反潜工作外,18DD更重视处理突发性低强度冲突的能力,包括对付入侵日本领海的邻国船舰(例如北韩「不审船」以及中共海洋调查船等)以及国际人道维和/反恐任务等等。18DD将大量引用最先进的科技,包括整体匿踪设计、装备模块化设计、舰内网络科技、与16DDH相同的ATECS战斗系统等等。动力系统方面,18DD将使用功率大、高速性能佳的燃气涡轮主机,并考虑许多欧美下一代舰艇竞相采用的整合式全电力推进系统;但18DD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追踪侵入日本领海的「不审船」,故最大航速至少得在30节以上,而电力推进的最大致命伤就是极速略嫌不足,因此18DD将采用何种形式的动力系统仍有待观察。为了强化蒙受战损后的存活率,18DD的舰体中部将采用双层船壳构型,重要部位并以凯夫勒装甲板加以保护。
根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的消息,18DD共推出两种草拟构型,分别是较先进前瞻的A方案以及较保守阳春的B方案,以下分别介绍:


日本海自规划中的新一代18DD通用驱逐舰,此为匿踪性颇佳的A方案。
A方案:设计上颇有美国DD(X)的风格,采用匿踪性较佳的逆倾斜舰首,不过船舷仍为由上而下向内收缩的传统式,而非DD(X)的逆船舷式(船舷由下而上向内收缩)。为了尽可能降低雷达截面积,A方案中所有侦测、电战、通讯系统的天线收容于两具先进封罩桅杆(Advanced Enclosed Mast/Sensor,AEM/S)内,舰载小艇也收容于舰侧舱门内,而舰上最重要的侦测/射控系统是日本自制的新型FCS-3改主动相位数组雷达(详见16DDH一文),四面数组天线分别位于两座AEM/S桅杆内。武装方面,A方案的舰首设有一门美制MK-45 Mod4五吋62倍径舰炮,B炮位有四组八联装美制MK-41垂直发射单元,装填美制ESSM/日制AHRIM短程防空飞弹(详见16DDH一文)以及日本版VLA反潜火箭(换装日本自制的97式鱼雷,详见16DDH一文);MK-41 VLS后方有一个与船艛连接的平台,其上装有一门30~40mm等级的小口径自动快炮,用于对付「不审船」之类的水面目标。两舷舱门内各设有一组HOS-303鱼雷发射器,烟囱与第二座AEM/S之间以半埋方式安装两组四联装90式反舰飞弹(日本版鱼叉飞弹)发射器,直升机库顶端设有一门美制MK-15 Block 1B近迫武器系统(日本也在评估美制RAM公羊短程防空飞弹系统)。舰尾机库平时容纳一架新型SH-60K反潜直升机,必n时可搭载两架,或者是一架日本自欧洲新购的MCH-101重型扫雷/运输直升机。鉴于日本周遭海域冬季海象恶劣,而A方案的逆倾斜舰首容易让大浪打到舰面上,所以近来也出现将A方案舰首改为传统式的提议。值得注意的是,A方案配备的MK-45 Mod4舰炮是种陆攻性质浓厚的装备,如果装备射程117km的美制ERGM陆攻增程导向炮弹,恐怕再度引起日本国内或亚洲邻国对自卫队性质究竟是「攻击或防卫」的老疑虑。


18DD的B方案较为保守,装备也比较阳春。
B方案:此种方案采用传统的舰首,武装也较为简化,主要装备包括日本海自现役的OTO 5吋54倍径舰炮(可能会换装新设计的匿踪炮塔壳)、MK-41垂直发射系统、隐藏式鱼雷发射器与直升机等,但没有A方案中的方阵系统、反舰飞弹等装备。虽然装备较为阳春,B方案仍拥有与A方案类似的AEM/S桅杆、FCS-3改雷达与匿踪措施。
 
19DD

由于在平成17年度(2005年)日本海自以新一代指管通情网络构建为最高优先,遂将18DD延后至平成19年度(2007年)执行,并适度地重新加以检讨。根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2005年11月号公布的19DD计算机构型图(上图),19DD虽然仍有匿踪设计,但采用较传统的舰体构型,甚至比18DD的B方案还保守;显然日本认为与其追求标新立异而导致成本飞涨(美国DD(X)驱逐舰与英国遭取消的FSC均为殷鉴),还不如务实一些比较好,更何况19DD也不算是位于金字塔顶的最高档舰艇,没有必要自找麻烦。照例,19DD还是推出了前卫与保守两个版本,图中上方为前卫版,采用AEM/S封闭式桅杆 来收容通讯、电子战等装备,而最引人注目之处,则是舰首配备一门拥有封罩式外观的先进舰炮,整体构型简直与美国DD (X)的AGS 155mm陆攻舰炮如出一辙;平时炮管折收于保护罩内,发射时才扬起。该期世界舰船并未提到该炮的型号与确切口径,不过根据比例来看,这应该不是老美的原装AGS,因为体积没这么大 。除了舰炮之外,前卫版19DD的B炮位装有四组八联装MK-41垂直发射系统,近迫防御部分仰赖前后各一的21联装MK-49公羊(RAM)短程防空飞弹发射器,两座烟囱之间设有两组四联装反舰飞弹发射器,平时完全隐藏于舰面底下,发射时发射器才向上升起。四面相位数组雷达天线分别置于舰桥后方以及直升机库附近的结构物内 。前卫版19DD的舰体侧面设有舱门,内部可收容快速突击艇以及无人水下载具(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UUV)。舰尾直升机库除了配置两架反潜直升机外,还可容纳无人空中载具(Unmanned Air Vehicle,UAV)。在风险日渐增高的未来战场上,使用UUV与UAV代替部分有人载具的任务已是时势所趋,而UUV的配置更让19DD具备水雷反制能力,不必仰赖扫雷舰队御驾亲征,大幅强化了舰艇的多用途性。而下方的图则为19DD阳春版,改用现行匿踪炮塔壳的五吋舰炮,使用的 两组MK-5 Block 1B近迫武器系统也是现货,桅杆倒退回近似爱宕级飞弹驱逐舰(14DDG)的水平(据说将使用FSS频率选择材料来包覆直升机数据链的天线),并且不具备UAV与UUV的操作能力(舰侧舱门仍能容纳两艘突击小艇)。

值得注意的是, 根据日本世界舰船杂志的报导,日本海自似乎打算在19DD上使用美国SPY-1F(V)相位数组雷达(采用四面固定式天线),而不是日本苦心发展二十年的FCS-3改。虽然在雷达天线的部分,主动式的FCS-3比被动式的SPY-1F(V)先进,但是FCS-3整个系统的架构都是全新开发,换而言之就是全世界仅此一家,整个系统高昂的研发成本绝非有限的生产规模可以分摊(由于需求量低、不能外销,日本精密国产武器向来以天价著称);更重要的是,由于整个系统架构与后勤补保体系都是专门从头发展,因此FCS-3不仅是买得贵,养起来也很费力,系统成熟度更非历经二十多年千锤百炼、不断精进的神盾系统可比。就算FCS-3的天线技术比SPY-1F(V)先进,但整个舰载防空系统的效能并非光靠雷达天线就能决定,若没有良好的后端处理系统,FCS-3就算再先进,也难以发挥应有的领先水平。先前日本自行研发的J/APG-1主动相位数组雷达(用于F-2战机)由于软件技术不成熟,导致性能表现远不如预期的惨痛经验,可能影响了日本对只有自家采用、成熟度低的FCS-3的信心。虽然SPY-1F(V)在技术上不如FCS-3炫丽,但在系统成熟度、共通性与后勤补保上确有着显著的优势:首先,SPY-1F(V)与日本海自四艘金刚级、两艘爱宕级(使用SPY-1D系列雷达与神盾系统)高度共通,可降低维护的成本;而与之配套的战斗系统,也能由神盾Baseline 7的架构直接衍生而来(日本OKI已经获得美国授权生产神盾Baseline 7的关键装备──UYK-70先进显控台,将用于许多日本新一代舰艇上),并且能直接使用SM-2与海麻雀ESSM等防空飞弹,不若FCS-3需从头做起,又节省了一笔可观的研发成本。此外,全球使用神盾战系/SPY-1相位数组雷达组合的舰艇日益增加(除了美国与日本之外,还有西班牙、挪威、澳洲、南韩等已经或即将成为「神盾俱乐部」的新成员),不仅显著分摊了后勤补保的成本,系统成熟度也因为众多使用者的充分验证而日益精进完美,这些都不是FCS-3可以比拟的。而舍弃FCS-3、转向SPY-1F(V)的可能性也充分反映了时代的不同:以往日本总是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研发的精密武器装备,即便产量少、价格高也在所不惜,但是到了19DD却可能扬弃已经耗下巨资的FCS-3(即便该系统在测试中表现不俗),回头采用国外现成的货色,足见武器成本飞涨的现实何等残酷无情,就连一向经费充裕、技术实力雄厚的日本也不得不低头。
19DD的整体任务精神与18DD大同小异,与其探讨现阶段还无法定案的技术细节,个人认为透过18/19DD反应的日本海自未来转变,甚至于日本的基本国策演变,才是更值得亚太地区关切的。首先,后冷战时期的军事需求与冷战时代大不相同,加上日本海自经费日益紧缩,舰队规模面临缩减的危机,19DD就必须以多元化以及弹性化的设计来满足任务需求,并跳脱「八八护卫群」与「地方队」泾渭分明的传统思维框架。由于 日本在2004年通过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中,日本海自护卫舰的数量上限由54艘缩减为47艘,负责近海防护的地方队亦由7个减至5个,这样的兵力对于近年来海自日渐频繁的海外派遣任务而言实在是相当吃紧,日益拮据的国防预算甚至使海自可能得进一步缩减舰队规模 (平成17年度中期防卫力整建计划的总经费比以往减少3%,这是冷战结束后日本首度将国防经费向下修正),因此包含19DD在内的新一代日本海自舰艇设计就必须能满足单舰多功能化、装备模块化的需求,以有限的兵力做最妥善的运用,并落实网络化作战概念,分享战场情资以提高舰队整体的作战效率。由于21世纪初期诡谲多变的国际局势,加上北韩渗透日本海域的压力日益紧迫,使日本海自地方队的任务日趋多元与沉重;在这种情况下,以往「护卫舰队在远洋作战、地方队专守滨海」的传统死板思维就显得缺乏弹性,例如地方队的舰艇有时必须与护卫舰队共同执行任务。因此在2004年8月,便有消息传出日本海自索性斧底抽薪,朝着废除地方队的方向来发展,并对现行组织进行调整、简化,提高整个体系的运作效率。因此,未来海自护卫群将以更高的运用弹性以及效率,以较少的舰艇规模,来满足更多元复杂的任务需求。
此外,以往八八护卫群的防空能量(包括侦搜、战场监视以及区域防空能力)可说完全集结在神盾舰艇上,护卫舰群只具有短程防空能力;由于每个护卫群只配置一艘神盾舰,故任务压力可说是非常沉重。而今日海自又增加了对弹道飞弹防御的任务,加上中共锐意引进多种舰射、空射与潜射新型反舰飞弹,对海自的神盾舰将造成极大的负担;未来很有可能发生神盾舰正将大部分的搜索与处理能量用于侦测弹道飞弹时,敌方反舰飞弹趁隙朝护卫舰队杀去的尴尬状况,此时分身乏术的神盾舰很可能无法为护卫舰群提供一个可靠的防空保护伞。直到1990年代的村雨级为止,日本海自的通用护卫舰都只有短程防空能力,村雨级之后的高波级理论上虽可装填标准SM-2区域防空飞弹,但本身仍缺乏照射导控能量,必须追加联合接战能力(CEC),交由防空舰艇来导引。因此,日本海自新一代通用(非防空)护卫舰的防空自卫能力水平势必得较现阶段更为提升,而19DD应该在这方面将有所作为,舰上的FCS-3改将能提供与神盾系统类似的高质量防空监视能量(唯侦搜距离较短),,海麻雀ESSM飞弹具有近程区域防空的能力;此外,19DD还可能进一步在舰上配置标准SM-2区域防空飞弹,与FCS-3射控系统整合(为配合FCS-3的间断照射技术,飞弹寻标器必须进行若干修改,这与欧洲F-124/LCF的设计相同),或者透过CEC由其它舰艇的照明雷达进行导控。
近年来日本民族主义复兴、国家正常化的「声浪」日渐高涨,日本主政者也颇想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与日本国力相称的实质影响力(以日本政、经、军潜力,是绝对没问题的!);然而,历史仇恨的羁绊、邻国的反弹以及非战宪法的束缚,在在阻挠了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不过,当年彻底击溃日本的美国,如今却对于日本没有担负在美-日战略同盟架构应尽的职责──至少在美国人眼中的确如此,让美国感到吃力与失望(甚至有些不满)。在日趋复杂与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恐怖主义以及中国大陆的崛起,对于美国的霸权构成严重挑战,美国在2000年代初期于阿富汗、伊拉克主导的战事已经让美国感到疲惫,自然希望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的日本能在亚太战略平衡或国际维和任务中分摊更多的责任;然而,二次大战以后60年来安定繁荣的日子、对于战火创伤的惨痛记忆以及害怕昔日军国主义复苏的恐惧,让多数日本民众宁可让日本于国际动乱之外明哲保身,也不要冒险以实力(尤其是武力)干涉,相较于美国近年来以打击威胁根源的积极侵略方式形成鲜明对比(这恐怕也是美国与日本的「代沟」)。然而,日本民族主义逐渐复苏,乃至与中共不断发生种种摩擦,将可能导致原先的局面改变。至少,在小泉纯一郎政府的领导下,日本的确在国际舞台上更积极地露脸,这使得自卫队的任务从冷战时代抵抗苏联大军东侵,逐渐朝着美军的脚步靠拢,也就是应付突发于世界各地的动乱,乃至于恐怖主义。这种转变将使原先仅能行使「正当防卫」的日本自卫队,逐渐转为投射影响力的一支部队;虽然现阶段日本自卫队仅执行军事色彩较低的人道救援、和平维持任务,海自舰艇支持美军遂行阿富汗、伊拉克战事时也远远地保持在敌火威胁之外,但从19DD「疑似」陆攻舰炮的武器配置,令人联想有朝一日,日本自卫队的「拳头」将随着国际合作的军事任务,砸向冲突地区的敌方部队。这是否意味着日本自卫队正名为「国防军」的日子已经不远,或者不合时宜的非战宪法将遭到修正(此法甚至会限制日本自卫队与美军合作遂行弹道飞弹拦截任务),实在值得吾人的持续注意。
在意淫方面我们时候落后小日本很多。
有趣,有本事让金刚的SPY1雷达连续开机5小时
为啥小鬼子不管什么都能在美国佬那找到原型呢?就不会自己研究一个?
外形看起来比DDX还先进
我们是落后了, 但小鬼子也只是跟美国主子的脚步比较勤快一点而已:)
日本灭我之心不死,我灭日本之心永存!
其实小日本在水面舰艇舰型上一直都很保守,18DD是个异数。
不过基本上可以看出来收DDX影响很深。。
除了那个桅杆有点心意,其他也就不过如此,那个穿浪首的最不沦不类了,上层建筑毫无新意,还是那老一套的东西,学老美不到家的结果,就象金刚那个的桅杆一样.
学了一点DDX的皮毛而已,A方案居然还带密集阵,强雷达反射源+效果不怎么样+破坏后部机库布置
127炮也是个败笔
综合来说只是爱宕换了层皮,看起来象DDX,实际上是伯克pro
^-^

骡子再强壮,也不会繁衍后代……日本的舰艇设计和美国比起来,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不当骡子……
美国的翻版
跟它美国主子跟得紧啊
没什么新意
看不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