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系列《撼天记》第七部:《烈火天车》[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1:07:24
中国航天系列《撼天记》第七部:《烈火天车》
2003年07月25日 09:50

45分钟×2集


星球探测是航天活动的一项有代表性的标志。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因此在五、六十年代,向月球发射探测器成为美苏航天角逐的重要项目。2000年9月出版的《原子能科学家杂志》刊登美国科学家埃德华?泰勒的一篇文章,披露了50年前一个令人震惊的内幕:美国空军和陆军早在 50年代末就打算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军事基地,并且宣布月球归美国所有!


在人类所有的航天活动中,载人航天是宇宙探索的最终目的,也是最令人激动的航天活动,但也是最复杂、最困难的探险尝试。

1946年12月17日,已经来到美国的火箭设计师布劳恩,用V-2导弹将一些孢子送到了187公里的高空。第二年1月,他又用同样的运载工具将果蝇送到170公里的高空。1951年4月18日,美国空军用“空蜂”号探空火箭将一只猴子送人了高空。不过,美国人的这些动物先锋所起的作用都比不上苏联人所选用的狗。


1951年7月22日清晨.在人类通向太空的历程中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科罗廖夫的P-1火箭在卡普斯京亚尔火箭发射场升空。所有参加航天工作的人谁也说不上这次火箭里面载着两位特殊的狗乘员——茨冈和捷济克,回来时会不会变成死狗。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让卫星搭载“试飞”狗进人太空轨道便成为下一步的试飞重点。技术人员在周密准备试验卫星的同时,对试验的主角也进行了精心挑选。在对许多征召狗进行的筛选试验中,一只名为“库兹扬诺夫”的6公斤重的短毛狗被选中。


1957年11月3日,“卫星2号”和它上面的“莱卡”准确地进人到了预定的地球轨道。运行在一条近地点212公里、远地点166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上,每 102分钟绕地球一圈。

由于并没有返回的计划,“莱卡”从上天的那一刻就注定最后是必死无疑。当时苏联塔斯社对“莱卡”的飞行经历是这样报道的:前6天里“所有设备工作正常,‘莱卡’自我感觉极好。”后来又宣布:“……在第7天,给了‘莱卡’安眠药,它怀着为祖国尽完义务的心情静悄悄在太空死去。”

然而,近年来公开的一些资料却表明当时搭载“莱卡”的“卫星2号”在飞行中发生了问题。“莱卡” 可能只飞行了13个小时、在绕地球飞行了9圈后就被活活烤死了。


当时美国与苏联之间的航天竞争已经进人白热化,谁能抢先实现载人航天对两国的国家形象、人心士气等等都有重大意义。科罗廖夫与其他科学家商议之后,决定采用非常规的办法,即飞船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同步进行。这种方法带有相当大的风险,但是科罗廖夫明白要想抢在美国人的前面,只有这一条路。

科罗廖夫主持设计出了的“东方”号载人飞船,然而在随后进行的实验飞行中,失败考验着这些初学者。


8月19日,进行了第三次发射试验,飞船代号是“飞船-2”。这次飞船的密封舱内要热闹得多,其中不仅有两只名叫贝卡和斯特列卡的小狗,还有包括有50只老鼠和苍蝇、植物种子、小球藻在内的生物。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次发射中出现了一件“宇航员”“冒名顶替”的事情。这让后来才知道真相的科罗廖夫和他的技术人员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即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生物也能在太空飞行。


从1959年10月开始,苏联从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队伍中进行了两个月的选拔,最初从3461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选出了27人。1960年3月,经过再次选拔后,他们中筛选出20名作为培训对象,被送到星城航天员培训中心训练,这其中就包括后来脱颖而出的加加林。

其实,科罗廖夫对宇航员的第一人选早就心中有数了。很少有人知道加加林最后被选中的原因里有一条是他脚上擦得锃亮的黑皮鞋。


1961年4月12日清晨,荒凉的哈萨克大草原依然凉气袭人。一枚由SS-6洲际弹道导弹改装的,高达39米、重287吨、总功率达2000万马力的“东方”号运载火箭竖立在发射平台上。

就在加加林与科罗廖夫作最后的通话时,飞船突然发生了一个意外情况,这让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空气顿时更加凝重了。


公元 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7分,“东方”号运载火箭顶着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腾空而起。与此同时,透过发动机的轰隆声,清晰地传来了加加林激动的道别声:“我去了!”


“东方”飞船载着加加林以每小时27200千米的速度环绕地球飞驰。地面监测仪器上显示他的脉搏由通常的每分钟跳动64次猛增至150次。他向地面报告说“感到很难受,但可以忍耐。”

108分钟时,他开始返回地面。早在发射前,科罗廖夫就决定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只飞行一圈,他必须要保证此次飞行的绝对安全。事实正如科罗廖夫一直担心的,飞船在进人大气层时真的出现了问题。

由于故障使座舱与仪器舱不能及时分离,制动火箭的推力使飞船座舱疯狂地旋转打滚。此时“东方”号飞船正在以惊人的高速度疾速下坠。照这样下去将是飞船会像熊熊燃烧的流星一样高速砸向地面、宇航员被烧成灰烬和摔成粉末的结局。指挥中心的人们都束手无策,科罗廖夫当时甚至都已经不敢看飞行的显示屏了。


当加加林在7000米的高度顺利跳伞后,科罗廖夫立即给赫鲁晓夫打电话报告说:“降落伞已打开,正在着陆,飞船正常。”听到消息的赫鲁晓夫在电话那头向他大喊起来。

穿着奇异的宇航服装落地的加加林吓坏了地面上的孩子,加加林一边挥手一边大声喊:‘请不要怕,我是自己人,是苏联人,是从宇宙飞回来的’”……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壮举使人类数千年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使他从此获得了“宇宙哥伦布”称誉。为了纪念这个划时代的成就,“4.12”成了“航空航天国际纪念日”。

不过,史料证明,在加加林上天前后,苏联曾有两名航天员在训练中死亡。


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4个星期,1961年5月5日,美国的“水星”4号飞船把宇航员艾伦·谢泼送上了186公里的高空,作了一次亚轨道的试验飞行。两个月后,弗吉尔·格里索姆又乘坐“水星”号进入太空。1962年2月20日,“水星”6号飞船载着约翰·格伦完成了美国人第一次地球轨道飞行。他用了4小时55分钟围绕地球飞行了3圈。


尽管美国政府开始还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但是竞赛确实已经展开。而苏联人接连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第一”,这一事实深深地刺痛了美国人。当时在美国的各大广播和电视节目中,人们不断向美国政府和军事部门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们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在太空方面赶上苏联人?

然而,知道内情的人知道,此时的美国正在构想的一个举倾国之力的庞大计划——20世纪60年代后期轰动全世界的“阿波罗”登月行动。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来到国会发表演讲。向全世界宣布实施雄伟的载人登月计划,并在二战结束后第一次发出这样的号召:“整个国家的威望在此一举。”

此时的这位国家总统,使用了一句拳击手常用的语言来向全体国民解释这次重大行动的目的,是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


东西方两大国之间的登月竞争就此展开。1967年11月9日,美国人为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而专门研制的一种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土星” 5号巨型运载火箭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发射。试验中,它产生的高达3000吨的推力甚至掀掉了发射场5公里方圆内房屋的屋顶,远在1770 公里外的纽约州天文台记录到了发射的震动波。


美国人在实施阿波罗飞船计划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屡遭磨难,1967年1月27日,包括一年多前进行太空行走的美国第一人怀特在内的3名美国航天员,进入位于肯尼迪航天中心内的阿波罗-4号飞船进行飞行演练时发生了意外的火灾,3名航天员在几十秒钟内被活活烧死。在这一惨烈的过程中最为感人的是,指令长格里索姆代表3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通过话筒留在世间一段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的话,这段话成为航天员们视死如归的经典语言。


美国人的不断进展对苏联人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无形压力。一切都以冲刺的速度进行,这不能不埋下一些隐患。4月23日,苏联著名的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着未完全建造好的“联盟号”升上太空。24小时后,返回地球着陆时因主降落伞没有弹出来,下降中的飞船以可怕的速度冲向地球。地面指挥控制中心束手无策的专家们眼睁睁地看着飞船砸到地面彻底粉碎。科马罗夫为此付出了生命,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位在航天飞行中死亡的人。


机会是稍纵即逝的,而美国人抓住机会。就在中国正在经历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风暴时,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被发射升空。4天后,也就是在西方各国欢庆圣诞节这一天,弗兰克·博尔曼和他的“阿波罗”8号乘员组在20小时6分钟内环绕月球轨道飞行了十次。在电视传送的实况中,飞行在天外的宇航员向地球上的人们奉送了《创世纪》中的诗句。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极少有人知道,当时“阿波罗”8号在飞向月球的途中,宇航员鲍尔曼上尉一度感到身体不适。但美国人担心失去一次领先苏联人的机会,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继续引导飞船飞向目标。小局部必须服从大全局。本来美国实现这一目标要比苏联人晚12天的,这下反而跑到苏联人的前面。


美国人领先的消息大大地刺激了苏联领导人。要求苏联的科学家必须要抢在美国人之前实现登月飞行。当时的设计师米申等人非常清楚, N-l运载火箭刚刚完成制造工作,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与调整。但是,领导人的命令决定了一切。

1969年2月21日,拜科努尔发射场外的大草原突然被一阵强大的发动机吼声震动了。一枚长104米的巨型圆锥运载火箭被一团耀眼的桔红色火柱推上了天空,甚至连一些见多识广的专业人员也对这枚“火箭之王”的巨大惊叹不已。方圆几十公里内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高呼:“乌拉!”然而欢腾仅仅持续了70秒。火箭的尾部在飞行中突然起火爆炸,变成一团巨大的火球坠落地面。


苏联人不甘心这次的失败,7月3日,第二次发射再次进行,这次火箭甚至未能离开发射台就发生爆炸,将拜科努尔发射场炸了个稀烂。

屡试屡败的N-1火箭,让苏联人几乎心灰意冷。在美国首先载人登月马上就要成为即定事实的1969年7月上旬,他们抢险声明“无意与美国争夺首先载人上月球”。


1969年7月16日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场上,在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中,“土星”号庞大的身躯慢慢地挣脱了发射架。远在数英里外的参观台和指挥中心控制室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震撼。很快,“土星”5号火箭便载着“阿波罗” 门号冲出了大气层,踏上了登月的征程。

7月19日13时26分,经过3天里38万公里的飞行,此时的“阿波罗”11号已经接近了月球轨道。地面指挥中心向宇航员发出了进入月球轨道的指令。

15时12分.宇航员点着了“鹰”号的火箭发动机,登月舱开始向月面实施降落。就在这时,一个小小的停顿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当时在距离月面50英尺时,闪光灯突然停滞在一个地方不动了。多年以后,英国人的一篇文章揭露了当时的真相,当时的“阿波罗”11号的登月行动实际上已经濒于灾难的边缘。


事后,飞行控制员史蒂夫·贝尔斯因为挽救了“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而获得了航天局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尼克松总统授予的勋章。他常常想,倘若他当时的决定错了不知道他会得到什么?而正是贝尔斯的当时的判断,挽救了差点中途夭折的“阿波罗”11号登月。


公元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22时56分,“全副武装”的阿姆斯特朗站在了登月舱舷梯最下面的一级上。他迈出那穿着太空靴的脚步,在月球表面踩上了来自地球的人的第一个脚印。至此,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位站在另一个世界土地上的人。

在这场经历中,许多美国人都作好了登月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毕竟这是人类的第一次。官方从白宫到美国航空航天局都悄悄地制定了一个应急计划,其中甚至有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此提前写好的一篇悼词,以备行动发生悲剧时之用。

有人说这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悲伤的一篇演讲,一篇从来就没有公开发表的演讲。


在“阿波罗”11号成功飞行之后,从1969年到 1972年底,美国又发射了6艘“阿波罗”号载人登月飞船,除“阿波罗”13号出了事情外,另外5次“阿波罗”号载人登月完全成功。整个“阿波罗”计划使18名宇航员参加了登月飞行,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发生在“阿波罗”13号飞船上的故事,事后被好莱坞的艺术家们拍成了一部曾让千万美国人热泪盈眶的电影。而大多数世人也正是在看这部电影时,才终于了解了那些宇航员们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历时约11年,到1972年12月结束,耗资255亿美元。它是本世纪人类最雄伟的工程之一。经常与政府立场对立的美国宇宙空间历史学家威廉·伯罗斯在撰写“阿波罗”计划时说:“尽管这次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发现的动机是完全错误的。但这仍然是人类最伟大的冒险,这是个千年的奥德赛传奇。”


苏联工程师在登月竞赛失利之后,把精力集中于装配载人太空站。1971年4月19日,成功发射上天的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长13.5米,最大直径4.15米,重量18.6吨,曾有3名宇航员在站上生活工作了23天。但是,在这3位苏联宇航员完成任务驾驶“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回收人员在降落下来的密封舱里看到的却是3具尸体。


目前正在太空中边飞行边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则属于第四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工程耗资600多亿美元,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它从最初的构想到最后开始实施既是当年美苏竞争的产物,又是当前美俄合作的结果,从侧面为这两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太空成为“冤家”的航天大国之间,画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架上升空,73秒钟后突然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在目瞪口呆的观众眼前被炸成碎片坠入大西洋。这是“挑战者”号的第10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

谁也不会料到恶梦在17年后会再次降临。

美国人在这一个事业的最危险的两个阶段——起飞和降落,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在头两架航天飞机都以事故结束了它们的生涯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四条顶尖科学家的生命。然而,人们也有了数百次成功的经验。上一次“挑战者”号的事故,使美国的航天活动停止了三年,可是却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创造了七十多次成功的航天飞行。可见人类在在征服太空所遭遇的灾难中会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变得更强大、更先进,飞得更高、更远。

什么也挡不住宇宙对人类的诱惑,人类继续在太空中飞翔。而在太空的轨道上飞驰的美俄两国旗手中,即将出现五星红旗的中国人的身影。唱了一千年“步天歌”、做了两千年飞天梦的华夏民族,也要飞出地球了。中国航天系列《撼天记》第七部:《烈火天车》
2003年07月25日 09:50

45分钟×2集


星球探测是航天活动的一项有代表性的标志。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因此在五、六十年代,向月球发射探测器成为美苏航天角逐的重要项目。2000年9月出版的《原子能科学家杂志》刊登美国科学家埃德华?泰勒的一篇文章,披露了50年前一个令人震惊的内幕:美国空军和陆军早在 50年代末就打算在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军事基地,并且宣布月球归美国所有!


在人类所有的航天活动中,载人航天是宇宙探索的最终目的,也是最令人激动的航天活动,但也是最复杂、最困难的探险尝试。

1946年12月17日,已经来到美国的火箭设计师布劳恩,用V-2导弹将一些孢子送到了187公里的高空。第二年1月,他又用同样的运载工具将果蝇送到170公里的高空。1951年4月18日,美国空军用“空蜂”号探空火箭将一只猴子送人了高空。不过,美国人的这些动物先锋所起的作用都比不上苏联人所选用的狗。


1951年7月22日清晨.在人类通向太空的历程中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科罗廖夫的P-1火箭在卡普斯京亚尔火箭发射场升空。所有参加航天工作的人谁也说不上这次火箭里面载着两位特殊的狗乘员——茨冈和捷济克,回来时会不会变成死狗。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让卫星搭载“试飞”狗进人太空轨道便成为下一步的试飞重点。技术人员在周密准备试验卫星的同时,对试验的主角也进行了精心挑选。在对许多征召狗进行的筛选试验中,一只名为“库兹扬诺夫”的6公斤重的短毛狗被选中。


1957年11月3日,“卫星2号”和它上面的“莱卡”准确地进人到了预定的地球轨道。运行在一条近地点212公里、远地点166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上,每 102分钟绕地球一圈。

由于并没有返回的计划,“莱卡”从上天的那一刻就注定最后是必死无疑。当时苏联塔斯社对“莱卡”的飞行经历是这样报道的:前6天里“所有设备工作正常,‘莱卡’自我感觉极好。”后来又宣布:“……在第7天,给了‘莱卡’安眠药,它怀着为祖国尽完义务的心情静悄悄在太空死去。”

然而,近年来公开的一些资料却表明当时搭载“莱卡”的“卫星2号”在飞行中发生了问题。“莱卡” 可能只飞行了13个小时、在绕地球飞行了9圈后就被活活烤死了。


当时美国与苏联之间的航天竞争已经进人白热化,谁能抢先实现载人航天对两国的国家形象、人心士气等等都有重大意义。科罗廖夫与其他科学家商议之后,决定采用非常规的办法,即飞船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同步进行。这种方法带有相当大的风险,但是科罗廖夫明白要想抢在美国人的前面,只有这一条路。

科罗廖夫主持设计出了的“东方”号载人飞船,然而在随后进行的实验飞行中,失败考验着这些初学者。


8月19日,进行了第三次发射试验,飞船代号是“飞船-2”。这次飞船的密封舱内要热闹得多,其中不仅有两只名叫贝卡和斯特列卡的小狗,还有包括有50只老鼠和苍蝇、植物种子、小球藻在内的生物。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次发射中出现了一件“宇航员”“冒名顶替”的事情。这让后来才知道真相的科罗廖夫和他的技术人员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即使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生物也能在太空飞行。


从1959年10月开始,苏联从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队伍中进行了两个月的选拔,最初从3461名35岁以下的空军飞行员中选出了27人。1960年3月,经过再次选拔后,他们中筛选出20名作为培训对象,被送到星城航天员培训中心训练,这其中就包括后来脱颖而出的加加林。

其实,科罗廖夫对宇航员的第一人选早就心中有数了。很少有人知道加加林最后被选中的原因里有一条是他脚上擦得锃亮的黑皮鞋。


1961年4月12日清晨,荒凉的哈萨克大草原依然凉气袭人。一枚由SS-6洲际弹道导弹改装的,高达39米、重287吨、总功率达2000万马力的“东方”号运载火箭竖立在发射平台上。

就在加加林与科罗廖夫作最后的通话时,飞船突然发生了一个意外情况,这让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空气顿时更加凝重了。


公元 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7分,“东方”号运载火箭顶着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腾空而起。与此同时,透过发动机的轰隆声,清晰地传来了加加林激动的道别声:“我去了!”


“东方”飞船载着加加林以每小时27200千米的速度环绕地球飞驰。地面监测仪器上显示他的脉搏由通常的每分钟跳动64次猛增至150次。他向地面报告说“感到很难受,但可以忍耐。”

108分钟时,他开始返回地面。早在发射前,科罗廖夫就决定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只飞行一圈,他必须要保证此次飞行的绝对安全。事实正如科罗廖夫一直担心的,飞船在进人大气层时真的出现了问题。

由于故障使座舱与仪器舱不能及时分离,制动火箭的推力使飞船座舱疯狂地旋转打滚。此时“东方”号飞船正在以惊人的高速度疾速下坠。照这样下去将是飞船会像熊熊燃烧的流星一样高速砸向地面、宇航员被烧成灰烬和摔成粉末的结局。指挥中心的人们都束手无策,科罗廖夫当时甚至都已经不敢看飞行的显示屏了。


当加加林在7000米的高度顺利跳伞后,科罗廖夫立即给赫鲁晓夫打电话报告说:“降落伞已打开,正在着陆,飞船正常。”听到消息的赫鲁晓夫在电话那头向他大喊起来。

穿着奇异的宇航服装落地的加加林吓坏了地面上的孩子,加加林一边挥手一边大声喊:‘请不要怕,我是自己人,是苏联人,是从宇宙飞回来的’”……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的壮举使人类数千年的梦想成为现实,也使他从此获得了“宇宙哥伦布”称誉。为了纪念这个划时代的成就,“4.12”成了“航空航天国际纪念日”。

不过,史料证明,在加加林上天前后,苏联曾有两名航天员在训练中死亡。


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4个星期,1961年5月5日,美国的“水星”4号飞船把宇航员艾伦·谢泼送上了186公里的高空,作了一次亚轨道的试验飞行。两个月后,弗吉尔·格里索姆又乘坐“水星”号进入太空。1962年2月20日,“水星”6号飞船载着约翰·格伦完成了美国人第一次地球轨道飞行。他用了4小时55分钟围绕地球飞行了3圈。


尽管美国政府开始还不愿意承认这一事实,但是竞赛确实已经展开。而苏联人接连抢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第一”,这一事实深深地刺痛了美国人。当时在美国的各大广播和电视节目中,人们不断向美国政府和军事部门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们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在太空方面赶上苏联人?

然而,知道内情的人知道,此时的美国正在构想的一个举倾国之力的庞大计划——20世纪60年代后期轰动全世界的“阿波罗”登月行动。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来到国会发表演讲。向全世界宣布实施雄伟的载人登月计划,并在二战结束后第一次发出这样的号召:“整个国家的威望在此一举。”

此时的这位国家总统,使用了一句拳击手常用的语言来向全体国民解释这次重大行动的目的,是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


东西方两大国之间的登月竞争就此展开。1967年11月9日,美国人为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而专门研制的一种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土星” 5号巨型运载火箭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发射。试验中,它产生的高达3000吨的推力甚至掀掉了发射场5公里方圆内房屋的屋顶,远在1770 公里外的纽约州天文台记录到了发射的震动波。


美国人在实施阿波罗飞船计划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屡遭磨难,1967年1月27日,包括一年多前进行太空行走的美国第一人怀特在内的3名美国航天员,进入位于肯尼迪航天中心内的阿波罗-4号飞船进行飞行演练时发生了意外的火灾,3名航天员在几十秒钟内被活活烧死。在这一惨烈的过程中最为感人的是,指令长格里索姆代表3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通过话筒留在世间一段至今让人难以忘怀的话,这段话成为航天员们视死如归的经典语言。


美国人的不断进展对苏联人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无形压力。一切都以冲刺的速度进行,这不能不埋下一些隐患。4月23日,苏联著名的宇航员弗拉基米尔·科马罗夫驾驶着未完全建造好的“联盟号”升上太空。24小时后,返回地球着陆时因主降落伞没有弹出来,下降中的飞船以可怕的速度冲向地球。地面指挥控制中心束手无策的专家们眼睁睁地看着飞船砸到地面彻底粉碎。科马罗夫为此付出了生命,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第一位在航天飞行中死亡的人。


机会是稍纵即逝的,而美国人抓住机会。就在中国正在经历席卷全国的文化大革命风暴时,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被发射升空。4天后,也就是在西方各国欢庆圣诞节这一天,弗兰克·博尔曼和他的“阿波罗”8号乘员组在20小时6分钟内环绕月球轨道飞行了十次。在电视传送的实况中,飞行在天外的宇航员向地球上的人们奉送了《创世纪》中的诗句。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极少有人知道,当时“阿波罗”8号在飞向月球的途中,宇航员鲍尔曼上尉一度感到身体不适。但美国人担心失去一次领先苏联人的机会,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继续引导飞船飞向目标。小局部必须服从大全局。本来美国实现这一目标要比苏联人晚12天的,这下反而跑到苏联人的前面。


美国人领先的消息大大地刺激了苏联领导人。要求苏联的科学家必须要抢在美国人之前实现登月飞行。当时的设计师米申等人非常清楚, N-l运载火箭刚刚完成制造工作,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与调整。但是,领导人的命令决定了一切。

1969年2月21日,拜科努尔发射场外的大草原突然被一阵强大的发动机吼声震动了。一枚长104米的巨型圆锥运载火箭被一团耀眼的桔红色火柱推上了天空,甚至连一些见多识广的专业人员也对这枚“火箭之王”的巨大惊叹不已。方圆几十公里内的人们不约而同地高呼:“乌拉!”然而欢腾仅仅持续了70秒。火箭的尾部在飞行中突然起火爆炸,变成一团巨大的火球坠落地面。


苏联人不甘心这次的失败,7月3日,第二次发射再次进行,这次火箭甚至未能离开发射台就发生爆炸,将拜科努尔发射场炸了个稀烂。

屡试屡败的N-1火箭,让苏联人几乎心灰意冷。在美国首先载人登月马上就要成为即定事实的1969年7月上旬,他们抢险声明“无意与美国争夺首先载人上月球”。


1969年7月16日美国卡纳维拉尔角的发射场上,在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中,“土星”号庞大的身躯慢慢地挣脱了发射架。远在数英里外的参观台和指挥中心控制室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震撼。很快,“土星”5号火箭便载着“阿波罗” 门号冲出了大气层,踏上了登月的征程。

7月19日13时26分,经过3天里38万公里的飞行,此时的“阿波罗”11号已经接近了月球轨道。地面指挥中心向宇航员发出了进入月球轨道的指令。

15时12分.宇航员点着了“鹰”号的火箭发动机,登月舱开始向月面实施降落。就在这时,一个小小的停顿让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当时在距离月面50英尺时,闪光灯突然停滞在一个地方不动了。多年以后,英国人的一篇文章揭露了当时的真相,当时的“阿波罗”11号的登月行动实际上已经濒于灾难的边缘。


事后,飞行控制员史蒂夫·贝尔斯因为挽救了“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而获得了航天局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尼克松总统授予的勋章。他常常想,倘若他当时的决定错了不知道他会得到什么?而正是贝尔斯的当时的判断,挽救了差点中途夭折的“阿波罗”11号登月。


公元1969年7月20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22时56分,“全副武装”的阿姆斯特朗站在了登月舱舷梯最下面的一级上。他迈出那穿着太空靴的脚步,在月球表面踩上了来自地球的人的第一个脚印。至此,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位站在另一个世界土地上的人。

在这场经历中,许多美国人都作好了登月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毕竟这是人类的第一次。官方从白宫到美国航空航天局都悄悄地制定了一个应急计划,其中甚至有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此提前写好的一篇悼词,以备行动发生悲剧时之用。

有人说这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悲伤的一篇演讲,一篇从来就没有公开发表的演讲。


在“阿波罗”11号成功飞行之后,从1969年到 1972年底,美国又发射了6艘“阿波罗”号载人登月飞船,除“阿波罗”13号出了事情外,另外5次“阿波罗”号载人登月完全成功。整个“阿波罗”计划使18名宇航员参加了登月飞行,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发生在“阿波罗”13号飞船上的故事,事后被好莱坞的艺术家们拍成了一部曾让千万美国人热泪盈眶的电影。而大多数世人也正是在看这部电影时,才终于了解了那些宇航员们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历时约11年,到1972年12月结束,耗资255亿美元。它是本世纪人类最雄伟的工程之一。经常与政府立场对立的美国宇宙空间历史学家威廉·伯罗斯在撰写“阿波罗”计划时说:“尽管这次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发现的动机是完全错误的。但这仍然是人类最伟大的冒险,这是个千年的奥德赛传奇。”


苏联工程师在登月竞赛失利之后,把精力集中于装配载人太空站。1971年4月19日,成功发射上天的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长13.5米,最大直径4.15米,重量18.6吨,曾有3名宇航员在站上生活工作了23天。但是,在这3位苏联宇航员完成任务驾驶“联盟”—1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回收人员在降落下来的密封舱里看到的却是3具尸体。


目前正在太空中边飞行边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则属于第四代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工程耗资600多亿美元,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载人航天工程。它从最初的构想到最后开始实施既是当年美苏竞争的产物,又是当前美俄合作的结果,从侧面为这两个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在太空成为“冤家”的航天大国之间,画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射架上升空,73秒钟后突然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在目瞪口呆的观众眼前被炸成碎片坠入大西洋。这是“挑战者”号的第10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

谁也不会料到恶梦在17年后会再次降临。

美国人在这一个事业的最危险的两个阶段——起飞和降落,经历了两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在头两架航天飞机都以事故结束了它们的生涯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四条顶尖科学家的生命。然而,人们也有了数百次成功的经验。上一次“挑战者”号的事故,使美国的航天活动停止了三年,可是却在随后的十几年中创造了七十多次成功的航天飞行。可见人类在在征服太空所遭遇的灾难中会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变得更强大、更先进,飞得更高、更远。

什么也挡不住宇宙对人类的诱惑,人类继续在太空中飞翔。而在太空的轨道上飞驰的美俄两国旗手中,即将出现五星红旗的中国人的身影。唱了一千年“步天歌”、做了两千年飞天梦的华夏民族,也要飞出地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