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系列《撼天记》第五部:《心比天高》[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3:29:35
中国航天系列《撼天记》第五部:《心比天高》
2003年07月25日 09:47


45分钟×3集


1988年11月1日上午9时,在休斯公司总部大楼第二层会议室里,长城公司与休斯公司又举行了正式的合同签字仪式。盛大的招待会上,香槟美酒中,人人笑逐言开。但这时的中国航天人的笑脸背后,却埋伏着深深的忧虑。从中美双方把自己的名字签在合同上的那时起,一把危险的商业利剑已经高悬在头上。


拍着胸脯的中国人此时的的确确是“空口无凭”,美国人认为中国航天人到时候造出来的到底是“啤酒罐”,还是真能把卫星送入太空指定轨道的高科技火箭还很难说,必须事先经过一次实际检验。在双方签定的合同中规定,“长二捆”必须在1990年6月30日之前进行一次成功的试验飞行,否则,用户有权终止合同,选择别的运载火箭。


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的方案最终得到了“准生证”。但这时的航天人才发现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在挡着他们。手中没有造火箭的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火箭的航天人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到了贷款。本来就因为刚刚被推入市场经济还一贫如洗的中国航天人,一下要去贷款几个亿的人民币,这对历来习惯于闷着头干事的航天人来说是个不小的刺激。


等到必须的基本条件具备时,离合同规定的第一次试验发射时间,只剩18个月了!

一张看了让人吓一跳的时间表摆在火箭研制者面前。它要求设计部门在100天内解决火箭捆绑连接等20项技术难题;要在400天里设计生产出5000多套特殊工装,生产出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要在180天内做完大小300多项地面试验。而按常规,完成这些任务至少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

从1989年1月起,研制“长二捆”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全国迅速展开,几乎半个中国都在为这枚还看不见的“龙子”兴师动众。


1988年夏天,位于中国陕西秦岭山脉里的一个神秘地点,首次向来自美国休斯公司和澳大利亚卫星通讯公司的专家敞开了大门。这些下车时还以为来到一座普通山村的专家们惊讶地发现,眼前这条乱石遍地的山沟就是中国航天系统中代号为“067”的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当他们看见那些出入简易工棚的人们被介绍为中方高级技术人员时,认为中国人是在欺骗他们。


在火箭研制的同时,兴建大型发射场的工程在这时还是一片荒丘的场地破土动工。当时正值冬季。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数千名冻得瑟瑟发抖的施工者昼夜开始了施工。

18个月后,奇迹真的出现了——昔日碎石遍地的山凹里耸立起高达97米的发射塔架。但是昔日仅仅是草图一张的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却没有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的时间,而是提前了一天——于6月30号竖在发射台上。


“听话的乖孩子”让专家们决定将原定的发射日期提前到7月8日。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在一切顺利的背后,隐患正在悄悄地逼近。航天人即将面临着一场生死考验。


航天人付出生命代价的第一枚实验火箭发射成功后,激动的人们投入了赶制定型火箭热火朝天的工作之中。然而,谁也没有想到,4个月后的那次举世关注的发射,会成为又一次痛苦的磨难。对中国航天人来说,一场更大的危机在前面等着他们。


公元1992年的3月22日6时40分,展现在亿万电视观众眼前的是火箭喷火后一动不动的画面。从火箭点火到紧急关机,只有7秒!这7秒钟,把在场所有的人和电视机前的几亿观众惊得目瞪口呆。


指挥所里的人们正在流泪,而发射现场的抢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因为一个可能毁灭整个基地的巨大危险已经显现在人们眼前。事后有人说有可能是在这次设计“长二捆”的发射台时,设计人员鬼使神差般地一个不经意的设计,在1992年3月的那一天,挽救了西昌发射场。


4月14日故障分析审查委员会得出了结论,这让搞了一辈子火箭的专家们仰天长叹。

但返回研制生产岗位的中国航天人却被注定要承担来自同胞无形的压力。这也许让他们理解了有时为什么战士希望能在战场上光荣战死的无奈。

有赢就有输。但“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观念,似乎已渗透了民族的骨髓。科学的严谨往往难以招架一相情愿的激情。


由于火箭已经实施过点火,第一级火箭已经烧得遍体鳞伤。不能再启用、也不敢再启用了。中国必须再造一枚新的“长二捆”火箭!有人说这时的“航天人就是哭,也得边干边哭”,因为他们执行的是严格的国际商务发射合同。失败后的中国航天人最重要的,是要拿出闪电般的行动来。


1992年8月14日7时整,号称“神秘峡谷”的西昌卫星发射场和“长二捆”火箭又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历经沧桑的“长二捆”点火了。

从火箭发射到卫星进入轨道要经过约680秒的过程。对背水一战的航天人来说,那是死去活来的680秒!任何人都无法体会那一刻他们的心态。有人说在北京的马路上堵个车也不止这点时间,但对航天人来说,这短短的11分钟却比一辈子还漫长。


第二颗“澳星”发射的准备工作进展十分顺利。1992年10月20日,第四枚“长二捆”火箭安全抵达西昌。11天后的10月31日,第二颗“澳星”也从美国洛衫矶飞抵发射场。

为了增加现场气氛,卫星中心专门从成都请了16位“佳丽小姐”来到发射场,待发射成功之际,专门为“澳星”功臣献花敬酒。此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发射,发生了一个让航天人绞尽脑汁去破解的谜。

最后调查出来的结果竟然是一场灾难,又是一个奇迹!中国航天系列《撼天记》第五部:《心比天高》
2003年07月25日 09:47


45分钟×3集


1988年11月1日上午9时,在休斯公司总部大楼第二层会议室里,长城公司与休斯公司又举行了正式的合同签字仪式。盛大的招待会上,香槟美酒中,人人笑逐言开。但这时的中国航天人的笑脸背后,却埋伏着深深的忧虑。从中美双方把自己的名字签在合同上的那时起,一把危险的商业利剑已经高悬在头上。


拍着胸脯的中国人此时的的确确是“空口无凭”,美国人认为中国航天人到时候造出来的到底是“啤酒罐”,还是真能把卫星送入太空指定轨道的高科技火箭还很难说,必须事先经过一次实际检验。在双方签定的合同中规定,“长二捆”必须在1990年6月30日之前进行一次成功的试验飞行,否则,用户有权终止合同,选择别的运载火箭。


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澳星”的方案最终得到了“准生证”。但这时的航天人才发现还有一个更大的难题在挡着他们。手中没有造火箭的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造火箭的航天人想尽了各种办法。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到了贷款。本来就因为刚刚被推入市场经济还一贫如洗的中国航天人,一下要去贷款几个亿的人民币,这对历来习惯于闷着头干事的航天人来说是个不小的刺激。


等到必须的基本条件具备时,离合同规定的第一次试验发射时间,只剩18个月了!

一张看了让人吓一跳的时间表摆在火箭研制者面前。它要求设计部门在100天内解决火箭捆绑连接等20项技术难题;要在400天里设计生产出5000多套特殊工装,生产出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要在180天内做完大小300多项地面试验。而按常规,完成这些任务至少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

从1989年1月起,研制“长二捆”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全国迅速展开,几乎半个中国都在为这枚还看不见的“龙子”兴师动众。


1988年夏天,位于中国陕西秦岭山脉里的一个神秘地点,首次向来自美国休斯公司和澳大利亚卫星通讯公司的专家敞开了大门。这些下车时还以为来到一座普通山村的专家们惊讶地发现,眼前这条乱石遍地的山沟就是中国航天系统中代号为“067”的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当他们看见那些出入简易工棚的人们被介绍为中方高级技术人员时,认为中国人是在欺骗他们。


在火箭研制的同时,兴建大型发射场的工程在这时还是一片荒丘的场地破土动工。当时正值冬季。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数千名冻得瑟瑟发抖的施工者昼夜开始了施工。

18个月后,奇迹真的出现了——昔日碎石遍地的山凹里耸立起高达97米的发射塔架。但是昔日仅仅是草图一张的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却没有严格遵守合同规定的时间,而是提前了一天——于6月30号竖在发射台上。


“听话的乖孩子”让专家们决定将原定的发射日期提前到7月8日。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在一切顺利的背后,隐患正在悄悄地逼近。航天人即将面临着一场生死考验。


航天人付出生命代价的第一枚实验火箭发射成功后,激动的人们投入了赶制定型火箭热火朝天的工作之中。然而,谁也没有想到,4个月后的那次举世关注的发射,会成为又一次痛苦的磨难。对中国航天人来说,一场更大的危机在前面等着他们。


公元1992年的3月22日6时40分,展现在亿万电视观众眼前的是火箭喷火后一动不动的画面。从火箭点火到紧急关机,只有7秒!这7秒钟,把在场所有的人和电视机前的几亿观众惊得目瞪口呆。


指挥所里的人们正在流泪,而发射现场的抢险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因为一个可能毁灭整个基地的巨大危险已经显现在人们眼前。事后有人说有可能是在这次设计“长二捆”的发射台时,设计人员鬼使神差般地一个不经意的设计,在1992年3月的那一天,挽救了西昌发射场。


4月14日故障分析审查委员会得出了结论,这让搞了一辈子火箭的专家们仰天长叹。

但返回研制生产岗位的中国航天人却被注定要承担来自同胞无形的压力。这也许让他们理解了有时为什么战士希望能在战场上光荣战死的无奈。

有赢就有输。但“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观念,似乎已渗透了民族的骨髓。科学的严谨往往难以招架一相情愿的激情。


由于火箭已经实施过点火,第一级火箭已经烧得遍体鳞伤。不能再启用、也不敢再启用了。中国必须再造一枚新的“长二捆”火箭!有人说这时的“航天人就是哭,也得边干边哭”,因为他们执行的是严格的国际商务发射合同。失败后的中国航天人最重要的,是要拿出闪电般的行动来。


1992年8月14日7时整,号称“神秘峡谷”的西昌卫星发射场和“长二捆”火箭又一次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历经沧桑的“长二捆”点火了。

从火箭发射到卫星进入轨道要经过约680秒的过程。对背水一战的航天人来说,那是死去活来的680秒!任何人都无法体会那一刻他们的心态。有人说在北京的马路上堵个车也不止这点时间,但对航天人来说,这短短的11分钟却比一辈子还漫长。


第二颗“澳星”发射的准备工作进展十分顺利。1992年10月20日,第四枚“长二捆”火箭安全抵达西昌。11天后的10月31日,第二颗“澳星”也从美国洛衫矶飞抵发射场。

为了增加现场气氛,卫星中心专门从成都请了16位“佳丽小姐”来到发射场,待发射成功之际,专门为“澳星”功臣献花敬酒。此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发射,发生了一个让航天人绞尽脑汁去破解的谜。

最后调查出来的结果竟然是一场灾难,又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