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系列《撼天记》第三部:《宇宙之约》[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3:21:23
中国航天系列《撼天记》第三部:《宇宙之约》
2003年07月25日 09:44

  45分钟×2集


197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邓小平来到美国进行了八天的访问。这是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领导人到访这个太平洋彼岸的国家。当他代表12亿中国人坐进月球宇航车中时,火箭故乡的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天自己与世界的差距。


当人们第一次听到“倒闭”、“下岗”这样的市场经济的新名词时,许多航天人在思考:中国的航天工业应该怎么办?

航天工业的几十万人马几十年来一直在国内从事研制、生产、发射等试验任务,所有人员生活费用和研制试验经费,全都靠国家专用款支撑。中央提出军转民的战略方针后,原来有许多生产任务吃不饱的航天工厂,开始自己四处找米下锅。被逼急眼的人们甚至想到了卖冰棍。但由于大都是小打小闹,生产基金和生活费用仍然十分短缺。


80年代的太空已经成了商业卫星任意驰骋的世界。光每年的空间通信营业额就高达数十亿美元。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通信卫星等着要发射,出现了一个红火的航天发射国际市场。中国首次使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同步通信卫星后,有那么几个人,脑子突然开始转悠起来:中国的火箭能不能打入国际商业市场?


1989年,中国航天人开始筹划跨出国门的行动,成立了10人小组,开始瞄上了世界航天市场上最强的对手——美国。但让国际航天这一极特殊的领域突然熟悉并接纳一个过去印象中只生产茶叶和瓷器的国家很难,中国航天在等待机遇。

机遇有时会不期而至。1986年,被称作世界航天史上的黑色灾难年。继1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事件后。紧接着一系列的事故让世界火箭发射市场几乎瘫痪。一时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卫星厂家和用户都着急起来。天上运行的卫星寿命将尽,地上准备好的卫星排成长队等待发射,而阿里安火箭发射的日期尚不能确定。卫星的制造商们想起了一年前曾被他们冷遇的中国火箭。


1986年,在美国的著名的麦道公司的谈判室里,两名中方专家在舌战13名美国技术专家后,终于让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人手中有真家伙,从此美方对中方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认真和尊敬起来。


1987年1月28日,中国与美国特雷卫星公司在此签订了第一个合同。这是中国航天成立30 年来第一个与外商签定的火箭发射合同。

在中国发射“亚洲一号” 卫星之前,国际上只承认中国有发射卫星的能力,但对中国是否达到发射国际商用卫星的水平一直持观望怀疑的态度。所以“亚洲一号” 卫星能否发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中国航天走入世界的命运。中国航天系列《撼天记》第三部:《宇宙之约》
2003年07月25日 09:44

  45分钟×2集


1976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邓小平来到美国进行了八天的访问。这是新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领导人到访这个太平洋彼岸的国家。当他代表12亿中国人坐进月球宇航车中时,火箭故乡的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今天自己与世界的差距。


当人们第一次听到“倒闭”、“下岗”这样的市场经济的新名词时,许多航天人在思考:中国的航天工业应该怎么办?

航天工业的几十万人马几十年来一直在国内从事研制、生产、发射等试验任务,所有人员生活费用和研制试验经费,全都靠国家专用款支撑。中央提出军转民的战略方针后,原来有许多生产任务吃不饱的航天工厂,开始自己四处找米下锅。被逼急眼的人们甚至想到了卖冰棍。但由于大都是小打小闹,生产基金和生活费用仍然十分短缺。


80年代的太空已经成了商业卫星任意驰骋的世界。光每年的空间通信营业额就高达数十亿美元。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通信卫星等着要发射,出现了一个红火的航天发射国际市场。中国首次使用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同步通信卫星后,有那么几个人,脑子突然开始转悠起来:中国的火箭能不能打入国际商业市场?


1989年,中国航天人开始筹划跨出国门的行动,成立了10人小组,开始瞄上了世界航天市场上最强的对手——美国。但让国际航天这一极特殊的领域突然熟悉并接纳一个过去印象中只生产茶叶和瓷器的国家很难,中国航天在等待机遇。

机遇有时会不期而至。1986年,被称作世界航天史上的黑色灾难年。继1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事件后。紧接着一系列的事故让世界火箭发射市场几乎瘫痪。一时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卫星厂家和用户都着急起来。天上运行的卫星寿命将尽,地上准备好的卫星排成长队等待发射,而阿里安火箭发射的日期尚不能确定。卫星的制造商们想起了一年前曾被他们冷遇的中国火箭。


1986年,在美国的著名的麦道公司的谈判室里,两名中方专家在舌战13名美国技术专家后,终于让美国人认识到中国人手中有真家伙,从此美方对中方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认真和尊敬起来。


1987年1月28日,中国与美国特雷卫星公司在此签订了第一个合同。这是中国航天成立30 年来第一个与外商签定的火箭发射合同。

在中国发射“亚洲一号” 卫星之前,国际上只承认中国有发射卫星的能力,但对中国是否达到发射国际商用卫星的水平一直持观望怀疑的态度。所以“亚洲一号” 卫星能否发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中国航天走入世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