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为岳云说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3:12:32
<span class="content">世人眼中的岳云,大约都是来自说岳、评书岳飞传和戏曲而已。通常是俊朗勇敢的少年形象。忠诚、率真,保卫岳家庄,锤震金禅子,是个欢乐英雄。而史实上的岳云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曾有人以卫青比岳飞,以霍去病比岳云。然而相对于其父岳飞的功绩和声名,除了后世戏剧、小说中艺术化的表现,史料对岳云的记录少而又少。纵有记载,也是寥寥数语,令人只可揣其实,不能状其详。<br/><br/>&nbsp; &nbsp; 然而究其原因,却不得不提到岳飞一向不贪功,“尽推与同列及其下”的宽宏作风。以“重赏峻罚”治军的岳飞对于年十二即跟随自己驰骋疆场的儿子,其严格程度近乎不近人情,而且经常将岳云的战功藏匿不报。在这一开始,我暂不想讨论这种做法的是非和理由,不如随我一同看看当年的记载和文献,感悟其时的种种。<br/><br/>&nbsp; &nbsp; 岳珂《金佗粹编》卷九&lt;诸子遗事&gt;载:“云,年十二,从张宪战,宪得其力,大捷。号曰‘赢官人’,军中皆呼焉。先臣(按:指岳飞)征伐,未尝不与。京西之役,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攻下邓州,又攻破随州。颖昌之役,大战无虑十数合,出入虏阵,甲裳为赤,体被百余创。然每战捷,先臣独不上,故其功多不闻。历任先臣机幕、带御器械、提举醴泉观,官至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死之日,年二十三,赠安远军承宣使。”<br/>&nbsp; &nbsp; 以岳云的累累战功,及其勇武兼才华(按史有记载:云尝自领一军,“军”为宋时编制,一军通常有七八千人左右,据王曾瑜推测岳家军至少有十二军。其中背嵬军(亲军)马军就有八千余人),从军十一年,就算不是元帅之子,只做到“左武大夫”的官阶真的不高。难怪《高宗日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编年史都不见有岳云的言行记录。<br/><br/>&nbsp; &nbsp; 《金佗粹编》卷九经进鄂王行实编年之六&lt;遗事&gt;又载:臣云从战,数立奇功,(岳飞)乃常匿之,所迁扌翟皆朝廷举察,上所特命。襄汉功第一,不上逾年,铨曹辩之,始迁武翼郎。平杨么亦第一,又不上。张浚廉得其实,曰:‘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矣,然未得为公也。’乃奏云:‘湖湘之役,岳云实为奇功,以云乃飞子,不曾保明,乞与特推异数。’先臣犹辞不受。尝以特旨迁三资(按:升三级的意思。宋朝提升称“除”、“转”、“迁”),先臣辞曰,‘士卒冒矢石’,‘斩将陷阵,立奇功者,臣始列上事状,得升一级’,‘男云遽躐崇资’,是‘不能与士卒一律’,‘将何以服众。又言:‘非所以示将士大公至正之道。’累表不受。上嘉其志,特俞其请。类似的记载,尚有几百字,我就不如把当时岳飞与高宗的辞赏札子一一录下,按时间顺序由近至远。<br/><br/>&nbsp; &nbsp; 绍兴十年九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br/>&nbsp;&nbsp;&nbsp; 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路招讨使臣岳飞札子奏:“臣于今月二十六日准告,授臣男云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臣闻君之驭臣固不吝于厚赏;父之教子,岂可责以近功。臣恭依睿算,与虏贼决战于陈、颖之间,云随行迎敌,虽有薄效,殊未曾立到大功。遽超横列,仍领郡防,赏典过优,义不遑处。所有告命,臣不敢令云祗受,伏望圣慈俯垂天鉴,追还异恩,庶使云激励懦庸,别图报效。取进止。”<br/>&nbsp; &nbsp; 此奏所提及的陈、颖之战,应是指绍兴十年的北伐。颖昌大战中,岳云率背嵬骑兵八百挺前决战,自辰至午,甲裳为赤,体被百余创。据《紫微集》卷一六《岳云为舆番人接战大获胜捷除左武大夫遥郡防御使制》:“若夫成功行封,犹有遗者,何以为劳臣之劝哉!”王曾瑜教授据此推测岳飞在八、九月朝见前后,并未为岳云报功。宋廷发表岳云升官与岳飞上奏辞免应为时较晚。<br/><br/>&nbsp;&nbsp;&nbsp; 绍兴九年三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br/>&nbsp; &nbsp;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今月十五日准尚书省札子,十四日三省同奉圣旨,岳云可落阁职,舆转武显大夫、遥郡刺史。臣闻惟名舆器不可以假人,故循守资格,自有常法,必有非常之功,而后有非常之赏。如臣男云始就义方,尚存乳臭,虽累经于行阵,曾未见于事功。彼者仰蒙圣恩,曲垂异眷,超资躐等,骤进官联,不惟使云志气怠惰,而臣益切满盈之愧。况臣仰窃国恩,致身显位,固有侥冒之名矣,今并与其子侥冒,其可乎?伏望陛下揭离照之明,体乾健之断,特赐睿旨追还告命,庶使云粗知官爵之难,得勉力学业,他日或能备效驱策,受之未晚。取进止。”<br/><br/>&nbsp; &nbsp; 绍兴九年三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二札子<br/>&nbsp; &nbsp;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今月三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以臣辞免男云武显大夫、遥郡刺史,不允,不得再有陈情者。伏念臣遭遇宸眷,倍于常伦,初无显赫之功,以称褒崇之典。又况臣男云愚蠢无知,涓埃未效,□(缺)蒙优渥,以臣之故,冒滥爵禄,已为过分。今若又宠以异数,使之叨扌虞,不唯使云不知名器之重,或就骄溢,上则负陛下之恩,下则取缙绅之谤,并臣之罪,亦复难逃。伏望圣慈俯回天听,特赐追寝,实为臣父子之幸。臣不胜激切震汗之至。取进止。”<br/><br/>&nbsp; &nbsp; 绍兴九年三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三札子<br/>&nbsp; &nbsp;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近两具辞免臣男云武显大夫、遥郡刺史,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已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情者。恭读之际,愧汗交流。伏念臣叨荷圣恩,实倍伦等,曲折之辞,前已备述,不敢喋喋,上渎天听。臣以辞免开府恩命,重蒙玉音戒谕叮咛,又不敢固违天意,局脊(两字均有足旁)拜命,已切怵惶。今若并臣男云无功进职,是臣辞荣而益荣,避禄而邀禄也,恩虽至厚,公议谓何?伏望特简渊衷,俯回洞照,特赐寝免,庶安愚分。取进止。”<br/><br/>&nbsp; &nbsp; 绍兴九年三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br/>&nbsp; &nbsp;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先三具札子,辞免臣男云武显大夫、遥郡刺史恩命事。今月二十一日准尚书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依已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情。臣闻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臣奋身疏狄(辶底),冒国宠荣,陛下误恩,扌翟至重任,以孱陋之资,将军旅之众,顾惟匪称,夙夜惶瞿,唯恐检饬修省,有所未至,不足以服众。比者男云未尝立功,遽迁优轶,在臣私分,实不皇处。臣庸懦无能,方将勉竭驽钝,仰图报称,而自使其子受无功之赏,则是臣不能正己而自治,将何以率人哉?伏望陛下怜臣拙直,查察臣愚衷,早赐俞音,收还成命。容臣男他日大立战功,然后命之以官,亦未为晚。所有臣告一轴,除已令本司签听牒鄂州,于军资库寄纳外,取进止。”<br/>&nbsp;&nbsp;&nbsp; 绍兴七年二月 辞男云转三官札子<br/>&nbsp; &nbsp;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伏睹圣旨,岳云特转三官。契堪臣男云见充本司书写机宜文字,自有本职功状内合乞推恩等第。若更叨冒今来恩数,似出无名,非所以示将士大公至正之道也。伏望圣慈特降睿旨,速赐收还,不胜幸甚。取进止。”<br/>&nbsp; &nbsp; 绍兴六年,岳飞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岳云任宣抚副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在进攻伪齐商州、虢州、蔡州等战役中,再次建立战功,但岳飞在上报的“本职功状内合乞推恩等第”的人员中,未将岳云列入。<br/><br/>&nbsp; &nbsp; 绍兴七年三月 辞男云转三官第二札子<br/>&nbsp; &nbsp;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近具奏辞免男云特转三官恩数。今月二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允。伏念臣本以凡材,误蒙陛下付以方面,若臣不能与士卒一律,则亦不能整齐其心。昨者之战,士卒冒矢石,有斩将陷阵,立奇功者,臣始列上事状,得升一级,而男云何从超进崇资。臣正恐士卒有无功之谤,陛下致滥予之议。且陛下方谨惜名器,以磨厉天下,将绍复大业,而乃因臣私恩废公议,臣诚不安。伏望圣慈特降睿旨,收还上件恩命,臣父子幸甚。取进止。”<br/><br/>&nbsp; &nbsp; 绍兴五年六、七月 辞男云奇功赏申都督行府状<br/>&nbsp; &nbsp; 镇宁、崇信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岳飞状申:“准都督行府札子:‘勘会制置使司近差官兵平荡湖贼了当,内奇功、第一等人并已推恩乞,其武翼郎、阁门宣赞舍人岳云亦系奇功,缘云系岳飞之子,不曾保明。除已具奏,乞优与推恩等第外,札付飞照会。’契勘今来平荡湖贼,并系将士戮力用命之功;男云虽曾随军前去,即不曾立到显效。所有前项行府照札,飞即不敢令男云祗受,今随状缴纳,乞不施行。谨具申都督行府,伏候指挥。”<br/>&nbsp; &nbsp; 从这一奏,略可见岳珂所说的“平杨么亦第一,又不上”的始末。<br/><br/>&nbsp; &nbsp; 绍兴三年九月&nbsp;&nbsp;辞男云特除保义郎阁门祗候奏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副军都统制、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臣岳飞状奏:“臣今月十七日准枢密院札子,奉圣旨,除臣男保义郎、阁门祗候者。伏念臣寒陋无堪,上感圣恩,备员军事,未有涓埃之力,以报国家。况臣男云俾从戎伍,未立寸效,岂足仰副异眷,实不遑安。伏望特此寝罢,以安愚分。谨录奏闻,伏候敕旨。(按:至其时,史载确未见岳云战功)<br/><br/>&nbsp; &nbsp; 看过以上这些文献,不知你是否心有所感。在这里我丝毫没有指责岳飞对自己的儿子不持公正的意思。我相信这位中国历史上品格最为高尚、终身尽忠于国家、天下,而最终殉难于慷慨大义的将军绝对有他的理由。隐忍服众也好、戒其骄溢,培养儿子为致远之材也好,甚或曾有人猜测岳飞并不希望岳云卷入险恶肮脏的官场乃是出于保护之意也好,都自有其一片舔犊深情。每每读当时卷牍,追想前事,为岳飞品格折服的同时,也深深地为岳云叹息。身为南宋最精锐部队、手握十万重兵的岳家军主帅之子,其实是多么的不容易啊。<br/><br/>&nbsp; &nbsp; 平日训练,战马失足跌倒,为给将士们做出榜样,几乎被父亲斩首;每次战斗,总是冲锋陷阵在前,先诸军登城;郾城一战,以少敌多,凶险异常。岳飞首先命令岳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那不是沽名钓誉,是牺牲、是搏命啊。纵使如此应为军人之本分,然每每数立奇功,却大部未被彰显。论功行赏,别人可以争,他不可以争;大敌当前,别人可以退,他却只能进不能退。试问从古至今,能如岳云般不计性命血战黄沙,而又于功名如此隐忍而甘于平淡者,能有几人!以他停止在二十三岁的年轻生命来说,是何等宽宏的襟怀和气度!所以我尝心存猜测,难道当年的他已经能领悟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吗?嗟吁!往事不可追兮,然其志存高远,材可致远,当可肯定。如果不是早逝于奸相之手,未必不是第二个岳飞,如今我们所能读到的史料大概也不会这么少了吧。<br/>&nbsp; &nbsp; 写到此,心已怆然。就以旧诗一首结束此文,希望可以凝练以上所说的种种。<br/><br/>&nbsp; &nbsp; 塞北秋风中驰来威武的你,尘土满征衣 <br/>&nbsp; &nbsp; 杏花春雨中走来默默的你,浅笑在眉梢<br/>&nbsp; &nbsp; 如同天边静静飘过的云<br/>&nbsp; &nbsp; 在人世间短暂的停留<br/>&nbsp;&nbsp;&nbsp; 在峰巅眷恋地缠绕<br/>&nbsp; &nbsp; 只留下散落在史卷里淡淡的芬芳<br/>&nbsp; &nbsp; <br/>&nbsp; &nbsp; 后人读懂了你吗? <br/>&nbsp; &nbsp; 十二从戎、勇冠三军的将门虎子<br/>&nbsp;&nbsp;&nbsp; 大义赴死、少年早逝的忠臣孝子<br/>&nbsp; &nbsp; 世人知君为飞子,不知飞子有难为<br/>&nbsp; &nbsp; 知君骁勇,不知君亦善战也<br/>&nbsp; &nbsp; 然、你并不介意被黯淡了的星光和被埋没的功名<br/>&nbsp; &nbsp; 惟有烈烈江风知道你血战黄沙、百死不回的毅然决然<br/>&nbsp; &nbsp; 和你凝望它时眉宇间挥不去的忧伤<br/><br/>&nbsp; &nbsp; 追不到你生命中最后一刻的伤悲<br/>&nbsp; &nbsp; 那一刻、你耳边响起的<br/>&nbsp; &nbsp; 是金戈铁马的喧嚣<br/>&nbsp; &nbsp; 是儿时母亲吟唱的歌谣<br/>&nbsp; &nbsp; 还是、石门涧瀑布声中的欢笑</span><span class="content">世人眼中的岳云,大约都是来自说岳、评书岳飞传和戏曲而已。通常是俊朗勇敢的少年形象。忠诚、率真,保卫岳家庄,锤震金禅子,是个欢乐英雄。而史实上的岳云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曾有人以卫青比岳飞,以霍去病比岳云。然而相对于其父岳飞的功绩和声名,除了后世戏剧、小说中艺术化的表现,史料对岳云的记录少而又少。纵有记载,也是寥寥数语,令人只可揣其实,不能状其详。<br/><br/>&nbsp; &nbsp; 然而究其原因,却不得不提到岳飞一向不贪功,“尽推与同列及其下”的宽宏作风。以“重赏峻罚”治军的岳飞对于年十二即跟随自己驰骋疆场的儿子,其严格程度近乎不近人情,而且经常将岳云的战功藏匿不报。在这一开始,我暂不想讨论这种做法的是非和理由,不如随我一同看看当年的记载和文献,感悟其时的种种。<br/><br/>&nbsp; &nbsp; 岳珂《金佗粹编》卷九&lt;诸子遗事&gt;载:“云,年十二,从张宪战,宪得其力,大捷。号曰‘赢官人’,军中皆呼焉。先臣(按:指岳飞)征伐,未尝不与。京西之役,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攻下邓州,又攻破随州。颖昌之役,大战无虑十数合,出入虏阵,甲裳为赤,体被百余创。然每战捷,先臣独不上,故其功多不闻。历任先臣机幕、带御器械、提举醴泉观,官至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死之日,年二十三,赠安远军承宣使。”<br/>&nbsp; &nbsp; 以岳云的累累战功,及其勇武兼才华(按史有记载:云尝自领一军,“军”为宋时编制,一军通常有七八千人左右,据王曾瑜推测岳家军至少有十二军。其中背嵬军(亲军)马军就有八千余人),从军十一年,就算不是元帅之子,只做到“左武大夫”的官阶真的不高。难怪《高宗日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编年史都不见有岳云的言行记录。<br/><br/>&nbsp; &nbsp; 《金佗粹编》卷九经进鄂王行实编年之六&lt;遗事&gt;又载:臣云从战,数立奇功,(岳飞)乃常匿之,所迁扌翟皆朝廷举察,上所特命。襄汉功第一,不上逾年,铨曹辩之,始迁武翼郎。平杨么亦第一,又不上。张浚廉得其实,曰:‘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矣,然未得为公也。’乃奏云:‘湖湘之役,岳云实为奇功,以云乃飞子,不曾保明,乞与特推异数。’先臣犹辞不受。尝以特旨迁三资(按:升三级的意思。宋朝提升称“除”、“转”、“迁”),先臣辞曰,‘士卒冒矢石’,‘斩将陷阵,立奇功者,臣始列上事状,得升一级’,‘男云遽躐崇资’,是‘不能与士卒一律’,‘将何以服众。又言:‘非所以示将士大公至正之道。’累表不受。上嘉其志,特俞其请。类似的记载,尚有几百字,我就不如把当时岳飞与高宗的辞赏札子一一录下,按时间顺序由近至远。<br/><br/>&nbsp; &nbsp; 绍兴十年九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br/>&nbsp;&nbsp;&nbsp; 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河南、北路招讨使臣岳飞札子奏:“臣于今月二十六日准告,授臣男云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臣闻君之驭臣固不吝于厚赏;父之教子,岂可责以近功。臣恭依睿算,与虏贼决战于陈、颖之间,云随行迎敌,虽有薄效,殊未曾立到大功。遽超横列,仍领郡防,赏典过优,义不遑处。所有告命,臣不敢令云祗受,伏望圣慈俯垂天鉴,追还异恩,庶使云激励懦庸,别图报效。取进止。”<br/>&nbsp; &nbsp; 此奏所提及的陈、颖之战,应是指绍兴十年的北伐。颖昌大战中,岳云率背嵬骑兵八百挺前决战,自辰至午,甲裳为赤,体被百余创。据《紫微集》卷一六《岳云为舆番人接战大获胜捷除左武大夫遥郡防御使制》:“若夫成功行封,犹有遗者,何以为劳臣之劝哉!”王曾瑜教授据此推测岳飞在八、九月朝见前后,并未为岳云报功。宋廷发表岳云升官与岳飞上奏辞免应为时较晚。<br/><br/>&nbsp;&nbsp;&nbsp; 绍兴九年三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札子<br/>&nbsp; &nbsp;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今月十五日准尚书省札子,十四日三省同奉圣旨,岳云可落阁职,舆转武显大夫、遥郡刺史。臣闻惟名舆器不可以假人,故循守资格,自有常法,必有非常之功,而后有非常之赏。如臣男云始就义方,尚存乳臭,虽累经于行阵,曾未见于事功。彼者仰蒙圣恩,曲垂异眷,超资躐等,骤进官联,不惟使云志气怠惰,而臣益切满盈之愧。况臣仰窃国恩,致身显位,固有侥冒之名矣,今并与其子侥冒,其可乎?伏望陛下揭离照之明,体乾健之断,特赐睿旨追还告命,庶使云粗知官爵之难,得勉力学业,他日或能备效驱策,受之未晚。取进止。”<br/><br/>&nbsp; &nbsp; 绍兴九年三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二札子<br/>&nbsp; &nbsp;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今月三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以臣辞免男云武显大夫、遥郡刺史,不允,不得再有陈情者。伏念臣遭遇宸眷,倍于常伦,初无显赫之功,以称褒崇之典。又况臣男云愚蠢无知,涓埃未效,□(缺)蒙优渥,以臣之故,冒滥爵禄,已为过分。今若又宠以异数,使之叨扌虞,不唯使云不知名器之重,或就骄溢,上则负陛下之恩,下则取缙绅之谤,并臣之罪,亦复难逃。伏望圣慈俯回天听,特赐追寝,实为臣父子之幸。臣不胜激切震汗之至。取进止。”<br/><br/>&nbsp; &nbsp; 绍兴九年三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三札子<br/>&nbsp; &nbsp;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近两具辞免臣男云武显大夫、遥郡刺史,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已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情者。恭读之际,愧汗交流。伏念臣叨荷圣恩,实倍伦等,曲折之辞,前已备述,不敢喋喋,上渎天听。臣以辞免开府恩命,重蒙玉音戒谕叮咛,又不敢固违天意,局脊(两字均有足旁)拜命,已切怵惶。今若并臣男云无功进职,是臣辞荣而益荣,避禄而邀禄也,恩虽至厚,公议谓何?伏望特简渊衷,俯回洞照,特赐寝免,庶安愚分。取进止。”<br/><br/>&nbsp; &nbsp; 绍兴九年三月后 辞男云特转恩命第四札子<br/>&nbsp; &nbsp; 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先三具札子,辞免臣男云武显大夫、遥郡刺史恩命事。今月二十一日准尚书省札子,三省同奉圣旨,依已降指挥,不允,不得再有陈情。臣闻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臣奋身疏狄(辶底),冒国宠荣,陛下误恩,扌翟至重任,以孱陋之资,将军旅之众,顾惟匪称,夙夜惶瞿,唯恐检饬修省,有所未至,不足以服众。比者男云未尝立功,遽迁优轶,在臣私分,实不皇处。臣庸懦无能,方将勉竭驽钝,仰图报称,而自使其子受无功之赏,则是臣不能正己而自治,将何以率人哉?伏望陛下怜臣拙直,查察臣愚衷,早赐俞音,收还成命。容臣男他日大立战功,然后命之以官,亦未为晚。所有臣告一轴,除已令本司签听牒鄂州,于军资库寄纳外,取进止。”<br/>&nbsp;&nbsp;&nbsp; 绍兴七年二月 辞男云转三官札子<br/>&nbsp; &nbsp;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伏睹圣旨,岳云特转三官。契堪臣男云见充本司书写机宜文字,自有本职功状内合乞推恩等第。若更叨冒今来恩数,似出无名,非所以示将士大公至正之道也。伏望圣慈特降睿旨,速赐收还,不胜幸甚。取进止。”<br/>&nbsp; &nbsp; 绍兴六年,岳飞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岳云任宣抚副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在进攻伪齐商州、虢州、蔡州等战役中,再次建立战功,但岳飞在上报的“本职功状内合乞推恩等第”的人员中,未将岳云列入。<br/><br/>&nbsp; &nbsp; 绍兴七年三月 辞男云转三官第二札子<br/>&nbsp; &nbsp;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札子奏:“臣近具奏辞免男云特转三官恩数。今月二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不允。伏念臣本以凡材,误蒙陛下付以方面,若臣不能与士卒一律,则亦不能整齐其心。昨者之战,士卒冒矢石,有斩将陷阵,立奇功者,臣始列上事状,得升一级,而男云何从超进崇资。臣正恐士卒有无功之谤,陛下致滥予之议。且陛下方谨惜名器,以磨厉天下,将绍复大业,而乃因臣私恩废公议,臣诚不安。伏望圣慈特降睿旨,收还上件恩命,臣父子幸甚。取进止。”<br/><br/>&nbsp; &nbsp; 绍兴五年六、七月 辞男云奇功赏申都督行府状<br/>&nbsp; &nbsp; 镇宁、崇信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岳飞状申:“准都督行府札子:‘勘会制置使司近差官兵平荡湖贼了当,内奇功、第一等人并已推恩乞,其武翼郎、阁门宣赞舍人岳云亦系奇功,缘云系岳飞之子,不曾保明。除已具奏,乞优与推恩等第外,札付飞照会。’契勘今来平荡湖贼,并系将士戮力用命之功;男云虽曾随军前去,即不曾立到显效。所有前项行府照札,飞即不敢令男云祗受,今随状缴纳,乞不施行。谨具申都督行府,伏候指挥。”<br/>&nbsp; &nbsp; 从这一奏,略可见岳珂所说的“平杨么亦第一,又不上”的始末。<br/><br/>&nbsp; &nbsp; 绍兴三年九月&nbsp;&nbsp;辞男云特除保义郎阁门祗候奏镇南军承宣使、神武副军都统制、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臣岳飞状奏:“臣今月十七日准枢密院札子,奉圣旨,除臣男保义郎、阁门祗候者。伏念臣寒陋无堪,上感圣恩,备员军事,未有涓埃之力,以报国家。况臣男云俾从戎伍,未立寸效,岂足仰副异眷,实不遑安。伏望特此寝罢,以安愚分。谨录奏闻,伏候敕旨。(按:至其时,史载确未见岳云战功)<br/><br/>&nbsp; &nbsp; 看过以上这些文献,不知你是否心有所感。在这里我丝毫没有指责岳飞对自己的儿子不持公正的意思。我相信这位中国历史上品格最为高尚、终身尽忠于国家、天下,而最终殉难于慷慨大义的将军绝对有他的理由。隐忍服众也好、戒其骄溢,培养儿子为致远之材也好,甚或曾有人猜测岳飞并不希望岳云卷入险恶肮脏的官场乃是出于保护之意也好,都自有其一片舔犊深情。每每读当时卷牍,追想前事,为岳飞品格折服的同时,也深深地为岳云叹息。身为南宋最精锐部队、手握十万重兵的岳家军主帅之子,其实是多么的不容易啊。<br/><br/>&nbsp; &nbsp; 平日训练,战马失足跌倒,为给将士们做出榜样,几乎被父亲斩首;每次战斗,总是冲锋陷阵在前,先诸军登城;郾城一战,以少敌多,凶险异常。岳飞首先命令岳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那不是沽名钓誉,是牺牲、是搏命啊。纵使如此应为军人之本分,然每每数立奇功,却大部未被彰显。论功行赏,别人可以争,他不可以争;大敌当前,别人可以退,他却只能进不能退。试问从古至今,能如岳云般不计性命血战黄沙,而又于功名如此隐忍而甘于平淡者,能有几人!以他停止在二十三岁的年轻生命来说,是何等宽宏的襟怀和气度!所以我尝心存猜测,难道当年的他已经能领悟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吗?嗟吁!往事不可追兮,然其志存高远,材可致远,当可肯定。如果不是早逝于奸相之手,未必不是第二个岳飞,如今我们所能读到的史料大概也不会这么少了吧。<br/>&nbsp; &nbsp; 写到此,心已怆然。就以旧诗一首结束此文,希望可以凝练以上所说的种种。<br/><br/>&nbsp; &nbsp; 塞北秋风中驰来威武的你,尘土满征衣 <br/>&nbsp; &nbsp; 杏花春雨中走来默默的你,浅笑在眉梢<br/>&nbsp; &nbsp; 如同天边静静飘过的云<br/>&nbsp; &nbsp; 在人世间短暂的停留<br/>&nbsp;&nbsp;&nbsp; 在峰巅眷恋地缠绕<br/>&nbsp; &nbsp; 只留下散落在史卷里淡淡的芬芳<br/>&nbsp; &nbsp; <br/>&nbsp; &nbsp; 后人读懂了你吗? <br/>&nbsp; &nbsp; 十二从戎、勇冠三军的将门虎子<br/>&nbsp;&nbsp;&nbsp; 大义赴死、少年早逝的忠臣孝子<br/>&nbsp; &nbsp; 世人知君为飞子,不知飞子有难为<br/>&nbsp; &nbsp; 知君骁勇,不知君亦善战也<br/>&nbsp; &nbsp; 然、你并不介意被黯淡了的星光和被埋没的功名<br/>&nbsp; &nbsp; 惟有烈烈江风知道你血战黄沙、百死不回的毅然决然<br/>&nbsp; &nbsp; 和你凝望它时眉宇间挥不去的忧伤<br/><br/>&nbsp; &nbsp; 追不到你生命中最后一刻的伤悲<br/>&nbsp; &nbsp; 那一刻、你耳边响起的<br/>&nbsp; &nbsp; 是金戈铁马的喧嚣<br/>&nbsp; &nbsp; 是儿时母亲吟唱的歌谣<br/>&nbsp; &nbsp; 还是、石门涧瀑布声中的欢笑</span>
<p>这么好的一篇文章,居然没有人顶。我第一个来顶你。</p><p>平日训练,战马失足跌倒,为给将士们做出榜样,几乎被父亲斩首;每次战斗,总是冲锋陷阵在前,先诸军登城;郾城一战,以少敌多,凶险异常。岳飞首先命令岳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那不是沽名钓誉,是牺牲、是搏命啊。纵使如此应为军人之本分,然每每数立奇功,却大部未被彰显。论功行赏,别人可以争,他不可以争;大敌当前,别人可以退,他却只能进不能退。试问从古至今,能如岳云般不计性命血战黄沙,而又于功名如此隐忍而甘于平淡者,能有几人!以他停止在二十三岁的年轻生命来说,是何等宽宏的襟怀和气度!所以我尝心存猜测,难道当年的他已经能领悟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吗?嗟吁!往事不可追兮,然其志存高远,材可致远,当可肯定。如果不是早逝于奸相之手,未必不是第二个岳飞,如今我们所能读到的史料大概也不会这么少了吧。<br/>特别感动!!</p>
<p><br/>&nbsp;&nbsp;&nbsp; 塞北秋风中驰来威武的你,尘土满征衣 <br/>&nbsp; &nbsp; 杏花春雨中走来默默的你,浅笑在眉梢<br/>&nbsp; &nbsp; 如同天边静静飘过的云<br/>&nbsp; &nbsp; 在人世间短暂的停留<br/>&nbsp;&nbsp;&nbsp; 在峰巅眷恋地缠绕<br/>&nbsp; &nbsp; 只留下散落在史卷里淡淡的芬芳<br/>&nbsp; &nbsp; <br/>&nbsp; &nbsp; 后人读懂了你吗? <br/>&nbsp; &nbsp; 十二从戎、勇冠三军的将门虎子<br/>&nbsp;&nbsp;&nbsp; 大义赴死、少年早逝的忠臣孝子<br/>&nbsp; &nbsp; 世人知君为飞子,不知飞子有难为<br/>&nbsp; &nbsp; 知君骁勇,不知君亦善战也<br/>&nbsp; &nbsp; 然、你并不介意被黯淡了的星光和被埋没的功名<br/>&nbsp; &nbsp; 惟有烈烈江风知道你血战黄沙、百死不回的毅然决然<br/>&nbsp; &nbsp; 和你凝望它时眉宇间挥不去的忧伤<br/><br/>&nbsp; &nbsp; 追不到你生命中最后一刻的伤悲<br/>&nbsp; &nbsp; 那一刻、你耳边响起的<br/>&nbsp; &nbsp; 是金戈铁马的喧嚣<br/>&nbsp; &nbsp; 是儿时母亲吟唱的歌谣<br/>&nbsp; &nbsp; 还是、石门涧瀑布声中的欢笑</p><p>好诗,岳飞父子永垂青史.</p>
好文好文!关于岳云的记载确实太少了!
好象印象当中岳云是养子?
<p>我对其了解,多是演义,少有整史</p><p>-------惭愧</p><p></p><p></p>
痛心啊!

楼主真是有心人
此文很详尽,真少年英雄.
可是文章最后一句说岳云死于歼相之手,说的有些过了.当时高宗准备杀岳飞,岳云,张宪三人,秦绘和朝中许多大臣认为,岳云年少英勇,屡建奇功,违令之罪追究岳飞和张宪即可,主张从轻处置岳云,认为流放就可以了,他们的谏言,并未被盛怒之中的高宗采纳.
这是历史事实.
说中国历史人物的冤屈,没有人可以能超过秦绘,都快一千年了,老夫不才,对这段历史看了点史料,我认为人家是冤枉的,而且冤屈太明显了.
一:岳飞到底该不该死
岳飞是抗金英雄,没有人可以否定这一点,为了民族的生存鞠躬尽瘁,精忠报国,他的这种爱国的情操,永远值得大家景仰.可是岳飞他确是该死的,因为他做事太过分了,已经到了该死的地步.为了保险起见,老夫专门查了十二道金牌的问题,发现是确有其事,那岳飞就是该死的,是他自己做的太过分了,与别人无关的.人无完人,不能因为岳飞是抗金英雄,就对他的过失不管不问,这样的话,我们太对不起历史和自己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国家的帝王,最高权利者,给他的部下下达了命令,他的部下一再的违抗,达到了十二道金牌才能见效的程度,试问换了任何人,唐太宗,秦始皇,还是小平同志,还有什么威信可言?被部下如此的违抗自己的命令,还怎么的去统率天下,治理国家,约束其他人?
古人有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还有下半句,该受的就应该接受,在中国历史五千年中,除了丧心病狂的叛逆,没有人敢做的,也下不了这样的心来违抗自己国家的领袖的十一次命令.不管你有多么崇高的理由,连自己作为臣子,作为军人最起码的做事准则都不顾,置国家领袖的权威于不顾,一意孤行,目无君主,没有一点顾全大局的心思,试问换了任何人,唐太宗,秦始皇,能容的下这样的部下吗?
当时中原地区金国集结了20多万部队,宋军的其他各路已经败退,岳飞其实已经孤军深入,8万多人马,兵力相当分散,处境危险了,要不是刘绮果断的给他断后,后果可能好不了哪里.
即使他真的是孙武再世,太宗气吞虎牢关之才,他侥幸可以打败了金国,可是一个违抗了十二道金牌,已经让自己的君王威信扫地的人,能指望他给国家带来什么?竹君子怀疑他对宋王朝,汉族内部团结的威胁,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岳飞做的事情,已经到了该死的地步,换了谁,都要杀他的,秦绘死后,其他人的案子都被翻过来了,就是岳飞的案子颂高宗不给翻,而且一生嫉恨岳飞,什么原因?太明显了吧?
岳飞违抗十一道金牌,可以说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岳飞这人很耿直,有时候说话做事分寸把握的过了些,岳飞曾经为关心国家立储的事情,触怒过高宗,高宗当面教训他,你把你职责内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当时显然很生气,高宗在生育方面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岳飞这样说,是为了国家,可是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显然是不恰当的。
然后岳飞和高宗在政治上还经常有一些小摩擦,有时候也以辞职的方式和高宗软对抗,这些事情高宗应该不会放在心上。
其实岳飞也是高宗亲自栽培提拔起来的心腹爱将,到最后岳飞竟然北伐伐昏了头,连续违抗高宗十一道金牌,这对高宗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二,是秦绘杀了岳飞吗?
明显要杀岳飞的,是宋高宗,而且岳飞他自己做事太过分了,是该杀的.秦绘只是替宋高宗履行了手续而已,当时的宋高宗手下的宰相,多的几个月,少的几天,看着不满意就换.在自己的威信受到如此严重的挑衅和打击之下,宋高宗对岳飞的态度已经是嫉恨了,他已经下了杀岳飞的决心.这个时候如果秦绘不去履行这个手续,这个过程,还有其他人会去做,岳飞的死关人家秦绘什么事情?在宋朝,即使你是宰相,没有皇帝的批准,是没有权利杀州以上级别的官员的,秦绘哪有这么大的本事?
然后老夫也说说莫须有,在这里,老夫认为大家应该首先从字面上来看莫须有这三个字,其意思是或许有还是不需要有?稍微有点文学功底的初中生都可以看出来,莫须有的意思是不需要有,哪是什么或许有?在表面上根据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缘,岳飞可以说是无罪。但是岳飞的确连续违抗十一次金牌,已经使高宗威信扫地,到了不能不杀他的地步,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想想,的确是不需要什么罪名了。
然后是秦绘对岳云的处置态度,当时宋高宗是坚决的要杀岳飞,张宪和岳云的,秦绘认为岳云年纪尚小,并且作战英勇。屡立大功,和其他几位官员上奏折建议只杀岳飞和张宪,对岳云流放就可以了,可是当时高宗由于情绪方面的原因,并没有采纳。

三:议和是对是错?
秦绘的主要污名就是议和,汉族人自己打不过金国人,无力收复失地,却把责任推到了一个主张和金国人议和的官员身上,实在是太过的无耻.打仗靠什么来打?打仗其实打的是老百姓的苦难!岳飞一个区区八万人的北伐部队,就有20万的后勤人员,长年的战争,苦的是老百姓而已.
在这里有民族大义的问题,有失地应该去收复,这是责任问题,没有人说不对.可是要分情况,该忍的,该争的,要分明白.绍兴十年南宋对金国的北伐,是历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行动,最后的结果,五路人马中除了岳飞的一路保持不败外,其他的四路都败退了,或者说失去了进攻的能力,这样的情况就很明显,南宋对金国,在战略上并不占优势,而且是有一定的劣势的,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有能力去灭了人家,收复失地?打下去最多的可能是相互的消耗战,没有什么意义,不如积蓄实力,饲机而动,这样把握更大一些.唐朝灭突厥,灭高勾丽,徐达北伐的成功,都是在敌人内乱后才获得胜利的,而不是和敌人去硬拼得来的.
议和是对是错?在灭不了对方的情况下,没有预期胜利希望的情况下,议和无疑说不上对,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也说不上是错.918的时候中国议和了,朝鲜战争中国也议和了,中印战争,马岛,两伊,中东,都议和了,为什么议和,打不出结果,不议和有什么办法?江主席时代正式以条约的的方式承认俄罗斯对中国大片领土的侵吞,不承认,难道要让中国人去俄罗斯的原子弹下晒太阳?当时的金国内部也有主和派,在和宋朝的议和中,曾经归还宋朝了河南和陕西两地,这么大的收获,有时候用战争也不一定能做到。

四秦绘主张议和的私人动机分析
秦绘主和,岳飞主战,都有自己考虑事情的理由。在分析历史事件的时候,有一个方法,是利益分析法,就是在无法确认某人的做事动机的情况下,先从结果入手,看看这件事情是对谁有好处,对谁没好处,这样就可以为分析树立一个很客观的参考。宋朝重文轻武,这是一个传统,武人做宰相的机会可以说是没有。当时秦绘做官已经做到了宰相的位置,岳飞即使功劳再大,对他的位置是没有威胁的,金国能给他这样的文官的权利,也不会比他当宋朝的宰相有多少出入,可以说用利益分析法,根本可以排除秦绘为了私人利益谋害岳飞,为了私人利益和金国内通的可能。如果硬要说有这种可能,那除非秦绘有什么把柄落到了金人手上,这是有可能的,老夫在此也不能否认。不过有一个疑问,为岳飞说话的人那么多,他们不会不明白利益分析法这么最基本的方法,可是都800年了,无数的史家,没有人给大家提供任何的秦绘在金人手里有把柄的证据,即使小道消息也没有一条,来补上利益分析法中的这个漏洞,这一点是说不过去。即使有,谈判中的决策过程,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宋高宗精明睿智,在宋朝皇帝中可以排前四的人,一手挽救南宋半壁河山,眼睛里面也不可能有多少沙子,不是那么好骗的。当时能重用秦绘,是因为秦绘在做金国俘虏的时候,能保持清贫的生活,能守的住自己做人品德,宋朝密探也不少,那么多的眼睛,如果有什么亏心事,被金人抓住了把柄,是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的。

四秦绘的案子为什么一千年都没有被翻过来?
这里面就是人性的丑陋的一面,岳飞被翻案,是南宋又要北伐了,为了鼓舞人心,就把岳飞违抗十一道命令的事情揭不不说,把责任推给自己不喜欢的臣子秦绘,单纯的把岳飞的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提取出来.历代王朝都是如此。
每个民族都需要英雄,已经树立好了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能用就好,包括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可以让一个无辜的人跪在一个雕像前长达800年之久,造就一个千古的冤屈.不顾事实,不顾是非对错,为了利益,不要礼仪廉耻,不想摸着良心做事,这样的做法,秦绘的冤屈,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思想糟粕.作为现代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该给人家一个公平了,800多年了,换了你,那该是多么大的冤屈!
]]
像岳爷敬礼,满门忠烈!
岳飞的那种精神的确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是对的,可是为了一个英雄而要让其他的人受到冤屈,岳飞自己在地下都不会安心吧.自己做错了事情,是该死的,岳飞在地下如果醒悟了,而看到后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把自己象蜡象一样的供着,受这种被扭曲了的哀荣,以他高傲自负正直的性格,他能心安理得吗?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滔滔大江向东去,会冲洗人间的一切虚伪狡诈,狼心狗肺,把真实的历史写到教科书中,来教化人民,是每个中国人无可推卸的责任.
楼上可曾吃过“油条”~~~~~~~~~~~~~~~~~~~
资料比较详细
岳飞的最大失败在于,他丝毫都不懂得如何处理与君主的关系。
他作为自己崛起的一支武装力量首领,在最忌讳武将的宋王朝,他几乎没有采取过取信君主的事,反倒是皇帝多次拉拢他,他也不领情,皇帝从给他钱财,他拒绝,送给他美女,他也拒绝。皇帝能信任他才怪,失去皇帝的信任,他的命运也就注定了。
岳飞一天内接到十二道金牌,你有时间不抗旨吗?估计岳飞的部队还在准备撤退时,金牌一道接一道地到来了,你有时间在接到第一道时便撤回吗?就算其他部队都已经撤了,难道是岳飞的错吗,他的部队好象距离最远啊。我不太清楚这段历史,请明白的人给我讲讲。我认为岳飞的死是因为不会处理与皇帝的关系。
记得历史评价岳飞唯一的缺点就是:

封建忠君思想----------
长叹一声。。
原帖由 香山大漠 于 2006-11-15 01:18 发表
岳飞的那种精神的确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这是对的,可是为了一个英雄而要让其他的人受到冤屈,岳飞自己在地下都不会安心吧.自己做错了事情,是该死的,岳飞在地下如果醒悟了,而看到后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把自己象蜡象一样 ...

你是那时人转世,怎么知道什么历史是最真实的 ?
岳云,少年英雄。

推荐:岳飞资料网——梦绕神州路
http://yuef.51.net/stuff/dgmin.htm
云,飞养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飞征伐, 未尝不与,数立奇功,飞辄隐之。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 攻下随州,又攻破邓州,襄汉平,功在第一,飞不言。逾年,铨曹辩之,始迁武翼 郎、杨么平,功亦第一,又不上。张浚廉得其实,曰:“岳侯避宠荣,廉则廉矣, 未得为公也。”奏乞推异数,飞力辞不受。尝以特旨迁三资,飞辞曰:“士卒冒矢 石立奇功,始升一级,男云遽躐崇资,何以服众?”累表不受。颍昌大战,无虑十 数,出入行阵,体被百余创,甲裳为赤。以功迁忠州防御使,飞又辞;命带御器械, 飞又力辞之。终左武大夫、提举醴泉观。死年二十三。孝宗初,与飞同复元官,以 礼祔葬,赠安远军承宣使。

第二十章 秦桧是杀害岳飞的元凶
http://yuef.51.net/stuff/dgm020.htm
在绍兴十一年的阴暗岁末,当岳飞等人遇害的消息传开后,临安市民莫不哀痛悲悼,不少人泣不成声,“下至三尺之童”,都唾骂秦桧。宋廷为标榜屠戮有理,将岳飞的狱案,“令刑部镂板,遍牒诸路”。这反而更激发了各地人民的痛悼之情,“天下闻者无不垂涕”。①岳飞死后一年,鄂州军中很多将领前往武昌县(今湖北鄂州市)走马游乐,有一个军士为“忠义所激”,吟诗一首说:

“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武昌门外千株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在宋廷的黑暗统治下,这首诗做得比较隐晦,却是指责“帝主”杀害岳飞无疑。将士们听后,都“为之悲泣”而“罢游”。②

二十年后,为抵御金海陵王的南犯,御史中丞汪澈“宣谕荆、襄”,鄂州将士联名上状,要求为故帅申冤理枉,“哭声如雷”,众人甚至大呼:“为我岳公争气,效一死!”汪澈劝慰多时,答应禀报朝廷,人们仍啜泣不止。③

直到岳飞身后好几十年,江、湖之地的百姓依然家家户户张挂岳飞的遗像,奉祀不衰,还流传了很多歌颂他的民间故事。鄂州城内的旌忠坊,特别为岳飞设立忠烈庙。④岳霖途径赣州(原名虔州),即有“父老帅其子弟来迎”,个个泪流满面,说:“不图今日复见相公之子。”他到荆湖北路任官,鄂州军民闻讯后,“设香案,具酒牢,哭而迎”,以表示他们对岳飞的缅怀。其中有一个老媪,她的丈夫和儿子、女婿都因“不善为人”,被岳飞所斩。但她仍对这位正直严明的故帅深致悼念。⑤词人刘过在《六州歌头》中写道: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⑥

袁甫也写诗说:

“儿时曾住练江头,长老频频说岳侯:手握天戈能决胜,心轻人爵祗寻幽。”⑦

宋高宗和秦桧曾经使宋朝的官史中,塞满了谀词和谰言。颂宋高宗,则“大功巍巍,超冠古昔”,赞秦桧,则“大节孤忠,奇谋远识”;诋岳飞,则“稔成罪衅”,“逆状显著”。⑧然而曾几何时,此类文辞便成了“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是非曲直,毕竟是不容颠倒的。

历史是无情的。时势造就了岳飞这个英雄人物,却又由于各种力量和因素的交互作用,毁灭了这个英雄,特别是毁灭了他的理想。人民却是多情的,千百年来,西子湖畔的忠魂,得到了永久的尊崇和纪念。⑨
岳飞的爱国主义和忠君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大致是自秦汉以来,由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而长期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但是,在岳飞所处的时代,爱国主义不可避免地与保卫赵宋家天下、忠君思想融合为一。须知祖国、国家和君主,乃是现代人的不同概念。但是,忠君思想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愚忠。

后世人对岳飞“愚忠”的印象,其实并非真正得自于准确的历史记载。岳珂编写祖父岳飞的传记,即《鄂国金佗稡编》的《鄂王行实编年》,固然竭力讳避和抹煞岳飞与宋高宗的矛盾,但强调、渲染和虚构岳飞的“愚忠”形象,还是更晚的事。清朝乾隆皇帝为使臣僚对自己尽忠,有意将岳飞渲染为对皇帝“愚忠”的楷模。他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搆,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①

此段评论并不符合史实,岳飞为抗金成功,并未回避久握军权之嫌,绍兴十年班师时,他也未料想会遭秦桧的毒手。当然,给人印象最探者,还是《说岳全传》、戏曲之类的艺术虚构。如在清人钱彩的《说岳全传》中,岳飞死到临头,仍对宋高宗感恩戴德,忠心不二,他亲自捆缚企图造反的岳雲和张宪,引颈受戮。

其实,宋人尽管一般都肯定岳飞,却并未将他作为忠君道德的楷模,更无人认为他有今人所谓的“愚忠”思想。理学集大成人物朱熹在肯定岳飞“忠勇”的同时,又认为岳飞“有些毛病”。“毛病”之一是“骄横”,“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岳飞较疏,高宗又忌之,遂为秦所诛”。“毛病”之二,是“恃才不自晦”,锋芒毕露,不行韬晦保身之计。②

如今看来,朱熹的一些指责,倒恰好是岳飞的一些优点。例如他在绍兴七年愤慨辞职,绍兴十年违诏出师,说明他对皇帝并非是绝对服从,而毫无怨尤。

研究问题忌带表面性,若仅从今存宋高宗手诏和岳飞奏议着眼,总不免有表面应酬的官样文章。人们摘引此类文词,说明君爱臣,臣忠君,自然并不困难,却不足以说明实质性的问题。

如果进行由表及里的探究,就不难发现,绍兴七年是宋高宗和岳飞君臣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自绍兴元年到七年初,宋高宗需要擢用良将,安内攘外,以保全皇位。岳飞升迁最快,后来居上,一时成为宋高宗最器重的武将,甚至准备授以全国大部兵力的指挥权。岳飞在上奏中非常感激皇帝的破格提拔,渴望抗金功成,以为报答。但是,自宋高宗取消兼统淮西行营左护军的成命,岳飞愤而辞职以后,围绕着设立皇储,要求增兵,对金和战等问题,君臣之间的裂痕愈来愈深。宋高宗最后使用屠刀,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岳飞的悲剧在于既要爱国,又须忠君,事实上两者不可兼得。他在生前最后几年中,既对皇帝愈来愈不满,却又不能摆脱忠君道德的束缚。最后则是宋高宗对这个根本没有野心的将帅下毒手。人们不能苛求岳飞具有反对专制政治的超前意识,岳飞的才能、品格和风骨尽管堪称是古代武将的典范,却反而不容于世,成为专制腐败政治的典型牺牲品。

在中华四千年的悠久历史巾,对后世子孙起着巨大精神影响的历史伟人,为数并不多,而岳飞则是其中的—位。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他的高风亮节,不仅为表率于宋代,③也激励着后世。

残酷的宋金战争早已成为历史陈迹,金朝的女真人逐渐融合在汉族之中,其后裔也已成为汉人的一部分,仅有少量留在东北的女真人,成为后来满族的祖先。然而岳飞的崇高爱国精神,却长久地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神魂,砥砺着我们民族的志节。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也长久地震撼着我们民族的心灵。

一个伟大的、而又多灾多难的文明古国,她之所以能屡仆而屡兴,千百年来的爱国主义传统,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柱,无疑是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每当祖国蒙受耻辱,遭遇劫难,濒临危亡之际,总是有大批大批的爱国志士,甘愿为她的荣辱、兴衰、存亡而献身。岳飞等先烈的榜样,鞭策着后人;而后人的奋斗业绩,也可超越前人。

时至今日,中华大地仍处在文明重建阶段。中华民族是有强韧生命力的民族,中华民族不甘永远落人之后,也不会永远落人之后。建设新文明,并不意味着必须彻底毁灭旧传统。特别是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必将发扬光大本民族优秀的、有价值的旧传统,而摈弃坏的、不适用的旧传统,以滋养和建设崭新的文明。


①《岳庙志略》卷首《岳武穆论》。
②《朱子语类)卷13l,卷132.
③如《宋史》卷451《徐应镳传》载,南宋亡时,太学生徐应镳在原是岳飞故宅的太学,祭奠岳飞祠,然后全家自焚。
是非曲直,毕竟是不容颠倒的


-------------------顶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