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支派”才是中国人的祖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03:17
“消失的十支派”在中国?

近些年来,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掉后,“消失的十支派”经波斯进入中原,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明外来说在近现代中国层出不穷,而血统外来说也出现了诸如“中国人是苏美尔人后裔”的新奇说法。那么,“以色列支派在中国”,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以色列支派的来龙去脉。

根据《圣经》传说,古代以色列由十二个不同的支派组成: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以萨迦、西布伦、约瑟(分为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创世记》记载十二支派来源于以色列第三代先祖雅各(别名“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其中曾经在埃及身居高位的约瑟的两个儿子都得以发展成独立支派,因而支派总数实际是十三个。而根据《约书亚记》18:7,摩西的继任者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并分配土地之时,负责宗教事务的利未人并未获得祖产而散居全境,因而最终在地理上以色列仍然由其余十二个支派组成。



根据《圣经》绘制的以色列十二支派领地示意图








很难说十二支派之间最初是否有血缘关系。事实上,十二支派或许仅仅是基于共同或相似的语言(希伯来语)及宗教信仰(崇拜耶和华)的部落集团,其内部联系并不紧密。

公元前十一世纪,传说中大卫王从扫罗王手中夺权,建立以色列王国,领土曾包括如今以色列全境和约旦河东岸。历二世而衰,著名的所罗门王死后,北边十个支派在耶罗波安的带领下脱离了建都于耶路撒冷的“中央政府”,建立北国并仍称以色列。而南国仅剩下大卫家族从属的犹大部落和扫罗王的便雅悯部落,史称犹大王国,当今犹太人便认为自己是犹大王国后裔。

公元前九世纪,北国国王暗利(Omri)迁新都撒玛利亚(Samaria),从此北国又称撒玛利亚王国。公元前722/721年,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完成了对撒玛利亚的歼灭,并将其居民流放。由此诞生了著名的“消失的十支派”传说。

千百年来,从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和印度犹太人,再到更显牵强的印欧语系的斯基泰人(中国古籍上的“塞种人”)乃至印第安人、日本人,十支派的后裔在人们想象力的指引下可谓遍布全球,而华夏大地也未能“幸免”。然而,这些传言往往没有任何文本或考古上的证据支持。



文艺复兴时期的暗利像——迁都撒玛利亚的北国以色列国王Guillaume Rouillé's Promptuarii Iconum Insigniorum







“消失的十支派”在中国?

近些年来,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掉后,“消失的十支派”经波斯进入中原,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明外来说在近现代中国层出不穷,而血统外来说也出现了诸如“中国人是苏美尔人后裔”的新奇说法。那么,“以色列支派在中国”,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以色列支派的来龙去脉。

根据《圣经》传说,古代以色列由十二个不同的支派组成: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以萨迦、西布伦、约瑟(分为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创世记》记载十二支派来源于以色列第三代先祖雅各(别名“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其中曾经在埃及身居高位的约瑟的两个儿子都得以发展成独立支派,因而支派总数实际是十三个。而根据《约书亚记》18:7,摩西的继任者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并分配土地之时,负责宗教事务的利未人并未获得祖产而散居全境,因而最终在地理上以色列仍然由其余十二个支派组成。


1.jpg (44.4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6 02:06 上传


根据《圣经》绘制的以色列十二支派领地示意图








很难说十二支派之间最初是否有血缘关系。事实上,十二支派或许仅仅是基于共同或相似的语言(希伯来语)及宗教信仰(崇拜耶和华)的部落集团,其内部联系并不紧密。

公元前十一世纪,传说中大卫王从扫罗王手中夺权,建立以色列王国,领土曾包括如今以色列全境和约旦河东岸。历二世而衰,著名的所罗门王死后,北边十个支派在耶罗波安的带领下脱离了建都于耶路撒冷的“中央政府”,建立北国并仍称以色列。而南国仅剩下大卫家族从属的犹大部落和扫罗王的便雅悯部落,史称犹大王国,当今犹太人便认为自己是犹大王国后裔。

公元前九世纪,北国国王暗利(Omri)迁新都撒玛利亚(Samaria),从此北国又称撒玛利亚王国。公元前722/721年,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完成了对撒玛利亚的歼灭,并将其居民流放。由此诞生了著名的“消失的十支派”传说。

千百年来,从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和印度犹太人,再到更显牵强的印欧语系的斯基泰人(中国古籍上的“塞种人”)乃至印第安人、日本人,十支派的后裔在人们想象力的指引下可谓遍布全球,而华夏大地也未能“幸免”。然而,这些传言往往没有任何文本或考古上的证据支持。


2.jpg (22.6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6 02:14 上传


文艺复兴时期的暗利像——迁都撒玛利亚的北国以色列国王Guillaume Rouillé's Promptuarii Iconum Insigniorum







2016-8-16 02:15 上传


撒玛利亚人坚信自己是以色列人后裔。图为撒玛利亚祭司和撒玛利亚摩西五经1908年Omaha Public Library


2016-8-16 02:16 上传




基利心山上通往撒玛利亚圣地的阶梯


经历了伊斯兰征服、哈里发统治、十字军东征后基督教耶路撒冷王国、马穆鲁克王朝、帖木儿帝国等时期,撒玛利亚人继续减少。很多人改宗穆斯林,至今那布鲁斯穆斯林当中的某些姓氏仍然具有撒玛利亚背景。

令人称奇的是,“伊斯兰征服”之后萎缩的撒玛利亚社团反而迎来了文学、宗教和艺术创作的复兴,许多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历史文献(Samaritan Chronicles)成为研究撒玛利亚历史的主要资料来源。奥斯曼帝国时期,撒玛利亚渐渐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十七世纪以来双方进行了多次通信。欧洲学者和教会人员为了获取撒玛利亚典籍手稿,不惜欺骗对方称英国和法国也有“以色列人”,以此要求撒玛利亚寄去珍贵资料。撒玛利亚人的回信表明他们被骗达两个世纪之久。

十九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直接探访撒玛利亚社区,并对他们进行了资助。这几个世纪当中,大马士革、埃及、加沙的撒玛利亚社团逐渐消亡,有些人员迁往硕果仅存的那布鲁斯。而1840年,只剩下一百五十人左右的撒玛利亚社团却又突遭不幸,那布鲁斯地区的穆斯林因撒玛利亚银行家与政府关系密切而迁怒撒玛利亚社团,宣布他们不再是“有经者”,必须强制改宗。

有趣的是,这次出手营救的却是和他们“斗”了两千年的犹太人。犹太拉比Haim Avraham Gagin出头证明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宗教相似,实乃“有经者”。最终,小小的撒玛利亚社区免遭灭顶之灾,得以存留。

两千年来,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包围下,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这对分了家的兄弟时而互相诋毁,时而互相扶持,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关系。而从宗教上看,撒玛利亚宗教和犹太教大同小异。他们有自己版本的摩西五经,但典籍不包含先知书和诗篇等其他犹太圣经内容,两千年来,他们也发展并保持了自己的希伯来语发音和诵经传统;他们有自己的律法(和犹太人语言称为Halakhah)并且经常比拉比犹太教更严格;他们和犹太人一样守安息日、饮食法;他们和犹太人一样相信救世主会降临世界,尽管他们的救世主不是弥赛亚(希伯来语“受膏者”),而称“Taheb”。

而和犹太人不同,撒玛利亚人的圣地不是耶路撒冷而是基利心山,并且直至几百年前,撒玛利亚人才在周边宗教的影响下接受了“死人复活”的神学信条。最后,虽然犹太人现在使用的希伯来字母来自阿拉米字母,但撒玛利亚人仍然保存了古希伯来字母。撒玛利亚人经常自豪于自己的“存古”,其实,他们将希伯来语的“撒玛利亚人”(Shomronim)重新解读为“守古法的人”。

没有消失的十支派

进入二十世纪后,撒玛利亚人口有所回升。现代以色列国领导人的本·茨维(Yitzhak Ben-Zvi)和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都对撒玛利亚人抱有友好的态度。以色列建国后,撒玛利亚人被认定是犹太人的兄弟,并且可以根据《回归法》如犹太人一样获得公民权,同时也需要尽到服兵役等义务。以色列的接纳使得霍伦成为了当代第二个撒玛利亚社区。

同时,那布鲁斯当时处在约旦的控制下,两国政府允许来自两个社区的撒玛利亚人于逾越节期间会面,这也成了撒玛利亚父母为孩子物色对象的难得机会。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撒玛利亚人受到约旦军方的怀疑和盘查,而战后那布鲁斯随耶路撒冷等约旦河西岸领土一起归入以色列管辖。

两个社区当中,霍伦的撒玛利亚人生活更加现代化,还涌现了女影星索菲·兹达卡(Sofi Tsdaka;后改宗犹太教)这样的公众人物。而那布鲁斯的犹太人还保持着相对传统的生活方式。

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Intifada)爆发,那布鲁斯的撒玛利亚人受到穆斯林的攻击,被迫搬到圣地基利心山上的Qiryat Luza社区重建家园。根据所谓奥斯陆二号协议,那布鲁斯于1995年划归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此后,那布鲁斯的撒玛利亚人开始持有巴以双方的护照。同样在九十年代初期,以色列右翼宗教政党势力渐盛,并鼓动通过《回归法》修正案规定撒玛利亚人不再自动具有移民权,不能将其与犹太人一视同仁。好在撒玛利亚人找到亲撒的以色列圣经学者引用古代资料向最高法院提出抗诉,因而1994年的裁决结果继续承认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相同的权利。





撒玛利亚裔以色列女星索菲·兹达卡(Sofi Tsdaka)

经历了伊斯兰征服、哈里发统治、十字军东征后基督教耶路撒冷王国、马穆鲁克王朝、帖木儿帝国等时期,撒玛利亚人继续减少。很多人改宗穆斯林,至今那布鲁斯穆斯林当中的某些姓氏仍然具有撒玛利亚背景。

令人称奇的是,“伊斯兰征服”之后萎缩的撒玛利亚社团反而迎来了文学、宗教和艺术创作的复兴,许多用阿拉伯语写成的历史文献(Samaritan Chronicles)成为研究撒玛利亚历史的主要资料来源。奥斯曼帝国时期,撒玛利亚渐渐引起了欧洲人的兴趣,十七世纪以来双方进行了多次通信。欧洲学者和教会人员为了获取撒玛利亚典籍手稿,不惜欺骗对方称英国和法国也有“以色列人”,以此要求撒玛利亚寄去珍贵资料。撒玛利亚人的回信表明他们被骗达两个世纪之久。

十九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人直接探访撒玛利亚社区,并对他们进行了资助。这几个世纪当中,大马士革、埃及、加沙的撒玛利亚社团逐渐消亡,有些人员迁往硕果仅存的那布鲁斯。而1840年,只剩下一百五十人左右的撒玛利亚社团却又突遭不幸,那布鲁斯地区的穆斯林因撒玛利亚银行家与政府关系密切而迁怒撒玛利亚社团,宣布他们不再是“有经者”,必须强制改宗。

有趣的是,这次出手营救的却是和他们“斗”了两千年的犹太人。犹太拉比Haim Avraham Gagin出头证明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宗教相似,实乃“有经者”。最终,小小的撒玛利亚社区免遭灭顶之灾,得以存留。

两千年来,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包围下,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这对分了家的兄弟时而互相诋毁,时而互相扶持,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关系。而从宗教上看,撒玛利亚宗教和犹太教大同小异。他们有自己版本的摩西五经,但典籍不包含先知书和诗篇等其他犹太圣经内容,两千年来,他们也发展并保持了自己的希伯来语发音和诵经传统;他们有自己的律法(和犹太人语言称为Halakhah)并且经常比拉比犹太教更严格;他们和犹太人一样守安息日、饮食法;他们和犹太人一样相信救世主会降临世界,尽管他们的救世主不是弥赛亚(希伯来语“受膏者”),而称“Taheb”。

而和犹太人不同,撒玛利亚人的圣地不是耶路撒冷而是基利心山,并且直至几百年前,撒玛利亚人才在周边宗教的影响下接受了“死人复活”的神学信条。最后,虽然犹太人现在使用的希伯来字母来自阿拉米字母,但撒玛利亚人仍然保存了古希伯来字母。撒玛利亚人经常自豪于自己的“存古”,其实,他们将希伯来语的“撒玛利亚人”(Shomronim)重新解读为“守古法的人”。

没有消失的十支派

进入二十世纪后,撒玛利亚人口有所回升。现代以色列国领导人的本·茨维(Yitzhak Ben-Zvi)和本·古里安(David Ben Gurion)都对撒玛利亚人抱有友好的态度。以色列建国后,撒玛利亚人被认定是犹太人的兄弟,并且可以根据《回归法》如犹太人一样获得公民权,同时也需要尽到服兵役等义务。以色列的接纳使得霍伦成为了当代第二个撒玛利亚社区。

同时,那布鲁斯当时处在约旦的控制下,两国政府允许来自两个社区的撒玛利亚人于逾越节期间会面,这也成了撒玛利亚父母为孩子物色对象的难得机会。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撒玛利亚人受到约旦军方的怀疑和盘查,而战后那布鲁斯随耶路撒冷等约旦河西岸领土一起归入以色列管辖。

两个社区当中,霍伦的撒玛利亚人生活更加现代化,还涌现了女影星索菲·兹达卡(Sofi Tsdaka;后改宗犹太教)这样的公众人物。而那布鲁斯的犹太人还保持着相对传统的生活方式。

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起义(Intifada)爆发,那布鲁斯的撒玛利亚人受到穆斯林的攻击,被迫搬到圣地基利心山上的Qiryat Luza社区重建家园。根据所谓奥斯陆二号协议,那布鲁斯于1995年划归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此后,那布鲁斯的撒玛利亚人开始持有巴以双方的护照。同样在九十年代初期,以色列右翼宗教政党势力渐盛,并鼓动通过《回归法》修正案规定撒玛利亚人不再自动具有移民权,不能将其与犹太人一视同仁。好在撒玛利亚人找到亲撒的以色列圣经学者引用古代资料向最高法院提出抗诉,因而1994年的裁决结果继续承认撒玛利亚人与犹太人相同的权利。


5.jpg (244.1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6-8-16 02:21 上传




撒玛利亚裔以色列女星索菲·兹达卡(Sofi Tsdaka)
2016-8-16 02:22 上传




撒玛利亚安息日礼拜仪式


目前巴以共有约七百多名撒玛利亚人,人数持续回升。然而我们很难预测这个如今只剩下四个家族、内部通婚严重的民族-宗教社团在经历两千年的风风雨雨以及与周边民族的恩恩怨怨之后还能延续多久。以色列北方十支派或许大部分已经消散在亚述流放和改宗他教的浪潮中,但十支派却并没有完全消失——基利心山上,两千多年来的传说还在继续。

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通史类:

Crown, Alan D. ed. The Samaritans, Tübingen: J.C.B. Mohr Siebeck, 1989.

(该书以撒玛利亚通史入手介绍撒玛利亚人宗教、文化、语言、生活等方方面面,是目前能找到的较好的通史书籍)

Schur, Nathan. History of the Samaritans. New York: P. Lang, 1989.

百科全书类:

Crown, Alan David, Reinhard Pummer, and Abraham Tal. A Companion to Samaritan Studies. Tübingen: J.C.B. Mohr Siebeck, 1993.

论文集和近期研究类:

Frey, J rg. Ursula Schattner-Rieser, Konrad Schmid, Die Samaritaner und die Bibel: historische und literarische Wechselwirkungen zwischen biblischen und samaritanischen Traditionen = The Samaritans and the Bible: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Interactions between Biblical and Samaritan Traditions, Berlin; Boston: Walter de Gruyter, 2012.


Mor, Menachem and Friedrich V. Reiterer eds., Samaritans–Past and Present: Current Studies. Berlin; Boston: Walter de Gruyter, 2010.

Zsengellér, József ed. Samaria, Samarians, Samaritans: Studies on Bible, History and Linguistics, Société d'études samaritaines. International Congress (6th : 2008 : Pápa, Hungary), Berlin; Boston: De Gruyter, 2011.

文章:

Schorch, Stefan. "The Origin of the Samaritan Community." in Linguistic and Oriental Studies from Poznan 7, edited by A. F. Majewicz, Poznan: Wydawnictwo Naukowe, 2005, 7-16.
金权又想玩那样
XX泥煤,呵呵
看完都不明白, 他到底跟中国有何关系。
故意取了个博眼球的标题,其实内容却毫无关系。就是个标题党。
拿新约、旧约当历史的,最好先看看这个: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authorid=65544
spaceplus 发表于 2016-8-16 08:54
看完都不明白, 他到底跟中国有何关系。
没有关系,十支派被流放的时候,我们都已经是东周时代了。一毛钱关系都不会有。
月升沧海 发表于 2016-8-16 11:06
拿新约、旧约当历史的,最好先看看这个: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72330&p ...
最近正在看《耶路撒冷三千年》,那噶哒真是一个乱啊!就是各个帝国崛起的垫脚石。
胡说八道!
月升沧海 发表于 2016-8-16 11:06
拿新约、旧约当历史的,最好先看看这个: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72330&p ...
写的不错
leekkeek 发表于 2016-8-16 15:36
最近正在看《耶路撒冷三千年》,那噶哒真是一个乱啊!就是各个帝国崛起的垫脚石。
再看同一本书
bjnr 发表于 2016-8-16 16:59
再看同一本书
看了不到一半,感觉是不是应该先找本《圣经》先看看呢?作者似乎默认读者了解《圣经》。
leekkeek 发表于 2016-8-16 17:10
看了不到一半,感觉是不是应该先找本《圣经》先看看呢?作者似乎默认读者了解《圣经》。
站在西方历史角度写得必然  就像我们中国人写书都默认大家知道三皇五帝和历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