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46:44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7月15日讯

  7月15日,据中核集团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中国首艘海洋核动力平台即将在中船重工集团旗下渤船重工进行总装建造,而中船重工未来将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海上移动式小型核电站,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

  海洋核动力平台将为中国南沙岛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电力供应问题,南沙岛礁驻岛官兵淡水供应得不到保障,只能通过小船往岛屿上送桶装水,遇上极端海上天气,可能官兵们就得依靠雨水生活。因为缺少淡水,官兵们可能很长时间不能洗澡。

  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建造将支撑起中国对南海地区进行实际控制、商业开发的能力。我们预计,未来,得益于南海电力和能源系统建设力度加强,中国将加快南海地区的商业开发。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中国首创技术。平台技术可填补中国在民用核动力船舶领域的技术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中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海洋核动力平台实现批量建设后,预计每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投资约为20亿元。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总造价大约为400亿元,比打造一个航母舰队造价便宜。中国每座南海岛礁搭配海洋核动力平台,就相当于是一座核动力航母,西沙永兴岛、南沙永暑礁就是两座搭载作战飞机和导弹系统的海上航母。其在军事上的优势远远大于美国远途而来的航母舰队。

  业内人士分析,发展海洋浮动核电站技术,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远洋海上资源开发能力,比如在远离大陆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海域的海上资源开采。与此同时,海洋浮动核电站还可以作为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备用电源,为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地区提供电源,从而提升中国面对灾害时的应急能力。


http://finance.sina.cn/stock/jdts/2016-07-15/detail-ifxuaqhu0405976.d.html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7月15日讯

  7月15日,据中核集团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中国首艘海洋核动力平台即将在中船重工集团旗下渤船重工进行总装建造,而中船重工未来将批量建造近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海上移动式小型核电站,是小型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领域。

  海洋核动力平台将为中国南沙岛礁提供能源保障及淡水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电力供应问题,南沙岛礁驻岛官兵淡水供应得不到保障,只能通过小船往岛屿上送桶装水,遇上极端海上天气,可能官兵们就得依靠雨水生活。因为缺少淡水,官兵们可能很长时间不能洗澡。

  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建造将支撑起中国对南海地区进行实际控制、商业开发的能力。我们预计,未来,得益于南海电力和能源系统建设力度加强,中国将加快南海地区的商业开发。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中国首创技术。平台技术可填补中国在民用核动力船舶领域的技术空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中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全球能源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海洋核动力平台实现批量建设后,预计每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投资约为20亿元。20座海洋核动力平台总造价大约为400亿元,比打造一个航母舰队造价便宜。中国每座南海岛礁搭配海洋核动力平台,就相当于是一座核动力航母,西沙永兴岛、南沙永暑礁就是两座搭载作战飞机和导弹系统的海上航母。其在军事上的优势远远大于美国远途而来的航母舰队。

  业内人士分析,发展海洋浮动核电站技术,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远洋海上资源开发能力,比如在远离大陆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南海海域的海上资源开采。与此同时,海洋浮动核电站还可以作为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备用电源,为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的地区提供电源,从而提升中国面对灾害时的应急能力。


http://finance.sina.cn/stock/jdts/2016-07-15/detail-ifxuaqhu0405976.d.html
葫芦岛有饭吃了,而且很撑
船堆不是问题
土鳖要在南海大干一场!
1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电力也可以支持一个反导海基平台吧
这是要全面部署太平洋的节奏啊
南亚众猴哭死在厕所里
这才是土豪啊,用钱砸死你的节奏,我喜欢
20个是吹牛,没这么多,20亿也是吹牛,没这么少。
Tray.P.Wan 发表于 2016-7-16 11:09
土鳖要在南海大干一场!
这个应该只是试水
qq08241 发表于 2016-7-16 11:26
1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电力也可以支持一个反导海基平台吧
21D和26部署??
何处砺兵戈 发表于 2016-7-16 11:29
这是要全面部署太平洋的节奏啊
这个可以玩玩
打起仗来,受到对方攻击火箭军可以核反击了。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可见我们是为了和平利用干净能源做了不少事情
是不是对于舰用反应堆有实验性质

qq08241 发表于 2016-7-16 11:26
1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电力也可以支持一个反导海基平台吧


这个思路极好,可以降低岛礁运营成本。大大减少燃料补给。几个岛礁怎么也得万人常住,完全军事化后还要翻几倍。

战时、天候恶劣时提前离开,改为岛礁以燃机自行发电。毕竟是个活靶子,人家也不管你会不会核泄漏。所以最好不要战时在岛礁附近使用。


另外就是批量制造,大大降低航母堆的建维成本。


btw,年初消息出来的时候还以为只造一两艘……
qq08241 发表于 2016-7-16 11:26
1座海洋核动力平台的电力也可以支持一个反导海基平台吧


这个思路极好,可以降低岛礁运营成本。大大减少燃料补给。几个岛礁怎么也得万人常住,完全军事化后还要翻几倍。

战时、天候恶劣时提前离开,改为岛礁以燃机自行发电。毕竟是个活靶子,人家也不管你会不会核泄漏。所以最好不要战时在岛礁附近使用。


另外就是批量制造,大大降低航母堆的建维成本。


btw,年初消息出来的时候还以为只造一两艘……
夜未染白 发表于 2016-7-16 21:09
是不是对于舰用反应堆有实验性质
应该是同一个东西。功率上岛礁的需求与航母是差不多的。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G6-52L 发表于 2016-7-16 13:39
20个是吹牛,没这么多,20亿也是吹牛,没这么少。
南海几个岛礁,深海钻井平台,哪个不是耗电大户?比陆地送油便宜得多吧。

不说一对一,哪怕毗邻共用,20艘也都不够。


参考这条新闻更有意思

中国部署首张海底监测网 南海将成别国潜艇禁区


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报道,5月11日,随着海底观测数据在屏幕上的实时显示,标志我国首个水下监视系统和海底观测系统建成,这将对我国加强南海海域的国防力量和提高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三亚海底观测示范系统由岸基站、2km长的光电缆、基于自主技术的1个主接驳盒和1个次接驳盒、3套观测设备、1个声学网关节点与3个观测节点构成,并具有扩展功能,

岸基站提供10kv高压直流电,接驳盒布放在20m水深的海底。海底观测系统通过接驳盒、能源/信号传输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声通信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以及系统技术集成,在高压直流输配电技术、水下可插拔连接器应用技术、网络传输与信息融合技术、稳健的网络协议、水声通信网与主干网协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该示范系统由南海海洋所牵头,联合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研究所共同完成,是我国海底观测网络建设的一次先导性实验,达到了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的效果,全面提升了我国海洋观测能力和设备研发水平,为建设我国更大规模的海底观测网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3月,《中国科学报》曾报道该项目发展情况。文章称,中国科学院的水声学科研究起步于海南。上世纪50年代未,我国水声学海上考察的最早一支国家队组建于三亚,亦即日后的中科院声学所南海研究站。在今年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2-2030年)》明确将海底观测系统列为16项将建设的重大科学工程的首位。我国的水声学研究,在中科院声学所北京本部已有一支非常优秀的研究队伍,加上东海站、北海站和南海站三个研究平台,技术力量十分雄厚。但要实现从浅海过渡到深海研究,完成水下信息网的建设,需要前瞻布局,突破瓶颈,建设一个临海的固定式、立体式、长时序的全天候观测岸基站,以满足国家海洋研究和海洋安全的需求。由于深海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在深海声场特性方面的研究落后于国外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靠海的实验支撑平台。国家的声学所最终落户海南岛,在这里创建我国首个深海海底观测网岸基站。2009年4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海声学与海洋综合观测实验站”正式挂牌成立。2009年10月,陵水基地刚初具雏形,张仁和即带领一批科研人员进驻陵水基地,开始布放“863”重点项目“岸基光纤线列阵水声综合探测系统”。直到2010年1月4日,系统成功布放完毕。我国第一条海底光纤探测系统布放成功并稳定运行,引起国家各部委的高度重视。2011年,中科院投资7800万元,在陵水站建设9600平方米的南海海洋技术与系统试验研究基地。同年,科技部投资4000万元,在距陵水基地岸边100公里处,布放了第二套岸基光纤探测系统。2012年科技部经过充分论证,投资2.5亿元,依托陵水基地建设我国首个“南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h/slide_8_38692_43555.html#p=1

参考这条新闻更有意思

中国部署首张海底监测网 南海将成别国潜艇禁区


据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报道,5月11日,随着海底观测数据在屏幕上的实时显示,标志我国首个水下监视系统和海底观测系统建成,这将对我国加强南海海域的国防力量和提高海洋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三亚海底观测示范系统由岸基站、2km长的光电缆、基于自主技术的1个主接驳盒和1个次接驳盒、3套观测设备、1个声学网关节点与3个观测节点构成,并具有扩展功能,

岸基站提供10kv高压直流电,接驳盒布放在20m水深的海底。海底观测系统通过接驳盒、能源/信号传输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声通信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以及系统技术集成,在高压直流输配电技术、水下可插拔连接器应用技术、网络传输与信息融合技术、稳健的网络协议、水声通信网与主干网协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该示范系统由南海海洋所牵头,联合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研究所共同完成,是我国海底观测网络建设的一次先导性实验,达到了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的效果,全面提升了我国海洋观测能力和设备研发水平,为建设我国更大规模的海底观测网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3月,《中国科学报》曾报道该项目发展情况。文章称,中国科学院的水声学科研究起步于海南。上世纪50年代未,我国水声学海上考察的最早一支国家队组建于三亚,亦即日后的中科院声学所南海研究站。在今年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2-2030年)》明确将海底观测系统列为16项将建设的重大科学工程的首位。我国的水声学研究,在中科院声学所北京本部已有一支非常优秀的研究队伍,加上东海站、北海站和南海站三个研究平台,技术力量十分雄厚。但要实现从浅海过渡到深海研究,完成水下信息网的建设,需要前瞻布局,突破瓶颈,建设一个临海的固定式、立体式、长时序的全天候观测岸基站,以满足国家海洋研究和海洋安全的需求。由于深海环境的复杂性,我国在深海声场特性方面的研究落后于国外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靠海的实验支撑平台。国家的声学所最终落户海南岛,在这里创建我国首个深海海底观测网岸基站。2009年4月,“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海声学与海洋综合观测实验站”正式挂牌成立。2009年10月,陵水基地刚初具雏形,张仁和即带领一批科研人员进驻陵水基地,开始布放“863”重点项目“岸基光纤线列阵水声综合探测系统”。直到2010年1月4日,系统成功布放完毕。我国第一条海底光纤探测系统布放成功并稳定运行,引起国家各部委的高度重视。2011年,中科院投资7800万元,在陵水站建设9600平方米的南海海洋技术与系统试验研究基地。同年,科技部投资4000万元,在距陵水基地岸边100公里处,布放了第二套岸基光纤探测系统。2012年科技部经过充分论证,投资2.5亿元,依托陵水基地建设我国首个“南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h/slide_8_38692_43555.html#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