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5.8血案与中国的战略失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7:57:51
去年5月6日,《光明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我的一篇题为《从北约对南动武看美国的全球新战略》的评论文章,此文左边并列刊登了《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许杏虎的报道文章《面包是会有的》。
 我的文章指出,“美国在欧洲的战略目标如果能够实现,再下一步恐怕就是战略东移--集中对付亚洲、逼服中国”。“一贯实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美国在这方面也是已经提前作好准备了的,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前期行动了。”
 不料此文刊登才两天,北京时间5月8日早晨5时50分(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午夜11时50分),美国用5枚导弹连续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主楼和大使官邸。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我使馆严重被毁,27人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不幸遇难。
  许杏虎,不就是我文章的版面邻友吗?我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美国“现在已经开始前期行动了”,不幸言中。
 几天以后,《人民日报》总编室主办的《内部参阅》周刊编辑部来电话说,我的这篇《看美国全球新战略》的文章他们也要采用,因为出现了美国袭击中国大使馆事件,希望能将此文再增补些这方面的内容,要我前去商谈。我如约到人民日报社,见到了该内参周刊的负责人和责任编辑,他们郑重地告诉我,自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以后,党中央下达通知说,中央需要倾听各方的分析和意见,希望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大胆向中央进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什么话都可以说,不要有什么顾虑。
  他们在与我探讨修改文章时,问我美国为什么要袭击中国大使馆,我便把我对该事件的分析和认识如实相告,他们觉得符合事实,很有道理,建议我大胆直言,专题而论,给中央提供参考。我说可以写,但不能不提到这与中俄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协作失误有关。负责人听后说,这样提怕不太合适,最好不这样提而把文章写出来。我说这很难。
 后来,我的文章以《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的全球新战略》为题刊登在1999年5月26日第20期《内参周刊》上,因为无法完成内参领导交给我的难题,所以文中没有提及中俄领导人的战略协作配合失误问题,对发生该事件的原因说得比较含糊。
 现在美国袭击中国使馆的“5.8”国耻日已经一周年了,很多事情也看得更清晰了。为了纪念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遇难烈士,我想把对该事件的真实看法如实说出,希望以我这一家之言能给关心此事的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尽管它将涉及中国自己方面的一些战略失误,却对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是有益处的,因为这毕竟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而实事求是正是党风国风民风之正气的根本所在。
 由于中国使馆被炸事件的起因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磨合过程中的不协调因素有关,本文就从此处说起。

  一、互相支持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众所周知,苏东解体使美国获得了意外胜利,成为无人可敌的世界超强,其单极霸权欲望急剧膨胀起来。为达到一极统治世界的目的,趁原苏联四分五裂、独联体各自为政、俄罗斯严重削弱和中国正忙于国内经济建设的有利时机,企图进一步削弱和控制俄中,扫除单极称霸的最大障碍,于是制定了对俄中实行先欧后亚、欧亚交替逼进的东扩西进遏制夹击战略。
 美国对中俄实施从欧亚两线东扩西进战略,已对中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但由于中俄两国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均不可能单独与美国相匹敌,又需要向西方开放,发展自己经济,不能与美国发生对抗性冲突而被限制住了手脚,加之两国都处于社会转型期,自身存在有种种弱点弊病。而国力强大又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的美国及其西方联合力量却是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步步紧逼,来势汹猛。因此要想击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小北约”东扩西进的夹击战略,不管中俄两国愿意与否,都必须愈加密切地联起手来,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互支持支援,共同协调配合,否则就会被美国分化利用、各个击破而唇亡齿寒。
 正是基于这种被美国所遏制威胁的相同处境和反对单极霸权的战略需要,虽然中俄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却促使双方逐渐地走到了一起。1996年4月24日叶利钦总统访华,期间中俄双方由原来建立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提高为“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建立互相支持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如美国咨询企业斯特拉特福公司在一篇题为《北京传出俄中正在建立新战略伙伴关系的迹象》的研究报告所说的:“单独一个中国,或单独一个俄罗斯的国力都太脆弱,无法同美国抗衡,但联合起来的中俄就能成为美国及其盟国的强大对手,可以通过协调战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给西方制造麻烦。”
 事实也确是如此,美国虽为世界超强,却插足欧亚,伸手世界,造成它摊子过大,战线太长,力量分散,顾此难以顾彼。这对分处东西的中俄来说,只要立场一致,联合协作,相互配合,利用美国难顾欧亚两头的弱点,俄在欧洲,中国在亚洲,对美国进行西抗东击的调度与牵制,就能使其疲于奔命,被迫收敛和退让。
  二、中俄战略协作首次脱节憖拕
 对于中俄之间这种共同反对单极霸权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严加戒备防范,力图离间破坏,各个击破,而中俄之间也还有一个相互试探、了解、沟通、谅解和协作配合的磨合过程。由于中俄双方各有自己的困难和不同的国情与打算,还存在有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矛盾和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尤其自科索沃战争发生以后,曾多次出现协作脱节、配合失措、互相误解、猜疑和提防、未能很好战略沟通协调的间隙漏洞,而这些恰恰被美国西方所充分利用,使中俄双方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被动。
 比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之所以敢于扩大空袭南联盟,可以说就与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脱节而被其趁机利用有关。
 去年3月20日,为了利用欧元启动之机加强中国同欧洲的经贸联系,分化美欧关系,牵制美国的一极统治,江主席主席启程访问欧洲意、瑞、奥三国。然而就在江主席即将结束对北约国家意大利的访问之时,当地时间3月24日晚8时(北京时间25日凌晨3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在*高于主权旗号下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高科技空袭战。
 由于美国发动此战的主要目的除了借此控制欧洲外,就是为了逼降和肢解俄的盟友南联盟,剥夺俄在巴尔干的战略空间,继而趁势将北约东扩至俄周边地区和独联体国家,直逼俄边境,因此必然会遭到俄的激烈反对。果然,叶利钦总统和俄军政领导纷纷作出强烈反应,甚至准备采取军事行动与之对抗。
 对于俄罗斯的这种激烈反应,美国是早有预料和对付准备的。因为美国知道,亲西方势力强大又已大为削弱的俄罗斯单靠自身力量并不敢与美国北约发生军事冲突,因而对俄的强硬反应并不太担心,但对已与俄罗斯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国将会持何种态度却摸不准,而这一点则是关系到美国发动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美国之所以要选择在江主席主席访欧、尤其在访问北约国家意大利之时当着他的面发动这场针对其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的科索沃战争,其最重要的用意就是想借此试探一下中国对北约发动此战的态度,当场检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紧密程度和协作力度。
  对此,美国作了两种估计和两手准备:
  (1)、如果江主席主席对北约空袭南联盟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坚决支持南并当即取消访意访欧日程而返回,到莫斯科与俄紧急磋商共同对付的对策,甚至在亚洲方面作出对美攻势的架式,这表明中俄联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当密切。而中国在亚洲的反美行动将会极大的牵制美国于东线。俄罗斯在中国如此强有力的战略支持下,必将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援南抗北,南联盟军民也会大受鼓舞而会主动抗击,这迫使美国不敢扩大轰炸,只得予以收敛。
  正是出于这种估计和考虑,所以美国当时放出空气说,对南联盟只准备作一周的轰炸,以迫使米洛塞维奇回到谈判桌上来。而北约在刚开始轰炸时出动的飞机和发射的导弹以及攻击波次也不多,而且只在夜间空袭,只炸南的一些军事目标,也没有派出庞大的地面部队。美国的这种小规模有限度的试探性轰炸,除了狂妄自大外,也是防止万一中国强硬、中俄联手西抗东击之时好有一个可以很快停炸的退路。而在3月28日,即在江主席离欧之前两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反常态地痛快答应向俄提供48亿美元贷款,也是为了安抚俄罗斯,阻止俄中联手。
  与此同时,美国在亚洲也作好了防止两线作战的准备。在开始轰炸的3月24日当天,美国指令日本修改了针对中国、染指台湾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即日美《战争法案》,并指使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二战后首次向朝船开火,以便万一中国趁美国在欧洲忙于科索沃战争之时而在亚洲“出击”,就把日本推到前台来抵挡。两天以后,即3月26日,驻韩美军又举行了代号为“勇敢海峡”的军事演习,旨在训练一旦有事时可以向驻日美军基地转移驻韩美军非战斗人员。也就是如果此时与中朝发生战争,驻韩美军及家属就可以马上溜之乎也,而要日韩去做替死鬼。
  (2)、如果江主席主席只是在言论上表示强烈反对,要求停炸,但仍贯彻和平路线”而继续访意访欧,中国在道义上和政治上虽有支持南联盟和反对北约轰炸的舆论谴责报道,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反战行动,这表明中国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建设和要求扩大与欧洲的经贸联系,对发生在遥远欧洲的科索沃战争采取不参与的局外人态度。于是被北约团团围困的南联盟就会孤军作战,俄罗斯也因得不到中国实际有力的战略协作支援而孤掌难鸣,不敢大胆援南,北约也就可以继续放手对南轰炸和对俄打压而不必有所顾忌。
  对于以上两条,美国最担心发生的是前者。然而,中国却采取了后者。
  空袭发生后,江主席主席在意大利呼吁立即停止空中打击,要求科索沃问题重新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他到瑞士和奥地利访问时又再次呼吁北约停炸。中国主席要求停炸和谈判的表态,基调不愠不火,更多带有规劝的含义,并且没有中止访问而继续他的欧洲之行,中国国内也没有强烈的反战浪潮和与俄联手的协作行动。美国由此基本摸清了中国对科索沃战争在实际上在采取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以及中俄之间并未真正形成紧密联手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火力侦察”大获成功,这使美国北约大感宽慰。
  于是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和对俄罗斯的打压也就大胆和疯狂起来,轰炸规模、范围和强度急速升级扩大。到第三天即3月26日时,也就是江主席到瑞士在欢迎会上受辱之时,北约由原来只是夜间轰炸变为 24小时昼夜打击,甚至还出动了有“无敌手”之称的F-117A“夜鹰”隐形战斗轰炸机。3月28日,江主席访奥,北约将空袭升级到“第二阶段”,把从攻击南的防空军事设施转为以攻击南军队的坦克和其他重武器以及地面部队为主。3月29日,正当江主席到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弹奏莫扎特的钢琴传递和平之声之时,北约又加大了空袭力度,并准备轰炸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到3月30日这一天,也就是在江主席主席为期10天访欧行程结束之日,美国不仅断然拒绝了俄南的停炸和谈建议,还决定轰炸南政府部门。
  中国的口头支持实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使俄罗斯大感失望,俄本来就因底气不足而胆气不壮,在强烈抵制北约侵略时又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支持,于是也就不敢表现太硬了。
  这就是在科索沃战争开始时中俄之间由于配合失措所造成的第一次战略协作脱节,被美国加以利用而扩大了这场侵南空袭战争的实际情况。
  三、江主席主席访欧回国后美俄在欧洲的激烈交锋
  江主席主席在为期10天的访欧期间对北约空袭南联盟采取言词反对、实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当然有利于美国扩大轰炸而不利于俄罗斯反美援南。但是由于当时处于访欧的特殊环境,因此不论美国还是俄罗斯,都还有些不清楚这是中国主席访欧时为了不影响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所采取的忍让之举呢,还是中国对这场巴尔干危机的真实立场?因此对于江主席结束访欧回国后中国将会如何动向,已成为美俄都集中关注的焦点。
  对于美国来说,当然希望中国继续采取局外人政策而使俄罗斯得不到中国的战略协作支持,这样也就可以大施以强克弱、各个击破、炸垮南联盟、逼退俄罗斯的强权雄威了,但同时也担心江主席回国后会转变立场,联俄反美。
  对于俄罗斯来说,当然更为急切地希望中国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则采取强硬立场并在东面出击,由此支持和配合俄在欧洲的援南抗北行动,但是也有些担心江主席回国后依然采取局外人立场而没有与俄东西配合的动静。
  怎样才能摸清江主席回国后中国的真实态度呢?只有继续试探。美国的试探方法是,继续扩大轰炸,看中国的反应;俄的试探办法是,以更强硬的姿态反对北约空袭,以期待中国实际的战略配合支持。于是在江主席回国后,美俄在欧洲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交锋:
  美国不仅在江主席主席离欧当天拒绝了俄南停炸和谈建议,而且还在江主席结束访欧的第二天,即3月31日,决定实施“第三阶段”空袭行动,把轰炸目标增加了20%,北约的狂轰烂炸使南联盟大量军事目标和民用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急剧上升, 800万居民躲进防空洞和地下掩体避难,也给多瑙河和地中海沿岸国家造成了生态灾难的威胁。
  俄罗斯,在3月31日这一天也加大了反北约力度,宣布增加1999年国防预算开支,提高军队战备水平,又宣布7艘舰艇将于是4月4日至6日进入地中海,还举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俄总参谋长科瓦什宁大将说:“如果俄罗斯面临生死选择,那么俄武装部队的一切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都应被利用。”
 4月1日以后,美国北约继续扩大轰炸,克林顿总统不仅拒绝了叶利钦提出的由俄和西方的7国集团共同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建议,而且下令把24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远程火箭和8000人的美军部队派往阿尔巴尼亚。北约甚至计划派出一支20万人大军对南联盟进行南北夹击的地面进攻。
 俄罗斯则针锋相对,态度越来越强硬。俄远东舰队举行大规模战略军事演习,北方舰队则从巴伦支海发射战略导弹到远东勘察加地区,向北约示威。黑海舰队侦察舰进入了爱琴海。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议会代表团冒着北约轰炸访问南联盟,并表示要向南提供各种援助。俄的首批志愿者也于4月4日到达贝尔格莱德准备同南军并肩作战。
 4月5日,北约对南的空中打击全面升级。克林顿总统扬言,美国决心空袭下去,直到米洛舍维奇屈服为止,而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元帅则声明,美国北约如果发动地面进攻,塞尔维亚将会成为第二个越南,俄也是作好采取相应军事行动的准备的。
 这一切都表明,俄美之间发生冲突的紧张空气正在迅速升级,而它们在这种激烈交锋时都在密切关注中国方面的动向。
四、如果中国如此这般......
 那么江主席回国后将会采取何种行动呢?比较好的办法是,回国后一方面通过内部渠道与俄方秘密磋商能够迫使北约停炸和阻止美国东扩西进的协作对策,另一方面则把打击重点放在反对美日安全新条约即美日反华侵台的《战争法案》上,不仅大造舆论声势,而且可以派出舰队护送民间爱国志愿团体登陆钓鱼岛,又公开调兵谴将举行军事演习,作出要用武力解放台湾的态势,对朝鲜反对美日韩战争挑衅的行动也予支持,同时逐渐加大反对北约侵南的谴责声势,加强与俄的公开往来。
 中国以局外人姿态对待欧洲事态、以当事人身份处理亚洲变故,其用意是:
 (1)避免直接卷入自己所不了解也不胜任的欧洲冲突。
 (2)贯彻中俄相互支持、东西配合的协作战略,与俄达成默契,使东亚局势紧张起来,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于亚洲,以此支持俄南在欧洲的反北约侵略行动。
 (3)美国不论在欧洲或是在亚洲,此时都还没有作好大规模战争的充分准备,更不可能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对付中国和俄罗斯,中国采取这种由中国声东而由俄击西的东击西抗策略,迫使美国必须作出如下的考虑和选择:如果继续扩大对南轰炸和加剧与俄对抗,必须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欧洲,以对付抵抗愈加强烈的南俄,这就会造成东亚力量削弱,这将大有利于中国在亚洲的攻势,尤其有利于中国的攻台准备;如果把更多力量转移到东亚,势必又会影响和削弱在欧洲科索沃战争的进展和对俄的挤压,促使南俄更猛烈的抗击,于是美国的东扩西进计划就会两头碰壁。
 (4)就在美国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和俄南加强反北约轰炸之时,中国总理以不亢不卑之姿态前去访美,不仅对美国前段时期的反华行径严加斥责,而且在入世问题上对美施以压力,逼迫美国按照中国的强硬条件予以批准。这时美国就会作出如下的反应:
 (A)、欧亚利益相比,欧洲为重,亚洲次之,因此只能重欧次亚,顾西缓东,而不能同时兼顾,两头出击。
 (B)、科索沃战争已经发生,与俄南对抗已成事实,此时只能继续炸下去迫南降服,不能因为南的拼死抵抗和俄的激烈反应及中国在东线的牵制而就此停炸,也不能因顾东缓西而使中国趁虚攻台和朝鲜趁乱南进,否则就会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C)、对于美国来说,在这诸多矛盾中,最急需要解决的是,迫使南联盟停止抵抗,接受北约的朗布依埃协议。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俄停止对南的支持,不与美国北约继续对抗。
 (D)、可是中国在东亚以反日美《战争法案》为由发动解放台湾宣传攻势,支持朝鲜反日美韩行动,反击菲律宾的南海军事挑衅行为,以此吸引牵制美国于亚洲,正是俄南在欧洲能够加强反击北约进攻的最主要支持源。因此,要俄停止援南抗美,最重要的是要设法阻拦中国以发动亚洲攻势吸引美国而对俄南的战略支持,防止中俄进一步联手协作的东击西抗行动。
 (E)、由于欧洲方面吃紧,因此要中国停止对美日台的攻势和对朝的支持,只有对中国作出让步、满足中国的要求才有可能。而中国目前最大的需要就是防止中美关系恶化和尽快加入世贸组织。因此,只要减弱反华势头,同意中国入世,给中国最需要的甜头,就能求得缓解中国对美国反华行径的怨恨和对台的攻势,有助于在欧洲对俄南施加压力。而中国与科索沃战争无直接关系,因此中国也会在调解俄南与北约重新谈判、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外交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江主席访欧回国后采取以上谋略策略,中国不仅可以成为科索沃危机各方的调停主角而能制止科索沃战争,阻止美国北约在欧洲的东扩势头,也可以提前做好解放台湾、抵制美国和小北约反华西进的准备工作,还能迫使美国诺诺同意中国加入世贸。俄为了支持中国在东线对美的牵制行动,也会积极主动地向中国提供先进武器的各种军援。此时此刻中国将成为美俄都争相拉拢争取的香饽饽而左右逢源,相继得利,而这也正是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威力所在。
去年5月6日,《光明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我的一篇题为《从北约对南动武看美国的全球新战略》的评论文章,此文左边并列刊登了《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许杏虎的报道文章《面包是会有的》。
 我的文章指出,“美国在欧洲的战略目标如果能够实现,再下一步恐怕就是战略东移--集中对付亚洲、逼服中国”。“一贯实行‘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美国在这方面也是已经提前作好准备了的,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前期行动了。”
 不料此文刊登才两天,北京时间5月8日早晨5时50分(贝尔格莱德时间5月7日午夜11时50分),美国用5枚导弹连续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主楼和大使官邸。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我使馆严重被毁,27人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夫人朱颖不幸遇难。
  许杏虎,不就是我文章的版面邻友吗?我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美国“现在已经开始前期行动了”,不幸言中。
 几天以后,《人民日报》总编室主办的《内部参阅》周刊编辑部来电话说,我的这篇《看美国全球新战略》的文章他们也要采用,因为出现了美国袭击中国大使馆事件,希望能将此文再增补些这方面的内容,要我前去商谈。我如约到人民日报社,见到了该内参周刊的负责人和责任编辑,他们郑重地告诉我,自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以后,党中央下达通知说,中央需要倾听各方的分析和意见,希望这方面的专家学者大胆向中央进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什么话都可以说,不要有什么顾虑。
  他们在与我探讨修改文章时,问我美国为什么要袭击中国大使馆,我便把我对该事件的分析和认识如实相告,他们觉得符合事实,很有道理,建议我大胆直言,专题而论,给中央提供参考。我说可以写,但不能不提到这与中俄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协作失误有关。负责人听后说,这样提怕不太合适,最好不这样提而把文章写出来。我说这很难。
 后来,我的文章以《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的全球新战略》为题刊登在1999年5月26日第20期《内参周刊》上,因为无法完成内参领导交给我的难题,所以文中没有提及中俄领导人的战略协作配合失误问题,对发生该事件的原因说得比较含糊。
 现在美国袭击中国使馆的“5.8”国耻日已经一周年了,很多事情也看得更清晰了。为了纪念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遇难烈士,我想把对该事件的真实看法如实说出,希望以我这一家之言能给关心此事的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尽管它将涉及中国自己方面的一些战略失误,却对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是有益处的,因为这毕竟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而实事求是正是党风国风民风之正气的根本所在。
 由于中国使馆被炸事件的起因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磨合过程中的不协调因素有关,本文就从此处说起。

  一、互相支持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众所周知,苏东解体使美国获得了意外胜利,成为无人可敌的世界超强,其单极霸权欲望急剧膨胀起来。为达到一极统治世界的目的,趁原苏联四分五裂、独联体各自为政、俄罗斯严重削弱和中国正忙于国内经济建设的有利时机,企图进一步削弱和控制俄中,扫除单极称霸的最大障碍,于是制定了对俄中实行先欧后亚、欧亚交替逼进的东扩西进遏制夹击战略。
 美国对中俄实施从欧亚两线东扩西进战略,已对中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但由于中俄两国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均不可能单独与美国相匹敌,又需要向西方开放,发展自己经济,不能与美国发生对抗性冲突而被限制住了手脚,加之两国都处于社会转型期,自身存在有种种弱点弊病。而国力强大又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的美国及其西方联合力量却是准备充分,计划周密,步步紧逼,来势汹猛。因此要想击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小北约”东扩西进的夹击战略,不管中俄两国愿意与否,都必须愈加密切地联起手来,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互支持支援,共同协调配合,否则就会被美国分化利用、各个击破而唇亡齿寒。
 正是基于这种被美国所遏制威胁的相同处境和反对单极霸权的战略需要,虽然中俄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却促使双方逐渐地走到了一起。1996年4月24日叶利钦总统访华,期间中俄双方由原来建立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提高为“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建立互相支持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如美国咨询企业斯特拉特福公司在一篇题为《北京传出俄中正在建立新战略伙伴关系的迹象》的研究报告所说的:“单独一个中国,或单独一个俄罗斯的国力都太脆弱,无法同美国抗衡,但联合起来的中俄就能成为美国及其盟国的强大对手,可以通过协调战略,同时在不同的地方给西方制造麻烦。”
 事实也确是如此,美国虽为世界超强,却插足欧亚,伸手世界,造成它摊子过大,战线太长,力量分散,顾此难以顾彼。这对分处东西的中俄来说,只要立场一致,联合协作,相互配合,利用美国难顾欧亚两头的弱点,俄在欧洲,中国在亚洲,对美国进行西抗东击的调度与牵制,就能使其疲于奔命,被迫收敛和退让。
  二、中俄战略协作首次脱节憖拕
 对于中俄之间这种共同反对单极霸权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严加戒备防范,力图离间破坏,各个击破,而中俄之间也还有一个相互试探、了解、沟通、谅解和协作配合的磨合过程。由于中俄双方各有自己的困难和不同的国情与打算,还存在有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矛盾和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尤其自科索沃战争发生以后,曾多次出现协作脱节、配合失措、互相误解、猜疑和提防、未能很好战略沟通协调的间隙漏洞,而这些恰恰被美国西方所充分利用,使中俄双方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被动。
 比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之所以敢于扩大空袭南联盟,可以说就与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脱节而被其趁机利用有关。
 去年3月20日,为了利用欧元启动之机加强中国同欧洲的经贸联系,分化美欧关系,牵制美国的一极统治,江主席主席启程访问欧洲意、瑞、奥三国。然而就在江主席即将结束对北约国家意大利的访问之时,当地时间3月24日晚8时(北京时间25日凌晨3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在*高于主权旗号下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高科技空袭战。
 由于美国发动此战的主要目的除了借此控制欧洲外,就是为了逼降和肢解俄的盟友南联盟,剥夺俄在巴尔干的战略空间,继而趁势将北约东扩至俄周边地区和独联体国家,直逼俄边境,因此必然会遭到俄的激烈反对。果然,叶利钦总统和俄军政领导纷纷作出强烈反应,甚至准备采取军事行动与之对抗。
 对于俄罗斯的这种激烈反应,美国是早有预料和对付准备的。因为美国知道,亲西方势力强大又已大为削弱的俄罗斯单靠自身力量并不敢与美国北约发生军事冲突,因而对俄的强硬反应并不太担心,但对已与俄罗斯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国将会持何种态度却摸不准,而这一点则是关系到美国发动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美国之所以要选择在江主席主席访欧、尤其在访问北约国家意大利之时当着他的面发动这场针对其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的科索沃战争,其最重要的用意就是想借此试探一下中国对北约发动此战的态度,当场检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紧密程度和协作力度。
  对此,美国作了两种估计和两手准备:
  (1)、如果江主席主席对北约空袭南联盟立即表示强烈反对,坚决支持南并当即取消访意访欧日程而返回,到莫斯科与俄紧急磋商共同对付的对策,甚至在亚洲方面作出对美攻势的架式,这表明中俄联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相当密切。而中国在亚洲的反美行动将会极大的牵制美国于东线。俄罗斯在中国如此强有力的战略支持下,必将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援南抗北,南联盟军民也会大受鼓舞而会主动抗击,这迫使美国不敢扩大轰炸,只得予以收敛。
  正是出于这种估计和考虑,所以美国当时放出空气说,对南联盟只准备作一周的轰炸,以迫使米洛塞维奇回到谈判桌上来。而北约在刚开始轰炸时出动的飞机和发射的导弹以及攻击波次也不多,而且只在夜间空袭,只炸南的一些军事目标,也没有派出庞大的地面部队。美国的这种小规模有限度的试探性轰炸,除了狂妄自大外,也是防止万一中国强硬、中俄联手西抗东击之时好有一个可以很快停炸的退路。而在3月28日,即在江主席离欧之前两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反常态地痛快答应向俄提供48亿美元贷款,也是为了安抚俄罗斯,阻止俄中联手。
  与此同时,美国在亚洲也作好了防止两线作战的准备。在开始轰炸的3月24日当天,美国指令日本修改了针对中国、染指台湾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即日美《战争法案》,并指使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二战后首次向朝船开火,以便万一中国趁美国在欧洲忙于科索沃战争之时而在亚洲“出击”,就把日本推到前台来抵挡。两天以后,即3月26日,驻韩美军又举行了代号为“勇敢海峡”的军事演习,旨在训练一旦有事时可以向驻日美军基地转移驻韩美军非战斗人员。也就是如果此时与中朝发生战争,驻韩美军及家属就可以马上溜之乎也,而要日韩去做替死鬼。
  (2)、如果江主席主席只是在言论上表示强烈反对,要求停炸,但仍贯彻和平路线”而继续访意访欧,中国在道义上和政治上虽有支持南联盟和反对北约轰炸的舆论谴责报道,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反战行动,这表明中国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经济建设和要求扩大与欧洲的经贸联系,对发生在遥远欧洲的科索沃战争采取不参与的局外人态度。于是被北约团团围困的南联盟就会孤军作战,俄罗斯也因得不到中国实际有力的战略协作支援而孤掌难鸣,不敢大胆援南,北约也就可以继续放手对南轰炸和对俄打压而不必有所顾忌。
  对于以上两条,美国最担心发生的是前者。然而,中国却采取了后者。
  空袭发生后,江主席主席在意大利呼吁立即停止空中打击,要求科索沃问题重新回到政治解决的轨道上来。他到瑞士和奥地利访问时又再次呼吁北约停炸。中国主席要求停炸和谈判的表态,基调不愠不火,更多带有规劝的含义,并且没有中止访问而继续他的欧洲之行,中国国内也没有强烈的反战浪潮和与俄联手的协作行动。美国由此基本摸清了中国对科索沃战争在实际上在采取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以及中俄之间并未真正形成紧密联手协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火力侦察”大获成功,这使美国北约大感宽慰。
  于是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和对俄罗斯的打压也就大胆和疯狂起来,轰炸规模、范围和强度急速升级扩大。到第三天即3月26日时,也就是江主席到瑞士在欢迎会上受辱之时,北约由原来只是夜间轰炸变为 24小时昼夜打击,甚至还出动了有“无敌手”之称的F-117A“夜鹰”隐形战斗轰炸机。3月28日,江主席访奥,北约将空袭升级到“第二阶段”,把从攻击南的防空军事设施转为以攻击南军队的坦克和其他重武器以及地面部队为主。3月29日,正当江主席到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弹奏莫扎特的钢琴传递和平之声之时,北约又加大了空袭力度,并准备轰炸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到3月30日这一天,也就是在江主席主席为期10天访欧行程结束之日,美国不仅断然拒绝了俄南的停炸和谈建议,还决定轰炸南政府部门。
  中国的口头支持实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使俄罗斯大感失望,俄本来就因底气不足而胆气不壮,在强烈抵制北约侵略时又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支持,于是也就不敢表现太硬了。
  这就是在科索沃战争开始时中俄之间由于配合失措所造成的第一次战略协作脱节,被美国加以利用而扩大了这场侵南空袭战争的实际情况。
  三、江主席主席访欧回国后美俄在欧洲的激烈交锋
  江主席主席在为期10天的访欧期间对北约空袭南联盟采取言词反对、实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当然有利于美国扩大轰炸而不利于俄罗斯反美援南。但是由于当时处于访欧的特殊环境,因此不论美国还是俄罗斯,都还有些不清楚这是中国主席访欧时为了不影响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所采取的忍让之举呢,还是中国对这场巴尔干危机的真实立场?因此对于江主席结束访欧回国后中国将会如何动向,已成为美俄都集中关注的焦点。
  对于美国来说,当然希望中国继续采取局外人政策而使俄罗斯得不到中国的战略协作支持,这样也就可以大施以强克弱、各个击破、炸垮南联盟、逼退俄罗斯的强权雄威了,但同时也担心江主席回国后会转变立场,联俄反美。
  对于俄罗斯来说,当然更为急切地希望中国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则采取强硬立场并在东面出击,由此支持和配合俄在欧洲的援南抗北行动,但是也有些担心江主席回国后依然采取局外人立场而没有与俄东西配合的动静。
  怎样才能摸清江主席回国后中国的真实态度呢?只有继续试探。美国的试探方法是,继续扩大轰炸,看中国的反应;俄的试探办法是,以更强硬的姿态反对北约空袭,以期待中国实际的战略配合支持。于是在江主席回国后,美俄在欧洲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交锋:
  美国不仅在江主席主席离欧当天拒绝了俄南停炸和谈建议,而且还在江主席结束访欧的第二天,即3月31日,决定实施“第三阶段”空袭行动,把轰炸目标增加了20%,北约的狂轰烂炸使南联盟大量军事目标和民用设施被毁,人员伤亡急剧上升, 800万居民躲进防空洞和地下掩体避难,也给多瑙河和地中海沿岸国家造成了生态灾难的威胁。
  俄罗斯,在3月31日这一天也加大了反北约力度,宣布增加1999年国防预算开支,提高军队战备水平,又宣布7艘舰艇将于是4月4日至6日进入地中海,还举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俄总参谋长科瓦什宁大将说:“如果俄罗斯面临生死选择,那么俄武装部队的一切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都应被利用。”
 4月1日以后,美国北约继续扩大轰炸,克林顿总统不仅拒绝了叶利钦提出的由俄和西方的7国集团共同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建议,而且下令把24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远程火箭和8000人的美军部队派往阿尔巴尼亚。北约甚至计划派出一支20万人大军对南联盟进行南北夹击的地面进攻。
 俄罗斯则针锋相对,态度越来越强硬。俄远东舰队举行大规模战略军事演习,北方舰队则从巴伦支海发射战略导弹到远东勘察加地区,向北约示威。黑海舰队侦察舰进入了爱琴海。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议会代表团冒着北约轰炸访问南联盟,并表示要向南提供各种援助。俄的首批志愿者也于4月4日到达贝尔格莱德准备同南军并肩作战。
 4月5日,北约对南的空中打击全面升级。克林顿总统扬言,美国决心空袭下去,直到米洛舍维奇屈服为止,而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元帅则声明,美国北约如果发动地面进攻,塞尔维亚将会成为第二个越南,俄也是作好采取相应军事行动的准备的。
 这一切都表明,俄美之间发生冲突的紧张空气正在迅速升级,而它们在这种激烈交锋时都在密切关注中国方面的动向。
四、如果中国如此这般......
 那么江主席回国后将会采取何种行动呢?比较好的办法是,回国后一方面通过内部渠道与俄方秘密磋商能够迫使北约停炸和阻止美国东扩西进的协作对策,另一方面则把打击重点放在反对美日安全新条约即美日反华侵台的《战争法案》上,不仅大造舆论声势,而且可以派出舰队护送民间爱国志愿团体登陆钓鱼岛,又公开调兵谴将举行军事演习,作出要用武力解放台湾的态势,对朝鲜反对美日韩战争挑衅的行动也予支持,同时逐渐加大反对北约侵南的谴责声势,加强与俄的公开往来。
 中国以局外人姿态对待欧洲事态、以当事人身份处理亚洲变故,其用意是:
 (1)避免直接卷入自己所不了解也不胜任的欧洲冲突。
 (2)贯彻中俄相互支持、东西配合的协作战略,与俄达成默契,使东亚局势紧张起来,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于亚洲,以此支持俄南在欧洲的反北约侵略行动。
 (3)美国不论在欧洲或是在亚洲,此时都还没有作好大规模战争的充分准备,更不可能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对付中国和俄罗斯,中国采取这种由中国声东而由俄击西的东击西抗策略,迫使美国必须作出如下的考虑和选择:如果继续扩大对南轰炸和加剧与俄对抗,必须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欧洲,以对付抵抗愈加强烈的南俄,这就会造成东亚力量削弱,这将大有利于中国在亚洲的攻势,尤其有利于中国的攻台准备;如果把更多力量转移到东亚,势必又会影响和削弱在欧洲科索沃战争的进展和对俄的挤压,促使南俄更猛烈的抗击,于是美国的东扩西进计划就会两头碰壁。
 (4)就在美国左右为难、举棋不定和俄南加强反北约轰炸之时,中国总理以不亢不卑之姿态前去访美,不仅对美国前段时期的反华行径严加斥责,而且在入世问题上对美施以压力,逼迫美国按照中国的强硬条件予以批准。这时美国就会作出如下的反应:
 (A)、欧亚利益相比,欧洲为重,亚洲次之,因此只能重欧次亚,顾西缓东,而不能同时兼顾,两头出击。
 (B)、科索沃战争已经发生,与俄南对抗已成事实,此时只能继续炸下去迫南降服,不能因为南的拼死抵抗和俄的激烈反应及中国在东线的牵制而就此停炸,也不能因顾东缓西而使中国趁虚攻台和朝鲜趁乱南进,否则就会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C)、对于美国来说,在这诸多矛盾中,最急需要解决的是,迫使南联盟停止抵抗,接受北约的朗布依埃协议。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俄停止对南的支持,不与美国北约继续对抗。
 (D)、可是中国在东亚以反日美《战争法案》为由发动解放台湾宣传攻势,支持朝鲜反日美韩行动,反击菲律宾的南海军事挑衅行为,以此吸引牵制美国于亚洲,正是俄南在欧洲能够加强反击北约进攻的最主要支持源。因此,要俄停止援南抗美,最重要的是要设法阻拦中国以发动亚洲攻势吸引美国而对俄南的战略支持,防止中俄进一步联手协作的东击西抗行动。
 (E)、由于欧洲方面吃紧,因此要中国停止对美日台的攻势和对朝的支持,只有对中国作出让步、满足中国的要求才有可能。而中国目前最大的需要就是防止中美关系恶化和尽快加入世贸组织。因此,只要减弱反华势头,同意中国入世,给中国最需要的甜头,就能求得缓解中国对美国反华行径的怨恨和对台的攻势,有助于在欧洲对俄南施加压力。而中国与科索沃战争无直接关系,因此中国也会在调解俄南与北约重新谈判、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外交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江主席访欧回国后采取以上谋略策略,中国不仅可以成为科索沃危机各方的调停主角而能制止科索沃战争,阻止美国北约在欧洲的东扩势头,也可以提前做好解放台湾、抵制美国和小北约反华西进的准备工作,还能迫使美国诺诺同意中国加入世贸。俄为了支持中国在东线对美的牵制行动,也会积极主动地向中国提供先进武器的各种军援。此时此刻中国将成为美俄都争相拉拢争取的香饽饽而左右逢源,相继得利,而这也正是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威力所在。
五、中国的“消气外交”
  但是,江主席主席在3月31日访欧回国后中国却并没有什么动静,从4月1日至5日,媒体上除了报道一些科索沃战争消息以及朱总理总理即将访美和担心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评论外,中国并没有采取什么重大的与俄协作反霸外交行动,也没有发动亚洲攻势以对俄进行战略协作支持的任何迹象。这表明中国对科索沃危机仍然实行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由此也就造成了中俄战略协作的第二次脱节。
  4月6日,中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就是朱总理总理开始为期9天的访美行程。
  朱总理这次访美,因为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是为了让美国对中国消消气,所以被称为“消气外交”。由于发生了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在前一时期大肆反华而恶化了中美关系,所以朱总理也曾一再表示,“我其实并不想来(访美)的”,只是奉江主席主席之命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所谓让美国消消气,也就是让中国受受气,指的是美国因中国某合资银行破产受损、中美贸易逆差以及美国无中生有制造的所谓中国窃核密案和非法竞选捐款案等问题上对中国有气,反华情绪高涨,朱总理访美就是为了在这些问题上让已经放肆把中国“妖魔化”的美国人再向中国政府总理出出反华怨气,以此化解歧见,制止中美关系的继续滑坡。
  除此之外,朱总理在访美期间还要向美国再次表明中国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重大问题的立场,规劝美国“立地成佛”。尤其要同克林顿总统会谈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而为了能够争取美国支持中国入世,朱总理在访美之前就向美国作出了广泛而巨大的让步,当时就已经进口美国牛肉、柑桔和小麦,并同意开放电信、金融服务和娱乐业。
  无疑,中国领导人的本意是为了避免中国卷入欧洲冲突和亚太矛盾,改善中美关系,抓紧时间发展经济,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可以独立自主地打赢未来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也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和考虑,所以在朱总理总理访美的同一天即4月6日,江主席主席向全军发出指示,要努力提高部队武器系统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这种只从中国自身需要出发的认识和措施,却不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局,反而有利于美国扩大炸南压俄的科索沃战争和北约东扩行动。
  首先,江主席回国后中国继续实施局外人政策,尤其4月6日朱总理以热美冷俄取向的访问美国,不能不使俄产生如下的认为和担忧:
  (1)俄要想得到中国实际的战略协作支持配合,即中国公开表态与俄罗斯共同抵制美国北约的侵南行径,并在亚洲方面发起反美攻势以帮助俄罗斯将美国吸引于东线,现在看来已不可能,这就无法减轻美在欧洲方面对俄、南的军事压力,俄也就不敢冒然冲到反北约第一线去实际援南。因为一旦它向南提供武器等卷入冲突,等于就是向北约宣战,势必会与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为敌而遭到西方的全面孤立、制裁,甚至战争,俄无此实力可以单独承担。
 (2)然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俄美因科索沃战争而走到对抗边缘之时,中国却不惜以让美国消气之退让,大踏步地靠拢和求助于已与俄几乎为敌的美国,这不仅有助于美国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对南大炸和对俄施压,而且不能排除中国进一步与美欧联手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可能性。万一在俄全力投入援南抗北之际,中国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之下由与美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突然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抄俄后路,对俄来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中美接近对付苏联是有过先例的,不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小平时代都发生过,这使俄不得不产生猜疑,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那么怎么办呢?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你中国以软靠美,纵美扩炸压俄,那么我俄罗斯也必须在不失自己阵地的前提下以软待美,避免对抗。尽管此举会促使美国加剧轰炸,却可以避免自己单独抗美的孤立地位,又能够缓冲和防止美中联手的可能性。
 然而,中国冷俄热美,俄的以软和美,对于美国来说,都对扩大轰炸、迫南降服、逼俄退让和北约东扩大为有利。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朱总理访美以前,俄领导人也说一些希望政治解决的话,但总的来说是以强硬为主,并似乎准备与美国北约对抗一搏。可是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俄罗斯突然软了下来,叶利钦总统对普里马科夫总理的俄政府在巴尔干地区奉行的强硬政策表示不满,对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过于好战的言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强调俄不向南联盟提供军援。而且,凡举行有关南斯拉夫局势的记者招待会均排斥军方参加。
  4月6日以后,俄的态度越来越软。4月8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表示:“俄罗斯不会向南斯拉夫提供武器,不会卷入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俄财长扎多尔诺夫甚至向美国北约交底说:“俄不具备参与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真正经济实力。”
  对于南联盟要求加入俄白联盟一事,俄白两国也于4月13日表示拒绝接纳。而这一天,俄外长与美国务卿在奥斯陆举行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会晤,奥尔布赖特严厉警告俄罗斯“不要对北约使绊子”,伊凡诺夫诺诺而退,空手而返。
  第二天,即4月14日,也就是中国总理表示他已完成在美国的“消气外交”任务而赴加拿大进行为期6天访问时,叶利钦任命了一贯亲西方并支持美国民主党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负责调解南斯拉夫冲突的特使,这表明俄已正式决定放弃与西方的对抗政策,而以缓和为主调。
  果然,切氏一上任就立刻使俄对北约的态度有大幅度的缓和,并开始对决不屈服、抵抗到底的米诺舍维奇总统加大逼和压力。
  也就在4月14日这一天,美国人一边心满意足地送走让他们出足了反华怨气的中国总理,一边与北约各国领导人开会讨论继续东扩计划,准备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等全部纳其囊中。   
  六、南联盟拼死抵抗与中国人难以入世
  然而问题还在于,中国对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所采取的局外人政策和让美国向中国出气的“消气外交”,以及在入世问题上对美国所作的大幅度让步,原以为会得到美国的青睐而会同意中国入世,因此朱总理此次美国之行对美国的放行入世的期望值很高,把握很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的这一系列表现,不仅使俄罗斯深感失望,也使美国不敢领情。在中国入世问题上对美国寄于厚望并似乎有成功把握的朱总理9天访美,虽然因为让反华的美国再出了一番反华之气,以这种受气之态似乎换取了扭转中美关系的下滑势头,但出足了反华之气的克林顿总统却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大幅让步而宽宏大量地同意中国入世。这等于中国自己送上门去被克林顿这个美国绯闻第一色星耍了一回,堂堂中国总理朱总理可谓真正做到了“忍辱负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拍马反被撂蹶子的难堪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南联盟军民对北约侵略的决不屈服、顽强抵抗,引起了科索沃战局不利于美国的重大变化,由此波及到了正在积极向美国靠拢而打乱了美俄中三角平衡关系的中国。
 南联盟与北约的力量对比太为悬殊,其国土又不与俄罗斯接壤,整个国家在北约和亲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因此北约在开始空袭时十分乐观地认定,用不了多久就能迫使米洛舍维奇屈服投降。
 据法国《世界报》后来透露,“北约最初的设想只需一周的轰炸足以解决问题”,米洛舍维奇就会“崩溃”。《华盛顿时报》也在6月21日报道说,克林顿总统在6月20日正式承认,他起初以为科索沃空战可能只会持续一周,他说:“我以为,轰炸可能有50%的可能性在一周之内结束。”所以克林顿的高级顾问们说,米洛舍维奇在“嗅到几枚巡航导弹和炸弹的火药味后就会愿意坐下来谈判。”而此战的始作甬者奥尔布赖特这个犹太恶婆更是凶相狰狞地宣称:“炸弹将迫使崐米舍维奇跪下来求饶。”
 人们可以注意到,克林顿总统和北约领导人要在一周内,即在3月31日之前炸降米洛舍维奇,正好是江主席主席在空袭开始后的继续访欧期间。
 克林顿之所以要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服南联盟,并认为有50%的把握,正如前面所说过的,这是因为如果中国主席采取不参与政策而在此期间继续访欧,中国也没有去实际援南助俄,南将陷于重围而无外援,俄则失去中国协作难予援南,因此一周内将小小的南联盟炸降是有把握的。但如果江主席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事,并立即中止访欧,同俄联手协作,反对美国炸南东扩,则就把握不大,甚至很可能只得被迫停炸。因此,成与败的概率各占一半,只有当着江主席的面对南进行“火力侦察”的空袭试探,才能得知另外50%的归向。
 令克林顿总统和北约盟国高兴的是,江主席主席采取了局外人政策并继续访欧,这对北约在一周内炸降南联盟的计划极为有利,于是在江主席访欧期间就不断升级地对南联盟狂轰烂炸,甚至不惜动用了每架造价22亿美元的B-2隐形轰炸机和曾在海湾战争中无一损失、战果赫赫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以及一大批尖端武器,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江主席未及结束访欧、米洛舍维奇就已跪下投降的好消息。
 但是令克林顿和北约沮丧的却是, 在北约如此猛烈准确的高科技空袭之下,米洛舍维奇总统和南联盟军民正如他们在战前所表示的,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宁可挨炸,
 3月31日,江主席主席结束访欧回到国内,北约企图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降南联盟的一周计划彻底破产。
 江主席回国后,美国继续扩大轰炸,企图在第二周内炸服南联盟,并以此试探中国的真实立场。俄罗斯则以更强硬姿态支持南联盟的抵抗行动,期待中国的协作支持。南联盟在俄的声援和支持下,以更加顽强的战斗精神抗击北约的野蛮轰炸。可是此时的中国,虽然对北约的侵南战争继续在口头上予以谴责,在援南助俄的实际行动上却仍并无实质性进展。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当美俄激烈较量、南军民拼死相抗,而美国已大感为难之时,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却从局外人政策上后退了一步,以4月6日朱总理奉江主席之命实行“消气外交”进行访美为起点,选择了积极向美靠拢的热美冷俄政策。
 中国这种近美疏俄的做法,其直接效果正如前面讲过的,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协作支持而不敢对美强硬、大力援南,同时又担心美中接近、联手制俄而对中国产生猜疑和提防,于是便软化立场,避免俄美对抗,防备中美合作。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此举对美国向俄施压、扩大轰炸、逼服南联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所以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美狂炸再炸,俄一软再软。此时此刻,南联盟已陷于空前孤立无援的境地,世界上最大的压力全都集中到了南联盟军民及其代表米洛舍维奇总统身上。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权,米洛舍维奇总统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咬紧牙关,率领南军民仍然选择了宁可继续挨炸、不惜牺牲、决不屈服的抵抗之路。因此尽管4月6日以后北约对南的空袭比过去更加猛烈残酷,给南造成的生命财产生和态环境的损失也更为巨大,但不屈的南斯拉夫军民依然在作英勇抵抗而决不投降。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战争局势也就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1、北约如果单靠空袭无法炸服南联盟,就不得不选择地面作战方式,对美国来说,最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比如出钱出物支援科索沃阿族武装对抗南正规军警部队。可是阿族武装的科索沃解放军根本扶不起来,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也难做美国的代理人,只有依靠北约各国进行联军作战。但北约联军中英国人实力不够,德国人二战时在巴尔干声名狼籍,法国军队又历来对塞尔维亚怀有好感,形势势必逼迫美国人出任主角。
  然而南斯拉夫人民,尤其塞尔维亚民族,骁勇好战,“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而且拥有武器装备精良的11万现役正规军、40万预备役军人。南联盟军队在北约空袭中并无多大损失,如果美国真敢动用北约联军对南进行大规模地面军事入侵,即使出动20万甚至50万军队,也将无济于事,南军民必将会像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样进行殊死抵抗而使南联盟成为第二个越南,北约联军,尤其美军,必将伤亡惨重,尸积如山。
 再者,战争既然已经全面打开了,南军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出国界,南击阿尔巴尼亚,摧毁阿族母国根据地,北攻匈牙利,打通与俄罗斯的通道。波黑塞族也会趁势而起,重新爆发波黑战争。周边的克罗的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也都会卷入进去。这正如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以后接见路透社记者时谈到的,如果北约入侵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并使战争蔓延到毗邻的国家。于是一场真正的巴尔干战争乃至欧洲战争就此全面爆发而不可收拾,更大的难民潮和更汹涌的反战浪潮将席卷欧洲、美国和全世界。米洛舍维奇之所以敢于抵抗到底,决不屈服,正是作好了这种拼死一战、大打特打的准备的。
 2、俄罗斯自中国总理访美后尽管对美国一软再软,但是叶利钦总统清楚地知道,如果北约炸垮南联盟,或大规模地面进攻消灭南军队,推翻南政权,把科索沃、南联盟变成美国北约领地而排除俄在此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俄失去了能牵制和抵御北约东扩的巴尔干前沿阵地。如果乌克兰再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就与俄边界相接而对俄形成直接威胁,这是俄罗斯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虽然俄在朱总理总理访美后对美国软弱再三,它的这种软却有三条不能逾越的底线:
 (A)可以协助美国迫使或诱使南联盟接受北约条件,但在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上不能将俄排除在外而必须有俄一份。
 (B)美国如果以北约联军地面进攻南联盟而遭到南军民殊死抵抗,俄不能允许北约消灭南联盟而剥夺俄罗斯在此处的阵地,因此很可能会对南军援,甚至出兵支援,打通与南的陆路通道,这将会是一场由俄介入的巴尔干战争、欧洲战争,甚至可能是世界大战。
 (C)俄最担心的是美中联手对俄造成东西夹击之势,这对俄是最为致命的,因此俄绝对不允许中美合伙。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俄将不会任其发展。
 所以人们看到,朱总理4月6日访美后,美国扩大了对南轰炸,并作出要地面进攻的架势,此时的叶利钦总统为避免与美对抗而一再退让。可是当4月8日朱总理与克林顿总统正式会谈时,叶利钦由于害怕中美就此联手,马上作出了极其强烈的反应。他坚定保证俄罗斯“不会出卖南斯拉夫”,并警告说:“如果北约在南斯拉夫部署地面部队,俄罗斯将可能改变自己的军事政策。”“我已告诉北约人,美国人和德国人,不要促使我采取军事行动。否则将会爆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则声明,如果北约不停止对南的军事行动,俄不排除退出对南武器禁运规定的可能性。他威胁说,俄有各种应付挑战的能力,是一个在军事实力方面不比任何人逊色的国家。
  更厉害的是,这天俄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在与叶利钦会谈后对外宣布说,“叶利钦总统已下令俄导弹部队对准正在南联盟作战的国家”。此话一出,西方世界大惊失色,北约国家一片恐慌。3天后,南联盟议会两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关于南加入俄的联盟的建议,并宣布南加入俄白联盟。
 看来,俄南是做好了因中国的不介入政策和热美冷俄政策促使北约发动地面进攻而准备与之大打的打算的。
  3、如果由于南联盟的决不屈服以及俄的支援甚至参战,引发了巴尔干战争仍是欧洲战争,美国必须要把力量集中于欧洲而难以顾及亚洲,这又会给中国趁虚东击创造了条件。在欧洲战事犹酣之际,万一中国在亚洲抄美后路,美国不仅会输掉欧洲,也会丢掉亚洲。因此尽管现在中国冷俄热美对美有利,但其长远危险的前景却必须提防。
  因此,因为南联盟拼死相抗不惜大战而会引起以上这3种对美不利的发展趋势,迫使美国不得不作出如下考虑和选择:
  (甲)美国扩大对南轰炸,又派遣地面部队集结于南的周边,这仅是为了迫南屈服所采取的威胁手段。为了避免南联盟变成“第二个越南”和招来俄的干预而引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美国决不可以真的发动会使自己伤亡惨重最终失败的地面进攻。
 (乙)要想迫南就范,除了使用硬的一手,加大空中打击使其难以坚持外,还必须使用软的一手,即依靠俄对其进行诱逼施压,做到美俄联手,硬软兼施,迫使米洛舍维奇停止抵抗。因此此时不仅不能同俄对抗,反而要对俄进行拉拢和沟通。
  (丙)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清除俄因中国总理亲善访美所产生的对美中联手制俄趋势的疑虑和担忧,也就是美国此时必须要同正在积极向美靠拢的中国拉开距离,使俄放心。而这样做的最佳办法就是对热烈向美靠过来的中国泼一盆冷水,当面向中国总理表示不同意中国入世而拒绝与中国达成入世协议。
  美国果然这样做了,这也就是实行“消气外交”的朱总理在4月8日同克林顿总统会谈入世问题时反被克林顿不领其情地拒绝中国入世的真正原因。
  据以后报道,美中联手共同制俄以及中国在入世问题的极大让步,对美国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致使当时克林顿总统对中国入世几乎就要点头同意了。但由于南联盟的拼死抵抗和中国的热美冷俄倾向以及俄的恼羞成怒所造成美俄中三角关系失衡变化的利害得失,克林顿在再三权衡以后,还是忍住了签字,拒绝了可怜兮兮求上门来的中国总理。
七、软硬兼施两强压一弱 讨价还价各方忙交易
  正如前面介绍的,自4月6日朱总理总理开始访美后,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为了避免因美中靠拢而使俄陷于孤立,采取以软和美、避免对抗之策,所以对美国的态度开始软化,对南的支持开始减弱;第二种是为了防备和阻止美中联手,担心南被炸垮,采取武力威胁、以硬压美之法,不惜以核战争吓唬美国。俄的这种软硬两手,其真实用意是,只要美国不与中国联手对俄,俄也就愿意同美国和解,共同压南。
  对美国来说,为了尽快压服南联盟,除继续在外部加大空袭以炸迫降外,也需要由俄出面从内部对南施压,消其斗志,迫其就范。因此,此时一方面开始接受俄的从中调解,以缓和与俄的紧张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对俄不屑一顾的一概排斥拒绝。另一方面则推开中国,拒其入世,以此消除俄对中美联手的疑虑。
  俄的软姿态,受到美国欣赏,美的能容俄,也大受俄的欢迎,所以当俄得知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总理的热美外交而同意中国入世,从而表明美中并未真正联手制俄时,也就马上收起了对美强硬立场。而且在朱总理结束访美之日叶利钦即任命了受西方欢迎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统特使,以便与美国沟通起来,在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上携手合作。美国除炸字当头、以炸迫和外,也欢迎俄从中调解,于是自朱总理访美后,俄美两家逐渐靠拢。
  美国为了更大地拉开同中国的距离,让俄更加放心,在4月16日决定由自己单枪匹马向联合国*委员会提交反华提案。朱总理前脚刚走,美国后脚就踢,给所谓扭转中美关系下滑势头的访美成果从背后猛击一掌。
  这以后,北约轰炸更加猛烈,其大批地面部队于4月18日在南联盟南部边境集结,同时切断对南的一切石油供应,从经济上对南施重压,还准备干掉米洛舍维奇。4月20日,即朱总理结束访加行程之日,美国“企业号”航母正通过苏伊士运河赶赴亚得里亚海。由于需要大幅度增加空军力量用于空袭,美国准备把驻日本的美国航空部队抽调到巴尔干。
  叶利钦总统则下令坚决执行他制定的避免与北约对抗、寻求政治解决巴尔干问题的路线。他要求美国重视对南施压的“特殊作用”,并派切尔诺梅尔金急赴贝尔格莱德对南施压,要求米洛舍维奇不要再强抗下去。可是南联盟依旧态度强硬,坚持科索沃问题不允许国际干预,由南自行解决,米洛舍维奇对这位亲西方的俄总统特使很不信任,所以切氏很难将其说服。
  面对如此难题又该怎么办呢?叶、切知道,要米洛舍维奇接受由北约一家军队进入科索沃的建议是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南的盟友俄罗斯不在其中。由于失去了俄的支持保护,弱小而又孤立的南联盟肯定会被北约肢解和征服,因此如果要米洛舍维奇同意北约进驻的话,俄罗斯也表示要参加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之法就是搬出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
 也就是在联合国控制和监督下,南军撤出科索沃,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这当中既有北约军队,又有俄方部队。这样,北约军队就有了合法的理由可以不经地面进攻、避免重大伤亡地和平进入科索沃,俄军也能名正言顺地参加这次维和行动而保住巴尔干战略阵地,而且还能与美国重修于好,得到美的好处。
  那么如果米洛舍维奇总统仍不同意怎么办?叶利钦已与克林顿沟通好了,切氏也已与西方达成了默契,这就是切氏以软姿态进行劝说诱导,米氏如若不从,北约就加大轰炸,俄美一内一外、一软一硬,一诱一逼,轮番施压,迫其接受。
  于是,北约空袭进一步升级,4月23日,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被炸。切尔诺梅尔金则费尽口舌劝说米洛舍维奇接受他带去的新方案。最后,经过切氏很“不容易的和艰苦的”的劝说,米洛舍维奇总统终于第一次表示,在征得南的同意之下,可以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的参与下实行国际介入。米洛舍维奇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切尔诺梅尔金立即将此好消息向叶利钦汇报,克林顿得知此会谈结果后也马上表示:如果盟国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科索沃危机。美国总统也终于第一次松了口,并对莫斯科希望美国提供经济支持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恰恰也就在4月23日这一天,移到北京举行的中美关于WTO谈判失败,美国完全拒绝了中国的入世要求。中国已被美国甩在了一边,这是美国对切氏劝和有功给俄送去的最佳礼物。
  4月24日,由于俄南会谈取得进展,北约心领神会,马上决定加强同俄的接触,以求得如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所说的与俄达成一个压服南联盟的“共同立场”。
  到5月6日,西方7国和俄的外长经不断地讨价还价,终于正式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协议,其要点是:充分考虑南联盟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结束在科索沃的暴力与镇压;南联盟撤走在科索沃的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在科索沃部署联合国支持并批准的、能够确保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人员。
  这个协议是美俄撇开南联盟经幕后讨价还价达成的一笔暗箱交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予默契配合,同意北约打联合国旗号以售其奸。这项协议所玩弄的花招是,对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的非军事化,只说作充分考虑,却不明确作完全确保。在这种含糊不清的“担保”下,要南军警部队先行撤出科索沃,然后部署国际维和人员。可是这些国际文职和安全人员只是由联合国支持和批准,并没有写明要由联合国来组织和领导,也没有明确其中包括有俄军。
  很明显,俄同意这样写和故意不把自己写进去,却又使自己含混其中,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在联合国旗号下组织以北约为领导并以北约军队为主的国际维和部队埋下伏笔,这样也就可以在联合国的名义之下把北约军队塞进已没有南军的科索沃,而这恰恰是俄能为美国北约进军科索沃开启绿灯,并为自己在以后可进可退作好安排的最妙之法。
  8国外长协议一出笼,米洛舍维奇总统顿感大事不好,因为他知道,只要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北约军队一进科索沃,北约也就可以不再考虑南的领土完整和阿族武装的非军事化,南联盟也就丢失了自己的领土科索沃,阿族武装也会在北约的扶植下合法化。于是他拍案而起,大呼上当,针锋相对地提出一项新建议:进驻科索沃所有联合国维和人员必须是非武装的,这些人员的部署必须由联合国和南联盟达成的协议所决定,而且只允许装备轻武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这支由联合国牵头的部队应由一支俄罗斯大分队和没有参加过对南斯拉夫空中打击的北约国家的代表组成,南可以接受的国家有希腊、葡萄牙和三个北约新成员国--匈、波、捷。
  但8国集团无视南联盟的反对,它们对已达成的协议非常满意了,一致同意争取联合国批准这些原则。俄在南的压力下尽管表示参与轰炸的北约盟国不能执行维和行动,但实际上仅是做给外人看的说说而已,因此8国都准备在联合国会议上表决通过。
  中国没有参加关于科索沃危机政治解决的国际会议,8国外长协议是根据该协议的第4条规定,即“8国集团外长会议主席将把今天的会议的结果通报中国政府”才知道的。那么在此之前中国又在干什么呢?


占楼
五、中国的“消气外交”
  但是,江主席主席在3月31日访欧回国后中国却并没有什么动静,从4月1日至5日,媒体上除了报道一些科索沃战争消息以及朱总理总理即将访美和担心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评论外,中国并没有采取什么重大的与俄协作反霸外交行动,也没有发动亚洲攻势以对俄进行战略协作支持的任何迹象。这表明中国对科索沃危机仍然实行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由此也就造成了中俄战略协作的第二次脱节。
  4月6日,中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就是朱总理总理开始为期9天的访美行程。
  朱总理这次访美,因为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是为了让美国对中国消消气,所以被称为“消气外交”。由于发生了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在前一时期大肆反华而恶化了中美关系,所以朱总理也曾一再表示,“我其实并不想来(访美)的”,只是奉江主席主席之命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所谓让美国消消气,也就是让中国受受气,指的是美国因中国某合资银行破产受损、中美贸易逆差以及美国无中生有制造的所谓中国窃核密案和非法竞选捐款案等问题上对中国有气,反华情绪高涨,朱总理访美就是为了在这些问题上让已经放肆把中国“妖魔化”的美国人再向中国政府总理出出反华怨气,以此化解歧见,制止中美关系的继续滑坡。
  除此之外,朱总理在访美期间还要向美国再次表明中国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重大问题的立场,规劝美国“立地成佛”。尤其要同克林顿总统会谈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而为了能够争取美国支持中国入世,朱总理在访美之前就向美国作出了广泛而巨大的让步,当时就已经进口美国牛肉、柑桔和小麦,并同意开放电信、金融服务和娱乐业。
  无疑,中国领导人的本意是为了避免中国卷入欧洲冲突和亚太矛盾,改善中美关系,抓紧时间发展经济,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可以独立自主地打赢未来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也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和考虑,所以在朱总理总理访美的同一天即4月6日,江主席主席向全军发出指示,要努力提高部队武器系统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这种只从中国自身需要出发的认识和措施,却不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局,反而有利于美国扩大炸南压俄的科索沃战争和北约东扩行动。
  首先,江主席回国后中国继续实施局外人政策,尤其4月6日朱总理以热美冷俄取向的访问美国,不能不使俄产生如下的认为和担忧:
  (1)俄要想得到中国实际的战略协作支持配合,即中国公开表态与俄罗斯共同抵制美国北约的侵南行径,并在亚洲方面发起反美攻势以帮助俄罗斯将美国吸引于东线,现在看来已不可能,这就无法减轻美在欧洲方面对俄、南的军事压力,俄也就不敢冒然冲到反北约第一线去实际援南。因为一旦它向南提供武器等卷入冲突,等于就是向北约宣战,势必会与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为敌而遭到西方的全面孤立、制裁,甚至战争,俄无此实力可以单独承担。
 (2)然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俄美因科索沃战争而走到对抗边缘之时,中国却不惜以让美国消气之退让,大踏步地靠拢和求助于已与俄几乎为敌的美国,这不仅有助于美国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对南大炸和对俄施压,而且不能排除中国进一步与美欧联手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可能性。万一在俄全力投入援南抗北之际,中国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之下由与美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突然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抄俄后路,对俄来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中美接近对付苏联是有过先例的,不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小平时代都发生过,这使俄不得不产生猜疑,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那么怎么办呢?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你中国以软靠美,纵美扩炸压俄,那么我俄罗斯也必须在不失自己阵地的前提下以软待美,避免对抗。尽管此举会促使美国加剧轰炸,却可以避免自己单独抗美的孤立地位,又能够缓冲和防止美中联手的可能性。
 然而,中国冷俄热美,俄的以软和美,对于美国来说,都对扩大轰炸、迫南降服、逼俄退让和北约东扩大为有利。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朱总理访美以前,俄领导人也说一些希望政治解决的话,但总的来说是以强硬为主,并似乎准备与美国北约对抗一搏。可是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俄罗斯突然软了下来,叶利钦总统对普里马科夫总理的俄政府在巴尔干地区奉行的强硬政策表示不满,对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过于好战的言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强调俄不向南联盟提供军援。而且,凡举行有关南斯拉夫局势的记者招待会均排斥军方参加。
  4月6日以后,俄的态度越来越软。4月8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表示:“俄罗斯不会向南斯拉夫提供武器,不会卷入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俄财长扎多尔诺夫甚至向美国北约交底说:“俄不具备参与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真正经济实力。”
  对于南联盟要求加入俄白联盟一事,俄白两国也于4月13日表示拒绝接纳。而这一天,俄外长与美国务卿在奥斯陆举行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会晤,奥尔布赖特严厉警告俄罗斯“不要对北约使绊子”,伊凡诺夫诺诺而退,空手而返。
  第二天,即4月14日,也就是中国总理表示他已完成在美国的“消气外交”任务而赴加拿大进行为期6天访问时,叶利钦任命了一贯亲西方并支持美国民主党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负责调解南斯拉夫冲突的特使,这表明俄已正式决定放弃与西方的对抗政策,而以缓和为主调。
  果然,切氏一上任就立刻使俄对北约的态度有大幅度的缓和,并开始对决不屈服、抵抗到底的米诺舍维奇总统加大逼和压力。
  也就在4月14日这一天,美国人一边心满意足地送走让他们出足了反华怨气的中国总理,一边与北约各国领导人开会讨论继续东扩计划,准备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等全部纳其囊中。   
  六、南联盟拼死抵抗与中国人难以入世
  然而问题还在于,中国对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所采取的局外人政策和让美国向中国出气的“消气外交”,以及在入世问题上对美国所作的大幅度让步,原以为会得到美国的青睐而会同意中国入世,因此朱总理此次美国之行对美国的放行入世的期望值很高,把握很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的这一系列表现,不仅使俄罗斯深感失望,也使美国不敢领情。在中国入世问题上对美国寄于厚望并似乎有成功把握的朱总理9天访美,虽然因为让反华的美国再出了一番反华之气,以这种受气之态似乎换取了扭转中美关系的下滑势头,但出足了反华之气的克林顿总统却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大幅让步而宽宏大量地同意中国入世。这等于中国自己送上门去被克林顿这个美国绯闻第一色星耍了一回,堂堂中国总理朱总理可谓真正做到了“忍辱负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拍马反被撂蹶子的难堪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南联盟军民对北约侵略的决不屈服、顽强抵抗,引起了科索沃战局不利于美国的重大变化,由此波及到了正在积极向美国靠拢而打乱了美俄中三角平衡关系的中国。
 南联盟与北约的力量对比太为悬殊,其国土又不与俄罗斯接壤,整个国家在北约和亲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因此北约在开始空袭时十分乐观地认定,用不了多久就能迫使米洛舍维奇屈服投降。
 据法国《世界报》后来透露,“北约最初的设想只需一周的轰炸足以解决问题”,米洛舍维奇就会“崩溃”。《华盛顿时报》也在6月21日报道说,克林顿总统在6月20日正式承认,他起初以为科索沃空战可能只会持续一周,他说:“我以为,轰炸可能有50%的可能性在一周之内结束。”所以克林顿的高级顾问们说,米洛舍维奇在“嗅到几枚巡航导弹和炸弹的火药味后就会愿意坐下来谈判。”而此战的始作甬者奥尔布赖特这个犹太恶婆更是凶相狰狞地宣称:“炸弹将迫使崐米舍维奇跪下来求饶。”
 人们可以注意到,克林顿总统和北约领导人要在一周内,即在3月31日之前炸降米洛舍维奇,正好是江主席主席在空袭开始后的继续访欧期间。
 克林顿之所以要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服南联盟,并认为有50%的把握,正如前面所说过的,这是因为如果中国主席采取不参与政策而在此期间继续访欧,中国也没有去实际援南助俄,南将陷于重围而无外援,俄则失去中国协作难予援南,因此一周内将小小的南联盟炸降是有把握的。但如果江主席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事,并立即中止访欧,同俄联手协作,反对美国炸南东扩,则就把握不大,甚至很可能只得被迫停炸。因此,成与败的概率各占一半,只有当着江主席的面对南进行“火力侦察”的空袭试探,才能得知另外50%的归向。
 令克林顿总统和北约盟国高兴的是,江主席主席采取了局外人政策并继续访欧,这对北约在一周内炸降南联盟的计划极为有利,于是在江主席访欧期间就不断升级地对南联盟狂轰烂炸,甚至不惜动用了每架造价22亿美元的B-2隐形轰炸机和曾在海湾战争中无一损失、战果赫赫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以及一大批尖端武器,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江主席未及结束访欧、米洛舍维奇就已跪下投降的好消息。
 但是令克林顿和北约沮丧的却是, 在北约如此猛烈准确的高科技空袭之下,米洛舍维奇总统和南联盟军民正如他们在战前所表示的,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宁可挨炸,
 3月31日,江主席主席结束访欧回到国内,北约企图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降南联盟的一周计划彻底破产。
 江主席回国后,美国继续扩大轰炸,企图在第二周内炸服南联盟,并以此试探中国的真实立场。俄罗斯则以更强硬姿态支持南联盟的抵抗行动,期待中国的协作支持。南联盟在俄的声援和支持下,以更加顽强的战斗精神抗击北约的野蛮轰炸。可是此时的中国,虽然对北约的侵南战争继续在口头上予以谴责,在援南助俄的实际行动上却仍并无实质性进展。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当美俄激烈较量、南军民拼死相抗,而美国已大感为难之时,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却从局外人政策上后退了一步,以4月6日朱总理奉江主席之命实行“消气外交”进行访美为起点,选择了积极向美靠拢的热美冷俄政策。
 中国这种近美疏俄的做法,其直接效果正如前面讲过的,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协作支持而不敢对美强硬、大力援南,同时又担心美中接近、联手制俄而对中国产生猜疑和提防,于是便软化立场,避免俄美对抗,防备中美合作。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此举对美国向俄施压、扩大轰炸、逼服南联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所以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美狂炸再炸,俄一软再软。此时此刻,南联盟已陷于空前孤立无援的境地,世界上最大的压力全都集中到了南联盟军民及其代表米洛舍维奇总统身上。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权,米洛舍维奇总统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咬紧牙关,率领南军民仍然选择了宁可继续挨炸、不惜牺牲、决不屈服的抵抗之路。因此尽管4月6日以后北约对南的空袭比过去更加猛烈残酷,给南造成的生命财产生和态环境的损失也更为巨大,但不屈的南斯拉夫军民依然在作英勇抵抗而决不投降。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战争局势也就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1、北约如果单靠空袭无法炸服南联盟,就不得不选择地面作战方式,对美国来说,最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比如出钱出物支援科索沃阿族武装对抗南正规军警部队。可是阿族武装的科索沃解放军根本扶不起来,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也难做美国的代理人,只有依靠北约各国进行联军作战。但北约联军中英国人实力不够,德国人二战时在巴尔干声名狼籍,法国军队又历来对塞尔维亚怀有好感,形势势必逼迫美国人出任主角。
  然而南斯拉夫人民,尤其塞尔维亚民族,骁勇好战,“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而且拥有武器装备精良的11万现役正规军、40万预备役军人。南联盟军队在北约空袭中并无多大损失,如果美国真敢动用北约联军对南进行大规模地面军事入侵,即使出动20万甚至50万军队,也将无济于事,南军民必将会像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样进行殊死抵抗而使南联盟成为第二个越南,北约联军,尤其美军,必将伤亡惨重,尸积如山。
 再者,战争既然已经全面打开了,南军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出国界,南击阿尔巴尼亚,摧毁阿族母国根据地,北攻匈牙利,打通与俄罗斯的通道。波黑塞族也会趁势而起,重新爆发波黑战争。周边的克罗的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也都会卷入进去。这正如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以后接见路透社记者时谈到的,如果北约入侵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并使战争蔓延到毗邻的国家。于是一场真正的巴尔干战争乃至欧洲战争就此全面爆发而不可收拾,更大的难民潮和更汹涌的反战浪潮将席卷欧洲、美国和全世界。米洛舍维奇之所以敢于抵抗到底,决不屈服,正是作好了这种拼死一战、大打特打的准备的。
 2、俄罗斯自中国总理访美后尽管对美国一软再软,但是叶利钦总统清楚地知道,如果北约炸垮南联盟,或大规模地面进攻消灭南军队,推翻南政权,把科索沃、南联盟变成美国北约领地而排除俄在此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俄失去了能牵制和抵御北约东扩的巴尔干前沿阵地。如果乌克兰再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就与俄边界相接而对俄形成直接威胁,这是俄罗斯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虽然俄在朱总理总理访美后对美国软弱再三,它的这种软却有三条不能逾越的底线:
 (A)可以协助美国迫使或诱使南联盟接受北约条件,但在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上不能将俄排除在外而必须有俄一份。
 (B)美国如果以北约联军地面进攻南联盟而遭到南军民殊死抵抗,俄不能允许北约消灭南联盟而剥夺俄罗斯在此处的阵地,因此很可能会对南军援,甚至出兵支援,打通与南的陆路通道,这将会是一场由俄介入的巴尔干战争、欧洲战争,甚至可能是世界大战。
 (C)俄最担心的是美中联手对俄造成东西夹击之势,这对俄是最为致命的,因此俄绝对不允许中美合伙。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俄将不会任其发展。
 所以人们看到,朱总理4月6日访美后,美国扩大了对南轰炸,并作出要地面进攻的架势,此时的叶利钦总统为避免与美对抗而一再退让。可是当4月8日朱总理与克林顿总统正式会谈时,叶利钦由于害怕中美就此联手,马上作出了极其强烈的反应。他坚定保证俄罗斯“不会出卖南斯拉夫”,并警告说:“如果北约在南斯拉夫部署地面部队,俄罗斯将可能改变自己的军事政策。”“我已告诉北约人,美国人和德国人,不要促使我采取军事行动。否则将会爆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则声明,如果北约不停止对南的军事行动,俄不排除退出对南武器禁运规定的可能性。他威胁说,俄有各种应付挑战的能力,是一个在军事实力方面不比任何人逊色的国家。
  更厉害的是,这天俄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在与叶利钦会谈后对外宣布说,“叶利钦总统已下令俄导弹部队对准正在南联盟作战的国家”。此话一出,西方世界大惊失色,北约国家一片恐慌。3天后,南联盟议会两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关于南加入俄的联盟的建议,并宣布南加入俄白联盟。
 看来,俄南是做好了因中国的不介入政策和热美冷俄政策促使北约发动地面进攻而准备与之大打的打算的。
  3、如果由于南联盟的决不屈服以及俄的支援甚至参战,引发了巴尔干战争仍是欧洲战争,美国必须要把力量集中于欧洲而难以顾及亚洲,这又会给中国趁虚东击创造了条件。在欧洲战事犹酣之际,万一中国在亚洲抄美后路,美国不仅会输掉欧洲,也会丢掉亚洲。因此尽管现在中国冷俄热美对美有利,但其长远危险的前景却必须提防。
  因此,因为南联盟拼死相抗不惜大战而会引起以上这3种对美不利的发展趋势,迫使美国不得不作出如下考虑和选择:
  (甲)美国扩大对南轰炸,又派遣地面部队集结于南的周边,这仅是为了迫南屈服所采取的威胁手段。为了避免南联盟变成“第二个越南”和招来俄的干预而引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美国决不可以真的发动会使自己伤亡惨重最终失败的地面进攻。
 (乙)要想迫南就范,除了使用硬的一手,加大空中打击使其难以坚持外,还必须使用软的一手,即依靠俄对其进行诱逼施压,做到美俄联手,硬软兼施,迫使米洛舍维奇停止抵抗。因此此时不仅不能同俄对抗,反而要对俄进行拉拢和沟通。
  (丙)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清除俄因中国总理亲善访美所产生的对美中联手制俄趋势的疑虑和担忧,也就是美国此时必须要同正在积极向美靠拢的中国拉开距离,使俄放心。而这样做的最佳办法就是对热烈向美靠过来的中国泼一盆冷水,当面向中国总理表示不同意中国入世而拒绝与中国达成入世协议。
  美国果然这样做了,这也就是实行“消气外交”的朱总理在4月8日同克林顿总统会谈入世问题时反被克林顿不领其情地拒绝中国入世的真正原因。
  据以后报道,美中联手共同制俄以及中国在入世问题的极大让步,对美国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致使当时克林顿总统对中国入世几乎就要点头同意了。但由于南联盟的拼死抵抗和中国的热美冷俄倾向以及俄的恼羞成怒所造成美俄中三角关系失衡变化的利害得失,克林顿在再三权衡以后,还是忍住了签字,拒绝了可怜兮兮求上门来的中国总理。
七、软硬兼施两强压一弱 讨价还价各方忙交易
  正如前面介绍的,自4月6日朱总理总理开始访美后,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为了避免因美中靠拢而使俄陷于孤立,采取以软和美、避免对抗之策,所以对美国的态度开始软化,对南的支持开始减弱;第二种是为了防备和阻止美中联手,担心南被炸垮,采取武力威胁、以硬压美之法,不惜以核战争吓唬美国。俄的这种软硬两手,其真实用意是,只要美国不与中国联手对俄,俄也就愿意同美国和解,共同压南。
  对美国来说,为了尽快压服南联盟,除继续在外部加大空袭以炸迫降外,也需要由俄出面从内部对南施压,消其斗志,迫其就范。因此,此时一方面开始接受俄的从中调解,以缓和与俄的紧张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对俄不屑一顾的一概排斥拒绝。另一方面则推开中国,拒其入世,以此消除俄对中美联手的疑虑。
  俄的软姿态,受到美国欣赏,美的能容俄,也大受俄的欢迎,所以当俄得知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总理的热美外交而同意中国入世,从而表明美中并未真正联手制俄时,也就马上收起了对美强硬立场。而且在朱总理结束访美之日叶利钦即任命了受西方欢迎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统特使,以便与美国沟通起来,在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上携手合作。美国除炸字当头、以炸迫和外,也欢迎俄从中调解,于是自朱总理访美后,俄美两家逐渐靠拢。
  美国为了更大地拉开同中国的距离,让俄更加放心,在4月16日决定由自己单枪匹马向联合国*委员会提交反华提案。朱总理前脚刚走,美国后脚就踢,给所谓扭转中美关系下滑势头的访美成果从背后猛击一掌。
  这以后,北约轰炸更加猛烈,其大批地面部队于4月18日在南联盟南部边境集结,同时切断对南的一切石油供应,从经济上对南施重压,还准备干掉米洛舍维奇。4月20日,即朱总理结束访加行程之日,美国“企业号”航母正通过苏伊士运河赶赴亚得里亚海。由于需要大幅度增加空军力量用于空袭,美国准备把驻日本的美国航空部队抽调到巴尔干。
  叶利钦总统则下令坚决执行他制定的避免与北约对抗、寻求政治解决巴尔干问题的路线。他要求美国重视对南施压的“特殊作用”,并派切尔诺梅尔金急赴贝尔格莱德对南施压,要求米洛舍维奇不要再强抗下去。可是南联盟依旧态度强硬,坚持科索沃问题不允许国际干预,由南自行解决,米洛舍维奇对这位亲西方的俄总统特使很不信任,所以切氏很难将其说服。
  面对如此难题又该怎么办呢?叶、切知道,要米洛舍维奇接受由北约一家军队进入科索沃的建议是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南的盟友俄罗斯不在其中。由于失去了俄的支持保护,弱小而又孤立的南联盟肯定会被北约肢解和征服,因此如果要米洛舍维奇同意北约进驻的话,俄罗斯也表示要参加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之法就是搬出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
 也就是在联合国控制和监督下,南军撤出科索沃,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这当中既有北约军队,又有俄方部队。这样,北约军队就有了合法的理由可以不经地面进攻、避免重大伤亡地和平进入科索沃,俄军也能名正言顺地参加这次维和行动而保住巴尔干战略阵地,而且还能与美国重修于好,得到美的好处。
  那么如果米洛舍维奇总统仍不同意怎么办?叶利钦已与克林顿沟通好了,切氏也已与西方达成了默契,这就是切氏以软姿态进行劝说诱导,米氏如若不从,北约就加大轰炸,俄美一内一外、一软一硬,一诱一逼,轮番施压,迫其接受。
  于是,北约空袭进一步升级,4月23日,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被炸。切尔诺梅尔金则费尽口舌劝说米洛舍维奇接受他带去的新方案。最后,经过切氏很“不容易的和艰苦的”的劝说,米洛舍维奇总统终于第一次表示,在征得南的同意之下,可以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的参与下实行国际介入。米洛舍维奇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切尔诺梅尔金立即将此好消息向叶利钦汇报,克林顿得知此会谈结果后也马上表示:如果盟国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科索沃危机。美国总统也终于第一次松了口,并对莫斯科希望美国提供经济支持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恰恰也就在4月23日这一天,移到北京举行的中美关于WTO谈判失败,美国完全拒绝了中国的入世要求。中国已被美国甩在了一边,这是美国对切氏劝和有功给俄送去的最佳礼物。
  4月24日,由于俄南会谈取得进展,北约心领神会,马上决定加强同俄的接触,以求得如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所说的与俄达成一个压服南联盟的“共同立场”。
  到5月6日,西方7国和俄的外长经不断地讨价还价,终于正式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协议,其要点是:充分考虑南联盟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结束在科索沃的暴力与镇压;南联盟撤走在科索沃的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在科索沃部署联合国支持并批准的、能够确保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人员。
  这个协议是美俄撇开南联盟经幕后讨价还价达成的一笔暗箱交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予默契配合,同意北约打联合国旗号以售其奸。这项协议所玩弄的花招是,对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的非军事化,只说作充分考虑,却不明确作完全确保。在这种含糊不清的“担保”下,要南军警部队先行撤出科索沃,然后部署国际维和人员。可是这些国际文职和安全人员只是由联合国支持和批准,并没有写明要由联合国来组织和领导,也没有明确其中包括有俄军。
  很明显,俄同意这样写和故意不把自己写进去,却又使自己含混其中,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在联合国旗号下组织以北约为领导并以北约军队为主的国际维和部队埋下伏笔,这样也就可以在联合国的名义之下把北约军队塞进已没有南军的科索沃,而这恰恰是俄能为美国北约进军科索沃开启绿灯,并为自己在以后可进可退作好安排的最妙之法。
  8国外长协议一出笼,米洛舍维奇总统顿感大事不好,因为他知道,只要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北约军队一进科索沃,北约也就可以不再考虑南的领土完整和阿族武装的非军事化,南联盟也就丢失了自己的领土科索沃,阿族武装也会在北约的扶植下合法化。于是他拍案而起,大呼上当,针锋相对地提出一项新建议:进驻科索沃所有联合国维和人员必须是非武装的,这些人员的部署必须由联合国和南联盟达成的协议所决定,而且只允许装备轻武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这支由联合国牵头的部队应由一支俄罗斯大分队和没有参加过对南斯拉夫空中打击的北约国家的代表组成,南可以接受的国家有希腊、葡萄牙和三个北约新成员国--匈、波、捷。
  但8国集团无视南联盟的反对,它们对已达成的协议非常满意了,一致同意争取联合国批准这些原则。俄在南的压力下尽管表示参与轰炸的北约盟国不能执行维和行动,但实际上仅是做给外人看的说说而已,因此8国都准备在联合国会议上表决通过。
  中国没有参加关于科索沃危机政治解决的国际会议,8国外长协议是根据该协议的第4条规定,即“8国集团外长会议主席将把今天的会议的结果通报中国政府”才知道的。那么在此之前中国又在干什么呢?


占楼
五、中国的“消气外交”
  但是,江主席主席在3月31日访欧回国后中国却并没有什么动静,从4月1日至5日,媒体上除了报道一些科索沃战争消息以及朱总理总理即将访美和担心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评论外,中国并没有采取什么重大的与俄协作反霸外交行动,也没有发动亚洲攻势以对俄进行战略协作支持的任何迹象。这表明中国对科索沃危机仍然实行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由此也就造成了中俄战略协作的第二次脱节。
  4月6日,中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就是朱总理总理开始为期9天的访美行程。
  朱总理这次访美,因为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是为了让美国对中国消消气,所以被称为“消气外交”。由于发生了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在前一时期大肆反华而恶化了中美关系,所以朱总理也曾一再表示,“我其实并不想来(访美)的”,只是奉江主席主席之命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所谓让美国消消气,也就是让中国受受气,指的是美国因中国某合资银行破产受损、中美贸易逆差以及美国无中生有制造的所谓中国窃核密案和非法竞选捐款案等问题上对中国有气,反华情绪高涨,朱总理访美就是为了在这些问题上让已经放肆把中国“妖魔化”的美国人再向中国政府总理出出反华怨气,以此化解歧见,制止中美关系的继续滑坡。
  除此之外,朱总理在访美期间还要向美国再次表明中国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重大问题的立场,规劝美国“立地成佛”。尤其要同克林顿总统会谈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而为了能够争取美国支持中国入世,朱总理在访美之前就向美国作出了广泛而巨大的让步,当时就已经进口美国牛肉、柑桔和小麦,并同意开放电信、金融服务和娱乐业。
  无疑,中国领导人的本意是为了避免中国卷入欧洲冲突和亚太矛盾,改善中美关系,抓紧时间发展经济,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可以独立自主地打赢未来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也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和考虑,所以在朱总理总理访美的同一天即4月6日,江主席主席向全军发出指示,要努力提高部队武器系统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这种只从中国自身需要出发的认识和措施,却不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局,反而有利于美国扩大炸南压俄的科索沃战争和北约东扩行动。
  首先,江主席回国后中国继续实施局外人政策,尤其4月6日朱总理以热美冷俄取向的访问美国,不能不使俄产生如下的认为和担忧:
  (1)俄要想得到中国实际的战略协作支持配合,即中国公开表态与俄罗斯共同抵制美国北约的侵南行径,并在亚洲方面发起反美攻势以帮助俄罗斯将美国吸引于东线,现在看来已不可能,这就无法减轻美在欧洲方面对俄、南的军事压力,俄也就不敢冒然冲到反北约第一线去实际援南。因为一旦它向南提供武器等卷入冲突,等于就是向北约宣战,势必会与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为敌而遭到西方的全面孤立、制裁,甚至战争,俄无此实力可以单独承担。
 (2)然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俄美因科索沃战争而走到对抗边缘之时,中国却不惜以让美国消气之退让,大踏步地靠拢和求助于已与俄几乎为敌的美国,这不仅有助于美国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对南大炸和对俄施压,而且不能排除中国进一步与美欧联手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可能性。万一在俄全力投入援南抗北之际,中国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之下由与美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突然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抄俄后路,对俄来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中美接近对付苏联是有过先例的,不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小平时代都发生过,这使俄不得不产生猜疑,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那么怎么办呢?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你中国以软靠美,纵美扩炸压俄,那么我俄罗斯也必须在不失自己阵地的前提下以软待美,避免对抗。尽管此举会促使美国加剧轰炸,却可以避免自己单独抗美的孤立地位,又能够缓冲和防止美中联手的可能性。
 然而,中国冷俄热美,俄的以软和美,对于美国来说,都对扩大轰炸、迫南降服、逼俄退让和北约东扩大为有利。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朱总理访美以前,俄领导人也说一些希望政治解决的话,但总的来说是以强硬为主,并似乎准备与美国北约对抗一搏。可是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俄罗斯突然软了下来,叶利钦总统对普里马科夫总理的俄政府在巴尔干地区奉行的强硬政策表示不满,对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过于好战的言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强调俄不向南联盟提供军援。而且,凡举行有关南斯拉夫局势的记者招待会均排斥军方参加。
  4月6日以后,俄的态度越来越软。4月8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表示:“俄罗斯不会向南斯拉夫提供武器,不会卷入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俄财长扎多尔诺夫甚至向美国北约交底说:“俄不具备参与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真正经济实力。”
  对于南联盟要求加入俄白联盟一事,俄白两国也于4月13日表示拒绝接纳。而这一天,俄外长与美国务卿在奥斯陆举行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会晤,奥尔布赖特严厉警告俄罗斯“不要对北约使绊子”,伊凡诺夫诺诺而退,空手而返。
  第二天,即4月14日,也就是中国总理表示他已完成在美国的“消气外交”任务而赴加拿大进行为期6天访问时,叶利钦任命了一贯亲西方并支持美国民主党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负责调解南斯拉夫冲突的特使,这表明俄已正式决定放弃与西方的对抗政策,而以缓和为主调。
  果然,切氏一上任就立刻使俄对北约的态度有大幅度的缓和,并开始对决不屈服、抵抗到底的米诺舍维奇总统加大逼和压力。
  也就在4月14日这一天,美国人一边心满意足地送走让他们出足了反华怨气的中国总理,一边与北约各国领导人开会讨论继续东扩计划,准备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等全部纳其囊中。   
  六、南联盟拼死抵抗与中国人难以入世
  然而问题还在于,中国对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所采取的局外人政策和让美国向中国出气的“消气外交”,以及在入世问题上对美国所作的大幅度让步,原以为会得到美国的青睐而会同意中国入世,因此朱总理此次美国之行对美国的放行入世的期望值很高,把握很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的这一系列表现,不仅使俄罗斯深感失望,也使美国不敢领情。在中国入世问题上对美国寄于厚望并似乎有成功把握的朱总理9天访美,虽然因为让反华的美国再出了一番反华之气,以这种受气之态似乎换取了扭转中美关系的下滑势头,但出足了反华之气的克林顿总统却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大幅让步而宽宏大量地同意中国入世。这等于中国自己送上门去被克林顿这个美国绯闻第一色星耍了一回,堂堂中国总理朱总理可谓真正做到了“忍辱负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拍马反被撂蹶子的难堪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南联盟军民对北约侵略的决不屈服、顽强抵抗,引起了科索沃战局不利于美国的重大变化,由此波及到了正在积极向美国靠拢而打乱了美俄中三角平衡关系的中国。
 南联盟与北约的力量对比太为悬殊,其国土又不与俄罗斯接壤,整个国家在北约和亲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因此北约在开始空袭时十分乐观地认定,用不了多久就能迫使米洛舍维奇屈服投降。
 据法国《世界报》后来透露,“北约最初的设想只需一周的轰炸足以解决问题”,米洛舍维奇就会“崩溃”。《华盛顿时报》也在6月21日报道说,克林顿总统在6月20日正式承认,他起初以为科索沃空战可能只会持续一周,他说:“我以为,轰炸可能有50%的可能性在一周之内结束。”所以克林顿的高级顾问们说,米洛舍维奇在“嗅到几枚巡航导弹和炸弹的火药味后就会愿意坐下来谈判。”而此战的始作甬者奥尔布赖特这个犹太恶婆更是凶相狰狞地宣称:“炸弹将迫使崐米舍维奇跪下来求饶。”
 人们可以注意到,克林顿总统和北约领导人要在一周内,即在3月31日之前炸降米洛舍维奇,正好是江主席主席在空袭开始后的继续访欧期间。
 克林顿之所以要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服南联盟,并认为有50%的把握,正如前面所说过的,这是因为如果中国主席采取不参与政策而在此期间继续访欧,中国也没有去实际援南助俄,南将陷于重围而无外援,俄则失去中国协作难予援南,因此一周内将小小的南联盟炸降是有把握的。但如果江主席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事,并立即中止访欧,同俄联手协作,反对美国炸南东扩,则就把握不大,甚至很可能只得被迫停炸。因此,成与败的概率各占一半,只有当着江主席的面对南进行“火力侦察”的空袭试探,才能得知另外50%的归向。
 令克林顿总统和北约盟国高兴的是,江主席主席采取了局外人政策并继续访欧,这对北约在一周内炸降南联盟的计划极为有利,于是在江主席访欧期间就不断升级地对南联盟狂轰烂炸,甚至不惜动用了每架造价22亿美元的B-2隐形轰炸机和曾在海湾战争中无一损失、战果赫赫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以及一大批尖端武器,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江主席未及结束访欧、米洛舍维奇就已跪下投降的好消息。
 但是令克林顿和北约沮丧的却是, 在北约如此猛烈准确的高科技空袭之下,米洛舍维奇总统和南联盟军民正如他们在战前所表示的,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宁可挨炸,
 3月31日,江主席主席结束访欧回到国内,北约企图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降南联盟的一周计划彻底破产。
 江主席回国后,美国继续扩大轰炸,企图在第二周内炸服南联盟,并以此试探中国的真实立场。俄罗斯则以更强硬姿态支持南联盟的抵抗行动,期待中国的协作支持。南联盟在俄的声援和支持下,以更加顽强的战斗精神抗击北约的野蛮轰炸。可是此时的中国,虽然对北约的侵南战争继续在口头上予以谴责,在援南助俄的实际行动上却仍并无实质性进展。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当美俄激烈较量、南军民拼死相抗,而美国已大感为难之时,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却从局外人政策上后退了一步,以4月6日朱总理奉江主席之命实行“消气外交”进行访美为起点,选择了积极向美靠拢的热美冷俄政策。
 中国这种近美疏俄的做法,其直接效果正如前面讲过的,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协作支持而不敢对美强硬、大力援南,同时又担心美中接近、联手制俄而对中国产生猜疑和提防,于是便软化立场,避免俄美对抗,防备中美合作。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此举对美国向俄施压、扩大轰炸、逼服南联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所以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美狂炸再炸,俄一软再软。此时此刻,南联盟已陷于空前孤立无援的境地,世界上最大的压力全都集中到了南联盟军民及其代表米洛舍维奇总统身上。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权,米洛舍维奇总统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咬紧牙关,率领南军民仍然选择了宁可继续挨炸、不惜牺牲、决不屈服的抵抗之路。因此尽管4月6日以后北约对南的空袭比过去更加猛烈残酷,给南造成的生命财产生和态环境的损失也更为巨大,但不屈的南斯拉夫军民依然在作英勇抵抗而决不投降。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战争局势也就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1、北约如果单靠空袭无法炸服南联盟,就不得不选择地面作战方式,对美国来说,最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比如出钱出物支援科索沃阿族武装对抗南正规军警部队。可是阿族武装的科索沃解放军根本扶不起来,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也难做美国的代理人,只有依靠北约各国进行联军作战。但北约联军中英国人实力不够,德国人二战时在巴尔干声名狼籍,法国军队又历来对塞尔维亚怀有好感,形势势必逼迫美国人出任主角。
  然而南斯拉夫人民,尤其塞尔维亚民族,骁勇好战,“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而且拥有武器装备精良的11万现役正规军、40万预备役军人。南联盟军队在北约空袭中并无多大损失,如果美国真敢动用北约联军对南进行大规模地面军事入侵,即使出动20万甚至50万军队,也将无济于事,南军民必将会像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样进行殊死抵抗而使南联盟成为第二个越南,北约联军,尤其美军,必将伤亡惨重,尸积如山。
 再者,战争既然已经全面打开了,南军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出国界,南击阿尔巴尼亚,摧毁阿族母国根据地,北攻匈牙利,打通与俄罗斯的通道。波黑塞族也会趁势而起,重新爆发波黑战争。周边的克罗的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也都会卷入进去。这正如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以后接见路透社记者时谈到的,如果北约入侵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并使战争蔓延到毗邻的国家。于是一场真正的巴尔干战争乃至欧洲战争就此全面爆发而不可收拾,更大的难民潮和更汹涌的反战浪潮将席卷欧洲、美国和全世界。米洛舍维奇之所以敢于抵抗到底,决不屈服,正是作好了这种拼死一战、大打特打的准备的。
 2、俄罗斯自中国总理访美后尽管对美国一软再软,但是叶利钦总统清楚地知道,如果北约炸垮南联盟,或大规模地面进攻消灭南军队,推翻南政权,把科索沃、南联盟变成美国北约领地而排除俄在此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俄失去了能牵制和抵御北约东扩的巴尔干前沿阵地。如果乌克兰再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就与俄边界相接而对俄形成直接威胁,这是俄罗斯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虽然俄在朱总理总理访美后对美国软弱再三,它的这种软却有三条不能逾越的底线:
 (A)可以协助美国迫使或诱使南联盟接受北约条件,但在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上不能将俄排除在外而必须有俄一份。
 (B)美国如果以北约联军地面进攻南联盟而遭到南军民殊死抵抗,俄不能允许北约消灭南联盟而剥夺俄罗斯在此处的阵地,因此很可能会对南军援,甚至出兵支援,打通与南的陆路通道,这将会是一场由俄介入的巴尔干战争、欧洲战争,甚至可能是世界大战。
 (C)俄最担心的是美中联手对俄造成东西夹击之势,这对俄是最为致命的,因此俄绝对不允许中美合伙。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俄将不会任其发展。
 所以人们看到,朱总理4月6日访美后,美国扩大了对南轰炸,并作出要地面进攻的架势,此时的叶利钦总统为避免与美对抗而一再退让。可是当4月8日朱总理与克林顿总统正式会谈时,叶利钦由于害怕中美就此联手,马上作出了极其强烈的反应。他坚定保证俄罗斯“不会出卖南斯拉夫”,并警告说:“如果北约在南斯拉夫部署地面部队,俄罗斯将可能改变自己的军事政策。”“我已告诉北约人,美国人和德国人,不要促使我采取军事行动。否则将会爆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则声明,如果北约不停止对南的军事行动,俄不排除退出对南武器禁运规定的可能性。他威胁说,俄有各种应付挑战的能力,是一个在军事实力方面不比任何人逊色的国家。
  更厉害的是,这天俄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在与叶利钦会谈后对外宣布说,“叶利钦总统已下令俄导弹部队对准正在南联盟作战的国家”。此话一出,西方世界大惊失色,北约国家一片恐慌。3天后,南联盟议会两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关于南加入俄的联盟的建议,并宣布南加入俄白联盟。
 看来,俄南是做好了因中国的不介入政策和热美冷俄政策促使北约发动地面进攻而准备与之大打的打算的。
  3、如果由于南联盟的决不屈服以及俄的支援甚至参战,引发了巴尔干战争仍是欧洲战争,美国必须要把力量集中于欧洲而难以顾及亚洲,这又会给中国趁虚东击创造了条件。在欧洲战事犹酣之际,万一中国在亚洲抄美后路,美国不仅会输掉欧洲,也会丢掉亚洲。因此尽管现在中国冷俄热美对美有利,但其长远危险的前景却必须提防。
  因此,因为南联盟拼死相抗不惜大战而会引起以上这3种对美不利的发展趋势,迫使美国不得不作出如下考虑和选择:
  (甲)美国扩大对南轰炸,又派遣地面部队集结于南的周边,这仅是为了迫南屈服所采取的威胁手段。为了避免南联盟变成“第二个越南”和招来俄的干预而引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美国决不可以真的发动会使自己伤亡惨重最终失败的地面进攻。
 (乙)要想迫南就范,除了使用硬的一手,加大空中打击使其难以坚持外,还必须使用软的一手,即依靠俄对其进行诱逼施压,做到美俄联手,硬软兼施,迫使米洛舍维奇停止抵抗。因此此时不仅不能同俄对抗,反而要对俄进行拉拢和沟通。
  (丙)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清除俄因中国总理亲善访美所产生的对美中联手制俄趋势的疑虑和担忧,也就是美国此时必须要同正在积极向美靠拢的中国拉开距离,使俄放心。而这样做的最佳办法就是对热烈向美靠过来的中国泼一盆冷水,当面向中国总理表示不同意中国入世而拒绝与中国达成入世协议。
  美国果然这样做了,这也就是实行“消气外交”的朱总理在4月8日同克林顿总统会谈入世问题时反被克林顿不领其情地拒绝中国入世的真正原因。
  据以后报道,美中联手共同制俄以及中国在入世问题的极大让步,对美国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致使当时克林顿总统对中国入世几乎就要点头同意了。但由于南联盟的拼死抵抗和中国的热美冷俄倾向以及俄的恼羞成怒所造成美俄中三角关系失衡变化的利害得失,克林顿在再三权衡以后,还是忍住了签字,拒绝了可怜兮兮求上门来的中国总理。
七、软硬兼施两强压一弱 讨价还价各方忙交易
  正如前面介绍的,自4月6日朱总理总理开始访美后,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为了避免因美中靠拢而使俄陷于孤立,采取以软和美、避免对抗之策,所以对美国的态度开始软化,对南的支持开始减弱;第二种是为了防备和阻止美中联手,担心南被炸垮,采取武力威胁、以硬压美之法,不惜以核战争吓唬美国。俄的这种软硬两手,其真实用意是,只要美国不与中国联手对俄,俄也就愿意同美国和解,共同压南。
  对美国来说,为了尽快压服南联盟,除继续在外部加大空袭以炸迫降外,也需要由俄出面从内部对南施压,消其斗志,迫其就范。因此,此时一方面开始接受俄的从中调解,以缓和与俄的紧张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对俄不屑一顾的一概排斥拒绝。另一方面则推开中国,拒其入世,以此消除俄对中美联手的疑虑。
  俄的软姿态,受到美国欣赏,美的能容俄,也大受俄的欢迎,所以当俄得知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总理的热美外交而同意中国入世,从而表明美中并未真正联手制俄时,也就马上收起了对美强硬立场。而且在朱总理结束访美之日叶利钦即任命了受西方欢迎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统特使,以便与美国沟通起来,在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上携手合作。美国除炸字当头、以炸迫和外,也欢迎俄从中调解,于是自朱总理访美后,俄美两家逐渐靠拢。
  美国为了更大地拉开同中国的距离,让俄更加放心,在4月16日决定由自己单枪匹马向联合国*委员会提交反华提案。朱总理前脚刚走,美国后脚就踢,给所谓扭转中美关系下滑势头的访美成果从背后猛击一掌。
  这以后,北约轰炸更加猛烈,其大批地面部队于4月18日在南联盟南部边境集结,同时切断对南的一切石油供应,从经济上对南施重压,还准备干掉米洛舍维奇。4月20日,即朱总理结束访加行程之日,美国“企业号”航母正通过苏伊士运河赶赴亚得里亚海。由于需要大幅度增加空军力量用于空袭,美国准备把驻日本的美国航空部队抽调到巴尔干。
  叶利钦总统则下令坚决执行他制定的避免与北约对抗、寻求政治解决巴尔干问题的路线。他要求美国重视对南施压的“特殊作用”,并派切尔诺梅尔金急赴贝尔格莱德对南施压,要求米洛舍维奇不要再强抗下去。可是南联盟依旧态度强硬,坚持科索沃问题不允许国际干预,由南自行解决,米洛舍维奇对这位亲西方的俄总统特使很不信任,所以切氏很难将其说服。
  面对如此难题又该怎么办呢?叶、切知道,要米洛舍维奇接受由北约一家军队进入科索沃的建议是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南的盟友俄罗斯不在其中。由于失去了俄的支持保护,弱小而又孤立的南联盟肯定会被北约肢解和征服,因此如果要米洛舍维奇同意北约进驻的话,俄罗斯也表示要参加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之法就是搬出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
 也就是在联合国控制和监督下,南军撤出科索沃,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这当中既有北约军队,又有俄方部队。这样,北约军队就有了合法的理由可以不经地面进攻、避免重大伤亡地和平进入科索沃,俄军也能名正言顺地参加这次维和行动而保住巴尔干战略阵地,而且还能与美国重修于好,得到美的好处。
  那么如果米洛舍维奇总统仍不同意怎么办?叶利钦已与克林顿沟通好了,切氏也已与西方达成了默契,这就是切氏以软姿态进行劝说诱导,米氏如若不从,北约就加大轰炸,俄美一内一外、一软一硬,一诱一逼,轮番施压,迫其接受。
  于是,北约空袭进一步升级,4月23日,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被炸。切尔诺梅尔金则费尽口舌劝说米洛舍维奇接受他带去的新方案。最后,经过切氏很“不容易的和艰苦的”的劝说,米洛舍维奇总统终于第一次表示,在征得南的同意之下,可以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的参与下实行国际介入。米洛舍维奇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切尔诺梅尔金立即将此好消息向叶利钦汇报,克林顿得知此会谈结果后也马上表示:如果盟国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科索沃危机。美国总统也终于第一次松了口,并对莫斯科希望美国提供经济支持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恰恰也就在4月23日这一天,移到北京举行的中美关于WTO谈判失败,美国完全拒绝了中国的入世要求。中国已被美国甩在了一边,这是美国对切氏劝和有功给俄送去的最佳礼物。
  4月24日,由于俄南会谈取得进展,北约心领神会,马上决定加强同俄的接触,以求得如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所说的与俄达成一个压服南联盟的“共同立场”。
  到5月6日,西方7国和俄的外长经不断地讨价还价,终于正式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协议,其要点是:充分考虑南联盟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结束在科索沃的暴力与镇压;南联盟撤走在科索沃的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在科索沃部署联合国支持并批准的、能够确保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人员。
  这个协议是美俄撇开南联盟经幕后讨价还价达成的一笔暗箱交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予默契配合,同意北约打联合国旗号以售其奸。这项协议所玩弄的花招是,对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的非军事化,只说作充分考虑,却不明确作完全确保。在这种含糊不清的“担保”下,要南军警部队先行撤出科索沃,然后部署国际维和人员。可是这些国际文职和安全人员只是由联合国支持和批准,并没有写明要由联合国来组织和领导,也没有明确其中包括有俄军。
  很明显,俄同意这样写和故意不把自己写进去,却又使自己含混其中,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在联合国旗号下组织以北约为领导并以北约军队为主的国际维和部队埋下伏笔,这样也就可以在联合国的名义之下把北约军队塞进已没有南军的科索沃,而这恰恰是俄能为美国北约进军科索沃开启绿灯,并为自己在以后可进可退作好安排的最妙之法。
  8国外长协议一出笼,米洛舍维奇总统顿感大事不好,因为他知道,只要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北约军队一进科索沃,北约也就可以不再考虑南的领土完整和阿族武装的非军事化,南联盟也就丢失了自己的领土科索沃,阿族武装也会在北约的扶植下合法化。于是他拍案而起,大呼上当,针锋相对地提出一项新建议:进驻科索沃所有联合国维和人员必须是非武装的,这些人员的部署必须由联合国和南联盟达成的协议所决定,而且只允许装备轻武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这支由联合国牵头的部队应由一支俄罗斯大分队和没有参加过对南斯拉夫空中打击的北约国家的代表组成,南可以接受的国家有希腊、葡萄牙和三个北约新成员国--匈、波、捷。
  但8国集团无视南联盟的反对,它们对已达成的协议非常满意了,一致同意争取联合国批准这些原则。俄在南的压力下尽管表示参与轰炸的北约盟国不能执行维和行动,但实际上仅是做给外人看的说说而已,因此8国都准备在联合国会议上表决通过。
  中国没有参加关于科索沃危机政治解决的国际会议,8国外长协议是根据该协议的第4条规定,即“8国集团外长会议主席将把今天的会议的结果通报中国政府”才知道的。那么在此之前中国又在干什么呢?


 五、中国的“消气外交”
  但是,江主席主席在3月31日访欧回国后中国却并没有什么动静,从4月1日至5日,媒体上除了报道一些科索沃战争消息以及朱总理总理即将访美和担心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评论外,中国并没有采取什么重大的与俄协作反霸外交行动,也没有发动亚洲攻势以对俄进行战略协作支持的任何迹象。这表明中国对科索沃危机仍然实行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由此也就造成了中俄战略协作的第二次脱节。
  4月6日,中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就是朱总理总理开始为期9天的访美行程。
  朱总理这次访美,因为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是为了让美国对中国消消气,所以被称为“消气外交”。由于发生了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在前一时期大肆反华而恶化了中美关系,所以朱总理也曾一再表示,“我其实并不想来(访美)的”,只是奉江主席主席之命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所谓让美国消消气,也就是让中国受受气,指的是美国因中国某合资银行破产受损、中美贸易逆差以及美国无中生有制造的所谓中国窃核密案和非法竞选捐款案等问题上对中国有气,反华情绪高涨,朱总理访美就是为了在这些问题上让已经放肆把中国“妖魔化”的美国人再向中国政府总理出出反华怨气,以此化解歧见,制止中美关系的继续滑坡。
  除此之外,朱总理在访美期间还要向美国再次表明中国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重大问题的立场,规劝美国“立地成佛”。尤其要同克林顿总统会谈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而为了能够争取美国支持中国入世,朱总理在访美之前就向美国作出了广泛而巨大的让步,当时就已经进口美国牛肉、柑桔和小麦,并同意开放电信、金融服务和娱乐业。
  无疑,中国领导人的本意是为了避免中国卷入欧洲冲突和亚太矛盾,改善中美关系,抓紧时间发展经济,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可以独立自主地打赢未来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也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和考虑,所以在朱总理总理访美的同一天即4月6日,江主席主席向全军发出指示,要努力提高部队武器系统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这种只从中国自身需要出发的认识和措施,却不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局,反而有利于美国扩大炸南压俄的科索沃战争和北约东扩行动。
  首先,江主席回国后中国继续实施局外人政策,尤其4月6日朱总理以热美冷俄取向的访问美国,不能不使俄产生如下的认为和担忧:
  (1)俄要想得到中国实际的战略协作支持配合,即中国公开表态与俄罗斯共同抵制美国北约的侵南行径,并在亚洲方面发起反美攻势以帮助俄罗斯将美国吸引于东线,现在看来已不可能,这就无法减轻美在欧洲方面对俄、南的军事压力,俄也就不敢冒然冲到反北约第一线去实际援南。因为一旦它向南提供武器等卷入冲突,等于就是向北约宣战,势必会与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为敌而遭到西方的全面孤立、制裁,甚至战争,俄无此实力可以单独承担。
 (2)然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俄美因科索沃战争而走到对抗边缘之时,中国却不惜以让美国消气之退让,大踏步地靠拢和求助于已与俄几乎为敌的美国,这不仅有助于美国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对南大炸和对俄施压,而且不能排除中国进一步与美欧联手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可能性。万一在俄全力投入援南抗北之际,中国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之下由与美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突然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抄俄后路,对俄来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中美接近对付苏联是有过先例的,不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小平时代都发生过,这使俄不得不产生猜疑,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那么怎么办呢?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你中国以软靠美,纵美扩炸压俄,那么我俄罗斯也必须在不失自己阵地的前提下以软待美,避免对抗。尽管此举会促使美国加剧轰炸,却可以避免自己单独抗美的孤立地位,又能够缓冲和防止美中联手的可能性。
 然而,中国冷俄热美,俄的以软和美,对于美国来说,都对扩大轰炸、迫南降服、逼俄退让和北约东扩大为有利。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朱总理访美以前,俄领导人也说一些希望政治解决的话,但总的来说是以强硬为主,并似乎准备与美国北约对抗一搏。可是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俄罗斯突然软了下来,叶利钦总统对普里马科夫总理的俄政府在巴尔干地区奉行的强硬政策表示不满,对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过于好战的言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强调俄不向南联盟提供军援。而且,凡举行有关南斯拉夫局势的记者招待会均排斥军方参加。
  4月6日以后,俄的态度越来越软。4月8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表示:“俄罗斯不会向南斯拉夫提供武器,不会卷入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俄财长扎多尔诺夫甚至向美国北约交底说:“俄不具备参与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真正经济实力。”
  对于南联盟要求加入俄白联盟一事,俄白两国也于4月13日表示拒绝接纳。而这一天,俄外长与美国务卿在奥斯陆举行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会晤,奥尔布赖特严厉警告俄罗斯“不要对北约使绊子”,伊凡诺夫诺诺而退,空手而返。
  第二天,即4月14日,也就是中国总理表示他已完成在美国的“消气外交”任务而赴加拿大进行为期6天访问时,叶利钦任命了一贯亲西方并支持美国民主党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负责调解南斯拉夫冲突的特使,这表明俄已正式决定放弃与西方的对抗政策,而以缓和为主调。
  果然,切氏一上任就立刻使俄对北约的态度有大幅度的缓和,并开始对决不屈服、抵抗到底的米诺舍维奇总统加大逼和压力。
  也就在4月14日这一天,美国人一边心满意足地送走让他们出足了反华怨气的中国总理,一边与北约各国领导人开会讨论继续东扩计划,准备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等全部纳其囊中。   
  六、南联盟拼死抵抗与中国人难以入世
  然而问题还在于,中国对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所采取的局外人政策和让美国向中国出气的“消气外交”,以及在入世问题上对美国所作的大幅度让步,原以为会得到美国的青睐而会同意中国入世,因此朱总理此次美国之行对美国的放行入世的期望值很高,把握很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的这一系列表现,不仅使俄罗斯深感失望,也使美国不敢领情。在中国入世问题上对美国寄于厚望并似乎有成功把握的朱总理9天访美,虽然因为让反华的美国再出了一番反华之气,以这种受气之态似乎换取了扭转中美关系的下滑势头,但出足了反华之气的克林顿总统却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大幅让步而宽宏大量地同意中国入世。这等于中国自己送上门去被克林顿这个美国绯闻第一色星耍了一回,堂堂中国总理朱总理可谓真正做到了“忍辱负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拍马反被撂蹶子的难堪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南联盟军民对北约侵略的决不屈服、顽强抵抗,引起了科索沃战局不利于美国的重大变化,由此波及到了正在积极向美国靠拢而打乱了美俄中三角平衡关系的中国。
 南联盟与北约的力量对比太为悬殊,其国土又不与俄罗斯接壤,整个国家在北约和亲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因此北约在开始空袭时十分乐观地认定,用不了多久就能迫使米洛舍维奇屈服投降。
 据法国《世界报》后来透露,“北约最初的设想只需一周的轰炸足以解决问题”,米洛舍维奇就会“崩溃”。《华盛顿时报》也在6月21日报道说,克林顿总统在6月20日正式承认,他起初以为科索沃空战可能只会持续一周,他说:“我以为,轰炸可能有50%的可能性在一周之内结束。”所以克林顿的高级顾问们说,米洛舍维奇在“嗅到几枚巡航导弹和炸弹的火药味后就会愿意坐下来谈判。”而此战的始作甬者奥尔布赖特这个犹太恶婆更是凶相狰狞地宣称:“炸弹将迫使崐米舍维奇跪下来求饶。”
 人们可以注意到,克林顿总统和北约领导人要在一周内,即在3月31日之前炸降米洛舍维奇,正好是江主席主席在空袭开始后的继续访欧期间。
 克林顿之所以要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服南联盟,并认为有50%的把握,正如前面所说过的,这是因为如果中国主席采取不参与政策而在此期间继续访欧,中国也没有去实际援南助俄,南将陷于重围而无外援,俄则失去中国协作难予援南,因此一周内将小小的南联盟炸降是有把握的。但如果江主席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事,并立即中止访欧,同俄联手协作,反对美国炸南东扩,则就把握不大,甚至很可能只得被迫停炸。因此,成与败的概率各占一半,只有当着江主席的面对南进行“火力侦察”的空袭试探,才能得知另外50%的归向。
 令克林顿总统和北约盟国高兴的是,江主席主席采取了局外人政策并继续访欧,这对北约在一周内炸降南联盟的计划极为有利,于是在江主席访欧期间就不断升级地对南联盟狂轰烂炸,甚至不惜动用了每架造价22亿美元的B-2隐形轰炸机和曾在海湾战争中无一损失、战果赫赫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以及一大批尖端武器,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江主席未及结束访欧、米洛舍维奇就已跪下投降的好消息。
 但是令克林顿和北约沮丧的却是, 在北约如此猛烈准确的高科技空袭之下,米洛舍维奇总统和南联盟军民正如他们在战前所表示的,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宁可挨炸,
 3月31日,江主席主席结束访欧回到国内,北约企图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降南联盟的一周计划彻底破产。
 江主席回国后,美国继续扩大轰炸,企图在第二周内炸服南联盟,并以此试探中国的真实立场。俄罗斯则以更强硬姿态支持南联盟的抵抗行动,期待中国的协作支持。南联盟在俄的声援和支持下,以更加顽强的战斗精神抗击北约的野蛮轰炸。可是此时的中国,虽然对北约的侵南战争继续在口头上予以谴责,在援南助俄的实际行动上却仍并无实质性进展。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当美俄激烈较量、南军民拼死相抗,而美国已大感为难之时,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却从局外人政策上后退了一步,以4月6日朱总理奉江主席之命实行“消气外交”进行访美为起点,选择了积极向美靠拢的热美冷俄政策。
 中国这种近美疏俄的做法,其直接效果正如前面讲过的,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协作支持而不敢对美强硬、大力援南,同时又担心美中接近、联手制俄而对中国产生猜疑和提防,于是便软化立场,避免俄美对抗,防备中美合作。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此举对美国向俄施压、扩大轰炸、逼服南联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所以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美狂炸再炸,俄一软再软。此时此刻,南联盟已陷于空前孤立无援的境地,世界上最大的压力全都集中到了南联盟军民及其代表米洛舍维奇总统身上。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权,米洛舍维奇总统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咬紧牙关,率领南军民仍然选择了宁可继续挨炸、不惜牺牲、决不屈服的抵抗之路。因此尽管4月6日以后北约对南的空袭比过去更加猛烈残酷,给南造成的生命财产生和态环境的损失也更为巨大,但不屈的南斯拉夫军民依然在作英勇抵抗而决不投降。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战争局势也就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1、北约如果单靠空袭无法炸服南联盟,就不得不选择地面作战方式,对美国来说,最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比如出钱出物支援科索沃阿族武装对抗南正规军警部队。可是阿族武装的科索沃解放军根本扶不起来,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也难做美国的代理人,只有依靠北约各国进行联军作战。但北约联军中英国人实力不够,德国人二战时在巴尔干声名狼籍,法国军队又历来对塞尔维亚怀有好感,形势势必逼迫美国人出任主角。
  然而南斯拉夫人民,尤其塞尔维亚民族,骁勇好战,“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而且拥有武器装备精良的11万现役正规军、40万预备役军人。南联盟军队在北约空袭中并无多大损失,如果美国真敢动用北约联军对南进行大规模地面军事入侵,即使出动20万甚至50万军队,也将无济于事,南军民必将会像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样进行殊死抵抗而使南联盟成为第二个越南,北约联军,尤其美军,必将伤亡惨重,尸积如山。
 再者,战争既然已经全面打开了,南军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出国界,南击阿尔巴尼亚,摧毁阿族母国根据地,北攻匈牙利,打通与俄罗斯的通道。波黑塞族也会趁势而起,重新爆发波黑战争。周边的克罗的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也都会卷入进去。这正如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以后接见路透社记者时谈到的,如果北约入侵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并使战争蔓延到毗邻的国家。于是一场真正的巴尔干战争乃至欧洲战争就此全面爆发而不可收拾,更大的难民潮和更汹涌的反战浪潮将席卷欧洲、美国和全世界。米洛舍维奇之所以敢于抵抗到底,决不屈服,正是作好了这种拼死一战、大打特打的准备的。
 2、俄罗斯自中国总理访美后尽管对美国一软再软,但是叶利钦总统清楚地知道,如果北约炸垮南联盟,或大规模地面进攻消灭南军队,推翻南政权,把科索沃、南联盟变成美国北约领地而排除俄在此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俄失去了能牵制和抵御北约东扩的巴尔干前沿阵地。如果乌克兰再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就与俄边界相接而对俄形成直接威胁,这是俄罗斯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虽然俄在朱总理总理访美后对美国软弱再三,它的这种软却有三条不能逾越的底线:
 (A)可以协助美国迫使或诱使南联盟接受北约条件,但在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上不能将俄排除在外而必须有俄一份。
 (B)美国如果以北约联军地面进攻南联盟而遭到南军民殊死抵抗,俄不能允许北约消灭南联盟而剥夺俄罗斯在此处的阵地,因此很可能会对南军援,甚至出兵支援,打通与南的陆路通道,这将会是一场由俄介入的巴尔干战争、欧洲战争,甚至可能是世界大战。
 (C)俄最担心的是美中联手对俄造成东西夹击之势,这对俄是最为致命的,因此俄绝对不允许中美合伙。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俄将不会任其发展。
 所以人们看到,朱总理4月6日访美后,美国扩大了对南轰炸,并作出要地面进攻的架势,此时的叶利钦总统为避免与美对抗而一再退让。可是当4月8日朱总理与克林顿总统正式会谈时,叶利钦由于害怕中美就此联手,马上作出了极其强烈的反应。他坚定保证俄罗斯“不会出卖南斯拉夫”,并警告说:“如果北约在南斯拉夫部署地面部队,俄罗斯将可能改变自己的军事政策。”“我已告诉北约人,美国人和德国人,不要促使我采取军事行动。否则将会爆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则声明,如果北约不停止对南的军事行动,俄不排除退出对南武器禁运规定的可能性。他威胁说,俄有各种应付挑战的能力,是一个在军事实力方面不比任何人逊色的国家。
  更厉害的是,这天俄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在与叶利钦会谈后对外宣布说,“叶利钦总统已下令俄导弹部队对准正在南联盟作战的国家”。此话一出,西方世界大惊失色,北约国家一片恐慌。3天后,南联盟议会两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关于南加入俄的联盟的建议,并宣布南加入俄白联盟。
 看来,俄南是做好了因中国的不介入政策和热美冷俄政策促使北约发动地面进攻而准备与之大打的打算的。
  3、如果由于南联盟的决不屈服以及俄的支援甚至参战,引发了巴尔干战争仍是欧洲战争,美国必须要把力量集中于欧洲而难以顾及亚洲,这又会给中国趁虚东击创造了条件。在欧洲战事犹酣之际,万一中国在亚洲抄美后路,美国不仅会输掉欧洲,也会丢掉亚洲。因此尽管现在中国冷俄热美对美有利,但其长远危险的前景却必须提防。
  因此,因为南联盟拼死相抗不惜大战而会引起以上这3种对美不利的发展趋势,迫使美国不得不作出如下考虑和选择:
  (甲)美国扩大对南轰炸,又派遣地面部队集结于南的周边,这仅是为了迫南屈服所采取的威胁手段。为了避免南联盟变成“第二个越南”和招来俄的干预而引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美国决不可以真的发动会使自己伤亡惨重最终失败的地面进攻。
 (乙)要想迫南就范,除了使用硬的一手,加大空中打击使其难以坚持外,还必须使用软的一手,即依靠俄对其进行诱逼施压,做到美俄联手,硬软兼施,迫使米洛舍维奇停止抵抗。因此此时不仅不能同俄对抗,反而要对俄进行拉拢和沟通。
  (丙)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清除俄因中国总理亲善访美所产生的对美中联手制俄趋势的疑虑和担忧,也就是美国此时必须要同正在积极向美靠拢的中国拉开距离,使俄放心。而这样做的最佳办法就是对热烈向美靠过来的中国泼一盆冷水,当面向中国总理表示不同意中国入世而拒绝与中国达成入世协议。
  美国果然这样做了,这也就是实行“消气外交”的朱总理在4月8日同克林顿总统会谈入世问题时反被克林顿不领其情地拒绝中国入世的真正原因。
  据以后报道,美中联手共同制俄以及中国在入世问题的极大让步,对美国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致使当时克林顿总统对中国入世几乎就要点头同意了。但由于南联盟的拼死抵抗和中国的热美冷俄倾向以及俄的恼羞成怒所造成美俄中三角关系失衡变化的利害得失,克林顿在再三权衡以后,还是忍住了签字,拒绝了可怜兮兮求上门来的中国总理。
七、软硬兼施两强压一弱 讨价还价各方忙交易
  正如前面介绍的,自4月6日朱总理总理开始访美后,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为了避免因美中靠拢而使俄陷于孤立,采取以软和美、避免对抗之策,所以对美国的态度开始软化,对南的支持开始减弱;第二种是为了防备和阻止美中联手,担心南被炸垮,采取武力威胁、以硬压美之法,不惜以核战争吓唬美国。俄的这种软硬两手,其真实用意是,只要美国不与中国联手对俄,俄也就愿意同美国和解,共同压南。
  对美国来说,为了尽快压服南联盟,除继续在外部加大空袭以炸迫降外,也需要由俄出面从内部对南施压,消其斗志,迫其就范。因此,此时一方面开始接受俄的从中调解,以缓和与俄的紧张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对俄不屑一顾的一概排斥拒绝。另一方面则推开中国,拒其入世,以此消除俄对中美联手的疑虑。
  俄的软姿态,受到美国欣赏,美的能容俄,也大受俄的欢迎,所以当俄得知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总理的热美外交而同意中国入世,从而表明美中并未真正联手制俄时,也就马上收起了对美强硬立场。而且在朱总理结束访美之日叶利钦即任命了受西方欢迎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统特使,以便与美国沟通起来,在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上携手合作。美国除炸字当头、以炸迫和外,也欢迎俄从中调解,于是自朱总理访美后,俄美两家逐渐靠拢。
  美国为了更大地拉开同中国的距离,让俄更加放心,在4月16日决定由自己单枪匹马向联合国*委员会提交反华提案。朱总理前脚刚走,美国后脚就踢,给所谓扭转中美关系下滑势头的访美成果从背后猛击一掌。
  这以后,北约轰炸更加猛烈,其大批地面部队于4月18日在南联盟南部边境集结,同时切断对南的一切石油供应,从经济上对南施重压,还准备干掉米洛舍维奇。4月20日,即朱总理结束访加行程之日,美国“企业号”航母正通过苏伊士运河赶赴亚得里亚海。由于需要大幅度增加空军力量用于空袭,美国准备把驻日本的美国航空部队抽调到巴尔干。
  叶利钦总统则下令坚决执行他制定的避免与北约对抗、寻求政治解决巴尔干问题的路线。他要求美国重视对南施压的“特殊作用”,并派切尔诺梅尔金急赴贝尔格莱德对南施压,要求米洛舍维奇不要再强抗下去。可是南联盟依旧态度强硬,坚持科索沃问题不允许国际干预,由南自行解决,米洛舍维奇对这位亲西方的俄总统特使很不信任,所以切氏很难将其说服。
  面对如此难题又该怎么办呢?叶、切知道,要米洛舍维奇接受由北约一家军队进入科索沃的建议是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南的盟友俄罗斯不在其中。由于失去了俄的支持保护,弱小而又孤立的南联盟肯定会被北约肢解和征服,因此如果要米洛舍维奇同意北约进驻的话,俄罗斯也表示要参加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之法就是搬出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
 也就是在联合国控制和监督下,南军撤出科索沃,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这当中既有北约军队,又有俄方部队。这样,北约军队就有了合法的理由可以不经地面进攻、避免重大伤亡地和平进入科索沃,俄军也能名正言顺地参加这次维和行动而保住巴尔干战略阵地,而且还能与美国重修于好,得到美的好处。
  那么如果米洛舍维奇总统仍不同意怎么办?叶利钦已与克林顿沟通好了,切氏也已与西方达成了默契,这就是切氏以软姿态进行劝说诱导,米氏如若不从,北约就加大轰炸,俄美一内一外、一软一硬,一诱一逼,轮番施压,迫其接受。
  于是,北约空袭进一步升级,4月23日,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被炸。切尔诺梅尔金则费尽口舌劝说米洛舍维奇接受他带去的新方案。最后,经过切氏很“不容易的和艰苦的”的劝说,米洛舍维奇总统终于第一次表示,在征得南的同意之下,可以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的参与下实行国际介入。米洛舍维奇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切尔诺梅尔金立即将此好消息向叶利钦汇报,克林顿得知此会谈结果后也马上表示:如果盟国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科索沃危机。美国总统也终于第一次松了口,并对莫斯科希望美国提供经济支持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恰恰也就在4月23日这一天,移到北京举行的中美关于WTO谈判失败,美国完全拒绝了中国的入世要求。中国已被美国甩在了一边,这是美国对切氏劝和有功给俄送去的最佳礼物。
  4月24日,由于俄南会谈取得进展,北约心领神会,马上决定加强同俄的接触,以求得如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所说的与俄达成一个压服南联盟的“共同立场”。
  到5月6日,西方7国和俄的外长经不断地讨价还价,终于正式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协议,其要点是:充分考虑南联盟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结束在科索沃的暴力与镇压;南联盟撤走在科索沃的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在科索沃部署联合国支持并批准的、能够确保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人员。
  这个协议是美俄撇开南联盟经幕后讨价还价达成的一笔暗箱交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予默契配合,同意北约打联合国旗号以售其奸。这项协议所玩弄的花招是,对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的非军事化,只说作充分考虑,却不明确作完全确保。在这种含糊不清的“担保”下,要南军警部队先行撤出科索沃,然后部署国际维和人员。可是这些国际文职和安全人员只是由联合国支持和批准,并没有写明要由联合国来组织和领导,也没有明确其中包括有俄军。
  很明显,俄同意这样写和故意不把自己写进去,却又使自己含混其中,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在联合国旗号下组织以北约为领导并以北约军队为主的国际维和部队埋下伏笔,这样也就可以在联合国的名义之下把北约军队塞进已没有南军的科索沃,而这恰恰是俄能为美国北约进军科索沃开启绿灯,并为自己在以后可进可退作好安排的最妙之法。
  8国外长协议一出笼,米洛舍维奇总统顿感大事不好,因为他知道,只要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北约军队一进科索沃,北约也就可以不再考虑南的领土完整和阿族武装的非军事化,南联盟也就丢失了自己的领土科索沃,阿族武装也会在北约的扶植下合法化。于是他拍案而起,大呼上当,针锋相对地提出一项新建议:进驻科索沃所有联合国维和人员必须是非武装的,这些人员的部署必须由联合国和南联盟达成的协议所决定,而且只允许装备轻武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这支由联合国牵头的部队应由一支俄罗斯大分队和没有参加过对南斯拉夫空中打击的北约国家的代表组成,南可以接受的国家有希腊、葡萄牙和三个北约新成员国--匈、波、捷。
  但8国集团无视南联盟的反对,它们对已达成的协议非常满意了,一致同意争取联合国批准这些原则。俄在南的压力下尽管表示参与轰炸的北约盟国不能执行维和行动,但实际上仅是做给外人看的说说而已,因此8国都准备在联合国会议上表决通过。
  中国没有参加关于科索沃危机政治解决的国际会议,8国外长协议是根据该协议的第4条规定,即“8国集团外长会议主席将把今天的会议的结果通报中国政府”才知道的。那么在此之前中国又在干什么呢?


 五、中国的“消气外交”
  但是,江主席主席在3月31日访欧回国后中国却并没有什么动静,从4月1日至5日,媒体上除了报道一些科索沃战争消息以及朱总理总理即将访美和担心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评论外,中国并没有采取什么重大的与俄协作反霸外交行动,也没有发动亚洲攻势以对俄进行战略协作支持的任何迹象。这表明中国对科索沃危机仍然实行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由此也就造成了中俄战略协作的第二次脱节。
  4月6日,中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就是朱总理总理开始为期9天的访美行程。
  朱总理这次访美,因为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是为了让美国对中国消消气,所以被称为“消气外交”。由于发生了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在前一时期大肆反华而恶化了中美关系,所以朱总理也曾一再表示,“我其实并不想来(访美)的”,只是奉江主席主席之命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所谓让美国消消气,也就是让中国受受气,指的是美国因中国某合资银行破产受损、中美贸易逆差以及美国无中生有制造的所谓中国窃核密案和非法竞选捐款案等问题上对中国有气,反华情绪高涨,朱总理访美就是为了在这些问题上让已经放肆把中国“妖魔化”的美国人再向中国政府总理出出反华怨气,以此化解歧见,制止中美关系的继续滑坡。
  除此之外,朱总理在访美期间还要向美国再次表明中国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重大问题的立场,规劝美国“立地成佛”。尤其要同克林顿总统会谈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而为了能够争取美国支持中国入世,朱总理在访美之前就向美国作出了广泛而巨大的让步,当时就已经进口美国牛肉、柑桔和小麦,并同意开放电信、金融服务和娱乐业。
  无疑,中国领导人的本意是为了避免中国卷入欧洲冲突和亚太矛盾,改善中美关系,抓紧时间发展经济,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可以独立自主地打赢未来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也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和考虑,所以在朱总理总理访美的同一天即4月6日,江主席主席向全军发出指示,要努力提高部队武器系统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这种只从中国自身需要出发的认识和措施,却不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局,反而有利于美国扩大炸南压俄的科索沃战争和北约东扩行动。
  首先,江主席回国后中国继续实施局外人政策,尤其4月6日朱总理以热美冷俄取向的访问美国,不能不使俄产生如下的认为和担忧:
  (1)俄要想得到中国实际的战略协作支持配合,即中国公开表态与俄罗斯共同抵制美国北约的侵南行径,并在亚洲方面发起反美攻势以帮助俄罗斯将美国吸引于东线,现在看来已不可能,这就无法减轻美在欧洲方面对俄、南的军事压力,俄也就不敢冒然冲到反北约第一线去实际援南。因为一旦它向南提供武器等卷入冲突,等于就是向北约宣战,势必会与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为敌而遭到西方的全面孤立、制裁,甚至战争,俄无此实力可以单独承担。
 (2)然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俄美因科索沃战争而走到对抗边缘之时,中国却不惜以让美国消气之退让,大踏步地靠拢和求助于已与俄几乎为敌的美国,这不仅有助于美国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对南大炸和对俄施压,而且不能排除中国进一步与美欧联手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可能性。万一在俄全力投入援南抗北之际,中国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之下由与美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突然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抄俄后路,对俄来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中美接近对付苏联是有过先例的,不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小平时代都发生过,这使俄不得不产生猜疑,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那么怎么办呢?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你中国以软靠美,纵美扩炸压俄,那么我俄罗斯也必须在不失自己阵地的前提下以软待美,避免对抗。尽管此举会促使美国加剧轰炸,却可以避免自己单独抗美的孤立地位,又能够缓冲和防止美中联手的可能性。
 然而,中国冷俄热美,俄的以软和美,对于美国来说,都对扩大轰炸、迫南降服、逼俄退让和北约东扩大为有利。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朱总理访美以前,俄领导人也说一些希望政治解决的话,但总的来说是以强硬为主,并似乎准备与美国北约对抗一搏。可是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俄罗斯突然软了下来,叶利钦总统对普里马科夫总理的俄政府在巴尔干地区奉行的强硬政策表示不满,对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过于好战的言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强调俄不向南联盟提供军援。而且,凡举行有关南斯拉夫局势的记者招待会均排斥军方参加。
  4月6日以后,俄的态度越来越软。4月8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表示:“俄罗斯不会向南斯拉夫提供武器,不会卷入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俄财长扎多尔诺夫甚至向美国北约交底说:“俄不具备参与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真正经济实力。”
  对于南联盟要求加入俄白联盟一事,俄白两国也于4月13日表示拒绝接纳。而这一天,俄外长与美国务卿在奥斯陆举行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会晤,奥尔布赖特严厉警告俄罗斯“不要对北约使绊子”,伊凡诺夫诺诺而退,空手而返。
  第二天,即4月14日,也就是中国总理表示他已完成在美国的“消气外交”任务而赴加拿大进行为期6天访问时,叶利钦任命了一贯亲西方并支持美国民主党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负责调解南斯拉夫冲突的特使,这表明俄已正式决定放弃与西方的对抗政策,而以缓和为主调。
  果然,切氏一上任就立刻使俄对北约的态度有大幅度的缓和,并开始对决不屈服、抵抗到底的米诺舍维奇总统加大逼和压力。
  也就在4月14日这一天,美国人一边心满意足地送走让他们出足了反华怨气的中国总理,一边与北约各国领导人开会讨论继续东扩计划,准备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等全部纳其囊中。   
  六、南联盟拼死抵抗与中国人难以入世
  然而问题还在于,中国对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所采取的局外人政策和让美国向中国出气的“消气外交”,以及在入世问题上对美国所作的大幅度让步,原以为会得到美国的青睐而会同意中国入世,因此朱总理此次美国之行对美国的放行入世的期望值很高,把握很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的这一系列表现,不仅使俄罗斯深感失望,也使美国不敢领情。在中国入世问题上对美国寄于厚望并似乎有成功把握的朱总理9天访美,虽然因为让反华的美国再出了一番反华之气,以这种受气之态似乎换取了扭转中美关系的下滑势头,但出足了反华之气的克林顿总统却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大幅让步而宽宏大量地同意中国入世。这等于中国自己送上门去被克林顿这个美国绯闻第一色星耍了一回,堂堂中国总理朱总理可谓真正做到了“忍辱负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拍马反被撂蹶子的难堪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南联盟军民对北约侵略的决不屈服、顽强抵抗,引起了科索沃战局不利于美国的重大变化,由此波及到了正在积极向美国靠拢而打乱了美俄中三角平衡关系的中国。
 南联盟与北约的力量对比太为悬殊,其国土又不与俄罗斯接壤,整个国家在北约和亲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因此北约在开始空袭时十分乐观地认定,用不了多久就能迫使米洛舍维奇屈服投降。
 据法国《世界报》后来透露,“北约最初的设想只需一周的轰炸足以解决问题”,米洛舍维奇就会“崩溃”。《华盛顿时报》也在6月21日报道说,克林顿总统在6月20日正式承认,他起初以为科索沃空战可能只会持续一周,他说:“我以为,轰炸可能有50%的可能性在一周之内结束。”所以克林顿的高级顾问们说,米洛舍维奇在“嗅到几枚巡航导弹和炸弹的火药味后就会愿意坐下来谈判。”而此战的始作甬者奥尔布赖特这个犹太恶婆更是凶相狰狞地宣称:“炸弹将迫使崐米舍维奇跪下来求饶。”
 人们可以注意到,克林顿总统和北约领导人要在一周内,即在3月31日之前炸降米洛舍维奇,正好是江主席主席在空袭开始后的继续访欧期间。
 克林顿之所以要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服南联盟,并认为有50%的把握,正如前面所说过的,这是因为如果中国主席采取不参与政策而在此期间继续访欧,中国也没有去实际援南助俄,南将陷于重围而无外援,俄则失去中国协作难予援南,因此一周内将小小的南联盟炸降是有把握的。但如果江主席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事,并立即中止访欧,同俄联手协作,反对美国炸南东扩,则就把握不大,甚至很可能只得被迫停炸。因此,成与败的概率各占一半,只有当着江主席的面对南进行“火力侦察”的空袭试探,才能得知另外50%的归向。
 令克林顿总统和北约盟国高兴的是,江主席主席采取了局外人政策并继续访欧,这对北约在一周内炸降南联盟的计划极为有利,于是在江主席访欧期间就不断升级地对南联盟狂轰烂炸,甚至不惜动用了每架造价22亿美元的B-2隐形轰炸机和曾在海湾战争中无一损失、战果赫赫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以及一大批尖端武器,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江主席未及结束访欧、米洛舍维奇就已跪下投降的好消息。
 但是令克林顿和北约沮丧的却是, 在北约如此猛烈准确的高科技空袭之下,米洛舍维奇总统和南联盟军民正如他们在战前所表示的,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宁可挨炸,
 3月31日,江主席主席结束访欧回到国内,北约企图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降南联盟的一周计划彻底破产。
 江主席回国后,美国继续扩大轰炸,企图在第二周内炸服南联盟,并以此试探中国的真实立场。俄罗斯则以更强硬姿态支持南联盟的抵抗行动,期待中国的协作支持。南联盟在俄的声援和支持下,以更加顽强的战斗精神抗击北约的野蛮轰炸。可是此时的中国,虽然对北约的侵南战争继续在口头上予以谴责,在援南助俄的实际行动上却仍并无实质性进展。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当美俄激烈较量、南军民拼死相抗,而美国已大感为难之时,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却从局外人政策上后退了一步,以4月6日朱总理奉江主席之命实行“消气外交”进行访美为起点,选择了积极向美靠拢的热美冷俄政策。
 中国这种近美疏俄的做法,其直接效果正如前面讲过的,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协作支持而不敢对美强硬、大力援南,同时又担心美中接近、联手制俄而对中国产生猜疑和提防,于是便软化立场,避免俄美对抗,防备中美合作。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此举对美国向俄施压、扩大轰炸、逼服南联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所以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美狂炸再炸,俄一软再软。此时此刻,南联盟已陷于空前孤立无援的境地,世界上最大的压力全都集中到了南联盟军民及其代表米洛舍维奇总统身上。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权,米洛舍维奇总统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咬紧牙关,率领南军民仍然选择了宁可继续挨炸、不惜牺牲、决不屈服的抵抗之路。因此尽管4月6日以后北约对南的空袭比过去更加猛烈残酷,给南造成的生命财产生和态环境的损失也更为巨大,但不屈的南斯拉夫军民依然在作英勇抵抗而决不投降。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战争局势也就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1、北约如果单靠空袭无法炸服南联盟,就不得不选择地面作战方式,对美国来说,最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比如出钱出物支援科索沃阿族武装对抗南正规军警部队。可是阿族武装的科索沃解放军根本扶不起来,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也难做美国的代理人,只有依靠北约各国进行联军作战。但北约联军中英国人实力不够,德国人二战时在巴尔干声名狼籍,法国军队又历来对塞尔维亚怀有好感,形势势必逼迫美国人出任主角。
  然而南斯拉夫人民,尤其塞尔维亚民族,骁勇好战,“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而且拥有武器装备精良的11万现役正规军、40万预备役军人。南联盟军队在北约空袭中并无多大损失,如果美国真敢动用北约联军对南进行大规模地面军事入侵,即使出动20万甚至50万军队,也将无济于事,南军民必将会像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样进行殊死抵抗而使南联盟成为第二个越南,北约联军,尤其美军,必将伤亡惨重,尸积如山。
 再者,战争既然已经全面打开了,南军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出国界,南击阿尔巴尼亚,摧毁阿族母国根据地,北攻匈牙利,打通与俄罗斯的通道。波黑塞族也会趁势而起,重新爆发波黑战争。周边的克罗的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也都会卷入进去。这正如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以后接见路透社记者时谈到的,如果北约入侵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并使战争蔓延到毗邻的国家。于是一场真正的巴尔干战争乃至欧洲战争就此全面爆发而不可收拾,更大的难民潮和更汹涌的反战浪潮将席卷欧洲、美国和全世界。米洛舍维奇之所以敢于抵抗到底,决不屈服,正是作好了这种拼死一战、大打特打的准备的。
 2、俄罗斯自中国总理访美后尽管对美国一软再软,但是叶利钦总统清楚地知道,如果北约炸垮南联盟,或大规模地面进攻消灭南军队,推翻南政权,把科索沃、南联盟变成美国北约领地而排除俄在此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俄失去了能牵制和抵御北约东扩的巴尔干前沿阵地。如果乌克兰再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就与俄边界相接而对俄形成直接威胁,这是俄罗斯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虽然俄在朱总理总理访美后对美国软弱再三,它的这种软却有三条不能逾越的底线:
 (A)可以协助美国迫使或诱使南联盟接受北约条件,但在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上不能将俄排除在外而必须有俄一份。
 (B)美国如果以北约联军地面进攻南联盟而遭到南军民殊死抵抗,俄不能允许北约消灭南联盟而剥夺俄罗斯在此处的阵地,因此很可能会对南军援,甚至出兵支援,打通与南的陆路通道,这将会是一场由俄介入的巴尔干战争、欧洲战争,甚至可能是世界大战。
 (C)俄最担心的是美中联手对俄造成东西夹击之势,这对俄是最为致命的,因此俄绝对不允许中美合伙。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俄将不会任其发展。
 所以人们看到,朱总理4月6日访美后,美国扩大了对南轰炸,并作出要地面进攻的架势,此时的叶利钦总统为避免与美对抗而一再退让。可是当4月8日朱总理与克林顿总统正式会谈时,叶利钦由于害怕中美就此联手,马上作出了极其强烈的反应。他坚定保证俄罗斯“不会出卖南斯拉夫”,并警告说:“如果北约在南斯拉夫部署地面部队,俄罗斯将可能改变自己的军事政策。”“我已告诉北约人,美国人和德国人,不要促使我采取军事行动。否则将会爆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则声明,如果北约不停止对南的军事行动,俄不排除退出对南武器禁运规定的可能性。他威胁说,俄有各种应付挑战的能力,是一个在军事实力方面不比任何人逊色的国家。
  更厉害的是,这天俄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在与叶利钦会谈后对外宣布说,“叶利钦总统已下令俄导弹部队对准正在南联盟作战的国家”。此话一出,西方世界大惊失色,北约国家一片恐慌。3天后,南联盟议会两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关于南加入俄的联盟的建议,并宣布南加入俄白联盟。
 看来,俄南是做好了因中国的不介入政策和热美冷俄政策促使北约发动地面进攻而准备与之大打的打算的。
  3、如果由于南联盟的决不屈服以及俄的支援甚至参战,引发了巴尔干战争仍是欧洲战争,美国必须要把力量集中于欧洲而难以顾及亚洲,这又会给中国趁虚东击创造了条件。在欧洲战事犹酣之际,万一中国在亚洲抄美后路,美国不仅会输掉欧洲,也会丢掉亚洲。因此尽管现在中国冷俄热美对美有利,但其长远危险的前景却必须提防。
  因此,因为南联盟拼死相抗不惜大战而会引起以上这3种对美不利的发展趋势,迫使美国不得不作出如下考虑和选择:
  (甲)美国扩大对南轰炸,又派遣地面部队集结于南的周边,这仅是为了迫南屈服所采取的威胁手段。为了避免南联盟变成“第二个越南”和招来俄的干预而引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美国决不可以真的发动会使自己伤亡惨重最终失败的地面进攻。
 (乙)要想迫南就范,除了使用硬的一手,加大空中打击使其难以坚持外,还必须使用软的一手,即依靠俄对其进行诱逼施压,做到美俄联手,硬软兼施,迫使米洛舍维奇停止抵抗。因此此时不仅不能同俄对抗,反而要对俄进行拉拢和沟通。
  (丙)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清除俄因中国总理亲善访美所产生的对美中联手制俄趋势的疑虑和担忧,也就是美国此时必须要同正在积极向美靠拢的中国拉开距离,使俄放心。而这样做的最佳办法就是对热烈向美靠过来的中国泼一盆冷水,当面向中国总理表示不同意中国入世而拒绝与中国达成入世协议。
  美国果然这样做了,这也就是实行“消气外交”的朱总理在4月8日同克林顿总统会谈入世问题时反被克林顿不领其情地拒绝中国入世的真正原因。
  据以后报道,美中联手共同制俄以及中国在入世问题的极大让步,对美国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致使当时克林顿总统对中国入世几乎就要点头同意了。但由于南联盟的拼死抵抗和中国的热美冷俄倾向以及俄的恼羞成怒所造成美俄中三角关系失衡变化的利害得失,克林顿在再三权衡以后,还是忍住了签字,拒绝了可怜兮兮求上门来的中国总理。
七、软硬兼施两强压一弱 讨价还价各方忙交易
  正如前面介绍的,自4月6日朱总理总理开始访美后,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为了避免因美中靠拢而使俄陷于孤立,采取以软和美、避免对抗之策,所以对美国的态度开始软化,对南的支持开始减弱;第二种是为了防备和阻止美中联手,担心南被炸垮,采取武力威胁、以硬压美之法,不惜以核战争吓唬美国。俄的这种软硬两手,其真实用意是,只要美国不与中国联手对俄,俄也就愿意同美国和解,共同压南。
  对美国来说,为了尽快压服南联盟,除继续在外部加大空袭以炸迫降外,也需要由俄出面从内部对南施压,消其斗志,迫其就范。因此,此时一方面开始接受俄的从中调解,以缓和与俄的紧张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对俄不屑一顾的一概排斥拒绝。另一方面则推开中国,拒其入世,以此消除俄对中美联手的疑虑。
  俄的软姿态,受到美国欣赏,美的能容俄,也大受俄的欢迎,所以当俄得知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总理的热美外交而同意中国入世,从而表明美中并未真正联手制俄时,也就马上收起了对美强硬立场。而且在朱总理结束访美之日叶利钦即任命了受西方欢迎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统特使,以便与美国沟通起来,在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上携手合作。美国除炸字当头、以炸迫和外,也欢迎俄从中调解,于是自朱总理访美后,俄美两家逐渐靠拢。
  美国为了更大地拉开同中国的距离,让俄更加放心,在4月16日决定由自己单枪匹马向联合国*委员会提交反华提案。朱总理前脚刚走,美国后脚就踢,给所谓扭转中美关系下滑势头的访美成果从背后猛击一掌。
  这以后,北约轰炸更加猛烈,其大批地面部队于4月18日在南联盟南部边境集结,同时切断对南的一切石油供应,从经济上对南施重压,还准备干掉米洛舍维奇。4月20日,即朱总理结束访加行程之日,美国“企业号”航母正通过苏伊士运河赶赴亚得里亚海。由于需要大幅度增加空军力量用于空袭,美国准备把驻日本的美国航空部队抽调到巴尔干。
  叶利钦总统则下令坚决执行他制定的避免与北约对抗、寻求政治解决巴尔干问题的路线。他要求美国重视对南施压的“特殊作用”,并派切尔诺梅尔金急赴贝尔格莱德对南施压,要求米洛舍维奇不要再强抗下去。可是南联盟依旧态度强硬,坚持科索沃问题不允许国际干预,由南自行解决,米洛舍维奇对这位亲西方的俄总统特使很不信任,所以切氏很难将其说服。
  面对如此难题又该怎么办呢?叶、切知道,要米洛舍维奇接受由北约一家军队进入科索沃的建议是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南的盟友俄罗斯不在其中。由于失去了俄的支持保护,弱小而又孤立的南联盟肯定会被北约肢解和征服,因此如果要米洛舍维奇同意北约进驻的话,俄罗斯也表示要参加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之法就是搬出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
 也就是在联合国控制和监督下,南军撤出科索沃,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这当中既有北约军队,又有俄方部队。这样,北约军队就有了合法的理由可以不经地面进攻、避免重大伤亡地和平进入科索沃,俄军也能名正言顺地参加这次维和行动而保住巴尔干战略阵地,而且还能与美国重修于好,得到美的好处。
  那么如果米洛舍维奇总统仍不同意怎么办?叶利钦已与克林顿沟通好了,切氏也已与西方达成了默契,这就是切氏以软姿态进行劝说诱导,米氏如若不从,北约就加大轰炸,俄美一内一外、一软一硬,一诱一逼,轮番施压,迫其接受。
  于是,北约空袭进一步升级,4月23日,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被炸。切尔诺梅尔金则费尽口舌劝说米洛舍维奇接受他带去的新方案。最后,经过切氏很“不容易的和艰苦的”的劝说,米洛舍维奇总统终于第一次表示,在征得南的同意之下,可以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的参与下实行国际介入。米洛舍维奇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切尔诺梅尔金立即将此好消息向叶利钦汇报,克林顿得知此会谈结果后也马上表示:如果盟国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科索沃危机。美国总统也终于第一次松了口,并对莫斯科希望美国提供经济支持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恰恰也就在4月23日这一天,移到北京举行的中美关于WTO谈判失败,美国完全拒绝了中国的入世要求。中国已被美国甩在了一边,这是美国对切氏劝和有功给俄送去的最佳礼物。
  4月24日,由于俄南会谈取得进展,北约心领神会,马上决定加强同俄的接触,以求得如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所说的与俄达成一个压服南联盟的“共同立场”。
  到5月6日,西方7国和俄的外长经不断地讨价还价,终于正式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协议,其要点是:充分考虑南联盟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结束在科索沃的暴力与镇压;南联盟撤走在科索沃的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在科索沃部署联合国支持并批准的、能够确保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人员。
  这个协议是美俄撇开南联盟经幕后讨价还价达成的一笔暗箱交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予默契配合,同意北约打联合国旗号以售其奸。这项协议所玩弄的花招是,对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的非军事化,只说作充分考虑,却不明确作完全确保。在这种含糊不清的“担保”下,要南军警部队先行撤出科索沃,然后部署国际维和人员。可是这些国际文职和安全人员只是由联合国支持和批准,并没有写明要由联合国来组织和领导,也没有明确其中包括有俄军。
  很明显,俄同意这样写和故意不把自己写进去,却又使自己含混其中,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在联合国旗号下组织以北约为领导并以北约军队为主的国际维和部队埋下伏笔,这样也就可以在联合国的名义之下把北约军队塞进已没有南军的科索沃,而这恰恰是俄能为美国北约进军科索沃开启绿灯,并为自己在以后可进可退作好安排的最妙之法。
  8国外长协议一出笼,米洛舍维奇总统顿感大事不好,因为他知道,只要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北约军队一进科索沃,北约也就可以不再考虑南的领土完整和阿族武装的非军事化,南联盟也就丢失了自己的领土科索沃,阿族武装也会在北约的扶植下合法化。于是他拍案而起,大呼上当,针锋相对地提出一项新建议:进驻科索沃所有联合国维和人员必须是非武装的,这些人员的部署必须由联合国和南联盟达成的协议所决定,而且只允许装备轻武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这支由联合国牵头的部队应由一支俄罗斯大分队和没有参加过对南斯拉夫空中打击的北约国家的代表组成,南可以接受的国家有希腊、葡萄牙和三个北约新成员国--匈、波、捷。
  但8国集团无视南联盟的反对,它们对已达成的协议非常满意了,一致同意争取联合国批准这些原则。俄在南的压力下尽管表示参与轰炸的北约盟国不能执行维和行动,但实际上仅是做给外人看的说说而已,因此8国都准备在联合国会议上表决通过。
  中国没有参加关于科索沃危机政治解决的国际会议,8国外长协议是根据该协议的第4条规定,即“8国集团外长会议主席将把今天的会议的结果通报中国政府”才知道的。那么在此之前中国又在干什么呢?
占楼
 八、中国的模糊政策
  如前面大量篇幅所介绍的,自科索沃战争开始之日到朱总理总理结束访美的短短21天时间里,已经结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中俄两国,在共同反对和制止美国北约侵南战争的战略协作配合上,已经出现过了3次脱节失误。
  第一次发生在3月24日到30日,在这7天时间里,北约为了“火力侦察”中国态度,当着正在访意的中国主席江主席的面发动科索沃战争,而江主席则以“和平路线”继续访欧。中国采取了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致使俄南失去中国的战略协作支持而处于孤立,却使美国摸清了中国不干预政策的底细敢于扩大对南轰炸;
  第二次是3月31日江主席主席回国后到4月5日,中国继续实行局外人政策的无为表现,使俄南更处孤军奋战之境,使北约无所顾忌地加大空袭;
 第三次是4月6日至14日朱总理总理9天访美期间,中国为了获取美国同意中国入世,朱总理奉江主席之命实行大幅度向美让步、甘愿受气的“消气外交”,由局外人政策转变为向美靠拢求助的热美冷俄政策,进一步有背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原则,使两弱联合对一强的俄中美三角战略关系失衡,造成了比前两次脱节更严重的失误。其后果是,使俄对中国产生猜疑和戒备,并为了避免单独与美对抗而由硬转软,开始采取向美妥协接近的热美冷华政策;也使美国对中国过份亲善靠拢的意图产生怀疑,为消除俄对美中联手制俄的担忧而实行推开中国、拒华入世的冷华近俄政策。由此促使俄美迅速靠拢,去对坚持抵抗到底的南联盟进行软硬兼施的高压,以图尽快将其逼服。
  4月14日朱总理结束访美到8国达成协议并在5月7日准备提交联合国讨论表决的23天时间,是中国第四次战略行动期。查阅当时的权威性报纸《参考消息》可以知道,在这段时期中国做了这样三件事:
  (1)4月14日,朱总理访美刚刚结束,中国外长助理王光亚赴莫斯科与俄副外长马梅多夫就美国宣布准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计划对限制导弹防御系统条约构成严重威胁一事举行双边会谈。中俄双方发表声明认为,美国的这项NMD计划破坏和限制了反导弹防御条约,将会导致一系列消极后果。中国支持俄旨在防止该条约被破坏或违背的努力,俄则大力支持中国加强在世界地区稳定方面作出的努力。
  (2)4月29日,俄对日本众议院前天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即《战争法案》予以指责。俄警告说,日美“正在扩大他们的控制范围和大大增强日本的军事力量”,这项协议有可能打乱亚洲的力量平衡。
  对于日众议院通过日美《战争法案》一事,中国并没有作出强烈反对的反应,对于俄对日美以防务合作扩张势力的指责也未作明确而有力的支持,
  (3)从4月14日朱总理访美失利以后,中国最关心的仍是自己入世问题,但是美国却在4月23日的中美谈判中正式拒绝了中国入世之求,从这时起到5月7日的14天中,中国只是处于无可奈何的忿忿不平之中。
 对于第一件事,可以理解为由于美国拒绝中国入世,表明中国当局想以“消气外交”的大让步来换取美国在入世问题上放行的努力归于失败,使中国领导人尴尬难堪,大丢面子,也大为不满。在朱总理离开美国之时中国以反对美国NMD计划为由与俄接近合作,是对美国的一种反报复措施,意在用中俄重新靠拢联手之举向美施压,以图迫使美国在北京的入世谈判中作出让步。
  对于第二件事可以这样认为,即尽管美国在4月23日的谈判中仍然拒绝中国入世,并在亚洲伙同日本加剧反华,可是中国却并不准备在东亚展开与俄协作配合的反美日攻势,以支持俄南在欧洲的抗北约行动。正因为如此,从4月23日至5月7日的14天中,中国既没有什么有力的反美作为,又没有什么有效的中俄协作举措,关心的仍是自己的入世问题。当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5月4日哄骗中国说中美WTO谈判接近完时,中国仍寄于很大希望。
 也就是说,在朱总理结束访美到5月7日的23天时间里,中国由前段的局外人政策和其后的热美冷俄政策,转变成了对俄既冷又有了一些热、对美似冷却仍热的若无若有、若即若离的模糊政策。中国对美俄的这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政策,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1、俄并没有从中国与俄合作反对美国NMD计划中行动看到中国有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事的根本意愿,这只是中国对美施压所采取的一种姿态和手段。中国并不准备在东亚展开与俄协作配合的反美日攻势以牵制美国在巴尔干的空袭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而这是俄对中国与俄战略协作态度的一次小试探。因此反使俄对中国更感失望而加速向美靠拢,以达成俄美合作逼南就范的科索沃和平协议。
  2、使美国更加感到可以扩大对南轰炸而并无后顾之忧,同时也更有理由推开中国以消除俄对美中接近的疑心,放心与俄达成迫南屈服而有利于美国的政治解决方案。
  果然,在中国实施这种模糊政策的23天时间里,对南软硬兼施的俄美联手成功,损害南联盟主权的8国协议达成,联合国被美国北约所利用,泱泱中国也被完全甩在了一边而没有对科索沃危机的政治解决起任何作用,甚至连协议本身都是在8国达成后由会议主席通知才知道的。
  因此这对于中国来说,不能不说这是继前3次与俄协作脱节以后的又一次出棋不当的战略失误。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向美靠拢的“消气外交”失败以后,以反对美国NMD计划而重新与俄接近合作,这对美国无疑是一个警告和提醒,使美国对中国热美冷俄的真实动机和中俄重新联手协作的可能性更加猜疑和提防;
  对俄罗斯来说,中国的热美冷俄政策受挫以后,又回过头来对俄采取似乎重有战略协作意向实际上却又没有的忽冷忽热、要热却冷的模糊政策,可疑可防,无法把握。
  恰恰正是中国这种在美俄中三角关系中最不应该采取的脚踏两只船、两边都冒犯的模糊政策,招来了5月7日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事件的发生。
 九、如果中国行使否决权
  5月7日,8国集团准备将5月6日达成的外长协议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中国虽然没有参加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国际调解会议,却是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将持何种态度,是该协议能否在联合国通过的关键,因此人们都特别关注中国的投票取向。
  然而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5月7日这天晚上11点50分,即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5点50分,灾难突然落到了中国的头上。美国B-2轰炸机从本土出发越过大西洋到欧洲,飞抵贝尔格莱德上空,用5枚按预先设定好程序的战斧式--111型精确制导导弹从不同方向准确瞄准,猛烈地袭击了中国驻南大使馆,发生了震惊中国和世界的中国使馆被炸事件,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记者因此遇难。
 在8国集团就科索沃危机达成的政治解决协议将要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和付诸表决之时,美国为什么要对没有参与科索沃问题谈判并且刚刚收到8国外长协议的中国下此毒手呢?
  原因非常简单:由于中国继实行不参与政策和热美冷俄政策之后又采取了左右摇摆、东靠西犯的模糊政策,使美国摸不清中国真实的战略意图,于是采用这种极端的“火力侦察”手段,以试探中国对8国外长协议的真实态度,然后再采取相应对策,决不让拥有否决权的中国在联大表决时对8国集团外长协议投否决票,以确保该协议的绝对通过。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与俄沟通,迫其妥协,甚至不惜得罪中国、放弃与中国联手制俄的最佳机会才达成的8国集团外长协议,对美国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以致必须要做到百分之百地得到联大通过而不能有丝毫的闪失。这是因为:
 (1)、一旦协议被联合国通过而成为决议,这就为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提供了侵略有利、*高于主权的合法依据,同时也使南完全失去了俄、中和所有同情国的支持而陷于极端孤立。如果南拒绝联合国决议,继续抵抗,美国北约就可以在联合国名义下继续对其轰炸,直到将其炸垮。在如此的大轰炸大摧毁之下,弱小孤立又损失巨大的南联盟不仅不可能再把仗打出国界,而且也将失去抵抗手段和生存能力,只有被迫屈服,从科索沃撤出军队。这也就使美国北约避免了它们最害怕、也最承受不起伤亡损失而且还可能引发美俄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的地面战。
 (2)、一旦南联盟被迫接受协议而撤军,云集于南周边的庞大北约军团可以在联合国旗号下名正言顺、不受任何损失地开进科索沃。由于北约军队兵力雄厚,准备充分,因此这支在联合国名义下组建的维和部队在事实上已由北约领导,科索沃也在事实上成为北约军事占领的领地。
  (3)、最重要的是,虽然该外长协议中若无若有地包含有俄军参与维和行动的内容,但是并无明确规定。而俄罗斯与南联盟之间没有直接相连的陆上通道,其海上通道也被北约国家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和阿尔巴尼亚所阻隔,俄军不可能在联合国通过决议后很快进入科索沃。因此,只要北约军队在联合国通过决议后迅速进驻科索沃,瓜分范围,广占阵地,并对俄军的进入进行各种刁难,设置种种封锁障碍,使俄军根本无法再能开进。如果俄要强行进入,就得冒与北约大战的危险而只得惧而退却,这样也就在实际上排除掉了俄罗斯派军参加科索沃维和行动的可能性,从而在事实上把俄挤出了巴尔干。
  也就是说,只有联合国通过了8国外长协议,美国也就能在自己不受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利用俄罗斯对西方存有幻想的妥协之举,达到在联合国旗号掩护下剥夺俄在巴尔干地区战略空间的目的,扫除北约在东欧东扩的障碍。
  在俄罗斯方面,自亲西方的切尔诺梅尔金担任与西方沟通协调的俄总统特使以后,以俄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诱饵,配合北约的狂炸,用软的一手突破了米洛塞维奇始终坚守的不许国际军事介入、尤其不许北约参与的顽强防线,终与西方达成了8国外长协议,此实属不易。俄以为,该协议只要得到联合国的批准,那么俄在助美压南迫其就范方面为西方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不仅可以避免俄美发生战争冲突的可能性而改善双方关系,而且还能从西方获得更多的经济实惠。
  更重要的是,尽管在8国外长协议中为了确保北约军队在联合国旗号下进驻科索沃,没有明确写上俄军也参与此维和行动,但到时候俄有权参与却也无可非议。何况俄觉得美国也会领此情份,给俄一杯羹,俄军可以挤进科索沃维和行动中去,于是俄在巴尔干的战略阵地仍可保住。因此,8国协议在联合国获得通过,对俄来说,也至关紧要。
  但是不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在8国集团外长协议达成以后要获得联合国批准,形成决议,其最大的难题是拥有否决权的中国是否会同意。如果中国也投赞成票,当然皆大欢喜,但如果中国行使否决权投下反对票,使该协议无法通过,那可就要坏美俄的大事了:
  首先,中国的否决实际上是在向世界宣布,美国北约以*高于主权为旗号发动干涉别国内政的科索沃战争的非法性、侵略性,南联盟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生存的反侵略抗战的正义性,它得到了中国的支持和肯定,终于摆脱了孤立,对北约空袭可以更加坚定顽强地抗击下去,这也就使美俄在联合国幌子下企图压服和牺牲南联盟的阴谋无法得逞。
  第二,中国站在南斯拉夫一边否决8国外长协议,会使美国北约恼羞成怒而进一步扩大轰炸,并加速集中兵力于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南的周边国家,准备对南实施大规模地面进攻战,或者以这种要进行强大地面战态势令南联盟惧怕和屈服。此时北约会先行驱使阿族非法武装和阿尔巴尼亚军队,去进攻科索沃南部地区而做替死鬼,北约军则在后跟进。
  然而只要这种对南的地面侵略战一旦发生,被逼得忍无可忍、无路可走的南联盟也就敢于实施将战争打出国界向外蔓延扩大的战略,逼迫狂妄自大的美国北约打一场它最惧怕也最不能胜任的巴尔干地面胶织战。南军的这种突发式反击不仅可以重创敌人,更会使北约、欧洲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大惊失色,乱了阵脚,不知所措。尽管说南联盟这样做实属冒险之举,但已被逼到绝路,只有这样拼死一搏才有生的希望。而南联盟之所以敢于宁可挨炸仍坚持抵抗,也是早有这个外战计划和准备的。4月18日和25日南空军两次袭击境外波黑机场和阿尔巴尼亚地拉那直升机机场,炸毁包括10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内的25架北约飞机就是一个证明,也是对北约的一个警告。
  第三,在此战争形势的促使下,俄为保住南联盟不被西方北约大军所独占,不丢失自己在巴尔干的战略阵地,被迫之下也只得支援南的自卫反击战,甚至可不得不出兵相助,俄也就被拖入了这场与美国对抗的巴尔干战争之中。
  第四,更严重的是,如果此时中国再在亚洲向美日台发起牵制性攻势,美国因无法同时既顾欧洲又顾亚洲,只得对南联盟和俄中作出让步,即停止轰炸,按照南联盟所提建议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这样一来,美国北约将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败阵而归。
  除此以外,中国还有一种否决方式,即先对8国协议提出修正案,内容为由联合国组建的维和部队必须要由联合国领导,俄、中军队也必须参与其中,并事先规定好北约各国和俄中各自的维和范围。如果此修正案遭8国拒绝,中国则就否决8国协议。如果俄也表示同意,那么也就把向美妥协的俄拉了回来,从而使美国企图在联合国名义下和平夺取科索沃和排斥俄罗斯的阴谋不能得逞,然后南联盟再实行能得到中俄支持的战争外延战略和中俄东击西抗协作战略,将美国逼于失败。
 由此可见,联合国对8国外长协议付诸表决时,不论中国采取何种否决方式,其后果对企图在自己毫不受损之下既夺科索沃又排俄罗斯的美国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对一心想以损害盟友主权换取美国接纳的俄罗斯来说也是极不愿意的,尽管中国这样做的内容之一是为了不使俄罗斯上美国人的当。
  十、什么误炸 要炸的就是你中国驻南大使馆
  那么中国究竟会采取什么态度呢?会不会投反对票呢?在美国人看来,可以有各种理由认为中国的这种可能性不太大,但万一中国真的行使否决权又怎么办呢?而从科索沃战争发生后中国相继四次的战略表现,尤其是第四次的模糊政策行为去推测,这种可能性却是很大的。
  对俄罗斯来说,如果中国在联合国表决时投反对票,就会迫使不愿与美发生对抗的俄卷入进必须要援南抗美的战争冲突中去。
  因此不论对美还是对俄,时下共同需要的当务之急是,必须要弄清楚中国对8国协议的真实立场,由此采取相应对策,无论如何要阻止住中国在联合国表决8国协议时行使否决权。而要做到这一点的最佳办法,就是在联合国表决前去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以这种意想不到的、事后又可用所谓“误炸”加以抵赖的极端性“火力侦察”手段,去试探和摸清中国的真实态度。于是,美国于5月7日当晚即北京时间8日凌晨,对中国驻南大使馆实施了震惊中外的导弹袭击。
  那么俄罗斯在这次美国袭击中国使馆事件中又是一个什么角色呢?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对于美国为了阻止中国投表决反对票而用“火力侦察”手段探明中国真实立场的导弹袭击中国使馆行动,俄在暗中是赞成的。因为俄在反对中国行使否决权而能使8国协议得到联合国通过的立场上与美国相一致,这从中国使馆被炸后俄对中国的态度中可以看到:
  对中国使馆被美袭击一事,俄从一开始就以低调处理。5月8日当天,叶利钦总统只是通过外长伊凡诺夫同中国外长唐家璇通电话表示同情。自己并未亲自出面。5月11日,即中国使馆被炸后第三天,叶利钦总统派切尔诺梅尔金到北京会见江主席主席。切氏这次来并不是为了对北约空袭中国驻南使馆野蛮行径表示强烈谴责,也不是为了向中国表示慰问和支持,而是急切地要求中国同意8国外长协议,在联合国表决时投赞成票。
  但是,事情仅就这么简单吗?不是。试想,这么大的事,美国如果不在事先向俄打个招乎,征得俄的点头同意,它敢冒此大险果断动手吗?万一炸了之后俄突然转变立场,反而站到中国一边恢复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同反美又该怎么办呢?而俄国人是一贯玩大国游戏的行家老手,美国敢不提防吗?显然不敢。因此可以推测的是,美国的这次袭击中国使馆行动,事先可能告诉了俄,并可能征得了俄的同意,起码是默许。而且更可能获得了俄在炸之后继续站在美国一边而不与中国联手的担保,事件之后切氏到北京要求中国投8国协议的赞成票就是一个证明,否则美国是绝对不敢如此鲁莽地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炸中国使馆的。
  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北约竭力狡辩说这是误炸。什么误炸,什么“不该犯的错误”,完全是一派谎言。美国要炸的就是代表中国的你中国驻南使馆,那有半点误炸之影。
  而切氏北京之行的冷漠表现,也在明显地告诉人们,切氏此行是在配合美国,试探中国在使馆被炸后对8国外长协议的态度,并对中国施压。
  不无巧合的是,在切氏来北京摸底的第二天,即5月12日,叶利钦总统罢免了在科索沃战争中持强硬立场的普里马科夫总理。同一天,德国总理施罗德以所谓北约对轰炸使馆事件“无条件道歉”为名和德国希望中国在年底加入世贸为钓饵,也来到北京刺探中国对8国协议的态度,并对中国施压说,北约将不动摇继续轰炸南联盟的战略而决不会向中国作出让步。
  据当时报纸报道,美国原计划趁中国使馆人员未及休息之时进行突袭,企图一举将使馆内的中国人员大部或全部炸死,把中国炸得再痛一些,以激怒中国,迫使中国非表态不可。只是多亏了潘占林大使在空袭前10多分钟劝大家早点休息,才使更多的人幸免遇难,但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记者却不幸成了这次美国野蛮暴行的牺牲者。
  现在看来,如果俄真的事先知道美国要炸中国使馆的消息,却对中国进行保密,甚至反而默许美国去炸中国驻南使馆,这可能是俄为了防备和报复中国,同时也以此作为向美表示更加亲近的晋见之礼。而中国恰恰是哪壶不开提那壶,偏偏去实行使美俄中三角关系失衡的方针,这种既不利美又不利俄、更不利中国自己的对外方针,不仅促使了美俄接近靠拢并猜疑和挤压中国,而且也终于使美国袭击中国使馆事件得以发生,三烈士年轻生命(还包括一个朱、许夫妇以后必定要生的小生命)也被白白地搭了进去。
  因此,如果要问中国使馆被炸谁之过这个问题,就外因而言,其罪魁祸手当然是穷凶极恶的美国北约。谜一般的俄罗斯在其中究竟担任什么角色,将由以后要解密的历史档案来证明。而中国自己战略失误的过错,则是该惨剧能够发生的内因责任者。这正如俗话所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5月12日,三烈士骨灰和受伤人员被接回国内。当天下午,除李瑞环在外出访,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江主席、朱总理、李鹏、胡锦涛、尉建行、李岚清先后前往三烈士生前所在单位新华社和光明日报社沉痛悼念,向他们的遗像三鞠躬。5月13日,江主席等六位最高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庄严仪式,朱总理总理宣布授予三位牺牲者“*烈士”称号。
  在追悼会和悼念仪式上,所有领导人都神情肃穆,脸色沉重,强忍着悲痛的泪水。尤其朱总理总理,更是情绪激动,多次泣不成声,热泪夺框而出。因为只有他们最知道美国为什么要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也最清楚这三位烈士是怎么牺牲的。此情此景,只能用党和国家史无前例的最高礼仪规格的悼念和心酸热泪,向牺牲者、受伤者和全中国百姓、军人来深深表达他们心中的悲愤和永难明言的负疚与歉意。
  不堪回首,错、错、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烈士为国捐躯,永垂不朽!

  【后记】憘本文并未写完,中国使馆被炸后美俄中三角较量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曲折中的磨合进程,还有更为精彩的内容篇章。但就中国使馆为何被炸及各方责任一事,就个人认识,此文已作了剖析和解答。该“5.8”中国使馆被炸案至今未破,美国西方众口一辞地再三狡辩说是误炸,却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园其说。中国方面决不承认误炸,但也因有自身过失而难作有力的申辩和证实,反击的力度不大,申斥的声音不高。弄得不好又可能会不了了之,误炸之说反被更多的人接受而去为杀人凶犯美国北约辩护开脱。现在不是有越来越多的高层研究人员认为这是误炸而觉得不应去与美国“计较”吗?如此下去,三烈士的死也必将归于活该倒霉了,中国政府的反误炸说反倒要成了谬论而可以推翻了,全国人民反美抗议的爱国斗争更可被扣上可怕的“极端民族主义”帽子,将其贬斥为无知愚蠢的群氓、痞子运动了。
 事实上,中国使馆“5.8”被炸案,是美国继1963年谋杀肯尼迪总统之后制造的又一桩震惊世界的大谋杀案。这次谋杀的对象是代表中国的中国驻外使节与记者。而此案如果不从美俄中三者的世界战略高度去分析,尤其如果不从中国的自身政策中去找原因,是无法予以破解的。因此它在实际上与肯尼迪总统被刺案一样,也已成为世界奇案和世纪谜案。
  肯尼迪总统被刺案至今未破,但笔者站在美苏中三角较量的国际战略的高度上曾做过中国人破解此总统谋杀案的大胆尝试,著有《阴谋与抗争--肯尼迪总统被刺案起因破析:猪湾事件》一书(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其至今鲜为人知和意想不到的谋杀肯尼迪总统真正主谋凶犯,在书中已初露面目,跃然纸上。人们从此书中也可以领略到美国式谋杀手段和西方式掩盖伎俩的精明高超与阴险残忍,于是也就不难懂得美国北约此次对中国“5•8”谋杀案的高明与凶狠。
  与发生在37年前的肯尼迪总统被刺案相比,这桩仅发生在1年前的杀害中国使者而向整个中国挑战的“5.8”惨案,虽然也已成为历史,但毕竟离现实太近,因此对它进行剖解具有更大的难度和风险。但愿此案真被笔者所破,以便及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今后,而不必像肯尼迪总统被刺案那样,其原因和真相需要等待几十年,甚至还要等多少年以后才能大白于天下。
个人认为这篇文章有一定的深度
国际关系内幕和一国的战略考虑,岂是看表象能分析出来的?
拉拢欧洲,稳住自己的周边--东亚,加快发展自己,坐看俄国与西方的裂痕扩大,恰恰是战略上的好棋
为他人火中取栗,并不明智。
那个谁没那个勇气。干点别的手还不软。
那个时候,一个小鹰号就压住了整个中国。

银河号、前南使馆、撞机事件,哪一次不是忍气吞声?大毛指望中国同志亮个剑,还不如过来借点钱。
那人就是个国家大剧院和中华世纪坛
 五、中国的“消气外交”
  但是,江主席主席在3月31日访欧回国后中国却并没有什么动静,从4月1日至5日,媒体上除了报道一些科索沃战争消息以及朱总理总理即将访美和担心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评论外,中国并没有采取什么重大的与俄协作反霸外交行动,也没有发动亚洲攻势以对俄进行战略协作支持的任何迹象。这表明中国对科索沃危机仍然实行不干涉、不参与的局外人政策,由此也就造成了中俄战略协作的第二次脱节。
  4月6日,中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就是朱总理总理开始为期9天的访美行程。
  朱总理这次访美,因为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是为了让美国对中国消消气,所以被称为“消气外交”。由于发生了科索沃战争和美国在前一时期大肆反华而恶化了中美关系,所以朱总理也曾一再表示,“我其实并不想来(访美)的”,只是奉江主席主席之命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
  所谓让美国消消气,也就是让中国受受气,指的是美国因中国某合资银行破产受损、中美贸易逆差以及美国无中生有制造的所谓中国窃核密案和非法竞选捐款案等问题上对中国有气,反华情绪高涨,朱总理访美就是为了在这些问题上让已经放肆把中国“妖魔化”的美国人再向中国政府总理出出反华怨气,以此化解歧见,制止中美关系的继续滑坡。
  除此之外,朱总理在访美期间还要向美国再次表明中国反对北约空袭南联盟、反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重大问题的立场,规劝美国“立地成佛”。尤其要同克林顿总统会谈解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而为了能够争取美国支持中国入世,朱总理在访美之前就向美国作出了广泛而巨大的让步,当时就已经进口美国牛肉、柑桔和小麦,并同意开放电信、金融服务和娱乐业。
  无疑,中国领导人的本意是为了避免中国卷入欧洲冲突和亚太矛盾,改善中美关系,抓紧时间发展经济,使中国尽快强大起来,可以独立自主地打赢未来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局部战争”。也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和考虑,所以在朱总理总理访美的同一天即4月6日,江主席主席向全军发出指示,要努力提高部队武器系统的水平。
  但可惜的是,这种只从中国自身需要出发的认识和措施,却不利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大局,反而有利于美国扩大炸南压俄的科索沃战争和北约东扩行动。
  首先,江主席回国后中国继续实施局外人政策,尤其4月6日朱总理以热美冷俄取向的访问美国,不能不使俄产生如下的认为和担忧:
  (1)俄要想得到中国实际的战略协作支持配合,即中国公开表态与俄罗斯共同抵制美国北约的侵南行径,并在亚洲方面发起反美攻势以帮助俄罗斯将美国吸引于东线,现在看来已不可能,这就无法减轻美在欧洲方面对俄、南的军事压力,俄也就不敢冒然冲到反北约第一线去实际援南。因为一旦它向南提供武器等卷入冲突,等于就是向北约宣战,势必会与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为敌而遭到西方的全面孤立、制裁,甚至战争,俄无此实力可以单独承担。
 (2)然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俄美因科索沃战争而走到对抗边缘之时,中国却不惜以让美国消气之退让,大踏步地靠拢和求助于已与俄几乎为敌的美国,这不仅有助于美国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对南大炸和对俄施压,而且不能排除中国进一步与美欧联手共同对付俄罗斯的可能性。万一在俄全力投入援南抗北之际,中国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之下由与美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突然转变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而抄俄后路,对俄来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而中美接近对付苏联是有过先例的,不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邓小平时代都发生过,这使俄不得不产生猜疑,也不得不有所防备。
  那么怎么办呢?对于俄罗斯来说,最好的办法是,你中国以软靠美,纵美扩炸压俄,那么我俄罗斯也必须在不失自己阵地的前提下以软待美,避免对抗。尽管此举会促使美国加剧轰炸,却可以避免自己单独抗美的孤立地位,又能够缓冲和防止美中联手的可能性。
 然而,中国冷俄热美,俄的以软和美,对于美国来说,都对扩大轰炸、迫南降服、逼俄退让和北约东扩大为有利。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朱总理访美以前,俄领导人也说一些希望政治解决的话,但总的来说是以强硬为主,并似乎准备与美国北约对抗一搏。可是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俄罗斯突然软了下来,叶利钦总统对普里马科夫总理的俄政府在巴尔干地区奉行的强硬政策表示不满,对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总参谋长克瓦什宁和副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过于好战的言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强调俄不向南联盟提供军援。而且,凡举行有关南斯拉夫局势的记者招待会均排斥军方参加。
  4月6日以后,俄的态度越来越软。4月8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表示:“俄罗斯不会向南斯拉夫提供武器,不会卷入巴尔干地区的冲突,”俄财长扎多尔诺夫甚至向美国北约交底说:“俄不具备参与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真正经济实力。”
  对于南联盟要求加入俄白联盟一事,俄白两国也于4月13日表示拒绝接纳。而这一天,俄外长与美国务卿在奥斯陆举行自战争开始以来的首次会晤,奥尔布赖特严厉警告俄罗斯“不要对北约使绊子”,伊凡诺夫诺诺而退,空手而返。
  第二天,即4月14日,也就是中国总理表示他已完成在美国的“消气外交”任务而赴加拿大进行为期6天访问时,叶利钦任命了一贯亲西方并支持美国民主党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负责调解南斯拉夫冲突的特使,这表明俄已正式决定放弃与西方的对抗政策,而以缓和为主调。
  果然,切氏一上任就立刻使俄对北约的态度有大幅度的缓和,并开始对决不屈服、抵抗到底的米诺舍维奇总统加大逼和压力。
  也就在4月14日这一天,美国人一边心满意足地送走让他们出足了反华怨气的中国总理,一边与北约各国领导人开会讨论继续东扩计划,准备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等全部纳其囊中。   
  六、南联盟拼死抵抗与中国人难以入世
  然而问题还在于,中国对北约发动的科索沃战争所采取的局外人政策和让美国向中国出气的“消气外交”,以及在入世问题上对美国所作的大幅度让步,原以为会得到美国的青睐而会同意中国入世,因此朱总理此次美国之行对美国的放行入世的期望值很高,把握很大。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国的这一系列表现,不仅使俄罗斯深感失望,也使美国不敢领情。在中国入世问题上对美国寄于厚望并似乎有成功把握的朱总理9天访美,虽然因为让反华的美国再出了一番反华之气,以这种受气之态似乎换取了扭转中美关系的下滑势头,但出足了反华之气的克林顿总统却并没有因为中国的大幅让步而宽宏大量地同意中国入世。这等于中国自己送上门去被克林顿这个美国绯闻第一色星耍了一回,堂堂中国总理朱总理可谓真正做到了“忍辱负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剃头挑子一头热、拍马反被撂蹶子的难堪局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南联盟军民对北约侵略的决不屈服、顽强抵抗,引起了科索沃战局不利于美国的重大变化,由此波及到了正在积极向美国靠拢而打乱了美俄中三角平衡关系的中国。
 南联盟与北约的力量对比太为悬殊,其国土又不与俄罗斯接壤,整个国家在北约和亲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因此北约在开始空袭时十分乐观地认定,用不了多久就能迫使米洛舍维奇屈服投降。
 据法国《世界报》后来透露,“北约最初的设想只需一周的轰炸足以解决问题”,米洛舍维奇就会“崩溃”。《华盛顿时报》也在6月21日报道说,克林顿总统在6月20日正式承认,他起初以为科索沃空战可能只会持续一周,他说:“我以为,轰炸可能有50%的可能性在一周之内结束。”所以克林顿的高级顾问们说,米洛舍维奇在“嗅到几枚巡航导弹和炸弹的火药味后就会愿意坐下来谈判。”而此战的始作甬者奥尔布赖特这个犹太恶婆更是凶相狰狞地宣称:“炸弹将迫使崐米舍维奇跪下来求饶。”
 人们可以注意到,克林顿总统和北约领导人要在一周内,即在3月31日之前炸降米洛舍维奇,正好是江主席主席在空袭开始后的继续访欧期间。
 克林顿之所以要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服南联盟,并认为有50%的把握,正如前面所说过的,这是因为如果中国主席采取不参与政策而在此期间继续访欧,中国也没有去实际援南助俄,南将陷于重围而无外援,俄则失去中国协作难予援南,因此一周内将小小的南联盟炸降是有把握的。但如果江主席按照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事,并立即中止访欧,同俄联手协作,反对美国炸南东扩,则就把握不大,甚至很可能只得被迫停炸。因此,成与败的概率各占一半,只有当着江主席的面对南进行“火力侦察”的空袭试探,才能得知另外50%的归向。
 令克林顿总统和北约盟国高兴的是,江主席主席采取了局外人政策并继续访欧,这对北约在一周内炸降南联盟的计划极为有利,于是在江主席访欧期间就不断升级地对南联盟狂轰烂炸,甚至不惜动用了每架造价22亿美元的B-2隐形轰炸机和曾在海湾战争中无一损失、战果赫赫的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以及一大批尖端武器,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江主席未及结束访欧、米洛舍维奇就已跪下投降的好消息。
 但是令克林顿和北约沮丧的却是, 在北约如此猛烈准确的高科技空袭之下,米洛舍维奇总统和南联盟军民正如他们在战前所表示的,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宁可挨炸,
 3月31日,江主席主席结束访欧回到国内,北约企图在江主席访欧期间炸降南联盟的一周计划彻底破产。
 江主席回国后,美国继续扩大轰炸,企图在第二周内炸服南联盟,并以此试探中国的真实立场。俄罗斯则以更强硬姿态支持南联盟的抵抗行动,期待中国的协作支持。南联盟在俄的声援和支持下,以更加顽强的战斗精神抗击北约的野蛮轰炸。可是此时的中国,虽然对北约的侵南战争继续在口头上予以谴责,在援南助俄的实际行动上却仍并无实质性进展。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正当美俄激烈较量、南军民拼死相抗,而美国已大感为难之时,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却从局外人政策上后退了一步,以4月6日朱总理奉江主席之命实行“消气外交”进行访美为起点,选择了积极向美靠拢的热美冷俄政策。
 中国这种近美疏俄的做法,其直接效果正如前面讲过的,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得不到中国的实际战略协作支持而不敢对美强硬、大力援南,同时又担心美中接近、联手制俄而对中国产生猜疑和提防,于是便软化立场,避免俄美对抗,防备中美合作。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此举对美国向俄施压、扩大轰炸、逼服南联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所以从4月6日中国总理访美之日起,美狂炸再炸,俄一软再软。此时此刻,南联盟已陷于空前孤立无援的境地,世界上最大的压力全都集中到了南联盟军民及其代表米洛舍维奇总统身上。
 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生存权,米洛舍维奇总统以无比坚强的毅力和决心,咬紧牙关,率领南军民仍然选择了宁可继续挨炸、不惜牺牲、决不屈服的抵抗之路。因此尽管4月6日以后北约对南的空袭比过去更加猛烈残酷,给南造成的生命财产生和态环境的损失也更为巨大,但不屈的南斯拉夫军民依然在作英勇抵抗而决不投降。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战争局势也就会发生如下的变化:
 1、北约如果单靠空袭无法炸服南联盟,就不得不选择地面作战方式,对美国来说,最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比如出钱出物支援科索沃阿族武装对抗南正规军警部队。可是阿族武装的科索沃解放军根本扶不起来,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也难做美国的代理人,只有依靠北约各国进行联军作战。但北约联军中英国人实力不够,德国人二战时在巴尔干声名狼籍,法国军队又历来对塞尔维亚怀有好感,形势势必逼迫美国人出任主角。
  然而南斯拉夫人民,尤其塞尔维亚民族,骁勇好战,“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具有反侵略的历史传统,而且拥有武器装备精良的11万现役正规军、40万预备役军人。南联盟军队在北约空袭中并无多大损失,如果美国真敢动用北约联军对南进行大规模地面军事入侵,即使出动20万甚至50万军队,也将无济于事,南军民必将会像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样进行殊死抵抗而使南联盟成为第二个越南,北约联军,尤其美军,必将伤亡惨重,尸积如山。
 再者,战争既然已经全面打开了,南军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打出国界,南击阿尔巴尼亚,摧毁阿族母国根据地,北攻匈牙利,打通与俄罗斯的通道。波黑塞族也会趁势而起,重新爆发波黑战争。周边的克罗的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等也都会卷入进去。这正如米洛舍维奇总统在以后接见路透社记者时谈到的,如果北约入侵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人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并使战争蔓延到毗邻的国家。于是一场真正的巴尔干战争乃至欧洲战争就此全面爆发而不可收拾,更大的难民潮和更汹涌的反战浪潮将席卷欧洲、美国和全世界。米洛舍维奇之所以敢于抵抗到底,决不屈服,正是作好了这种拼死一战、大打特打的准备的。
 2、俄罗斯自中国总理访美后尽管对美国一软再软,但是叶利钦总统清楚地知道,如果北约炸垮南联盟,或大规模地面进攻消灭南军队,推翻南政权,把科索沃、南联盟变成美国北约领地而排除俄在此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俄失去了能牵制和抵御北约东扩的巴尔干前沿阵地。如果乌克兰再加入北约,那么北约就与俄边界相接而对俄形成直接威胁,这是俄罗斯所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虽然俄在朱总理总理访美后对美国软弱再三,它的这种软却有三条不能逾越的底线:
 (A)可以协助美国迫使或诱使南联盟接受北约条件,但在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上不能将俄排除在外而必须有俄一份。
 (B)美国如果以北约联军地面进攻南联盟而遭到南军民殊死抵抗,俄不能允许北约消灭南联盟而剥夺俄罗斯在此处的阵地,因此很可能会对南军援,甚至出兵支援,打通与南的陆路通道,这将会是一场由俄介入的巴尔干战争、欧洲战争,甚至可能是世界大战。
 (C)俄最担心的是美中联手对俄造成东西夹击之势,这对俄是最为致命的,因此俄绝对不允许中美合伙。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俄将不会任其发展。
 所以人们看到,朱总理4月6日访美后,美国扩大了对南轰炸,并作出要地面进攻的架势,此时的叶利钦总统为避免与美对抗而一再退让。可是当4月8日朱总理与克林顿总统正式会谈时,叶利钦由于害怕中美就此联手,马上作出了极其强烈的反应。他坚定保证俄罗斯“不会出卖南斯拉夫”,并警告说:“如果北约在南斯拉夫部署地面部队,俄罗斯将可能改变自己的军事政策。”“我已告诉北约人,美国人和德国人,不要促使我采取军事行动。否则将会爆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俄总理普里马科夫则声明,如果北约不停止对南的军事行动,俄不排除退出对南武器禁运规定的可能性。他威胁说,俄有各种应付挑战的能力,是一个在军事实力方面不比任何人逊色的国家。
  更厉害的是,这天俄议长谢列兹尼奥夫在与叶利钦会谈后对外宣布说,“叶利钦总统已下令俄导弹部队对准正在南联盟作战的国家”。此话一出,西方世界大惊失色,北约国家一片恐慌。3天后,南联盟议会两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关于南加入俄的联盟的建议,并宣布南加入俄白联盟。
 看来,俄南是做好了因中国的不介入政策和热美冷俄政策促使北约发动地面进攻而准备与之大打的打算的。
  3、如果由于南联盟的决不屈服以及俄的支援甚至参战,引发了巴尔干战争仍是欧洲战争,美国必须要把力量集中于欧洲而难以顾及亚洲,这又会给中国趁虚东击创造了条件。在欧洲战事犹酣之际,万一中国在亚洲抄美后路,美国不仅会输掉欧洲,也会丢掉亚洲。因此尽管现在中国冷俄热美对美有利,但其长远危险的前景却必须提防。
  因此,因为南联盟拼死相抗不惜大战而会引起以上这3种对美不利的发展趋势,迫使美国不得不作出如下考虑和选择:
  (甲)美国扩大对南轰炸,又派遣地面部队集结于南的周边,这仅是为了迫南屈服所采取的威胁手段。为了避免南联盟变成“第二个越南”和招来俄的干预而引发欧洲战争甚至世界大战,美国决不可以真的发动会使自己伤亡惨重最终失败的地面进攻。
 (乙)要想迫南就范,除了使用硬的一手,加大空中打击使其难以坚持外,还必须使用软的一手,即依靠俄对其进行诱逼施压,做到美俄联手,硬软兼施,迫使米洛舍维奇停止抵抗。因此此时不仅不能同俄对抗,反而要对俄进行拉拢和沟通。
  (丙)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清除俄因中国总理亲善访美所产生的对美中联手制俄趋势的疑虑和担忧,也就是美国此时必须要同正在积极向美靠拢的中国拉开距离,使俄放心。而这样做的最佳办法就是对热烈向美靠过来的中国泼一盆冷水,当面向中国总理表示不同意中国入世而拒绝与中国达成入世协议。
  美国果然这样做了,这也就是实行“消气外交”的朱总理在4月8日同克林顿总统会谈入世问题时反被克林顿不领其情地拒绝中国入世的真正原因。
  据以后报道,美中联手共同制俄以及中国在入世问题的极大让步,对美国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致使当时克林顿总统对中国入世几乎就要点头同意了。但由于南联盟的拼死抵抗和中国的热美冷俄倾向以及俄的恼羞成怒所造成美俄中三角关系失衡变化的利害得失,克林顿在再三权衡以后,还是忍住了签字,拒绝了可怜兮兮求上门来的中国总理。
七、软硬兼施两强压一弱 讨价还价各方忙交易
  正如前面介绍的,自4月6日朱总理总理开始访美后,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第一种是为了避免因美中靠拢而使俄陷于孤立,采取以软和美、避免对抗之策,所以对美国的态度开始软化,对南的支持开始减弱;第二种是为了防备和阻止美中联手,担心南被炸垮,采取武力威胁、以硬压美之法,不惜以核战争吓唬美国。俄的这种软硬两手,其真实用意是,只要美国不与中国联手对俄,俄也就愿意同美国和解,共同压南。
  对美国来说,为了尽快压服南联盟,除继续在外部加大空袭以炸迫降外,也需要由俄出面从内部对南施压,消其斗志,迫其就范。因此,此时一方面开始接受俄的从中调解,以缓和与俄的紧张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对俄不屑一顾的一概排斥拒绝。另一方面则推开中国,拒其入世,以此消除俄对中美联手的疑虑。
  俄的软姿态,受到美国欣赏,美的能容俄,也大受俄的欢迎,所以当俄得知美国并没有因为中国总理的热美外交而同意中国入世,从而表明美中并未真正联手制俄时,也就马上收起了对美强硬立场。而且在朱总理结束访美之日叶利钦即任命了受西方欢迎的前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统特使,以便与美国沟通起来,在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上携手合作。美国除炸字当头、以炸迫和外,也欢迎俄从中调解,于是自朱总理访美后,俄美两家逐渐靠拢。
  美国为了更大地拉开同中国的距离,让俄更加放心,在4月16日决定由自己单枪匹马向联合国*委员会提交反华提案。朱总理前脚刚走,美国后脚就踢,给所谓扭转中美关系下滑势头的访美成果从背后猛击一掌。
  这以后,北约轰炸更加猛烈,其大批地面部队于4月18日在南联盟南部边境集结,同时切断对南的一切石油供应,从经济上对南施重压,还准备干掉米洛舍维奇。4月20日,即朱总理结束访加行程之日,美国“企业号”航母正通过苏伊士运河赶赴亚得里亚海。由于需要大幅度增加空军力量用于空袭,美国准备把驻日本的美国航空部队抽调到巴尔干。
  叶利钦总统则下令坚决执行他制定的避免与北约对抗、寻求政治解决巴尔干问题的路线。他要求美国重视对南施压的“特殊作用”,并派切尔诺梅尔金急赴贝尔格莱德对南施压,要求米洛舍维奇不要再强抗下去。可是南联盟依旧态度强硬,坚持科索沃问题不允许国际干预,由南自行解决,米洛舍维奇对这位亲西方的俄总统特使很不信任,所以切氏很难将其说服。
  面对如此难题又该怎么办呢?叶、切知道,要米洛舍维奇接受由北约一家军队进入科索沃的建议是不可能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南的盟友俄罗斯不在其中。由于失去了俄的支持保护,弱小而又孤立的南联盟肯定会被北约肢解和征服,因此如果要米洛舍维奇同意北约进驻的话,俄罗斯也表示要参加进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之法就是搬出联合国,组建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
 也就是在联合国控制和监督下,南军撤出科索沃,由联合国组织的国际部队进驻科索沃。这当中既有北约军队,又有俄方部队。这样,北约军队就有了合法的理由可以不经地面进攻、避免重大伤亡地和平进入科索沃,俄军也能名正言顺地参加这次维和行动而保住巴尔干战略阵地,而且还能与美国重修于好,得到美的好处。
  那么如果米洛舍维奇总统仍不同意怎么办?叶利钦已与克林顿沟通好了,切氏也已与西方达成了默契,这就是切氏以软姿态进行劝说诱导,米氏如若不从,北约就加大轰炸,俄美一内一外、一软一硬,一诱一逼,轮番施压,迫其接受。
  于是,北约空袭进一步升级,4月23日,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被炸。切尔诺梅尔金则费尽口舌劝说米洛舍维奇接受他带去的新方案。最后,经过切氏很“不容易的和艰苦的”的劝说,米洛舍维奇总统终于第一次表示,在征得南的同意之下,可以在联合国的监督和俄罗斯的参与下实行国际介入。米洛舍维奇的防线终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切尔诺梅尔金立即将此好消息向叶利钦汇报,克林顿得知此会谈结果后也马上表示:如果盟国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科索沃危机。美国总统也终于第一次松了口,并对莫斯科希望美国提供经济支持的要求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恰恰也就在4月23日这一天,移到北京举行的中美关于WTO谈判失败,美国完全拒绝了中国的入世要求。中国已被美国甩在了一边,这是美国对切氏劝和有功给俄送去的最佳礼物。
  4月24日,由于俄南会谈取得进展,北约心领神会,马上决定加强同俄的接触,以求得如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所说的与俄达成一个压服南联盟的“共同立场”。
  到5月6日,西方7国和俄的外长经不断地讨价还价,终于正式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协议,其要点是:充分考虑南联盟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结束在科索沃的暴力与镇压;南联盟撤走在科索沃的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在科索沃部署联合国支持并批准的、能够确保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的国际文职人员和安全人员。
  这个协议是美俄撇开南联盟经幕后讨价还价达成的一笔暗箱交易,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予默契配合,同意北约打联合国旗号以售其奸。这项协议所玩弄的花招是,对南联盟的领土完整和科索沃解放军的非军事化,只说作充分考虑,却不明确作完全确保。在这种含糊不清的“担保”下,要南军警部队先行撤出科索沃,然后部署国际维和人员。可是这些国际文职和安全人员只是由联合国支持和批准,并没有写明要由联合国来组织和领导,也没有明确其中包括有俄军。
  很明显,俄同意这样写和故意不把自己写进去,却又使自己含混其中,实际上是在为美国在联合国旗号下组织以北约为领导并以北约军队为主的国际维和部队埋下伏笔,这样也就可以在联合国的名义之下把北约军队塞进已没有南军的科索沃,而这恰恰是俄能为美国北约进军科索沃开启绿灯,并为自己在以后可进可退作好安排的最妙之法。
  8国外长协议一出笼,米洛舍维奇总统顿感大事不好,因为他知道,只要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北约军队一进科索沃,北约也就可以不再考虑南的领土完整和阿族武装的非军事化,南联盟也就丢失了自己的领土科索沃,阿族武装也会在北约的扶植下合法化。于是他拍案而起,大呼上当,针锋相对地提出一项新建议:进驻科索沃所有联合国维和人员必须是非武装的,这些人员的部署必须由联合国和南联盟达成的协议所决定,而且只允许装备轻武器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科索沃。这支由联合国牵头的部队应由一支俄罗斯大分队和没有参加过对南斯拉夫空中打击的北约国家的代表组成,南可以接受的国家有希腊、葡萄牙和三个北约新成员国--匈、波、捷。
  但8国集团无视南联盟的反对,它们对已达成的协议非常满意了,一致同意争取联合国批准这些原则。俄在南的压力下尽管表示参与轰炸的北约盟国不能执行维和行动,但实际上仅是做给外人看的说说而已,因此8国都准备在联合国会议上表决通过。
  中国没有参加关于科索沃危机政治解决的国际会议,8国外长协议是根据该协议的第4条规定,即“8国集团外长会议主席将把今天的会议的结果通报中国政府”才知道的。那么在此之前中国又在干什么呢?
那时的中国还没那么大影响力,无论军事政治经济。毛子更是咽咽一息。美帝如日中天,欧洲也站在美帝一边。中俄联手,依然难以阻止美国的行动。而美帝打中国的牌很多。一个台湾就捏了你死穴。当时能表明立场己属不错的外交行为了。
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那个时候那样做,得到那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要做的是,该报就要报,不要犹豫!
有深度,哪里转来的?
依当时中俄的实力,很难给北约造成现实的很大麻烦,而且中俄也不可能真正信任
有深度, 盎格鲁白皮阴险狡诈残忍的本性从未改变。
有深度,哪里转来的?
有点久了,忘了:)


最后的结论部分有些牵强,我更倾向于炸馆事件是美国政府中的强硬派主导实施的一次“威慑攻击”和“力量显示”,在联合国投票前警告中国:如果中国在安理会否决8国集团的科索沃问题提案,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当时在南的所有中国公民、华人华侨也会面临北约的直接火力打击。

这是美国在向中国亮出底牌:我有绝对优势的武力,你无可奈何,不要自找没趣。

当时美国无论军事和经济实力都是如日中天,而中国当时国内经济改革遇到困难、军事现代化还未补课,美国因此敢有如此狂妄的举动也不算疯狂之举,而是一种绝对的自信心的表现:我打你,你没能力也不敢还手。

相比最近2年的乌克兰战争、叙利亚战争,随着国力军力的不断上升,中国高层面对美国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也有了不断给美国制造麻烦牵制其部署的能力:黄岩岛冲突、钓鱼岛危机、南沙填岛、经济援助叙利亚政府、联合国安理会两次否决对叙利亚不利的提案.......,习大大和俄罗斯强人普京的战略协作明显要比486和叶利钦要默契的多,而在一系列战略协作中中国和俄罗斯双方也拿到了很多实惠。

文章作者面对现在这个局面理应长出一口胸中的恶气,能安心睡个好觉了。

最后的结论部分有些牵强,我更倾向于炸馆事件是美国政府中的强硬派主导实施的一次“威慑攻击”和“力量显示”,在联合国投票前警告中国:如果中国在安理会否决8国集团的科索沃问题提案,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当时在南的所有中国公民、华人华侨也会面临北约的直接火力打击。

这是美国在向中国亮出底牌:我有绝对优势的武力,你无可奈何,不要自找没趣。

当时美国无论军事和经济实力都是如日中天,而中国当时国内经济改革遇到困难、军事现代化还未补课,美国因此敢有如此狂妄的举动也不算疯狂之举,而是一种绝对的自信心的表现:我打你,你没能力也不敢还手。

相比最近2年的乌克兰战争、叙利亚战争,随着国力军力的不断上升,中国高层面对美国有了更多的自信和勇气,也有了不断给美国制造麻烦牵制其部署的能力:黄岩岛冲突、钓鱼岛危机、南沙填岛、经济援助叙利亚政府、联合国安理会两次否决对叙利亚不利的提案.......,习大大和俄罗斯强人普京的战略协作明显要比486和叶利钦要默契的多,而在一系列战略协作中中国和俄罗斯双方也拿到了很多实惠。

文章作者面对现在这个局面理应长出一口胸中的恶气,能安心睡个好觉了。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6-6-23 18:17
最后的结论部分有些牵强,我更倾向于炸馆事件是美国政府中的强硬派主导实施的一次“威慑攻击”和“力量显示 ...
深表赞同!那会的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
全是揣摩臆测,不知道作者说的中国在东亚配合毛子的“反美攻势”,该怎么发动,

枪击美国航母?还是还是把几艘破船开出去对抗?

问题是真用渔船级军舰对抗航母了,毛子有多大可能出兵南联盟?北约有多大可能停止轰炸?甚至仅希望不继续扩大?

那个时候真要跟美国肛上了,我们肯定不会有现在的成就,最起码入世绝无可能,台湾独立有很大可能,毕竟当时土工真心拿不下湾湾

勾践也曾卧薪尝胆过,大家祖上见了日本鬼子也跑过,这不是怂,有时候明知肛不过还装 比肛,是自取其辱


作者讲的故事 ,线索太牵强了,感觉一碰故事就断了







中国当时的水平
来自: 手机APP客户端


这文章真没看出什么深度来。欧洲和近东中东事务,历来是英法德美俄做局,从美国还是小不点儿的拿破仑时代,到法国二战前搞法国母亲拉拢东欧小国,到苏伊士运河危机和历次中东战争。看似是集团对抗,其实就是美英和德或者俄的斗争。什么时候有过看中国态度的时候?匈牙利事件,苏联搞不定东欧的情绪,中国出面过一次,那是社会主义阵营之内的事情,也是被西方称为成吉思汗之后唯一的一次鞑靼人干预欧洲事务,实际上是中国党被邀请去做苏联党和东欧儿子党的缓冲器,并不是真的介入欧洲事务。当时中国党对匈牙利事件的态度与苏联党是基本一致的。从苏伊士运河危机起的历次中东危机,那个年代的中国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反美或反英活动,天安门广场动辄以十万人计行动。埃及的纳赛尔甚至曾经在国内鼓吹说中国会派来一千万人帮助埃及战斗。但中东那些绿绿打赢过那一次?自己制止过哪一次?最典型的是赎罪日战争,埃、叙占尽了先机,最终还是被沙龙反击跨过苏伊士运河,叙利亚也失去戈兰高地,大卫第一次得到战略纵深。这些都发生在中国对外战争最没有思想包袱的太祖时代。在中东、欧洲,中国何时起过终止一次访问就能消弭战争的作用?就说赎罪日战争的停火吧,那是葛罗米柯和基辛格几乎翻脸才达成协议,由联合国通过协议停火的。
作者自己的臆想裤衩太紫了,简直是紫黑。中国要想有对欧洲的影响力,先等什么时候有了PLA地中海舰队或者北冰洋舰队再说吧。或者是整个战争变成真正的全球快速打击的战争,那时候或许可能。但真到了全球快速打击的时候,触发战争,尤其是全球大战的因素会更多更复杂,走向战争的这一步会更谨慎,因为这样一个本身四分五裂的国家而战,或者换言让中国为塞尔维亚族而战,更无可能。
所以作者不是有深度,而是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

这文章真没看出什么深度来。欧洲和近东中东事务,历来是英法德美俄做局,从美国还是小不点儿的拿破仑时代,到法国二战前搞法国母亲拉拢东欧小国,到苏伊士运河危机和历次中东战争。看似是集团对抗,其实就是美英和德或者俄的斗争。什么时候有过看中国态度的时候?匈牙利事件,苏联搞不定东欧的情绪,中国出面过一次,那是社会主义阵营之内的事情,也是被西方称为成吉思汗之后唯一的一次鞑靼人干预欧洲事务,实际上是中国党被邀请去做苏联党和东欧儿子党的缓冲器,并不是真的介入欧洲事务。当时中国党对匈牙利事件的态度与苏联党是基本一致的。从苏伊士运河危机起的历次中东危机,那个年代的中国都举行了大规模的反美或反英活动,天安门广场动辄以十万人计行动。埃及的纳赛尔甚至曾经在国内鼓吹说中国会派来一千万人帮助埃及战斗。但中东那些绿绿打赢过那一次?自己制止过哪一次?最典型的是赎罪日战争,埃、叙占尽了先机,最终还是被沙龙反击跨过苏伊士运河,叙利亚也失去戈兰高地,大卫第一次得到战略纵深。这些都发生在中国对外战争最没有思想包袱的太祖时代。在中东、欧洲,中国何时起过终止一次访问就能消弭战争的作用?就说赎罪日战争的停火吧,那是葛罗米柯和基辛格几乎翻脸才达成协议,由联合国通过协议停火的。
作者自己的臆想裤衩太紫了,简直是紫黑。中国要想有对欧洲的影响力,先等什么时候有了PLA地中海舰队或者北冰洋舰队再说吧。或者是整个战争变成真正的全球快速打击的战争,那时候或许可能。但真到了全球快速打击的时候,触发战争,尤其是全球大战的因素会更多更复杂,走向战争的这一步会更谨慎,因为这样一个本身四分五裂的国家而战,或者换言让中国为塞尔维亚族而战,更无可能。
所以作者不是有深度,而是思维还停留在一战时期。
CNZC690621 发表于 2016-6-23 19:19
这文章真没看出什么深度来。欧洲和近东中东事务,历来是英法德美俄做局,从美国还是小不点儿的拿破仑时代, ...
我怎么觉得不是裤衩紫,而是想给中俄关系掺沙子
没有实力,啥战略战术都是空话
其实就是美国一次实力展示威慑群雄的行为。选择中国是唯一选项。欧洲诸国,本身就是美国小弟炸不得,虽然整合成为欧盟,使得美国不爽,轰炸南斯拉夫,就是奔着欧元去的,但绝对不能明说。
剩下的就是俄国和中国,俄国炸了就是地球重启,中国反正是在韬光养晦,炸了就炸了。影响可控,效果最大。
这场战争结果就是欧元兑美元从1.2直奔0.8.
当年印象很深,我们跳的高了
且 最不可信的就是叶丽钦当时代 国内普通媒体都分析说 塞尔维亚人那可是跟俄罗斯都是斯啦夫人阿  俄国不帮谁帮  结果  只是沾沾机场了事  后来发现 俄国内部政坛  就开始变化可  有个列别德的人 现在的贴吧资料 就说是 819时候  第一个早饭的 一个空降师指挥官 当时很关键的人  9899念很强硬 说的话跟普京现在差不多 各界都认为极可能是叶丽钦亲定接班人 突然普京来了  列别德消失了 好几年后  据说在远东区防是区长 突然直升机失事 死了
即使普京  也就这几年才不得不紧密跟中锅合作  
还记不记得 06年以来 到13念  俄国经常对中国舜狠话 也有排华迹象
有些个可能跟牵强得事  06念 有个报道 黑龙江的 出入境局长 因为受贿烂开对俄公务护照 被抓
而此前 俄国突然宣布 不承认中国公务护照

还有普京 在其他会议 说中俄关系 顺带提到义和团百年 就说  东正教徒也收到义和团迫害
乌克兰事变后 也有人 挖到资料 奥德撒  当时官员是亚怒的儿子  第一次清理大商场 也是零六年开始
华盛顿红军 发表于 2016-6-23 18:17
最后的结论部分有些牵强,我更倾向于炸馆事件是美国政府中的强硬派主导实施的一次“威慑攻击”和“力量显示 ...
486什么时候和叶利钦共过事?
没有文景之治,哪来汉武暴兵
。。。。好长啊。。中央还停留在忌讳别人指出错误这阶段?
当年印象很深,我们跳的高了
必须要跳的,这个和伊拉克战争性质不一样的,那个可以模糊。科索沃战争中西方那样心齐是因为其中多少涉及了西方文明的核心之一民族自决权,这也是一种政治正确,这个我们是万万不能同意的,如果我们不表明态度,西方媒体就有可能造谣,说你沉默就是默认,那样就麻烦了。虽然我们死了人,但也明确自己的态度,我实力不如你可以被你打耳光,但我死也不会认同你的那个民族自决。
bird2006 发表于 2016-6-23 16:51
有深度,哪里转来的?
有什么深度,大多数东西都是猜想和意淫,这种战略性东西在吕加平笔下好像他完全都知道似得,然后我查了下这个人,把江泽民写的如垃圾一般,还使劲爆江的私生活,如何如何,我们说江可能有些个人问题,但是却不会像像他这样似乎是形影不离江,什么都写的清清楚楚,这种非常具体的东西不是普通人可以知道的,后来看了些和他联系密切的人,发现和台湾那边十分密切,这一切的一切就变得合理了。。。话说回来,美国打南联盟最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击欧元,打击俄罗斯的力量都是次要的,因为俄罗斯当时完全就是病猫,当时我们要是叫嚣发狠玩,结果就是,我们会把当时在世界上处于最好时期的美国的目光从欧洲拉回亚洲,后果是什么,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后来忍气吞声,加入了世贸组织,从03年开始,黄金十年后(虽然有些人不认同这十年,这十年国内贫富问题确实有些问题,但是我们综合国力变强了是不可争议的)我们的综合国力完全不是96年和99年可以比的,当时96年我们甚至是连超百公里的反舰导弹都少,根本没实力和美国杠,现在呢,现在美国的力量相对下降,当他力量来时,我们对应的力量就可以跟上去,他又不敢撕破脸,最多就是僵着,僵着对谁有利呢,时间在我们这边,很多事不能说,但是我们目前确实是在暴兵,过几年,你再回头看,就会发现我们实力又不一样了,像黑鱼现在是下饺子,像军舰在下饺子,像飞机也是在下饺子,陆军在搞联合,过几年这种联合态势就会成为思维习惯和作战固定样式,现在还是在摸索和适应中,很多事,你要从长远看,回头看,当年的忍辱负重,现在权衡利弊,可能存在失误,但是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
我觉得很对!中共这些年就是坚持“不斗”,结果,等到美军围上来!!
成都小子 发表于 2016-6-23 17:54
有点久了,忘了:)
我不知道你发这文的意图,所以我对你不妄加评判,但是这文章是吕加平写的,我去查了下这个人,专门写抨击江的文章,私生活,搞得好像他就是中央大内总管似得,还和台湾那边很密切,所以这些文章也就是糊弄下不懂的老百姓吧。。。
臆想的过头啦,我宁可相信那个地下室藏了F117残骸的说法……
说毛子奄奄一息的,毛子在战后派出空降兵抢占科索沃机场。我国呢?被炸后除了抗议,一点动作都没有。不过我现在明白了,很多重大军事项目都是此次事件后启动的。
 八、中国的模糊政策
  如前面大量篇幅所介绍的,自科索沃战争开始之日到朱总理总理结束访美的 ...
有点像 何新写的
我鳖所谓的“腹黑”坑人害己啊!总是在左右逢源事不关己中摇摆,注定没朋友里外不是人,反而成为各方憎恨的对象,主席之后的中华再不有胆有识的战略家矣…

现在的我鳖依然没爬出美帝的战略陷阱,畏美如虎躲闪逃避中任由美帝一步步拉紧套在脖子上的绞索,窒息般翻着眼皮看着最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