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作战中的越军进攻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29:33
老山作战期间,越军实施了反牵制和以攻为守战略,组织了多次大规模反扑和不计其数的偷袭、袭扰,粘住中国军队不放,死打硬缠,给中国军队的坚守防御造成了很大威胁。从越军的进攻战术上看,颇有特色,对于研究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老山作战期间,越军先后对中国军队发起过1次加强师规模、4次团规模、10余次加强营至营规模、3000多次连以下规模的进攻、偷袭和袭扰。其中从师至营规模的进攻和反扑集中在14军、第1军、67军轮战时期,11军、47集团军、27集团军、37师轮战期间则主要是营以下规模的进攻、偷袭和袭扰。

在发起进攻和偷袭、袭扰时,越军通常以步兵营、连为单位进行兵力配置,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有重点的多路进攻。营、连进攻时必须要明确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其中主要方向通常选在敌方防御疏忽并对整个防御体系利害攸关的地方,便于展开兵力和部署多种火器,实施重点突破,与次要方向配合,形成对敌方的多路围攻。营、连战斗队形通常编为主要方向进攻分队、次要方向进攻分队、预备队、火力分队、指挥观察所、后勤分队,视情况还可编有牵制分队,担负牵制和疑兵任务。在兵力配置上,主要方向的步兵连约为1个加强排(4-5个步兵班),步兵营约为1个步兵连或者1个加强连;次要方向的步兵连约为1个步兵排(2-3个步兵班),步兵营为1个步兵排至1个步兵连,有时可得到火器的加强;牵制分队的步兵连约为1个步兵班,步兵营通常由1-2个步兵排并配属迫击炮、无坐力炮组成;预备队的步兵连约为1个步兵班,步兵营为1个步兵排到1个步兵连;火力分队通常由建制内和加强的迫击炮、无坐力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组成;后勤分队主要由运输班组成。在步兵团的兵力配置上,除营、连战斗队形外,还可视情况编成支援分队、疑兵分队和穿插分队等,配合主攻营、连战斗。

在火力配置上,越军强调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出其不意,及时准确,做到曲直、远近、高平火力相结合。步兵分队除配备步兵武器外,还重点加强无坐力炮、60迫击炮,紧随战斗队形前进,推进至距敌方目标100米左右,及时进行火力支援;高射机枪和直射火炮配置在瞰制战场的主要制高点上,以直瞄火力支援步兵分队战斗;师属大口径火炮和上级加强的炮兵通常编为师炮兵群,一般以连分单位分散配置在主攻方向侧后便于隐蔽发扬火力的地域,连与连的间隔为1-2公里,距离敌方前沿约3-5公里或更远一些;团、营属火炮多以班、排为单位隐蔽靠前配置,每个阵地一般配2-3门炮,炮与炮间隔有时达30米以上,以集中火力进行射击。其中120迫击炮通常配置在距敌方前沿1.5-3公里处,战斗开始后可推进至距敌前沿500-800米处。82迫击炮通常配置在距敌方前沿1-1.5公里处,战斗开始后可推进至距敌前沿200-300米处。各种火炮除基本阵地外,通常还构筑有多处预备阵地,并间有假阵地。

越军在白天发起进攻时,通常要对主要方向的敌方阵地进行火力准备。当步兵分队开始从多方向、多路接敌并占领进攻出发位置时,以大口径远程火炮对敌方阵地实施覆盖射击,掩护步兵推进。当步兵准备冲击时,为增强火力杀伤效果,除继续使用大口径火炮和迫击炮射击外,还使用无坐力炮等直瞄火炮打击敌方阵地。当步兵冲击开始后,大口径远程火炮通常将火力向前延伸,对敌方目标附近的阵地及后方射击,以封锁敌方后续部队的增援路线。一般火力准备的持续时间不定,有时2、30分钟,有时长达数小时。炮弹多使用瞬发或者短延期引信,以达到杀伤敌方人员和破坏敌方工事的目的。对次要方向进攻时,通常不进行火力准备,或只进行短时间火力袭击后即以步兵发起冲击。夜间发起进攻时,通常采取偷袭的战法,不进行炮火准备,隐蔽摸进,突然攻击。

在老山战场上,越军的重炮阵地多设置在小青山后面的公路附近,火力能很好覆盖中国军队在老山、662.6高地、那拉及八里河东山附近的前沿阵地和纵深地区。其部署的苏制BM-21型122毫米40管火箭炮威力很大,超过了中国军队的同类型火炮。而苏制M46型130加农炮使用了新的火箭增程弹,射击距离超过了中国军队的所有火炮,在远程炮战上占据了优势;直射火炮和高射机枪主要配置在小青山和汉扬高地,居高临下瞰制了那拉地区的中国军队诸阵地;各种迫击炮则分散潜藏在与中国军队前沿紧贴的各主要阵地附近,隐蔽迅速,游动袭扰;作战期间,越军有时还使用了苏制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实施精确射击。一般是配置在距中国军队阵地前沿或翼侧600-1000米的独立高地上,按照步兵高射机枪、重机枪打曳光弹指示的目标,摧毁中国军队重点防御阵地指挥所和炮兵观察所。实施重点进攻时,甚至还会用导弹打击中国军队阵地的普通工事。越军的如此火力设置充分利用了老山战场的特殊地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了有利态势。而中国军队所处战场地形不利,使用“辛柏林”雷达侦测到的主要是越军的迫击炮阵地,对越军在小青山、汉扬的直瞄火炮阵地和小青山侧后的重炮阵地则难以掌握具体位置,反制办法不多,长期受其火力威胁。在老山的不利地形上,越军还动用了装甲部队,意图协同反攻。1984年5月1日,越军就出动了数辆坦克,乘夜暗和浓雾掩护秘密通过清水口子潜入清水附近地区,在开阔地带实施伪装潜伏,装备配合步兵反攻。结果次日被14军前沿炮兵观察所发现,遭到多次猛烈炮火打击,先后被击毁4辆坦克。

在进攻发起后,越军的步兵分队通常采用小群多路的方式,实施多波次的连续冲击。其步兵在接近敌方前沿百米左右时,即疏散展开,多以3-5人成一组,组与组间隔为10余米,兵与兵间隔为3-5米,从多方向同时向敌方目标冲击。越军单兵善于利用地形地物隐蔽,交替掩护,逐次跃进,冲击时能熟练运用火箭筒、榴弹发射器等随伴火器压制和摧毁敌方前沿火力点。当靠近敌方阵地前沿时,立即转为边冲击边射击、投弹,力求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一举突破其阵地。当遭到敌方火力阻击而冲击受挫时,越军会退到距离敌方前沿约100-200米的死角和凹地里,重新组织或增强力量,伺机再次发起冲击。为了阻止敌方调整部署,增强防御,越军有时会在两次冲击之间以少数兵力与敌方继续保持接触,进行牵制和袭扰,有时会以部分兵力掘壕据守藏身其中,待下次冲击时突然从近距离杀出,打敌方一个措手不及。一旦突破了敌方前沿阵地,越军则强调及时投入预备队连续进攻,发起迂回包围,加速扩张战果。在兵力使用上,采取由小到大、逐次增兵、多路并进的方法。当进攻遭到失败而撤退时,越军通常以攻击行动为掩护,给敌方造成错觉,借机抢运尸体与伤员,同时以炮火杀伤敌方有生力量。进行后撤时,比较注意控制沿途地形要点,防止敌方尾追。当被迫放弃进攻后,越军的后续梯队往往会很快进至前沿抢占有利地形,与敌方对峙,以为下次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越军运用这种攻击战术时,头几个波次进攻的火力、兵力很猛,给对方形成了较大威胁。如果对方抗住了头几个波次的打击,并给予其首批冲击部队以有力杀伤,则越军就会暴露出多路进攻和逐次增兵的弱点,力量分散,突击力不够集中,难以保持进攻的凶猛势头,越打越显虎头蛇尾之态。在老山战场的1984年6.11战斗、7.12战斗、12.21战斗,1985年1.15战斗、5.21战斗、5.31战斗、7.19战斗、9.8战斗、12.10战斗、12.12战斗,1986年1.12战斗等多场大战中,越军分别使用了从加强师到加强连级规模的兵力,向中国军队一线阵地发起了多波次连续猛攻,战场范围遍及老山全线。这些战斗的开打初期,因为越军火力准备猛烈,攻势迅猛,中国军队多次丢失了一些前沿警戒阵地和主阵地的若干哨位,一时陷入被动。在炮兵的有力支援下,中国军队顶住了越军的头几波次猛攻,尔后集中火力打其战斗队形和遮断其增援路线,越军即容易发生溃散,攻势难以持续。这时中国军队立即组织兵力实施反冲击,又相继夺回了丢失的阵地,恢复了原防御态势。越军在连续遭到打击后,重新集结的力量越来越弱,无法形成初战的攻击锐势,而其协同能力也较差,往往形成各自为战,最后只好被迫放弃进攻。

越军非常喜欢偷袭作战,时间多选择在黄昏、午夜或者拂晓,利用浓雾、雨天等不良天候,以部分兵力或较大兵力隐蔽摸进,突然向敌方阵地发起攻击。打得好则一举拿下敌方阵地,如果偷袭不成或者企图暴露,有时会放弃进攻迅速撤退,有时会马上呼唤炮兵火力向敌阵地实施短促猛烈的急袭,尔后迅即转入强攻。将偷袭与强攻相结合,是越军在进攻作战中最为常用的打法。1984年的6.11战斗、7.12战斗、12.21战斗,都是越军以较大兵力实施偷袭加强攻的典型战例。而越军使用连、排级兵力的偷袭加强攻战例,则与中国军队在两山轮战各军中都发生过,数量不胜枚举。此外,越军还常常使用班、组级兵力实施袭扰作战,隐蔽摸进,打了就走。目的是试探敌方虚实,为主力进攻创造条件,并消耗和疲惫敌方的战斗力。

越军极为擅长使用特工作战,执行破障开路、协同攻击、潜入袭扰、佯动牵制等任务。在老山战场上,越军发动营以上规模的进攻作战时,常常使用一定兵力的特工分队在步兵分队前面开路,排雷破障,引导步兵前进。当步兵发起攻击后,特工分队则转为伺机捕俘。如1984年的6.11战斗、7.12战斗、12.21战斗中,越军分别使用了营、连级特工分队,排雷破障,引导步兵发起攻击,或是将部分特工与步兵混合编组,配合步兵的攻击行动。越军特工最擅长的就是潜入敌方阵地内实施侦察和袭扰行动,在两山战场上,与越军特工斗智斗勇已成为轮战各部队习以为常的事情,稍一不慎,就会吃大亏。越军特工有时还会在次要进攻方向上佯动,吸引牵制敌方,掩护主力从主要方向突然发起攻击。在7.12战斗中,越军就以特工1个排攻击老山左翼的101号高地,掩护其主力向662.6高地方向进攻。战斗中,还有一股越军特工秘密渗入了中国军队防线,企图偷袭40师119团炮兵阵地,后被发现而遭到挫败。

在两山战场上,越军正是运用了上述的进攻战术,与中国军队反复纠缠。老山战场前中期的诸多大战、恶战,多数是围绕着抗击越军的较大规模进攻而展开的。从全局上看,越军的进攻作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攻为攻,以攻为守。在两山作战期间,越军坚持进攻战略,以攻击求稳定,顽强与中国军队争夺战场主动权。在中国军队夺取两山诸要点后,越军转变了坚守防御的战略方针,以攻为守,在部分地区收缩防线,摆脱不利态势,部分地区则阵地紧贴靠前,盯住中国军队防线弱点。经过精心准备后,越军以全线的偷袭、袭扰为前奏,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行动,并不断提高战斗强度与中国军队反复争夺主要制高点和前沿一线警戒阵地。到了两山作战后期,越军不再发起较大规模的进攻,但小规模的偷袭、袭扰和特工破坏不断,仍持续与中国军队纠缠。综观两山作战全程,越军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主动进攻方。以进攻封住中国军队的进一步拔点行动,以进攻稳定己方的整体防线,以进攻动摇中国军队的前沿和后方,以进攻为政治斗争服务。

(2).精心谋划,准备时间长。越军知道与中国军队相比在实力上处于下风,为了不致落入持久作战的劣势,往往精心谋划较大规模的进攻,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如1984年的“MB-84” 战役反攻计划筹划准备了2个多月,“第三战役”计划筹划准备了5个多月,1985年的“M-1”计划筹划准备了3个多月,“M-2”计划筹划准备了1个多月。尽管这几个战役反攻计划最后都陷于失败,但越军为此的构思设计和下的苦功都有可称道之处。

(3).战场嗅觉灵敏,主攻方向正确。在两山诸要点失守之后,越军放弃了在者阴山方向的反击,集中力量准备夺回老山。根据老山战场的地形和双方态势,越军没有平均撒网,而是将攻击重点指向了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企图首先将两处夺取,然后逐点攻占老山诸高地,回头再控制八里河东山。在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纵深很浅,屏障不足,直接与越军前沿阵地紧贴,多面受敌,易攻难守。越军选择的这一主攻方向是正确的,抓住了中国军队的软肋。可惜越军整体军力不济,多兵种作战协同能力差,发起进攻后往往虎头蛇尾,功亏一篑。

(4).战法多端,花样百出。在确定了主攻方向后,越军精心谋划了各攻击流程。实战中,越军首先以特工和侦察分队为主力,在战前就预先秘密贴近中国军队阵地,实施侦察,占领要点,构筑工事。当进攻发起后,特工由此出发向中国军队阵地抵近偷袭,希图得手。如偷袭未成,则呼唤后方炮火急袭中国军队阵地,尔后步兵发起强攻。在全线打响后,越军采取以主要突击与多方向进攻相结合、正面牵制与侧后穿插迂回攻击相结合,以及逐点攻击、逐段巩固、逐次“添油”与多波次连续攻击相结合的战法,力求在局部一击得手,速战速决;在全局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当“MB-84” 战役反攻计划失败后,越军又转而采取“堑壕延伸式”战术,大搞土工掘进,对中国军队前沿阵地分割围逼,企图逐点占领。而“堑壕延伸式”战术也未奏效时,越军即转入“M-1”计划重点反攻,打算先夺取那拉方向中国军队的前沿阵地,改善局部防御态势。“M-1”计划失败后,越军很快又实施了“M-2”计划,再试一把局部重点反攻。与此同时,越军在全线对中国军队防线持续实施了小股兵力的偷袭和袭扰,以及特工的渗透破坏,并坚持封锁中国军队的后方运输线,企图动摇中国军队的防御基础。虽然这些进攻战术最后都被中国军队挫败,但不得不说越军已经尽了全力,在战场上是好样的。

(5).炮兵支援有力,运用灵活。越军炮兵在火力支援步兵进攻上,注重集中射击与妨碍射击相结合、压制前沿与打击纵深相结合、随伴火炮支援步兵冲击与拦阻敌方后续梯队相结合、大小炮相结合,既压制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拦截打击敌方后续梯队,又疲惫敌方精神,消耗敌方体力。特别是越军的各种迫击炮和直瞄炮火,机动迅速,出没频繁,观察细致,射击准确,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大威胁。中国军队在两山战场上比较大的几次失利,如1984年的12.24战斗、1985年的6.11战斗,都是因为没有能够压制越军炮兵火力才无奈饮恨的。可以说,没有炮兵的有力支援,越军根本无法与中国军队连续打上5年。

(6).指挥水平差,协同不力。越军在老山战场先后发起过多次大规模攻势,不可谓用力不猛,气势不盛。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越军的高级指挥员缺少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经验,也不擅长各兵种间的协同作战;基层指挥员较为擅长小规模的独立作战,同样不擅长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结果就是在多次攻势中均出现了协同不力的问题,各部队你打我不打,形不成拳头,往往错失战机,致使攻势越来越弱,最后无法持续。典型的就是1984年的老山7.12大战,越军唯一一次使用了加强师规模兵力发起反攻。但因指挥失误,协同不力,四个方向上的8路营级规模进攻未能同时发起,各方向战斗打响时间相差1个半小时以上,最后变成了各方向的分散独立战斗,结果被中国军队各个击破,蓄谋已久的攻势一败涂地。
老山作战期间,越军实施了反牵制和以攻为守战略,组织了多次大规模反扑和不计其数的偷袭、袭扰,粘住中国军队不放,死打硬缠,给中国军队的坚守防御造成了很大威胁。从越军的进攻战术上看,颇有特色,对于研究亚热带山岳丛林地作战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老山作战期间,越军先后对中国军队发起过1次加强师规模、4次团规模、10余次加强营至营规模、3000多次连以下规模的进攻、偷袭和袭扰。其中从师至营规模的进攻和反扑集中在14军、第1军、67军轮战时期,11军、47集团军、27集团军、37师轮战期间则主要是营以下规模的进攻、偷袭和袭扰。

在发起进攻和偷袭、袭扰时,越军通常以步兵营、连为单位进行兵力配置,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实施有重点的多路进攻。营、连进攻时必须要明确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其中主要方向通常选在敌方防御疏忽并对整个防御体系利害攸关的地方,便于展开兵力和部署多种火器,实施重点突破,与次要方向配合,形成对敌方的多路围攻。营、连战斗队形通常编为主要方向进攻分队、次要方向进攻分队、预备队、火力分队、指挥观察所、后勤分队,视情况还可编有牵制分队,担负牵制和疑兵任务。在兵力配置上,主要方向的步兵连约为1个加强排(4-5个步兵班),步兵营约为1个步兵连或者1个加强连;次要方向的步兵连约为1个步兵排(2-3个步兵班),步兵营为1个步兵排至1个步兵连,有时可得到火器的加强;牵制分队的步兵连约为1个步兵班,步兵营通常由1-2个步兵排并配属迫击炮、无坐力炮组成;预备队的步兵连约为1个步兵班,步兵营为1个步兵排到1个步兵连;火力分队通常由建制内和加强的迫击炮、无坐力炮、高射机枪、轻重机枪组成;后勤分队主要由运输班组成。在步兵团的兵力配置上,除营、连战斗队形外,还可视情况编成支援分队、疑兵分队和穿插分队等,配合主攻营、连战斗。

在火力配置上,越军强调集中使用于主要方向和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各种火器的效能,出其不意,及时准确,做到曲直、远近、高平火力相结合。步兵分队除配备步兵武器外,还重点加强无坐力炮、60迫击炮,紧随战斗队形前进,推进至距敌方目标100米左右,及时进行火力支援;高射机枪和直射火炮配置在瞰制战场的主要制高点上,以直瞄火力支援步兵分队战斗;师属大口径火炮和上级加强的炮兵通常编为师炮兵群,一般以连分单位分散配置在主攻方向侧后便于隐蔽发扬火力的地域,连与连的间隔为1-2公里,距离敌方前沿约3-5公里或更远一些;团、营属火炮多以班、排为单位隐蔽靠前配置,每个阵地一般配2-3门炮,炮与炮间隔有时达30米以上,以集中火力进行射击。其中120迫击炮通常配置在距敌方前沿1.5-3公里处,战斗开始后可推进至距敌前沿500-800米处。82迫击炮通常配置在距敌方前沿1-1.5公里处,战斗开始后可推进至距敌前沿200-300米处。各种火炮除基本阵地外,通常还构筑有多处预备阵地,并间有假阵地。

越军在白天发起进攻时,通常要对主要方向的敌方阵地进行火力准备。当步兵分队开始从多方向、多路接敌并占领进攻出发位置时,以大口径远程火炮对敌方阵地实施覆盖射击,掩护步兵推进。当步兵准备冲击时,为增强火力杀伤效果,除继续使用大口径火炮和迫击炮射击外,还使用无坐力炮等直瞄火炮打击敌方阵地。当步兵冲击开始后,大口径远程火炮通常将火力向前延伸,对敌方目标附近的阵地及后方射击,以封锁敌方后续部队的增援路线。一般火力准备的持续时间不定,有时2、30分钟,有时长达数小时。炮弹多使用瞬发或者短延期引信,以达到杀伤敌方人员和破坏敌方工事的目的。对次要方向进攻时,通常不进行火力准备,或只进行短时间火力袭击后即以步兵发起冲击。夜间发起进攻时,通常采取偷袭的战法,不进行炮火准备,隐蔽摸进,突然攻击。

在老山战场上,越军的重炮阵地多设置在小青山后面的公路附近,火力能很好覆盖中国军队在老山、662.6高地、那拉及八里河东山附近的前沿阵地和纵深地区。其部署的苏制BM-21型122毫米40管火箭炮威力很大,超过了中国军队的同类型火炮。而苏制M46型130加农炮使用了新的火箭增程弹,射击距离超过了中国军队的所有火炮,在远程炮战上占据了优势;直射火炮和高射机枪主要配置在小青山和汉扬高地,居高临下瞰制了那拉地区的中国军队诸阵地;各种迫击炮则分散潜藏在与中国军队前沿紧贴的各主要阵地附近,隐蔽迅速,游动袭扰;作战期间,越军有时还使用了苏制萨格尔反坦克导弹实施精确射击。一般是配置在距中国军队阵地前沿或翼侧600-1000米的独立高地上,按照步兵高射机枪、重机枪打曳光弹指示的目标,摧毁中国军队重点防御阵地指挥所和炮兵观察所。实施重点进攻时,甚至还会用导弹打击中国军队阵地的普通工事。越军的如此火力设置充分利用了老山战场的特殊地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了有利态势。而中国军队所处战场地形不利,使用“辛柏林”雷达侦测到的主要是越军的迫击炮阵地,对越军在小青山、汉扬的直瞄火炮阵地和小青山侧后的重炮阵地则难以掌握具体位置,反制办法不多,长期受其火力威胁。在老山的不利地形上,越军还动用了装甲部队,意图协同反攻。1984年5月1日,越军就出动了数辆坦克,乘夜暗和浓雾掩护秘密通过清水口子潜入清水附近地区,在开阔地带实施伪装潜伏,装备配合步兵反攻。结果次日被14军前沿炮兵观察所发现,遭到多次猛烈炮火打击,先后被击毁4辆坦克。

在进攻发起后,越军的步兵分队通常采用小群多路的方式,实施多波次的连续冲击。其步兵在接近敌方前沿百米左右时,即疏散展开,多以3-5人成一组,组与组间隔为10余米,兵与兵间隔为3-5米,从多方向同时向敌方目标冲击。越军单兵善于利用地形地物隐蔽,交替掩护,逐次跃进,冲击时能熟练运用火箭筒、榴弹发射器等随伴火器压制和摧毁敌方前沿火力点。当靠近敌方阵地前沿时,立即转为边冲击边射击、投弹,力求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一举突破其阵地。当遭到敌方火力阻击而冲击受挫时,越军会退到距离敌方前沿约100-200米的死角和凹地里,重新组织或增强力量,伺机再次发起冲击。为了阻止敌方调整部署,增强防御,越军有时会在两次冲击之间以少数兵力与敌方继续保持接触,进行牵制和袭扰,有时会以部分兵力掘壕据守藏身其中,待下次冲击时突然从近距离杀出,打敌方一个措手不及。一旦突破了敌方前沿阵地,越军则强调及时投入预备队连续进攻,发起迂回包围,加速扩张战果。在兵力使用上,采取由小到大、逐次增兵、多路并进的方法。当进攻遭到失败而撤退时,越军通常以攻击行动为掩护,给敌方造成错觉,借机抢运尸体与伤员,同时以炮火杀伤敌方有生力量。进行后撤时,比较注意控制沿途地形要点,防止敌方尾追。当被迫放弃进攻后,越军的后续梯队往往会很快进至前沿抢占有利地形,与敌方对峙,以为下次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越军运用这种攻击战术时,头几个波次进攻的火力、兵力很猛,给对方形成了较大威胁。如果对方抗住了头几个波次的打击,并给予其首批冲击部队以有力杀伤,则越军就会暴露出多路进攻和逐次增兵的弱点,力量分散,突击力不够集中,难以保持进攻的凶猛势头,越打越显虎头蛇尾之态。在老山战场的1984年6.11战斗、7.12战斗、12.21战斗,1985年1.15战斗、5.21战斗、5.31战斗、7.19战斗、9.8战斗、12.10战斗、12.12战斗,1986年1.12战斗等多场大战中,越军分别使用了从加强师到加强连级规模的兵力,向中国军队一线阵地发起了多波次连续猛攻,战场范围遍及老山全线。这些战斗的开打初期,因为越军火力准备猛烈,攻势迅猛,中国军队多次丢失了一些前沿警戒阵地和主阵地的若干哨位,一时陷入被动。在炮兵的有力支援下,中国军队顶住了越军的头几波次猛攻,尔后集中火力打其战斗队形和遮断其增援路线,越军即容易发生溃散,攻势难以持续。这时中国军队立即组织兵力实施反冲击,又相继夺回了丢失的阵地,恢复了原防御态势。越军在连续遭到打击后,重新集结的力量越来越弱,无法形成初战的攻击锐势,而其协同能力也较差,往往形成各自为战,最后只好被迫放弃进攻。

越军非常喜欢偷袭作战,时间多选择在黄昏、午夜或者拂晓,利用浓雾、雨天等不良天候,以部分兵力或较大兵力隐蔽摸进,突然向敌方阵地发起攻击。打得好则一举拿下敌方阵地,如果偷袭不成或者企图暴露,有时会放弃进攻迅速撤退,有时会马上呼唤炮兵火力向敌阵地实施短促猛烈的急袭,尔后迅即转入强攻。将偷袭与强攻相结合,是越军在进攻作战中最为常用的打法。1984年的6.11战斗、7.12战斗、12.21战斗,都是越军以较大兵力实施偷袭加强攻的典型战例。而越军使用连、排级兵力的偷袭加强攻战例,则与中国军队在两山轮战各军中都发生过,数量不胜枚举。此外,越军还常常使用班、组级兵力实施袭扰作战,隐蔽摸进,打了就走。目的是试探敌方虚实,为主力进攻创造条件,并消耗和疲惫敌方的战斗力。

越军极为擅长使用特工作战,执行破障开路、协同攻击、潜入袭扰、佯动牵制等任务。在老山战场上,越军发动营以上规模的进攻作战时,常常使用一定兵力的特工分队在步兵分队前面开路,排雷破障,引导步兵前进。当步兵发起攻击后,特工分队则转为伺机捕俘。如1984年的6.11战斗、7.12战斗、12.21战斗中,越军分别使用了营、连级特工分队,排雷破障,引导步兵发起攻击,或是将部分特工与步兵混合编组,配合步兵的攻击行动。越军特工最擅长的就是潜入敌方阵地内实施侦察和袭扰行动,在两山战场上,与越军特工斗智斗勇已成为轮战各部队习以为常的事情,稍一不慎,就会吃大亏。越军特工有时还会在次要进攻方向上佯动,吸引牵制敌方,掩护主力从主要方向突然发起攻击。在7.12战斗中,越军就以特工1个排攻击老山左翼的101号高地,掩护其主力向662.6高地方向进攻。战斗中,还有一股越军特工秘密渗入了中国军队防线,企图偷袭40师119团炮兵阵地,后被发现而遭到挫败。

在两山战场上,越军正是运用了上述的进攻战术,与中国军队反复纠缠。老山战场前中期的诸多大战、恶战,多数是围绕着抗击越军的较大规模进攻而展开的。从全局上看,越军的进攻作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攻为攻,以攻为守。在两山作战期间,越军坚持进攻战略,以攻击求稳定,顽强与中国军队争夺战场主动权。在中国军队夺取两山诸要点后,越军转变了坚守防御的战略方针,以攻为守,在部分地区收缩防线,摆脱不利态势,部分地区则阵地紧贴靠前,盯住中国军队防线弱点。经过精心准备后,越军以全线的偷袭、袭扰为前奏,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攻行动,并不断提高战斗强度与中国军队反复争夺主要制高点和前沿一线警戒阵地。到了两山作战后期,越军不再发起较大规模的进攻,但小规模的偷袭、袭扰和特工破坏不断,仍持续与中国军队纠缠。综观两山作战全程,越军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主动进攻方。以进攻封住中国军队的进一步拔点行动,以进攻稳定己方的整体防线,以进攻动摇中国军队的前沿和后方,以进攻为政治斗争服务。

(2).精心谋划,准备时间长。越军知道与中国军队相比在实力上处于下风,为了不致落入持久作战的劣势,往往精心谋划较大规模的进攻,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如1984年的“MB-84” 战役反攻计划筹划准备了2个多月,“第三战役”计划筹划准备了5个多月,1985年的“M-1”计划筹划准备了3个多月,“M-2”计划筹划准备了1个多月。尽管这几个战役反攻计划最后都陷于失败,但越军为此的构思设计和下的苦功都有可称道之处。

(3).战场嗅觉灵敏,主攻方向正确。在两山诸要点失守之后,越军放弃了在者阴山方向的反击,集中力量准备夺回老山。根据老山战场的地形和双方态势,越军没有平均撒网,而是将攻击重点指向了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企图首先将两处夺取,然后逐点攻占老山诸高地,回头再控制八里河东山。在662.6高地和那拉地区,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纵深很浅,屏障不足,直接与越军前沿阵地紧贴,多面受敌,易攻难守。越军选择的这一主攻方向是正确的,抓住了中国军队的软肋。可惜越军整体军力不济,多兵种作战协同能力差,发起进攻后往往虎头蛇尾,功亏一篑。

(4).战法多端,花样百出。在确定了主攻方向后,越军精心谋划了各攻击流程。实战中,越军首先以特工和侦察分队为主力,在战前就预先秘密贴近中国军队阵地,实施侦察,占领要点,构筑工事。当进攻发起后,特工由此出发向中国军队阵地抵近偷袭,希图得手。如偷袭未成,则呼唤后方炮火急袭中国军队阵地,尔后步兵发起强攻。在全线打响后,越军采取以主要突击与多方向进攻相结合、正面牵制与侧后穿插迂回攻击相结合,以及逐点攻击、逐段巩固、逐次“添油”与多波次连续攻击相结合的战法,力求在局部一击得手,速战速决;在全局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当“MB-84” 战役反攻计划失败后,越军又转而采取“堑壕延伸式”战术,大搞土工掘进,对中国军队前沿阵地分割围逼,企图逐点占领。而“堑壕延伸式”战术也未奏效时,越军即转入“M-1”计划重点反攻,打算先夺取那拉方向中国军队的前沿阵地,改善局部防御态势。“M-1”计划失败后,越军很快又实施了“M-2”计划,再试一把局部重点反攻。与此同时,越军在全线对中国军队防线持续实施了小股兵力的偷袭和袭扰,以及特工的渗透破坏,并坚持封锁中国军队的后方运输线,企图动摇中国军队的防御基础。虽然这些进攻战术最后都被中国军队挫败,但不得不说越军已经尽了全力,在战场上是好样的。

(5).炮兵支援有力,运用灵活。越军炮兵在火力支援步兵进攻上,注重集中射击与妨碍射击相结合、压制前沿与打击纵深相结合、随伴火炮支援步兵冲击与拦阻敌方后续梯队相结合、大小炮相结合,既压制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拦截打击敌方后续梯队,又疲惫敌方精神,消耗敌方体力。特别是越军的各种迫击炮和直瞄炮火,机动迅速,出没频繁,观察细致,射击准确,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很大威胁。中国军队在两山战场上比较大的几次失利,如1984年的12.24战斗、1985年的6.11战斗,都是因为没有能够压制越军炮兵火力才无奈饮恨的。可以说,没有炮兵的有力支援,越军根本无法与中国军队连续打上5年。

(6).指挥水平差,协同不力。越军在老山战场先后发起过多次大规模攻势,不可谓用力不猛,气势不盛。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越军的高级指挥员缺少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经验,也不擅长各兵种间的协同作战;基层指挥员较为擅长小规模的独立作战,同样不擅长各部队之间的协同作战。结果就是在多次攻势中均出现了协同不力的问题,各部队你打我不打,形不成拳头,往往错失战机,致使攻势越来越弱,最后无法持续。典型的就是1984年的老山7.12大战,越军唯一一次使用了加强师规模兵力发起反攻。但因指挥失误,协同不力,四个方向上的8路营级规模进攻未能同时发起,各方向战斗打响时间相差1个半小时以上,最后变成了各方向的分散独立战斗,结果被中国军队各个击破,蓄谋已久的攻势一败涂地。
不错的文章
大军团协同作战,这样要求越南,他没有这方面的战略需求,也没有这方面能力。
说白了,对越作战比一战还差点意思,一战都有三翼机或两翼机飞临对方炮兵头上手掷炸弹……
特点不少,照样一塌糊涂
个人觉得在两山轮战中我们对火力的运用比越南好,炮兵响应前线的速度非常快,好几次越军占优势时立马被炮兵按住,相反我们没能压制住越军炮兵,自己炮兵不能起到作用时损失会比较大甚至出现败仗。
越军在大兵团协同作战上还是缺少和强劲对手的磨合,打南越的经验远远不够了。
越军是打了20多年仗的军队,和美国打仗锻炼了军队
如果中越再战,一定要把越南打残了,废掉越南武装力量,这样才能再次在越南建立权威!
现代战争,结局往往就是国力对比的表现,弱势一方如果不能速胜,那不死也残。十年轮战中越都没有空军参战倒是挺有默契的,双方都是空架子,干脆陆军一锺定胜负
可惜空军由于装备太差,没有得到锻炼。浪费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