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永华代表: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是未来航天发展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21:09:52


谭永华代表: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是未来航天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2016年03月12日 03:23


[导读]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热潮,相关试验开展得如火如荼。既有蓝色起源公司把新谢泼德火箭射出去收回来再射出去,也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九号火箭一次次摔倒在海上回收平台,炸得火光冲天。

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航空发动机

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是未来航天发展目标

本报记者  付毅飞

■两会话题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热潮,相关试验开展得如火如荼。既有蓝色起源公司把新谢泼德火箭射出去收回来再射出去,也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九号火箭一次次摔倒在海上回收平台,炸得火光冲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院长谭永华代表此间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开展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研究,目的是让人快速、廉价、可靠地进出空间。从目前技术发展程度来看,可重复使用火箭只是第一步,长远发展目标,是致力于把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不同动力模式集成起来,为航天器提供新型动力。

继2015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先后首飞成功后,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将于今年首飞。此外,重型火箭已完成深化论证,立项在即。

谭永华表示,我国现役火箭、新一代火箭和未来的重型火箭,乃至国际上绝大多数现役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其发射成本高、操作复杂、技术风险大。

“把现有一次性火箭变为多次使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大多已经突破。”谭永华说,比如美国航天飞机已实现部分重复使用功能,只是没有实现低成本目标和预定重复使用次数。目前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究更为活跃,如美国猎鹰九号火箭在海上平台垂直回收技术,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二号观光飞行器、大型飞机平台空中发射火箭技术等。

他介绍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所用的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已经具备一定重复使用能力。我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方面已有大量技术储备,初步具备开展工程研究的条件。

据知情人士透露,我国新型冲压发动机研制取得成功,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冲压发动机是在大气层内实现高超音速飞行的理想动力。其工作原理是航空器飞行时,迎面气流在通过进气道过程中将动能转变为压力能,经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进行等压燃烧,生成的高温燃气在喷管中膨胀加速后排出产生推力。

据了解,我国对冲压发动机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上一代产品速度较慢,大约在3倍音速以下;目前已研制成功的新型冲压发动机,速度可达4.5倍音速;未来的产品,速度则有望达到7倍甚至10倍音速以上。

“融合航空、航天动力技术的水平起降空天飞行器,将是航天运输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长远发展目标。”谭永华说,其关键是要突破吸气式组合循环动力技术。

他介绍,组合循环动力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集成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不同动力模式,取长补短。如航空发动机在低速飞行条件下性能很高,但不适用于高速飞行;冲压发动机适合高速飞行,但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初速度。这两种发动机只能在大气层内使用,到达临近空间后便需使用火箭发动机。通过将这些动力方式组合,根据其优势转换使用,可为飞行器在起飞、穿越大气层、入轨、轨道机动、轨道再入、降落等不同飞行阶段提供最高效的动力。

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火箭基组合循环动力(RBCC)、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TBCC)等概念。记者了解到,随着空天融合趋势日益加剧、临近空间开发趋势日益明显,组合循环动力技术已成为动力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战略领域积极推动,部分国家已经完成大量地面原理性试验和部分飞行应用研究。我国也在对前期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探索。

(科技日报北京3月11日电)


http://www.wokeji.com/kbjh/zxbd_10031/201603/t20160312_2315862.shtml


谭永华代表: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是未来航天发展目标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 2016年03月12日 03:23

[导读]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热潮,相关试验开展得如火如荼。既有蓝色起源公司把新谢泼德火箭射出去收回来再射出去,也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九号火箭一次次摔倒在海上回收平台,炸得火光冲天。

冲压发动机+火箭发动机+航空发动机

组合循环动力技术是未来航天发展目标

本报记者  付毅飞

■两会话题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热潮,相关试验开展得如火如荼。既有蓝色起源公司把新谢泼德火箭射出去收回来再射出去,也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九号火箭一次次摔倒在海上回收平台,炸得火光冲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院长谭永华代表此间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开展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研究,目的是让人快速、廉价、可靠地进出空间。从目前技术发展程度来看,可重复使用火箭只是第一步,长远发展目标,是致力于把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不同动力模式集成起来,为航天器提供新型动力。

继2015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和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先后首飞成功后,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将于今年首飞。此外,重型火箭已完成深化论证,立项在即。

谭永华表示,我国现役火箭、新一代火箭和未来的重型火箭,乃至国际上绝大多数现役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其发射成本高、操作复杂、技术风险大。

“把现有一次性火箭变为多次使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大多已经突破。”谭永华说,比如美国航天飞机已实现部分重复使用功能,只是没有实现低成本目标和预定重复使用次数。目前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究更为活跃,如美国猎鹰九号火箭在海上平台垂直回收技术,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二号观光飞行器、大型飞机平台空中发射火箭技术等。

他介绍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所用的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已经具备一定重复使用能力。我国在可重复使用火箭方面已有大量技术储备,初步具备开展工程研究的条件。

据知情人士透露,我国新型冲压发动机研制取得成功,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冲压发动机是在大气层内实现高超音速飞行的理想动力。其工作原理是航空器飞行时,迎面气流在通过进气道过程中将动能转变为压力能,经压缩后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进行等压燃烧,生成的高温燃气在喷管中膨胀加速后排出产生推力。

据了解,我国对冲压发动机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上一代产品速度较慢,大约在3倍音速以下;目前已研制成功的新型冲压发动机,速度可达4.5倍音速;未来的产品,速度则有望达到7倍甚至10倍音速以上。

“融合航空、航天动力技术的水平起降空天飞行器,将是航天运输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长远发展目标。”谭永华说,其关键是要突破吸气式组合循环动力技术。

他介绍,组合循环动力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集成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不同动力模式,取长补短。如航空发动机在低速飞行条件下性能很高,但不适用于高速飞行;冲压发动机适合高速飞行,但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初速度。这两种发动机只能在大气层内使用,到达临近空间后便需使用火箭发动机。通过将这些动力方式组合,根据其优势转换使用,可为飞行器在起飞、穿越大气层、入轨、轨道机动、轨道再入、降落等不同飞行阶段提供最高效的动力。

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火箭基组合循环动力(RBCC)、涡轮基组合循环动力(TBCC)等概念。记者了解到,随着空天融合趋势日益加剧、临近空间开发趋势日益明显,组合循环动力技术已成为动力技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战略领域积极推动,部分国家已经完成大量地面原理性试验和部分飞行应用研究。我国也在对前期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探索。

(科技日报北京3月11日电)

http://www.wokeji.com/kbjh/zxbd_10031/201603/t20160312_2315862.shtml
重型火箭立项才是重点,标题可以改下,更吸引眼球
嗯,起飞段关闭进气道,火箭起飞,达到规定速度时,冲压发动机工作,巡航加速,大气层边缘火箭发动机启动,完成入轨任务的2循环组合不就很好吗,还要再加个涡喷搞3循环?
冲压发动机工作之前的速度,为毛不能是电弹?
以2g加速到1000m/s,时间是50s
电弹长度是25km

一次造价是高了很多,但是可以有效降低大气层内燃料和氧化剂消耗,提高空天飞机的有效载荷。
对太空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我觉得这才是最有效率的模式。
不橘不枳 发表于 2016-3-12 19:07
重型火箭立项才是重点,标题可以改下,更吸引眼球
  军事领域 临近空间是重中之重  因为这意味着中国除了导道导弹外 多了一项可供选择常规打击或者核打击美国本土的方式

silicone 发表于 2016-3-12 19:46
冲压发动机工作之前的速度,为毛不能是电弹?
以2g加速到1000m/s,时间是50s
电弹长度是25km


25km还要承受飞行火箭的过载,现代技术不可能。不过纳米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可能改变这一切
silicone 发表于 2016-3-12 19:46
冲压发动机工作之前的速度,为毛不能是电弹?
以2g加速到1000m/s,时间是50s
电弹长度是25km


25km还要承受飞行火箭的过载,现代技术不可能。不过纳米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可能改变这一切
目前已研制成功的新型冲压发动机,速度可达4.5倍音速;未来的产品,速度则有望达到7倍甚至10倍音速以上。
QGP 发表于 2016-3-12 22:56
据知情人士透露,我国新型冲压发动机研制取得成功,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据了解,我国对冲压发动机的研 ...
   问题是这要等多少年呢 就算成功了还得有明确的装机对象 就飞机平台的话 对于抗高温材料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4.5M依然是亚燃冲压发动机,什么时候搞出超燃冲压呢
果然来了,RBCC/TBCC/涡扇预冷作为动力的跨大气层飞行器。全程动力可控,不用携带氧化剂可以节约空间重量用于大质量负载的高空发射。RB-70!!!赞啊!!!
我们迎来的将是一个技术大变革的时代,30年后的世界也许和今天各方面都不同了,可能会和过去100年里的变化类似....希望我不会那么快就落伍....
现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寿命比火箭发动机还短
这个未来有点远呀
天哭魔主 发表于 2016-3-12 23:36
问题是这要等多少年呢 就算成功了还得有明确的装机对象 就飞机平台的话 对于抗高温材料的要求也是很高 ...
要么是YJ12要么是新空空弹,都是总体等发动机
wangbin瑟尔 发表于 2016-3-13 09:03
4.5M依然是亚燃冲压发动机,什么时候搞出超燃冲压呢
超燃飞行器都试验了,还能自主起降呢
超燃飞行器都试验了,还能自主起降呢
试验了我知道,但是自主起降是什么意思,是火箭串联还是涡扇串联?后者难度太大,现在应该还没开始
西工大和南航的脉冲爆震不出来走两步》》》》
不橘不枳 发表于 2016-3-12 19:07
重型火箭立项才是重点,标题可以改下,更吸引眼球
重型火箭已完成深化论证,立项在即

这就是还没产项
silicone 发表于 2016-3-12 19:46
冲压发动机工作之前的速度,为毛不能是电弹?
以2g加速到1000m/s,时间是50s
电弹长度是25km
我也是这个想法,在高原建磁悬浮电磁弹射,弹射高度4000米左右,弹射速度1000米/秒,2G加速度的话,加上弹射车的减速轨道不超过30KM,如果每公里造价控制在10-20亿,总投资应该在1000亿以内,每次弹射30-50吨的负荷,入轨载荷约0.5-1吨,一天可以弹射多次,成本绝对有优势。
现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寿命比火箭发动机还短
这个未来有点远呀
我记得我贴过IAC2015的那篇论文,初期不上超燃冲压,涡扇亚燃冲压火箭和火箭引射组合,到30年左右完成,西瓜大有个地面测试系统
这次两会航天方面的新闻和IAC2015透露出的都差不多,这次估计就是吹风试图立项这个复杂的组合循环方式……
西工大和南航的脉冲爆震不出来走两步》》》》
脉冲压力高宽度小,推比不足,震动太厉害
多管并联不能解决推比问题
试验了我知道,但是自主起降是什么意思,是火箭串联还是涡扇串联?后者难度太大,现在应该还没开始
ATR的可能性比较大,不一定需要超燃
5马赫之后切换回纯火箭更合适
嗯,起飞段关闭进气道,火箭起飞,达到规定速度时,冲压发动机工作,巡航加速,大气层边缘火箭发动机启动, ...
那起飞段要多带不少氧化剂,很亏不是?
冲压发动机工作之前的速度,为毛不能是电弹?
以2g加速到1000m/s,时间是50s
电弹长度是25km

都可以,但以目前的技术电弹不成熟,而且需要弹射轨道,灵活性不好。
那起飞段要多带不少氧化剂,很亏不是?
其实由大型飞机挂载起飞就非常不错,载荷完全够,就是肌机腹空间比较有限,解决了这个问题怎么玩都行了
其实由大型飞机挂载起飞就非常不错,载荷完全够,就是肌机腹空间比较有限,解决了这个问题怎么玩都行了
可以由大型运输机运送到一万五千米左右,脱离载机,启动一段时间火箭发动机进行平飞甚至是俯冲进行加速至超燃冲压启动产生正推力,关闭火箭发动机,由超燃带至亚轨道,再启动火箭发动机进入太空,没必要追求低空亚音速能力就没必要再整个航空发动机的死重和增加系统复杂度,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都是独立工作按需启动进一步简化设计难度,必要时还可以同时工作提高加速性能,如此,经济性,性能,以及技术难度都能得到较好的实现和平衡,哈哈
重型火箭立项在即!
大气层内10马赫,想想就激动!
可以由大型运输机运送到一万五千米左右,脱离载机,启动一段时间火箭发动机进行平飞甚至是俯冲进行加速至 ...
说了半天就是没速度
说了半天就是没速度
所以需要火箭发动机点火一段时间加速,未来也许还可以使用脉冲爆震发动机加火箭组合,这样就可以直接从地面起飞了,不过无法加速到超燃那种速度和高度,但是也比三种发动机组合简单的多
其实由大型飞机挂载起飞就非常不错,载荷完全够,就是肌机腹空间比较有限,解决了这个问题怎么玩都行了
综合来看用大型飞机的成本上还是高一些
综合来看用大型飞机的成本上还是高一些
为何?一般而言火箭在起飞阶段耗费的燃料是最多的,而大型飞机在这段时间耗费的燃料要少的多,而且后继的飞行也不必像三种组合发动机那样多带一个涡扇死重和占用空间,复杂度也大大减小,效率应该高很多才对。同时也不必和电磁弹射那样前期投入巨大,成本更低,适用性更广,只要有机场就可以起降,火箭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可同时使用,推力足够强劲,必要时甚至可以启动火箭发动机自主起飞,只不过要牺牲很多在轨时间。
所以需要火箭发动机点火一段时间加速,未来也许还可以使用脉冲爆震发动机加火箭组合,这样就可以直接从地 ...
需要火箭加速就等于飞机没用
为何?一般而言火箭在起飞阶段耗费的燃料是最多的,而大型飞机在这段时间耗费的燃料要少的多,而且后继的 ...
对比的方案是本贴的方案而不是传统火箭。不依赖自身携带的涡扇引擎,你要用大型飞机将载荷带到超燃冲压发动机发动机可以工作的速度释放,这飞机要如何设计?飞机有多少死重?要浪费多少燃料?而如果大飞机亚音速释放放,再由火箭发动机加速到高超音速,载荷自身要多携带多少氧化剂和燃料?要多大的氧化剂罐?还不如不用大飞机直接火箭起飞。火箭发动机起飞段要耗费大量燃料没错,然而在大气层内从亚音速加速到高超音速的过程也是如此。相比而言,一个涡扇发动机才多重啊。本贴方案的思想就是,要实现复用,要实现高效率,就要充分发挥涡扇发动机,冲压发动机以及火箭发动机的优势。同时尽可能多的利用大气层中的氧化剂,减少氧化剂的携带量,也减少氧化剂罐和燃料罐的体积,优化气动外形,尽可能多的利用大气中的氧气和空气升力,获得速度和高度。
所以需要火箭发动机点火一段时间加速,未来也许还可以使用脉冲爆震发动机加火箭组合,这样就可以直接从地 ...
简单意味着容易实现,但按照现在的进度来看,主贴方案也未必很难实现。你说的可能是过渡方案,要追求更高的效率,未来发展的方向肯定是三种发动机的方案。
需要火箭加速就等于飞机没用
飞机的作用就是将空天机带到万米高空,然后还赋予高亚音速的初速,这已经使空天机度过了最耗费燃料和增加自重的起飞阶段,类似一般火箭的第一级的功能,如此可以使空天机大大减重和降低复杂程度,怎么会没用呢?火箭只需平行加速至超燃冲压可以启动即可,若换作三种发动机的组合循环,只靠自身涡轮发动机(因为自重太大,涡轮发动机推力不足且高速性能不佳)恐怕也一样无法达到启动超燃所需速度,最后还是需要火箭发动机助推加速,自重增加到何种程度难以估量,复杂程度也将超乎想象
简单意味着容易实现,但按照现在的进度来看,主贴方案也未必很难实现。你说的可能是过渡方案,要追求更高 ...
总以为一个机体上组合三种发动机太过复杂,而且自重太大,未来完全可能以更先进的发动机做到只需要两种发动机即可首实现主楼的三种发动机才能实现的能力。当然也有可能是一种同时提供上述三种发动机能力的先进组合发动机,三种发动机尽可能地做到一体化,大多数零部件实现共用,但这样天顶星的技术几十年内恐怕还很难看到
简单意味着容易实现,但按照现在的进度来看,主贴方案也未必很难实现。你说的可能是过渡方案,要追求更高 ...

也许将来的涡轮冲压火箭组合发发动机可以研制成功吧,依靠一种具有变形记忆能力且耐高温高压的合金做三者共同的尾喷口,涡轮冲压共用进气道,同时涡轮发动机结构尽可能简单化,所需风扇级数减到最小,推重比可达25-30,气动不追求低速机动性及起降性能只求能起飞并尽可能减阻,冲压发动机能够在较低马赫数下启动,三者燃料可以通用,共用燃料调节系统。。如此可以达到各种状态下效率最大化,纯属YY
冲压发动机工作之前的速度,为毛不能是电弹?
以2g加速到1000m/s,时间是50s
电弹长度是25km

你这东西就是缩小型电磁加速轨道,技术难度有但是未必不能克服,不过这么大手笔没人敢干
说发展方向都轻松,实现呢?

大家还都知道受控核聚变是发展方向呢
飞机的作用就是将空天机带到万米高空,然后还赋予高亚音速的初速,这已经使空天机度过了最耗费燃料和增加 ...
那个出速和高度根本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