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3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39:02
在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已痛感到自己在重机枪上的落后地位,开始研发新型重机枪。实际上,设计师狄格特亚耶夫早在1930年初就开始构思新机枪了,在当年底新枪设计完毕,但直到1934年才将第一挺样枪交军方测试,这一测试持续了几年,其间几次修改设计方案,直到1938年6月才通过测试,1939年9月正式定型列装部队,型号为“狄格特亚耶夫1939年式重机枪”简称DS-39。

DS-39最大的特点是丢掉了笨重的冷却水套,采用了带散热片的气冷式枪管,起初使用弗拉基米罗夫轮式枪架,后来采用狄格特亚自己设计的带防盾的三脚式枪架,只能平射,无对空射击功能,仍然使用250发的帆布弹带供弹。

DS-39刚列装部队就赶上苏芬战争,接受了实战检验,可这款新型重机枪却让部队大失所望,虽说性能不错,但可靠性极差,故障不断,在恶劣环境中甚至不能正常发射。这就是个问题了,按理说,这问题不断的武器是不应该通过军方严酷的测试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设计师走了上层路线,斯大林本人就曾几次过问DS-39的测试进度,这给了军方极大的压力,只能是让它通过测试列装部队。可这枪却不给领袖面子,故障百出,无奈,在生产了一万余挺之后,在1941年6月宣布停产。本来设计师还雄心勃勃地要修改设计,让它重新出山,但现实却是残酷地,几天后,战争就爆发了,开战后仅一个月,列装部队的DS-39几乎全部战损或被德军缴获。而后来性能更好的新型重机枪的推出,则彻底打破了这位设计师的愿望。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3.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在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已痛感到自己在重机枪上的落后地位,开始研发新型重机枪。实际上,设计师狄格特亚耶夫早在1930年初就开始构思新机枪了,在当年底新枪设计完毕,但直到1934年才将第一挺样枪交军方测试,这一测试持续了几年,其间几次修改设计方案,直到1938年6月才通过测试,1939年9月正式定型列装部队,型号为“狄格特亚耶夫1939年式重机枪”简称DS-39。

DS-39最大的特点是丢掉了笨重的冷却水套,采用了带散热片的气冷式枪管,起初使用弗拉基米罗夫轮式枪架,后来采用狄格特亚自己设计的带防盾的三脚式枪架,只能平射,无对空射击功能,仍然使用250发的帆布弹带供弹。

DS-39刚列装部队就赶上苏芬战争,接受了实战检验,可这款新型重机枪却让部队大失所望,虽说性能不错,但可靠性极差,故障不断,在恶劣环境中甚至不能正常发射。这就是个问题了,按理说,这问题不断的武器是不应该通过军方严酷的测试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设计师走了上层路线,斯大林本人就曾几次过问DS-39的测试进度,这给了军方极大的压力,只能是让它通过测试列装部队。可这枪却不给领袖面子,故障百出,无奈,在生产了一万余挺之后,在1941年6月宣布停产。本来设计师还雄心勃勃地要修改设计,让它重新出山,但现实却是残酷地,几天后,战争就爆发了,开战后仅一个月,列装部队的DS-39几乎全部战损或被德军缴获。而后来性能更好的新型重机枪的推出,则彻底打破了这位设计师的愿望。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3.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楼主W5
请教一下,这枪的可靠性为何这么差?设计上存在什么缺陷?
谁翻的这名字跟委座的常凯申有一比。

叫捷格加廖夫是不是更好点?
谁翻的这名字跟委座的常凯申有一比。

叫捷格加廖夫是不是更好点?
我去原来是捷格加廖夫。。。真是神翻译
山芋神 发表于 2016-3-2 23:59
我去原来是捷格加廖夫。。。真是神翻译
俄国姓有很多这种情况
茹科夫-朱可夫
巴甫洛夫-帕夫洛夫
季莫申科-铁木辛哥-铁摩辛柯
  机械这东西,很多还是要依赖经验的
曼陀菲尔 发表于 2016-3-2 12:29
请教一下,这枪的可靠性为何这么差?设计上存在什么缺陷?
技术上咱不懂。只知道这枪的枪机结构与DP-27类似,只是采用了二次进弹方式,枪的射速很高,常会发生拉断弹壳、掉弹、卡弹等故障。在恶劣环境中(如扬尘、冰雪)中枪机受污就会无法到位。苏军曾规定此枪只能使用钢壳子弹,不得使用铜壳弹药。我想会不会和那帆布弹带有关,如果用金属弹链可能会好点吧。
力剑 发表于 2016-3-3 10:45
技术上咱不懂。只知道这枪的枪机结构与DP-27类似,只是采用了二次进弹方式,枪的射速很高,常会发生拉断 ...
有点明白了,多谢啊
力剑 发表于 2016-3-3 10:45
技术上咱不懂。只知道这枪的枪机结构与DP-27类似,只是采用了二次进弹方式,枪的射速很高,常会发生拉断 ...
如果和捷格加廖夫机枪一族都一样,那么就采用导气自动方式鱼鳃撑板闭锁,打短弹的RPD,打全威力子弹的DP和RP46,打12.7子弹的DShk都是这样的

DShk的弹链机构是施帕金设计的为高射速采取很多措施,这套机构出道比DS39早点,DS39干嘛不照抄这套机构
实际叫啥名确实无所谓,不误会就好。

美海军军械部门搞的机枪资料中此枪的分解图。别的看不懂,但枪机框和两块闭锁卡铁,跟27德普确实很像。
这枪当时也不是一枝独秀,跟它竞标的西林机枪,虽然也通过了靶场试验,奈何捷格加廖夫名头太大,还是靠边儿站了。

除了那个250发的粗布链子,此枪确实有50发的金属链,有这枪的肯定是明白人,不会胡搞。芬兰人大概缴了200挺装备部队。楼主图中拿起子那张,就是芬兰人。

有个铁木辛哥和朱可夫观看此枪表演的小视频,有点大,附件发不了,谁想看俺发给你。

为什么苏系的重机枪都是从又往左供弹?

xlfz 发表于 2016-3-4 12:14
为什么苏系的重机枪都是从又往左供弹?


错了,收回。
xlfz 发表于 2016-3-4 12:14
为什么苏系的重机枪都是从又往左供弹?


错了,收回。
这货看起来太纤细了,现在觉得马克沁的粗苯真是必要啊。哪个年代的机械工业水平还是欠佳。不过,想来MG34还真是个异类。
乍一看,外形神似VZ37……
看起来不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