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点关于新彊生产建设兵团的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09:04
今天和朋友聊天时,听他说新彊的生产建设兵团在入彊初期,部队里的老战士太多,他们都是参加革命打了一辈子仗,三四十的人了都还没娶老婆,而新彊这地方地广人稀,不容易解决这些个人问题,王震因此特别向中央提出专门从内地特招了一批女兵,送到新彊给这些老革命当老婆,据说有三四万人之多,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另外我想问一下新彊生产建设兵团现在是属于什么性质的部队,是正规军还是预备役?他们有重装备没有?从电视上看他们没有制服,和老百姓没什么区别嘛!今天和朋友聊天时,听他说新彊的生产建设兵团在入彊初期,部队里的老战士太多,他们都是参加革命打了一辈子仗,三四十的人了都还没娶老婆,而新彊这地方地广人稀,不容易解决这些个人问题,王震因此特别向中央提出专门从内地特招了一批女兵,送到新彊给这些老革命当老婆,据说有三四万人之多,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另外我想问一下新彊生产建设兵团现在是属于什么性质的部队,是正规军还是预备役?他们有重装备没有?从电视上看他们没有制服,和老百姓没什么区别嘛!
现在是人民了 是有5。6万人去了的!说白了就是我们汉人抢地盘!
  我看了有关纪实文学作品和电视采访片。没有看过官方正式资料。
  基本上就是去东部骗人过去的。国家战略安全需要。不过……现在对兵团利用了,抛弃了……兵团很多职工生活很困苦。
  我在想,人家都为祖国卖命一辈子,照顾一下也在常理之内吧?
当年王震还是很有魄力的,很多兵团干部战士回老家娶的媳妇都是成分不大好的女青年。怕过不了政审,王震说:“我们还要改造全中国呢,一个老婆都改造不好?”呵呵,所以王震虽然脾气不大好,但是在新疆,威望之高,无出其右。
新疆建设兵团现在已经不承担军事任务了。但是还有民兵组织。训练装备各方面基本和预备役相当。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专业的民兵。重武器有一部分,但是现在基本在向武警内卫部队的方向转变为轻装步兵。
新彊生产建设兵团是进新疆的一兵团主力和新疆的国民党起义部队十几万人就地转业屯垦戍边形成的,特招女兵有这回事,最有名的就是当年大肆宣传的“八千湘女上天山”,现在兵团人的日子比前几年好过了,国家很重视兵团稳定新疆的作用
现代社会的屯兵制而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30 19:02:08编辑过]
稳定的基石
有很多野史里面有此事,但是人数不定。
当时大部分还是实行的修长假回乡成家再到新疆落户的办法。这样既可以照顾各地的习俗。很多也是完成了娃娃亲。比较有利于地方和兵团的双边稳定。
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一,但基本上能够证实确有此事了~
当然有这事情了.中央电视台没少报道.大都是采访当事人,以回忆的形式.从上海就招了不少年轻女子过去.不过用骗这个字不太合适,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大家都是踊跃报名,以其为荣的.当时兵团的人生活的确挺苦的.不是兵团人流传一句话叫"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嘛.
七楼在胡说八道,内地去新疆的女青年大多是湖南的。当初的确是自愿的,因为官方把建设祖国边疆描绘的很好,但是到了那里之后她们大失所望。当然最后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很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和楚琴的结合。
《读者》上有过这篇文章,有兴趣可以看看。
我同事中就有兵团子弟,她母亲就是湖南的。
央视采访我看了的,最后问那些老太太如果再来一次选择的机会还来吗,基本上都愿意再来的,呵呵。那时候群众的觉悟高啊。
[B]以下是引用[I]levins[/I]在2005-9-27 22:40:00的发言:[/B][BR]不知道的不要胡说,哪有几万人
中央电视台专门播过,并且做了专访
因为士兵可以转业,换新兵来,只是骨干军官要长驻,当时在四川招了一批女兵,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有几百人(只此一次,也就是一届吧)),目的就是为军官当媳妇。而更多的是从全国各地方抽调一些已成家的军官到新疆安家,明白一点的人都知道,这是更合适的做法。
当时,这批人是由组织介绍,但是恋爱自由,原意谈就谈,不愿意就不谈,谈得成结婚,谈不成不结。那个时代年轻人朴实的感情和战友情,使许多夫妻非常恩爱,一直白头以老,现在还双双健在的还有100多对。。
而且有趣的是,当时不愿意接受组织介绍的人(有男有女),后来的离婚率反而比经组织介绍结婚的高。这里是一个性格问题在里面,采访节目对此做了解释,一般在性格上独立不愿受支配的人群,婚后不合的情况,往往比宽容性格的人群要多。

新彊生产建设兵团对稳定国家的边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在1982左右,就想在载军中一起撤掉这个半军事组织,当时王震非常着急,多次上书中央陈述利害关系,并亲自将邓从北京请到新彊实地视查,晓之以理,才最终将其保留下来,兵团的称号才一直留用至今
当90年代东欧巨变,开始出现“彊独”,正是新彊生产建设兵团的巨大威慑力,才使地方政府应对自如,使“彊独”等势力没有坐大,并且使国外情报组织也无从插手。
新彊生产建设兵团说白了就是古代的"囤田戍边",当然也有新意,新意是要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充分融入汉族社会。
两句话可以理解兵团是怎么回事。
      一.  王震上将的一首诗:“生在井岗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扎根在天山!”
      二.  当年兵团战士接到脱下军装的命令后想不通,一位首长就说:“放牧即为巡逻,种地就是站岗!”
向为共和国屯垦边疆的人们致敬!
[B]以下是引用[I]狂风快剑[/I]在2005-9-28 19:24:00的发言:[/B][BR]七楼在胡说八道,内地去新疆的女青年大多是湖南的。当初的确是自愿的,因为官方把建设祖国边疆描绘的很好,但是到了那里之后她们大失所望。当然最后还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很像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和楚琴的结合。
《读者》上有过这篇文章,有兴趣可以看看。


你这个说法不对,根本不是“祖国边疆描绘的很好”,而本来就是“描绘得很艰苦”!
那时候的人崇尚到艰苦的地方去,以艰苦为荣。使他们感到失落的是,后来社会的价值观变了,甚至不认可他们做出的贡献。
《读者》一贯小资情调。
建设兵团的作用在目前急为重要.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以前逢年过节或者政府发布什么文件,都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在着重加了一个新疆建设兵团,可见其重要地位了!!!
其实,很多对付疆独的活都让兵团的民兵来执行了,这样不但效果明显,而且也不会在国际上落下派军警镇压的口实.
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30 19:11:38编辑过]
稳定至上